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论文

建筑业论文范文精选

建筑业论文

建筑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企业面临来自国际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技术上。中国建筑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取得管理和技术上的进步,才能抓住入世后的机遇,迎接挑战。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即公司下属分公司或项目管理部,再到项目体。这样传统的纵向分层次的管理模式,使组织机构设置庞大复杂,管理效率低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分散、独立,无法满足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决策分析对信息全面性和集成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效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使管理幅度很难提高,很难实现企业总部对工程项目的“面对面”的管理,对跨地区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更是“鞭长莫及”。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应消除三级管理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优化资源组合,畅通信息渠道,进而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消除地域分散的缺陷,实现办公自动化,使信息、政令等畅通

OA系统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体现网络优势和发挥作用的系统。该系统在一般的施工企业里无大的差别,可选择目前市场上的合适产品。OA系统应与企业内部的邮件系统结合,实现无纸化办公。OA系统可包括资产行政的管理,即办公用品的采购、企业资产的管理等。

2有效实施公司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审批、服务等职责建立信息系统

除了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外,重要的是有效实施公司的管理职责。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等,均是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包括工程进度、物资采购、调拨;机械设备安排与租赁;项目质量、安全情况、工程资金状况等。在开发相应的系统时,应与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结合,使项目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另一方面应发挥公司统筹的作用,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工程项目从承接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中都牵涉到合同的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一般公司对合同签订都有规定,有的须经公司审核、盖章签订;有的可由法定委托人签订,送公司备案等等。其中涉及合同对象(如材料供应商、劳务队伍等)的选择、定价、合同条款的起草等,建立系统后,公司应能全面地了解和参与。

3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理顺系统间的关系

按合同管理这条线进行,因为,任何与工程有关的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在与业主签订总合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活动,这些也都以合同或协议方式确定,在工程管理和结算中亦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合同管理还与企业的资金状况有关:业主合同→工程款收入情况,分包、采购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合同→支付款情况。合同管理除包括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分包商、分供应商管理,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外,还应包括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的收付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项工程的盈亏状况。合同管理系统与成本分析系统结合,在分析“量”的比对的同时,再进行“价”的比对。对于工程分包合同,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与工程的进度密切相关:按月上报业主完成工作量,经业主认可后支付工程款,即合同收款,完成工作量即工程的进度状况;分包合同支付款,即在分包商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后的付款,也是以工程进度为依据的。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材料采购也涉及合同的签订、分供商的确定,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应能反映。

4实现灵活的查询统计功能

对于面向领导层的查询功能,不仅仅是一些报表的统计,经理查询应包括对各个子系统的主要数据的查询和子系统数据分析汇总后的综合查询。在经理查询模块中,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汇总较重要,尤其是对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工程的盈亏状况和分析、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投标情况、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各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等。

5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主线,辅助施工管理为目的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和效益中心,也是原始数据采集点。项目管理注重的是过程控制,以成本控制为主线,以工程预算为基础,建立各个子系统,但必须注重各系统与公司的系统的联系,系统设计应全面考虑。项目管理是以成本为主线的,预算系统是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在成本控制上是以预算和工程进度为控制标准的,材料领用、人工工日的开单是按进度依照预算开的,机械的施工更与进度有关,材料的采购计划也与进度有关。在成本控制上,工程的进度管理与预算系统结合,用预算的分部分项来表示工程的进度,在人机材等的耗用控制上,以此为标准。工程成本控制,除了构成工程实体的直接费(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外,还有间接费等,如管理费,这些费用也应加入系统中,这样才是该项工程的真实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分为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单位工程成本分析、整个工程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比较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实际成本的分析还可进行预算内消耗和预算外消耗比较。超级秘书网

建筑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积极规避工程质量风险,对保护业主利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

0前言

业主如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规避工程风险,是新时期的建筑业对业主提出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实行监理必然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工程质量,但并不是实行监理后,代表每一个工程质量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和保证,业主就可以高枕无忧。

