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课

智慧教育课范文精选

智慧教育课

智慧教育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高职教育;社会服务;顾客价值

0引言

社会服务之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界已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认识。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就提出:“服务应是大学的唯一理想”。相比本科院校或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与人才培养之间具有更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近几年,陆续出台的职业教育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都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作为高职教育增强办学活力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推手。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三大特征,本文以连锁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营销学角度将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化,深入剖析其顾客价值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产品调整策略。

1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产品及其对象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基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单指高职院校直接为社会服务。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各类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各级政府、社区、农村乃至全民,其中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连锁企业。连锁企业是指在统一总部领导下,通过直营、特许、托管、连营等方式设置门店,以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来实现规模效益的企业组织形式。针对连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找到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开发的切入点,后续可以惠及其他社会服务对象。

2连锁企业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头热”状况,即学校非常热心于合作,但企业并没有倾注同等的热情。以连锁企业来看,其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连锁企业基层人员入职通常无学历和专业要求,劳动力资源非常充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阵线较长,而连锁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只想随需即用;若与高职院校合作育人,毕业生到岗后又保留率不高,则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接收非企业人员如教师或在校生实践,可能不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会对短期经营造成影响;培训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和优势项目,可是连锁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不同于工科专业的研究成果可以较快转化且为有形产品,高职连锁专业社会服务输出的主要是无形产品,其价值往往难于评估;连锁企业商业秘密大多可以口耳相传,泄露的风险较大。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服务产品开发、供给和维护,随着产品逐步系列化和成熟化,再将服务内容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3基于连锁企业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顾客价值分析

营销学的“产品”概念是用户视角的,强调产品能为顾客带来的实际价值和效用。菲利普•科特勒将“产品”定义为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体验、事件、资产、组织、信息和创意等。按照顾客价值体系,产品被划分为核心利益、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增值产品和潜在产品等五个层次[1]。站在连锁企业角度,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顾客价值(以下简称“高职连锁产品”)的含义是:

3.1核心利益———指顾客实际购买的基本利益

高职连锁产品的核心利益应该是有保证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的智力资源以及企业某些自建成本的节省。根据前述分析,连锁企业基层人力资源获取并不困难,之所以愿与高职院校合作,根本上是因为高职毕业生有学校保证。智力资源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群体。在高职院校中,智力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企业某些自建成本的节省则为高职连锁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思路。

3.2基本产品———指由核心利益转化而来的产品层次

根据对核心利益的分析,高职连锁产品应该包括人力资源产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等三方面涵义。高职连锁人力资源基本产品应是毕业生满足岗位要求,仅需短期培训就可适应工作,其工作称职率较高。

3.3期望产品———指顾客通常希望产品满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高职连锁人力资源期望产品主要包括毕业生踏实耐劳、反应敏捷、对企业认同感高,通过培养可以成为连锁企业的有生力量。而高职连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并未在基本层次和期望层次得以体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连锁社会服务还未成熟,期望也就无从谈起了。

3.4增值产品———指超越顾客期望的产品层次,当今的竞争本质上发生在产品增值层次。高职连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在这一层次开始体现。

3.4.1高职连锁人力资源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课程产品、学历产品和非学历产品等。①课程产品:尽管大多数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但主要侧重于实施培训,因此课程仍然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服务连锁企业的重要产品形式,特别是一些经典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等,高职院校具备更好的开发基础。②学历产品和非学历产品:高职院校应当开发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便于连锁企业员工进行个人增值和学历提升;亦可协助连锁企业开展各类资格认定、技能评定等非学历教育,帮助员工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

3.4.2高职连锁智力资源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信息产品、咨询产品、解决方案产品等。①信息产品:信息是连锁企业创新的源泉。高职院校可以协助连锁企业开展多种内容的信息调研,包括市场调研、竞争调研、宏观信息调研等。②咨询产品: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保持互动,适时为其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分析和对策,比如新项目前期分析等。③解决方案产品:高职院校还可针对连锁企业某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业务推广方案等。

3.4.3高职连锁职能共建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实训场地产品、团队建设产品等。①实训场地产品: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场地,既有利于学校开展实践教学,也有利于连锁企业培训内容和手段的开发,还可扩大连锁企业社会影响力。②团队建设产品:对于连锁企业某些新业务的团队,比如电子商务团队等,由高职院校代为培养,既不影响原有业务,又可不断实验、调整至适宜的模式,大大节省了连锁企业开发的人力和物力。

