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课堂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范文第1篇

1.交际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上的交际互动不可忽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一直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课堂教育的首位,强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把纯粹依靠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课堂模式变为个性化、自主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交际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中去,达到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1.1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互相问候建立交际感情的过程。在英语课上,师生见面时,适当地、即兴地“寒暄”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进入外语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气氛会有好处。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问:“Goodmorning,boysandgirls.It’safinedaytoday,isn’tit?/Hi,guys.Haven’tseenyouforalongtime.It’sgreattoseeyouall!”等,老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诚恳要真诚,语气要自然,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

坚持课前3—5分钟自由交谈,如可让学生简单地谈一下对近期热点新闻事件的看法、学校班级情况,或自己觉得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经历等,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各种句式、时态、语态的快速反应和运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应定期给学生布置话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

1.2小组活动

由于现在高校普遍扩招,经常会出现大班上课的情况。小组活动形式对于大班课堂更利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是外语课堂常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它强化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效率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教师在小组活动时基本退出课堂活动,使学生得以自主把握学习过程,变学生主体被动为主动。其具体方法是:自我陈述——由学生陈述所学章节的主要内容(图片);问题展示——小组内学生分别找出所遇到的难理解和有争议之处;小组讨论,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这里以《新视野大学英语II》第2单元SectionA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将这一方运用到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Unit2“TrendsandFads”,在课文引入阶段教师拿出一些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就图片所引导出的信息“身边的时尚”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周围各种时尚,如“超级女生”、“街舞”、“彩信”等。最后老师总结,并得出结论:“Fadsareallaroundus”“Fadslastashorttimeinthemodernsociety.”小组讨论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观察和分析能力都比较差,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敢开口说话和回答问题,怕犯错误遭到同学笑话。而现在,周围的同学都积极参加讨论,畅所欲言,这种氛围不仅使他们消除了胆怯的心理,而且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老师和组员都鼓励他们,小组讨论也为他们创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困生“说”的欲望。

1.3即景反应训练

在实际交际活动中,随时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要求参与者迅速反应,为此我们可把常用句抽出来,限时让学生进行即景反应训练。通常在讲述完当堂的教学内容后可以做这样的游戏缓和课堂气氛。例如:课上要求学生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对“TodayisSunday.”这句话进行即景反应。学生如下作答:

1.SundaycomesbeforeMonday.SotomorrowisMonday.Wewillgotoschooltomorrow.

2.Wehavenoclassestoday.Let’sgoshopping.

3.Weneedn’tgotoschooltoday.I’mgoingtoseemygrandmother.

经常进行这种即景反应训练,学生自然会在交际中反应迅速,既“有话说”又“说得出”,语句中的错误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自然减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勇于实践,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有信心。

1.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熟悉情景、背景和各种相关信息,依照情景的设定在交际过程中演绎自己的角色,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克服害羞不愿开口等弱点。角色扮演一般比较简单,持续时间短,情景的设定一般跟课文相关,所以教师在碰到语法生词不多的课文时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教学活动。如《新视野英语教程1》中Unit3“Wealth,SuccessorLove”一课,就可以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生词少,课文内容理解比较简单。让8名学生分别扮演8个角色,分成2组进行角色扮演比赛,学生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课文内容完整且生动地演示了出来。通过形象立体的表演,学生们理解了文章内容,同时也记住了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单词及短语。

2.运用交际教学法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和探索,我发现了交际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1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优势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伙伴间的亲密关系使得学生能放松大胆地运用新学的知识。相互间的纠错又避免学生产生紧张羞涩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提醒他们避免再犯同伴的类似错误;在活动中,学生们潜意识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相互启发来理解新课内容和信息;练习机会多,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使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口语能力提高得快,效果也好。

2.2交际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弊端

部分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妨碍交际活动正常进行。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进行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但由于学习者语言基础的差异、学习动因的差异、认知水平和智力准备的差异、个性差异等,都会妨碍交际法的顺利运用,使教学进度容易减慢、时间不容易控制。

2.3对交际教学法运用的一些建议

2.3.1在交际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更应注意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应视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学生。因此,对交际法,如过分强调使用,不考虑具体情况,不但发挥不了其长处,反而会起消极作用,使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兴趣。这与交际法的主旨是相悖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交际法和其他教学法的结合。