目前由于工程承包商的行为不到位,受业主委托承担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监理人员的一些不作为行为,其结果造成了工程质量低劣,给业主造成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在监理制全面实行的情况下,业主也应有所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己方的风险。

1规避风险的措施

1.1选择业主代表。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技术全面的建设单位人员作为业主代表,以此人为项目负责人,必要时可组成业主项目部,实行责任追究制。

1.2选择施工单位。要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力量强、素质高、质量保证体系可靠、设备和施工装备优良及有着良好市场信誉的单位,并选择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具有国家注册项目经理任职资格的项目经理组成施工项目部。这些队伍无论从施工管理、处理和解决施工难点等多方面都有较丰富、成熟、先进的经验。

1.3选择监理单位。通过招标,选择资质等级较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监理手段先进、服务水平一流、有着良好市场信誉的监理单位,并选择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具有国家注册任职资质的总监理工程师组成监理项目部。

1.4加强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

1.4.1要求监理单位用人规范。总监或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的总监代表应常驻工地,专业工程师必须有工作经验,并取得监理行业上岗资格的工程师或技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适时要求监理机构调整专业监理人员,以满足工程质量对监理人员的需要。

1.4.2要求监理部严格执行监理工作制度。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图纸会审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进厂设备及材料验收制度、技术交底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施工进度监督制度、设计变更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安全控制制度、工程质量核查制度、监理日志制度、工程竣工及验收制度。通过抽查,努力敦促监理部各成员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减少监理工作的随意性,克服监理工作的盲目性。

1.4.3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业主代表能掌握工程第一手真实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工程目前所处的质量状态,为下一步控制质量打下基础。

1.4.4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设计、监理、质检、施工方等的关系,帮助各方形成友好合作、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关系。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不推卸责任,不互相扯皮,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规范有序。

1.5积极实施事后监督。邀请代表当地政府行政机构的质检部门或有相关工程质量检测资格的单位,经常到工地定期及不定期对分部分项进行检测、验收,扬优曝劣,促进施工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2业主应注意的问题

2.1业主代表应端正行事。业主的行为准则,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自己行为不端,要求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就不能理直气壮,因此,业主应带好头,以身作则,不谋私利,对施工、监理人员起到示范作用。

2.2避免下列不规范行为:(1)施工、监理招标过程中暗箱操作;(2)搞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的首长工程、献礼工程;(3)盲目要求投标单位让利,压缩合理利润空间;(4)随意、擅自进行工程变更;(5)对材料采购权进行不规范使用;(6)对项目资金审批权进行越权处置;(7)对现场管理和控制直接干预。超级秘书网

3结语

业主单位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规范介入、积极协调、事先预控、过程监督、事后验收",全方位杜绝施工、监理人员的不作为行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积极规避工程质量风险,确保利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任长庆.浅议规范监理[J].建设监理,2003(3)

建筑业论文范文第3篇

从雕像的胳膊肘走到脚尖,足足需要两天半的行程……

"建筑师在某些方面总是与科幻小说家有些相似之处。想想看地球上那些曾经有过的或在传说中有过的一些建筑吧:巴比伦塔、亚历山大灯塔、空中花园、索萨尔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大金字塔、马丘比丘……

它们绐科幻小说家们带来了多少无尽遐想啊。而小说家有时也会禁不住地像一个规划师一说样描写幻想中的都市:像托马斯•摩尔期待能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发现的"乌托邦",康帕蒂内梦想的"太阳城",基至还有更早期的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洋城"。这些小说家们对这些"虚无乡"的城墙、运河、神庙、港口、宫殿都有极具详尽的叙述,以至于人们都可以根据小说把这些城市的地图精确地绘制出来。

