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发展论文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精选

交通发展论文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普遍存在招生难和就业安置难的现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笔者从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评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践提出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制约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地职业教育在发展问题上都遇到了一些相同的问题和困难。表面上看,问题和困难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招生难。受“普高热”和现行用人高学历的冲击,老百姓总想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进大学,不得己而求之才读职校,造成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且质量下滑;二是毕业学生就业安置难。现时,各地都在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进行改组改制,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使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就业形势严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在我们自己,一是对职业教育缺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职业教育界计划经济的东西多于市场经济,多块分割、布局分散、教育资源浪费、多头管理、统筹缺乏、重复办学、效益低下的现象依然严重:三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的观念意识,虽然处在市场经济的年代,却仍然袭用计划经济的陈旧模式,不面向社会,不研究人才需求,与社会和市场需求脱节;四是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滞后,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人员编制、聘用、考核、流动等人事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五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封闭。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真正制约交通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根源。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消除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鄙薄,也是加快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2,改革和创新是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做为大连地区唯一一所以汽车技术专业为主体的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前面所述的问题,也曾被这些问题所困绕。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找到一条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结合这些年来我们为此进行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谈点我们的一管之见。

2.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走强强联合之路。历史上,大连地区曾是一城两交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生存着专业雷同归属却不同的三所学校。即大连市公用事业中专,历史上归属公用事业管理局,而大连市交通局技校和大连市交通学校归属大连市交通局。2000年大连市进行体制改革,取消了一城两交的格局,将原口岸委、交通局、公用事业局、仓储局和市政府交通管理处取消,成立了大连市交通口岸管理局,三所学校从此归属一个局管理。由于三所学校在谋求发展的本质上有着诸多的雷同点,例如:三所学校在学历教育层次和专业设置上相同:从事岗前、岗后、行业培训的科目相同;均设有职能和类别相同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客观上为三校的整合改革提供了可能。当三所学校统一归口新组建的交通口岸管理局后,交通口岸管理局党委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本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发展、扶强做大的原则,于2003年做出了对局属三所学校进行整合改革的决定。这一重大决策,彻底消除了历史上三校之间无序竞争的状态,使大连地区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连地区交通职业教育多块分割、布局分散、教育资源浪费、统筹缺乏、重复力学的局面,客观上为大连地区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2瞄准市场办学,人才培养要适应行业需求。职校学生毕业就业安置难,似乎成了职教工作者的共识,其实,这也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试想,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量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又出口不畅呢?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习惯性拘泥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缺乏面向市场、灵活办学的招数,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自觉主动地与社会、企业联系不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的必然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职业学校必须面向市场办学,找准职业学校的专业定位,讲质量、创特色、树品牌,一切围绕市场、企业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来转,这是十几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办学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教育家,也应该是善经营的企业家,做为大连地区唯一的汽车技术专业学校,我们始终把眼光瞄准市场,研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应型人才。为此,学校每一年都要派人调查一线技术工人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调查相关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举措。例如,在2000年快轨规划之初,我们就通过实地调查,论证了快轨这种城市交通新模式产生并逐渐成为交通动脉后,潜在的巨大人力需求,依据这条信息,我们主动与企业沟通,提前规划并开设了快轨站务、驾驶、信号等一批冷门专业,几年后,快轨投入使用时,我校毕业生捷足先登,凭借专业优势迅速拥有了这份被人羡慕的工作。再如:我们通过就业市场分析,敏锐地感到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及大连做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一定蕴藏着极大的用人空间。据此,我们主动出击,积极与港口码头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了港口场桥、岸桥、集拖、叉拖司机和物流、计算机等等,都将成为迫切需要人才的工作岗位,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及时有针对性开设了港口场桥司机及港口机械、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及时为港口码头企业培养和提供了紧缺型技能人才.近两年来我校毕业生中有262人升入高职继续求学,有149人分别安置在现代轨道公司、一汽公司、二汽公司、联营公司、远大客运公司等公交企业,有143人被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聘用,有10人被一流汽车维修中心聘用,我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2003年是98.19%.2004年是98.22%。如今,我校毕业生就业安置渠道宽泛畅通,初步形成了面向公交行业、港口行业、汽车维修行业三条主线,同时辐射其它行业的格局,为职业学校走出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中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实践证明,交通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研究行业需求,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培养合格对路人才,是解决交通职业教育毕业学生出口不畅的有效途径。

