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投资专业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精选

金融投资专业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第1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人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投资学课程,作为一门传统性的金融专业课程,大多数教师依然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等新教法使用还不普遍。传统的讲授法强调利用思维的推导让理论知识过于系统抽象,从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好。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中,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很多,这样的教学效果与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极为不符合。

1当前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于社会发展

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由于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以外的信息,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外,讨论式教学难以实施。由于学生依赖性强、自学能力低,分析和表达能力都比较薄弱,课堂的讨论课很难开展。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学到的知识多了,但吸收的知识很少。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课程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但是,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普遍没有重视网络技术的在课堂上的利用。不过,现在已经有一部分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已经在开始运用课后模拟操作加课堂教学的模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1.2学生学习方法跟不上时代节奏

金融投资是一门理论加应用的学科,单纯地构建模型,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对于所讲的金融知识也是愈发提不起兴趣,加上大学的考试很少,大部分只有期中期末考试,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能强记,没有一点灵活运用的余地。教学内容吸引不到学生的兴趣,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很难去完全接受。虽然单纯从概念上来,记住相关概念并不难,但是证券投资不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知识课程。它需要灵活运用,这对于学生的基础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完整地记录下来,但真正需要学以致用的时候,却发现,对于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不理解,依然需要通过额外的训练才能勉强理解相关概念的真正内涵和运用它的方法。其次,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时刻都在变化发展。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现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它的难度比较大,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学好证券投资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这都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及时调整。

2面向投资行业的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金融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人、机、板书的密切协调与配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有机结合,而不是单单展示一个有文字、声音、图片的屏幕。例如,在进行外汇市场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真实的纽约外汇交易市场的现场视频,让学生对外汇市场的概念有个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讲解汇率变化对国际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时,可以将目前人民币对各国汇率的变化图表放到课件中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播放目前发生的真实案例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堂的需要截取相应的教学辅助视频,将一些最近的金融发展的网页与媒体新闻报道链接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用多维的图表将K线理论、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运用和价、量、时、空以及各种技术指标等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将“历史大盘和个股走势”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借助图形讲解各种理论内容,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2.2强化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可以适当地采用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作为主导,提前设计好每一个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而学生作为主体,针对具体问题,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结合自己的观点,将书本上的理论加工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在下节课与同学进行讨论。在金融专业课程讨论式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让学生们有秩序地进行讨论发言,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声音太过喧闹、无法倾听他人发言的现象。其次,在正式开始讨论前,教师不要对讨论题目阐述太多,更不要发表个人主观看法,以免影响学生对自己原本的观点和看法产生质疑。最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把控全局,让讨论始终围绕主题展开,如果学生们对某一问题过于纠结,甚至展开争论,教师要能适度引导学生们回归正题。

2.3运用案例分析,加强证券投资课程教学

通过案例,教师可以逐一引出相关的概念、原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会有更直观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采取对某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教学方式(在分析过程也就教授分析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了课程教学生动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也容易掌握分析方法。但是,这种案例教学要求主讲教师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议课程讲授教师应增加实践经历,这样使课程的讲授生动而切合实际。教师设计案例,既要有实际表现性问题,也要有原因性问题,还有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最后抛出归纳性问题进行总结概括。金融专业案例式教学的优点是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现实案例对金融市场的某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人事金融投资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带入课堂,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做到与师生的交流。其缺点在于典型案例所包含的实践信息可能是有限的,并且做出经典案例是很费心血的事情,现实中的案例要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高精度的提炼,而一个好的案例,要有五大方面的特征,教师在案例的编写、选择或者提炼过程中,要格外谨慎。

2.4进一步加强金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当前金融企业对有实习经验的人才更倾向于录取,金融机构对有相关实习经验的人录取率达到了57.7%,对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录取率达到了49.6%,这说明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着多么大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各种校外活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实地参观学习,并且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去证券公司从事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工作,学生在证券公司公司中,可以与真正的中小投资者近距离接触,了解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切身了解证券公司的总体运行流程,以及各部门职能,这样学生还可以提前具备对专业岗位的一般认识,知道自己的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性,充分避免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的迷茫。有目的性的学习将会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在金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一般可以通过课堂中实践教学(主要形式为“案例式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如金融模拟竞赛、金融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教学(如参观金融实务流程、银行保险柜台业务操作能力训练等)、社会调查、毕业实习、课题研究的参与等方法参与。

