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档案

科研档案范文精选

科研档案

科研档案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迎难而上,增强法制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既做好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又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科研档案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了维护科研档案的安全,确保国家科技秘密万无一失,必须做好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一、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保密战线前移加入WTO后,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开放国内市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及对外合作的增多,境内外人员必将频繁流动,科技领域对外接触更为广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一些敌对势力必然会利用这些条件,采取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以前难以进入的科技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更为广泛和便捷的科技情报搜集活动,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二)法律法规滞后总的说来,我国关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立法重点不明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规范我国保密工作的一部专门法,是制定一切保密法规、规章和具体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制法规体系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虽然《保密法》颁布实施16年来,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这部《保密法》在一些方面存在滞后性。包括对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欠缺法制规定及涉密计算机的管理规定落后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这就给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部门保密规章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带来了困难,同样也对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不利。(三)保密意识弱化首先,思想认识上的麻痹使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保密观念淡薄。有部分人甚至对《保密法》知悉甚少,认为市场经济无密可保,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密也难保。科技档案工作人员、涉密研究人员忙于业务工作,对经手的大量的国家秘密见密不知密,习以为常,对国家秘密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其次,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使一些人保密意识相对淡薄。有些人认为只要按照国家《保密法》及科研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管理科研档案,就能杜绝科技信息的泄密。因此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放弃了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四)技术手段落后当前科研档案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技术的发展和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日益显现出高技术抗衡的特点,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很弱,许多档案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二是对引进的档案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三是我国网络管理滞后,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展迟缓,投入不足,经费匮乏,措施薄弱,加之更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的引进,我国信息网络安全这个“瓶颈”更加突出,由此导致我国科技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二、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改革开放要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要有新起点。在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必须迎难而上,增强法制、服务意识,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一)加强保密法制建设,为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各项科研档案保密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更是保密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建设,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密法律制度。据笔者了解党和国家对保密工作相当重视,《保密法》的修订工作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科研档案部门一定要把保密立法工作与落实党中央有关加强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要把修订后的《保密法》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中提到的保密法制建设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在我们即将制定的各类科研档案保密法律、法规、规章中;要把保密立法工作与进一步完备党政机关、涉密重点单位的科研档案保密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另外,还应加大科研档案保密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的力度。档案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要进一步确立各级档案保密工作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完善档案保密行政执法手段;要进一步提高专兼职档案干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改革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新机制,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一方面各级科研档案部门应根据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和充实完善科研档案保密制度。比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制度》、《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职责》、《保密手则》、《泄秘事件查处办法》、《密传机房工作制度》、《加密机设备维护制度》、《加密机使用操作规程》、《科研档案资料查借阅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运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环节,加强对涉密要害部门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依法治密。对科研档案的定密、传阅、使用、存放、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应实行严格的管理负责制。二是,坚持贯彻检查制度。由专职科研档案保密员定期对本单位或部门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领导定期对科研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涉密要害部门的管理,由主要领导对科研保密工作做出强调和部署,由科研档案部门负责人对档案、机要、传真等要害部位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和杜绝泄密事件。(三)强化科研档案保密知识教育,增强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密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必须从这样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面对这种形势,档案部门要大力加强保密法纪教育,提高广大档案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保密法纪观念。用法、守法首先必须懂法。通过保密法制教育,不仅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懂得如何依法保守国家秘密,怎样履行好宪法和保密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各项保密义务,还要使他们了解违反科研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履行保密义务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依法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条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更多地使用法律的手段和办法。因此,通过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使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及其他涉密人员掌握管理国家科技秘密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技能,是依法管理国家科技秘密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1)要继续深入开展以普及科研档案保密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要突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要通过在各级科研档案部门、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开设科技保密法制教育课及讲座,进一步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观念,提高他们的档案保密法制意识和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自觉性。(3)要大力宣传认真执行科研档案保密法规,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的先进典型,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四)建立健全档案干部教育机制,提高科研档案保密人员素质形势的发展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档案保密工作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等高科技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不仅要懂得保护国家科技秘密的知识,还要懂得保护其他秘密的知识。从目前基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情况看,政治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对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及保密知识方法了解得比较熟悉,掌握运用得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解得相对较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方面,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好继承好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传统,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多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水平,构建以档案基础知识为根基,保密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五)积极应对高技术挑战,加强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在科研档案保密技术发展上,要特别关注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可分三个层次: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法律管理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信息系统主体及其与外界关联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行政管理主要是针对内部,当务之急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涉密网络一定要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并建立、完善涉密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配备必需的防范设备,增强涉密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二是抓好互联网上的防泄密工作,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制,定期进行网上信息检查,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在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要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维护国家重大经济、安全利益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国家科技秘密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增强我国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各级科研档案主管部门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研档案保密的方针,依靠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力量,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⒈《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⒉《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1期⒊《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教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⒋《保密法比较研究》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⒌《保密行政管理》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

