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沌学说

混沌学说

混沌学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沌;经典科学;世界图景

从人类浩瀚的科学发展史来看,科学是在不断地突破以前正确理论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的。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世界图景曾一度在科学发展史上树立至尊的地位,然而相对论和量子论却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经典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随后的混沌学更是出手不凡,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

混沌学作为探索复杂性的新学科,修正了经典科学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只有运动没有发展的观念,突破了经典科学只有线性没有非线性的思维模式,超越了经典科学只有简单性还原性没有整体复杂性的图式。混沌学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经典科学所无法解释的问题,使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奇迹般地“和谐相处”,从而为现代世界描绘了一幅崭新的图景。

一、混沌学打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式图景,描绘了一幅动态随机的多彩画面

在经典力学中,简化的力学模型人为地排除了偶然性,把必然性强烈地体现出来。根据牛顿的动力学方程,可以从物体的初始状态准确地计算出在此之前或以后的任一时刻的运动状态,这些运动状态之间具有确定的、必然的因果联系。拉普拉斯虽然对牛顿的一些错误观点作了尖锐的批判,但他却像牛顿一样积极宣传机械论,并把机械决定论推到了极端。他在《概率论》引言中说:“让我们想象有个精灵,它知道在一定时刻的自然界里一切的作用力和组成这个世界的一切东西的位置;让我们又假定,这个精灵能够用数学分析来处理这些数据,由此,它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把宇宙中最大物体的运动和最轻原子的运动都包括在同一个公式里。对于这个精灵来说,没有不确定的东西。过去和未来都会呈现在它的眼前。”[1]可见,从牛顿力学直到拉普拉斯决定论,一直都认为只要给定了认识对象一个初始条件,确定了某一质点的时空坐标的精确位置,就可以推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空间位置以及所发生的一切,一切,比如对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刻和空间位置的推算。即使对于一片正在下落的树叶,只要给定足够的初始条件,这片树叶何时落在何处都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这就是机械决定论,即线性逻辑发展对未来的预测。这种确定性可以无限精确地定量化表述,给出关于认识对象完全精确的确定性知识。

但在混沌理论中,人们却认识到,有序和无序,完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混沌意味着决定论的随机性。”“混沌是非周期的有序性。”[2] 由此可见,混沌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例如你点燃一支烟,那向上升腾的烟柱的运动轨迹和路径,就复杂得无法描述和追踪。在这里,完全确定性运动的初始状态,却演化出无法预测的结果。基因突变也是混沌的,但混沌不归结为纯粹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混沌是有结构的,隐藏着某种深层的秩序,当条件适合时,这种秩序必以某种方式显现出来。从混沌理论看进化是随机性加反馈。[3]混沌打破了确定性方程由初始条件严格确定系统未来运动的“常规”,出现所谓各种 “奇异吸引子”现象等。混沌的随机性是内在的,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相互对立共存于同一系统,控制空间中出现混沌的位置是确定的,奇怪吸引子是相空间中确定的点集合,吸引域中任一轨道都要进入吸引子是确定的。同时,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定性自身能够产生随机性,确定性自己规定自己为随机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说,混沌架起了沟通确定性与随机性的桥梁。

经典科学只讲吸引不讲排斥,而混沌学则集偶然性和必然性于一身。由于混沌吸引子是一种奇异吸引子,它不仅有被吸引的一面,还有被排斥的一面。系统的运动在吸引子之外的状态都向吸引子靠拢,从而保持“稳定”的一面;而一旦到达吸引子内,其运动又是相互排斥的,这就对应着“不稳定”的一面。混沌就是通过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说明了非稳定性的起源、放大,以及和稳定性相互协调的机制,进而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可见,在混沌理论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以相互转化。倍周期分叉小周期失稳被大周期取代,直至一切周期失稳进入混沌。混沌是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体,是整体稳定与局部不稳定相统一。与经典科学的稳定和不稳定相对立相反,混沌学描绘的是一幅动态、演变的稳定和不稳定的辩证统一的世界图景。

