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沌管理

混沌管理范文精选

混沌管理

混沌管理范文第1篇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最优潮流[1]的一部分,通过无功调节设备改变系统的无功潮流分布,减少系统有功网损,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传统无功优化求解方法有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和动态规划法等[2],利用传统方法精确求解无功优化问题比较困难。基于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利用混沌系统的一些独特动力学性质直接采用混沌变量进行解空间的遍历搜索,搜索过程按混沌运动自身规律进行,与一般启发式搜索算法相比它不需要启发信息,因此更易于跳出局部最优解,适合全局优化搜索,并且不要求优化模型具有连续性和可微性。混沌优化方法已用于机械、化工、管理和电力等领域[3~6]。

1无功优化模型的数学描述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多约束的组合规划问题,其控制变量既有连续变量(节点电压),又有离散变量(有载变压器分接头、补偿电容器/电抗器投切组),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间又不相互独立,使得优化过程十分复杂。选择发电机节点电压幅值、无功补偿源节点的注入无功及变压器的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作为控制变量,同时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目标函数:F=minPL+i=1!λiTi"#(1)式中:PL为系统网损;i=1!λiTi为惩罚项;λi为惩罚因子。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等式约束:Pi=Vij∈i!Vj(Gijcosθij+Bijsinθij)Qi=Vij∈i!Vj(Gijsinθij-Bijcosθij%’’&’’()(2)不等式约束:U≤U≤UX≤X≤X%’&’((3)式(2,3)中:Pi和Qi分别为节点有功和无功功率;U=[VGi,QCi,KTi]为控制变量,U和U表示其上下限;X=[VLi,SLi,QGi]为状态变量,X和X表示其上下限;VGi为发电机端电压;VLi为节点电压;KTi为有载变压器分接头档位;QCi为补偿电容器投切容量;QGi为发电机无功出力;SLi为支路通过功率。

2主动禁忌混合混沌算法(RTSCOA)

2.1RTSCOA的原理文献[7]中F.Glover提出了禁忌搜索算法,利用历史纪录来指导下一步搜索方向,当到达局部最优解时将搜索方向指向导致目标函数退化最小的方向上,由此避开局部最优解。同时,通过将已执行过的移动设置为临时禁止来避免搜索重复的空间。传统禁忌搜索算法需要通过设置或者调整搜索参数来进行有效的搜索。主动禁忌算法[8]是主动搜索[9]算法中的一种,它通过反馈机制调节禁忌表长度,自动平衡集中强化搜索策略和分散多样化搜索策略。在算法进行搜索的过程中,所有被访问过的解都被储存起来,当执行一步移动时都要检查当前解是否已经访问过。如果一个解重复出现,禁忌表长度增大,变为原来的NI倍,NI为长度增加调节系数(NI≥1);反之,如果经相当长的时间后没有重复的解出现,禁忌表长度减小为NO,NO为长度减小调节系数(1>NO>0)。当某一个解的重复出现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则通过在当前解的基础上移动几步来跳出,执行移动的步长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同时,为防止很快跳回已经搜索过的区域,所有随机操作均被禁止,这一机制可以使搜索有效地跳出局部极小点。2.2RTSCOA的步骤(1)初始化。k=0,选取n个随机混沌值y(k)i,并存储在禁忌表中。(2)利用载波x(k)i=xi+y(k)i(xi-xi)将n个混沌随机变量映射到控制变量域内X。(3)计算f(X),找到最小的f(X*),并且设f(X)current=minf(X*)以及对应的X*,fbest=f(X)current。(4)如果变量为连续变量,利用xi=xi+εv对下次混沌映射初值进行更新。其中,ε取很小的数(ε=0.0001);v为(-1,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为离散变量,则在附近增加或减少一个步长,判断xi是否在禁忌表中。若在,则重选;若不在,则放到禁忌表中。(5)增加迭代数y(k)i=4y(k-1)i[1-y(k-1)i],x(k)i=xi+y(k)i(xi-xi)。(6)计算禁忌表中变量的f(X),比较fbest和f(X)current。如果fbest≤f(X)current,则fbest=f(X)current,否则不替换。(7)k=k+1,判断总次数以及fbest是否多次不变,否则返回(3)。(8)输出结果。

