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教研论文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精选

教学教研论文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第1篇

增强环境法学师资力量

当前环境不断恶化、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法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大力宣传保护环境,节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学校这个宣传主阵地的环境法教学工作,各高校应尽可能地聘任环境法专业的硕士或博士来担任环境法教学工作。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环境法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另一方面,也要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便利,在请国内外著名环境法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应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有机会针对环境法教育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起到拓宽环境法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境法教学效果,实现环境法之培养学生对环境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掌握环境法律规范,达到对环境法律的实际运用的目的。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尽量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形式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清晰简洁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并且环境法教学具有的需要大量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支撑的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环境法理论变得丰富而生动。其次,切实贯彻案例教学法。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层出不穷,政府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也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最新发生的,并且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适时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客观点评,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同学们能够亲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提高环境法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传统法学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到邻近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侧重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演练和掌握,而不是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由于环境法的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所以环境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精神和责任感方面尚需加强。因此,在环境法教学中有必要丰富传统法学实践的内容,以适应环境保护需要。首先,可以考虑到一些邻近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废物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理念,又可以结合实践对环境法律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产生生动的理解与认识,便于学生把环保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环境法实践教学中引入法律诊所教育,以此简单易操作的参加法律实务形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第2篇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简单地讲解→学生照本操作→学生写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教学体系的要求[2].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鉴于此,我们将教学内容由以往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型实验转变,增加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并实施一定数量的开放性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开放型、研究性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接受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方面的锻炼,了解和掌握前沿的学术动态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组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求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代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把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方法[3]转变为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为重点、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运用案例式教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运用讨论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重视预习环节的检查,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引入多媒体教学,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改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加大考核范围及力度

实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学生实验技能与独立操作能力的方法[4].科学的实验考核标准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起学生对实验课足够的重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5].我们对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加大了考核的范围及力度.一是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期末考试的复习,不但能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把整本书融会贯通,使知识能更好地衔接.平时考查包括课前提问、课间互动、课后答疑、课堂纪律、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质量等多方面内容.这种考核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能做到课下复习,课前预习,学习效果非常好,成绩的评定也比较科学、全面.二是考场上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相结合.除考场上完成的常规考试之外,教师可以布置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做过的实验,自己去查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并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一篇科研小论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过程,对生物化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都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非常有独创性.对于好的论文,鼓励学生发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三是笔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笔试以外的实验操作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可使学生在平时实验过程中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与准确,学生也会较好地总结生化实验课所学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第3篇

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提问中要以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好像自己无所不知,也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拿问题考他,检查他。要以帮助他、提醒他、引导他的方式去促进他们思考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很正常,可以叫他继续思考,学生回答不全面也很正常,以中肯的态度去补充、纠正他们的回答。将课堂提问,变成一种互动、一种交流。教师要引导促进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思考、分析、推理问题,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将老师的提问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不要作为考核学生的方法,以免产生学生怕老师来问他,因而躲避老师的情况。通过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采用这种提问的模式,老师的最大感受就是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觉得要得到学生的尊敬,最基本的就是在教学中尊敬每个学生,哪怕是最不听话的学生。因为他不听话可能有它的理由,也许就是你讲得不好或分析的不透彻,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尽力。任何改革都意味着尝试,意味着打破传统,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和一如既往的坚持,逐渐地你会发现这种付出有了收获,这种尝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愿意改变,逐渐喜欢思考,喜欢探讨,喜欢推理和分析了,以及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教师的真正快乐也在于看到自己的学生通过努力而进步了。通过运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乐意做实验,大大改变了原来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实验就准备溜走的现象。学生乐意和老师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了,改变了以前从来没有思考实验环节的习惯。学生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或结果不理想时更愿意分析推理问题的根源,更愿意再试一次。

重视结果分析,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简单,甚至无话可说。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没有思考,没有将实验结果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没有考虑实验结果为何不和理论有出入,没有考虑可能存在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更没有考虑这个实验延伸了,在实际中还可以有哪些应用。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分析就简单地找借口,如没有操作好,实验条件限制,没有重复等等一些完全站不住脚的所谓“理由”来搪塞实验分析。不知道本次实验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以及原因。对此,我们强调重点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分析的合理性、全面性、逻辑性来评定本次实验的成绩等级,这样做就促使学生全面、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甚至我们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结果的正确与否,关键要分析的合理,也就是错也要有错的原因,只要分析得当,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成绩。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合理、充分地思考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会学生反过来思考实验原理,试图通过实验去解释理论,去试图扩展理论,看看理论在试验中还需要哪些补充,或者条件的限定,通过这样举一反三让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更加理解实验步骤设计、先后顺序的原因,更加理解实验操作的要点和关键;还要尝试改进实验,试看实验在现实中有哪些实用价值,有哪些可以改为创新性实验,一旦学生有这种想法就要鼓励他们去试探。学生考虑较为成熟时,就鼓励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步骤,教师指导、修改后,鼓励他们将其作为创新性实验在开放实验室去完成。刚开始时,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但逐渐地发现一些思维较为活跃,肯动手的学生,先鼓励他们去做。然后,一些学生的思维逐渐地开始活跃起来,一些学生的分析方法开始全面了,思维开始多元化了,动手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开始加强了,思考的理论根据更加充分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希望将这种方法推广应用到其它课程中去,以不断保持学生这种良好的苗头。