二、混沌学突破了经典科学单调的线性图景,为非线性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典科学广泛采用线性的研究方法,因此也被叫做线性科学。所谓线性,是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当经典科学面对非线性现象时,总是设法略去非线性因素,或者把非线性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直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甚至量子力学,一直都在运用线性逻辑作为科学描述的有效工具,并且一直是成功的。但混沌理论的创立却极大地动摇了这一信念。真实自然的联系更多的是非线性联系,像牛顿质点那样可以简化的对象,对于大多数自然现象来说是并不存在的。因为线性逻辑的联系,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局部现象。大多数自然现象都有着与整个宇宙自然背景的非线性联系,而它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也不能简化为线性逻辑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混沌学研究的是一种非线性科学,而非线性科学研究似乎总是把人们对“正常”事物“正常”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反常”事物“反常”现象的探索。因为非线性是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如问:两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而实际却是 6~10倍!这就是非线性:1+1不等于2。由于非线性具有横断各个专业、渗透各个领域等特性,因此可以说混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如:天体运动存在混沌;电、光与声波的振荡,会突陷混沌;地磁场在400万年间,方向突变16次,也是由于混沌。甚至人类自己也是非线性的。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因此,可以说,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

由于经典科学几乎是线性律的一统天下,因此在那里没有运用自我放大的正反馈手段达到自我创新的过程。而混沌理论中,涨落放大的机制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涨落是由系统内部产生出来的与外因无关的非稳定,它与耗散一样,总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因此,彭加勒认为,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在最后的现象中产生了极大的差别,前者的微小误差促成了后者的巨大误差。因此,预言变得不可能。洛仑兹还用“蝴蝶效应”来形象地描绘这种现象,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用一个完全确定的模型来描述大气运动,但是,只要一进入混沌状态,哪怕是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所造成的影响,也足以使一个地区的整个天气为之改观。“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丰富了我们对非线性作用的认识,它“是各种大小尺度的运动互相纠缠所不能逃避的结果” [4]。

三、混沌学揭开了经典科学的简单面纱,绘制了一幅简单与复杂相交织的多维立体图景

简单性一直是经典科学追求的目标。经典科学认为,复杂性只是现实的表面现象,追求结果的简单性和统一性则构成了它的本质特征。牛顿就努力从所有可能的合理中去寻找宇宙万物运动最简单的原因,决不“追求多余的原因”。但在混沌理论中,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呈现出种种深刻的关联。正如莫兰所说:“复杂性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5]简单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复杂行为。比如,1963年建立的洛仑兹动力学方程,是一个描述大气对流状况的数学模型,这个方程描述的系统只有三个变量,但其运动却是混沌的。此外,复杂的行为最终可能以简单的形式表现。混沌中能够生出秩序、产生规则、创立新结构,各式各样的涡旋可以看作是从杂乱无章的世界中产生结构化形式的范例。比如台风,即热带气旋就是一种涡旋,它在空气的剧烈扰动中生成,其结构却能够稳定地维持一周左右。另外,引起复杂行为的原因并不一定复杂,也可能简单。表面上看来,混沌显得高深莫测、极为复杂,但是,它形成和产生的机理却可以是极其简单的,只需要某种非线性作用的不断重复便能够构造出来。比如,数学分形具有无限的细节、无穷无尽的复杂性,但究其原因,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规则在计算机中反复应用的结果。还有复杂得令人叹为观止的白蚁巢穴,也不过是成千上万个白蚁不断重复同一个简单动作的结果。

因此,混沌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现象,这种复杂的事物具有分形结构,虽然形式上很复杂,但本质上却很简单,只用几条规则便可破译它的奥秘。因为分形恰巧有这样的特点:看上去好像全无规则、复杂混乱,却可以用极少的信息表述出其全部信息。换句话说,分形具有一种从简单进入复杂的能力,是一个能够在简单中孕育复杂、将无限融于有限之中的统一体。莫兰认为:“复杂性思想不是简单性思想的对立面,它把后者加以整合。”[6]如果只从简单性的观念来看,简单性和复杂性是彼此排斥、互不相容的。然而,由于复杂性观念是包容其对立面的,所以如果从它出发来看,混沌学中复杂性是把简单性加以相对化而包含于自身之中。混沌使人们原来限于简单系统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简单与复杂的内在联系。

总之,混沌学突破了经典科学所描绘的确定性、可还原性、线性有序性、因果决定性、简单性等科学世界的图景,呈现出一幅动态随机、非线性,寓简单与复杂、有序与无序于一体的多彩多姿的生动画卷。 难怪有的学者将混沌学誉为本世纪继相对论与量子论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

参考文献:

[1]弗兰克. 科学的哲学[m]. 许良英,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282.

[2]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2.

[3]杨家富,杨家宽. 试论混沌理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3(3):23.

[4]易知行.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eb/ol]. (2006-05-09).http://blog.sina.com.cn/u/1193360504.

