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经济专业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精选

金融经济专业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数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

一、西方经济学与金融数学学生的特点

1)内容系统性。

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与宏观经济学分册两部分,前者以价格理论为中心,后者以国民收入为中心,整个理论体系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体现出了强大的系统性与不断完善的特点,也形成了两大流派争议的焦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古典理论的拥护者认为市场会自动出清,不需要政府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及其追随者则认为价格具有刚性,必须有政府适当干预。

2)理论抽象性。

西方经济学很多理论都要借助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用专业的经济学语言表现出来,并且因为西方经济学在设定模型时做了若干假定,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与之匹配,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3)方法数学性。

西方经济学通常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但更多是运用大量数学推理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检验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4)现实联系性。

西方经济学从其诞生那一刻起就一直不断试图对她所服务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实运行进行抽象描述与总结,进而试图对其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形成理论、提出对策。

5)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金融数学是近10多年才开设的一门充分利用数学知识,通过建立模型,对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的资产定价以及风险评估等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与计算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金融数学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原则

1、坚持以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学科特点与学生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的分享。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工作者追求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来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有较强的实践性,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金融数学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

因长期任教的是以招录文科为主的诸如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等专业学生的本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当时的教学过程中,令我深深困扰的是学生的数学功底薄,畏难情绪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切线的几何意义,导数、积分的基本知识。因其他专业课老师在讲解专业课时会自然地介绍或回顾一些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现象,所以学生对一些经济理论的把握、经济现象的理解与分析比非专业的学生要深入一些,综合数学与理论,很多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兴趣自然提升,学习效果也很是显著。但是近两年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主要执教金融数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在执教的过程中,边教边调整自己,力求以更好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变化。在教学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教学方式的变化。

1、重视理论梳理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因长期以来,接受的以数理化为主导的理科知识的传授,所以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推理、计算与分析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对经济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有一定的排斥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的梳理,充分适应他们逻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接受得更容易。

2、拓宽经济思维

金融数学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强一方面既有助于他们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对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游刃有余,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经济思维的拓宽。因此要在课程上积极进行发散型教学,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多维拓展。

3、剖析经济现象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不太擅长关注当下的经济热点问题,不懂得关心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出于经济理论的哪一方面着手的,作为教者就要有意识的将当前的政策结合书本的理论与他们一起剖析。比如,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为什么会提出来?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的需求侧管理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助力经济的增长?到底是了了什么问题?通过对当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过多以及供需错位等现象进行剖析,结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突出案例教学

根据教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对知识的系统与全面把握,可以找寻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或者讨论,比如罗斯福新政采取的那些措施为什么会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为什么里根时代不能用,而采用里根经济学?案例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寻找这些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知识,无形中拓宽了其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张俊娥.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3]高芳菲.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金融领域;实践与创新能力

■ 引言

数学这门课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基础教育阶段到职业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无不设立数学专业,只不过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设置性质上有所区别罢了。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是至关重要的,深远的,长期性的,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产业变革,都与数学理论与方法的支撑密不可分,正如著名意大利数学家伽利略的阐述“数学是书写宇宙的文字”,又如著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阐述“上帝使用了美丽的数学来创造这个世界”,更如马克思的论断:“一门科学只有在其中能够成功运用了数学,才是真正发展了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数学科学的需要更为迫切,是涉及科学技术进步全方位的,也是涉及行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的具体方面的,仅从我国对数学专业与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现实看就可窥知一般。现下,我国对数学、金融两个专业相互结合的高等人才更是求之若渴。在高校中,高等教育金融数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适应社会金融数学应用方向的工作领域。

■ 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意义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领域的发展,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领域不仅仅与货币打交道,还跟数字、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数学思维能力紧密联系。所以,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培养条件。而且,近年来,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金融数学方面的人才都供不应求。在美国,金融数学家成为华尔街最抢手的人才之一。美国花旗副总裁柯林斯曾说过:“从事银行业务而不懂数学的人无非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花旗银行70%的业务依然与数学相关,如果没有数学发展起来的技术与工具,许多事情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没有数学我们不可能生存。”这说明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数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逐年上升,但对于市场需求还是不足。所以,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非常有意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未来价值。

■ 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局限性。数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接收到的都是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但是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识学习就比较少,而且在金融领域中实践方面也有限制,创新能力基本也只运用在数学领域,对金融领域的创新就比较少,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市场上对金融数学人才的需求量大,但高校培养的金融数学人才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与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关系,数学专业人才在数学运用工作领域就供不应求,进入金融领域又要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需要更多的耐力与兴趣。市场上对金融数学人才的需求量大,但高校培养的金融数学人才却有限。数学与金融专业相结合学习的学生数量较少,对于人才市场而言供不应求。

