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行业调查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精选

酒店行业调查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第1篇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酒店青睐的对象。但据酒店信息显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流动性大,离职率高,且各大高校也反映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以外的其它行业,这不仅进一步加剧酒店专业人才的短缺,而且也大大降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二)调查方法

文章随机选取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在毕业之际,对酒店管理专业部分大三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邮箱,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展开,历时两个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达到81.5%。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

笔者对16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52.15%的学生打算在酒店就业,30.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准备从事酒店行业,有17.18%的学生在犹豫中。其中打算在酒店就业的学生中,有73.6%的学生已有意向单位。可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归属感不强,酒店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在调查的163个毕业生中,有55.8%的学生来自于县城或地市,44.2%的学生来自于乡镇或农村,据数据统计显示,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压力的原因,面对择业挑剔性较小,且偏向选择熟悉且上手快的职业,故意愿从事酒店行业的比率相对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7.8%的家长支持孩子选择酒店工作,有46.3%的家长对孩子是否选择酒店工作不发表意见,有高达35.9%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希望孩子在酒店工作。可见,社会对酒店工作的认可度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降低学生选择酒店行业的意向值。

(二)酒店工作认知。

当问及学生打算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时,47.4%的学生选择“酒店工作比较稳定”,32.7%的学生选择“工作好找”,8.9%的学生选择“待遇不错”,只有3.6%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发展前景好,还有7.4%的学生选择了“其它”。从数据可见,即使打算在酒店就业的学生,也是看中了酒店的稳定和门槛低,而并非对酒店待遇和发展前景的青睐。相反,当学生被问不打算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时,有52.5%的学生选择“太累”和“待遇低”,36.7%的学生选择“没发展前途”,10.8%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不高”,但没一人选择“无法胜任”。可见,酒店工作繁重和发展前途渺茫是学生排斥酒店工作的重要原因,学生期望有发展空间,但不愿吃苦受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部分学生职业理想化的状态。

(三)酒店实习体验。

学生被问及通过实习对酒店的认知时,选择“酒店完全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工”这一项的学生数占到学生总数的68.4%,认为“酒店实践中能学到技能知识”和“酒店实践中能学到管理知识”的学生数高达72.3%。可见,实习生普遍认为酒店工作能增长知识和技能,但也认为酒店没能合理安排实习工作,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酒店的好感,也影响了学生酒店就业的意向值。

四、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值的对策

(一)提高酒店行业的社会声誉

改变家长的观念,改变社会对酒店行业的认知至关重要,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调动社会资源,强调职业分工但不分贵贱,政府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让全社会了解酒店员工工作的辛苦及社会价值,呼吁大众理性看待服务行业。

(二)营造良好的酒店实习环境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尤其是实习初期应多给学生一些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降低和避免实习期间的心理落差。星级酒店为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硬环境,但同时酒店更要为实习生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酒店不仅要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消除职业的陌生感和忧虑感,而且要实行实习轮岗制度,使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酒店技能和管理知识。酒店还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既可规范实习生行为,又可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第2篇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酒店行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是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该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校外实习满意度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及成因,得到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一般”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习生校外实习满意度和实习效果,提出了建立轮岗实习制度、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地方

本科院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发展是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高校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日益密切,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例如,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现代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酒店管理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了培养的应用性,而应用性离不开酒店的真实工作场景,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感受才能获取知识的共享,才能学以致用。因此,校外实习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一般称为顶岗实习或者专业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尝试。校外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反映了校外实习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现状。

1调查方法及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学生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及原因。问卷设计主要采用涂玮、金丽娇基于双因素理论设计和验证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实习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实习岗位、专业认同感、是否轮岗等;第二部分是满意度调查,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分解为实习管理、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导师指导的及时性和态度、酒店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食宿条件、薪酬福利、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9项;激励因素分解为岗前培训、工作培训、轮岗、岗位工作内容、兴趣关联度、特长发挥、能力提升等7项。问卷使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和感受对22项问题进行选择或给予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的评价[3]。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22届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2022届学生于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进行了为期4-6个月的顶岗实习,这段实习经历使学生感触颇多,其满意度的评价也非常真实可信。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6%。3调查结果分析