混沌学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时间序列;混沌现象;数学模型

0 引言

科学研究中,人们试图对一个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常需要应用数学的工具,那么,数据模型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研究工具。模型是对一个事物的抽象描述,并对模型得到结果做出专家判断,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临床实践上,要想对某种病变进行介入治疗起到良好的效果,或者对预防病变的恶化最大限度的延迟,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更要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以此达到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最有效的介入方式,这样就需要对人类的各种生理指标进行规律性的研究,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获得发生异常的临界值以及病变可能演变的趋势。如果把一个系统的演变构成看作一个函数图象,并且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强烈改变,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混沌系统。蝴蝶效应就是混沌学中的一个典型概念之一。混沌学可以在一些随机的、无序的系统中挖掘出规律和秩序。比如在医学中,它可以从人类万千生理指标中发现病变的生理指标变化,从而准确、准时的介入治疗。

1 混沌的核心和特征

吸引子作为混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混沌学的理论核心内容,那么什么是吸引子呢?简单来说极限就是一个吸引子。无论从任何一个维度趋向于无穷大时,结果都会趋向于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我们可以叫做吸引子集。对于一个集合,当时间趋向于无穷大时,在任何一个有界集上出发的非定常流的所有轨道都趋于它,那么它就是吸引子集合。图形化展示对于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及观察有着天然的优势,它直观的反应了事物的一切,图形化可以说适用于一切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变化的规律揭示。通常,我们对于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一个聚类处理,如果所有状态聚集为一个类,那么认为这个系统只存在唯一的吸引子,如果出现了多个聚类,而这些聚类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系统包含多个吸引子。混沌系统其实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耗散系统,因此,混沌系统的孤立点并不是原本孤立的,而是通过耗散效应后留下的奇异点,当然奇异点可以是单个孤立点,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集合,甚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然而这些奇异点不属于任何吸引子的阈值范围,吸引子的阈值范围是指就是构成这个吸引子的所有点集构成的一个集合。尽管大多数常见的紧致耗散混沌系统有吸引子,但混沌系统不一定都有奇异吸引子。

混沌有四个基本特性[3]:(1)复杂性:内因对混沌现象有着决定性和完全性。一般来讲,混沌现象依赖于其存在的体系,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混沌体系具有稳定性,而对于其内部来讲却十分的敏感,初始化的微笑变动将会引起结果的轩然大波。(2)分形性: 混沌系统运动轨道在空间的几何形态可用分数维描述。(3)非线性:混沌系统并不是一个直线变化的系统,比如:当一个角度趋向时,他的正切值趋向于无穷大,但是当这个角度为100π时,那么他的值却是0。(4)无限性:首先混沌是一个游戏太的,然而他又是无周期的。基于混沌的四个基本特征,对于混度的计算,只要数据精度足够高,那么则可以发现很小尺寸混度的有序运动,这与大尺寸混度的变化就像母子关系一样,有着惊人的相似。

2 医学时间序列中的混沌

随着混沌现象的揭示,混沌系统不是随机系统,它是有规律的,是可以做出预测的,统计学在混沌发展的进程中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对实际的中存在噪音或者说是存在误差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混淆系统存在的客观规律,做出预测。当然,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并不是一直都很幸运,大多时候需要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来帮忙。而医学上大量的临床数据,为实现在时间序列上对数据隐含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对于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看,图形化再次成为揭示事物规律的主角,图形化可以清楚的展示事物发展的周期、单调性、稳定性、顺序性等诸多变化规律。遗憾的是时间序列蕴含的大量信息远远超乎我们的眼球,因此我们可以试图了解状态空间,看是否能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最终它并没有使我们失望。图1所示为徐州医学附属医院门诊信息所组成的混沌系统,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不同时刻门诊量的变化很大,而且变化并没看到明显的规律性等特征。

为了研究该时间序列上的混沌现象,我们设t时刻的状态为(xt-1,x,xt+1),分别以xt-1,xt及xt+1为坐标轴,绘制时序状态的散点图,在三维空间中构成一椭球,如图2,可见三者之间互有相关关系。

在构成状态空间时,各元素也具有不同量纲,比如设Vt=(xt+1-xt)/xt,则状态空间(xt,Vt)中时序xt的表现如图3,其现实意义是:当门诊量为xt时,其门诊增长速度Vt应当位于的范围,图形展示门诊量超过20000以上时,增长速度在0左右振动;当增长速度低时,增长速度集中在正负1之间。

本文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变量的观测值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它是时间学列数学模型的一个特例,并解释了门诊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它蕴含的丰富信息。当然,通过状态空间的表达,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获得大量的信息,并能确定表面时间序列{xt}是一个混沌系统,而非一个随机系统,且三维状态空间(xt-1,xt,xt+1)中时序的表现也与自相关函数的描述获得一致结论。

3 结语

实际上,看似随机的测量因素在时间序列中,却决定了事物的必然性,虽然我们不能通过精确的计算来得到它,但是却可以通过混沌的特征示人。在通过时间序列来解决医学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多维空间尝试展示医学系统中的混沌特征,从而可以通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对医学系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财经出版社,2012.