2.3.2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课堂掌控能力并加强语料库建设

交际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胜任这种多元角色,除了必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外,还必须具备近似操本族语者的外语能力和近似于课堂导演的现场掌控能力,使交际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顺畅有效,这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外语运用能力、材料的设计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同时,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教学资料,是交际教学法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加大语料库的建设力度,从而能随时从中得到交际教学所需要的大量语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课堂运用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最重要竞争砝码就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动手能力。目前,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很突出。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入手,详细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TeachingEnglishas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课堂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法;词汇教学

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英语非常陌生,与汉语言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且虽然很多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初期表现都非常积极,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会感觉英语枯燥无聊,这就对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缺少语言环境的支持,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但无法使用,只是停留在“学”的层面上,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根据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开展英语教学时采取更有效的路径。而通过应用游戏教学法,将课堂上的内容与游戏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基础理论,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这样就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并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游戏教学法概述

游戏教学法最早提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应“寓游戏于学习”。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经有了足够认识,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教学法将学生和知识相关联,利用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并发展各项能力,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将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1],让学生既能获得快乐,又能收获知识。换言之,教师非常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应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要建立在游戏规则基础上,以教学为内核,以游戏为外在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能够充分贴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的游戏活动,以便促进知识的有效传递,并体现出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娱乐性。这是游戏教学法最明显的特点,即游戏教学法可以令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师教学动力。②竞争性。即学生需要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同时与其他学生展开竞争,从而在完成游戏且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竞争意识,并掌握如何正确参与竞争。③主体性。游戏教学法可以令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突显,改变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同时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及个性发展等都得到有力支持。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积极学习氛围的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要组织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英语学习。学生都非常喜欢玩游戏,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且会将这种积极性延续下去,由此教师便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令学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应对策略。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学生不仅需要通过扮演相应角色完成对话,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使对话联系角色,以及如何拓展对话内容。这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不仅可得到明显加强,同时也可通过不断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学生展开合作与竞争,从而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令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明显增强[2]。最后,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不仅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游戏规则,且参与游戏,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打成一片,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形成,从而让学生更喜欢教师,同时长时间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遵守群体性原则。这一项原则指的是应用游戏教学法要面向所有学生,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对这些学生要格外关注,鼓励其积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做好引导,这样才能实现班级整体英语水平的共同提升。第二,必须遵守科学性原则。应用游戏教学法的目的是高效传递知识,因此不能将游戏当作主要角色,而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3]。这就决定了通过游戏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合理控制游戏内容及时间,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充分吸收英语知识和提升各项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游戏,否则对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游戏教学法的科学应用。第三,必须遵守多样性原则。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不断跳跃的,这就决定了针对他们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不能采用单一且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也同样如此。即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种游戏,如表演游戏、猜谜游戏等,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固定且单一的游戏失去兴趣,且能够促进游戏教学法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困境

虽然当前特别提倡开展趣味化教学,尤其小学中开始广泛应用游戏教学法,但在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困境。首先,没有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的理解出现了谬误,认为应用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利用游戏放松,并没有将游戏与英语教学充分关联,导致游戏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次,过度依赖游戏。与上一点恰巧相反,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交给了游戏,严重压缩了讲解时间,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游戏过度吸引,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游戏形式过于简单。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正确应用游戏教学法,但游戏形式只有简单的几种,导致学生很快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同样限制了游戏教学法作用的发挥。

五、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一)合理设计游戏

小学阶段,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且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架构,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经学习的英语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抓住教学目标和主题,会对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4]。具体来说,英语教师若想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要合理设计游戏,即先要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加以明确,然后按照实际情况和游戏内容给学生分配任务,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游戏。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英语知识的环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后理解英语知识,且加强应用能力。以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2Athome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型,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并使用多媒体展示的相关照片或视频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句表演其在家庭中的情况,像“Whatdoyoudoathome?”(你在家都做些什么?)等,进而使学生通过游戏灵活使用各种语句,由此便实现了游戏教学目标和主题的合理设计[5]。

(二)开展课前引导

有效的课前引导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而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课前引导,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然后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及与其他游戏活动的结合,即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6]。以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4Shoppinginthecity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购物的小游戏,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在购物时怎样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吗?”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以便顺利进行接下来的正式讲解。在正式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各种语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购物”。为了增强学生的游戏体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参与课前小游戏,且评价每一组的表现,最后给出评分,由此便可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7]。

