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精选

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文章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展的趋势。

一、引言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

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二、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

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什么新,就显得非常必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需要有明确的政策规范。

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三、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要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网络延展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发展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此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的战略既要遵循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一些创新的逻辑。比如,原创优先问题、常规扩张与突变革命交替发展问题、路径依赖问题、知识的非线性迭加问题,等等。在创新的实践中要有所综合,有所创造,有所集成,有所超越。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四个基本点的管理,即新生点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进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五、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2、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要因素。3、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4、科技集成成为创新的常用形式,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5、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6、国际性的技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7、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8、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9、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金融支柱。10、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2篇

我们各市还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绍,但是我们考虑到会议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考虑到东中西的布局,选择了九个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介绍。这些经验也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经验的一个缩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时候,认真总结一下本市的一些先进典型,进一步来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最后,我来给会议做个总结。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一天,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今天上午副省长就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副秘书长也就贯彻落实好省长的讲话精神了三点要求。今天会议上有九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应该说这些典型是“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年当中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一些单位。我们各市还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绍,但是我们考虑到会议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考虑到东中西的布局,选择了九个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介绍。这些经验也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经验的一个缩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时候,认真总结一下本市的一些先进典型,进一步来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最后,我来给会议做个总结。

我们怎么理解好省长讲话的精神实质,把20*年的科技工作做得更好呢?大家今天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省长的讲话和这九个单位典型发言的具体经验介绍是遥相呼应的,如果集中到一句话,就是“十一五”以来,要做好科技工作,特别是把20*年我们的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主要是产学研相结合,抓住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省长的讲话通篇最重要的指示精神,就是如何把人才、项目、基地按照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推进,不是就人才而人才,也不是就项目而项目,更不是就基地而基地,而是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方针的指导下,有机地把人才、项目、基地作为一体化来推进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是我*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上的观点,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这个观点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是,大家看到了,去年国家科技部进行大刀阔斧地科技管理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文件都充分体现了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精神。各个城市、各个高新区、各个市的科技局,如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紧紧地抓住人才、项目和基地,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向前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个事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我们科技工作多年来经验教训的一种认识上的深化。科技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列不到第一军团,第一军团是;第二军团我们也打不了头,前面有然我们还是在这个军团里面,因为我们是一个经济大省,纵观整个的科技工作,我们的优势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农业科技的优势在全国比较强。比如说,在小麦这个最主要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上,我们曾经拿到过国家发明一等奖,这就是水平。自从我们拿了这个一等奖,国家连续六年发明一等奖空缺,第七年才重新有了发明一等奖,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传统农业小麦的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确实是有优势的,小麦的各个研究单位,包括省农科院、农科院、莱农等等,农大就不用说了,都是靠这个资源来培育新的品种,因此说它的贡献是非常之大,所以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传统农业科技方面,我们第二个优势就是育种,小麦、棉花、甘薯、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的选育,是比较杰出的。三十一个省当中还没有任何一个省像这样,连续十年每年省财政拿出三千万,科技厅配备二百万,从去年开始增加到三千五百万,我们仍然二百万,就是三千七百万,实施“*”工程,“*”工程搞的是什么?主要是搞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繁、推。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传统农业的栽培技术领域也是很有优势。比如说院士,同志就是靠他在栽培技术领域的巨大贡献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我们的栽培领域,尤其是设施农业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的寿光蔬菜,为什么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名气,提到蔬菜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寿光的。它主要是靠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来说明什么?的确在传统农业科技方面,在国内应该说很有优势。但是,我们在现代农业科技的优势并不明显。生物技术在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上,包括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等,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敢说在这个领域我们是在国内领先的,和一些省比我们先进,所以要看到我们传统农业科技优势确实非常明显,但是目前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来推动农业科技的优势,否则的话将犯历史性的错误。我曾经跟农社处的同志酝酿过,怎么样把大学、农科院、农大、农业学院等等这些涉及农业的单位,一些传统育种的专家,包括他们,农科院,和大学生命学院的教授,她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从事基因技术的研究,能够结合起来,缩短我们育种的年限,提高育种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希望在“*”工程中能够关注的问题,还有珍奇稀有的蔬菜、瓜果新品种的选育,一定要列入“*”工程,不要一说“*”工程就是小麦、玉米、地瓜。这是我分析我们科技的第一优势。

第二,我们的海洋科学技术方面有优势。全国24个海洋界的院士,有16个,占一半以上;973计划海洋领域的11个项目,承担了10个。的海洋科技优势确实领先,要不然国家在已经建设的六个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第一批决定启动10个国家实验室,把我们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列在首位。我们昨天和省长、管校长商量这个事情,争取一月底把申报材料拿出去,把国家海洋中心建设成一个国家实验室。这个国家实验室大家一定要注意,省长今天上午讲了,这是第一层次的。什么是第一层次?这是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进步当中,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大家可能听说过“曼哈顿计划”,听说过“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出来的,而美国这个国家实验室,一般依托于一所知名大学,并不是隶属于大学的领导,它是独立的,但是大学教授可以到实验室里来兼职工作,一般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在一个大的学科方向上,它的专业不是很细,不像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它聚集了五千到六千知名的科学家,相当庞大的一个工程。这次我们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能够正式启动,那对于技术发挥海洋科技的优势,不仅是为,为我们国家,在海洋科技领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意义是非常深远,这是我们第二个优势。