3无功优化的混合混沌算法实现

利用RTSCOA求解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时,由于混沌算法的遍历性经过一定的求解过程可以将变量带到最优解附近,此时并不要求获得精确解,利用主动禁忌算法的“记忆”功能将变量在最优解附近增加一微小量,并将搜到的解存储在禁忌表中。在搜索过程中,算法将搜索到的当前解不断地存储到禁忌表中,同时不断地释放已经到期禁忌表的解,求解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无功优化模型的确定无功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F=min"PL+λ1Ni=1#(Vi-VilimVimax-Vimin)2+λ2Mj=1$(QGi-QGlimQGimax-QGimin)2+λ3Lk=1$(SLi-SLilimSLimax-SLimin)2%(6)当Vi≥Vimax时,Vilim=Vimax;当Vi≤Vimin时,Vilim=Vimin,否则Vilim=Vi,发电机无功和支路功率作类似处理。λ1、λ2和λ3为惩罚因子,惩罚项包括电压越限、发电机无功和支路功率等惩罚项。(2)优化变量的选择对于以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功率平衡约束和变量约束的无功优化问题,解向量包括控制变量U=[VGi,QCi,KTi]和状态变量X=[Vi,SLi,QGi],以控制变量为优化变量;对于发电机机端电压等连续变量直接利用“载波”映射将混沌变量变换到控制变量的限值区间;对于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和变压器变比等离散变量进行就近归整处理,增加或者减少一个步长来和禁忌表中的变量进行比较。(3)禁忌表当前最优解邻域的移动根据变压器分接头及可投切电容器的动作特点,在次优解附近每次对一个变量执行加一操作,若超过变量定义范围,则该变量操作保持原值不变;对于发电机端电压等连续变量应增加一个微小量,选择邻域中不在禁忌表中的最优解作为找到的解,如果邻域中的解都被禁忌,则执行操作,选择目前为止最好的解作为当前解。超级秘书网

4仿真分析

本文利用IEEE30节点的仿真结果来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利用Matlab6.5编程在P41.7GPC机上仿真运行。IEEE30系统中有41条支路、6个发电机节点和22个负荷节点,6个发电机节点为1、2、5、8、11、13;可调变压器支路为L6~9、L6~10、L4~12、L27~28;并联电容器节点为3、10、24,如图1所示。系统总的负荷Pload=2.834,Qload=1.262。假设发电机机端电压和变压器的变比均为1.0,通过潮流计算得到∑PG=2.893859,∑QG=0.980199,Ploss=0.059879。越限节点电压分别为:V26=0.932,V29=0.940,V30=0.928(数据均为标幺值);存在一个无功发电功率越限。通过仿真得到数据与其他无功优化算法进行比较。

5结论

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充分利用混沌算法和禁忌算法的各自的特点,在混沌搜索过程中利用禁忌算法禁忌表记忆能力将初解保存于禁忌表中。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将存放于禁忌表中的解增加一个微小量,进行比较存放于禁忌表,同时利用反馈机制对禁忌表长度进行控制。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在全局和局部都可以进行搜索,因而算法不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仿真结果显示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MAJT,LAILL,YANGYH.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inReactivePowerOptimization[J].ProceedingsoftheCS-EE,1998,15(5):347-353.

混沌管理范文第2篇

高校人员管理是教育管理的核心,有人说它是管理的管理,也叫元管理。其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高校各层次人员的潜能,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教育事业和谐、有序、快速地向前发展。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日的,口前并没有一个唯一绝对有效的模型可供利用。虽然,在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管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管理模型,比如理性科层模型、学者团体模型、开放系统模型、政治管理模型、文化模型等,但是,由于这些模型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因而都未能在我国派上应有的用场,即使部分地予以采用,也未能在管理中产生应有的效益。口前,我同高校人员的管理主要以科层模型和政治模型为主。这两种模型,其决策的基础分别为职位和奖惩能力。由于这两种模型主要套用了其他领域(政府、企业)的管理模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忽略高等教育领域所独有的个性特征,带来的效益也就不很明显。那么运用其它模型又会怎样呢?例如有人主张让高校的业务教学骨干来进行决策,即所谓的学者团体模型。很多大学管理的实践表明,有学术或专业特长并不能就表明一定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执行决策的能力。

