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信息论文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精选

教育信息论文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1.1简述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即专题教学法或主题教学法。最初来源于欧美教育思想在国内的传播与渗透,逐渐演变为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种综合性素质教育方法。项目教学以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概念为重点,以学生独立(合作)完成项目过程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吸收过程。

1.2高校计算机信息学科宜发挥项目教学法的驱动力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二者的互动过程,不仅需要师者自上而下地灌输知识,还要求学者主动积极地吸收知识,且具有举一反三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我国目前高等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且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人才。特别在网络时代急速迈进的当下,计算机信息教育的发展与革新迫在眉睫,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高校计算机信息学科作为实操性与时代感极强的教育内容的分支,需要学生兼顾其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显然,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信息教育教学中,能够起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促进社会相关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项目教学法值得应用及推广。

2、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教育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培养专业性、学术性强的人才,更需要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高校计算机信息学科的专业教育来看,它对项目教学的研究仅停留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编程”等课程的知识层面,为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就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来讲,并不具有素质教育意义。高校计算机信息教育中关于新型教学法的探讨声音不断,项目教学法优势凸显,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教育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课程应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当前时代背景,设计出面向多维度实践领域的课程,不仅有益于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教学中的实施与推广,而且有益于为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2.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教育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内容之一,将具体的教学方式融入实情实景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团队责任感与创新能力。我国目前实际运用的教学方法包含讲授法、实操法与案例教学法等,这几种方法与项目教学法有着实质性差异。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首先,项目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令学生在兴趣导向下主动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部分学生在操作中找到对其专业的研究灵感,有益于学科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最后,它令高校计算机信息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3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信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

项目教学法不仅完善了高校计算机信息课程的传承与实操过程,而且巩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益于为其专业的深层次交流营造良好沟通氛围,教育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学科发展突飞猛进,这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无关联,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方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有的计算机信息课程的设置当中,主要任务是传承计算机硬件基础、程序开发等内容,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来讲绰绰有余,但对高精尖人才的素质培养是远不够的。而且,当计算机信息专业的学生碰到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的问题时,略显力不从心,需要查询其他专业课程的资料,效率偏低。基于此,高校宜采取项目教学法改善此种境遇。一旦涉及扩学科领域的学习时,就要利用最接近现实专业应用的情景模式展开教学项目,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计算机信息学科项目为中心,融入多门学科知识。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虽然我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深化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国的计算机教学仍旧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教师对计算机素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还是将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一节课下来只顾着灌输知识,却忘记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对课堂充满厌倦感,往往学生的人在课堂上,心却飞到课堂外了。

1.2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程用书的内容大同小异,比如说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时候,首先会从计算机硬件的创始人说起,然后依次介绍基本的5大硬件设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人换衣服还快,老旧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教学需求,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兴人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课堂不够活跃,一节课既没有什么提问环节,更不必说小组交流讨论或者是游戏环节了。

1.3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间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在新技术这门学科差别就非常明显了。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不同,教学资源不同,学生的家境条件也不同,有的学生甚至在高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多种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就难以平衡了。这种不平衡会给教师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2分组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意义

分组合作学习法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优势,其一是因为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教师不会在课堂上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合作交流,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际上以教师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宗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因为仅靠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将会非常的被动,学习的效率也不会高。其二是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合理公平地竞争,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因为分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与小组成员进行配合,共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3分组合作学习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3.1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形式

分组合作学习法有4种学习形式,分别是课内分组学习,课外分组学习,网上分组学习,网下分组学习。在课堂内,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临时安排小组进行教学,比如设置知识竞赛问答环节,让不同的小组互相提问题,或者是抛出一个议题,让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小组也可以在网上成立讨论组,当离开学校或者不在教室学习的时候,也能进行交流讨论,组员联系起组员也将更加方便。同时,网上聊天还能增进组员之间的情感,在组员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也能集思广益,共同克服困难。

3.2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分为三部,首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来划分学习小组,制定教学内容,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将能够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注意设置好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确保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其次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平等,民主。比如教师在讲述WORDS文档知识的时候,不能够专门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够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叫一组负责用word写文档并添加艺术字,另一组则添加图片表格,其余的任务虽然各有侧重,但是难易程度相当。最后,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快在学习小组内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分工,否则学习小组成员会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久而久之小组的凝聚力会越来越低,小组的生命力也将逐渐丧失。实际上,在分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前,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该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小组成员积极性不高,组员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久而久之小组就解散了,这也使得不少学生认为成立学习小组不仅对学习毫无帮助,反而会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多鼓励支持,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定期抽查小组内部任务布置情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教学的温暖,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4结束语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目的;自主学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但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成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间还存在一个缓冲过程,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误区。针对现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笔者的观点,以供大家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黑板”,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就是将文字教材电子化,就是把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展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除了辅导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信息技术是作为手段应用于教学,而不是形式或模式。

在一节语文课上,某教师先由课件范读课文,然后由课件展示生字、生词,最后由课件展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像这样与其说是在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形式。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做自己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也就是说,教师应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教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的“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的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把它割裂开来,不应该重应用轻过程,而应利用其优势合理地与教学结合起来,使我们真正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二、运用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更广阔

对信息技术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系,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本质。”所以,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普遍地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运用信息技术除了辅助教学外,还要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法较接近,很容易沟通,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发展其个性,而且培养安全、效益、合作等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不是教师置身事外,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由任课教师设计做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就没教师什么事了。在一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制作了精美的、涉及到教材各知识点的网络课件,课堂上教师简单交代几句后,由学生展开网络学习,教师如一个旁观者仅仅只是在监督课堂纪律。这种观点就是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

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指放任的“自主学习”。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控制教学过程,但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督导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不是要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而是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手段,在实施学科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赋予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中绝对的权威性,也不能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给出唯一的、准确的结论,那样就会真正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抹灭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在信息载体的体现,而是信息在载体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及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程序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信息技术的主人。

五、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那两者等同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只是前者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制定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它们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帮助。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这种范例在我们教育部门还是很多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可由于管理制度的欠缺、使用的紊乱以及没有合适的人员操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充其量作为“打字机”和收发通知的工具。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但长时间使用,会使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课前教师从网上下载课件,拿来就用,缺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特色,学生观看课件感觉眼花缭乱,但收效甚微;很多教师该在黑板上板书的环节,利用课件代替了,学生很难学到规范的、准确的书写顺序;对一些欣赏性的文章,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展示,没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教学时,应注意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弊端,要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比如,在进行“观沧海”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观沧海”的视频画面,展示“沧海”的地理位置、时局图、创作背景等信息。视频中,在对诗文内容进行朗读的同时,展现相应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从中体验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文是通过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曹操的宏伟抱负、宽广胸襟、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力求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包括手段的选择、课程资源的优化、素材呈现的方式等等。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进行“母爱”的阅读教学时,这个话题接近生活,每个学生都体验过母爱,都能感悟母爱的伟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母爱,从细节上感悟母爱。在学生描述母爱的实例中,要体现细节描写,主要是从心理、语言、动作、肖像等方面入手,例子要具有感染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其实这就是一种本真教育。为拓展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让学生从网上查询母爱的例子,可以是国内的例子,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文学中的母亲,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母亲。只要是真实的、感人的都可以列举出来,以启迪学生珍惜母爱,懂得感恩。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