3国内某知名财经大学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1培养面向投资行业的创新人才

为了推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该财经大学充分利用上海以及中国的经济地位,融合一流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培养具有浓厚文化素养、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开放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杰出人才。目前,该财经大学培养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在大一大二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大三再引入专业方向教育,进行金融知识专业化培养,在最后一学年再进行个人特色发展的教育。

3.2教学内容与方向

3.2.1教学教材选用。该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方面,依然遵循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主要选用教育部高校人才建设教材、名师教材,学术委员会在整体范围内进行专门审议,灵活选用,弥补了教材专一的漏洞。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学校政治经济学学科编写和出版了国内外首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系列教材,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填补国内外空白。此外,学校在公共资源项目投入资源,建立了多个国家精品课程,提高了本科教学的质量。3.2.2多元化教学模式。该校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十分重视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学校与社会各大赛事项目均有合作,科研项目、数学建模、挑战杯、“启明杯”管理案例大赛、“花旗杯”金融产品分析大赛,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踊跃参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金融市场认识能力,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好地完成了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院还建设了很多实习基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的基地去锻炼能力。该校教师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授课中加强案例、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比如BB教学平台等先进设施。学校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堂结束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在线课程获得学分,间接培养了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的考核中,教师还可以应用案例分析、投资计划书撰写、提交实验报告、论文写作、项目答辩等多样化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的成效。3.2.3坚持教学改革。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针对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不够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争取全面覆盖,尽力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保障。在培养方案方面,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增加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以提升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培养高素质长潜力的人才。针对教材建设问题,尽管学院已经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在教材方面学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课程,都具备学院名师自己编写的教材,但更多的课程尚无自己编写的教材。针对教材的问题,学院将进一步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采取一些倾斜政策引导教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编写自己的教材。

3.3示范效应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学生整体就业水平提高,近三年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并且主要就业于知名上市公司、国际投资银行、国内银行总部,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同时,该校升学率也很高,每年有超过3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学位,其中包括直升和考研,主要去向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外的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等知名世界大学。这些优秀的就业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校经过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更为优秀,基本达成了教学的目标,为祖国建设经济强国提供了大批中流砥柱。

4结语

文章着重分析了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投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采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强化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加强案例分析等手段来解决培养人才面临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校需要在强化实践教学层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这样培养出的就业人才也更多,更适应新时资人才的需求。第二,通过收集部分学生对金融人才培养的看法和实际教学的效果,论证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对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信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三,高校应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向改革的领头兵学习改革经验,通过某财经大学的改革成果,结合应用型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特有的投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丽丽.《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大学教育,2013(07):128-129.

[2]李春忠,刘成兰.财经类院校理科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4-5+11.

[3]林丽娟.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244-245.

[4]张绍合.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应注重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71-174.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第3篇

(一)愿意参与金融投资的学生较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中有28人有参与金融投资的意向,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47%。从投资经验角度看,60人中共有47人(不分实盘还是模拟盘)是已有过金融投资经历的,占比高达79%。已经在做金融实盘投资的同学则有10人,占总数17%。(见表4)该院学生的金融投资热情如此高,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其一,受财经类院校的大环境影响。财经的气息影响了学生的投资价值观,同时,财经的氛围与学术背景为学生进行金融投资提供了文化与技术基础。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近八成是在课堂讲解中了解金融产品的,将近四成的学生是由于身边的人而了解金融产品,这说明特殊的学校背景对该院学生的金融投资情况有着巨大影响。其二,受学生资金来源问题的影响。在保障基本生活仍有结余的情况下,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就会有更多资金流向金融投资。在调查数据中,亲人供应依然是学生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88%的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亲人供给,但学生兼职和勤工俭学也在资金来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17%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勤工俭学,7%的同学资金来源于做兼职,而7%的学生是通过获取奖学金取得投资资金的。这些资金来源为学生参与金融投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二)投资结果不理想本次调查结果中,做过金融投资的(包括实盘和虚盘)47个人中,大多数学生表示结果并不理想,其中37%的人得不偿失,将近一半已做过金融投资的学生是基本保持不赚不亏,只有15%的人表示有少部分收益,却没有收益很多的情况,如表6所示。可见,现阶段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论及技术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三)投资知识与技术仍处于初学阶段根据调查,68%的学生只是接受了初级培训,27%是没有接受过培训,仅有不到一成的学生是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72%的同学在投资时只了解金融产品的种类而不知道金融产品投资的具体情况,只有13%的同学对金融产品与投资情况有较为成熟的了解。由此看出,该院的大多数学生都只是怀着一腔热情进行金融投资,而投资知识与技术则没有突出表现,这说明学生在总体上仍需耐心学习与磨练,才能在金融投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该院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产品的关注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低本次调查的60人,72%的学生只知道有哪些产品但不了解具体情况;而15%的学生对一些金融产品有着较深的了解,也对目前市场行情以及各种投资信息都有一定了解;只有13%的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对所提到的内容有所掌握外,还在金融产品投资方面拥有一些技术。