3.5潜在产品———指产品未来可能进行的所有改进和变革

①高职连锁人力资源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终身教育体系、教学资源“云平台”、素质教育产品等。高职院校应探索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设计弹性学制使学习者可以灵活安排完成学业。研究课程模块的组合形式,比如学习者既可以根据具体职业岗位需求而一门一门地(或一组地)选择所需修读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围绕某个专业而制定课程修读计划[2]。高职院校还可利用“云技术”升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由“封闭式、碎片式”教学资源向“开放式、集成式”海量存储与智能计算的教学资源“云平台”转变[3]。高职院校也可以面向连锁企业员工开放素质教育资源,员工可选修如零售美学、生活心理学等素质教育课程,也可加入各类学生社团,丰富连锁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②高职连锁智力资源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更深层次的智力服务、专家智囊团等。随着校企合作的加深,高职院校提供的智力服务产品也将继续丰富,比如连锁企业组织架构重整等。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专家信息库等,便于企业和专家进行双向选择。

③高职连锁职能共建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更多、更贴近需求的外包服务,比如连锁企业将培训部门整体外包给高职院校,或将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统一委托给高职院校管理等。

4基于连锁企业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策略调整

①切实提高二级学院及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的认识,逐步形成适应性较强的课程产品组合体系。以课程为中心的职教体制,有利于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方面,比以学校、以专业为中介的职教体制要灵活得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连锁企业人才培养对课程的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定位。鼓励每位教师至少专精一门课程,形成该门课程的全套资源,根据不同的用途来设置课程标准、内容及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课程的改进和更新。

②设置专门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对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社会服务工作的推进和成熟,不能靠教师“单打独斗”,必须发挥组织优势。机构既可主动接洽和了解连锁企业对社会服务产品的需求,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提供项目信息;也可为教师接洽的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机构的职能还应包括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统筹社会服务资源,出台社会服务工作扶持与管理办法,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对社会服务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等。

③不断挖掘社会服务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形式灵活的企业调研和实践,增进对企业的了解,建立企业常态化交流。在实践与交流中,不断发现和挖掘企业个性化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产品体验,打造院校社会服务品牌。服务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但其后续效益十分可观,可产生持续的吸引力[4]。高职院校凭借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形成口碑相传,塑造品牌形象,带动社会服务产品附加值增加,可使社会服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⑤主动明晰连锁企业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商议并订立保密协议,解决其合作的后顾之忧。界定连锁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明确双方保密权利和义务,确定合理的保密期限,严肃保密违约责任等。

参考文献:

[1]科特勒,等著,卢泰宏,等译.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4-266.

[2]潘绍来,朱建泉,施晴.试论高职院校课程化教育产品服务模式[J].南昌:职教论坛,2007(02):78-80.

[3]李弟财.示范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培训模式创新[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4(32):45-47.

智慧教育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英语课堂

1引言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的交互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思想、感情、观点的主要形式。当代国际背景下,对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无论是中学阶段还是高中阶段,乃至于高校阶段的英语教育,如何在学生受教育阶段真正实现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是对教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提出的考验,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挑战。智慧型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即是基于信息化的视角从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来构建,将现代技术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综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师生互动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智慧型内涵

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智慧型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课堂上学习者视觉与听觉的不足,把知识难点用动画和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以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抽象变生动,使“静”变“动”,改变单一的传递信息方式,以多元交互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育质量提高的效果。过去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即包含了传统教学的全部—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教育者孜孜不倦地教授学习者书本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忽略了他们还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的创新思维。如果缺乏这种创新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所以,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完全可以减轻抽象思维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融入和谐教育的理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3.1从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视角解析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和“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互为交往的关系。英语课堂智慧型互动教学摒弃的是教师的“一言堂”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式的教授方式,积极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元互动式”。“教”和“学”:“教”是说教师要优化教法,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学”是指学生最大化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堂学习。“信息”和“接收”: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即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便具有了双重身份,成为信息输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两者身份双向可换。其过程即输入→接收→加工→存储→创新→输出,整个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创新与信息的输出。“参与”和“合作”: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就是师生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员,使“教”和“学”和谐统一,发挥教学的最佳效果。