第三,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一批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说到大企业、大集团,大家都会想到海尔、海信,可能兖矿大家并不是很清楚,今天通过信总经理的介绍,再看看兖矿这几年做的工作,就知道兖矿集团的厉害了。它的利润率远远超过我们家电行业,特别它的费托低温高温合成方面。我不知道说得过分不过分,在煤变油方面,兖矿成为世界上和南非那个最有名的大企业相抗衡的一个企业,而且它的技术能掌握这么全面。兖矿一个项目一投就是十几亿,二十几亿,三十几亿,一摆就给你摆五六个。去年产值过10个亿的企业是310家,过50个亿的是51家,过100亿的是28家。通过兖矿你们就可以领略到这些大企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风采,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从全局上来看,的科技主要就有这三大优势,但不是说其他一点儿成绩没有,成绩我们还是可以说起一大堆,但是主要的优势我分析就是这么三条。

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科技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对形势的判断,只有比较准确的找出优势和劣势,你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我们的短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知名的高等院校、大的科研院所太少。部属院校也就大学,我们省属院校有一个比较好的,现在省属高校还没有211大学,但我们农大最近这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全国高校的排名当中大概七十几位,除了,然后才是山师大、大学。就这么一个局面。研究所大概也是这种情况,中科院就一个所在。最能刺痛我的就是到东北去,中科院的所都有四五个。咱们这个海洋所都受分院领导,只好把海洋所划给东北,由分院领导我们,当然分院经常到我们这里,给我们创造了合作的很好的条件。知名的大院大所少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们的科技资源太少。我就联系到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就是创新基地太少,而我说的基地是部级的基地,还不是省里的基地,市里的基地,甚至是县里的基地,但是我们追求的是部级的基地,有部级的基地,在国家层面上才有发言权,没有部级的基地,大的宏观科学发展的布局我们连说话的位置都没有,这是我们的一个弱项。

第二,科学的领军人物太少。这个弱项带有点全国性的,国内差不多。知名的科学家的数量太少,包括中青年科学家,但是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冒头。比如说院士,教授,教授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造诣的科学家。我们省里为什么搞学者工程,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经过20*年一年的奋斗,刚刚争取了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中的创新团队,在的地盘上我们没有一个高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真正意义的国家创新团队,什么叫国家创新团队,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团队,一个没有,所以我们这么看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年我省决定不管哪一个高校、院所,谁能拿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谁能拿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省科技厅一比一配套,为此20*年的科技计划我们支付了一千三百多万。为什么?就是激励大家促进人才的成长。省里的自然科学基金,前年是一千二百万,去年是二千万,省里的博士基金,原来是一千万,去年我们搞到一千六百万,提高了幅度,而且我们这三年的计划改革,唯有这两个计划是自然人自由申报,不用经过院所长的批准,有本事登陆省厅网站下载文件,直接上报,然后我们拿到中科院,经过中科院专家的网上评审,然后再核实你是不是博士。如果是,这个项目就给你,钱不多,也就五万、六万,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上的项目我们现在不敢匹配,面上的项目大学一年都拿120多项。说到这里,我也希望我们今天来的一部分大学还得努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争取上,大学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然后剩下那些就是十项八项五项六项,所以我希望包括石油大学这样的部属重点高校,在省内排名第三的,应该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争取。

三大院我在这里说一下,我们这几年的政策是,全力支持三大院。三大院每年从科技厅拿到的经费基本上全部都在一千万以上,甚至到两千多万,三大院当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医科院做的还是非常好的。医科院现在除了,它可以和其他的大学比拼,它居然拿了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有一项重点项目,所以我们希望科学院、农科院继续努力。上午省长表扬了你们,你们引进了37个博士,37个博士来了,没有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这些博士要想上水平,真正往帅才发展,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半以上引进的博士,能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不要求是杰青或重点项目,你现在能承担面上的项目,就重点培养。大学杰青项目20*年一次拿了四个,我们一查,这四个杰青项目都是头几年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学家承担的。拿到一个杰青,实际为一个科学家走向院士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石,钱并不多,原来一百万元,20*年二百万,但是为一个科学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石。人才、项目、基地,我们的知名院所少,说明我们的部级基地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人才不行,当然承担项目就不行了,项目和人才是紧紧联合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自称有多少多少的水平,一查你承担不了国家和省里的项目,那你是什么人才?这时候又不能卖老资格,特别是在科学的人才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统计规律已经十分明确,主要年龄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二十多岁做出贡献的有,六十岁、七十岁做出贡献的也有,但是那条曲线表明做出贡献最多的是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这是一个科学家黄金的年代,为什么好多地方四十五岁以下,就这个道理。所以领军人才缺少是我们的第二个薄弱环节。

第三,我们承担的国家大项目太少。以“十五”为例,这么一个大省,“十五”开局第一年,只拿到了一个国家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多少钱?八百万,是由地方联合承担的一个大项目。这么大一个省,你只有一个八百万的项目,连千万都不过,怎么行?我们为什么这几年一直把争取国家重大计划落户作为我们主流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意义就在这儿。现在看,省长说的,20*年是科技工作的一个大丰收的年,是出现一系列历史跨越的一年。“十一五”一开局,国家重大项目是什么情况呢?过一千万的12项,三百万、五百万我们先不统计,过一千万的12项,“863”计划全国排在第三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排在第二位,这个很不容易,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们的竞争对手,的科技部门掌握的科技经费大约平均在15亿人民币左右,20*年科技经费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翻了一番,多少钱?5个亿。我们省科技厅以5个亿的科技经费来和兄弟省市15亿左右的科技经费来竞争资源,我们能在“863”和“科技支撑计划”,两个国家最重要的计划当中,一个能排第二位,一个能排第三位,确实是很了不起。这里特别值得表扬的是,科技历史上没有的,一个企业承担一个项目,拿到了总经费是八千五百万,但年度经费是四千多万,和兖矿差不多,所以我们有了这么一批,一千万、两千万、四千万、八千万这样大的项目。我经常说那句话,不要在地盘比老大,有本事到国家层面上比一比,看一看,这才代表我们省的水平。