[2]殷光伟.小波变化和混沌理论在股票预测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

[3]王东生,曹磊.混沌、分形及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80-90.

混沌学说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沌理论;密码学;混沌加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由于网络的基础协议无法达到信息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可以使得一些没有进行特别加密的信息数据,在网络上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直接发放在网络上,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人们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就要对数据验证进行一定的安全加密,从而有效的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

1 密码学概述

密码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保密性,而且由于它是多门学科组成的,因此这对其进行理解学习的时候,就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思维。目前,密码技术已经不在仅仅局限政治、军事以及其他重要方面信息的安全保护的过程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

2 混沌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混沌理论就是一种将量化分析理念和质性思考相结构的一种理论方法,通过对各种动态的系统进行讨论,来完成对整体、连续的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解释和预测。由此可见,混沌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演化理论,主要将系统数据从有序的状态下转变成无序的状态模式。对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变化情况进行相关的讨论。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混沌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混沌系统的行为主要是由多个有序分量组合而成的,但是却不能对其每个有序分量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第二,虽然混沌系统是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其进行调节的,但是这些部分都是确定的;第三,初始条件对混沌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在两种不同初始条件下存在着相同的混沌系统,那么这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就会很开的操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相关气象学家开始将混沌理论应用到气象分析上,从而得出结论:天气气候具有不可预测的特性,但是人们可以对简单的热对流现象进行分析,产生不可思议的气象变化,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蝴蝶效应”。随后,在人们的不断探索的实验的过程中,人们也将混沌理论应用到各个方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1 混沌理论的定义

目前,对混沌理论还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而且在不同的学者眼中,对混沌理论的定义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为常用的李-约克混沌定义、devaney混沌定义以及melnikov混沌定义。下面我们就以李-约克混沌定义为例,给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设(x,f)是紧致系统,d是x的一个拓扑度量。设x0x非空,如果存在不可数集合s x0,满足:

1.limn∞supd(fn(x),fn(y))>0,x,y∈s,x≠y;

2.limn∞infd(fn(x),fn(y))>0,x,y∈s,x≠y。

称f在x0上是在李-约克意义下混沌的。这里的s亦称作“f的混沌集”,s中不同的两点称作“f的混沌点偶”。

“敏感初条件”就是对混沌轨道的这种不稳定性的描述;拓扑传递性意味着任一点的邻域在f的作用之下将“遍历”整个度量空间v,这说明f不可能细分或不能分解为两个在f下不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周期点集的稠密性,表明系统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和规律性,绝非一片混乱,而是形似紊乱,实则有序,这也正是混沌能够和其他应用学科相结合走向实际应用的前提。

2.2 混沌系统示例

此处以经典logistic映射xn+1=1-ux2n为例,对有关混沌吸引子刻划的一些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将混沌加密方法分成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一种是将混沌同步技术作为系统保密技术的核心内容;另一种则是通过混沌系统将加密技术分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密码。

虽然混凝土密码作为一种新型的密码体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成熟,但是由于这种密码体制中存在着强大的吸引力,可以给信息数据提供相关的安全保护,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混沌密码中所具有的安全强度不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因此这种保密技术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 混沌在加密算法中的应用

混沌和密码学之间具有天然联系和结构上的某种相似性,利用混沌系统,可以产生数量众多、非相关、类似噪声、可以再生的混沌序列,这种序列难于重构和预测,从而使密码分析者难以破译。所以,只要加以正确的利用,就完全可以将混沌理论用于序列密码的设计中。混沌的轨道混合特性对应于传统加密系统的扩散特性,混沌信号的类随机特性和对系统参数的敏感性对应于传统加密系统的混乱特性。可见,混沌具有的优异混合特性保证了混沌加密器的扩散和混乱作用可以和传统加密算法一样好。另外,很多混沌系统本身就与密码学中常用的feistel网络结构是非常相似的,例如标准映射、henon映射等。所以,只要算法设计正确合理,就完全可能将混沌理论用于分组密码中。

但是混沌毕竟不等于密码学,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密码学系统工作在有限离散集上,而混沌作在无限的连续实数集上。此外,传统密码学已经建立了一套分析系统安全性和性能的理论,密钥空间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比较成熟,从而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目前混沌加密系统还缺少这样一个评估算法安全性和性能的标准。表1给出了混沌理论与传统密码算法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