在这些小说面前,建筑师的幻想之路却鲜有人知。在建筑界,固然有极多的原因使大量建筑师不得不刻意追求复古效果、民族特色,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设计者把眼光看向了更遥远的未来。这些建筑是为了未来而设计的,它们体现着设计者对未来乌托邦的激情,对已知文明的变动和可能的衰退的恐惧一一这就是未来主义建筑,它们是这些建筑师们在两个多世纪以来共同具有的一系列思想的体现。

十八世纪的"宏伟"运动中就充满着一种先兆,艺木家们寻找创造一种与在自然尺度与力量前面所体验到相似的敬畏感,他们的方法是使用超尺度的、沉重的材质,特别是巨大的室内空间。它们不仅庞大,而且内部的视点没有尽端,更有效地传达给人一种渺小的感觉。

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是为当年的世界博览会所建,它完全凭借着铁架和玻璃装配而成。

它的轻巧透明、巨大空间、模糊的形式……

处处都是未来的象征与预兆。但是它受到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抵制和反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机器文明的恐惧心理。

几乎在同一时期,科学幻想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载首次出现(我们都知道,《弗兰肯斯坦》描绘的正是人们对科学技木的恐惧心理),它随后带来了一个更广袤的更随心所欲的空间,到地球中心、到月球上、到太空中……

这些具有更使人敬畏的可能性使得人们把政治上和建筑上乌托邦的创见转移到了文字活动中去。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关于建筑和城市的幻想反而走到了建筑师的前面。

在二十世纪的早期和中叶,(惊奇故事》(AmazingStories)、《惊奇科学事实与幻想》(AstoundingScienceFactandFiction)、《幻想杂志》(TheMagazineofFantsy)中,作家和画家为了展望未来发挥想像的作品大量涌现,在他们的笔下,城市将成为巨大的更加集中的一种混合共生体出现在人们面前。阿西莫夫的《钢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关于未来的一种构想。

这些幻想出来的巨城可能建于地下、海底、轨道上、行星上,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它们将被迫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人们普遍担心在它内部各层次中的主命不得不品尝幽闭恐惧的痛苦。

如果说19世纪中期欧洲建筑文化心理中的主调是传统,那么20世纪最晌亮的声音则是变革。第一个未来主义宣言是一位意太利诗人马里内蒂提出的,他热烈歌颂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他欢呼工厂、火车、流线型飞机等新技术广品:"最重要的主题将是奋勇、大胆和造反精神。一一拿起你的锄头和锤子!……挖掉那神圣古老的城市的基础!"未来主义宣言反映出那个时期广泛存在的技术乐观主义的社会心理。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都市模式和建筑模式带来的一些弊病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新技木和新村料不断涌现,它们被运用得越来越娴熟,诸如张拉膜结构、网式结构、充气膜结构钩、壳式结构、帆式结构纷纷出现,各钟建筑材料的性能几平可以被发挥到极限。

在这种大环境下,使越来越多不满当前建筑观念和建筑形式、躁动下安的建筑师们展示他们的才华成为可能高技派建筑是一种强调机器美学的设计流派,他们最辉煌的作品在巴素,那就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它以十分引人注目的现代方式创造出一个连续的互不干扰的内部空间,所有的运转系统一一管道、线路、自动扶梯、结构不是包裹在建筑中,而是全部暴露在外,带有强烈的未来色彩。不喜欢它的人们形容它是"把肚肠翻在外面的建筑"。而高技派建筑师们则宣称,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于技术。他们发出疑问,为什么建筑(作为一种居住机器)要与工业文明中的其它人造之物有所不同呢?为什么以能够使用工厂预制的能在现场快速装配的轻质精巧的构件,还要继续沿用砖块、混凝土和木材这些粗笨杂乱的村料呢?机器建筑学派在设计思想和建筑造型上与其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建筑形式使用机器造型、机器构件、原理和装置,根据宇航器、直升机、飞机、船,这些浮在海上或空中的机器来构成。