第四,我们的科技投入偏低。从政府到企业、到社会,这个科技投入太低了。太低了导致什么结果,20*年的r&d占gdp的比重,好歹过了1%了,达到1.*%,但是我们是在全国平均1.32%大的背景下,是1.*%,我们是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们经常讲,包括今天省长用了好多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学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指标是r&d占gdp的比重,我们低于全国,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选择发言典型的时候选择了三个市?因为它们是20*年在科技投入增长力度最大的市,有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是翻了一番,但是他们的绝对数相对比较少。而这三个城市都是在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它们能够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分析,就会看到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在人才问题上不行,在基地建设问题上不行,在争取国家项目上不行。怎么能行呢?所以要想办法,把眼盯在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这个想法的一个背景,不下决心解决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问题,还是老是撒芝麻盐,有点儿钱大家一分,分完了就完了,一年一年这么分,或者热热闹闹的搞点儿大型的活动,的科技发展没有希望,它的希望就在于扎扎实实的把人才、项目、基地按照一体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就会看到效果。

20*年的科技工作之所以被省长充分的肯定,就是我们全省科技系统这几年来大家一直在埋头苦干的结果。所以我想,对省长讲话精神的理解,一定要把握住这条主线,只有把握住这条主线,你才有可能作出成绩来,特别是省长反复,基地作为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载体,它是一个有形的建设,这个东西不是说在嘴上的,而且这个方面竞争非常激烈,要产生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我把这几个基地的事顺便说一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我们可能会受到一些启发,也可以看看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事再往前走一步。

比如的国家海洋中心,包括这个国家实验室,我们说20*年出现的重大突破,但是这种突破绝不是20*年干的,为此事我们经过了若干年的工作,而且若干年的工作当中酸甜苦辣一大堆,从我本人来讲,到了灰心的地步。就是省长下定决心,从他上任以后,一直在抓,当然还有校长,的同志们和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一起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

省长提了一个想法,不知道在座诸位注意没有,农业传统科技优势比较强,等单位能不能仿照国家海洋中心这个模式整合资源,避免重复研究,打造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呀!省长今天讲的很清楚,当然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这个事是非常困难的,敢不敢做,能不能做起来,我想全省的科技系统,包括各市的领导同志也思考一下。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这么看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现在国家科技部在网上公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个,然后你点一下,按区域划分,你点到只有两个,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和我们处里的同志说,你们别在写材料时说有三个国家点实验室,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网站上是挂在,按照区划分就两个。在1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当中我们只有两个,和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来比,我们地位相称吗?而且这两个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做的,地方高校院所在历史上很难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这里我也跟大家说一下,有些同志不是很清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干什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比较窄的专业范围内,组建部级的学术团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这个专业领域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平,不是省的,更不是你所在的市的,我们这几年怎么在这个事上有突破。20*年花了很大的功夫,院士的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们非常认真的,不知道组织了多少专家现场考察、答辩,最后我们实在竞争不过,结果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定在了,部里领导对我们非常照顾,因为我们眼科所未来的发展,特别在实验装备上,包括大楼的建设,要比还强,但是我们的弱点是什么呢?我们光有一个院士,唯一的中国工程院的眼科院士,整个创新团队却比较薄弱,你不能光有领头的,没有干活的也不行。有高水平的领军人物,下面还得建设一个分梯次的创新团队,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所以科技部照顾我们,也是经过有关方面的积极工作,批准为省部共建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年就是的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这个事不象干其他工作,想冲击就冲击。要想冲击,可以。第一步列入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指南列不上,一切免谈。20*年又开始了,哪一个地方觉得自己实力不错,具备这个水平,第一步工作争取列入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南。的同志,包括我们整个科技系统方方面面,十年多的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它的实力,农大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扎实的。最近最后一次现场考察圆满结束。现在就看1月15号,据估计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希望非常之大,也就是20*年我们这次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会成功。所以1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两个,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这个事着急也上不去,请客、送礼、吃饭解决不了,必须按照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扎扎实实做工作,我们才有可能成功。从来不敢说一年搞一个,别看我们连续两年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失败一个,成功一个,但是20*年不见得能再弄一个。怎么样积蓄力量,20*年不行我们20*年有没有可能再冲击一个。省政府对此事的关心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省长三年来的省长政府工作报告,都重点建设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包括眼科、作物生物学等12个重点实验室,原来我们重点实验室一年只有一千万,今年我们从科技经费中又拿了一千万,对这12个实验室加强建设,获得三百万,省长一看,一千万;山农大自己更厉害了,一千八百多万,要真正达到国家水平,和兄弟省竞争,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的问题,我希望同志们在岁末年初的时候,能够好好的回顾一下,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对我们非常重要。