科研档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是指一些科研部门、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载体记载下的原始记录材料,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档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科研档案管理的体制得到了健全和发展,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整理以及归档等工作逐渐被完善,改变了传统科研档案管理的被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研档案的材料不够完整、系统,特别是缺少关于技术开发使用的档案,在此情况下,有关人员要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对科研成果、课题研究、人才器械、科研统计等方面加强档案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提升科研工作效率。新时期科研档案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有关人员要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

1.科研档案的特点

1.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的进行是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因此,其形成的科研材料不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文件材料,而是具有系统联系的文件组合。科研档案其中包括科研计划、依照科研计划制定出的具有依据性材料、论证材料以及课题成果的总结鉴定材料。

1.2专业性

科研项目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既包含自然科学,也包含人文科学。科研材料中包含了不同科学的内容,对各种物质和现象的规律、特点进行了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科研档案材料要对这些科学规律进行准确的反映,因此就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1.3阶段性

不同学科之间形成的科研档案材料不同,但是都会随着发展显示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都会经历从准备、实验、总结到应用的阶段,因此,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2.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科研档案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同,科研档案管理不完整

科研档案材料主要分为成果性材料、过程性材料和原始性材料。现阶段的科研档案管理对这三种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同,大多比较重视成果性材料,轻视原始性和过程性材料。科研档案系统中对总结性、鉴定性、成果性材料的涉及内容比较多,而对一些原始材料记录、具体的计算数据、设计文稿等方面的材料涉及较少,使得科研档案管理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2.2科研档案中涉及的一般性材料多,技术性材料少

科研成果获得的关键材料应该是技术性材料,技术性材料是科研人员解决科研问题、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材料,集中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方法,它的归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阶段的科研档案归档材料多是一些一般性材料,缺乏一定的技术性材料。

2.3科研档案中涉及的纸质材料多,其他形式的材料少

科研工作中对于一些物理现象的记录不能采用纸张完成,会使用到一些磁带、硬盘、照片等,但是,现阶段的科研档案归档材料中大多是纸质材料,缺乏对其他形式材料的归档。

2.4科研档案中归档材料记录不规范

现阶段科研档案中的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档案归档意识,常用三色笔进行档案的书写,对档案书写的纸张没有统一的规格,对于档案的音频文件处理不够清晰明确。另外,由于一些档案原件的份数有限,在档案的调动方面只能进行复印处理,在复印的过程中对原档案材料带来了损坏,减少了档案的使用寿命。

3.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

3.1意识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研档案的管理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快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不断更新管理思维,增强管理的现代化意识,实现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的实现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意识。

3.1.1加强创新意识

加强创新意识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更新管理观念,形成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指导下实现对不合时展观念、做法的摒弃。同时,要加强对科技的认识,实现现代科技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和方法,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理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另外,要加强管理意识,建立科研档案管理的长期实行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热情。

3.1.2加强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科研档案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首先,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对新形势下科研档案管理规律、特点、要求的分析,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和资源优势,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其次,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服务形式,形成主动、多样的服务形式。最后,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开拓档案管理的服务领域、深度以及广度,顺应社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的服务趋势。

3.1.3加强利用趋势

科研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就是为了被人们利用,因此,实现科研档案的利用率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要不断加强档案的利用,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的经济、社会等效益。首先,要实现档案的创新化利用,将静态的档案利用转化为动态的档案利用。其次,要加强科研档案的信息开发,将科研档案信息开发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大众化,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在社会、企业、人才之中的利用。最后,通过一定的编研形式,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3.2科技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研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社会各界对其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理论、技术、方法来处理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技术化。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还能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系统性的管理技术、实现科研档案信息的共享。

3.2.2实现科学化的科研档案工作管理

实现科学化的科研档案工作管理首先要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规范化建设,为科研档案额科学管理制定不同时期的规划,加强现阶段科研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其次,更新科研档案管理的手段,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由传统哈向现代化的转变,提升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减少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必要的烦劳工作。最后。形成科研档案管理的局域互联网,从而为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规模化提供保障。