3.2从实践与信息技术的角度解析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3

.2.1智慧型英语课堂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多元结合的特征:师与生之间的互动,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师之间的互动。在英语课堂内,借助教互联网+等平台,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取多元互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情景模拟结合,实证探讨与思维训练结合,课程网络平台与影像放映结合,通过多维的教学方式,补充和延拓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角色转换型互动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即是教师的主导型角色转换为伙伴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自我完善互动模式:在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真正达到“互通有无”“智慧共享”。同类关联型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指的是同类课程与关联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第互形式。师师的沟通,便于及时掌握上课学生的课程类型,设计出更好的互动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3.2.2智慧型英语课堂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通过仔细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特长爱好等,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组成不同的学习群体,利用组与组的合作学习形成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在这种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尽可能将小组间的活动网络连接,让他们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为学生创造协调发展的机会。这种分层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差异,“区别”学习: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区别”教学。这种教学不是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区别对待,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接受知识的层次选择教学进度。因此,这类“区别”学习要求英语教师设计出适合各类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素材,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层递式学习,每通晓一个知识模块就自动转入下一个,达到高效学习。利用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重组”学习:该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自主学习阶段的小组互动讨论。每个小组由4个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这种新组的“教学合作集体”创建了角色的“激情互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可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2.3智慧型英语课堂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模式,其核心为“先学后导,互动生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独立、主动、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教学环节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用信息技术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工具,完成引导、监控与评价。自主学习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方式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通过音像资料,展示社会生活实例、实践操作等方法,点燃学生勤思的火花,形成质疑氛围,促其生疑求知。二为设置具体问题,根据学科不同课型特点,自主探究问题。原则上先由学生提出,若问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启发学生思维后再补充提出,也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互动学习环节:在提问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思辨、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智慧型英语课堂信息技术主要体现教师单边的展示,如PPT、音视频这些教学辅助工具;讨论环节,提问检查,如果全班都基本能解决的问题,即转入下一个新问题。如果是学生思考后难以解决的,可以同桌或小组互相讨论。这一环节的信息化教育主要体现在对课堂讨论问题的总结,老师总结后存于网络空间,让学生放学后可以继续浏览;讲解环节,要适时运用多媒体,解决学生靠思维和想象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予以讲解和点拨。延展学习环节:“延展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胆质疑,敢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二是“运用拓展”,师生围绕学习目标,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反思归纳本节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课前要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或网页,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等方式转化为学习资源,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提高其学习能力。

4构建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弥补了感性材料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遥远”近距离接触,与“陌生”变“熟悉”。“画面”与“音乐”交融,“生动”与“形象”叠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而变得灵动美丽。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智慧型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思考的成果。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上,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并比较学习材料,迸发出奇思妙想,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达到真正师生之间的“无缝沟通”,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讲台前的“圣人”,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教师在智慧型课堂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技能的迁移和提升,同时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结语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的多元互动局面,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机关联。智慧型英语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尽管具备先进、直观、形象的特点,但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归根结底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一种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真正推进教育前进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只有准确地把握好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育的最大效果,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野.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11-13.

[2]彭红光,林君芬.迈向云时代的教育变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单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4(3):18-20.

智慧教育课范文第3篇

一、为听障生创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在特殊教育界,聋、聋哑、听力障碍、听力残疾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经常通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使得患者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另外,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早期听力障碍使之无法听到和辨别语言,以致失去了模仿学习的可能性,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最终失去了“说”的能力,所以民间素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因而,如何让听障学生深入体验“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情境,是特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受钱钟书通感(移觉)理论的启发,一位教师在为听障学生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春雷“轰隆隆”、春雨“哗啦啦”、小鸟“啾啾啾”、青蛙“呱呱呱”、小朋友“哈哈哈”等视频剪辑成一段“默片”,营造“春在身边,春在眼前”的情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春雨在伞面上跳动、柳枝在春风中摆动、蜜蜂的翅膀振动、小鸟的尖喙翕动、青蛙的声囊鼓动等动感细节,将听障学生视觉的体验转换成听觉的想象,从而获得了对“春天”这一意境的生动感知和丰富体验。