(3)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有,但创新能力不足。数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关于数学运用、经济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金融领域的涉足较少。学生毕业后,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有,但数量较少,而且涉及的工作基本属于金融后台做数据分析与统计,对于创新能力实在有限。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有,但创新能力不足,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 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方向

金融数学专业是随着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融汇了数学、统计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适应性较强、基础较厚、发展空间较大的专业。

(一)完善我国选拔金融数学专业人才的考核制度

针对我国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完善我国选拔金融数学专业人才的考核制度非常有必要,同时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考核建立综合性、全面的制度体系。我国考核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都在你追我赶,因此,对我国选拔金融数学专业人才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国家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挖掘更多人才的潜能价值。

(二)设立专门的金融数学专业,加大含金量

对国家需求量大的人才进行着重培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金融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很大。国家对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学校培养金融专业的人才又有限,而且专业程度差异较大。因此,设立专门的金融数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型经济人才,更有利于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与国家的经济创新发展。设立专门的金融数学专业,必须建立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与学生学习效率;掌握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与统计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计算的技术;熟悉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具有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操作手段,利将数学的逻辑运用于金融领域的开发与创新;并且需要最少精通一门外语。这样对国家需求量大的人才进行着重培养,才能解决人才市场需求,为国家发展经济提供助力。

(三)培养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突破局限性,培养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之前,必须让学生具有扎实的金融数学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数学与金融的思想与逻辑,比如:数学专业的有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专业知识的融合与学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高校教师应因材施教进行多类型培育人才,培育德智体美劳都健全、达标型人才。有些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金融企业后台从事研发工作,掌握大量统计学知识,理论数学专业知识,将数学知识逐渐融入金融行业,又在金融领域进行数学专业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突破了局限性,实现双赢局面。

1.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让理论结合实践

首先必须掌握数学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在学校学习阶段打下数学知识扎实的底子,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善于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结合金融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得理论运用于实践。

2.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数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过关,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理论知识的融合并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成为金融数学专业的领先人才,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并在所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意的开发,为社会与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专业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为国家、社会提供更多的金融方向专业人才。面对如今金融人才市场紧缺的情况下,培养金融数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国家急需的重要人才规划之一。数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后融入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创意和创造。

参考文献

[1]缪彩花.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17-119.

[2]史悦.高等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7):152-153.

[3]王洪凯,靳绍礼,张颖,尹丽子,温凤桐.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9):296.

[4]王翠香,褚宝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116-118.018(04):49-50.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第3篇

一、金触市场及其客观基础

对金融市场的概念,理论界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另一种说法:金融市场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接触,各种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再有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指直接融资的那部分融资活动”.显然,第一,二种说法强调了市场的“空间位置”的重要,认为金融市场必须是有形的,忽视了无形市场的存在。第三种观点也过于片面,把金融市场仅仅局限在直接融资范围内,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的狭隘理解.我以为:“金融市场是社会资金融通渠道、融通方式和融通手段的集合”。既有直接融资,也有间接融资,既有纵向融通,也有横向融通,既包括银行体系内的,也包括银行与企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融通,既有一级市场,也有二级市场.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和手段,有无固定的场所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就狭义的金融市场来说,是指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就广义的金融市场而言,则既包括直接金融交易,也包括间接金融交易,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应当从广义金融市场的概念出发,现在把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两个概念等同运用的做法是值得讨论的,因为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金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开放资金市场的话,那无疑是不自觉地把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了,这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因此,我觉得还是提开放金融市场为好,本文涉及的金融市场都是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流通的计划性,资金也是计划分配的,勿需金融市场的调节,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以市场为媒介的交换,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商品经济润滑油的资金,也必然通过市场的融通米调佑生产和流通,但是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信用经济相适应.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豁要信用的帮助,要求建立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形成也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互相依较,相辅相成.

我国目前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特点、矛盾及规律就要起作用,就需要建立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开放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二、我国金胜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今年以来又先后在沈阳、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金融市场,但是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而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由以下原因所致:

(l)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

(2)人们对金融市场知识的贫乏.据了解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不懂得票据贴现是怎么回事,竟拿粉货款申请书到银行要求贴现.

(3)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

(4)市场体系不兄善.由于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的步履艰难,信息市场滞后软弱,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一一金融市场是很难有特殊表现的.