及时总结实验,扬长避短共进步

在我们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加进了实验总结的环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自己认识的改变,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普遍存在的分析或推理上的问题,在批改实验报告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新的想法等一些素材都成为本次实验总结的内容。提醒学生更正分析和操作中的错误,共同分享其他同学好的想法、分析方法和创新思维。当然这些也要作为教师以后备课的内容补充进教案。经过学生的实践、教师的提问,乃至于追问,学生的回答,最后的总结,可以将实验的目标提升。一个好的实验应该是没有结尾的,要留给学生更加广泛的思考余地。

精选实验项目,扩展实验覆盖面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一个实验,没有针对一类实验,这样一个实验的辐射面不大,我们最重要的是授之于渔[4],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实验,要扩充为一大类实验,一种实验操作模式,一种实验处理方式。这就要求教研室在选实验项目时要仔细考虑,既要考虑实验的类型,如蛋白质性质实验、核酸提取实验、酶的性质实验,还要考虑到实验的操作类型,既要有定性实验又要有要求较高的定量试验,还要充分考虑实验仪器的操作,有高档仪器操作,更要注重简单仪器的使用,因为一些高档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加以筛选,逐步确定一门实验课程中的经典实验项目,同时也改进一些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作为某一个方面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典型。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实验,而应是一类。这使得学生的思考更加广泛,不仅学会了一个实验的一种方法,更会触类旁通,学会一类实验的操作方法、分析方法,学会了一类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尤其是职业学院的招生量大幅度提高,对生源的水平要求放宽,使职业学院同学校、同专业、甚至同班级的学生文化水平、智力、素质差异加大,这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现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生化课作为医学基础课,教师应认真思考,不断实践,在现有的时间和空间上认真把握学科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生化课讲出特色,学出成果,创出新路。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生化课教学改革与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的内容

(一)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做到有纲不惟纲,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根据教学课时数既保持本课程科学性、系统性,又不失教材的整体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生物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具有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这种情境具有真实性与复杂性,学习环境的内容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教学中通过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和任务,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因此,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目标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手段,用powerpoint的形式,链接大量彩色精美图片,使教学形象生动,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将三大模块的整合好。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用框架式教学法怎样保持课本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在研究本课题前课题组负责人已经参编论著《生物化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担任副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担任主编;发表的论文多篇。参加本次课题的老师全部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中、青年轻的教师,教学教育业务扎实,常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或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更是每个人的长处与优势,是我校生化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这样优秀的研究团体,我们完全有信心将这个实验研究好,做得扎实有效,并且向一定的范围进行辐射。本课程现有生物化学实验室两个,实验准备室一个,并有较为先进的生化分析仪等。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可开出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各项实验,满足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需要。本课程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始终坚持采用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创建一流的教学条件组织课程教学。根据教改需要编写了各专业完整系统的教学大纲。选用优秀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基础医学实验指导》配套完善,教学效果良好。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完全为学生开放,有专业素质较强教师负责实验指导。充分利用学院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制作了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三、保障条件

基础生物化学是学院相关医学类各专业必修课程,在学院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条件先进,教学资源丰富的课程。几年来,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重要作用。为了学生更好的应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实验内容,增加临床生化检验的实验比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基于对生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现状的了解;

(二)基于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反思;

(三)基于生物化学课程研究的兴趣;

(四)导师的指导、学校教研力量及其氛围的支持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学校已经有共同做课题研究的经历和经验;

(五)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科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组织领导、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均能做到足够保证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生物化学已发展为一个得到确认的学科和专业,在不少国家都已成立了专门的全国性学会,并有它自己十分活跃的、有成果的国际性学会。有多种全国性的情报刊物。其它有关生物化学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杂志刊物种类日益增多。生物化学内容繁多,高职护理专业课时量又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必需、够用”的要求,是摆在广大高职生物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我们边缘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护理学时少,内容多,在国内“网站上还没有找到相关报道”,因此,需要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在通过生物化学这一课程教材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现在的教材理论存在了一定的不合理性,换一句话说就是教材之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不相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所以我们要对生物化学这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改革,使得教材的知识结构贴合护理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之中,高职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是教学,对于这一类教学模式而言,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掌握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有原先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对于生物化学这一课程而言,实验课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将所学理论变为现实的一个桥梁。所以,教学工作者应该合理的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实验课程方案,让学生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更好的了解到护理工作的性质。

(四)课程建设理念的研究

1.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成绩不一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之中进行课程学习教育,所以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不同,尽量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懂、听会。

2.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做到会学、会用,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职业道德。

