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沌理论精髓

混沌理论精髓

混沌理论精髓

混沌理论精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哲学;混沌理论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位理性的导演。他对情节的调度、线索的收放、速度的把握,乃至音响的个性运用,都表现出一个理性主义者特有的自信。进一步说,他的每一部电影无不建立在某个确定的理性框架之上,影片的全部情节皆据以有条不紊地展开。不独如此,他甚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刻意安排角色对主要规则发表专门解说:《追随》的主人公比尔向警察坦白了追随者的活动守则;《记忆碎片》中主角莱尼在电话中讲述了一套短时记忆缺失者如何替自己保持记忆的生存法则;《致命魔术》开篇就是老卡特向小女孩解释魔术行业内部的核心规则;《蝙蝠侠III》里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对猫女强调过惩治罪犯时的基本原则;《盗梦空间》更是由盗梦者柯布及其搭档分几次向他们的团队阐述盗梦理论。这种共性印证了这位导演对秩序的热忱。

诺兰是秩序的热心建造者,但并不是秩序的刻板遵守者。他了解复杂系统的不稳定性,熟谙潜藏在秩序之下的混沌。实则混沌理论正可以看成是诺兰所有影片背后统一的理论语境。

一、混沌之使——诺兰电影的哲学语境

混沌理论源于现代科学对世界复杂性的全新认识。人们发现世界的本质并不像传统科学所描述的那样是个封闭的、稳定的有序的系统,可以归结到简洁的规律原则。相反,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混沌是它的灵魂。[1]混沌理论作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齐名的20世纪三大科学理论之一,已经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则是它在电影艺术领域的大祭司。他在《蝙蝠侠II》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小丑以“混沌之使”为名,这本身就是对诺兰电影哲学背景的现身说法。

具体看,诺兰的电影作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混沌理论的相关学说。

(一)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混沌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洛伦兹曾这样总结复杂系统的特征:“初始条件的细小差异可能最终会导向迥异的结果。……预测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接受随机的结果。”[2]这种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被形象地命名为“蝴蝶效应”——从气象学角度说,巴西雨林中一只蝴蝶的振翅,也可能会引发北美洲的飓风。只要仔细揣摩,就会发现,诺兰每一个人物的秩序大厦都暗含着崩塌为混沌的脆弱性,同时,他又深得“蝴蝶”比喻的精髓,善于将此种敏感的初始条件符号化为具体物象。《追随》中比尔因为偶然和自己的追踪对象发生接触,便成了他人俎上鱼肉,而诱因是一个装着个人物品的小盒子;《记忆碎片》中莱尼的生存技能被人利用,结果使自己成为他人消灭异己的帮凶,但是事情的起点是他自己标注的一行文字;《致命魔术》中主角安杰尔受同行写有科学家泰斯拉名字的字条误导,形成魔术等同科学的错误认识,从而将魔术变成自我屠戮;《盗梦空间》中盗梦者柯布在一次植梦实验中转动起那只象征梦境虚假性的陀螺,竟然毁掉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人生;《蝙蝠侠Ⅱ》中小丑为蝙蝠侠制造一个选择题,又刻意混淆了选项,造成高谭市正义之星哈维·丹特投身黑暗面,蝙蝠侠苦心经营起来的高谭新秩序险些毁于一旦,这些又都以丹特的特制硬币在事件中一面破损来做喻示。所有的这些莫不在替诺兰申诉同一个命题:秩序,不管它有多么的完善自足,都很难经得起一次偶然变动的冲击。

