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业技术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精选

建筑工业技术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引言

随时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建筑施工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教育的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就应该按照行业、企业需求,从就业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就业市场作为需求的导向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教学改革的先导为更新教学理念。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其本身的性质和其具有的特征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就业时的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企业一线所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管理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首先具有一定的职业岗位的胜任力。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岗位培养目标。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人才就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非常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企业加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大多数学生很少主动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讲解课文知识,忽视启发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受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学习效率低,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二)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科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形式,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从各种基础课开始学习,然后开设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虽然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序,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并且由于实践课程开设的场地、指导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无法建立及实践课程的缺失。

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课程间的内容联系、融入实践案例对接岗位需求

教学课程要与建筑设计专业每学期的专题设计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及施工图图纸的绘制,由于受到学生在校时长的限制,建筑构造课程可以与不同学期进行的专题设计结合,分模块进行专题构造设计,融入现有的规范、标准,从设计院一线工作岗位引入比较典型的方案、施工图纸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增加行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同时授课教材与课程设计需要在每个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训环节,以任务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在模块内指导学生进行节点设计并制作模型、绘制图纸。在进行每学期专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针对相应的设计方案指导学生从整体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进行相应节点的设计进而绘制出整套的施工图纸,实现从方案设计、构造设计、施工图纸的绘制等全过程的岗位训练。

(二)构建“四化”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接行业就业岗位,围绕素质提升定框架,贯穿能力培养设课程,分析岗位能力定模块,突出个性发展扩内容,标准化编排通识能力课程群,系统化设计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模块化设计岗位技能课程群,个性化选择岗位拓展能力课程群,构建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个性化“四化”课程体系。通过标准化编排基础课程群,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礼仪、人文素养等素质提升基础课渗透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的全过程,将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材料检测、BIM建模等岗位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将建筑信息化贯穿到整个教学周期。围绕学生职业规划,细化专业课程方向,系统架构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基础工程、设备工程、施工信息化等五个方向的“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建筑制图、建筑识图、工程测量、材料检测、工程预算、施工技术与管理、BIM建模与应用等专业技能进行模块化培养和考核。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愿景,个性化选择素质拓展课程,着力提升学生适应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丰富课程信息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筑类课程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比如,校方应鼓励教师开设智能远程教学平台,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可将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用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比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知识,或以小测验等形式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针对非常注重实践的建筑类课程,除了应用手机、教学课件等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引入针对建筑实践课程的VR仿真系统,教师丰富课程信息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情景构建,符合建筑装饰工作过程和建筑装饰施工工程的流程,有明确的目标(标准、规程)或施工产品(实物),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教学,企业师傅有重点地进行实操训练,把课程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构建并有效运行“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共享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企业师傅施工现场演练,激发学生动手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施工实操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依托合作企业提高了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企业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条件增强了企业实力与行业地位,有效解决了学徒制教学“学校热、企业冷”的合作瓶颈,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双向教培、岗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以养技、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22):190-191.

[2]卢士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22):88-90+98.

[3]张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2):162-163.

[4]舒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110-111.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第2篇

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量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强大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而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软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建高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排除校内基地的场地和资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模拟的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签订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能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对口的人才;企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经历和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第3篇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分析

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事实表明,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是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元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方式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方式。主要有:“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齐全而坠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坠落;起重吊装时坠落;梯子上作业时坠落;轻质板断裂导致坠落;吊篮架、提升架、挂架坠落或失稳而坠落;倒塌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塔吊时坠落;提升机吊篮乘人断绳或施工升降机梯笼坠落而坠落;随楼板坍塌而坠落等等。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会造成事故;监护人的失职、各项管理制度未得到落实,本可避免的事故就会发生;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安全技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大量的事故。从客观方面看,没有防护或防护设施有缺陷,留下重大事故隐患;施工设施的安全度不满足,易发生多人伤亡事故。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对策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施工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抓好安全培训。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有关规定,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三是认真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架工程、吊装拆除工程(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临边防护等都应作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改变或拆除现场的防护设施必须经安全技术部门的同意,并做好其它防护措施,作业时做到自我保护和相互提醒。要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及时、规范地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做好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对拆除的部位进行恢复,确保防护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四是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零星安排的作业,都必须向操作者讲清楚施工环境、操作过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采用的防护措施、作业中应遵守的纪律和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及发生时采取的应急避险措施。操作过程中必须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使每个操作者时时、处处重视安全。

五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利用登高设施或登高用具进行攀登作业的,作业前应对其材质和稳定性进行检查确认,对材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对现场的临时用房或工棚的瓦屋面应固定牢靠,防止雨天或大风天气进行抢修。同时不宜使用石棉瓦等易碎材料作为临设的屋面,避免铺设或维修过程的坠落事故。在恶劣的气候(如雨雪天、大雾、六级以上强风)和环境不良的条件下,禁止从事高处或洞口作业。

三、建议和意见

一是施工企业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同时,应当坚持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制,增强各级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做好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就位和安全认证,规范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的用工行为,对只顾赚钱、不管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劳务企业坚决清出建筑市场。

三是对目前大量使用的双吊篮井字架简易物料提升机,大都无特种设备安全认可证、安全装置不全且安装过程危险性较大,建议应逐步清理出建筑工地。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第4篇