二、为视障生营造“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境

由于各种原因,视障学生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整体形象把握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根据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理解与解读,难免会犯“盲人摸象,各言其是”的错误。从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沙利文老师教海伦•凯勒拼写“水”这一简单单词的艰辛过程,可以想见,对于视障学生特别是先天全盲的学生来说,色彩、明暗、光泽、状态、品质等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诗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那么,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让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呢?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结合视障学生身心结构中的已有经验,通过经验的重组和改造,让学生从“近”(贴近生活的情境)走向“亲”(亲身经历的经验),从“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走向“正”(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是盲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一位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执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名作《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为了让视障学生理解“洁白、晶莹、秀挺、深沉、艰辛、坚定、自信”等词语,把孩子们从课堂中带到了学校的假山旁,让他们触摸假山的岩石和从岩石缝隙里生长出来的花草和小树。在孩子们触摸的同时,老师深情地朗读:“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欣赏、感受、体验、品味和领悟,虽然不一定能“说得出”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但他们“体验到”并“意会到”这些词语的情感、温度、色彩和分量,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境界和状态。

三、为智障生提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境

近些年,培智学校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严重,残障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了智障、脑瘫、自闭症、多重障碍等。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基于“场论”理念的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产生影响。在培智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伴、与教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激励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补偿功能缺陷,开发潜在技能,促使残障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自动参与、主动投入,获得自我的发展。在培智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在执教《快乐生活•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0和10》一课时,在个别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情境。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课桌围成一个“口”字框作为“池塘”,学生在扮演“小猫”。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功能发展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长短、粗细的钓竿,设计了磁铁、钓钩等不同形式的“鱼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钓鱼”比赛,最后通过填写一张统计表,看看谁钓的“鱼”多。为了确保其中一名学生钓不到鱼,从而引出“0”这一新知,教师在这名学生的钓竿上做了一番手脚,将这位学生钓竿上的磁铁“鱼钩”换成了没有磁性的塑料积木。可想而知,任凭这位同学如何努力,他也不会钓上任何一条鱼来,从而顺理成章地“生成”(其实质是一种预设)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失败的活动经历与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充满挑战与趣味性的情境,既是对学生“认识1~9的数字”这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统计”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濡染,更是对学习新知的铺垫与导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进行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相结合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现意志与毅力等心理品质培养和数理知识与方法的习得,让他们在趣味激励、情感驱动下,在“践行”中“善思”,从“乐学”中“多识”。

四、最后的思考

智慧教育课范文第4篇

州教育局自2009年3月26日召开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大会后,各参学单位领导重视,认识明确,进行了再动员、再发动工作,并根据州教育局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四所参学学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学习要求,从思想、组织、保障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州教育局成立了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作了办公室牌匾,成功召开动员启动会、专题讲座,到目前为止共制作学习活动专报四期,组织集中学习三次,到县市调研一次,制作了专用学习活动宣传栏,并及时进行了有效宣传,对学习活动情况材料进行专用文档管理,第一时间将学习活动情况在州政府信息公开网、*州教育信息网,每个星期五上午准时到州委科学发展观办公室进行文件交换,及时将开展情况报送到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8指导检查组;州中等职业学校召开动员启动会,共制作学习活动专报三期、学习活动宣传板报两期,组织集中学习三次,调研三次,定期将学习活动情况在州政府信息公开网,每个星期四准时将开展活动情况上报到州教育局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总体上看,活动开展情况基本达到活动安排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州民族初级中学、州特殊学校、州幼儿园还没有出过有关学习活动的简报、宣传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活动宣传,在校园内还没有营造出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烈学习氛围;没有及时向州教育局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分同志思想不够重视,学习不严谨(特别是在上次我局组织召开的启动大会、专题报告会,个别学校没有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参加的同志没有认真听讲,会上讲小话,有提前逃会现象),个别同志自学笔记不认真,学习不够深入,笔记篇幅较少,反映不出学习进度。还有个别同志根本没有按要求进行自学。我今天想就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解放思想,教育怎样科学发展,教育如何解放思想来跟大家交流,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一)缘起

科学发展观最早在20*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简单概括可以表述为这样两句话:“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二是汲取了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概括了战胜非典的重要启示和深刻反思;四是反映了党对中国发展观的新认识。

(二)要点

科学发展观有四个方面的要点:1、第一要义是发展;2、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中,发展是主线,是“第一要义”,一切都要围绕“发展”展开;“以人为本”是核心,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也是发展的总原则、总思路;“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离开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可能实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内在统一。

(三)目的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把统筹兼顾作为一种根本的、辩证的方法,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科学发展观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来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

2、科学发展观倡导新的发展模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对发展模式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最早人们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模式理论”。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发展应该是多元的,经济增长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形成了“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的大量出现,人们开始考虑发展的持续性,于是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形成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指导性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全新意义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是新的价值观念。它超越了“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念,达到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什么是解放思想