2.3必须跳出单一学历教育的误区。职业教育,特别交通行业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和消除瓶颈的制约,必须树立职业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学历教育这样一个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不跳出单一学历教育的怪圈,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就是一句空谈和奢望.那么,职业教育除了通过学历教育完成对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外,还有哪些作为可以发挥和挖掘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社会中,不论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个人可能多次转换工作岗位,甚至改换职业。即使职业不变、岗位不动,劳动要求和技能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劳动者为了适应和改善职业生活,在他的劳动生涯中就需要多次接受培训。由此,可以预见,职业培训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目前,全国各地已初步形成了职业培训市场,但作为我们职业教育学校介入的还不多,对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重视不够。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在教学设备、专业师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应该有意识地去抢占职业培训市场,既可以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拓展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逐步实现其职业教育的多样化,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重的方向转变,应该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超级秘书网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建设现状跨越式发展

一、引言

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大力推进安徽省交通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泾县的交通建设进程也有所加快。但由于长久以来,泾县的交通建设环境并不是很理想,也遗留下很多交通顽疾,这对于泾县进行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泾县交通建设的现状与评价

1、现状

(1)公路的现状。由于地域的关系,泾县现有公路布局呈鱼骨状,即205国道贯穿全县东西,县道与其紧密相接,通向城镇、月亮湾风景区和乡村,构成省道和县道为骨架的全县公路网。至2007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327.3km,其中205国道55.18km,322省道68.4km,县乡、村路936.62km。在公路总里程中,国、省道占路网总里程的9.31%;从技术等级上,县、乡、村道四级以上公路全长603.14km,占路网总里程的45.44%。县域内公路网密度为64.56km/百平方公里。

(2)交通建设管理现状。泾县仅有一条205国道线经过,公路大多是由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组成。现行的管理体制是省道建设以省补为主,地方出资为辅,一般对欠发达地区的补助标准为7:3,即省补70%、地方出资为30%。县道建设,以县为主,补助为辅,一般为4:6,即省补为40%、自筹为60%。最近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补助比例有了提高,尤其是“村村通工程”的补助标准大为提高,通村公路的路基路面二次改造省补合计达到24万元/km,即路基改造补助12万元/km,路面改造硬化补助12万元/km,并明确了乡(镇)政府作为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的主体。泾县实施近半年,完成测量设计43个项目166.2km,开工建设45个工程项目达195.1km。

2、评价

(1)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全县公路里程增加236.6km,平均每年增加23.66km,是泾县公路建设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并组织205国道泾县城关至南陵段拓宽改造、琴溪桥和幕山桥复桥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改建和205国道路面大中修,公路技术等级尤其是路面结构有了较快的提高,路网的密度由1997年34.8km/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07年68.424km/百平方公里。特别是抓住“十五”期间省交通厅补助修建农村简易公路的时机,扩大了公路的通达深度,公路通乡率和汽车通行政村率均有一定的提高。

(2)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对促进泾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公路道路如同毛细血管,渗透于全县各地,其作用和影响非常之大。另外,交通建设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直接对经济增长有拉动的作用。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看,因县内没有港口,公路运输是泾县客货运送的主要方式,2007年客运周转量为21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117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为195万吨,货运周转量3765万吨公里。各种营运汽车拥有1600辆,农用车拥有2650辆。五年来客运、货运量的平均增速都在10%以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的交通运输,基本上保证了客货的进出,加快了经济的流通和循环,为泾县经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现有交通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公路等级很低,到目前为止全县还没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仅有52.6公里,三级公路仅有104.7公里,四级公路445.84公里,等外级公路有600.58公里。从路面的铺装情况来看,全县水泥路面138km,沥青路面130km,只占总里程的39%。

二是里程总量的不足。初看起来,公路总数好象不少,但目前可以通客运班车的很少,全县有客运班车通达的总里程为430km,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仅180个,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全县路网密度为68.424km/百平方公里,处于全市的倒数水平。

三是混合交通严重。泾县所有的公路都是混合交通,大量的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与汽车混合行驶,相互干扰,以路代市,以路代街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影响了公路的通行,也影响城镇的扩展,更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综上所述,泾县的交通建设不管是从网路结构还是建设的总里程,以及道路的等级和畅通情况上看,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明确和抓紧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和完善建设与管理措施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