(二)混沌无处不在

诺兰不仅仅在每一部电影中表现出秩序坍塌成混沌的可能性,而且也着意突出了混沌的常态性:其一,混沌并不是秩序世界失常的极端特例,相反,在一个像人类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中,它与秩序往往是并存的。《盗梦空间》正彰显了这一点:盗梦规则虽然逻辑严谨,但事实是梦境本身是潜意识和情感主导的世界,盗梦者随时会被潜意识守卫暴力袭击,还有可能坠入意识边缘,那里就是一片近乎永恒的混沌。其二,有时混沌正是秩序赖以成立的条件,例如《蝙蝠侠》中的蝙蝠侠之所以能够震慑罪犯以及影武联盟之所以能够使整个高谭市陷入瘫痪,是因为他们都运用了恐惧作为自己的手段,而恐惧正是人们对无序混沌的本能反应。其三,有序的事物只需经过简单的复制,就足以形成混沌。诺兰《蝙蝠侠》系列中充斥着有序事物大量无序堆叠的意象:小丑为焚烧取乐将抢劫来的纸币堆积成山,占据高谭市后为封住该市陆上出口用汽车砌成高墙、为非法处决市民而堆积起高达数层的桌子充当审判台……这些意象都在诠释混沌就源于秩序逻辑的正向推演。

(三)非线性系统

秩序只在封闭的线性系统中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但自然中任何系统几乎都是开放的、非线性的。诺兰的叙事艺术正是对这一事实的渲染。多条叙事线索的并进、极快的线索切换、刻意模糊不同线索之间的时序关系和因果顺序,这些叙事手法在《追随》《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等影片中被大量运用。其中《记忆碎片》的叙事手法犹能体现诺兰的混沌哲学。此中情节线索被一分为二,再切分为若干碎片,第一条线索碎片正序排列,第二条则逆序排列,一一穿插在一起。在正序部分中主人公讲解着自己的生活逻辑,按照既定秩序行事,与此同时,倒序部分则将主人公看似有序的生活一步一步解构开来。线索的如此编排打破了观众对时间线性秩序的依赖,将传统情节的安全感消解掉,从而颠覆了现实世界是个逻辑简单、条理清晰的线性系统这一主流意见。

总起来看,混沌元素在影片中的大量引入,是诺兰对自己秩序世界的反讽:认为世界皆可由秩序掌控只是人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的真相是混沌。

二、骰子一掷能否取消判断——基于混沌理论的诺兰伦理我们看到,《蝙蝠侠II》中在小丑的怂恿下,哈维·丹特接受了混沌的观念,认定世界全无秩序可言,只凭随机偶然,于是开始用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决定他人命运。面对混沌的真相,我们又当何去何从呢?诺兰在他的电影里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一)守卫传统秩序的理由

也许我们的世界只是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自组织的偶然产物,但是现行秩序本身也因为它负载了系统演化的整个历史而成为合理的。因此打着混沌的名义肆意秩序是非法的。活跃在《蝙蝠侠》系列第一部与第三部中的影武联盟认为高谭市的秩序已经堕落,他们可以替天行道,将之彻底毁灭。而布鲁斯·韦恩化身的蝙蝠侠作为老一辈高谭义士的传人,相信它的秩序是经受过历史考验的,因此不惜生命,几次三番地阻挡影武联盟对高谭市的破坏。诺兰的蝙蝠侠身上的正义性可以部分地追溯为对传统秩序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坚持。

(二)尊重个性

按照混沌理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3]即非平衡因素能够通过自组织机制实现复杂系统的秩序化。因此为维护传统秩序,就需要维护社会系统的非平衡性因素。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做出的自由选择恰恰是人类社会中最可靠的非平衡因素,因此诺兰影片有大量的设置来展现个体选择的重要性。此方面《蝙蝠侠II》的一个情节极具代表性:小丑分别给满乘着市民和罪犯的两艘渡轮一个能够炸毁另一艘船的遥控按钮,希望在双方的互相残杀中彻底瓦解高谭市的秩序。但是他没有认识到一旦生死抉择交由个体做出,就仍是理性可控的。因此,当他把对混乱的希望寄托在只能由一个拇指来按下的按钮上时,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对个体自由的尊重还戏剧化地体现在《盗梦空间》的结局:柯布终于回到了现实,与家人团聚,镜头停留在他最后置于桌上旋转着的陀螺上。它将停止,还是会永远转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关整部影片结构、含义的最终解释。作为导演,诺兰对此不做任何独裁专断的交代,而是听凭每位观众自行推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诺兰的民主精神了。