3.注重实际应用的理念:我们之所以学习是为了适应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以做到全面发展。

六、研究方法

(一)调研法:通过调研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申报课题。

(二)实践法:通过课堂教学,检验“三大模块”是否适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用实践检验理论。

(三)归纳法:通过课题研究,将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资料,撰写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完成结题报告及论文等。

七、模块教学与普通教学分析

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第5篇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注重实验内容的先进性

生物化学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新的知识、技术和仪器不断涌现,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实验内容必须进行适时更新,将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内容融汇到教学中去。在保留经典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应及时删减比较陈旧的实验,适当增添新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接触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技术和新仪器,如高速冷冻离心机技术、自控测定操作技术、双向电泳技术、PCR扩增技术、印迹技术、质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这些新的实验内容,除有条件的(如PCR扩增技术)开设实验外,不能开设的则结合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来介绍或通过研究性实验途径来解决。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更新,一方面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应用前景,增强学习兴趣,激励其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2注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

针对传统生化实验内容单一和偏验证性的不足,根据不同实验内容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3]。3类实验由于目的和要求各有侧重,对学生的要求和锻炼也不同,因此,在实验设置上,在保留4类生化基本技术(层析、电泳、离心、分光光度技术)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尽量增设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其中,研究性实验由于涉及到科研实际,其题目一般来自于实验教学改革内容、教研室科研项目和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而且需要结合实验室开放制度来组织实施。

3注重实验内容的延展性

生化实验内容大多数都是对前人实验成果的重复和再验证,许多都已被视为经典,如果只是按照实验指导来讲解和操作,教学将显得呆板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应付和厌烦情绪,养成被动实验、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再加工,注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即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V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通常都是测定给定实验材料(辣椒)的VC含量,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实验显得僵化、死板。为改变这种被动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每组(2人一组)至少做2个样品,而且各组之间样品尽量不重复。不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自己解决,如一些材料的浆状物泡沫较多,不易定容;一些材料的滤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的辨别等。同时,安排有兴趣的组对同一材料进行碘滴定法测定,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滴定法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实验内容丰富鲜活多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一些常见蔬菜、水果的VC含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验课他们很感兴趣,而且收获颇多。再如,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实验,这是还原糖定量测定的经典实验,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鉴此,可结合实验对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其原理利用了糖还原性,那么还原性糖有哪些?如何鉴定还原糖?还原糖还有哪些测定方法?这些方法优缺点如何等,通过这样的延伸和拓展,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的课前预习既是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实验的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每次实验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内容进行认真预习,同时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实验内容和提出的问题,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原理、简要步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注意事项和实验预期结果。预习报告不能照搬书本,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课前交给老师审阅。课前预习相当于在头脑中先进行了一次实验操作,加深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时手忙脚乱,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作为完整实验的重要部分[4],以往一直由教师负责,而实验的准备工作常常要比后续的实验更有锻炼价值和探索性,但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对实验的完整性缺乏了解,得不到应有的技能训练,甚至造成学生上了一学期实验课后连试剂还不会配制的现象,影响学生今后独立开展实验工作。因此,实验准备工作教师不能包办,学生必须要全程参与。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轮流帮助教师进行实验准备。在准备实验前,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准备计划,计划包括样品采集与处理、试剂配制、仪器安装与调试、预实验开设时间等;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各项具体的准备工作则由学生承担,同时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实验准备过程中特别严格规范预试验环节,因为通过预试验不仅使参与者的实验技能得到训练、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还能检验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及时发现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实验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帮助其完成实验。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准备非常投入,并能对实验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部分,过去学生都是照抄黑板或实验指导,然后附上实验数据、结果或图表就算完成。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报告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丝毫的帮助,因此,必须对实验报告提出规范、科学的要求,使其成为实验全过程的真实再现和学生全程参与的真实写照。我们把生化实验报告按要求将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一是简要概述部分,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与试剂、操作步骤;二是实验记录部分,包括实验条件、仪器参数、实验现象与数据的记录;三是分析与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异常现象、注意事项、实验改进建议等。第一部分要求语言简洁,不得照抄书本与黑板;第二部分要求真实详尽,同时力求体现出实验者的思维过程[5],坚决杜绝为了实验结果随意更改记录,以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尤其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要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实验报告就相当于一篇简单的科研论文,为学生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4尝试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目前,多媒体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而在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很少。实际上,实验课相对于理论课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在讲授比较抽象的实验原理、仪器介绍与使用、操作演示等方面,多媒体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增大教学信息量,降低复杂实验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通常做法是在老师正式讲解前,展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等有更感性认识,便于教师的讲解和后续操作的进行。另外,把一些由于条件限制而不能开设的实验,如涉及新技术和新仪器实验等,也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段加以弥补,使学生获得同样的感性认知。由于有多媒体辅助手段,在认真预习并参与实验准备的基础上,实际教学中还尝试由学生来讲解实验,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非常受学生欢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