三、泾县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泾县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经历2004~2007年、2008~2010年、2011~2015年三个发展阶段。即2004~2007年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全面交通工程的上马建设期,这是实现第一步的跨越,但基本上只能解决“通”的问题;2008~2010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二步,主要解决“畅”的问题,把景区与景区、乡与乡、乡与村及村与村的联网公路建成,是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2011~2015年为第三阶段,主要解决“快”的问题,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的标志是建成高速公路泾县段,为全面实现小康和全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县提供交通保障。

本时期泾县交通建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2007年,完成省级公路泾县段的改造工程,实现到省会合肥2小时的时间距离。

2、2008年,县城至各乡镇至少要有一条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实现通乡(镇)公路硬(黑色)比率达100%,即今明两年要完成7个乡120km的水泥路面建设。

3、2009年,完成包查路等10个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和鼓楼铺——蔡村等12个交通部通达项目的改建工程,提高县内主要干线和对外的通行能力。

4、2010年,完成800km通村路基改造和硬化800km的通村公路,实现行政村撤并后的村村通水泥路。

5、2011年,完成县客运中心及各个大镇的站场建设20个,形成与泾县道路客运市场相适应的人性化客运站场体系。

6、2012年,完成省道和县内重要道路、通景公路的绿色通道370km,努力实现“建设一条公路、保护一线水土,营造绿色长廊”的目标,营造“畅、洁、绿、美”的交通环境。

通过以上六大任务的交通建设,完成本届政府交通建设总投资10亿,力争12亿元,实现总投入比前5年翻两番的目标。

四、实现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1、规划不完善和规划执行不力。虽然每逢五年规划制订的时候,交通部门也都投入大量精力编制规划工作,泾县在“八五”和“九五”期末,也制定了交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但每一次做了规划以后,既没有组织过严格和科学的评审,也没有经过县政府和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审批。在交通大建设时,一个全县性的、科学的、且可操作性的、适当超前的交通建设总体规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泾县的交通建设,基本上靠省交通厅补助,县里没有固定的配套资金,乡村自筹能力也十分有限。加上泾县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建设的造价比平原地区要高得多,建设规模越大,建设里程越长,融资的压力就越大。

3、建设队伍缺乏。队伍建设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泾县交通部门拥有的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起来不到10人,目前来讲,不管是外业的测量、工地现场的管理指导人员,还是内业的设计人员,都无法满足全面铺开的交通建设局面。

一些急需建设的项目,由于前期工作无法落实,只能把时间给拖下来,所以,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影响整个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二是施工队伍缺乏。现在泾县施工队伍的主要问题是队伍杂、数量少、规模小、素质不高,县内公路建设的工程做来做去就是那么几个人,且均是挂名公司,用开介绍信的办法获得施工建设权。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因为各地都在掀起交通建设的新高潮,外地区的大企业单位根本不来泾县做小项目。施工队伍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项目的建设进度就无法保证。去年底,水泥等原材料一涨价,几个项目就停工停料,有的至今仍未复工。

五、实施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泾县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全县人民更要统一思想认识,让整个县都了解、重视和支持交通建设,努力培养研究问题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县级领导的层面看,有必要建立更高层次、更强领导力量组成的“交通先行工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负责和协调交通跨越发展的各项工作。各乡(镇)村要进一步承担交通建设的具体工作,负责辖区内的交通建设,对工程质量、资金和安全生产负责,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

2、超前规划,加强管理。我建议泾县要从宣城全市交通网相衔接的角度考虑,从全县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角度考虑,从打造生态旅游大县的角度考虑,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角度考虑,要深入研究交通建设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复杂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度超前、全局性、长远性的交通建设规划,并且尽可能的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认真组织实施。交通管理部门更要提高管理水平,要充分应用有限人才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能,确保管理到位,加强对项目的前期、开工、建设、质量、造价、监督等全过程管理。超级秘书网

3、合力共建,兑现政策。因为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不仅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也需要土地、林业、水利、环保等诸多相关要素的支持。

4、创新机制,强化监督。在政府的机制上,要以改革促效率,以改革促成果,积极探索新机制,创立新体制。

一是突破前期工作机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简化审批环节和减少审批程序,特殊的建设时期实行特殊的办法,确保建设项目无障碍施工。