3.1问卷第一部分结果分析

3.1.1性别分析此次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44:116,男生占27.5%,女生占72.5%,说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女生居多,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女性的性格特征较男性普遍更有亲和力和耐心,更适合从事酒店行业工作。

3.1.2岗位分布问卷数据显示,从事餐饮、客房一线岗位工作的学生占66.88%,位居第二的是前厅接待、礼宾岗位,占20%,前厅接待岗位对形象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说明部分学生在形象、职业素养方面被酒店认可;行政岗位占5.63%,销售岗位只有1.25%,其他岗位占6.25%,基层管理岗位占比为0%。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基本上是在一线服务岗位,在实习期间没有职位晋升,酒店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类别较少,层次较低。

3.1.3专业优势分析对于酒店行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属于“科班”出身,从常规逻辑而言应具备一定专业优势,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占50.6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习生相较于非专业的求职者没有专业优势,而49.38%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一定专业优势。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觉得自身不具备专业优势,是因为在酒店工作过程中发现理论和实际相差甚远,觉得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也没有机会用。

3.1.4专业认同感分析认为实习提升了专业认同感的学生占43.75%,有56.25%的学生认为经过实习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该项数据说明经过校外实习,有56.25%的学生对未来在酒店行业的职业发展不乐观。访谈发现影响专业认同感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对酒店工作内容及要求有了较多了解,从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自我意识,从而发现自己对酒店管理工作不感兴趣;第二,工作强度,酒店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经常加班;第三,性格特征,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而酒店大部分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对客人进行面对面服务,所以认为自己并不适合酒店工作。

3.2问卷第二部分——满意度分析

3.2.1总体满意度分析满意度指标一共有16项,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满意度均居于中间水平。标准差分别为0.59、0.66和0.59,说明学生的评价集中趋向“一般”,差别较小,见表1。采用众数评价满意度总体水平,假设: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不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一般”的比例超过50%(含)或者所有选项比例均未超过50%(含),则认为员工对工作表示“一般”。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根据表2的频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除了“导师能力和态度”“同事关系”和“工作培训”属于“满意”水平,其他选项满意水平均为“一般”,频数分析的结果与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的结论一致。说明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总体评价为“一般”。

3.2.2基于保健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7-15项问题是基于保健因素设计的,据表1、表2数据显示,保健因素实习满意度总体均值为3.2,居于中间水平。其中两项为“满意”,其余项均为“一般”。“导师解决实习生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一般”的占40%,评价“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6%,不满意仅占4%,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导师的能力和态度还是认可和满意的。第15选项“同事关系”的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不满意”占12%,评价“一般”占26%,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62%,说明酒店人际关系氛围很好,老员工对学生是接纳和关心的,学生也能很快融入团队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3.2.3基于激励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16-22项问题是基于激励因素设计的,表1、表2数据显示,激励因素的校外实习满意度为3.13,略低于保健因素,高于平均值3,从均值和频数分析均属于“一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3.2.4满意度各选项分析分析各选项的均值,“同事关系”均值最高3.59,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轮岗”均值最低2.78,其次是“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均值为2.81和2.99,均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见,学生对酒店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不太满意,而对轮岗评价较低的原因是因为某些酒店为了节约培训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不安排学生轮岗。

4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比较清楚地获得贵州商学院2022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满意度情况。

4.1学生实习岗位层次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在实习期间,从事酒店餐饮、客房、前厅等部门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学生占86.88%,而且在实习过程中有75.63%的实习生没有轮岗机会,实习生也几乎没有晋升机会。

4.2专业认同感较低

专业认同是指人通过了解后对所学专业产生情感上的认可和接受,并伴随主动学习行为[5-7]。问卷调查中关于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数据显示,占56.25%的实习生在实习后专业认同感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4.3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位于中等水平

基于双因素理论构建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从指标的均值和频数上进行了分析,形成较为一致的结果,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评价总体水平“一般”。

