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校道德教育困境探析

学校道德教育困境探析

一、学校道德教育知行分离之困境

当代学校的道德教育是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人。由此表现出来的是德育课堂仅仅是呈现给学生大量的以“道德符号”形式的道德知识,德育课成为知识的背诵课。相对于道德知识而言的道德实践,当代学校很少涉及道德实践或者就没有道德实践的教育计划,学校成为道德实践的真空地带。即使学校偶尔有这方面的道德实践——比如去敬老院关爱老人——也是流于形式。道德教育与实践存在必然的关系。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应该是教给知识,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引导行为。具体的说就是教育者首先应该教给受教育者一定的道德规范,然后通过教育个体的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道德知识,磨练意志,践行道德。道德实践能诱发情感、锻炼意志、形成道德认识、做出价值选择,获得整体的道德体验和道德信念。有些道德知识的存在,人有时候是察觉不到的,但是具体的情境下它能发挥作用。时空境遇是道德的特点,同样道德知识的时空情境也表明道德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同。自然科学知识不会因为时空境遇的改变而改变,而道德却与具体的境遇密切联系。毕竟,人们现实的道德态度是与现实的生活情景对应的。所以,知行分离必然会导致道德教育的失败。

二、间接道德经验作用有限

道德的形成不仅需要受教育者自己的亲身实践,间接道德经验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形式。间接的道德经验在儿童没有进入学校教育的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儿童在父母指令式的道德告诫中开始模糊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道德教育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但是学前时期的儿童认识水平非常低,必须通过警戒或者惩罚来执行父辈们德道德经验。虽然儿童会按大人说的去做,但是那时的道德是极其不稳定的。究其原因是儿童还处于需要层次的下端,还没有达到追求道德的层次。儿童按照生理需求的本能去行动,然后养成习惯的行为。同样,道德习惯也是建立在低层次需求满足后而产生的行为方式。比如在礼貌后会得到父母的奖赏,所以儿童在别人帮助他后会说谢谢。儿童的道德与父母的间接经验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道德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现实价值,所以间接的道德经验对儿童的影响是短暂的、间接的。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道德认知是受教育者通过合作学习得来的,通过自身习得的东西才是个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服务于个体生活。在实践过程产生的道德知识是以活动主体内需为基础,达到了真正的需要与认知的统一。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受教育者一些有用的东西,教育更是创设情境,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自身发展起来。现实的道德生活制约着人对道德的态度,从而个体形成独特的道德理解和直接的道德经验,以特殊的形式储存起来,当受到具体特定情境激化潜在的支配人道德行为。决定我们态度的是直接的道德经验而非间接道德经验。从道德的影响机制来看,间接道德经验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学校教给我们的却是大量的间接经验,而忽视了受教育主体的自我建构和习得。这就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与困境。

三、当代学校已经无力承担公共善的教育重任

私人领域的无限扩大,公共领域的无限缩小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阿伦特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作为现代政治文化危机。专业化生产模式导致个体经济模式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政治服务于经济,政治失去其独立性;政治不再是维护公共的善,而是为保护人们私欲的恶。单个的人上升为世界的主体,世界为单个的人服务。人以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公共的善失去其存在的原始意义,个人善充斥着政治和经济世界。由于公共善的缺失,个体的善与善之间存在相互冲突,善与恶之间又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区分标准。因此,现代学校无力承担公共善的教育重任。具体的说,由于公共善的缺失,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无法教会人用统一的善去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理性的道德选择,更无法指导受教育者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中选择何种善。五、当代道德教育很难让人达到灵魂的卓越当代学校的道德教育为一般教育,与古代社会的哲人教育完全不是一回事。苏格拉底人性崇高的美德教育与现在学校道德教育有本质上的区别。古代的哲人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崇高,总是挑战世俗的规约;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以一定的社会规约为教学素材,以规约指导受教育者的行动。古代的道德教育是自由教育,现在的道德教育是规约教育。规约教育怎么能达到人性的卓越?首先,人是复杂关系的结合体,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终身的羁绊,人何能获得灵魂的自由。所以说,枷锁中的人们,人的心灵无法获得自由。灵魂的羁绊,人性何能卓越?其次,没有心灵的镜子,受教育者怎么能自己超越自己,完成灵魂的崇高。古代道德教育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中得到灵魂的提升,是自己不断批判世俗世界,不断追问何为美好生活中得到自由与崇高的。现在学校道德教育早就不是古代的哲人教育,也不可能是古代的哲人教育。受教育者总是处在一定的道德规范中,何能超越规范,实现自我。以上的困境在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无法摆脱。因此,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无法让人达到人性的自由与崇高。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正确认识,是最大效度发挥学校道德作用的前提。

作者:刘刚单位:西安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