(5)专业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

(6)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据此,我认为,我国近期内还不宜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以逐步开放以摸索经验,而更多的地方还需要创造条件。

三、开放金胜市场摇要实现十一个转化

(一)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受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上建国后JL十年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供给制、大锅饭,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害伯竟争的习惯“重义轻利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业精神,没有价值观念,没有效益观念,把商品经济、货币视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因此,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首先要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效益观,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做好思想准备.

(二)资金商品化

我们知道,只有成为商品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买卖,资金也是如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买卖证券,在资金商品化之前是做不到的.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封闭式的资金供给制仍未摆脱,资金没有实现商品化,或者退一步说,资金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专业银行的条条专政,资金的纵向分配和供应,形成独立单干的工作作风,业务经营、资金运用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城内部,还不能把资金当作自己的财富来运用.从企业来讲,不仅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商.昂化意识更低.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微观经济的搞活.因此,只有实现资金的商品化,使专业银行、企业都能够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当作商品、财富来运用,才有利于专业银行之间,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融通资金,资金商品化程度,决定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加速资金的商品化.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

从理论上讲,专业银行应该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实体之一,没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就没有资金的商品化.因此,要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必需的.只有这样,专业银行才具有独立、自主地运用资金的能力,才能把它拥有的信贷资金作为商品来运用,实行严格地资产负债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平衡.当中央银行切断资金来源时,专业银行为保证盈利,就会在市场上寻找来源,实现资金的融通.可以说,专业银行企业化,是专业银行得以进入金融市场的根本保证.

(四)金融机构多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节者。在国外,凡是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机构都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机构仍然是少而不发达,而且在现有机构中,除信用合作社是集体性质外,其余均为国家所有,四大专业银行条条分割,各自为政,垂直领导,具有强有力的自我控制系统,名为专业银行,实为中央银行以外的“中央银行”.几家专业银行实行“寡头垄断”、使银行之间的竞争难于实现,也难于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缺少投资者,参与者和调节者,显然就没有活力.因此,我国要开放金融市场,就应当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可以考虑成立我国的地方银行,扩大集体金融机构队伍,允许私人办金融机构,从而使国家、集体、私人、中头,地方的各种金融机构浑然一体,共同参与和调节金融市场.

(五)信用工具证券化

信用工具证券化,是商品经挤发展的必然.但我国目前不仅信用工具少,而且没有证券化,银行内部使用的存款单、贷款单、结算凭证以及企业使用的支票,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一些商业票据,都是禁止流通的,信用工具的不流通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建立,加之在当前信用工具中,国库券由于期限太长,行政派购,失去了信用证券对购买者的吸引力,股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不仅保利,而且还保本保息,违反了股票发行原则.

证券化的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最大区别是:证券信用条件下的信用工具是流通的,它是一种买卖关系,而银行信用条件下,信用工具是不流通的,只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信用工具证券化有利于投资者有选择性的进行投资决策,便于投资者掌握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从而在投资中获得利益,而资金的需求者则能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来扩充其自有资本.同时,在证券信用条件下,银行信用依然存在并支持证券信用的发展,实现信用工具的证券化以后,就可以通过有价证券的自由买卖来融通资金,从而金融市场也就顺之而开放了.

(六)信用形式的多样化

信用形式的发达程度与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信用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带来信用工具的多样化,有了大量的信用工具,才会要求为其流通、买卖提供便利的场所,金融市场才能开放,从我国的情况来看,1979年以来,的确出现了‘多种’信用形式,但这些信用形式还是很不活跃的,从商业信用来看,许多信用不是真正地融资而是相互推销积压产品,而且巳有的商业信用多以口头或挂帐形式出现,没有实现商业信用的票据化,从国家信用来看,只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减轻银行负担发行俊券,且规模很小,加上这种信用形式本身还很不完善.诸如:行政派购,期限太长,不能转让流通等等,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在人们心中的威信.近几年,民间集资,股份集资,联营,合营等形式的信用相继出现,但只是初具规模.因此,要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除了继续完善上述信用形式外,还应该发展多种信用形式,如消费信用、股份信用、租赁、信托、保险和国际信用等.

(七)资金价格的合理化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息表现为资金的价格,金融市场的开放,必须要有形成合理资金价格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价格体系的各种关系尚未理顺,价格扭曲,机制失灵,影响了资金的合理流动,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比同业拆借利率还低,使得专业银行之间不愿相互拆借,而是更大地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为此,必须使我国资金价格合理化,形成我国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相结合的利率体系,市场利率可以放开,允许借贷双方自由竞争,随行就市,中央银行只掌握公定利率即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市场利息水平,只有这样,金融市场才会在一个良好的价格环境中开放.