(一)概念

有人说,解放思想就是冲破思想牢笼,就是打破常规。我要给大家一个标准的表述,这就是邓小平的表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的第一人,他:“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二)要点

1、解放思想的特征是在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改造。

2、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创造性实践,即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开辟前进的道路,这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

3、解放思想的根本标准和目的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解放思想并非仅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情,而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给出了一个标尺,即“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宝贵经验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的历史。(1)*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现了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全党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障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3)党的十六大了“三个解放出来”的论断(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奠定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基础;(4)为首的党中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是又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是改革开放最宝贵的经验。

三、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一)解放思想的关键

1、解放思想就是在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即把正确的思想观点与陈旧的落后思想观念相对立,进行思想交锋,弄清孰是孰非。①粉碎“”以后,“两个凡是”阻碍了人们的思想。*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两个凡是”尖锐对立,经过大讨论,人们弄清了“两个凡是”的谬误,从而推倒了“两个凡是”,摆脱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②长期以来,人们视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视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基本原理,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疑虑重重。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于是解开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疙瘩,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征程。

解放思想不是一般的学习讨论,更不是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论,而是通过破除陈旧过时的已经不符合新的实际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某种飞跃。因此,解放思想要经过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锋,必然是有破有立的过程。如果不触动陈旧过时的、已经不符合新的实际的思想观念,只是大讲要解放思想,或只是一般议论,是无济于事的。

2、解放思想要与实践密切结合。解放思想不是空谈,也不是议论,而是要向实践学习。要总结实践中做得好的方面,上升为规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学习,这是推进思想解放的另一个焦点。*年,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户,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搞起了“包产到户”。后来,中共中央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总结经验,全国推广,并开始在全国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很多好的做法,都是先有实践,后来上升为理论,因为符合规律,终究为大家所接受。对实践中产生的新创造新办法可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评价,而不应简单机械地以现行的制度、体制、机制、规定去限制甚至否定。有些工作,进行多年,但效果不理想,群众评价不高,那就要考虑原来的思路、制度、机制、办法究竟行不行,就要跳出原来的框框进行思考。有些问题,从领导者来看,好像很有道理,群众就是不欢迎这是为什么?有些理论观点,似乎很正确,但群众就是不理解、不接受,为什么?有些举措,出发点是为了群众,但群众就是不拥护,为什么?诸如此类问题,作为领导者,如果能虚心倾听、观察、思考、就能从中找到解放思想的突破口。综上,解放思想的两个要点:一是要破旧立新;二是要向实践学习。

(二)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两者的关系

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告诫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的关系。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与实践,也是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在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功绩,其起点就始于思想解放,其过程也一直伴随着思想解放。如果没有30年前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思想上的觉醒,改革就无从谈起。开放同样也离不开解放思想。开放既对解放思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依靠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我们形成开放的胸怀和眼界,才能使我们在开放过程中自觉地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才有可能激发起来。可以这样说,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科学发展,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这是一条为改革开放30年证明了的颠覆不破的真理。过去讲解放思想,主要是破除思想禁锢,解决“要不要发展、敢不敢改革”的问题,今天讲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传统经验,着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要解决“会不会发展,善不善创新”的问题。今天讲解放思想比过去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内涵更深。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

四、教育如何解放思想

教育解放思想的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原则,破除与教育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观念,使教育的思想与教育的实际相符合,使教育的主观愿望与教育的客观现实相符合,努力办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事业。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回顾

第一次大讨论是*年到*年左右。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第一是真理标准的讨论。通过这个讨论,从根本上推翻了“”强加给我们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一个是十七年来我国教育战线被黑线统治着;另一个是高等学校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着)的错误,建立了新的认识,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第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展了对教育方针的讨论,把“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正是因为这次大讨论,恢复了高考和向国外派出留学生。

第二次大讨论是*年一直到*年。从中央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阶段教育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年以后出现了包括教师下海的全民经商;二是92年以后了教育产业化、人才商品化和学校市场化。通过引发大辩论,得出的结论是:长期的市场竞争,客观上存在一个教育的消费市场,但是教育不能产业化,人才不能商品化,学校不能市场化。

第三次大讨论是*年至*年,主要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第一个阶段是工科大学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第二个阶段是由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转向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第三阶段了教育要创新精神。

综上,*年以来,我国教育思想大讨论每次都是一次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教育改革以极大的推动。