(二)缺乏专业培训,投资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显示,5%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培训但有投资打算,22%的学生既没有接受过初步培训也没有投资的打算;31%接受过初步培训却没有投资想法,接受过初步培训又有投资想法的占37%;而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又很有打算要投资的仅占总数的5%(见表8)。由此知道,无论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有投资意愿的学生只占少数,说明了我们大学生金融专业知识欠缺,金融投资意识也不强。

(三)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亲人,来源渠道较少大学生的生活自主性较强,除了上课,还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学生选择做兼职赚取部分生活费;也有的学生通过优秀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这也是增加所需资金的方式。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费还是由父母供应,而在已经投资一些金融产品的人群中,他们的资金来源情况是:将近九成学生用于投资的资金来自父母,17%通过在校勤工俭学获得投资资金,而来源于兼职和奖学金的学生分别都只占7%。

(四)有实战经验的学生不多,投资目标不明确此次调查人群中,有部分被调查者是投资专业的学生,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是否有投资实盘操作问题上,实际投资过金融产品的人数为10人,做过虚盘的人数为37人,而还有13人既未参与实盘也未参与虚盘。在做金融投资的原因方面,47%的学生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还有通过金融产品宣传想试试碰运气;4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拥有一些专业知识,想凭借自己的知识赚钱和通过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仅有13%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在金融产品投资方面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五)投资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投资结果不容乐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产生,然而大学生在投资过程中,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比较少,选择股票的占57%,选择债券的占3%,选择基金的占19%,其余21%是未作投资即未做选择。在做过投资的人群中,37%的投资结果是亏损的,48%的投资结果是基本保持不赔不赚,15%表示有时能赚到少量的钱,而无人表示投资能获得较多的收益(见表11)。

提高学生金融投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相关专业教育作为一所财经类高等学院,学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运用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条件开设丰富实用的投资理财类相关专业的课程。金融投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高非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论与技术也是必要的。

(二)多举办一些投资模拟大赛学校应增加投资模拟大赛的举办次数,提高宣传力度和奖励程度。通过实战训练,以训代练,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磨练意志,在成功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

(三)多开展一些金融投资讲座开办金融投资讲座为学生学习金融投资知识提供了优选的平台和直接有效的渠道。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投资经验、学习方法、操作技巧和面对面的交流,能让学生直接获取丰富的金融投资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增强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作为大学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而应该在课堂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理论知识水平,为以后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第4篇

在西方社会中,早在18世纪艺术品金融化就盛行于欧美,许多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投资资产组合中都配备了艺术品资产[5]。例如,历史上名声远洋的艺术品基金是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6]。熊皮基金是一批金融家在1904年号召专业投资人出资而建立的。他们通过购买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而运营基金。之后就是1974年发起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由于当时处于英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的大背景下,该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艺术品。为了保障其专业性,还请了苏富比拍卖公司为其做投资顾问。我国艺术品收藏历史可能不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但是将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相结合,实现艺术品金融投资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结合的步伐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势头明显。除个人爱好者外,在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诉求增加。目前,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文化传媒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二是大量金融投资机构开始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试水。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其借助的是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更专业的资本化操作方式。由此推断,随着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将逐步从散户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