我再举一个例子,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事许多同志都很陌生,甚至包括我们科技厅的一些同志,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国家现有体制下的多种中心比较乱。发改委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经贸委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还有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唯有一个设在兖矿,工程中心这是部级的平台,所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省长一再讲很重要的是打造平台。

应该说20*年全省科技系统非常辛苦,年初的时候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11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我们拿了15个,全国第一。后来我到科技部去开会,包括有些地方都很有意见,他们拿一个、半个的,怎么拿了15个,在全国占八分之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和国家实验室正好反过来了,他是下游的一个事,它不是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形成产品,搞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全国有165个,到20*年底,我们可怜到只有两个,一个在中国,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在,的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面有个括号,这个工程中心有两个,咱们是括号,还有括号,两个都在农学口。所以我们怎么样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产业化的部级平台的拿到手,20*年的1月8号我和省长去给部长汇报工作,汇报到一个工业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没有,连部长都不相信。这个事怎么对我触动这么大呢?高新司每年都开会,总结上年的工作,部署来年的工作,其中有一年把高新司主管的工业领域的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全部都列出来,为零。连个平台都没有,还搞什么创新,还发展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吗?

终于20*年我们拿到了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比较早的农科院拿到了花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批下来每个中心五百万,我们省厅在20*年的计划当中,分别给予这两个中心五百万配套支持。20*年又来了,怎么样使20*年我们的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我们的有关地市、有关处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工作来之不易,大家应该很好总结。国家科技部这次一共在全国批准了15个经过同行专家认证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来由于特殊情况加了一个。国家科技部发文,只有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同行专家认证,而且这15个要淘汰5个,只能批10个,由科技部掌握,因为有经费限制,一年只能批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一下子在15个当中争取了3个,司争取了一个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争取了一个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令人高兴的是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有限公司能争取到一个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行专家评审有一个标准,满分40分,36分为优秀,海洋海藻37.7分,糖工程38.7分,阳谷华泰39分。1月20号就要在决战,从这15、6个当中淘汰5、6个,省长上午给我们,要我们保一个争两个,但我们更希望把这三个都拿到。为什么?我们和专家组反复阐述,历史欠账太多,165个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到现在只有4个,连零头的零头都不够,所以我们希望这次能多一点儿,这些平台都非常重要。再比如,部级的创业中心,部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有关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两项今年不错,部级创业中心我们增加两家,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我们增加了一家。

你反复琢磨琢磨就能有很多的领悟,所以我们说人才、项目、基地要一体化,人才我们更看重的是部级水平的科学家,项目是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基地是部级的基地。所以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推进有它非常严格的标准。但是作为各市基地希望你们多争取省级,因为部级基地的入围条件就是你必须是省级的,而且还要求你省级的要运行一年以上才有资格申报部级的。所以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当中,我单独就基地建设这几年来的一些情况给同志沟通一下,大家再思索思索,这里面可能会发现很多规律性的问题。

作为一个省,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按照部级的水平来要求我们的工作,我们才有可能和沿海经济大省在竞争当中获胜,否则是没有办法的。看来20*年这一仗打得不错,我们在某些方面可能压过*、*,因为“863”计划第一*,第二*,第三,“国家支撑计划”第一*,第二,我们能够超过这些沿海东部的省份,他们的科技实力比我们强的多,综合实力都排在我们前面的。我们在国家拿项目能拿得比他们多,这是我们了不起的成绩,但是说句实在话,这个成绩微不足道。从科技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遇到的挑战,遇到的问题相当多,所以我们没有自满、知足的时候,比量比量水平,我们和兄弟省确实差距很大。省长上午也说了,这些年来我们全省科技系统求真务实的,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有了这样的结果,他就反对大呼隆,大呼隆完了把大话说了一圈,最后没人落实,省长一上任,就明确这个要求,我们只有扎扎实实推进工作才能取得成绩,所以我想对于省长的讲话,原文都非常清楚,大家照办就是了,但是在照办的过程中,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不好,或者是稍差一点儿,根本区别就是讲话的精神实质到底理解没理解,你真正理解了才能够办的漂亮,而理解不了照本宣科那是没有希望的。老人家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深刻: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的感觉到它。所以我们学习领导的讲话,不要局限于文字,文字大家都很清楚,怎么样把领导的讲话的精神实质抓到手,用于推进我们的科技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面我说一下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现在我们这个科技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有些领导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许多领导干部一说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最会说首先是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以为这种说法,是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中存在的一个误区,科学发展观,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发展就是硬道理,*同志早就来了,而且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科学。你们注意,很少有这样的提法,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科学。怎么样科学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地方为什么老是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政绩,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到科学的发展,发展高科技,避免高耗能,避免污染,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才叫科学发展。

怎么样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当然,这里面我说一个前提,你要连饭都吃不上,发展科技免谈,你连饭都吃上谈什么科技,科学技术工作按照它的规律必须根据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它必须在一个国家经济、工业具备相当水平以后有一个高速发展期,目前中国恰恰就到了这个时期,但是很多人不认识,还在那里一味地扩大规模,盲目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意识不到要加大科技投入,嘴上也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行动上,对不起,没有钱,财政比较困难,这是经常的,为什么?因为科技投入问题,是科学发展的第一位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加大科技投入。

委员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有一个讲话,重视不重视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加大科技投入。总书记、总理对科技投入提的要求非常高。

第一,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战略投资。什么叫战略投资?就是财政当年的科技投入是不会产生税收,不会有效益的,要像其他的工业项目一样,要求当年投入、当年投产、当年就见到效益,科技很难做到,它的周期比较长,这就是科技区别于一般经济的规律,你要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科技,无视科技发展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不能马上见效益。修马路、搞公园、建厂房,搞大的项目投资很快就见效,只要资金到位,盖大楼还不快吗?