(三)意义创造的合法性

混沌理论有一条十分辩证的潜在含义:复杂系统绝不停滞在任何一种状态上,总是从无序到有序、再由有序到无序不尽地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就是该复杂系统生命的体现。因此,个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固守某一种传统。他有权也有能力稍稍游离于传统之外,用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整体注入新的活力。

诺兰的所有影片都既有关于秩序的创造,又有关于秩序的消解,在理解了他的混沌哲学后,我们发现,诺兰不仅仅通过混沌元素的引入反讽了主角们的秩序化倾向,更深一层次上也在肯定这些角色创造秩序的努力:《盗梦空间》中筑梦师们超现实的梦境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致命魔术》中安杰尔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创造魔术奇迹;即使是《记忆碎片》中的莱尼,也试图为自己无意义的人生创造新的意义——影片以莱尼决定自己篡改记忆的那一刻为两条叙事线索的交点和影片结局,也正是为了突出这一点……《蝙蝠侠》系列对此探讨得最为深刻。蝙蝠侠一方面是高谭传统的继承者,另一方面又与混沌力量的代表影武联盟极有渊源,这一双重身份喻示这位主人公既了解现有秩序的起源和沿革,又具备从相反的角度审视现有秩序的能力。他行走于机械秩序与无序混沌之间,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调节。他是社会开放性的化身,他就是正义。

三、结语

诺兰电影的制作本身就演绎着他对混沌理论的理解。他深谙美国主流电影的卖座手段,熟练地沿用好莱坞惯用包装技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同时他也作为“混沌之使”向电影传统发出了挑战。美国主流电影从本质上说是以销售快乐为宗旨的乌托邦构造者,沉湎于自满自足、因果相袭、结构封闭的虚幻世界。[4]而诺兰电影则着意打破这一封闭秩序:一方面,通过人物解说主动承认秩序的人为设定性,将电影逻辑的假定性暴露在观众面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非线性叙事等手段消解传统影片简单的因果逻辑,向世界宣告秩序与混沌的一线之隔;最后,通过对主人公秩序创造活动道德评判机制的复杂化处理,将电影的解读权向观众开放。就这样,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一位混沌与秩序之间的行者,他的影片实现了传统与个人才能、娱乐性与思想性的双重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桂元.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混沌理论及其方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08).

[2][德]施特凡·格雷席克.混沌及其秩序[M].胡凯,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23.

[3][比]伊·普里戈金,等.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曾庆宏,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42.

混沌理论精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一画论;道;美学

石涛是清代初期杰出的山水画家,他的《画语录》又叫《苦瓜和尚画语录》,它受到很多画家、学者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绘画美学著作。石涛美学在美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就是“道”和“一画论“。他认为,“一画”是世界万物形象和绘画形象结构的最基本因素和最根本的法则,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它还论述了绘画创作中法则和自由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而“道”又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道”和“一画论”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掌握了这些便更能具体的来研究美学。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范畴,在《老子》这本书中,关于“道”它主要有五个性质和特点:第一,“道”是原始混沌。道是在天地产生之先就存在的原始混沌,它不是依靠外力而存在,还包含了形成万物的可能性。第二,“道”产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三,“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虽然产生万物,但是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便是这个道理。第四,“道”自己运动。它并不是静止不运动的,是自己运动的,正是这种运动便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第五,“道”是“无”与“有”的统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高的艺术精神来源于最本质的、最根源的“道”和石涛美学理论中的“一画论”。《画语录》是石涛创立的艺术哲学,“一画论”又是石涛美学体系的核心。“一画论”的体系,是一个宇宙万物运动规律与绘画美学规律上的统一。石涛的一画论,从宇宙的发生引出了万物形象和绘画形象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和最根本的法则。石涛的这个美学体系,使得绘画史上关于创造自由的探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哲理化而又更具体化了。