5建议

5.1建立轮岗实习制度

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目标定位是中高层管理者,并不是一线基层岗位服务人员。虽然在实习中过程必须要进入基层工作岗位学习,但学校和酒店应对接岗位工作任务给予实习生有目标的培训,并在能够胜任基层岗位工作后有计划地进行轮岗学习,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5.2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

酒店和学校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培训和竞赛,学生通过知识应用培训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还能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酒店应制定针对实习生的激励计划,例如,为实习生提供见习领班和主管岗位,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酒店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储备人才,当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时,自然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认同。

5.3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

学生对“实习管理”的满意度评价属于中等水平,说明学校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酒店24小时提供服务的特点造成了员工经常延迟下班和加班,某些酒店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编制,旺季长时间停休顶岗,高强度工作让初进入职场还没有完全转换角色的实习生望而却步。实习管理既要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也要保障实习生的权益,例如,通过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工作时间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作者:范晓玲 单位: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星级酒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就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依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酒店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现阶段制约酒店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培养理念的滞后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与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高校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深入探索实践育人路径提供了政策引导。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学习是以课程为独立单元开展的,实践学习的内容衔接不合理,导致知识呈碎片化。而校外实习多在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部门开展,学生大多从事一线基层服务工作,导致学生实习的意愿不强烈,学生没有足够的提升自己的平台。此外,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笼统,只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旅游管理定位,没有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校需要进一步梳理酒店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关系,针对学生能力的短板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分析提升学生能力的路径,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十分必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以实践育人的视角总结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探究“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和实践育人理念的契合点,使理论与实践对接,创新课程改革途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重构课程结构依托数据分析画像,精准掌握学情,根据学生喜欢基于任务和实践的学习方式、渴望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对动手实践充满期待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四个教学项目(见表1)。教学过程融入校企合作酒店实际工作项目,以“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为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转化课堂成果,落实实践育人。通过任务的逐层推进,从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对餐饮服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展示,实现技能流程化和项目化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均有阶段性考核,学生任务明确。为让学生的操作符合行业标准,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

(二)教学实施:“三段五步”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活页式实训指导书,每个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教学特点分为“教学练考评”五步教学组织模式。课前在教学平台小游戏、“1+X”餐饮服务员(中级)题库、微课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课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并练习、课堂灵活考试、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深化课堂教学,课后通过拓展资料包拓宽学生视野[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涉及面广泛,仅仅学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建立课程线上图书馆辅助教学,引入心理学、营养学、旅游学、历史学、国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课岗赛证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德技并重餐饮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向外输出饮食品牌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产业整体陷入困境,餐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策划及营销能力。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参照“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证书考核要求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内容,对接企业标准设计知识、技能、素质三维目标,最终形成“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懂管理”的能力体系。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及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对接行业服务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形成“三段五步”闭环教学组织模式

1.丰富教学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助力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托“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自建餐饮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为线上教学资源,融合3D设计软件,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线上渠道学习知识点,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线下结合训练项目进行实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酒店构建“两地”教育空间,有效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优化教学设计,以“企业标准”为准绳强化操作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对接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校企联合,引导学生完成休闲西餐厅策划任务,企业导师全程跟踪,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达成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喜欢探究式学习法的特点,以任务导向教学法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在教学活动中,导入酒店真实工作任务,并按工作流程分为不同的任务点,让学生按照认知、探究、模仿、强化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传统实训教学的僵化模式。以岗位环境为依托,构建岗位工作环境,引导学生明确餐饮服务人员的身份,多措并举着力突破操作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开展餐饮服务员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规律及学习特点,将“学、思、践、悟、评”贯穿于思政教学全过程。

4.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评价方式多主体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保证教师、学生、企业导师都能参与评价。多维度即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开展评价。全过程即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全过程评价。具体评价方式见表2。5.对接岗位,课岗赛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形成学习能力向岗位能力转化迁移的强大推力,有效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有效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融入“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关考点,使学生参加“1+X”证书的考核,不需要额外组织考证培训。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并在阶段测试中使用赛项评分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更快地融入岗位。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匠心打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协作性强的特点,结合职业素质要求,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校企协同,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涵盖各个实训环节的教师示范,学生课前可通过在线开放课预习,课后通过在线开放课复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与企业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有效融入企业服务标准及流程,保障了教材的教学效能[4]。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突破西餐服务项目中服务英语的使用问题,教学团队引入具有3A酒店英语培训背景的专职英语教师。为保证策划方案贴近实际,教学团队引入担任高端酒店餐饮总监的企业导师。为让学生的基础服务技能更加扎实,教学团队引入具有高端酒店挂职锻炼经历的教师。