(三)开展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其难度并不体现于词汇本身,而是记忆和理解词汇十分枯燥,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词汇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以至于词汇教学效果一直无法真正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改变词汇教学的形式,令词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失去兴趣,且也可以令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变得更加简单[8]。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可以选用游戏教授新词汇,如通过“你演我猜”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词汇,也可以选用游戏复习旧词汇,如通过“踩地雷”游戏,让学生巩固已学单词,即把单词卡片放在地上,踩一个单词卡片就读出该单词。以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2MycountryandEnglishspeakingcountries为例,这一单元的陌生词汇有“Australia,Canada,China,Chinese,English,North,East”等,阐述的内容是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家及其相应的语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到黑板上开展连线游戏,看哪一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将国家及其相应的语言连在一起。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词汇拆分,然后让学生重新组合,随后将有关系的词汇连在一起。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轻松记忆和理解陌生词汇,进而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四)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敢于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并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英语,否则就只能让英语教学停留在“学”和“考”的层面上,无法起到实际作用[9]。另外,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为了解决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然后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表达。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出发,设计沙盘游戏,促使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角色扮演游戏,唤起学生的表达需求,并引导学生规范表达,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效果。以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1GoingtoBeijing为例,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外出旅游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用英语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学生在旅游过程中会做些什么,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必介入,尽量让学生自由使用英语顺畅地完成交流。当学生的互相对话结束以后,教师则可以总结学生交流过程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游戏得到良好的锻炼。

(五)充分联系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想象能力

故事是小学生接触最多、最感兴趣的文体,尤其在低年级教材中,故事类课文占了很高比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好[1]。那么该如何让故事在语文课堂中助力教学、演绎精彩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积极实践探索。