但是科学技术我曾经讲过,有一个市委书记说,我要在任上拿一个国家一类新药,我说老弟你这个想法确实做不到。一个真正的国家一类新药,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很难拿到的。它的效益不仅是你在任上看不到,很有可能在下一任才能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中科院研究所、研究所,不错,这两个所都给你建了,你想这两个所马上促进、的经济发展,马上支撑作用就起来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和中科院商量三年要进行验收,正式挂牌起码要等三年。比如中科院没建所之前,地方高校没有一个博士点,这是面临的现状,但是这个所筹建以来,明年就要招收博士生,他就可以和驻烟高校联合起来招收博士生,这对你就是一个提高。必须把它看成战略投资,一个所3.15亿,它的发挥作用是要在以后慢慢的显现,所以中央领导讲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战略的投入,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财政的科技投入是政府配置社会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政府都不投钱,光让企业和社会投钱,你在那儿空喊,企业干吗?只有我们政府投入加大了,我的调控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就增强了。比如说今年,投入两个亿,大家没有不知道的,财政一下增加两个亿,这两个亿给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从*年开始,我们在推进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过程中,我说到项目的问题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该撒芝麻盐的一定不撒,集中力量做重大专项,该撒芝麻盐的地方一定要撒,而且要撒满,什么地方该撒芝麻盐,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这两个计划必须要撒芝麻盐,不撒芝麻盐,那一批年轻的博士承担不了项目,他就不会有所成就,他承担不了省里的项目,他就很难承担国家的项目,只有撒芝麻盐培养一大批苗子,才有可能将来出现一个领军人物。什么地方不该撒芝麻盐?产业化的项目,20*年我们做了18个重大专项,一个专项平均投资力度三百万,20*年我们又做了18个重大专项,看出效果来了,别的例子不讲,东岳,20*、20*年我们支持了五百万,所以它才有今天的八千多万,当然国家科技部,在我们投进第一个三百万时,国家科技部“863”紧急启动计划,1750万投进来了。

我说两个亿是怎么回事,今年我们做了30个重大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不是18个了,做了30个,同时还做了4个重大的科技工程,还做了4个重大的创新基地,一下增加两个亿,我的调控手段比原来大大增强了,政府的科技投入是配置社会科技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你不投钱,喊空话,讲道理,人家能做吗,为什么,这么快的增加,成果转化资金,建立起当年的4个亿,现在增加到10个亿。它为什么?所以政府大幅度的科技投入,我们才能调动企业,调动社会各界加大科技投入。

第三,财政科技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狠下功夫,这正是原来我们政府工作的短腿。要在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要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财政应该把更多的钱用在这些社会事业发展上,其中,科技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而且,科技与其他的社会事业相比,还有其特殊性,这就是科技不仅承担社会事业发展的职能,而且科技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正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显著特征。

关于财政的科技投入,各市的分管副市长在这儿,还有好几位是常务副市长,希望在研究当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事。我希望你们注意两个事。第一、在预算编制的时候,科技的投入要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第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超收部分仍然还是科技的支出要高于财政支出的比例。特别我刚才说的后一条,并没有真正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超收部分还有一个法定支出,大家知道科技教育是法定支出,法定支出分两层含义,不光大家喊科技投入高于财政增长幅度,不是这么简单的事,还有到年底超收这部分再支出,科技到底占多大比例,希望各位市长在市政府讨论预算的时候注意这两点。

找根据在哪里,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务院发的文件、政策里就是这样明确规定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会开了不少,好文件也不少,大家学习的兴趣不高,大概能看上三遍的找不着几个同志,这个包括我们机关在内。只有你自己带头你才能够干点事,我们有时候分管这方面业务的,到底增加没增加不知道。省长也讲了要善于学习,职务不能给你水平,水平是靠学习、实践锻炼来的,千万不要以为升了官水平就摆在这儿了,哪有这样的事!水平是学出来的,是从书本学出来的,是从实践学出来的,希望大家把全国科技大会的文件,全省科技大会的文件都够认真学学。

我们的一些政策在企业落实更少了,好多企业都不知道,好多企业都在蛮干,干完了以后他不知道国家给他好多优惠政策,与现行体制也有问题,研发经费投入过多,影响它利润的指标,而利润由国资委部门考核企业,地方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这些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3篇

心工作,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较为圆满地

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有了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全市农业科技大会,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

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局完成了《*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

要》的编制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并制定出台了《贯彻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的意见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有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意见》、《*市专利技术产业化补助办法》等鼓

励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推进我市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年,共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23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1项、“863”地方引导5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火炬计划项目7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0项;新增部级企业技术

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达到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14件),获

国家专利授权6*6件(其中发明专利达200件),分别比去年增长34.1%、51.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我市顺利通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考核验收,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国家火炬创新试验

城市。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利税、出货分别达到1960亿元、1955亿元、230亿元、70亿美

元,同比增长28.1%、31.8%、23.8%和34.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6%。新增部级高新技

术企业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目前市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6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42

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鄞州区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四是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自主培育出“千雪”白茶等农业新品种(系)7个,其中“慈抗”转基因杂交棉、“宁海土鸡”等3

