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范文精选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节能;工程

一、绪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愈发严重,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日益得到了建筑从业者们的重视。建造既节能又环保的建造成为了当今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规范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自2015年开始实施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除了涵盖原有的住宅、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还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并且将评价细分为设计评价及运行评价;对部分评价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且为所有的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了具体的评价分值等。目前,我国建筑能耗中的65%是来自建筑空调与采暖的能耗。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有可能会不断上升,绿色建筑对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要求日益凸显。因此,为了适应当今趋势下绿色建筑发展对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解析绿色建筑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针对建环专业提出一些可行的绿色建筑知识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对普及建环专业学生绿色建筑方面的知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绿色建筑所需学科知识以及与建环专业直接相关的技术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及资源条件,考虑配备如太阳能供暖、热水、发电、风力发电装置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备。室内舒适度的调节应避免过多的人工耗能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室内环境。

2.节约资源: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力求精细,建材的备料的数量应科学合理,减少建材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水资源,在降雨调节良好的地区尽量设置雨水回收系统。

3.节约能源: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护结构材料、供暖和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及环境系统的补充能源。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情况,选择设置风冷系统或水冷系统,优化建筑内设备的运行控制策略,努力使建筑在满足人员舒适度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与建环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领域

绿色建筑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单纯一个学科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绿色建筑领域的知识,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从各个学科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侧重培养,同时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实际工程的专业协作来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或改造奠定基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建筑室内环境人工控制、建筑节能及建筑设备智能化领域的工作,具有建筑设备系统、建筑能源供应和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制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由此可见,该专业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

(1)建筑动态(冷、热)负荷的准确分析以及为满足国家节能标准提出相关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案;

(2)基于建筑节能的建筑设备系统选型的优化设计、选配,避免过分保守造成工程实际中出现“大马拉小车”、设备低效区运行等现象;

(3)优化建筑设备的运行自动控制运行策略,根据气候条件、设备系统配置在实际中实现设备的整体高效运行;

(4)依托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标准以及人员行为特征提出建筑设备的节能运行策略;

(5)研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等)利用、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技术。

三、当前我国建筑设备行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人们就有利用自然条件来优化建筑内部保温和通风的习俗。但由于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逐步提高,人们对采暖、通风和空调的使用量大大提高,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近年来,社会上对发展绿色建筑以及保护环境的呼吁愈发强烈,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也更加得到了重视,许多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为建筑节能方案推广树立了很好的示范。但是从宏观上来看,行业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3]。

(一)在设计、施工方面普遍倾向于保守

由于目前实际工程中业主方面最重视的是能否正常使用,对于节能及环保的重视度并不高,导致在系统设计、施工阶段为了避免出错,设计施工方都会选择实践次数多较为保守的传统暖通系统方案。对于使用新型的绿色节能环保系统缺乏推广动力。

(二)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工程在项目竣工后,并不注意对物业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很多物业管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了解如何依据室外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调节。导致设备运行在非节能的参数设置下时,最初的绿色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建环专业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建议

(一)着眼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培育绿色建筑人才的核心动力,应紧密联系绿色建筑行业与建环专业相关的行业动态,关注相关行业标准的及修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及完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理论体系。只有不管更新和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有能力培养出适合时代的新型技术人才。通过将具有节能减排理念和对设备专业各系统有整体统筹能力纳入考察毕业设计的要点,以增强学生对节能理念的重视。增强与设计院、绿建行业相关企业的交流,根据企业绿色建筑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和完善如今的建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根据本校专业的侧重点区别新增如“绿色建筑技术概论”、“计算机物理环境设计”、“材料与建筑可持续发展”、“楼宇设备自动化”等课程;也可通过对现有课程的调整和课程内容模块的增设,在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绿色建筑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二)注重学生绿色建筑的理念的培养

增强与绿建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及交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当前建筑行业的新知识及新技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重视学生绿色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及储备的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或“人环杯”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不断增强学生对建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如“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这类针对建筑暖通系统设计的竞赛,通过给出设计背景,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程设计,同时与实际需要施工的工程项目相比,可供学生创新的空间更广,同时也增强学生绿建知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的建筑设计思维。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提高绿建知识的实用能力