(八)管理手段的法律化

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证券买卖,如果管理跟不上,必然带来投机活动.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正规的金融法规,以致于资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纠纷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应该建立银行法、企业破产法、公司法、股票法、债券法和证券发行、交易管理条例,使金融市场的控制调节与宏观经济的调节相一致.

(九)金融信息传递工具的科学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需要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庞大的信息网络为其服务,以保证有价证券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中,除少数大城市具有比较先进的通讯设备外,其他大部分银行都只能靠邮政来传递信息,难以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为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通讯技术要逐步引入金融领域,计算机、电传、电报等信息处理方法都应当广泛采用,有了这样的基础条件,必然能适应金融市场的要求,灵敬及时地融通资金.

(十)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的完善化

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手段之一,但是,金融市场的开放要建立在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控制能力较强的基础之上.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不久,各种调控手段尚不完备,也不配套,中央银行本身的力且也很脆弱,倘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是很难驾驭得住的,我的想法是,目前中央银行应着力应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利率这样二个工具,来控制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完善中央银行的调节手段,在增强中央银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开放金融市场,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贯彻紧缩和松动银根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

(十一)专业人才的优质化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第4篇

作为职业教育学校要把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放在教学工作的突出地位,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职业学校办学的规律,是职业学校应有的最大特色。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正在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人才培养理念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然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难以真正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因此也就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即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不能较好地把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造成人才培养脱节,教育与需求的矛盾。第二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即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第三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方面存在不足。作为金融方面人才培养如何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无缝对接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光荣责任与义务,如何培养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能毕业就能在用人单位发挥作用的而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本项课题的研究,使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结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态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实现教育创新为地方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的生力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特设立此课题进行应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金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使毕业的专业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助推牡丹江市地方经济发展。

2选题的具体问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地方经济中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即用人标准;②高职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2.2意义和价值

2.2.1意义

有利于实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证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证券专业人员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进行组织管理、了解金融行业运作全过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证券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因此,高职金融、证券专业的教育必须实现教育观和人才观的转变,在教育观上,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观上,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合理构建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优化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目标教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在该专业教改中的理论指导地位。

2.2.2价值本课题的研究

重点是金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使毕业的专业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助推牡丹江市地方经济发展。

3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

国内各开设金融专业的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金融专业方面的职业教育,课程涉及国家金融领域运行的多个环节,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课程。目前我国的金融、证券专业专业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学习为主,虽然大纲里规定有实操技能考试的内容,但是因为受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技能考试只是停留在卷面。因而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人才。为此,我们就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明确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

4课题研究目标、内容、观点和创新

4.1研究目标

首先金融专业设置方向与牡丹江经济产业结构相结合。其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和牡丹江经济发展要协调。对于如何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也要及时给予调整,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为核心,最大限度的突出应用型的特色。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

4.1.1指导思想

以全面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4.1.2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金融领域第一线需要的,掌握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顶岗工作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4.1.3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主创业;具有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文化素质注重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基本素质的训练,注重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选修课,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3)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心理健康,能够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和逆境的磨练;有文明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2研究内容

现在部分院校存在金融人才专业培养方面,服务地方经济意识不足,与地方经济关联度差。人才培养方向不明,忽略了地方经济的特征和发展需要。本课题就是立足这一出发点,来定位金融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毕业后的学生要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独立从事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企业的岗位群设置、工作流程,以此为用人标准,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修订教学计划,把握知识技能、学生素质有机结合,整合专业知识模块。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3创新与突破

我市院校在此类课题研究方面的几乎没有,此课题的研究能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思路、方法、措施、步骤

5.1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技术路线:了解地方经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编写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教学班级实施教学;修正完善课程体系设置。(2)实验方案:选取高职金融专业班级作为本项目研究实验班级,首先根据所制定的课程体系授课,学生实习结束,检验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反馈情况。(3)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有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

5.2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的讲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接触实际现场情况。(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中不断结语,以适应各种社会需求。(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能力。(4)用实例来解释一些较难掌握的理论和技能。(5)完善教师队伍、完善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力度等。

5.3进度安排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确定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即2013年5月至9月(准备阶段):学习,收集资料,进行调研;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即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实施阶段):制订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验;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即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整理阶段):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四阶段即2014年8月至12月(结语阶段):提供课题的研究成果。

6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条件

(1)人员组织结构:其中2名为副教授1名为讲师,3名教师均担任实践指导与授课工作。另外两人为企业人员,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企业需求资料。(2)“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有效地物质条件保证。

7课题研究成效

①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逐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②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促进