一、自编插图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从以图像把握为主逐渐向以符号把握为主过渡的时期[2]。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更喜欢通过色彩明丽的图片感知新事物,以形象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课本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自带的教学资源,其不仅能以画面的形式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反映出课本内容的关键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插图为导引,自己梳理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编故事,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研读课标要求,并分析当节教学内容,以定位教学重难点,再按照以下步骤自编或引导学生编写插图故事:第一步,先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观察已有的插图,分析其呈现的人物、事物、片段;第二步,根据插图呈现的细节信息,圈画出课本内容对应的词句或段落;第三步,立足插图对应的词句或段落,联系上下文构建故事脉络,形成完整的故事线,再表述出来。这样以插图为导引,梳理故事内容,可为学生把握课本主旨,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提供支持,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一课教学中,“理解曹冲如何称象”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称象过程,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这种称象方法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让其按照步骤说出称象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熟读第三、四自然段,将官员“砍大树造大秤”的提议和曹冲的“赶象上船,画线、称石”的办法进行对比,接着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其理解称象过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插图呈现的是“大象已被赶上船,官员在船体做记号,岸上则摆满石头”,明显缺少了后面两个步骤,即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石头重量。在学生描述完插图表述的内容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脑补后两个步骤的画面,并口头讲述称象过程。这样立足一幅插图联系课本内容串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现了从插图语言化到文字图像化再到形象直观化的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拓展背景故事,丰富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但课本素材极为有限,无法呈现较多的背景资料[3]。而课文的背景资料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深入全面理解课文的有效介质。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各个板块进行分析,发现统编本小学语文3~6年级课后的“资料包”和“阅读链接”提供了相关语料,为拓展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4]。同时,这样合理而新颖的模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拓展背景故事提供教学资源的选取方向。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图书馆、辅助教材及网上平台等渠道,从作者生平、文本创作背景、课文主题等角度出发寻找背景资料,也可以从课后的“资料包”和“阅读链接”入手选取与当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教师可将文本的背景资料以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与作家达成心灵的交流,以此让学生获取丰富而有意义的感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取讲述背景故事的时机,确保切到痛点,最大化发挥故事的价值,帮助学生拓展认知,使其领悟文本的精髓所在,悟透文本表达的深刻思想内容或文学价值,体味语文的魅力。通常,可选取的有利时机包括导入环节、段落解析环节或总结环节。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感受作者法布尔对动物的痴迷之情,笔者在导入环节引入故事:“同学们,在100多年前的法国,有这么一个小男孩,他和你们一般大,可是他又和你们不一样,不一样在他对昆虫的痴迷到了忘记自己的境界。”讲到此,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便一脸兴奋地喊了起来:“是法布尔。”笔者接着讲道:“是的,法布尔有一次看到一只从没见过的小虫,他兴奋地用左手抓住小虫子,想着带回去好好观察研究。结果又爬来了一只,他不假思索地伸出右手也把它握住了。没想到不远处又爬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小虫子,但是他没有第三只手了,这可怎么办?你们猜法布尔会怎么做?”学生非常激动,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回答:“放到口袋里。”“踩住它。”“跟着它走,或许能找到虫子的老窝呢。”看到学生如此回答,笔者便说道:“哇,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我们揭晓答案吧!答案就是法布尔毫不犹豫地把右手的虫子放到嘴里含着,用腾出的右手抓住了这第三只虫子,不管虫子在他的口中怎么挣扎,释放毒汁,法布尔就是不松口。因此,法布尔中毒了,舌头肿大,无法说话,一个月后才恢复。”故事听罢,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随后的学习中,其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这样在导入环节将课文背景资料适当演化为故事讲述,课堂就有了背景故事的补充和提示,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而且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人物精神的领悟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尝试续编故事,提高想象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学生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情节,以及富有想象力、拟人化的语言特点,切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5]。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后续编故事,能起到训练阅读思维、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其中,模仿上文续编故事是一种教师常用、学生易学的方法。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采用“模仿上文续编故事”这一方法时,需要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分步落实: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使其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等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为续编故事做足准备;其次,选取合适的续编故事的切入点,一般可选取情节的转折处、原文结尾处;再次,通过提问或提出“假设”,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思考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可行性,以此启发学生从中选择一种可能性将故事发展下去,形成完整的故事;最后,在写完后,让学生把续写的故事多读几遍,使其边读边思考续写故事的情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完整,用词是否恰当,进而把故事修改得更加完美。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童话故事《拔萝卜》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各种角色名称,并提炼出每段重复出现的词语,如“喊、帮忙、拉着、嗨哟嗨哟、拔呀拔,拔不动”。接着教师可以文中泡泡提示“后来怎么样了?”为切入点进行提问:“还会喊哪些动物来帮忙呢?”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动物续编故事。之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续编的故事与原文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再让其进行修改[6]。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编故事的乐趣,享受了阅读的快乐。另外,统编版教材也开发了“预测故事”的单元,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预测的阅读策略,如“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注意细节,预测更准确”“看标题,猜内容”,这也为续编故事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借鉴[7]。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老屋的形象,推敲描写老屋语言、动作的词句,再结合书旁的提示语:“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他应该会答应吧。”由此判断出老屋的善良,他一定会答应别人的请求。所以当学生根据上文续编故事时,受伤的小鹿、躲雨的白兔、迷路的山羊……这种需要得到帮助的动物都成了之后故事的角色。如此,在续编环节中,学生根据课题提示、文中的细节描写,预测故事的走向,能续编出精彩有趣的故事,进而升华原文。

四、演绎文本故事,开启阅读之旅

古人曾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而演绎故事作为一种极富趣味性的展现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甚至亲身演绎故事。这些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听力、视力、表达力、脑力等,让声音、文字、肢体动作在头脑里转化为形象、情节,从而使其学会判断是非、明辨好恶。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开启了一次次身临其境的阅读之旅。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演绎好文本故事:第一步,遵从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选择想要演绎的故事片段或情节,一般既可以从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中选取片段或情节,也可以选取与语文教材上主题相关的文章片段或情节;第二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演绎的具体内容,包括设计演绎的场景、需要表现出的重点字词等;第三步,明确演绎的方式,让学生选择纯语言表演或纯动作表演的演绎方式,完成对故事的呈现,从而让学生收获更生动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孙悟空打妖怪》一课时,低年级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者就借机让学生各自组队演绎《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在阅读分享课上,学生用各种模仿性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演绎了《真假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火焰山借芭蕉扇》《智取红孩儿》等《西游记》中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为后续深入阅读名著播下了“趣味”的种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了演绎的素材,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重要故事情节的演绎,使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讲述文本故事,培养复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项重要的语文训练———复述故事[9]。部编版教材要求教师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其指向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的复述,是教师教学要突破的难点。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先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画线索示意图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形成复述的“主线”,搭建好复述的第一支架;接着指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进程添加重点信息,如涉及人物对话时,尽量选用原文的语句,以此形成复述的第二支架;最后再让学生遵循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的原则,用自己的语言有秩序、完整地把故事讲出来。如此,学生在有序地引导下讲述文本故事,有效锻炼了复述能力。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4篇长文,都是有趣的故事,分别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这些故事情节夸张、语言风趣、人物性格鲜明。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笔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会文、交流分享,并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其填写课后的表格,梳理课文脉络,再以这份表格为支架,串联起4天的故事,引导其概括主要内容,这就是复述故事的第一支架。接着提供第二个支架“代入角色”,指导学生朗读“慢性子”和“急性子”的对话,体会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为动画角色“慢性子闪电”和“急性子兔子”进行配音,表现出“一急”“一慢”的语言特点,点燃学生模仿人物语言的热情,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渗透第三个支架“学习转述”,即根据“语言园地”中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如此,教师借助这三大支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复述能力,最终实现了语文教学目标。