作为所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建环专业所有技术的应用难以在学校内部全部实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开展生产认知实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到具有良好节能意识、重视环境保护措施的企业参加实习,可以较好地弥补当下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的不足。同时也实现“产学研”的良好对接,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学校的科研环境中得到良好地解决。让毕业生充分理解和认同绿色建筑理念,也可以让绿建行业日后的发展推进更加顺利。

(四)参与绿色建筑相关行业活动,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平台合作

积极参与各类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会议或展览,例如“制冷展”及“供热展”这类与建环专业关系密切的行业展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一些技术及设备,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展览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结合实体设备进行讲解,充分利用行业组织搭建的各类交流平台进行合作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合理应用的能力。

五、结语

面对我国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成为了改革的大趋势。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可持续经济以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政策,使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绿色建筑的兴起及发展将致力于创造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当前形势下,发展绿色建筑急需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绿建人才推动其发展。建环专业也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为契机,改善近年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多方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找准未来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缺口。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及能源特点,努力培养出适应绿色建筑这个新兴战略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启琳.基于生命流程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樊洪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42-45.

建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建筑企业博客策略分析

1.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对知识的管理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应该是企业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知识,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KM有助于企业整合自身知识,实现知识流程化;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对外界进行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扩大知识利用的程度与范围,增强创新能力和商务智能;打破原有管理等级边界,拓展组织发展的空间。

今年1月份,NewCommForum在美国的California召开了第一届有关博客在企业中应用的学术会议,并在今年的欧洲以及纽约还将召开类似的会议。博客不仅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企业的KM领域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2问题的提出

2.1中国建筑企业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建筑企业又称建筑施工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产品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体积庞大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生产方面,建筑产品生产具有流动性、周期较长、单件性、露天高空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以及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在管理方面,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利润载体和业务核心,采取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以及现场管理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商业环境,我国建筑企业目前还存在着诸多挑战。

2.1.1回归企业信息化理念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接受,但是,由于薄弱的管理基础,技术人员主导的信息化历程,部门各自为政的系统建设,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惯性与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理念的不和谐,导致整个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呈现出重技术与功能、轻管理与需求,重局部与眼前、轻整体与长远,重硬件与网络、轻软件与数据,重系统与开发、轻人才与应用等不良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和体制滋生的不合理的企业信息化理念,以及在新经济时代竞争、客户和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要改变这一理念,就是要变革“技术导向”为“知识导向”,从企业运营管理出发,梳理并设计企业的KM架构,使企业的知识能够充分积累、共享和传播,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信息技术结构,从而使企业信息化从IT企业解决方案的技术迷宫回归到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常识。

2.1.2改进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交易准则下,富有创新性地形成、改变或利用规则形成的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一系列契约关系,是解决企业运作方法的问题,其核心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KM问题。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今天,数字信息流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以及跨越企业边界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如何将知识、技术与人更好地结合起来,打破企业原有的传统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现有信息网络技术已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虚拟企业、商业联盟和网络化集成建造成为现实。

2.1.3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必然产物。建立学习型企业,并不仅仅是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正规学习培训机会,而是要通过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发展领导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全面开发人的才能;并在企业业务过程中不断学习,促进知识的创造,组织的变革、创新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实质就是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注重“软环境”。这要求建筑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先有产品和服务,然后建立产生产品和服务的机制,最终目标是营造出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

2.2KM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通过KM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彻底实施KM,就必须在以人为基础的方法和技术型方法与工具之间找到适当、有效的组合与平衡并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存储,这就为知识博客带来的契机。

3知识博客策略

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略语。源于1998年美国,流行于2000年,2002年被引入中国。在美国,Blog这一单词已固定下来,并把写Blog的人称为Blogger,写Blog的行为称为Blogging,国内普遍将其翻译成“博客”,是指个人或团体将每天的事件、意见和信息等到Web上。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国外有人也将其称为Internet2.0。

国际上,博客已得到充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如Cisco,Microsoft,IBM,Intel,Nokia等)已经将博客以及类似博客的软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实际上,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在知识共享和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上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具有巨大的KM潜力,用博客提炼企业的核心知识将成为热潮。用来支持KM的博客,我们称之为knowledgelogging,或者k-Blogging,中文也可翻译为知识博客,它是现有大规模使用的KM解决方案的一种廉价高效的替代品。下文将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上对知识博客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4基于管理角度的策略分析