3.3机制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因此科研档案的管理要加强其法律机制的创新,逐渐将档案管理中的法规和体系渗透在我国法律建设中,实现科研档案的法制化管理。同时,要求有关科研档案管理者要知法、懂法、用法,真正将法律应用到科研档案管理中,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法律约束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伴随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有关人员和部门要加强机制的创新。因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科研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的保障,也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有关人员和部门要在充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符合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规律和标准制度的建立来实现科研档案标准化管理,保障一切人员按照一定的管理标准来进行工作,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方法、原则第二个进行科学规范,及时在工作中实现分类、记录、复制,从而为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科学管理进行有效保证。

3.4人才创新

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对科研档案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人才的能力。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其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科研档案管理实现了管理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以及管理载体的改革。因此,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要进一步提高,并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技术以及业务知识、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基于很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现代化科研档案管理认识、管理专业技术差不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等问题,需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要求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还要通过建立网络系统来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资源共享。这就需要科研档案管理员工要熟悉掌握现代通讯技术、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并要会使用复印、光盘储存、计算机检索、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有关技术,实现现代化手段的科研档案管理。另外,在人才培养上,基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特点,要求培养具有多学科技术综合能力的人才,要求他们了解现代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加深自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除了培养人才现代化的科研管理理念,还要不断更新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建立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从而不断打造具有现代化管理能力的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4.总结

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需求,实现其在传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庞尊丽.关于新时期基层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J].档案天地,2011(05).

科研档案范文第3篇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研项目、设施、经费、试验、人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等系统管理过程中,从考察、预备试验到申请立项、执行、总结、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及示范推广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和图片、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农业科研档案,不仅记录了农业科研的真实过程,也记录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的意图、思想、数据、成果、得失等详细情况,为以后的科研工作考查既往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从事发明创造、宣传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科研成果等提供可靠的参考,是农业科研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智力资源[3]。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单位一项必不可少、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

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农业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开发和提供利用的一个流程性工作。档案的收集是管理工作的起点,目的是积累丰富、真实的馆藏资料,做到经常化、及时化,注重日积月累;整理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进行合理的分类、立卷、编制目录,必须做到科学化、专业化,是档案管理的核心;鉴定是做好档案整理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应通过专家的论证,对收集的档案做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以确定收藏价值;保管是档案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必须制度化、严格化,以确保档案完好无损;查询检索是档案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应快捷化、实用化,讲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编研开发是体现档案管理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做到有用化、长期化,注重实用实效。总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及时收集、坚持日常维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来自于田间开展的科研试验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观察、记载而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由于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档案来源比较分散,不能及时收集,加之科研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身兼数职,人员变更等因素,常常造成科研材料不全或遗失。在科研项目上题、立项、试验设计、生产过程中,档案部门无法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按科研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归档,缺乏全面、系统收集项目材料的途径。不重视收集当年未鉴定验收或申报专利,或成果周期性长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的材料,科研材料分散在科研部门或科研人员手中,时间一长,容易丢失,这也是造成档案的资源流失主要原因之一。

3.2管理人员兼职,手段落后,利用率低

根据国家《档案法》的规定,科研单位应当设立档案资料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但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档案管理仅仅是一项辅助性工作,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不太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专门设立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和人员,多为兼职。但众所周知,在农业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数据、图片、影像等资料,对这些资料随意堆放,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长期下去必然造成档案管理的无序与混乱。同时由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精力有限,不能及时有序地收集、整理科研人员提供的材料,更无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查询检索系统和进行编研开发工作。目前,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初衷仍然是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者不仅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应用。但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专职或兼职,农业科技知识欠缺,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加之人员更换频繁,不经专业培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4思考

4.1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而且是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南。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科研档案工作制度、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档案部门工作规范等。科研档案工作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形成的档案的范围、管理体制、管理分工、职责、档案保密、档案利用原则等所做的规定,是所有课题组、项目部和其它部门以及科技人员都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3]。科研文件管理规范包括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分类方案、整理归档要求、鉴定标准等。档案部门工作规范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移交规则、交接手续、档案利用制度、内部资料管理制度等操作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掌握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4.2明确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