五、要扎扎实实抓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思想发动要充分。各单位、学校要及时组织学习《方案》规定的学习篇目,认真领会中央、省省州的重要文件精神。要迅速动员部署,各参学单位支部党员大会进行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横幅、宣传栏和简报等载体,加强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报道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措施、经验和成效,持续进行思想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领导要到位。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单位“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协助抓、促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有序开展。这里送大家“三千万”,那就是千万不能认为这是花架子,走走过场,做做形式就可以过关;千万不能认为这只是一阵风,风过一切还是老样子;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学校工作不出乱子就是发展,要树立不发展就是不作为,不作为就是犯罪的观念。

(三)学习质量要保证。为了切实保障学习的质量,各学校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要做到“五个确保”。

1.确保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是我们教育人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现象,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做到“健体、健脑、健心”。“健脑”就是要通过不断充电,达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健心”就是要通过学习让自己保有健康和谐的心态、昂扬向上的心志、品味高雅的心境。教育局也曾多次作为学校的校长、老师要多读点书,许多学校也在提打造书香校园,这些都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育队伍中还是多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喧嚣。从教育职业者变成学习研究者,从“红烛”式的奉献者变成自身成果的创造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知识半衰期理论”认为,一个人走出校门后,如果不接受继续教育,知识就会衰减。教师停止了学习,其职业生涯也就停止了,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既能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又能让我们洗去思想上的浮躁,能让我们的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多谋一些发展计,多想一些发展事。

2.确保学习时间到位。按照州委和教育局的实施方案要求,整个学习调研阶段时间在40天左右,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要求集中组织学习培训时间40小时以上。各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天)。为保证学习时间,各学校要注意处理好工学矛盾,可以采取晚上学习、周末学习,保证学习工作两不误。

3.确保学习内容到位。这次学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既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文献、又要学习业务方面的文章,还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确定了一批通读、精读和选读篇目,希望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入脑入心。

4.确保学习要求到位。在学习制度上,要以纪律保证质量,要逐级建立学习考勤、请假、补课、抽查等四项制度。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实行学习记录、个人笔记、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四抽查”制度,确保学习不走过场。

5.确保学习方式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载体。各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方式上,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如举办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竞赛、大讨论、考察学习等。

(四)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调查研究既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坚持群众路线、杜绝形式主义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带专题深入基层调研,又要求全体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查问题调研。以调研促学习,以调研促发展。

1.要明确调研要求。每个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结合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按照“八要(要精选调研题目、要组织精干队伍、要深入基层一线、要进行民意调查、要找准突出问题、要研究解决对策、要形成调研报告、要解决实际问题)四贴近(机关直属单位的同志要贴近基层、贴近学校、贴近群众、贴近教师,学校党员干部要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家长)”的要求,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精心选定调研课题,带头深入到学校、课堂、教师、学生及学生家庭中进行为期一周的一线调研。

2.要把握调研重点。(1).要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客观地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很弱的国家,最先发明火药,却高喊“刀枪不入”用长矛大刀对付洋枪洋炮;最先发明指南针,但历史上航海记录极少,这很能说明问题。1979年,中国访问团去美考察基础教育,认为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课堂乱如集市……得出结论: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育,20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认为中国学生世界上最勤奋,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结论:再过20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近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育”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而中国还是没有实现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受教育对象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严重缺失,受教育对象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最近,中国的纺织业、制鞋业等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浙江温州等制造业城市一批工厂倒闭,为什么?外国人制约你。第一,你没有科技创新成果;第二,通过金融的手段来制约你。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2)要充分认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3)要充分认识培养市场经营人才的重要性。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跟中国历来推崇学而优则仕、重文轻理,鄙视市场经济的文化倾向是有关系的,比如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中写了个卖烧饼的武大郎还被人毒死;写了个孙二娘,还是个卖人肉包子的黑心商人;中大力打击投机倒把,电影《青松岭》就是要抓投机倒把的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根深蒂固的文化土壤与发展市场经济是矛盾的。而从充分发展的现代经济的需要来看,市场经营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几个中科院院士说:不能只注重培养科技人才,一家企业,没有科技成果,可以购买,没有专家,也可以聘请,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会经营,没有办法把产品变成商品,则只能关门。所以,企业发展的核心有两条:一是创新成果;二是经营人才。现在,我州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风投业,文化、体育、传媒产业,科技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市场经营人才。(4)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一句话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要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当前已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影响到全球股市,石油一涨价许多国家都在闹油荒,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整个世界都会震荡。我们已经深深根植于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和现实之中,我们的教育也应适时地调整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广阔国际视野的学生,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如果还是局限于学校之中,就教育抓教育,如果还是局限于一个区域就教育抓教育,不懂得教育的国际性,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我们的教育也是乏力的。(6)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盯住基础教育,还要重视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认真抓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范围要包括城市和农村。要努力让学校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服务。