4.1管理方式

传统的KM是分割式管理,满足分类存储的需要,往往具有割裂的感觉,比如项目合同放一块,项目资料放一块,项目专家放在另一个系统等等。而知识博客是整体式管理,能够为学习和理解事物提供完整的细节和历史背景,不仅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人物的观点倾向。因此,知识博客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广泛,适合于学习。

4.2KM的实施者

传统的KM由公司管理层实施,因此满足官僚组织自上而下的控制的需要往往摆在重要的位置。下层雇员对KM的需求往往被忽视。而知识博客是能够自下而上发展,即使在没有高层的参与下,往往也可以实现。但是,高层的推动会促进这一过程。因此,知识博客适合于学习型组织的分权式管理。

4.3知识的提供机制

传统的KM是组织的激励机制驱动组织的雇员提供知识,即需要KM的软的方面的配合。激励机制缺失或者扭曲,导致这种系统成了无水之池或者充满信息垃圾。输入无效率,是任何这种KM系统面临的问题。而知识博客是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网络效应让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受益。快速的信息传播和声誉机制则激励参与者不断贡献,并且这个贡献可以获得声誉,从而相对于一种产权激励。因此,知识博客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制裁机制相对较弱。

4.4提供的学习材料

传统的KM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与人相隔离,时过境迁,变成一种“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缺失。学到死的知识,难以学到活的智慧。组织面对面的团队学习往往需要很高的组织成本。只提供学习材料,但不提供学习本身。而知识博客是将这些学习材料与人物观点和学习过程相联系,学习技术性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制度性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构建彼此的信任和关系,而这些成为组织竞争力之一。提供学习材料,也提供学习,构建组织的关系资本。因此,知识博客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实现KM。

4.5适合的管理范式

知识博客往往是与扁平化管理相适应,鼓励平等管理,能够代表真正的员工需要,不一定与管理层的利益相冲突。因此,知识博客能将静态的KM和动态的KM相结合,带来组织范式的转变,扁平化、平等化、学习化和网络化是相互伴随的过程。但与命令-支配型组织存在一定的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管理层对于保密、控制的担忧。

5基于信息技术角度的策略分析

根据弗朗霍夫(Fraunhofer)的KM参考模型,KM的核心流程可以分为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四种。下文将以此为线索,就博客的常用技术对建筑企业的知识博客策略作技术上的分析,见图1。

5.1知识的产生

知识的产生是指新的思想和见解的产生,或认识到某些新事物。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建筑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形形色色,一个工程一个样,企业员工要不断面临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要从内外环境中不断发现、学习和创新来产生新的知识。

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是一种基于XML的Blogs内容聚合阅读器,通过使用RSS,企业员工不用登录网站就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来自企业内和外的知识。

基于Internet技术,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实现知识的统一归类和集成。并且,通过此门户,企业既可以向内部员工统一灌输必备的知识(例如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进度计划等),也可以对外推介、汇告或建立知识联盟。

群集是指企业员工可以按照兴趣或工作岗位建立博客群。同一群集可以通过快速沟通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如支持头脑风暴法等)。

由于“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距离)的特性,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使企业员工能够将工作过程、思路经历、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进行及时记录和。

采用非正式HTML文档,企业员工能够离开日常工作环境,随时随地,借助任何一个网页浏览器或移动设备,没有惯有条件和文档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约束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更容易产生新的知识,也能将隐性知识很好地体现在文档中。

5.2知识的存储

知识的存储是指将知识储存在文件中需要用额外信息(元数据)标明以便检索。建筑生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知识的标准化积累、动态更新和高效检索非常重要。

对XML标准化的支持,既可以实现分布式存储也为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自动获取和交换提供可能。

使用评论构建评注系统,可以向非正式文档持续添加评注数据和元数据,随着各种评注在系统中的逐渐增多,注解者之所以进行评注的原因也就随之增加。由于评注文本和它的理论基础(元数据)在逻辑上都与核心文档紧密相连,因此,评注能够增加文档的语义内涵。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核心文档前期协调所花的代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动地对知识进行动态更新。

完全的个人化支持为自动编制动态黄页提供了可能,通过元数据,可以直接找到拥有相关知识的人。

5.3知识的传递

知识的传递是指找到正确的收件人,即将合适的知识传递到合适的人手中。随着完成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财富,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要么就是让这些财富“沉睡”在档案库里,要么就是关注于将这些财富进行“过分”预结构化后存于数据库中,结果是降低了传递效力,缩小了传递范围并且还导致了知识的丢失。KM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准确的知识在准确的时间传送给准确的人,因此,知识的传递非常重要。