那么,大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内部人员管理中所面临的效率低下的状况?这正是本文提出关于秩序与混沌管理问题的原因。所谓秩序,即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管则的有条理的状态;无秩序,则无所谓管理,管理的理想状态便是形成一种秩序。但是,怎样才能达到秩序状态,是通过秩序本身还是秩序之外?过去的实践告诉我们,由秩序列秩序,效果欠佳。那么,由混沌到秩序呢?过去的实践并未问答,但我认为可以从理论上作一些探讨。所谓混沌,即管理中常出现的模糊状态和不确定性,是一种非周期性、无规则和不可预测的随机行为,是一种只在非线性系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的模糊现象。混沌理论的形象说法就是蝴蝶效应,在这一现象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将导致最后现象的极大不同。那么在大学人员管理中,存不存在混沌现象呢?

二、高校人员管理中的混沌现象

混沌理论认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中,混沌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的触角伸向哪里,哪里就发现有混沌”。高校人员管理中,混沌现象自然也是存在的。

首先,从高校人员的构成上看便存在混沌现象。高校人员的组成主要包含大学教师、大学生和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则寓于三者其叫。在这四个集合的人群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表面看来似平是明晰的,其实,从深层看,又是极其混沌的。不仅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且,大学教师、大学生与服务人员之间也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譬如,在教学中,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还足以学生为主体,抑或是双主体?如果用线性的关系来试图给以说明,就很难说清。再者,服务人员(如图书管理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与教师和学生相比,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如果按照既往的观点,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服务人员当然就是附体了。因此,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以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作用就难以引起应有的重视。不少大学只强调教帅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而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则认为可有可无,以至导致因服务质量低而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认识方面的偏颇。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甚至和学生及服务人员间的关系,更是一个胶合的混沌状况。不仅人员之间的穿插、交流、互动处于一种胶合的状态小,而且思想、认识、观点、方法,也不可能用线性的方法理出头绪来。比如,在管理人员队伍小,既可以有大学教师,还可以有服务人员,而且这些人员都有很大的白山性。如一个大学教师既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担任专职教师、兼任学校负责人,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放弃学校的管理职位。即管理人员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管理的混沌性。尤其是在管理人员队伍中由于管理者往往来自不同的利益群体,这样,就会使得相互之间思想和方法的冲突十分激烈。即使来自同一个利益群体的不同管理者,其思想认识也不会完全一样,甚至矛盾重重。这些都决定了高校人员管理中必然存在的混沌现象。如果不借用混沌理论,而仅仅希望用精确的线性方法来指导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在今天看来,是不够完善的。

其次,从高校的功能和作用来看,也决定了其人员管理的混沌状态。单就培养目标而言,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就社会的需求来看,究竟是培养适应性的人才好还是创新型人才好,人们的认识常常是模糊不清的。即便很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但什么是创新人才,众人的说法又很不一致。例如我们今天强调的素质教育,便是一个混沌的概念,对素质教育就只能按照混沌的理论来理解,而不宜按线性的理论来理解。总之,由于人的认识的极度个体化和模糊不一现象,决定了高校人员管理所存在的混沌现象的客观性。