二是突出投融资体制。跨越式发展的建设资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要充分利用上级政府扶持欠发达地区基本建设的有利机遇,建设项目资金的大头要积极争取,同时要利用土地、民工等资源,引导企业家投资、华侨捐资等途径,形成多元的投资体系。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我建议泾县应该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与有关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实行定期、定量考核,对完成目标责任好的乡镇、部门和交通行业,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对完成目标责任差的,则要公开追究其责任。

5、科技兴交,人才强交。这是泾县在近几年的交通建设方面提出的一个口号。“科技兴交”,即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交通现代化。而交通信息化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改进管理方法、提高交通建设运作效率,加快信息传递、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运作成本。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北省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整体较低、较缓。其主要原因在于:河北省当前的物流业发展尚不完善,货运场站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处于基础阶段,物流企业存在小多乱的现状,分布广而杂。货运场站综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货运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同一个地区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资源不能整合、共享,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开发利用,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信息更没有有效的方式互通、整合。由此必然产生了大量的低效应甚至是无效运输,加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恶化了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物流成本,直接造成物价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物流业的初级扩张、低端运作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这种影响将越来越严重。将来,市场化浪潮必将淘汰这些低端物流企业,使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目前河北省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部、工信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功能的不断提升,物流园区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大规模生产企业渐次迁出主城区,以确保尽量少占用有限的市区道路资源,物流园区的建设必将趋于市郊化、枢纽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将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物流装备和提高管理水平,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方式。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设备,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现代物流企业必将依托物流园区的建设而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二、深化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思路

随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规模将继续扩大,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钢铁、水泥、化工、冶金等产业仍维持较大的发展规模,必将带动相关原材料和产品需求的程序增长。同时,河北省还是西煤东运、西北地区物资出海的必经之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的不一致性决定了未来大运量、长距离的资源和产品运输的长期存在。随着河北省经济布局沿海港口,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拓展港口腹地,实现港、城、产业联动,在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工业为主的形势下,曹妃甸和黄骅港的公路货运需求也必将会快速增长。河北省公路货运量预测: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公路货运量为136034万吨,结合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并综合考虑河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初步预测到2015年,河北省公路货运量将达到182031万吨,到2020年,达到212068万吨;2010年河北省港口货运吞吐量为34047万吨,初步预测到2015年,河北省港口货运吞吐量将达到63500万吨,到2020年,达到87500万吨,预计曹妃甸港2015年和2020年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3000万吨、33000万吨。综上所述,应当立足河北省省情及区域特色,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和发展河北省物流产业。以河北省优良的公路、铁路、港口、航运等大交通网络体系为支撑,通过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运作和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经营,建立覆盖全省、服务京津、延伸全国的物流网络,打造现代物流交易平台。物流园区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运输节点作用。《河北省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2012-2020)要求“继续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布局,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推进多式联运,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水平”。2011~2020年,全省中心城市规划建成物流园区49处,港口物流园区5处。大力建设大型物流园区项目,依托主要港口、铁路物流中心、公路货运枢纽、枢纽机场及主要口岸,毗邻工业园区或特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等物流需求,可采用BOT模式或参照PPP模式等建设重点物流园区,依托物流产业园区发展物流业务,改变传统物流业单一的货物运输经营,建设一批集货运、仓储、配载、物流外包信息服务、集约经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公司。充分利用交通信息平台及智能交通、物联网、车联网等高科技手段,逐步实现物流运输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等先进的核心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来有效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指导物流活动和相关的商务活动,建设高市场竞争力、高科技含量的物流公司。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对物流资源的重新组合,使原来的物流资源、物流活动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中分离出来转变为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中型物流企业利用核心竞争力,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以资金注入、技术支持等方式有条件的整合小型物流公司。

作者:颜刚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首次提出“绿色发展交通体系”的概念,最初的绿色交通理念仅仅局限于对绿色交通方式的推广,而今绿色交通的概念不断扩展,成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交通发展方式。绿色交通物流则是指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交通物流体系,从结构优化角度提高运输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谐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即交通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交通时间、成本的节约,主要是通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运输方式结构优化来实现。和谐性即与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相一致,为此,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建设与使用的高度和谐,通过结构优化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可持续性,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既保证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又能支撑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二、交通物流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1.结构优化层面