第二,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产品逐渐增多。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是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国推出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主要有: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产品等。艺术品基金的发起人通常是一些艺术家或者金融投资人,召集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对艺术品有投资计划的投资者,通过组合多种艺术品,获得理想收益。艺术品基金投资市场的发展经过了散户阶段、专业机构投资阶段和艺术品衍生品投资阶段。专业基金投资艺术品和个体-易受个人喜好影响的方式不同,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未来出售增值价值,因此,前一种方式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后一种方式收益率高[7]。随着我国提供给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长环境逐渐向好,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频传捷报。2010年各种艺术品基金开始试水,先是年初中国民生银行消息称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再是同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宣布启动。同年7月,德美艺嘉艺术基金正式,发行规模数亿,发行面向全球。目前情况下,由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门槛不高,其广泛参与性使得艺术品投资的另类价值显现了出来。同时,艺术品基金让投资者不用费心思去照顾那些娇贵的艺术品,还能有所收益。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其未来十分值得期待。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机制和过程称之为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与信托的结合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时发挥作用,即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首先将艺术品资产化,然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行投资基金;最后,将整合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阶段:一是以散户市场为主的起步阶段,即个人或者投资机构在没有采纳任何专业指导和咨询的情况下,作出的个人直接购买行为。二是以机构购买为主的发展阶段,例如,购买由金融投资机构发行的艺术品按揭产品、艺术品基金产品等。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问题是艺术品没有所谓的所有者,只有当投资者收购后,才能获得艺术品的所有权。三是交易艺术品衍生品的成熟阶段,即跨过艺术品变现的过程,通过艺术品指数挂牌上市进行交易。与之相适应,艺术品保险业务也开始起步。2010年12月,我国《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8],指定了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确定了11个与文化产业“联姻”的险种业务。自此,保险公司就有资格提供从保管、展览到运输等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项目。但考虑到艺术品确真估值以及出险后评估的瓶颈,保险公司目前只向公信力强、规模大的机构提供这类保险服务,艺术品个人持有者的保险服务尚未出现。

第三,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艺术品正逐步实现由商品向资本的转变。艺术品投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9]。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1%,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超过英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闲散资金,使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为金融资本寻求利益的价值洼地。虽然发展势头向好,但是,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火爆的场面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业界人士提出异议,即过分强调艺术品在资本投资市场的作用,会磨灭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让艺术品单纯沦落为金融炒作的工具。西沐教授也曾指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等,都需要政府政策与时俱进”[10]。

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第一,发展环境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携带资金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但相应的市场监管与法规建设缺位,这一不利因素在金融资本大量介入之后显得尤为突出。艺术品交易市场涉及的资金量大、专业化要求高、风险程度大,没有专门化的监管机构与法规规范就容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规则失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其次,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缺乏对于软性方面的有效控制,例如,职业道德等。此外,大多数扶植艺术品投资的金融服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无疑都是阻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因素。另外,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差也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绊脚石。首先,自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后,艺术品造假现象就从未停止,这也使得我国艺术品的投资风险居高不下;其次,由于综合性人才以及专业鉴定机构的稀缺,对于艺术品的确真鉴定目前没有公信的方式,许多所谓的鉴定专家以及专业机构唯利是图,缺失职业道德,有意推高艺术品价格。

第二,发展体系问题。我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处在初始阶段。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品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紧密程度上,而且还体现在配套金融服务不完善等方面。在艺术品交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与艺术品相结合的资本市场,那么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就将前景灰暗。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例如,艺术品估值体系随意,缺乏公信的艺术品鉴定机构,都增加了专业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进行资产化的难度,从而使金融机构在面对艺术品投资时只能望而却步。另外,专业监管机构的缺失以及税收制度的不明确都是制约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运作制度问题。与证券的标准合同化方式相比较,艺术品金融化在完善运作制度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交易、完善体系建设,才能保障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平稳发展。

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情况,对未来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转变传统艺术品交易观念。有质疑者指出,非理性炒作与投机是艺术品金融化的最大特点[11]。而其实,目前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很多都是有金融投资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不是利益的投机者,他们的关注点放在运用现资理念投资艺术品上。所以,艺术品金融化并不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倒退,而是新理念、新观念介入后的一种良性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观点,不断提高投资技巧,总结鉴藏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品金融化,在充分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把握投资机会。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艺术品金融化的法律规制,需要在传统立法的基础上,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立法。在立法层次上,可先出台行政法规或者多部门联合规章,形成多部门法律、法规共同规范的局面[12]。

第三,完善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使得艺术品交易市场得到了扩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也提到了战略高度。面对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建立与艺术品交易市场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紧要课题。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有利于国家对艺术品交易市场进行保护;充分考虑艺术品金融化的特殊性;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13]。