三、实现混沌管理的合理性和条件

大学既不同于企业、社团,也不同于政府,大学生产特殊的产品——高等专门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对高校人员的管理不能完全比照企业或政府的模式。对高校人员的管理必须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精神环境。纯粹的条条框框既产生不了新人,也产生不了新思想。过去,由于思维领域出现的极端,产生了天人相割、物我两分的现象。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由于管理的法理法则是建立在违背“自然”和违背人的基本权利去对他人的控制之上的,因而自然便会产生违背自然规律去压抑人性的管理办法。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大学生,而且大学教师也常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压抑,使他们难以有较舒畅的工作心境。笔者在对某大学(该校大多数职工认为,校长是一个很实干的人,个人品质不错)的调查小发现,全校600多名教师小能“很舒畅工作”的只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3%,“不能舒畅工作”的占31%,感到“基本满意”的占46%。服务人员对“舒畅工作”的满意度更低,“%的人员觉得“不舒畅”。正如有的教师所说,不是说校长的个人品质和才能如何,主要是口前的管理模式,把人的复杂思想简单化了,管理中常常出现把问题(如职称评定、评先奖优、发奖金等)非此即彼地割裂开来的现象,这种割裂不仅没行化解已有矛盾.而且还人为地武断地制造了许多新矛盾。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这种模式小,学校小所形成的条条框框式的规则、制度虽然貌似明晰,但由于过分强调钢化,导致了钢性有余而柔性不足,以至使人员内部“隐形冲突”加剧,内耗增加,人的潜力难以挖掘,创造能力难以发挥,因而也同样带来了管理效率的低下。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民主意识空前增强,竞争精神逐渐形成,公平心理不断升华。在此情况下,大学人员的管理原则也应该适时地作出反应和改变。我认为,积极探索混沌管理模式,实现更高层级的管理秩序,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混沌管理模式至少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舍弃大学小以管理级别为主要决策特征的管理模式,确立高校员工、大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实行民主治校。因为,新思想、新人才的产生并不取决于管理科的意志,恰恰相反,管理者的意志还可能限制新思想、新人才的产生。(2)打破僵死的人员组织,实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促使人员自己流动机制的形成,实现大学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叉和交流。(3)建立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和交流环境。由于在这种模式下,领导命令、个人意志将十分淡化,计划的作用也将显得微不足道,人心向背非源于命令或计划,而主要源于组织所提供的信息,因此信息的收集、整合和提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混沌管理的途径

讲混沌管理并不是说学校的管理组织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说,在管理小应当将混沌理论作为一种指导管理的思想方法。从现代混沌学的观点来看,混沌并非是指杂乱无章,全盘大乱,而是指远比混乱深刻、复杂得多的随机决断的才华和能力,是指一种通向更高一腰秩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混沌管理的状态下,管理已不单单是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决策和执行中都将是主动者。

混沌管理离不开秩序,恰恰相反,混沌管理在秩序管理中诞生,并起着秩序管理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秩序到混沌,又从混沌到秩序,这是混沌管理的一条基本途径。那么,作为高校人员管理,应该怎样历经这条途径呢?

混沌管理范文第3篇

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Kellert,1993)。在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

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混沌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商业周期研究、动物种群动力学、流体运动、行星运转轨道、半导体电流、医学预测(如癫痫发作)以及军备竞赛建模等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EdwardLorenz在计算机上模拟气候类型,他的程序使用了12个回归方程来模拟影响天气的初始因素。当他把一个中间值提高精度再送回模型中去,惊奇地发现本来很小的差异,竟然完全改变了模型结果。Lorenz这一偶然发现,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即便很小的变化,都能造成结果的巨大不同,它是混沌理论的经典例子:香港的一只蝴蝶轻轻振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根据混沌理论,企业、组织都是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共同作用的、极不平衡的系统,它们的未来表现不可能通过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件、行为来预测。在混沌状态中,组织行为既不可预测(混沌),又有一定规律(有序)。

内部控制包括了一系列的程序、过程和系统等,而且在操作中,上述内容一定会不断地得到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归是固有地内含在内部控制之中的。当然,并非上述所有内容都是如此,但是其中很多内容都是这样设计的。因此,混沌理论可以运用到内部控制中来。

二、内部控制概念中混沌理论的含义

内部控制概念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基础上,即对于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而言内部控制可被依赖的程度是有其固有局限的。许多相关主题的权威性著作,包括coso的整体框架都谈到了这些局限性。它们包括人类易犯错误的本性、同内部控制有关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因此,内部控制不能完全保证我们总是能够达到所有预期的效果。可以引用coso整体框架中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无论内部控制设计得如何完美,执行得如何良好,它也只能对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这其中的含义就是,那些不合理的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然而如果将混沌理论应用于这个问题,则显然可以看出,这些小错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并且与其他异常现象相互作用,就会导致重大的灾难。在这方面有许多例证,例如,巴林银行——这家享有盛誉的老牌银行的崩溃就起源于某个人的未受监督的行为;银行业巨头——日本住友银行所遭受的数十亿美元损失,也源于某个交易员的铜金属期权交易。这两个令人痛惜的案例,显然都是由于缺乏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控制而造成的,但这一认识为时过晚。