美国建筑师利布斯•伍茨是新建筑的另一个畅想者,他的作品形象犹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两件代表作是"地下柏林"和"空中巴黎"(到目前为止尚不可建造),它们分别在地下和空中由金属和钢结构制成。在"地下柏林"方案中,他将人类社会居住的地表和人造物都拆毁,代之以地下的巨型球体空间。他解释说,这是为建筑物提供的场所,也是为人类实验性的生活提供的场所。在"空中巴黎"方案中,他使用了现代技术、结构、材料和新工程学知识,如表面张力、空气动力、磁县浮的磁场空间等,在巴黎的上空构想出各种奇特的悬浮建沉物。

托马斯•席勒的建筑横跨水面、气势宏伟,是另一种风格。他的方案通常想像大胆,造型新奇,却给人带来一股来自古罗马时期的气息。

此外,五十年代始还出现了许多企图以"高度工业技术"来挽救城市危机和改造城市的设想,即所谓的"建筑乌托邦"。建筑乌托邦一直是与社会改良的设想相联系的,建筑师们式图通过建筑和城市的进化来解决社会的弊病和问题,但是他们的构想往往过于宏大、理想化、完善化、而且是从较为纯粹的建筑和城市的领域提出,因此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美国建筑师巴克米斯特•富勤认为以建筑单体来抵挡自然的侵袭是一种能源的浪费,

在1967年蒙特利尔的世界博览会上,他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用轻质杆件构成的半球形玻璃罩把整个城市包笼起来一一与《钢窟》的设想何其相似!他还设想了另一种海上城市方案,这种小城市有20层高,可容纳15000-30000人。它能漂浮于6-9米深的港湾或海边,与陆上有路桥相通。所有机械装置都位于底层,网球场和其它运动设施在上层甲板。

保罗•索勒里提出用高度集中城市的办法将土地解放出来,这是对世界城市无计划蔓延的一个遏止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生态村2",它设想在占地1700公顷,360米高,240米跨径的建筑中容纳3万人。

建筑师凯文•利奇在《未来都市》一文中,建议用一个3英里长的立方体把24万人容纳其中。

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和杰克•威廉姆逊合作的《海底三部曲》讲述了几名深海军校生在大洋深处及海底城市的冒险故事。深海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人类总有一天会踏入这个疆域。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土地问题极为严峻,因此对海底城市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70年代初设想的方案之一是以许多圆柱体城市单元组成一个城市整体。每个圆柱体城市单元与其它单元的连接采用自动步行装置以及运输交通轨。城市单元突出海面的大平台供直升机起降与轮船泊岸。超级秘书网

1960年,日本建筑师丹下建三设想了一个海上新东京,在东京湾深海底深度只有5o一80米的地方建设带形海上城市,把东京湾的两岸连接起来。1993年,他又与中国的珠海市当局构想了一个海上人工岛计划,称之为"海市"计划。在他的设计构思演讲中,多次提到了《桃花源记》和《乌托邦》给他带来的启发。

乌里扬姆•卡达瓦洛斯一一一名希腊裔美国建筑师则从浮游植物那里得到启发,构想了一种在海上浮游的城市,它是由许多可分可合的单个构件组成,所有材料由化学方法形成,为了调节房间温度和保持室内清洁也采用化学物质。

50年代到70年代的巨构建筑运运(MegastructureMovenent)则展示了另一种巨大的三向度永久性网架结构构成的未来城市。在结构架中可以自由安插标准模块的舱体。弗里德曼设想的这些巨构建筑可以有机主长,可以移动,甚至可以蹬越整个大陆。

伦敦的一个叫阿其格兰姆(Archigra)的建筑师设计组合构想出一种插入式城市,运输管道和市政设施构筑成巨大的网状构架,在这些构架上可以像在插座上一样插入装载生命的容器,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友展,生活的变化,城市里的房屋和各种设施都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更新。