(1)加快建设运输大通道和无缝衔接枢纽。推进绿色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运输通道畅通化、网络化发展。积极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组织和顺畅衔接,加快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设施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效率、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输的关键。推动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港口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铁路集装箱站场统一规划建设,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2)优化运输装备。加快先进节能型运输装备的推广应用,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鼓励使用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等节能环保车辆。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弥补缺重少轻局面。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推广厢式货车。水运方面,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的吨位结构,积极引导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加快港口装卸工艺升级改造,引导企业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船舶。

(3)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方式。据统计显示,航空、公路、铁路的能耗比在等量运输下为18.6∶9.3∶1,从运输效率角度来看,铁路运输和海运最环保,因此,应加强铁路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并提高其承运比重。

2.技术创新层面

(1)加快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新能源利用、资源节约等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替代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公路工程配套设施中的应用;加强混合动力技术及清洁能源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分阶段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因地制宜地继续推广应用乙醇汽油,同时增加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逐步增加生物柴油产量,提高对柴油的替代率。做好国Ⅳ车用柴油升级准备工作。加快可替代清洁能源技术在水运方面的应用和推广;鼓励发展轨道式龙门吊等高效港口装卸设备,引导港口装卸设备向轻型、高效、电能化方向发展。

(2)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高新技术综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新一代运输系统。加快智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应推进城市道路智能控制平台建设,实现车辆追踪定位、动态监管、交通信息智能化等功能。

3.政策引导层面

交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学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不仅仅是以城市化率为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融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城市化的一些特征,即城市人口和就业向周边地区分散并逐步形成城市次级中心的过程。轨道交通在这此转型中扮演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呢?如何利用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呢?本文将以轨道交通对杭州市城市发展的意义作一分析。

杭州实施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杭州市是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口和就业的持续攀升,道路交通已经不堪重负,并严重制约了杭州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主城区,人们出于通勤成本、通勤时间之综合考虑,在主城区购房成为第一选择,而城区土地有限性与需求大量性的矛盾刺激房价不断上扬,使杭州成为全国第四个房价跨越万元级的城市。因此,发展新的公交方式,建设新的城市次级中心来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已迫在眉睫,同时对平仰房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运用TOD理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益

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主要思想是利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即沿轨道交通线路进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上个世纪末广泛应用于美国及东亚的各大都市,有效的改变了过去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和严重的交通拥挤等状况,促进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杭州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初始阶段,运用TOD模式来指导城市开发对于减轻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宏观层面上,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引导杭州市区人口和产业向副城转移。把杭州市的主导产业,如电子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迁至规划中的三大副城,实施副城的功能划分,同时实施商住混合开发,在同一城区同时解决生活生产需要,避免大多城市面临的钟摆式的交通拥挤。上个世纪90年代,汉城为了抑制城区人口过度集中,缓解住宅紧张局面,决定在城区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的卫星城建设,由于在开发这些城市的时候,土地利用上片面强调住宅的供给,忽视与产业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因此新建城市缺乏自立性,变成职能单调的卧城,并且卧城的大部分人口到汉城去上班,反而加大了市区的交通量和拥挤程度。[在微观层面上,借鉴香港经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开发高密度的住宅居住区,香港一直都很强调区域规划控制,在地铁走廊已被纳入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大量住宅楼宇开发和商业区的建设都已充分考虑到地铁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及良好的住宅区建设吸引了大量香港家庭在此购置物业。半数以上的香港居民通过地铁上下班,这就为地铁的运营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地铁融资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香港地铁公司通过与地产商合作开发,物业建造费用和风险主要由开发商承担,地铁公司享有五成的利润。同时策略性地保留部分已落成之物业作租赁用途,以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1999年地铁公司的物业租务及管理收入为75.52亿元。所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地铁建设,成为香港地铁发展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超级秘书网

对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若干建议

车站区的规划和布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所在区的功能定位。比如在江南城中心车站应配备较大的广场和停车场,设置高效优质的公交服务系统,而在其他一些较小的车站节点上,紧密的用地,良好的步行系统,较小的停车场反而可以促进人们通过自行车和步行外出,优美的步行环境,提升了居民步行意愿和步行距离。

实施交通需要管理,实现城市交通从需求跟进型向公交导向型转变。交通需要管理是指对非有效交通手段,尤其是对过度利用私人轿车进行适度的管制,以提高通行效率的一种交通政策。

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地铁建设。由于地铁初期投入大、收益期长,而杭州地处民间资本富足的浙江省,如何合理有效的调动民间资本对杭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线路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是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提升杭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