混沌理论同时还证明了那些试图通过扩大内部控制的范围而阻止微小错误发生的努力也是毫无用处的。日常操作中的微小偏差是如此之多而它们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不可能对这些偏差进行准确的预计,也不可能建立充分的预防机制。谁能够百分百地预测错过一个电话、上班迟到了一会或是忘了准备某个会议的材料所造成的后果呢?这些偏差以及其他不计其数、无伤大雅的问题每天、时时都在发生,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此从概念的层次上来说,我们不能依靠内部控制来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除了蓄意欺诈和明显的大意之外,这些事故的发生实际上是随机的。内部控制水平更好的企业似乎会遭遇更少的灾难,但实际上这个结论并没有得到证明。然而现在,笔者还是建议努力达到最好的内部控制水平,以尽可能地减少遭遇灾难的可能性。

三、混沌理论的应用

在混沌理论下,应该承认:重大不利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水平的控制都不能防止它们的发生。混沌理论不涉及成本—效益之间的比较,而成本—效益原则是coso框架下确定合理性的一个主要标准。为确定一项控制技术是否值得应用在coso框架下,会将应用该方法所付出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如果效益大于成本的话,就采用该技术,反之则不采用,即使当某一项控制技术可以防止重大不利事件的发生时也是如此。但成本—效益原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起初看起来可能十分有吸引力,但在事后看来却存在致命的缺陷。换言之,当一个重大不利事件发生时,除了必须接受罚款、惩罚和制裁以外,后果之一便是采取补救措施,以防将来此类状况再度发生。此时几乎就不存在对成本—效益的考虑了。

一旦对不利事件的不可避免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本——效益原则的重要性就会消失。而如果不存在成本—效益原则这个制动闸的话,管理层将会自由地使用任何措施以提高关键的流程、系统、功能和任务等等。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更高质量的流程以及类似的措施将会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这又将导致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最终,对于持续改进的永不疲倦的承诺将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创造价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利事件甚至重大不利事件都将会发生。但是,当不利事件发生时,对管理层是否曾尽力采取各种能够采取的措施的质疑将会减少,因为管理层良好的业绩记录将打消所有的疑问,除非是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

当管理层从成本—效益陷阱里跳出来之后,它就可以自由地采取持续改进、创新方案和承担风险行动,这些与内部控制的管理导向方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不难想像,采用这一内部控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将比采用coso框架内部控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更为理想,不利事件的发生范围也可以变得更小。

可以说,任何事情,不管其性质如何,都不能百分百精确地预测它会如何发生,以及何时发生。这种不可预测的程度随着事件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许多事件的不可预测水平还会受到有序行为的影响。因此,从原本是混沌的地方可以合理地解析出某种程度的有序。有了秩序之后,可预测性就提高了。大家都相信人类是理性的,因此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秩序。实际上,我们也确实达到了一种有序状态。这种有序使得整个社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得以形成并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因为必须维护秩序,防止因秩序恶化而进入无序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处理不确定性。

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中,风险是与某一行动相伴的不确定性的程度。谨慎的管理者会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是最终管理者必须自愿接受不能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混沌理论提供了依据。

正是混沌理论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使得人们对内部控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公众可以接受风暴、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同样,也没有理由因为没有达到某些内部控制目标,而得出内部控制制度无效的结论。管理层可以通过设计并维持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毕竟大灾难的发生并不是经常性的!

【参考文献】

混沌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企业如何适应复杂变化的内外部营销环境,是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混沌系统理论的假设,企业管理者要面对高速变化的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抛弃精确预测的管理理念,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企业是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它的生存发展以企业营销环境为条件。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又输出给环境,企业进一步的活动又受到环境对其行为反馈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环境,这些因素都不是静态简单的,而是动态复杂的。在确定系统系统下企业越来越容易发生突然的不可预料的变化,企业也越来越处于一种有限动荡或混沌状态中

1混沌的企业营销环境的表现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的自由化动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三大核心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也越来越不可确定。比如财务资源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职员每天面临网络、报纸、猎头公司、中介机构等提供的强大诱惑,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的传播手段影响下员工的个性越来越强。尽管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可能随之增强。但是高层管理者则根本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及时做出反应。

(2)商业活动日趋全球化。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商业活动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从当前情况看,其进程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世界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生产全球化日益加深、生产要素全球化在迅速扩展等。