个品种通过了国家与省级农业新品审定(认定)。新品种推广应用进程明显加快,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乌贼全人工繁育

和养殖”、“利用昆虫性息素防治蔬菜害虫”等5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生物种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等特色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已有85个主要农产品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出

口菠菜等一批创汇农产品,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配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在16个基地创建了技术核心区,推进了我市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五是科技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人才科技周”、“20*中国(*)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重

大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签约项目109个,签约金额4.3亿元。组织了13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外出展示交易,达成交易意向协议3.146亿

元,其中技术交易额达2.577亿元。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已有150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科技合作项目

342项,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25家。科技合作网络逐步完善,市县联动科技合作机制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合作有重大进展,初步形成

以高校、研究院所为骨干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一批企业走向国外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二)所做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局围绕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培训,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为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动我市科技事业繁荣发展,我局着力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自年初开始,我局组成由局主要领导带队、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巡回宣讲团,分赴县(市)、区和部

分高校,就当前国家和省、市鼓励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科技计划体系与项目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

权战略等方面进行宣讲培训,并发送《科技统计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共有12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的2500余名科技管理干部参加

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科技管理干部、一线科技人员加深了对目前施行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工作的了解,为企业、科研机

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受到了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科研机构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

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利用媒体加强科技宣传。在重点办好*科技信息网、《*科技》的同时,我局加强与科技日报、*日报、*电视台

、*电台、中国*网等宣传媒体的联系,以新闻报道、政策解读、专题专访和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宣传。通过各种媒

体的科技宣传,使广大市民加深了对我市科技政策和科技事业发展的了解,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

三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防震减灾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特别

是科技活动周期间,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我局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大型活动26次,各县(市)、区组织科技活动100余项

。通过组织科普报告、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发放影像书刊资料、社区科普画廊展板、巡回科普展等多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

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和广大市民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2、结合我市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编制科技发展规划

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开展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立法调研、高新技术企业重

点研发项目绩效评价调查、*市2001-20*年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调研、*市内企业赴国外建技术开发机构的专项调查、民营企业专

利运用情况调查等系列调研活动,并与市政协一起开展了*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我市科技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为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同时,按照全市自主创新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要求,我局集成各方资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

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目前,《*市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十一五”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科技发展三个专项规划也已定稿。

3、强化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省自主创新大会和省农业科技大会精神,20*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全市农业科

技大会,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贯彻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

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实施细则》、《*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经费补助暂行办法》、《*市科技创

业投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有关财税政策的实施意见》、《*市专利产业化补助办法》等

政策性文件。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和管理,在对原有管理规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我局制定或修订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暂

行办法》、《*市星火示范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市专利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办法》、《*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

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知识产权导向,以指导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4、培育创新载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按照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以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各类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创新

型城市建设。

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经积极争取,我市与深圳、东莞、无锡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六城市

(区),首批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按照“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局制订了创建工作实

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并积极组织创建方案的实施。

二是积极推进研发园区建设。为尽早发挥研发园区作用,我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大企业工程(技术)中

心、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向研发园区聚集。目前已有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等34个项目(中心)签约研发园区,另有一批有

意向入驻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为加快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我局着力加强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国家孵化器体系建设工程,促进科技企

业孵化器的发展,经综合评估,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保税区科技促进中心被认定为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企业工程

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面,经综合评估,新培育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6家,其中省级14家,部级2家;新增市级重点实

验室8家,*大学“多媒体通信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此外,积极扶持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

*市科技文献资料检索中心”已投入运行,“*市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扶持和管理。为促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我局加强对企业

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绩效评估工作。经综合评估,“*电力监测与诊断工程技术中心”等1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和“*市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良,省部共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学新型功

能材料及制备科学实验室”也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对去年列入部级、省级、市级和评估结果优良的工程技术

中心分别给予建设经费补助,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评估结果优良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也按政策予以经费支持。

5、推进产业技术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围绕“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重要任务,我局积极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以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我局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与企业联

合,推出了一批重大攻关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经专家评标,有4个项目中标立项,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0万元。同时,按照突出

“产业关联性、技术先进性、自主创新性”的立项原则,组织实施市级科研攻关116项,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66项,高新技术企业重

点研发项目27项,新产品试制1200余项。此外,积极组织推荐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计划,经积极争取,20*年我市新列入国家各类

科技项目23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1项、“863”地方引导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火炬计划项目72项、科技型中小企

业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

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我局以组织创建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为抓手,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的指导,培育高新

技术企业。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其中部级16家、省级60家。目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65家,其中部级82

家、省级342家。同时,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管理,把好高新技术企业的门槛关。通过对88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格复审,对其

中不合格的10家企业予以摘牌,对6家企业提出黄牌警告。并按照“重点突破、优先支持”的原则,对创新活动开展得好、科技投入力

度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研发项目费资助。此外,组织实施“春苗计划”、“创业之星计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和科

技创业项目予以择优支持,并通过给予投资企业投资额贴息补助,以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科技创业项目。通过引导和扶持,一批市场竞

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

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

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培育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3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3家,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2家,部级

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同时,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培育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年我市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

,达到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14件),获国家专利授权6*6件(其中发明专利达200件),分别比去年增长34.1%、51.9%,

专利授权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三,居全省第一。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47件专利获得美国、欧盟、日

本等国家授权。

6、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为有效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我局着重抓好重大合作活动组织、技术需求征集和横向合作交流等