六、串联古今故事,打造“双减”课堂

课堂教学法范文第4篇

1.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高职法律类学生能力建设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创业理念与研习法律相结合。教师应将“公共关系”“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课程与“经济法”课程相衔接,在讲解经济法规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创设经营项目,利用自身的法律知识解决创业模拟中的问题,帮助其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二是能力提高与信心增强相结合。成绩一般、领悟能力较弱的高职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事件发表己见,充分肯定学生剖析经济现象的看法和行为。三是要侧重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与其他高校的高职法律生、本科法学生等竞争的时候,能够有其自身不同于别人的核心竞争力。

2.贯穿实践教学理念增强实效。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深化认知的双向互动过程,而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则是为了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最大化。第一,采取“实践优先、注重理论”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矛盾与统一”,就成为“经济法”课程教学重要理念。第二,将实践性教学作为“经济法”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形成技能,通过实践检验理论。高度重视情景模拟、模拟法庭、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经济法理论融人经济实践活动中,分别站在经济、法律的角度观察、分析经济问题。第四,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理解经济法理,从身边的经济交易发掘经济规律,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关注微观的经济活动中来。

3.立足学生特点提高其兴趣。高职生正处于思维敏捷、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喜爱辩论和讨论的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事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体验。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转变的心理特征,革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修炼法律素养、展现口才的平台。其次,可按照学生的实际以及本专业培养目标取舍课程教学内容,凶班而异,因人而异,形成既符合学生实际又适应专业要求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与课程的关联度,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基础环节

1.精选优质教材。教材乃教学之本,教材选取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教材选用上要注意i点:第一,适用性。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求要,甄选“取材合适、深浅适宜、分量恰当、案例典型、形式新颖、体现规律、体系完整”的教材,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第二,先进性。教材要体现当今时代对经济法研究的最新理念、最新理论成果,要能够反映经济法发展规律,体现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迅速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第,特色性。教材应当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经济法特色,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经济法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教常新。

2.合理安排课程。有条理地安排课程涉及教学计划制汀和实践教学比例两大方面。首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尽量细化各个知识点在教学要求中的不同层次,明确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的重难点以及应当熟练掌握的与自身专业、就业紧密相关的经济法规常识;其次,合理安排时间,教师要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时间策略,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比例安排、“经济法”与其他法学理论课的排课顺序、“经济法”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的主次轻重等;另外,要把握好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够轻视理论教学,更不能“唯实践论”,要特别注意实践教学的理论深度以及理论教学的实践维度。

3.提倡互助学习。高职法律类专业学生法理理解能力差、法律知识底子薄,非常需要在相互之间通过共同努力提高能力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一个朝着共同学习目标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中互助学习关系,努力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你追我赶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一个良好的“文化场域”来凝聚学生的学习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保持谦虚的教学态度,在学生面前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以“良师益友”身份对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始终保持着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良好心态。

三、优化教学方式是关键环节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成为当今国内外教育界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经济法”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与专门探究。有关此法的论述颇多,实践中的成果也相当丰富,在此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一是案例的选取要体现“生活性”,选择源于生活、浅显易懂并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运用;二是要注意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切莫以“教”代“学”,主次颠倒;三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知、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鼓励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倡导启发式教学互动;四是注意案例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注意培养学生对案件关键点、难点的深度分析与经济法规的综合应用。