三、结语

实践育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基于实践并向实践拓展的重要的新型育人方式。“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对于酒店管理及相关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围绕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主体,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补齐学生能力的短板,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多路径协同培养,改变以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深化与企业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育人参与度,以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作者:许良慧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3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低碳生活。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倡导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低碳旅游理念也开始影响酒店业。酒店住宿和消费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仅要立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满意的酒店,还需要认真践行低碳理念,确保酒店环境和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一、低碳旅游概述

低碳旅游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旅游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也是低碳发展背景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的旅游意愿也不断增强,各种自驾游、组团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是旅游过程的享受,忽略了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至于旅游业存在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而这些与低碳发展的要求相违背。低碳发展可以很好地缓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形势,协调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1-2]。

二、低碳旅游视域下酒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酒店文化与低碳旅游理念不符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价值的综合体现,对企业的行为有着约束和监督作用。现阶段,我国旅游业虽然保持着发展势头,酒店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我国许多酒店对自身文化建设大多不够重视,只看重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且多数酒店的文化理念与低碳旅游理念并不完全相符。

(二)酒店基础设施不完善低碳旅游视域下,对酒店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酒店内的服务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低碳方面的设施,可以说许多酒店并没有配置相关设施。例如,酒店室内的控温设施,依然是靠空调解决,一个空调的能耗相对较小,但是,酒店的空调数量非常多,当入住率高,客人同时使用时就会出现能耗累加效应。

(三)资源浪费严重酒店作为游客旅行过程中休息的场所,长期以来,为游客提供的日常用品都是免费的,如洗漱用品,而洗漱用品生产会消耗一定资源。还有一些游客节约意识不强,不珍惜资源,如水资源过度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在酒店业发展过程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酒店具备了专业的管理人才,就可以为酒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低碳视域下,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还需要学习“低碳”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酒店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低碳理念,他们在为游客提供酒店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低碳服务,而是继续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这些地区的酒店存在能耗高、排放高等问题。

(五)同质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的重心在于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好的效益,酒店会奇思妙想,打造各种特色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酒店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高自身影响力。一旦某个景区酒店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其他景区的酒店也会相继模仿,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游客而言,新颖的东西往往比较有吸引力,但是普遍化的东西就会产生疲劳感,这种模仿性的经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六)存在环境保护问题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酒店的各种行为都会与环境产生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在酒店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一些酒店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甚至一些酒店以牺牲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如果酒店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其最终结果还是损害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低碳视域下提升酒店管理水平的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酒店的功能也日益增多,不再局限于住宿、餐饮的服务,开始向娱乐、宴会、购物等拓展。虽然酒店功能的完善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污染、能耗问题,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酒店行业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行绿色酒店管理、生态酒店管理。(一)创新酒店文化低碳旅游视域下,低碳发展已成为酒店管理的主要方向。低碳发展不仅是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酒店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作为酒店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酒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低碳旅游发展形势,酒店管理者应当创新酒店文化,融入低碳理念。首先,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低碳理念、绿色理念融入酒店文化中,加大低碳文化、绿色消费观的宣传,提高各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主导绿色产品、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绿色服务;其次,明确经营管理目标,本着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去开展酒店管理工作,带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再者,酒店要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酒店文化的先进性,从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二)完善酒店基础设施低碳旅游视域下,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酒店行业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必然趋势下,酒店应当加快完善自身基础设施。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基础设施,需要淘汰那些不合时宜、高污染、高排放的设施,及时更新,引进性能指标符合低碳发展的设施设备;其次,加大智能技术应用,提高酒店智能化水平[3]。例如,引进智能技术,智能调节室内温度,从而为游客提供一个适宜的休息环境。