方面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合作活动。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我局先后组织承办了“中国*人才科技周”、“20*中国(*

)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10余次重大合作交流活动。特别是作为“中国*人才科技周”主题活动之一的“*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洽谈会”,邀请了中科院、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和4家风险投资公司,携900余项高新

技术成果和近5亿元风险投资资金参会;有840多位企业代表与参会专家进行了项目洽谈,达成合作意向84项,技术交易额达6400多万

元;有35个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4家风险投资公司与近20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了洽谈,对6个项目表示了进一

步综合评估的兴趣。

二是加强国内横向科技合作。在继续开展以“两院两校”为重点的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同时,针对我市区域块状经济特点和产业发

展规划对科技合作的要求,拓展与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等科技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城市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参与了“第十

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沈阳•*周”、“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军转民技术博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

动,重点开展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形成了重点突出、面广深入的科技合作格局。

三是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中科院*材料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项目合作,有美、俄、

德、日、澳等12个国家29所大学、科研机构与我市建立了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关系。*大学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的“贵金属和

半导体纳米颗粒与铒共掺的溶胶-凝胶薄膜和平面光波项目”等3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被科技部批准立项。中科院材料所与日本GMC

Hillstone株式会社合作建立了直线电机国际联合实验室,兵科院*分院与保加利亚科学院金属所达成了在甬建立“中保金属材料

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市农科院与日本大和农园株式会社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瑞士分中心在花卉、育种及农作物

病虫害综合治理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我市海天集团、拓普集团等7家民营企业先后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产品

研究开发能力。中欧智能公交系统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项目经过中欧双方3年的合作和相关单位的积极推进,目前已在我市公交网络

上安装了智能公交示范系统,并在330路等17辆运营公交车上试点应用。在莫桑比克科技部长来我市访问期间,双方就如何加强科技合

作、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7、加快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

一是突出重点,组织开展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与科学研究。针对我市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涉及面广、技术力量分

散的实际,我局加强了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推出了“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研究”等14个重大攻关项目,其中进行公

开招标5项,择优委托4项,组织联合攻关5项。组织实施了涉及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新品种选育、农业疾病防治、医药卫生等

领域的科技项目77项,以提高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力度。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力度。20*年共立项实施市级星火计划项目

36项,有30个星火计划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评审,争取到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170万元。为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还制定出台了《*市星火示范基地的认定办法》,并对“宁海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星火示范基地”等16家星火示范基地建设进行

支持。

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针对我市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我局以近年来取得的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性较强的一批重大科

技成果或先进适用技术为切入点,加大推广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工作力度,整理制作了“甬优

系列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宁海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等一批基层需要的多媒体教材,供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同时

,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重点开展农业科技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缓解农村缺技术、缺

人才、缺信息的矛盾,促进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推进乡镇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本着“抓住一般、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体系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

点放在地震应急体系建设上。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及组织专家论证,我局起草的《*市地震应急预案》已由市政府印发,并编印

了《地震应急处置操作手册》,拟定了《*市地震应急指挥演练总体方案》,从实战的角度制定了从预案启动到结束的整个应急处

置的流程。同时,加大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地震台网新建和改造工作,*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二

期工程)基本完成了地震勘探、地脉动测试等野外调研工作,完成了北仑中学井下摆测震台建设、余姚梁弄测震台改建等台网建设任

务。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年来,我局积极开展专利纠纷的行政调处工作,共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14件,审结19件,有效遏制了各类恶意侵犯专利权的违

法行为。同时,针对我市专利执法力量薄弱、专利纠纷案件多的现状,我局加强了专利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委托

制度,在慈溪、余姚等专利纠纷多发、行政执法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进行委托执法,以及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从而形成了市、

县两级协同配合、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相协调的专利保护体系。此外,积极参与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市工商、外经贸等

部门组成知识产权投诉办公室,对“第八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20*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创新设计展览会”等大型

展会期间的有关专利侵权投诉进行处理。

9、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能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

年来,我局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增强为基层、为科技人员的服务意

识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

一是努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认真组织党组中心组和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

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文选》,学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树

立科学发展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论述。通过领导授课、专家辅导、座谈讨论、撰写体会文章等形

式,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机关

服务意识,我局组织开展了“四少”、“五感”、“六个一”活动。此外,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意见、社会监督员征求意

见和深入基层、企业、农村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努力查找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通过一系列工作,我局的

文明机关创建和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

三是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局党组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

定期研究和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目标责任制度,警示谈话制度、任职前谈话制度和廉政短信寄语制度

,做到警钟长鸣,保障了科技局机关党风廉政有关规定和廉政准则的较好遵守。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我市科技基础起点低,科技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创新发展模式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

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依然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年我市全

社会R&D经费强度仅以0.69%排在第10位。据浙江省统计局《20*年度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20*年我市科技经费投入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例、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6%、0.88%和0.97%,列

全省11个市的第五位、第四位和第十位,而杭州同期上述指标分别达到4.67%、2.29%、1.45%。

二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所需的技术仍以引进、模仿为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

技术,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低,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但由于自身人才缺乏、研发基础薄弱、产品集成度较低,企业的

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仍然连基本的技术开发队伍和相应的开发机构都未建立,难以开展研发活动

。“十五”期间,我市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的比例仅为3.94%,远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市科研基础比

较薄弱,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依托产业、服务企业开展科研的能力不强,将技术创新转