前苏联建筑师1丁•麦蒙的未来城市是由一个中央直径20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筒和巨大的预应力钢筋网组成的系统,承受着整个城市(住宅、广场、街道)的重量。每个圆锥形城市高达125米,它们的外形令人想起印第安人的帐蓬。

1968年建筑师索莱利规划的仿生城市是以植物生态形象摸拟城市的规划结构,其中主干部分为公共设施及中央公园。从主干向四周悬挑出来的是四个层次的居住区。空气和光线通过气候调节器透入主干,悬挑出来的居庄区可接触天然空气和阳光,仿佛一个空中花园。

意大利建筑师玛西莫•玛利雅•寇吉也把城市设计成树形,独立式住宅像鸟巢一样挂在树干上。这些巨大的树干中设有超级市场、公共中心、影剧院等服务设施,各种管网则最后归总到与地面垂直的主树干去。圆形的装配式住宅分为两层,上层供白天起居活动,下层主要这卧室,屋顶平台则作为空中汽车的停车台。住宅借助悬挂设施作为可旋转的单元,保证它永远是最理想的朝向。

建筑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行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成为了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增强安全意识和端正安全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开展工作,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学科。搞好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1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对企业文化,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描述,可以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1.1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2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1.3企业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2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标榜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2.3管理文化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2.3.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3.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2.3.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的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企业效益与企业安全相统一,并将其全面集中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准绳。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3.2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主线不动摇。要切实形成,安全就是企业效益,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加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在企业员工中采取培训、讲座等形式,努力灌输安全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发放安全文化手册,宣传资料等方式,促使员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再一方面要因人而异,主次分清,对文化层次稍高的员工,通过发动他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体员工相互进步和提高;对安全意识极低的员工可以重点引导和深化,真正达到安全规章人人都懂、个个遵守的良好局面。

3.3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4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3.5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

3.6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栏、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一种健康、活泼、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3.7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善于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培育、反复的强化,以形成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感染力。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4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超级秘书网

4.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切实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4.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力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4.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员工合理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4.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没有终点,要始终使企业安全文化适应时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经济

对于上述问题,企业的回答可能分别是:“很少”,“有时”,“偶尔”以及“这个项目当时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把经营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时候都遇到不少困难。

传统上,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标准是“按时、不超预算和准确”。现在,这种标准已经太局限了。新的标准除了这些,还包括“实现预期收益、赢得股东的支持和企业的采纳”等。这些标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非易事。

在项目管理中,时限、预算与切合目标等标准都是一些从属性变量。例如:一旦决定减少项目预算,会使完成项目的时限提前。而时间紧迫就有可能对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反之,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决策会增加实施项目所需的成本与时间。不过,现在那些衡量项目实施的“新”标准同样也是从属性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在这些标准中确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并据此对项目实施进行相应的管理。

为避免将来的各种困难,管理者必须采取最可行并最有把握成功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设计与管理。

企业很多实施了的项目都是从业务需要出发的。实际上应该是,只有能推动本企业经营目标的项目才能实施。很多企业都会对其经营目标进行定期总结,并出于种种原因对目标进行不断调整。因此,对项目的审批也必须因那些调整而调整。

审批要程序化和系统化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审批项目时,往往缺乏一个系统化的程序来遵循。据我们所知,许多企业批准一个项目计划时,往往很盲目与随意,没有对项目的目标进行规划与了解。

比如某个企业决定更新现有的财务系统。在缺乏分析的情况下,这个企业就全盘照搬另外某个知名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并雇用了一个华而不实的专业公司帮助实施。企业对引进的新系统所能产生的效益根本没有明确分析,而且没有对实施程序进行重新设计。企业的预期不明确,完成时限没有确定,也没有建立一些跟踪项目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所以结果如何呢?这一项目不但超出了预算,而且根本没能产生预期效益。结果企业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善后工作。为实施这个项目,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企业的效率却没有任何提高。