(三)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资源浪费是酒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应注意资源的回收利用。在酒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尽量使用回收材料。例如,针对酒店的洗发水,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可以使用可回收瓶子装洗发水,在洗发水用完后,瓶子就可以回收利用。另外,针对酒店内一些更新替换下来的设备、设施,不要着急当作垃圾处理,针对这些设备、设施,可以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重新利用,如旧桌椅,酒店可以给员工,或捐赠给需要的地方[4]。

(四)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当前,酒店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涉及餐饮、休息、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酒店功能的多样化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剧资源的消耗,为了节省资源的消耗,减少垃圾的产生,酒店应当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一方面,针对酒店为游客提供的产品,应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型,尽量实现这些产品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改善酒店环境,积极倡导游客低碳消费、光盘行动,尽量避免浪费。例如,在就餐区域,设置“吃多少、拿多少”“珍惜粮食”等警示语,以此增强游客的节约意识;再如,在客房,在洗漱的地方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语,提醒客人节约用水,降低废水的排放。

(五)大力发展绿色营销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看重的是经济效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会开设各种特色服务,打造各种产品。在低碳旅游视域下,游客的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观念也逐渐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酒店不仅要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还需要大力开展绿色营销。一方面,酒店需要建立属于自身的门户网站,借助网络平台来宣传酒店特色,积极开展网上订餐、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酒店要加大创新,将绿色理念积极融入自身管理和服务中去,主打特色产品和服务理念,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5-6]。

(六)加强员工培训力度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低碳相关知识的学习、酒店管理能力实训等,全面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其次,加强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明确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督促他们认真践行低碳理念,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的培训,增强酒店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自身工作岗位中去[7-8]。作为酒店工作人员,更要积极配合酒店,认真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发挥出表率作用,引导酒店内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

(七)加大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在酒店践行低碳理念的过程中,游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游客不配合酒店管理,或者游客缺乏低碳旅游意识,那么就会给酒店的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因此,酒店应当注重游客低碳旅游的宣传。一方面,酒店需要对入住酒店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的宣传,在酒店大厅设立一些低碳消费宣传语和警示牌;另一方面,酒店需要借助网络、广播、报纸等向广大游客宣传低碳出行的好处,鼓励并倡导他们低碳出行,借助这些有效的手段,将酒店在低碳建设方面的特色宣传出去[9-10]。另外,对能够积极配合低碳消费和低碳出行的游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免单和打折服务,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很好地增强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四、结语综上,随着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低碳旅游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面对低碳旅游的崛起,酒店行业应当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低碳理念融入自身管理中去,积极倡导并引导游客低碳消费,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允.浅论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2022(2):126-129.

[2]罗丽萍.低碳旅游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旅游与摄影,2021(24):31-32.

[3]卢薇.低碳旅游视域下的主题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2):321.

[4]孙静宇,陈丹.低碳旅游视域下的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1):229.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第3篇

一、影响酒店就业意向的成因分析

(一)阶段就业意向分析

根据近年来教学与实习状况并结合本次调查,笔者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愿划分为两个阶段: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1)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其总体酒店就业意向处于上升阶段,大一新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踏入大学校门,就业意识处于相对淡薄阶段,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专业不是很了解,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并非填报本专业志愿,而是专业调剂到所学专业,狭义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就是到旅行社工作。此外,该阶段学生对于酒店的认识也相对缺乏,多数处于住店客人的感性理解阶段,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视角。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大二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提升明显,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让一些学生提升了对于酒店工作的兴趣。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专门建设了旅游管理规划实验室,能够实现旅游三维虚拟与规划设计以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实践。实验室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导游实训、酒店实训、旅游景观设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表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认知和择业意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本次参与调查的高校多在大三阶段开始与酒店合作进行实习,将其视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该阶段在教学环节来看,应该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实践阶段,学生通过有效的岗位实习,深化在校知识与技能。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经过三、四年级的专业实习之后,改变了一、二年级形成的酒店就业意愿。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三年级后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处于逐年降低的趋势,大四阶段甚至降至10%以下,低于大一新生的酒店就业意愿。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生就业观念正在由“乐趣、兴趣”趋于“理性”,更加务实。另一方面,酒店实习工作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目前,学生在酒店实习阶段一般都会从基层岗位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环节,与高职、中职学生相比本科生就业期望更高,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不能进行岗位轮换,如果实习期过长、工作内容单调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对于酒店从业的“偏见”,从业热情与意愿受到影响。