2.角色模拟法。学生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模仿的实际情境中是角色模拟法的优势所在。在模拟训练中,教师或学生以另一种“身份”出现在课堂的教学互动中,大大激发了每个参与者“表演”与“表现”的欲望。模拟过程的多变性以及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整个模拟活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感到既兴奋又刺激。运用角色模拟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而且还可以通过仿真操作,扮演职业身份,营造岗位环境,锻炼专业技能,体验职业角色,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学生在进行合同签订、保险索赔、法律商务谈判等活动的本身就是对经济法知识的运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尽量保证模拟过程中情景设计与角色扮演的真实可信、定位恰当,保证情境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习扮演者的充分投入,进而保证教学效果。

3.实物演示法。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特点,法理基础较差的高职法律专业学生难以理解晦涩的专业术语,容易造成课堂氛围凝滞,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实物演示法通过形象直观的实体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其听课的注意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讲解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授“合同法”时,可在课堂上展示如劳动合同、房屋协议、运输合同等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合同范本,方便学生直观地掌握合同的构成与特征,也有利于通过实物分析经济法相关核心概念。

4.观察体验法。观察法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广泛建立实训基地,与政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企业法律顾问处等法律实务部门开展司法服务与调查合作,带领学生深人社会基层直接感受和体会经济案件,了解课本之外的“非诉讼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规的综合技能。二是多方联系到各级法院经济法庭直接观摩审判,通过旁听、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经济案件中利益相关者在法庭展现的法律技能。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并举行小组讨论、课堂点评,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与分析能力的目的。三是组织学生收看通俗易懂的财经法治类音像视频节目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的财经资讯频道,如“生财有道”“经济与法”等,通过典型经济案件的直接观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法庭模拟法。法庭模拟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往往存在诸多局限,但由于其实践性、互动性极强的特点,颇受学生欢迎,是一种崭新教学方法。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具体有课堂讨论、观摩庭审、模拟法庭三种形式。作者以为,狭义的模拟法庭教学法并不属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但与角色模拟则较为接近,可看做是角色模拟中的一种特殊的模拟方式。在模拟法庭中,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法庭庭审过程的把握、案件审理过程中法理的运用以及法庭辩论中的技巧,特别是法官角色的模拟,是法律实践与法学理论的高度统一,需要老师和学生对其角色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高超的把握能力。鉴于此,有必要将法庭模拟法独立出来,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案例选定、角色分派、诉讼准备、开庭预演、庭后总结等步骤,并且也要注意着装、场地设置等相关问题。

四、优化教学手段是必要环节

课堂教学法范文第5篇

一、改变法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

尽管法学教育提倡改变教学模式已有多年,也有很多法学教师尝试开展诊所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然而遗憾的是,固有的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师一味从事单纯理论教学的工作。殊不知教师和学生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其角色也发生着转变。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从事教师的“演艺工作”,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而教师退居幕后,成为“特殊观众”。将翻转课堂引入法学本科教育中,由于教学过程颠倒,学生可通过课堂、任课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及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制作者、提供者,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网络教学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教师兼多种身份于一体,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将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放在首位。结合法学本科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适应时展的需求,对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角色的重新定位,由“教师主控”向“合作式课堂教学”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在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所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行动”,无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转变,都不能改变教师是教学的“总设计师”这样重要角色。学生行动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学生是学习的真正践行者和实施者,教师与学生对双方各自分别所从事的教学与学习活动负责,可见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削弱,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反而增强了。首先,实施翻转课堂时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认真谋划需要翻转的章节,仔细思考实现翻转的方式,在确定将对某一节打造成翻转课堂后还需分析学生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做的工作及如何做等问题。其次,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答疑解惑,需要对实际翻转课堂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针对学生在翻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最后,教师需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能有所收获,如何对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知识给予客观的评判综合运用能力等,最终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重视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把教学内容制成视频或课件以供学生课前自学,在实施过程中易导致重视频、而忽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视频课件不能替代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绝不仅限于“录制视频—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这一模式。虽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至关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教学内容,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遇到的难题。其次,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翻转课堂理念下,高质量的视频、课件非常重要,但切不可忽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针对性、导向性的问题,由学生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现场答疑,从而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并更好地理解展示的内容。课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深化所学知识,总之,无论课前、课间还是课后,都要保证教师“在场”。QQ、微信、电邮、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都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捷,可使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即时出现”。

三、切忌为翻转而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