首先,参见图2,在基于Internet的知识博客环境中,一个个知识博客个体(如A、B和C)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在具有超级连接的HTML文档和TrackBack(也称反链接或引用通告)的支持下,任意个体A可以通过获取B的知识而同时认识了C,并且A也可以引用B的知识加以扩展深化并通告B。个体之间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个体同时兼当了知识的传者和受者身份。因此,在获取某一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就能够获取相关领域的其他个体的知识,相当于打开了一个通往无数个门的“门厅”。这样,任何一个知识博客个体都可以衍生出开放的“知识共同体”,并且一个知识共同体还能通过知识化合作用而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共同体。同时,知识博客环境、传统媒介和社会环境之间总是会不断发生交互作用。

其次,通过评注系统,企业中的任一授权员工都可以在同一核心文档中添加评注内容,对核心文档进行多角度地理解,有利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或跨学科的知识传递,在较小程度上,也能够支持隐性知识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递。

再者,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不主张记录所有的知识,尤其对于隐性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找到拥有知识的人。因此,可以基于Internet技术创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由于知识博客的个人化特性,能够自动或手工生成准确的员工黄页,通过访问黄页上的元数据(如个人简档、联系方式等),就可以找到拥有隐性知识的企业员工。此外,通过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将Blog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施行推荐机制,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递。

5.4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找到正确的资料和文件,使其便于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建筑生产中,如何快速应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积累的大量案例、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等宝贵知识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和减少事故,是KM在建筑企业中增值能力的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员工在检索知识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知道搜索什么,并且熟悉具体、精确的检索字和元数据(例如类别、作者或创建日期);其二,不确切知道要搜索什么,只有通过广泛浏览,以便发现自己真正不知道什么。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基于关键字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对于后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获取的知识也非常有限。由于知识博客完整的基于HTML的非正式文档,这就可以通过超级链接访问相关领域的知识共同体,以便检索到系统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语义网络,对知识进行动态准确地提取。基于XML的RSS也为知识的检索提供了一种内容聚合的工具。应用个人对核心文档的评价来支持建议系统,可以通过过滤掉不需要的文档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建筑知识范文第3篇

做事方面,就是关于我们的工作的具体知识。首先我们接触到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知识讲座,财务知识虽然听起来是比较难懂,有些还是一些财务上的专业名词,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听了下来,因为财务问题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一堂课结束,收获甚多,我们对企业的资金运转、流动和其他的一些计算方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作为一个建筑施工性的企业,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安全的题,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那就是大问题,河南公司的“4.23事故”带给我们教训还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所以局里特意安排局工程部的杨程荣经理给我们讲一堂有关于建筑安全的讲座显得是那么的必要和及时,这堂课讲的非常到位,考虑到我们是新来的大学生,杨经理讲的很细致很通俗,用最简略的语言,最短的时间,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而且即将影响我们一生的安全课程,一堂课下来,建筑安全意识早已深深地在我们的内心扎下了根。

结束了局里的统一培训,开始了单位的培训,比起局里的全员培训,我们公司培训更加切合我们的实际。首先请了局里主管宣传的帅兵部长给我们进行了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讲座,新闻是我的专业,听起来格外的亲切,温故而知新。最重要的是帅部长给我们的鼓励,它鼓励我们要多写勤练,并且积极向公司的各级媒体投稿。帅部长的真诚和殷切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我暗暗的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帅部长给予我们的期待和信任,为公司争光为五局争光。

之后是公司的贺总给我们讲课,贺总是公司的老前辈,也是公司的技术核心,贺总的课讲的十分精彩,他用powerpoint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给我们讲述了门窗的基础知识,使我们间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讲完课之后,贺总又亲自带队,领我们到公司的加工车,让我们参观了门窗的加工流程,对贺总所讲的知识又是一个巩固的提高。

如果说做事是一个人的肉体的话,那么做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相对于做事,做人显得尤为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已经成为五局人的共识。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们五局的精神领袖、领跑人局长给我们上的。局长高屋建瓴,从一个局长的角度给我们讲述了做人做事的关系。很有深度很有水平,既给我们这些新来的学生鼓舞了斗志,又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奋斗的方向,更是点名了我们今后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虽然天气很热,人很多,我们在感受高温的同时,却更感受到了领袖的魅力。