(二)酒店就业期望分析

本文将从学生的薪酬期望、职业成长时间两个维度来衡量酒店就业期望。近年来,大连市积极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及时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且多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推动了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还有效的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薪酬也是劳动者选择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薪酬期望调查是对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如果酒店提供的待遇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学生具体酒店就业薪酬期望情况。绝大数学生将从事酒店业可以接受的月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超过40%的同学从事酒店业期望月薪是3000-4000元,约有32%的同学期望从事酒店业月薪在4000元以上。据了解,目前很多酒店的一线员工的工资大约在20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进入酒店也多是从基层做起的,就业初期月薪不可能太高。对比来看,一边是学生对酒店就业期望较高收入,一边是现实工作中多数酒店不能满足其期望薪酬,两者形成了就业意向差距,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酒店从业的选择。此外,职业成长时间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一方面。本次调查中“能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酒店工作的成长时间期望。超过60%的同学认为能够接受在基层工作1年以下的时间,约有30%的能接受在基层工作2年,仅有不到2%的同学能接受在基层工作3年以上。实际上,酒店的晋升周期普遍是5年左右,短的也需要3年左右,学生大多不肯在基层岗位工作太久,其职业成长时间期望与现实存在明显差距,降低其择业意向,转而选择其他行业,导致了酒店人才提前流失。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普遍受到认知情况、就业期望以及家庭背景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的择业认知情况可分为对于旅游管理本专业的认知情况(包括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就业状况等)与酒店业的认知情况(包括工资薪酬、人际关系、发展前景等)。诚如上文所析,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专业、酒店的认知情况不尽相同,阶段性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热情,当然,不合理的实习安排也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择业意向[3]。就业期望因素则主要从薪酬与晋升时间两个维度考量,就业期望偏高,会影响学生酒店就业意向的实现,从而影响就业率。目前,学生在学校主要着重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验式教学环节普遍比较缺失,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理论强,实践弱”的局面。基础较好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很容易就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但事实上他们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很多学生过高估计了自己,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没有做好基层工作的思想准备,上文分析中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薪酬的心理预期以及职业成长时间和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本次调查中发现性别差异对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影响不是很显著,独生子女与否、家庭条件差异等家庭背景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独生子女更愿意选择薪酬高、基层工作时间短的岗位,生源来自农村的学生酒店就业意愿比率高于城市生源等。

二、酒店就业的发展建议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针对大学生酒店就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相关成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酒店就业策略。

(1)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课程设置。“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择业观念与以往的“70后”甚至“80后”毕业生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高校开设职业规划与发展类相关课程,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契合点,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4]。

(2)完善专业建设,提高实习质量。学校应将专业建设与实习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就业实际,增强专业设置的实践性,并合理控制实习时间、选择实习地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知名连锁酒店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酒店实习时间计入入职后基层工作时间,缩短毕业生职场成长周期,实现学校人才培养、酒店人才使用、学生发挥能力的“三赢”局面。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第4篇

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学校给予的的帮助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学生对于实习期间教师的实习指导、对于成绩考评与评定和对实习生的相关奖励的满意度较低,选择不满意占49.4%,选择一般占34.6%。由此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期间对于学校的满意度是有很大提高空间的。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一方面,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期间的心理落差、复杂的人际关系、较高的劳动强度,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并提前适度提醒学生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降低其预期,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困难。实习是学生第一次面临着人生角色的转变,指导老师应该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辛苦”实习回校,学校应该召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特别是对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表彰和鼓励,使学生更好的从实习中获得感悟,提高就业自信。