3.要致力于于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过,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真正去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教育系统要做到“三个加快”:

(1)加快转变理念。理念是深层次的东西,理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实践中教育的许多问题之所以很难解决,常常和理念不正确有关,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理念转变问题,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我看了几个学校的发展规划,觉得值得向大家介绍。

江苏一所中学20*年—2011年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标题是《为了学生,让我们并肩而行》。发展愿景是:让学校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会得到尊重和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每一位教工都能享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创造的幸福,整个学校是智慧耕耘的田地,才能展示的舞台,走向未来的桥梁和温馨和睦的家园。学生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在未来社会中具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的杰出公民,具备五个方面的品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视野开阔,充满自信;尊重自然,热爱生命;渴望学习,自主探究;主动交流,善于合作。

另一所中学20*年—2011年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标题是《以新课程的理念,创建增效减负的模范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阳光心态,优秀学业,国际视野,领袖素质,一流口才,明显特长。教师发展目标是:业务精湛,合作和谐,增效减负,深受欢迎,善于创新,自成风格。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身为校长最重要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这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体现对人的发展的高度关怀。我们要求校长要树立办学理念,建议在我州教育网上开辟一个“校长办学理念”专栏,供校长们相互学习交流。

一批初中校长在访问美国友好学校后感到,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有很多切身感受,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以孩子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因此学生愿想、能想和会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强。中国基础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以训练为主,以结果来考核,所以学生记忆知识能力强,运用现有知识能力强;二是美国学校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只要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学习,学校和社会就会提供良好的条件。中国基础教育统一,从小学到中学,班里学生的学习层次、水平相对较整齐。

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思考之一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整齐划一,花费学生很多的精力、时间,结果评价,似乎为学生打好了基础,是否与此同时也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和探索精神?看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多数,中国至今还无一人的原因之一。思考之二是:我们还要正确理解“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的含义,它可能更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但教师所做的工作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园丁。园丁工作主要就是把自然生长的树木用刀剪修剪整齐,让所有的树木长成一个高度,一个形状,而我们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不能就是简单地修剪树木,不允许有任何的枝杈和突出的枝条,而应该顺应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像原生态的树木一样无拘无束自由生长,或成为做栋梁的大树,或成为能做椽子的小树,各得其所,物尽其用;如果施加非常的外力,偏要只能做椽子的小树长成大树,结果小树自身很痛苦,事实也难如人意,因为树自身有其成长的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加快转移工作重心。现阶段,教育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有书读”转变为“读好书”,那么我们的工作重心也应适时转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要充分重视名校长、名教师为主的队伍建设,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重视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努力使我州教育的重心切实转移到内涵发展好的现代教育、队伍建设强的实力教育、群众满意度高的民本教育上来。要探索追求高效课堂。科学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追求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率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创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成本效益”意识,教师应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如何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是教师要自觉地给学生灌输这一思想,传递学法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付出都可以减轻,成本才能降低,课堂效益才会得到提高。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增效减负,是一项非常现实的任务,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智慧教育课范文第5篇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之际,全县副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今天开班了,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全部是最近新提拔的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举办这次任职培训班,是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安排的。考虑到我们都是刚任职的科级领导干部,这次课程安排以学习领导方法和提高履职能力为主线,重点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改进领导方法艺术等专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促进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就这次培训,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勇于开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工作情况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乡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广大领导干部必须要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日益艰巨的乡镇工作需要。