石涛论绘画的法则和自由

在一画论的基础上,石涛论述了绘画创作中法则和自由的关系。也就是《了法章》的内容,它所讨论的就是如何打破束缚而获得绘画的自由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东西也都是有规律的,因此绘画也不例外。但是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被绘画的成法束缚而得不到自由,画家往往会被法障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把握“一画”这个根本法则。如果把握了这个根本法则,画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想法来画画,从而达到高度自由的境界,因此画家也不会被束缚而得不到自由,画家把握“一画”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画家进行绘画创作都是依据一定法则的。“一画”的这个理论它并不是要人们放弃任何约束,也不是要让人们墨守成规,它是要让人们在懂得法则的同时也会获得自由。如果人们被一些成法束缚失去了自由,那么法则也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还是等于否定了法则。绘画的法则都是从绘画的实践中产生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打破所谓的“法障”,从而获得绘画创作的自由。根据石涛的思想来看,我们创作的时候就应该把法则和自由统一起来,对每个画家都是十分受益的。

石涛论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在石涛的《画语录》里用了两章的内容来论述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它是从两个层面来说明的,一个是“古”与“我”的关系,另一个是“识”和“受”的关系,其实这两个层面讲的都是一个问题。

绘画是一种审美创造,“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为了创造,我们应该学习古人,但是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该要创新。他说“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借古以开今也。”另一方面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讲究一定的法则规律,并且在这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变化。因为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创造,也要尊重自己的个性,因此不能把自己成为古人的奴隶,我们要有创新。这里的“识”并不是泛指一般的认识或理性认识,它是指对于古代绘画传统的学识和修养。“受”指的是画家本人的创造力,不是画家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看来应该把“受”放在第一位,画家的创造力应该作为基础,然后才有古代绘画传统的学识修养来规范自己的艺术创造。也就是说画家在发挥本人的创造力,学习古代的绘画传统,如果只想着要表现个别的具体事物,那是很有限的,画家应该着眼于“一画”这个最普遍最根本的理论法则才能更好的表现万物的自由。

石涛论“蒙养”与“生活”

以“一画论”为基础,石涛把“笔”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墨”和“蒙养”联系在一起,还提出了“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命题。他所谓的“生活”是指山川万物的活生生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形态。书中第五章是这么写的“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此生活之大端也。”可以看出他所谓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生活”或者“社会体验”。“蒙养”是指太古时代宇宙浑然一体的混沌状态。画家在创作之前和创作过程中,必须时刻想着这种原始状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尽管打破了混沌,但是画面形象还可以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里强调“生活”是着眼于绘画形象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蒙养”是着眼于绘画形象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石涛说过:“以墨运观之,则受蒙养之任;以笔操观之,则受生活之任。”操笔要追求画面形象的多样性,运墨要追求画面形象的统一性,这也是笔墨的审美功能。“笔”“墨”无论是作为艺术技巧的概念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美的概念,都和绘画的整体形象紧密的联系起来了,石涛提出的“蒙养”“生活”都是以“一画论”为基础的绘画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一画”,由一到万,千姿百态的万物都主要靠笔,用笔要有对宇宙万物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意识。但是万物之间又不能没有没有规矩,它要组成一个整体形象,所以又得靠运墨,运墨要有对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意识。“蒙养”和“生活”的统一就是“墨”和“笔”的统一,也就是绘画形象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由于石涛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这些理论无不渗透着道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成份。石涛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积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为强调个人的创造找到了一块牢固的理论基石。通过“一画”,他始终对艺术本体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放在首要地位,构架起自己富有创建性的绘画艺术、绘画美学理论体系。在现代,在学习借鉴西洋画和西方美学精神的同时,也要继承这种宝贵的经验和美学精神,这样才能继往开来,把中国绘画的瑰宝流传下来,发扬光大。石涛画论内容广泛,其美学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财富,是我们研究、学习、创新发展中国画的基石,这个画论思想,至今仍为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革新精神和典范作用。(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混沌理论精髓范文第3篇

性是元神,命是元气。真精即是铅,水乡铅只一味,为什么?古代丹家认为铅是太阴月华而生,汞因太阳日精而生,都是日月的灵气,天地之至宝,产于水而成于火,谓水中之金。长生久视只此一味。