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①科研准备阶段的课题或项目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立项)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②试验研究阶段的各种载体的试验、观察、测试、分析等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记载数据、试验报告、计算材料等以及设计文件、图纸,关键技术、关键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路线和统计分析材料;研究阶段的音像资料、技术说明、重要来往技术文件等。③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科研报告、科研论文、科研专著、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意见、效益证明材料、专家评审意见、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推广应用意见、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决算材料等。④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主要有成果和奖励申报表与审批文件,获奖及审批材料,专利申请、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推广应用证明材料等。⑤推广应用阶段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⑥生产定型阶段的鉴定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用户反馈意见等有保存备查价值的材料。

4.3加强科研档案人员业务培训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档案专业知识技能。现代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手工整理、装订、抄写案卷题名、编目录等简单劳动,而丰富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是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准。因此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教育,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精通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术,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农业科研业务知识,并持有档案管理资格证。对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长期工作的同志,要激励他们将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从旧传统、旧观念、旧框框中解脱出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服务的思想。各有关部门和各科研单位应建立奖励机制,对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创新精神,并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违反规定,泄露机密,造成工作损失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惩处。

科研档案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科研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信息平台;科研档案;资源管理

引言

大数据技术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变,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使得档案归档、整理、提取等效率大大提升。但受互联网性质所影响,档案资源极易丢失、系统平台也极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信息资源外泄。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档案进行管理需要考虑其规范性、效率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护。

一、科研档案信息性质

科研档案一般是指科研活动研究所形成的档案信息,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科研数据等多种内容。科研人员将科研准备工作、项目申报过程、项目研究成果等记录在一起形成档案,具有丰富的保存价值与应用价值,是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将大量的科研信息分类整理形成档案,包括科技知识、实践技术等内容,是推动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应用的重要资产。科研档案的作用在于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为后续科研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通常情况下,科研档案具备创新属性与技术属性,是对科研人员智慧的总结,可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变革发展。因此,科研档案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保密性,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常规档案管理模式不同,对档案性质分类、归档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以严格的档案规范为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数据模块实现对各类档案的分类管理,将其储存在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之上,需要改变现有管理模式,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策略。

二、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档案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适应时展的新视野

大数据技术发展对科研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效率低、分类难等问题,这是数字化时展对科研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相关机构、部门应具备时展的新视野,根据整体工作发展需要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基于通信技术、模块化技术实现对各类科研档案信息的分类、整合、归纳、分析,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2.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的要求,大部分机构已经开展或完成自己的档案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大量数字档案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科研档案的综合管理,均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新兴的管理措施与管理办法,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信息使用的方式与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科研档案管理环境、要素等因素的改变,科研档案信息管理的模式已开启创新之路。科研档案信息呈现出的模块化、数字化特性、档案全流程管理与服务等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唯有创新管理办法,探寻更优模式,方能实现对现有科研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管理的效能。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战略

传统观念中档案人员以熟练技术为主,信息时代的全速推进促使档案人员必须通过学习各种理论与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其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数据平台,可以熟练操作数字软件,将其应用到档案储存、信息分类、模块管理之中,以电子记录的方式进行科研档案储存、传递,实现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研究型人才是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核心,唯有在科研档案信息管理方面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方能推进各类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保密性与技术性完善

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对管理技术与管理保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科研档案的性质与特点,科研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应具备更严格、更具体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加强加快信息资源保密技术的配套研发与应用,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资源泄露的情况。此外,科研档案具备一定的技术属性,需要按照技术规范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增强后期利用便捷性的同时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资源混乱等情况,影响档案管理质量。

三、目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滞后

部分单位尝试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到科研档案管理之中,但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各机构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困难。同时,部分机构的决策层领导一般会认为科研项目的立项、过程与结果比较重要,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技术、方式等重视不够,没有重视科研档案于后续研究工作的积极意义。部分科研单位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使在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策略,导致管理效率较低,档案信息使用效果不佳。

2.基础设施薄弱

信息化、数字化科研档案管理需要以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设施为保障,计算机硬件、软件平台等是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目前,部分科研单位的基础设施多年来未得到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与落后。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科研档案管理应在档案信息系统平台中具备多元管理功能,设置多元管理模块,其中应包括信息共享模块、档案分类模块、档案修正模块、档案提取模块等,不同模块分别承载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除此之外,科研档案应具有保密性,对信息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应有特殊技术处理。同时,基于知识产权等问题,应在信息系统平台中按照登录账号进行查阅等功能分配,避免出现档案泄露、丢失、破损等问题。目前,很多科研单位的平台功能并不完善,无法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质量的最优化。