今下来的《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局里的人力资源部的陈艳红老师给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前是一个很遥远很神秘的话题,而现在它却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的面前,陈艳红老师以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怎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她给我们介绍了,我们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岗位与人的匹配,关注的重点从过去的单纯对岗位的关注,要求人一味的满足岗位的需要,转变为追求人与岗位的特征的匹配,提高员工的适岗率在选对人的前提下去培养人。客上陈老师更是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我们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她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你打出去一拳,反弹回来的是一拳有时候还不止一拳。她告诉我们要有业务变革的能力、业务运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这些知识的传授是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五局在用人上的风格和特点,更反映出了局里用人原则的理性和成熟。

这几天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堂课是局党委周书记给我们上的那堂课。之所以印象深刻,首先是讲课人的激情,其次是所讲内容的深刻,周书记的课共分四个方面,

一是要我们增强对国企的荣誉感,要我们加强对国企的认识告诉我们中央对国企的决心从未动摇过,为我们能够安心在企业工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二是介绍组织对人才培养以及安排的渠道。周书记谈了这几年五局在用人上的体会,使我们对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用人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建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行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成为了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增强安全意识和端正安全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开展工作,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学科。搞好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1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对企业文化,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描述,可以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1.1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2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1.3企业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2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标榜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2.3管理文化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2.3.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3.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2.3.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的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企业效益与企业安全相统一,并将其全面集中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准绳。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3.2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主线不动摇。要切实形成,安全就是企业效益,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加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在企业员工中采取培训、讲座等形式,努力灌输安全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发放安全文化手册,宣传资料等方式,促使员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再一方面要因人而异,主次分清,对文化层次稍高的员工,通过发动他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体员工相互进步和提高;对安全意识极低的员工可以重点引导和深化,真正达到安全规章人人都懂、个个遵守的良好局面。

3.3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4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3.5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

3.6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栏、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一种健康、活泼、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3.7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善于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培育、反复的强化,以形成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感染力。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4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超级秘书网

4.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切实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4.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力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4.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员工合理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4.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没有终点,要始终使企业安全文化适应时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建筑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力学;建筑工程;应用

力是物理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物体之间相互的作用。力的范围包括物体的形变和运动形态的改变,根据其受力的情况可以分为受力物体以及施力的物体。建筑力学是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础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其建筑结构及其构件在各种条件之下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们要努力地学好力学各个方面的知识,为人类力学的发展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建筑工程中物理力学的范围

建筑工程中涉及的物理力学知识众多,主要是研究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建筑工程给物理力学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一些设计思路。人类对于物理力学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我国古代及古希腊的一些著作中,就已经对物理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叙述,然而在过去的建筑工作中,主要还是凭借经验来进行工程建设的。伽利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材料力学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但从其具体的内容来看,对于建筑工程物理力学知识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依旧不成熟。而后纳维宣读了《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这被视作弹性理论的开端。早在我国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墨经》中就有对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之间关系的叙述。土木工程力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且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泰尔扎吉的作用不可忽视。19世纪到20世纪前叶,对建筑物梁的刚度和强度、变形和力、稳定性、弹性模量的研究反映出了这时候力学知识研究对象的全面性,更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就物体的各种性质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是因为有了20世纪前叶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理性力学这门新的学科出现了。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学家联同数学家和力学家们对工程力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固体力学包含材料、结构、弹性、塑形、复合材料等方面,其中,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于是很多人把这三个门类统称为建筑力学,这也就充分表明了,这是一门主要应用于物理力学中的一般原理来对其自身作用在各种建筑物上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问。物理力学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促使各种工程力学或者应用分支出现,建筑力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又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是非常密切的。与力学相关的基础学科也有很多,主要包括数学、化学、物理、天文、自然科学等,而与力学相关的工程学科有土木、机械、交通、能源、化工等。伴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使得力学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的时候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力学,学生就可以在未来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从这一方面来讲,力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范围广泛,全社会对力学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二、基础力学观点