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

《张紫阳八脉经》讲:“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曰‘天门’常开,‘地户’永闭,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橐为虚器,如风箱一样空心,送风的管子即为龠。《橐龠枢机说》:“橐者,犹我腹也;龠者,犹我口鼻也。虚而不屈者,乃先天混元祖气也。道家号金丹,其实也,又曰神室天谷,又曰天地之根,万气之祖,太极之蒂。”

托黄婆,媒姹女,轻轻运,默默举

“黄婆”在五行中属土,位居中央,中央戊己土,也可以讲中央意土。“姹女”,刘一明讲:“姹女者离中之阴,(),在人为人心之灵知,人心之识神(也可以讲意念思维),轻轻运,默默举。”《抱朴子》讲得很幽默:“在虚空中涵养真息,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在混混沌沌、杳杳冥冥之中,将神丹通过‘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赴‘黄河’。《广州越秀山三元宫修真碑》讲:“尾闾夹脊下尽头处……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升阳之路。”任督通真路,真气必假道任督。《法海遗珠》讲:“黄河之水,会于东井之胆宫入大罗。”(“胆宫”下丹田,“大罗”即大罗天,仙境名)。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个时辰。一日从子时(23点后)至巳时(11点前)为阳时,从午时(11点后)至亥时(23点前)为六阴时辰。这时讲炼一日之道,结一日之丹,每天十二个时辰,练功不必死板地一定从子时开始,行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每天勤采勤练,日积月累,定能有成。《黄庭经》讲:“仙人道士并非神,积精累气方成真。”

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

“刀圭”是古代时量取药物的用具,形似剃刀。“辨朔望”,月有弦望晦朔(弦,半月;望,满月)。《日月会合图》:“日月会而合,相相会合而成弦望。”月晦,农历每月末日,月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日有朝屯暮蒙。《胜灭风月通玄记》讲:“子时为六阳之首,午为六阴之元。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晦朔为采取之期,屯蒙为运用之候。《抱朴子》讲:“灵宝在身,天巧自然。”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这是指修道成仙,神仙飞翔之意。

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

金阳子《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讲:“人身有一物,分而为之,其浮者为木,沉者为金,一东一西,故谓之间隔。”《水火真机》讲:“心火肾水,其理自然”,“混融二气,生化万物,变化无穷焉。”铅从外至,汞自内迎,饶他为主我为宾。藉彼阳铅运转,收尽一身阴汞,阴阳配合常要聚会,勿使间隔,日炼时烹,交媾处,产金莲。“金莲”是人身精、气、神凝合为药而结成金丹。

采药时,调火功,受气吉,防成凶

《周易参同契》讲:“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调之使水均平,无有偏胜。药是气,火亦是气,受此气者,齐天大福,反之则遭凶祸。

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

清代道士刘一明著《悟真直指》讲:“金丹全靠火候修持而成,火为修持之功力,火候是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火候是修持的关键。”“圣人传药不传火”,《悟真篇》讲:“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还持盈未止心,不免一朝遭殆辱。”《道乡集》讲:“药产则采炼而运周天,随采随运,终止药无可采而止,至此当知止火,以免伤丹。”金丹是天地相合,阴阳互化,一阳生而产药。这都是自然造化,不是轻易能得,得之者应时刻护养爱惜,不得有半点懈怠。

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

未结胎之前,炼精化气,填平缺陷,谓之筑基,还丹之后,结为圣胎,炼气化神,谓之成圣。《天仙正理直论》讲:“修仙而始曰筑基。”“内丹学”第一阶段功夫,就是修复身体,补充三宝的功法。“终脱胎”,神注金胎,心攒命蒂,十月胎圆,瓜熟蒂落,脱胎而出,神透泥丸,气冲天门。

“四正”,《养生秘录》讲:“子午卯酉为四正”,“玄关一窍为四正宫”。“终脱胎”是内丹学修炼第一阶段筑基成功,进入高层炼神还虚成功,达到“内丹学”最高成就阳神出壳,飞升成仙。你有朝一日修炼成功,那四正之宫就没有用了。 你进入功德圆满,永放光明的仙境。