二、酒店方面

学生对于酒店员工伙食和住宿条件相对来说比较满意,但是对于实习月工资和加班费用大多存在不满。对于培训机会和绩效奖励大多数人也是觉得一般和不满意。而总体来说对于酒店的薪金福利选择表示非常满意的为0.3%,满意11.2%,一般占33%,不满意占43.3%,非常不满意占9.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酒店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是不满意。在酒店实习过的学生对于酒店的薪金福利待遇不满意的情况有诸多原因。多数酒店接收实习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付给实习生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再加上酒店老员工大多认为实习生实习结束之后就会回学校,没有培养学生能力的义务,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下体力劳动,故而出现学生很忙但是知识和能力没有提高的现象,导致实习生的不满。此外,酒店忙的时候需要加班,却没有支付给实习生合理的加班费用,且对于在校实习生,酒店并没用相应的、合理的绩效奖励。酒店对于实习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满意度。酒店认为实习生不一定会长久留在酒店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和财力对在校学生进行培养,加之酒店的人才流动性大,酒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为己所用,酒店认为行业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在这种局势的导致下,酒店让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去实多只是为了缓解旅游旺季人手短缺的问题,不重视实习生培养。而这直接导致了实习生对酒店满意度下降。实习生在酒店实习经历的满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继续在酒店的行业发展自己的事业,应该得到相关行业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方面

实习生具有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从事本行业的热情,是酒店行业不可多得的后备人才。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在调查问卷的第五题设置了一道填空题,“您实习的岗位是?您希望在哪个岗位实习?”,对该题答案的整理发现,大多数实习生不满意实习的岗位。大多数同学认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太长时间,并产生了倦怠心理,提出应该给他们一个调换岗位的机会,可以对酒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也应该摆正心态,酒店作为服务行业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更好的得到提升。

四、总结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第5篇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旅游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旅游教育可为旅游业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旅游教育具有强烈的行业特色,其成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习成为高校旅游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酒店方向是旅游本科专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因而,酒店实习成为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首选。同时,通过酒店实习促进一部分毕业生在酒店企业工作也是旅游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酒店人才流失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业界和学界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根源在于企业的需求、学校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期望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所致,从而出现“供需错位”这一现象。独立学院是在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旺盛而国家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其办学宗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常在应用性较强的一些专业领域结合办学力量进行相关专业的建设,如旅游管理专业等。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283所独立学院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有119家。目前,对独立学院旅游教育问题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仅见周艺对旅行社实习和蒋莉琴对酒店实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而有关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实习的认知以及酒店实习对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未见报道。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酒店实习情况的历时性分析,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习生酒店实习意向分析

1、城市选择从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比较来看,学生都比较钟爱离学校较远的大城市或特色城市,如实习生主要倾向于地选择深圳(31%)、北京(23.8%)和三亚(14.3%)的酒店,对上海(6%)、宁波(8.3%)等地的酒店选择较少。多数学生为拓宽视野选择远离学校所在地的大都市或者接近大都市(深圳离港澳较近),抑或选择国际著名旅游地的酒店进行实习,少数选择甬沪等地酒店的学生主要考虑不愿离家太远和为就近就业做准备。

2、酒店选择从实习酒店知名度来看,超过半数(54.8%)的学生有意向去国际连锁品牌的酒店实习,这可能与“品牌效应”有关,学生认为知名品牌的酒店在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甚至实习待遇等各方面优于国内品牌的酒店,在这样的酒店实习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习后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满意度不一定要高于国内品牌的酒店。由此可以看出,校方在寻求实习合作酒店时,需要考虑学生现实需要,而不能盲目追求酒店品牌。

3、实习部门选择从实习部门来看,实习生在实习前更愿意去的实习部门是餐饮部(89.1%)和前厅部(72.6%),而很少愿意去客房部(2.4%)。这可能与不同部门的工作环境、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不同有关。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期望的具体实习岗位分别是西餐(48.2%)、酒吧(38.8%)和商务中心(37.6%),对餐饮部的宴会期望较低,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对西餐和酒吧具有浓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宴会中的高强度工作量是他们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二)实习生酒店实习的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对酒店实习的认知,无论实习前后,学生比较注重“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说明学生希望并确实能从实习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这一看法上升至第二位,这既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有关,也可能存在学校和酒店对实习生重视不足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要正视现实和挫折;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及时调解学生与酒店之间的矛盾;对于酒店来说,要视实习生为正式员工,多为实习生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习前,学生还比较关注“酒店知名度”、“酒店管理情况”和“实习工资”。实习期间和实习后,学生对这三者的重视程度略有下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在知名品牌酒店的实习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完善以及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基本能满足其日常开支甚至能有结余等因素影响了学生对酒店实习的认知。学生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看重程度在实习前后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实习前学生对酒店实习充满期待,更多关注实习的其他内容,对工作内容和环境关注不是太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对酒店实习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实习内容和环境产生厌倦心理,期望获得更好地实习岗位和环境,实习后,学生关注自己有没有从实习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所以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关注度下降。实习前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工作量”看的不是很重,说明这些“90后”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始终是实习生关注的重要因素。