材料力学研究杆件与简单静定杆件结构,属弹性范围内的研究。拉压弯剪扭一定要精通。剪力图、弯矩图随手就能画。基本假定要熟悉,为结构力学打基础。推荐教材宋子康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研究杆件结构,分静定与超静定。也属于弹性范围内的研究。静定结构的弯矩图不提了,这是基本功底。超静定力法,位移法牢记在心。重在理解,其中位移法注重定性分析,拿到结构就能有关键点弯矩走向的判断。静定与超静定的区别用心体会。弹性力学主要研究板,属于弹性范围内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内容,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力的平衡(转换为应力),位移协调之间的桥梁即是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具体的就是胡克定律所推导出的弹性本构关系。塑性力学是研究生学习内容。主要研究塑性变形,即塑形变形后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掌握应力张量、应变张量。其他的定理稍加理解即可,因为用得最多的是应力张量、应变张量以及不变量和破坏准则。

三、基础力学观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材料力学的应用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材料力学的含义,研究材料力学的应用就是探讨作用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研究杠杆的拉伸、压弯、扭曲、变形的特点,然后对物体在变化过程中的强度和刚度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因此我们研究材料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就是为了获得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般规律,能够支撑分析和计算的各种理论条件,最后基于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的解决得出结果,以调和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与其获得的经济效益的矛盾。材料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杠杆,所谓杠杆就是指建筑物中的各种梁、柱、杆等。杠杆受力会有各种情况,因此其变形式就有许多种,主要有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形式,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的杠件,本质上可以看出是上述四种基本变形的组合形态,那么我们就要重点研究组合变形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首要问题是把握有关组合变形强度的计算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是将影响物体变形的各种外力分解或者简化成为符合基本变性外力作用条件的效力系;根据基本变形确定横截面内力、位置和分量;对危险点的硬力状态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理论提供强度条件,然后开始计算。在材料力学的应用实践中,压杆稳定是必须要提高重视的课题。当建筑物中细长的受压杆因为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压力时,会因为突然的弯曲而被破坏,被称作是失稳现象,这也这也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使整个建筑物倒塌。在很多建筑工程意外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压杆失稳而导致的,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提高腰杆的稳定性,可以从合理选用截面形状、缩小压杆长度、改变压杆两端约束、合理选择压杆材料来实现。

(二)结构力学的应用

建筑结构是在工程中由各种建筑材料来做成的,用于承受、支撑或者各种负荷或作用的受力体系,因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又可以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一个真正安全、美观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建筑结构必然需要同时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研究结构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所有杆系结构能够在满足各种刚度、强度、稳定性上要求的具体方法和原理。首先,在刚度问题上,先要明白刚度的含义,建筑结构的刚度主要反映了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极限变形状态的一种性质。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结构刚度越大,结构变形就要越小,反之,结构的变形越大,那么结构的刚度就要更小。要保证建筑物最后的安全和稳定,就要使其在前期设计中,在施加了各种预期设计会产生的作用力后,尽可能地避免发生破坏和变形的概率。一旦建筑物的结构刚度很小,就会超出其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极限状态,结构就会失去其本来的使用功能。在房屋建筑物中,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不至于产生破坏,就要把控梁的变形,对其刚度作一定限制,避免过度变形,超出规定范围,影响正常使用。其次,在强度问题上,当建筑物建构达成最大承载力,或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承载过度就意味着该结构已经到了承载极限状态。当结构出现了倾覆、滑移、塑形过度时,既被认定丧失了承载能力。当建筑物出现上述情况时,就必须要重新考虑建筑物的强度要求了。对于稳定问题,在建筑物的中心受压杆上,一旦压力负荷,受压杆都会出现弯曲,由原来的直线变为曲线形状,受压杆原本的工作性质被破坏,比如房屋的柱子太细、太长,就会失去稳定,导致建筑物倒塌。在建筑工程中,不乏因为结构失稳而导致的许多意外事故,历史上已有诸多实例。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物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物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结构也会更加复杂,这也就加剧了建筑物结构部件的失稳可能性。因此,应用结构力学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强度和刚度的合理,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是现代化工程建筑的必然要求。