混沌理论精髓范文第4篇

一 、 论 三 宝 三 要修炼有三宝三要。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二 、 论 三 关 三 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背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曰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三 、 论 奇 经 八 脉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四 、 论 坎 离 水 火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虚念想,益不与肾水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五 、 论 呼 吸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则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 , 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 , 而后方谓之“添年药”。六 、 论 玄 窍 又曰:汝欲内呼吸 , 汝当得其一 , 则万事毕。一之为物 , 有两窍 , 两窍又止一窍。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五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命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乃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牝,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七 、 论 塞 兑 垂 帘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八 、 论 回 光 调 息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常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 ( 内息者气也 ) ,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九 、 论 采 药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一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人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采之,欲罢不能,欲解不释,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凡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不采之采,是名为采,而所谓炼精化气者也。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精,阴精不炼,便作怪想淫欲。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火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精而化真气也。十 、 论 交 媾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所谓交媾,只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遍,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 ( 下丹田 ) 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十 一 、 论 河 车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十 二 、 论 采 真 阳 之 气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人调息养性之诀,无非精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十 三 、 论 合 日 月 真 气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亦可二六时中只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合月之气亦然。十 四 、 论 接 天 地 之 气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本,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十 五 、 论 得 丹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混沌理论精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 耗散结构

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时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在物理学上通常认为,只有平衡的系统才是稳定的。普里高津就是因为发明了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认为一个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时候也能够相对稳定,但是稳定的条件是系统具有耗散结构,即系统是开放的,必须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若将此概念用于虚拟经济领域,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开放性、非线性性及正反馈性,因此,虚拟经济系统能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即存在耗散结构。

虚拟经济系统非平衡定态条件下的耗散参量

在定态系统中,大量虚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弥补和抵消,保证了整个经济体系显现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需不断地耗散物质、能量或信息来维持。

设虚拟经济系统要描述某一非平衡过程时应考虑的各参量分别为:q1,q2,K,qK,K,它们是时间t和经济主体组成的“市场抽象空间”的函数,为描述方便,我们将这些物理量看成是系统状态矢量 r/q(q1,q2,K,qK,K)的各分量。对于整个系统可由一组状态矢量构型{ r/qi(ri,t) li=1,2,K,Ne}来描述,该构型的变化反应了系统状态的变化。

由于存在着“流”和耗散,根据连续性原理,对于稳定的非平衡定态虚拟经济系统而言,在其内部某一确定的子系统空间和某一确定的时间内输入的某一参量,必须等于在同一子系统空间和同一时间内耗散掉的相应参量,如信息等,在系统内出现了“堆集”(即正堆集或负堆集),定态便会失稳,只有在无“堆集”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系统定态的稳定。因此,一般非平衡定态系统都存在着某种耗散量和与之相对应的守恒量。

设在定态条件下,第i个子系统内含有的某一恒定的参量为Mcon,外界在单位时间内向该子系统输入的同质市场参量为Mimp,与此同时该子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耗散出的相应市场参量为Mdis,则子系统定态稳定的条件为:Mimp=Mdis。

为具有普适性,特引入两个无量纲的量M D (耗散参量)和M T (输入参量)来衡量该系统此刻的相对耗散强度和相对输入强度,其定义为:

MD=(Mcon+Mdis)/ Mcon

MT=(Mcon+Mimp)/ Mcon

在未达非平衡相变临界点时,系统是定态稳定的,根据连续性原理其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MD=MT

在通常情况下M D 是系统变量 rq的函数,其耗散参量可表示为:

MD= (q1,q2,L,qi,L,qj,L,qn)

在这里 (rq)是各子系统变化参量 {q1,q2,L,qi,Lqj,Lqn}的非线性函数,其具体形式与虚拟经济系统的耗散模式和耗散物质有关。

在整个非平衡过程中,MT的变化是连续平滑的。在耗散系统中,一种定态对应着一种耗散模式。就某种确定的耗散模式而言,其耗散能力是有限的,当系统趋于非平衡相变临界点时有MD≠MT。这时原耗散模式已不能满足耗散与输入同步的稳定,在系统内形成“堆集”,使原定态失稳。这种“堆集”迫使处于不稳的系统寻找新的耗散途径,以便重新稳定下来。这时相关性增强,各种“涨落”极为活跃,推动着系统进入新的耗散状态,使MD=MT重新得以满足,新的耗散模式维持了系统新的定态稳定,即在非平衡定态背景下,系统有原质态跃迁到一新的质态上,从而完成一次非平衡相变。