第四,大力培养专业化的艺术品从业人员。苏富比拍卖公司专业投资人员的大力协助是英国铁路基金会能取得辉煌成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虽然艺术品金融化交易是非实物的交易模式,但是其专业化、科学化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加快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完善艺术品交易投资市场,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鉴藏知识,经验丰富,熟知金融市场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议设立部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考试系统,培养专业性人才。部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证书可以隶属于国家艺术品登记鉴定机构,凡是由持有资格证书的鉴定估值人出具的鉴定估值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应,受国家保护。此举不但能改变多年来鉴定人员一直处于“有岗无职”的无执业资格证书状态,而且将推动艺术品投资与经营市场的健康、繁荣和有序发展,并为艺术品的规范鉴定、修复、经营等经济行为提供保障。

金融投资专业范文第5篇

近几年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毕业就业率虽然较高,但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并不多见,多数人从事的几乎都是与本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那么试问他们学了本专业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就是混个文凭吗?如果仅是混文凭,那么高职开设这个专业还能有前景吗?而且近几年本专业招生规模也较小,家长觉得就业面较窄,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该专业。如此紧缺的生源,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着实给该专业教师敲响了警钟。

二、面临的现实

1.专业面临的大环境形势严峻。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它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具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方面的特点。然而介于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和对高等教育不同的认知形式,加之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等人数的增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总而言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单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是锅“夹生饭”,因而很多单位并不愿意聘用高职毕业生。那么高职毕业生的出路到底在哪?这是每一个高职院校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证券投资与管理一般是本科类院校开设的专业,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并不多。该专业注重强化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读政策的能力,能够结合市场实际进行投资分析、资产管理和实际操作,具备较强的从事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投资分析和运作能力,能够处理各项证券投资与管理业务。因而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较多,能力较强。本科生起点是高中毕业,文化课底子较强,学习能力较高,学习态度较好,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握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因而毕业基本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适应的工作。然而高职生起点仅是初中,而且一般高职教育被社会认为是“次等教育”,因而高职生一般都是分数中等,学习底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一些人。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起点本来就低,那面对本专业那么多的本科乃至研究生竞争者,他们的出路何在?

2.专业学生的能力较低。

高职教育是以初中为起点的教育。部分学者和领导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以便延缓就业、支持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得出的结论,职业教育自然只能是次等教育。因而高职的生源质量也就相对较差。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去读高中了,成绩中等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选择读高职,不学习、成绩较差但父母想让其晚几年就业而且又有关系的学生也就进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本身就不能掌握学习的技巧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因而根本不能掌握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以至于在学校“混日子”,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

3.专业基础要求较高。

2014年12月份,中国人大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客座教授扈企平博士举行了题为“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崩溃和复苏”的讲座,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思。随着现代金融服务行业的全球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端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扈博士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学生们交流如何增强自身能力,成为专业金融人才。他勉励学生要勤练经济、数理、英语基本功,还要多选修人文、社会、法治方面的课程,充实自己,要多看金融方面(中、英文)权威性的报章杂志,多关注经济、财政、金融、社会问题的时事分析等。高职学生的现实决定了他们自身没有能力达到这种标准,无法成为高端的专业金融人才。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而证券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分支,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都较高较全面。

4.当前部分高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很多学校由于专业教师资源有限,很多专业课程不能正常开设,仅能开设一少部分形如《财政与金融》的专业基础课和证券从业资格证要求的五门理论核心专业课,甚至课时不足时需要开设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弥补。专业课程设置较简单,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太少,不足以应对就业的需要。

三、相关建议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调研结果和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在金融行业,文化层次高的和文化层次低的人都可以被使用。金融业若只采用高层次人员则人力成本必然会增加。因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低层次金融行业毕业生应该是实务工作岗位的首选。因此,我们的学生应该获得在该领域内能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受单一岗位的限制,甚至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办学的方向。因此,本人对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开设课程应该更加多元化,公共基础课设计要合理,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要广泛,专业核心课程要更加全面,不能仅仅局限在几门考证课程上。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继续开设经济学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能力,掌握经济写作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具备经济文书写作能力。继续集中开设会计类相关课程,鼓励本专业学生在考取专业资格证的同时继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加大财务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看懂会计报表,并会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核心课应适当增加,诸如金融营销、风险管理、公司理财及个人理财规划等等。

2.与时俱进,适当开发新课程以适应金融行业的新形势新变化。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迅速,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积极开发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跟随形势,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投资心理学、投资行为学等课程。

3.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青年教师继续下企业实践,但不只局限在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完全可以去其他更多企业参与实践,掌握金融行业最新动态。继续聘请各类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授课,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4.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努力与用人单位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按照用人单位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