8自我评价本课题有助于理清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思路。

8.1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不断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金融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可能发展成为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2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队伍素质高低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实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重点。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金融资格证书的考试,接触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中交流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动态,还可以选取派符合金融企业条件的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学习以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水平。

8.3逐步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调整教学计划,体现学有所用。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区别高等院校金融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照基础应用技能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两条主线进行。

8.4促使教师采用先进和专业的多种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式有多种方式,教师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授课形式,例如视频资料分析、案例分组讨论、网站信息建设等等,都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此外,教师要加大引导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并把最新金融信息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分享,与学生一起运用所学金融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8.5存在的不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

中课题组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缺乏研究经验等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检验只进行了一轮,尚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由于时间的限制,还需在以后入学的金融专业学生教学中逐步完善。(2)由于生源所限,只在本院一个班级进行,应用的范围不够广泛。随着课题实施过程的逐渐深入,学院将动态的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这些问题能够逐渐得到解决。

9.总结

金融经济专业范文第5篇

1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如今,金融业在行业发展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1.1混合经营

早在20世纪末,美国金融业就掀起了金融业分业经营浪潮,金融业经营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业的混合特征日益凸显,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很快被打破,许多金融机构都在经营主打业务的同时兼营其他金融业务。

1.2金融业的电子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金融业很快迈进了金融电子化阶段,这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提供了便利,金融机构随时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金融业务服务。

1.3金融微观化

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金融需求,各类金融活动越分越细,金融业务的微观特征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高校金融教育必须加强金融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必须关注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来说,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必须加强教育创新,加强金融学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加强金融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提高高校金融学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才能提高高等金融学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出更多专业的金融学人才。

2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过细,基础课所占比例较低

金融学是一门在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期货学、经济数学基础之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在金融学教学中,以上各学科的知识都必须有所涉及,受此影响,高校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上都做了细致安排,课程设置分的非常细,并且,许多高校还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专业前导课程的重要性,强调在专业教学中突出高等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应用,这样的课程设置固然为学生学习宏观金融知识提供了便利,但是,它也带有明显的缺陷,即基础课所占比例较低、专业课内容狭窄,这对学生专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2.2课程结构僵化

许多高校在金融学课程体系建构上,都非常重视学科的完整性,但是却不重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在课程计划设置上也是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生都是在第一学年就开始主修领域课程的学习,除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学、保险学等专业课程,许多课程大都是以金融学专业课程附属课程的形式存在。并且,许多课程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缺少课外培养环节,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重发展。

2.3忽略学生个性培养

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金融学专业知识,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工作的金融人才。但是,从高校当前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它还存在许多不足,如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宏观金融类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当今金融形势的巨大变化,对微观金融分析工具和训练方法认识不足,对学生金融实际业务技能培养缺乏足够的关注,金融选修课覆盖面狭窄,建设滞后。可以说,高校金融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距,高校金融教学难以满足时代金融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3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策略

3.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

金融业是金融学发展的导航仪,高校应紧贴金融业发展要求来建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高校深入分析社会金融业发展现状,就金融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展开研究,设置覆盖专业教育内容和相关知识体系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将金融学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都囊括到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中去,在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兼顾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多样性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同时适当增加思想教育、金融学术与科技活动等实践内容的比例,坚持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前瞻性,认真思考未来社会发展对社会信用学、金融消费学、中小金融业务经营和金融工程等新兴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学生完整人格、能力发展方面综合考虑,如何打破传统的金融学课程结构,加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3.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社会金融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要坚持通识教育原则,本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金融学教学中渗透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际化知识和身心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将学生课程体系结构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包括专业理论和前沿课程、实践课在内的金融教学提供基础保障。而为了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高校还要将每一课程模块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将其细化为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及实践课,并加强三个模块课程及同一模块内部课程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此外,高校还要突出学生个性化教育,适当扩大选修课程的覆盖范围,根据时代金融形势变化开设更多进口金融学发展前沿的选修课程,如网络金融、行为金融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无学科、无边界选课,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现实经济现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3兼顾宏观与微观金融发展要求,强化实践教学

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专业金融人才,高校必须正确处理基础理论教学与知识更新、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兼顾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发展需求,在坚持银行、货币、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知识教学的同时,在金融教学中增设更多的实用性课程,如房地产市场、网络金融、增加资本市场、期货市场金融知识,增加更多的有关直接融资和资产定价方面的知识,克服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微观金融关注不足的缺陷。在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中,要求高校金融专业教师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育,确保每一门金融课程都要沿着“理论+实践”教学的方向有序发展,努力发挥实践课、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实验课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引进来”的教学策略,邀请金融专家、学者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使学生尽快接触真实的金融世界。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