一是要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这次调整大多是外乡镇交流提拔,多数同志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角色,对大家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真正俯下身子,深入研究乡情镇情;走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跟上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步伐,认真领会上级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工作。要全面掌握所在岗位的工作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情况、发展目标和思路,重点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承担工作的职能要求、所分管工作的现状,对分管工作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尽快理清思路,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牵住"牛鼻子",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要提升领导决策能力。正确决策,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善于正确决策,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走上了领导岗位,好多事情需要我们拍板或者是为主要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所以,必须要在懂决策、会决策、善于决策方面下功夫。正确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首先,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强化学习,筑牢理论基础,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想问题,办事情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找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措施和方法。反之,凭经验办事,靠主观臆断,则必然做出错误的决策。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近日,我县开展了"每天半小时"读书活动,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大家一定要以这项活动为依托,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素质、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其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决策的过程,是拿主意、想办法、定措施的过程。主意、办法不是领导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决策之前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第三,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是领导干部决策的依据。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贴近本地实际,推行时就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否则,我们愿望再好,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即使硬性推行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三是要强化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广大乡镇领导干部要以即将开展的全国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尊重客观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敢于探索、敢于突破,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能力和实际行动,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群众认可、成效明显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四是要增强统筹协调能力。这次新提拔的同志大多数原来是乡镇中层,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在某方面工作管理上是行家里手。但是,我们现在角色变了,由"执行者"变成了"决策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统筹协调方面要有新的提高。一方面,要统揽分管工作全局,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协调推进,使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服务服从于县、乡工作大局,克服本位主义,增强大局意识,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着眼长远谋划工作,切实当好乡镇主要领导的参谋助手,切实为我县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是要提高处置复杂事件的能力。在社会转型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基层,要面临许多不安定因素,面对许多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化解矛盾、处置突发事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同志讲,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要树立信心。首先,要吃透上情,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其次,要着眼基层,全面掌握各乡镇、各村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防范措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第三,要集思广益,汇集大家的智慧,凝聚各方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稳定一方,发展一方,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二、加强修养,注重品行,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树立勤政为民形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指导,我们党从建立之初,能发展的今天,靠的就是人民的信任、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执政地位是群众赋予的,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来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大家身处乡镇,直接面对的就是群众,我们的形象就代表的党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影响人民对党的看法。所以,一定要深怀爱民之情,心里装着群众,干事想着群众,努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凡是群众关心的事情,一定要干好;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处理好,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使人民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清正廉洁形象。《清碑·官箴》上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接触面广,在群众总影响面大,务必要树立起"党员是公仆,干部是服务,领导是责任"的理念,时刻约束自己的举止言行,把权力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武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以律己、勤于修身、勤政廉洁。我看在座的多数,都是年轻同志,对今后的道路怎么走,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做到"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塑造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保持谦虚谨慎,树立求真务实形象。在座的各位刚刚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组织上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了大家,大家一定要不辱使命,戒骄戒躁,把谦虚谨慎作为一种重要为政之道的自觉行动,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倡勤戒懒,勤奋向上,人争优秀,事争一流。要倡真戒

虚,讲真话、动真招、真抓实干。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干劳民伤财的事情。真正扑下身子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服务好乡镇建设,服务好人民群众,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是坚持一身正气,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思想作风、人格力量、职业道德和政治品质,既是广大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也是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更是当前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公道"源于事业心,"正派"出自责任感。我们到乡镇去工作,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大公无私、公道正派作为一项重要的党性原则,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自觉做党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实现者。

三、严格要求,强化管理,确保学习培训实效性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效。在座的同志大多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文化功底,这是大家的优势,但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学识,知识不等于能力,理论不等于本领。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给自己装点门面,显示知识渊博,而是为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丰富自己和做好工作,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这次培训中,大家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岗位到学习岗位的转变,从分散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二是讲究学习方法。这次培训,针对性很强,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体会。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考越深入,能力就越强,成就就越大。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应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善于思考的能力。要处理好认真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带着任务学,带着干好工作的目的学,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要处理好学习与交往的关系,在党校学习期间加强交流沟通是正常的,有助于深化学习效果,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不要为交流而交流,更不能耽误我们的学习。*

三是发扬良好学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培训,由于时间关系,重点是讲理论。但是,我们知道,理论只有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出它的勃勃生机。所以,在座的各位在这次学好理论的基础上,要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水平,使学习转化成为生产力和创造力。培训结束后,大家要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多研究、多思考,紧密结合全县"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联系各乡镇工作实际与群众的需求,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四是强化培训管理。这次培训,我们实行集中封闭式培训,统一安排食宿,为了就是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确实有事,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请假。这次培训班将实行全自主式管理,培训班以学员为主,设立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在学习讨论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小组教学"、"小组活动"、"小组研讨"的作用。大家要自觉服从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的领导,执行集体的决定。组织部将派专职人员全过程参与培训,全过程跟踪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