化为经济竞争优势的服务水平比较低。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与区域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的矛盾突出。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紧缺。20*年我市人才总量达到48.5万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34%、3.5%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33568人,其中从事R&D活动人员12473人,仅为深圳的1/2左右。创新型人才紧缺,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仅为545人、高职称人才为1263人,平均每个企业仅为2.28人和5.28人,特别是在我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4篇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2.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技创新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手段。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不仅是推动地方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区域内高校和谐发展,推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地方各类高校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培养特色;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地方高校结构、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实际,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4.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地方重点建设的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和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要通过建设体现区域特色优势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教学为主的高校,科技工作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结合科技服务工作培养各类专门人才。高职高专类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结合,开展科技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分类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夯实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

5.加大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力度。各地要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研究制定高校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地方主管部门主动调整、合作各方自主选择等方式,改变地方重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彼此分割的格局,鼓励地方重点高校与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增强高校科研力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6.多渠道增加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国家通过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地方教育、科技行政部门要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创新基金,支持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加大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地方高校每年要从学校自筹经费中划出专款培育科技创新能力。

7.地方高校要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办学理念,注重培养特色。要深化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申请承担各种科研任务,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优秀人才辈出的体制和机制环境。

四、加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8.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杰出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继续向地方高校开放。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落实支持经费,加强所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地方科技行政部门在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时要把培养、稳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考核高校承担科技项目绩效的重要指标。

9.地方高校要制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工作或讲学,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五、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提升科研基础条件

10.加强研究与开发平台建设。国家进一步加大和地方政府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力度,对各级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高校要根据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领域,依托现有各类实验室,整合和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方科技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地方重点实验室建设。地方新建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推动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切实落实开放共享措施,提高投入效益。

11.进一步加强工程化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和建设一批工程中心,提高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教育部、科技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申报军工科研生产基地。

12.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整合高校的数据资源形成主题数据库或科学数据中心(网)并实现共享。地方高校要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微生物和人类遗传资源库、标本库等资源平台建设。对于社会有需求、已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高校科技资源平台,地方科技部门应予立项支持。

13.加强战略研究基地建设,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优势,建设软科学研究机构和战略研究基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积聚战略研究人才。教育部择优支持一批软科学研究基地。

六、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4.推动地方高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地方高校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参与联合投入的,允许企业优先获得成果转化权和使用权。地方高校要积极申请和承担政府及企业的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鼓励地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15.进一步完善技术转让、技术转移机制。地方高校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技术转让与转移及产业化工作,形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特色与优势。按照地方相关政策规定,自主制订有关鼓励技术发明、转让的规定,调动师生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七、积极推动地方高校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16.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要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基础性科技数据库和资源库的开放和共享。支持地方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合作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地方高校和其他高校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共同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提倡教育部直属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地方高校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17.鼓励地方高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有条件的可以共同建立科研机构。支持地方高校参与全球或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制定支持计划,鼓励地方高校教师在国际学术、技术组织中任(兼)职。

八、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18.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宏观指导。国家通过有关项目、人才计划进行支持和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高校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影响因素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内部分部属和省属高等学校为调查样本,其中部属院校7所,省属院校13所。分别向各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单位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学生抽样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回收率95.5%。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

1.1.1学校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调查问卷显示,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前,不少院校特别是省属院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开展为主。但此后,湖北高校普遍在学校层面开始重视起这项活动。在对20所学校的调查中,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学校的学术氛围的”占75%;“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的占50%;“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占98%;“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占100%;“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占96%。同时,各高校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或科研处牵头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从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1.2活动组织形式多样

湖北地区高校数量众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因此而多样。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全省、地区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各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见表1)。

1.1.3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

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表示应“大力支持和关心科技创新活动”。如果承担了科研课题任务,71.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心和能力通过科研活动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谈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时,8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巩固”,7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3%的学生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意”,79%的学生认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下创业成才基础”。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逐步增强。

1.1.4活动质量与效果逐步提升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例,经过16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引导和吸引了一届届大学生踊跃参与,超过200万名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竞赛。湖北地区参赛高校逐届增加,武汉大学还承办了第四届“挑战杯”,活动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已经成为湖北高校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以及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

1.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

1.2.1学生实际参与率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21.8%,而有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尤其是在对湖北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见表2)。

在对关于参加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调查时,15.3%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并不想参加,28%的学生有欲望参加,5.8%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但是仍有50.9%的学生对于该项竞赛了解甚少或者不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1.2.2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10%的学校认为“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25.4%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成果突击的多,注重平时积累和实践总结的少”;32.3%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多,但活动质量好、水平高的较少”。

1.2.3高校之间差异明显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学科、专业种类上看,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明显要好于文史经管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发明创造、科技制作、工艺设计等方面有专业优势,文科专业学生在上明显多于理工科专业学生。从参与的学生层次来看,研究生在校期间几乎都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本科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明显少于研究生,仅占研究生的15%,高年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从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重点高校比一般高校显示出较强优势。如被调查的20所高校连续四届都参加了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在评选结果中,省属地方13所高校获奖总项目数仅占全部获奖的45%,且三等奖和优秀奖居多,高级别的成果奖几乎空白。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2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2.3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4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3讨论与思考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社会舆论和资金支持,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在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华正伟.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崔玉娟,周凯,龚瑜.科技挑战未来,创新凝聚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5-11-17

3沈炯.对影响科技创新制约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4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9)

5任小龙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