1、转换角色,配合做好设备管理工作2005年,公司为了扩大规模,接管了大厦的物业管理,为此,公司将设备部有关银河大厦的设备管理日常工作交给×××同志处理。×××同志在做好本职电器维修工作的同时,与设备部经理经常进行沟通,担当起设备维修工作的安排、布置、计划等方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磨合,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工作任务完成得较为圆满。

2005年,设备部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同志除了要处理正常的电器维修工作和给排水系统的维修工作,还克服人手少等困难,安排落实了×××大厦消防系统的检修、应急灯检修等工作,保证了消防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银河大厦商场部分4楼,因营业场所调整,在2005年2月份,对4楼照明系统、消防系统进行恢复安装,×××同志接受安排,对整个工程进行跟踪,对于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督促进行调整。2005年10月份,商场4楼在服装卖场开业前,根据市消防支队的检查整改要求,亲自带领班组人员,对商场1-4楼应急照明系统进行检修、加班加点,安装应急照明装置、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灯共136套,另外新安装4楼照明灯具100套,既保证了消防整改工作的及时完成,又减少了公司安装、维修费用支出。

2005年8月,为了保证×××大厦的正常交接,×××同志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公司和设备部,对名都大厦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不合格项等提出整改意见,共统计出各种不合格项300多项次,为房屋交接做好准备。

建筑工业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节能节水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缺水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建筑,往往占地面积大,用水量相对与其它民用建筑也较大,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更大的环境负荷。根据资料显示: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的1/3,而建筑给排水专业各项能耗中单生活热水一项就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0%~30%[1]。因而,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节水技术措施对整个建筑的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于工业建筑而言,节能节水对于整个厂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工业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措施

2.1给水系统

对于工业建筑而言,一般高层(超过24米)的工业建筑比较罕见,因而工业建筑供水压力可充分利用厂区管网压力。这就需要合理确定供水压力,以防漏水。对于室外官网压力远超过室内所需压力的情况,采取必要减压措施。国外一些国家均采用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减压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等手段避免供水点超压[2],针对不同的用水需求,提供合适的供水压力,可有效减少水量浪费,从而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节水型卫生器具来实现节水节能。给水水嘴选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岀流流率的节水型水嘴;采用节水型大、小便器,如在工业厂房公用卫生间选用脚踏式大便器,感应式小便器冲洗水嘴。公用卫生间洗手盆龙头也应采用感应式节水型龙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给水管材的选择,应避免使用容易生锈的管材,造成水质污染。而如PP-R管、PE管、PVC-U管、金属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等,在充分考虑投资等方面的前提下,使用此类管材能降低水质污染风险,保证供水安全,防止浪费。

2.2排水系统

工业建筑由于工艺流程的不同,排水水质也相差较大。有的含有荧光剂,有的含有酸碱杂质,有的甚至含有致癌致畸的有害物质,如果将这些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笼统的处理后排入水体势必造成自然界水资源的破坏。因而,在工业建筑排水设计中,应采取分质排水,对于不同的工艺流程的废水分别收集,采用合理的处理工艺处理后再将其排放或者再次利用,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水源的污染。

2.3建筑中水

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3]。中水来源于建筑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建筑中水系统主要包括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三个部分。中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给水技术、排水技术、水处理技术和建筑环境技术的有机综合,实现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能用于作为中水水源的建筑排水通过中水系统的收集、处理并回用到冲洗、浇洒、灌溉、园林、景观、绿化等非饮用水范围,既节约了用水,保护了环境,又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4]。中水的利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建筑及厂区节约用水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2.4热水系统

大型工业厂房通常采用集中式的热水供应系统,由于使用热数多,系统常常含有十个及以上的淋雨莲蓬头,为了节约能源,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热源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备条件时,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5]。对于建筑物热水供应,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气源热泵等。在南方城市,光照充足,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甚至可以考虑将太阳能蓄积,形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热泵分为水热源型和空气源型两种,水热源型热泵通常以地热或工业废热水作为热源,空气源型热泵(简称气源热泵)则直接利用环境大气作为热源。在有地热或工业废热水作为热源的地方,可以使用水热源型热泵,而其他地方,则采用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器)以节能、环保、占地少、与建筑结合性好的特点,成为节能建筑的主要热水制备设备。对于工业建筑,尤为明显,可以充分利用工业废热水的热能,节约投资。

2.5雨水收集利用

工业建筑屋面面积大(几万平米甚至十几万平面),多为大跨度钢屋架,而工业厂区占地面积相对一般的建筑小区更显庞大,因而工业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意义尤为重要。雨水利用可分为直接回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集中形式[6]。对于工业建筑大型钢屋面,雨水不会在屋面长时间聚集,可直接通过屋面泄流进行收集。厂区雨水收集主要是硬化路面及运动场等径流系数较大的地面,对于绿地等径流系数较小的地面可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后作为非传统水源,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地面冲洗、道路浇洒,同时作为备用的过渡季节空调冷却水补水水源。硬化道路等地面污染物相对较多,雨水受污染程度较高,初期雨水弃流后,中后期雨水经沉淀格栅井处理,再经水生植物过渡带汇入景观水塘取水。

3结语

节能节水是未来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潜力很大,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及其他节能节水方式,可节约许多能量及水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个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振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7,33(1):62-71.

[2]付婉霞,曾雪华.建筑节水技术对策分析[J].给水排水,2003,29(02):47-53.

[3]苏凯兵.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后世博反思与启迪[J].给水排水,2010,36(07):95-99.

[4]魏群.城市节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5]杨琦.建筑节能.墙体与设计,2008(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