(三)酒店实习满意度及其对择业倾向的影响根据李克特量表设计,满意度平均值大于3则偏向满意,平均值小于3则偏向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对学校关于酒店实习的安排的满意度约为3.58,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安排基本满意。实习期间,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安排(3.31)、工作环境(3.36)以及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3.56)等基本满意,说明酒店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定的条件,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实习岗位上的工作,努力展现自己。但学生对酒店的实习指导和住宿条件的满意度小于3,偏向不满意,说明酒店对实习生的指导还有待加强,要提高培养实习生在相应实习岗位从业技能的意识。酒店为学生提供的集体宿舍离上班地点较远,增加学生的交通成本;不同部门不同班次实习生混住在酒店提供的集体宿舍,相互干扰造成基本的休息得不到保证,这些因素加大了学生对住宿条件的不满。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整体满意度为3.15,综合考虑学校和酒店对实习的安排以及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大多数学生对酒店实习基本满意,认为能从实习中学到相应的技能,对专业学习比较有用。就性别而言,实习前和实习后,男生和女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基本持平,而在实习期间,男生对酒店实习整体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女生,原因在于酒店实习岗位多为餐饮部门(79.6%),刚走上实习岗位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面对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增加了对酒店实习的不满意感。同为五星级酒店,实习后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满意度(3.07)要低于国内品牌酒店(3.22),了解发现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提供的实习工资不高,给予实习生的指导不够,另外,该类型酒店接待外宾较多,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等。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满意感与毕业后的择业倾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的调查发现,经过实习后,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乐观(2.67)。关于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结果表明,选择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部门就业的比例分别是60%和48.5%,说明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有政府保障的工作,这可能跟调查样本多为女性有关。选择酒店业就业的人数占40.9%,说明酒店行业对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并不强,原因在于:一方面,酒店实习降低学生对酒店的喜爱程度,影响到毕业后在酒店就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生认为从事酒店工作不被社会认可。选择创业的比例占30.3%,说明“90后”的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符合“90后”青年的心理特征。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通过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意向、实习认知情况、实习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初步获得以下结论:

1、实习前,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酒店和酒店安排的实习岗位基本满意,多数同学都能进入自己期望的酒店和岗位进行实习。

2、实习前后,学生对酒店实习主要看重“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实习后学生对“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的看重程度仅次于“提供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另外,实习后,学生对“酒店知名度”、“管理情况”、“实习工资”和“工作量”等的看重程度低于实习前。

3、虽然学生对酒店实习的一些方面如实习指导、提供的住宿条件偏向不满意,但对酒店实习的总体情况基本满意。另外,实习前和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实习期间,女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男生。不同类型酒店之间的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实习满意度略低于国内品牌酒店。

4、实习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学生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择业领域选择酒店业的并不高,他们的首选就业领域是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部门。

(二)对策基于以上分析,为有效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酒店实习的满意度,提升实习效果,增加实习生在业内择业的可能性,减少专业人才的隐性流失。为此,针对学生、学校和酒店,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实习生要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从学生到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要严格要求。要认识到酒店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实践中锤炼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其本质是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客观看待行业问题和社会现实。

2、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完善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匹配,如加大外语课的比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有助于实习生与外宾的有效交流;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上,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引进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实习前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其次,应加强实习管理。实习期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每个酒店指定专业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理选择实习酒店,选择建立实习基地时应重点考虑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不是酒店星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