虚拟经济的耗散分析

虚拟经济发展经过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交易;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从虚拟经济的五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在促进其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市场之间的更加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大,甚至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这便造成了系统中各组分的非线性作用特征。正是由于系统中组分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而容易产生混沌现象,但由于系统的自组织作用而呈现一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系统是一个介稳系统,即远离平衡状态,但是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系统。

在目前信息网络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信息这一变量对虚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的影响是很重大的, 在虚拟经济这一介稳系统中,信息的耗散,也就是说信息的不断“去伪存真”保证了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由于信息这一参量具备开放性、非线性及正反馈的性质,所以可对其“耗散”过程进行复杂科学分析。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对于虚拟经济系统而言,当信息这一参量变化时,系统由原来的线性衡区域逐步发展,经过临界点进入一种不稳定的无序定态,然后通过系统“去伪存真”发生突变,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从一种耗散结构转变为另一种耗散结构。从微观上来说,耗散结构发生这种非平衡演变,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也就是说系统不断的吸收了“负熵”,并通过虚拟经济系统的“去伪存真”,不断“涨落”从一种耗散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更有序的耗散结构。根据热力学,“熵”S=K *lnw,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 表示系统同一宏观态的微观状态数,在此我们可以用 表示信息的微观状态数。“熵”表示系统无序程度大小的量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熵”是一个系统失去了的“信息”的度量。由此可见,熵的获得永远意味着信息的丢失,而不是别的。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含有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信息和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在某一虚拟经济发展初期,信息量逐渐增多,系统逐渐更无序更混乱,也就是说系统在经历熵逐渐增大的时期,这时,虽然系统更无序更混乱,但仍能保持其稳定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某一虚拟形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随着系统不断的“去伪存真”,不断的吸收“负熵”,则逐渐降低自身的熵,从而向有序方向演化,完成了其质的跃进,即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也就是说,整个虚拟经济发展过程,是遵循着“在表观的有序背后埋藏着一种奇异的混沌;而在混沌的深处又埋藏着一种更奇异的秩序”混沌理论精髓。这也更加印证了“经济系统某些方面混沌运动的存在,正是说明这些方面信息的增加,是一种耗散结构。”

同时,从虚拟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也可以看到这种耗散结构分支依次演化的过程。

如图1所示,A1表示以闲置货币资本化为主的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级分支结构,B1是以生息资本社会化为主的虚拟经济系统,是二级分支结构;C1是有价证券市场化为主的虚拟经济系统,如证券市场等产生,是三级分支结构,……。各级分支显示了虚拟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如当子系统处于C2分支上某点时,它必定是经过临界点O、O1沿分支A1、B1演化而来。

拿期货市场举例来说,假如说C2是期货市场,由于在A1、B1的基础上,会产生借贷市场,我们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可知,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分支的依次演化图示表明了期货市场实际上可由现货市场和借贷市场两个市场衍生出来。而且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使得其可以把在从现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向期货市场演化的过程中无序混乱状态逐步向有序状态进化,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的熵分为两部分,即ds=dis+des。其中,des叫熵流,反映了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熵的交换。dis则表示系统内部的熵产生,dis严格为正。现货市场和借贷市场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补充资金或抽走资金)、能量(市场扩容和期货衍生品种的创新)和信息(市场中的各种“消息”、“热点”),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引入的负熵流与系统内的正熵流不断“中和”,则系统熵在一定的新的推动力(即市场存在买、卖价格的“差”,在这种市场的“涨落”的触发作用)下逐渐趋于零即de=0,也就是说市场在不断与外界“失血”、“充血”的过程中逐渐向有序状态进化,形成新的经济活动组织结构格局――期货市场。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其健康发展不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利益,而且对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