(3)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和购买行为呈高维的非线性。这使得企业采用的营销组合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能准确预测的。消费者群体是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这种非线性表现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关系等方面。这些方面常常会表现出随机性与分散,比如无理性的冲动购买。但大部分程度上,人们的购买行为更表现出混沌性,这可以从无论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有其购买者看出。

(4)速度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创新呈现连续中断(continuousdiscontinuity)而导致产品市场可能很快出现和消失,竞争规则发生变化,大规模定制等不确定性变化的特点。能否准确的、迅速的进行复杂问题的判断考验了一个企业的反应能力,而知识管理便是在全局角度提供复杂决策的一个体系。同样用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标准作业流程带给企业的是更强的竞争条件,在企业的战术层面,这是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工具,而知识管理能让企业聪明地赢得战略的胜利。

(5)营销环境复杂程度大大加深,可测度大为下降。现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其中各个因素不但在持续变化,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形成了一个混沌复杂的系统。企业与政府、员工、顾客、供应方、竞争者、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上述各因素之间都在进行着复杂的互动作用。在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试图从上述复杂过程中识别出对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比较困难的。不但营销环境会影响企业行为,企业也能够改变产业结构及竞争格局,在这个混沌系统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6)技术对企业营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当今世界,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影响需求和用户规模的重要因素,已被提到企业战略制定的议事日程上来。

企业实际所处的营销环境往往是模糊而难以分辨的,这需要企业决策层有正确而统一的判断。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环境可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最难以判断的是,当某种外部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时,由环境系统本身具有的要素相关性和复杂混沌性决定的其它环境要素往往随着发生程度和方向均难以预料的变化。这些情况大大加剧了企业环境动态变化的程度,增加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2基于混沌系统的企业复杂营销环境的对策

(1)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是纯随机的行动,它是在企业吸引——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下,在科技进步、市场竞争、顾客需求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发生的一种行为。它虽然受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但却不可能精确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总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吸引域内活动,是有边界而又不可重复的行为过程。

(2)企业应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计划。企业系统内、外部存在着许多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使得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人与人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对企业系统输入初值的微小差别,将导致输出的巨大差别,因此预测的结果常常是不确定的。基于“因果失联”的思想,企业作长期计划不应过分注重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应注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的分析,减少营销战略的刚性和被动适应性、缩短战略规划长度,增加战略的柔性、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3)企业应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自然系统在远离平衡态而进入混沌后能够产生新的有序行为,它们产生过程的方法同样可“移植”到企业系统的混沌管理。企业系统混沌发生的内因是企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及内部子系统(或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外因则是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按照“混沌运动背后隐藏着确定秩序”的观点,企业系统可以通过诱导随机性“涨落”即混沌的产生,为企业产生有序结构提供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由于混沌系统能够迅速地在许多不同的行为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在企业系统内部可用一个混沌子系统来扰动其它子系统,以使它们产生协同现象,就显得特别灵活。如可以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使企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为了适应奇异、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结构和状态,即“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4)企业要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系统中,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为“金字塔”式的层次型结构。为了在混沌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管理者应将注意点转移到“适应、调整、变革”上来。通过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各部门)之间通过建立“网络结构”的柔性组织形式,消除企业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使得企业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富有“弹性”,各不同层次都能等同地面对环境,相互并行地协同并适应环境变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境,则能增加企业系统的开放度,提高企业系统适应系统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并非营销环境有关的所有对象都是混沌的,它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才是混沌的。但是混沌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益变化的营销环境。,因为根据混沌理论,理性决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是正确的、可预测的,但在长时间内则存在随机性。正如美国的混沌学家福特所说的,面对混沌系统的预测应该是“用混沌预测混沌”。实践证明,美国、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层主管在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决策时采用的混沌决策方式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治,韩国照著.市场营销的方法论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混沌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企业如何适应复杂变化的内外部营销环境,是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混沌系统理论的假设,企业管理者要面对高速变化的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抛弃精确预测的管理理念,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企业是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它的生存发展以企业营销环境为条件。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又输出给环境,企业进一步的活动又受到环境对其行为反馈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环境,这些因素都不是静态简单的,而是动态复杂的。在确定系统系统下企业越来越容易发生突然的不可预料的变化,企业也越来越处于一种有限动荡或混沌状态中。