最终企业总算恢复了元气,但是项目实施的总成本却远远超出了预期。如果当初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能够遵循一套周详严密的流程,其中许多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尽管各个企业对项目识别与审批程序各不相同,但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事先评估:

正式评估潜在项目。把所有提议的项目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对照,确定二者目标是否一致。由于企业的预算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必须合理分配,将资金集中在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回报的项目计划上。高级管理层应制订合理的分配比例。对那些既符合企业经营目标,又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计划,应当开始转到第二步骤。

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每一个战略性发展项目都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在分析中,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收益必须使预算投入物有所值。可行性分析要包括对收益的量化预估以及各种有利的证据。高层经理一旦评估并批准了可行性报告,就进入了第三个步骤: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

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计划批准书中主要应明确列出项目实施对企业的要求、项目的预期收益、项目的范围与目标、具体的成本/收益分析、项目的产出、对企业流程的影响、检验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业绩指标以及一切相关预测与限制。计划批准书应由高层经理评审通过。这一步骤应于项目的规划程序初期开始进行。

管理程序三大要素

通过严格程序审批的项目,可以为项目的实施开一个好头。但是,这只不过是第一步。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目标明确,就必须制定一个管理程序,保证项目的实施不偏离最初的经营目标。

管理程序对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督非常必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可行性分析与计划批准书的要求。很多企业想当然地认为,无论起始阶段情况如何,最终总会完成计划的目标。最近,一个企业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这个企业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完全集成的系统代替现有系统。企业的行政总裁与高级管理人员审查并批准了这一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但是,项目刚刚实施了一年,该企业的行政总裁及高级管理层就离职了。

还有,项目实施要求首先以企业的一个部门作为推广新系统的试点。遗憾的是,企业所选择的部门并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此不适宜作为试点。由于缺少对项目的适当管理与监督程序,项目投入很快超出了预算数倍。等新的管理团队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时,这一项目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结果,企业不得不暂时中止了项目实施,使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资付诸东流。

管理程序有很多形式,但主要应包括下面三个关键要素:

项目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主要包括微观层的细节,诸如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规划管理、预算控制及文件管理等。在项目执行团队内部,应当有一个事务办公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专项管理,并与宏观的项目外部管理程序密切配合。在通常情况下,这一部分工作没有必要由高层经理负责。

项目外部管理:项目外部管理程序需要管理诸如项目范围、总体时间表、预算、质量、风险以及面临问题等关键情况。这些情况每隔一、两个月都要向项目管理委员会汇报。项目管理委员会会议是项目实施与高层经理之间的主要纽带。项目经理人员还要向会议汇报项目计划批准书中规定的主要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者管理:除了对项目进行直接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系统。无论项目管理团队怎样努力,总是难以对其项目及相关风险与问题做到完全客观。因此,有必要聘请一些公正的资深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独立的评估。其结论应直接呈报高级管理层,并与项目外部管理汇报进行对照。

项目管理程序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收益相比,其所需的额外支出(大约占总预算的百分之三到五)少之又少。这笔支出可谓物有所值。

全程监督实施

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审批制度与管理程序,也不一定保证项目实施能成功。高级经理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监督重要项目。如果企业忽视了对项目的监管,就会出现数倍超出项目预算和完成期限大大延误的可能。比如,有时项目经理汇报说该项目已经完成75%,实际上只是预算已经花去75%而已,而真正的工作只完成了25%。超级秘书网

当项目获批、管理程序确定好之后,为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高层经理必须完全投入,认真负责监管。而且,由于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高层必须与项目的进展和变化保持同步,定期听取项目经理人员关于项目进度的客观和精确的汇报。

以下这些建议有助确保项目成功:

为每个主要项目配备一名执行经理;

任命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监督;

鼓励并促进有助于项目实施的企业变革;

明确一个流程,把项目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向上汇报,由企业高层负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