3.复合型人才紧缺

练地操作工作软件,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满足信息系统相关功能的要求,实现对档案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利用等目标。以往的纸质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基于时代背景的变更,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参与科研档案管理。但基于主观印象或人才待遇等问题,从事档案管理专业或复合型人才较少,导致目前科研、档案管理岗位具备专业或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明显紧缺。

4.保密环境不完善

目前,大数据背景下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保密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大量科研信息资源档案的保管需要非常严格的系统环境,该环境搭建需要具有相应要求的网络、系统、平台等。软、硬件的变更存在一定成本,导致部分安全保密环境未得到及时完善,给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

四、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应取得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给予更多支持。领导层意识到科研档案对于自身发展、建设的积极效果,将进一步使其融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开展、落实与优化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视应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领导层给予高度支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科研项目开展各个阶段对科研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档案类型、档案内容、档案重要性进行细分,满足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其次,充分认识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领导层针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应措施,将科研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与单位战略发展挂钩,从战略角度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最后,科研单位应注重对科研档案信息化过程路径的分析。大数据环境对科研档案提出新的要求,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需要领导层与管理部门做好部署,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知识,将其应用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之中。

2.培养高素质人才大数据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

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从事档案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知识,应用先进管理理念,同时也应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操作档案管理软件,发挥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此外,科研档案管理人才需具备专业素养,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有前瞻性的思考,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依据。人才培养应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加强人才的信息化能力与管理知识培养。二是加强人才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培养。首先,科研单位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引进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关工作经验,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从而了解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功能,且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自主解决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对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其次,科研单位需要注意人才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采取考核、评估等多种手段对人才的专业素养进行了解,科研单位必要时可以提供应用素质教育、培训的方式让科研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对职业规范、职业准则等进行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思维,让他们能够了解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引进或者培养适宜的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科研单位需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择适宜的科研档案管理人才。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大数据背景对科研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分析、整合、归纳,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科研档案的上传、整理、传递,对平台上的档案资源进行修正,需要以完善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作为基础支撑,确保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发挥自身的资源管理功能。首先,管理部门应重视基础业务的开展,投资建设支持档案管理的通信网络,配置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平台合作应用其模块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系统平台、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的要求均应明确,符合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需求。其次,档案的搜集、整理、分析、提取等工作均应以数据库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功能的完善。科研单位应建设档案资源库,将档案资源储存在资源库之中,要对储存规范、储存要求进行明确。最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云计算、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均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科研单位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进。(2)大数据环境下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科学管理应基于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科研单位应与软件开发运营商开展合作,基于大数据平台设置主控页面,实现对各大功能模块的科学应用,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首先,科研单位应注重信息系统平台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按照科研档案性质与内容,设置相应模块,分别负责不同类型档案资料的存、管、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登录信息系统平台准确地查阅所需信息,下载档案资源文件,提升查档工作效率。其次,科研档案管理需要设置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科研档案的审阅与下载权限应针对单位内不同等级、不同职位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权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避免账号泄露导致科研档案外流、泄密。最后,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研档案管理需要加强数据库系统的防护。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中有很多重要性文件,为避免黑客通过网络攻击系统,盗取科研档案资料,需要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手段。通过设置应用防火墙技术、Web加密技术、地址加密技术等,对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防护,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创造安全环境。

4.优化管理制度内容

大数据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应进行升级变革,传统管理制度已满足不了现有需求。因此,在以往的管理制度上逐渐进行优化,落实新的权责管理与内容管理等制度。科研单位应建立与数字背景相应的管理细则,明确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档案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明确要求。大数据下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应重新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落实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准则,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规范其流程与职责分工,整体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与效能。

五、结论

综上所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与多元性。相关部门应从上至下加大重视程度,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为信息系统平台的完善提供支持,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的应用潜力,做好网络、系统平台的保密技术防护工作,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相关单位、部门应结合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小静,杨晓灵,刘青松.数字转型背景下科研档案资源整合实践路径和方法研究[J].城建档案,2021

[2]蔡盈芳.从某论文事件调查过程看科研档案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档案,2021

[3]蔡盈芳.科研档案工作的原则——《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解读之二[J].机电兵船档案,2021

[4]朱晓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党建档案管理的意义与对策[J].城建档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