(三)弹性力学的应用

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或者是温度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应力、变化和位移,弹性力学的应用主要是为建筑物结构或设计中对刚度和强度要求的问题作补充。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不同于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三者之间有自身各自的分工。简言之,材料力学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对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进行研究,就是对杠件系统进行研究,而弹性力学就是包含对所有结构、部件在内的各种弹性体的研究,因此,它是物理力学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各个类别的交叉点。对于物体的弹性变形,应当从建筑材料内部作用进行分析。固体材料之所以能够在内部结构上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使用的固体材料的内部原子之间可以相互平衡,原子之间密切联系,又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形成平衡关系。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为了再次恢复这种平衡关系,材料内部原子之间便需要进行移动和调整,重新取得各个作用力之间的平衡。那么如果能够得出原子之间作用力的一般规律,就可以得出物体受到弹性作用力的反应。建筑工程包括多个专业方面,不同专业对于弹性力学的应用和要求是不同的。岩土、地下工程显然对弹性力学有着高要求,还有建工方向对弹性力学的要求相对较低。弹性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建筑物有效避免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保持晃动频率,特别是在地震等地质灾害中可以减少房屋破坏或倒塌的现象。在水坝建筑结构中,弹性力学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水坝建筑物具有曲线性,能够承受内部和外部压力。弹性力学在建筑工程上有不少应用实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状构件,比如常见的梁结构,在承重的主梁上经常会涉及弹性力学。建筑物主梁长期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逐渐会向下弯曲,产生变形,单纯采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释梁作用的问题是不可行的,必须要结合弹性力学的方法。比如对于混凝土梁来讲,必须要分析内部结构的作用力,才可以顺利展开接下来的设计。如果单独按照材料力学或者结构力学的方法,对混凝土梁进行力学分析,那么就会得出梁截面很大的结论,这不仅会浪费建筑材料,更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构效果。在高层建筑物中,最上面的建筑物一般较小,下面的建筑物空间较大,这两种建筑结构之间会出现一个过渡层,这个过渡层采用的结构一般是框支梁,而该梁的高度较高,框支梁的受力会更加复杂,必须要用精细的弹性力学进行分析。在岩土工程上,很多时候还是要按照弹性力学来考虑,才会满足复杂工程的需求。

四、力学与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必然涉及如何将工程实际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上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时又如何考虑实际问题的情况等。例如,如何将实际的结构连同其所受的荷载和支承等简化为可供计算的“力学模型”;在分析和计算时要考虑存在的主要因素以及实际建造商的方便性和经济性;等等。需要多多注意观察工程上常遇到的一些结构,尝试用力学方法去分析问题。所有满足受力和受力规律的一切学科都可以称之为力学。力学表示自然学科中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和生物学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人们最初对力学的研究,主要从一些自然现象和劳动经验中获得。从新时期时代改变巢居穴到17世纪的土木时代的发展,给力学建立了发展基础。古希腊时代阿基米德研究了杠杆的平衡和水中物体受到浮力之后,中心位置的改变,利用一定的原理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建筑开始建立起来,成为了古代建筑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建筑力学是以物理和高等数学为基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主要研究对象是杆件和杆件结构,它虽有应用的背景,但不涉及具体的工程或产品。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后续的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等课程的必备的理论基础。因为它还涉及有应用背景,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或产品中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主要课题,因而它的覆盖面比较宽,且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还具有与建筑工程技术相关的方法论,对所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必要的力学理论基础。作为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力学知识,知道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情况、危险截面危险点、各力的传递途径以及结构和构件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形等等,这样才能很好理解涉及图纸的意图及要求,科学的组织施工,制定出合理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设计图纸变成实际建筑,往往要搭设一下临时设施及机具,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如对一些重要的梁板结构施工时,为了保证梁板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对安装的模板及其支架系统必须要进行设计和演算;进行深基坑(槽)开挖时,如采用土壁支撑的施工方法防止土壁塌落,对支撑特别是大型支撑和特殊的支撑必须进行设计和计算,这些工作都是由施工技术人员来完成的,因而,只有懂得力学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设计和演算任务,避免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确保建筑施工正常进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想要设计出兼具审美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优美建筑物,就必须要对多个方面的知识进行逻辑的整合和全面的理解,这些知识就主要包括物理力学在建筑物上的作用和影响的内容。只有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才能够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使自身的设想更加完美地实现,并且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展开,这样就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保证安全效益,实现力与形之间的和谐统一。当然,要想使整个建筑工程平稳有序推进,少不了建筑师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注意合理分工,合作交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避免一些矛盾的产生。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