1混沌的企业营销环境的表现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的自由化动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三大核心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也越来越不可确定。比如财务资源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职员每天面临网络、报纸、猎头公司、中介机构等提供的强大诱惑,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的传播手段影响下员工的个性越来越强。尽管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可能随之增强。但是高层管理者则根本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及时做出反应。

(2)商业活动日趋全球化。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商业活动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从当前情况看,其进程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世界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生产全球化日益加深、生产要素全球化在迅速扩展等。

(3)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和购买行为呈高维的非线性。这使得企业采用的营销组合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能准确预测的。消费者群体是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这种非线性表现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关系等方面。这些方面常常会表现出随机性与分散,比如无理性的冲动购买。但大部分程度上,人们的购买行为更表现出混沌性,这可以从无论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有其购买者看出。

(4)速度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创新呈现连续中断(continuousdiscontinuity)而导致产品市场可能很快出现和消失,竞争规则发生变化,大规模定制等不确定性变化的特点。能否准确的、迅速的进行复杂问题的判断考验了一个企业的反应能力,而知识管理便是在全局角度提供复杂决策的一个体系。同样用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标准作业流程带给企业的是更强的竞争条件,在企业的战术层面,这是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工具,而知识管理能让企业聪明地赢得战略的胜利。

(5)营销环境复杂程度大大加深,可测度大为下降。现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其中各个因素不但在持续变化,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形成了一个混沌复杂的系统。企业与政府、员工、顾客、供应方、竞争者、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上述各因素之间都在进行着复杂的互动作用。在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试图从上述复杂过程中识别出对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比较困难的。不但营销环境会影响企业行为,企业也能够改变产业结构及竞争格局,在这个混沌系统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6)技术对企业营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当今世界,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影响需求和用户规模的重要因素,已被提到企业战略制定的议事日程上来。

企业实际所处的营销环境往往是模糊而难以分辨的,这需要企业决策层有正确而统一的判断。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环境可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最难以判断的是,当某种外部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时,由环境系统本身具有的要素相关性和复杂混沌性决定的其它环境要素往往随着发生程度和方向均难以预料的变化。这些情况大大加剧了企业环境动态变化的程度,增加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2基于混沌系统的企业复杂营销环境的对策

(1)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是纯随机的行动,它是在企业吸引——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下,在科技进步、市场竞争、顾客需求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发生的一种行为。它虽然受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但却不可能精确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总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吸引域内活动,是有边界而又不可重复的行为过程。

(2)企业应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计划。企业系统内、外部存在着许多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使得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人与人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对企业系统输入初值的微小差别,将导致输出的巨大差别,因此预测的结果常常是不确定的。基于“因果失联”的思想,企业作长期计划不应过分注重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应注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的分析,减少营销战略的刚性和被动适应性、缩短战略规划长度,增加战略的柔性、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3)企业应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自然系统在远离平衡态而进入混沌后能够产生新的有序行为,它们产生过程的方法同样可“移植”到企业系统的混沌管理。企业系统混沌发生的内因是企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及内部子系统(或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外因则是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按照“混沌运动背后隐藏着确定秩序”的观点,企业系统可以通过诱导随机性“涨落”即混沌的产生,为企业产生有序结构提供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由于混沌系统能够迅速地在许多不同的行为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在企业系统内部可用一个混沌子系统来扰动其它子系统,以使它们产生协同现象,就显得特别灵活。如可以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使企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为了适应奇异、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结构和状态,即“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4)企业要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系统中,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为“金字塔”式的层次型结构。为了在混沌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管理者应将注意点转移到“适应、调整、变革”上来。通过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各部门)之间通过建立“网络结构”的柔性组织形式,消除企业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使得企业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富有“弹性”,各不同层次都能等同地面对环境,相互并行地协同并适应环境变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境,则能增加企业系统的开放度,提高企业系统适应系统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并非营销环境有关的所有对象都是混沌的,它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才是混沌的。但是混沌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益变化的营销环境。,因为根据混沌理论,理性决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是正确的、可预测的,但在长时间内则存在随机性。正如美国的混沌学家福特所说的,面对混沌系统的预测应该是“用混沌预测混沌”。实践证明,美国、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层主管在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决策时采用的混沌决策方式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治,韩国照著.市场营销的方法论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