通过类比研究混沌理论与密码学,可以彼此借鉴各自的研究成果,促进共同的发展。关于如何选取满足密码学特性要求的混沌映射是一个关键问题。l.kocarev等在文献中给出了这方面的一些指导性建议。选取的混沌映射应至少具有如下3个特性:混合特性、鲁棒性和具有大的参数集。需要指出,具有以上属性的混沌系统不一定安全,但不具备上述属性而得到的混沌加密系统必然是脆弱的。

4 混沌序列密码的加密原理

众所周之,加密的一般过程是将明文的信息序列变换成可逆的类随机序列。解密过程是对数学变换逆变换的猜测处理过程,将得到的类随机序列还原为明文。而混沌加密主要是利用由混沌系统迭代产生的序列,作为加密变换的一个因子序列,混沌加密的理论依据是混沌的自相似性,使得局部选取的混沌密钥集,在分布形态上都与整体相似。混沌系统对初始状态高度的敏感性,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分布上不符合概率统计学原理,是一种拟随机的序列,其结构复杂,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随机性、相关性和复杂性的拟随机序列,使混沌系统难以重构、分析和预测。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逐渐的意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开始对各种新型的保密进行研究,这不仅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人们相关的数据信息起来了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目前,虽然混沌保密技术在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进行广泛的推广,但是这种保密技术存在良好的优先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保密技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华,韦鹏程.混沌理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混沌学说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沌的基本原理 加密算法 性能评估

一、混沌的基本原理

混沌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非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其特点为: (1)混沌系统的行为是许多有序行为的集合,而每个有序分量在正常条件下,都不起主导作用;(2)混沌看起来似为随机,但都是确定的;(3)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对于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若使其处于稍异的初态就会迅速变成完全不同的状态。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提出混沌理论,认为气候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最微小的条件改变将会导致巨大的天气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此后混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短短的二十几年里,混沌动力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混沌在加密算法中的应用

混沌系统由于对初值的敏感性,很小的初值误差就能被系统放大,因此,系统的长期性是不可预测的;又因为混沌序列具有很好的统计特性,所以它可以产生随机数列,这些特性很适合于序列加密技术。信息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Shannon指出:若能以某种方式产生一随机序列,这一序列由密钥所确定,任何输入值一个微小变化对输出都具有相当大影响,则利用这样的序列就可以进行加密。混沌系统恰恰符合这种要求。

混沌系统的特性使得它在数值分布上不符合概率统计学原理, 得不到一个稳定的概率分布特征;另外, 混沌数集是实数范围, 还可以推广到复数范围。因此, 从理论上讲, 利用混沌原理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范频率分析攻击、穷举攻击等攻击方法, 使得密码难于分析、破译。

从1992年至今,混沌保密通信经历了四代。混沌掩盖和混沌键控属于第一代混沌保密通信技术,安全性能非常低,实用性大大折扣。混沌调制属于第二代混沌保密通信技术,尽管第二代系统的安全性能比第一代高,但是仍然达不到满意的程度。混沌加密技术属于第三代混沌保密通信,该类方法将混沌和密码学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基于脉冲同步的混沌通信则属于第四代混沌保密通信。

三、混沌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

参考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的评判规则LNIST的评判规则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安全性、代价和算法实现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Lorenz系统的混沌加密算法,以此标准分析了其性能,并将其与当前通用加密算法进行比较。

1.安全性分析

首先,混沌系统对初始值和参数非常敏感,可以提供很大的密钥集合,完全满足加密的需要。通过对混沌系统生成的二进制序列进行检验,0和1的分布均匀,游程符合随机数要求,可以认为是随机序列。其次,混沌加密属于流密码,对分组加密的攻击方法是无效的。同时,对选择明文ˆ密文攻击方法,由于混沌的单向性和混沌信号的迭代处理,异或操作后密钥流的推断几乎不可能。

2.代价分析

算法的代价包括时间代价和空间代价。时间代价又分为准备时间和加密时间。通常,加密前的准备时间主要是用来完成生成子密钥,加密时间主要是在子密钥的控制下对明文数据进行变换。混沌加密属于流密码的范畴,它的准备时间非常短;加密时由于只对数据的各个位进行异或操作,其时间主要花费在密钥流的生成操作上,相对于目前流行的分组加密算法,其时间花费也是很少的。空间代价分为算法实现的静止空间和运行态空间。静止空间指算法变成程序后本身所占用的空间,一般表现为执行代码的长度。运行态空间指在加密过程中算法所需要的临时空间。混沌加密算法没有S-box空间,临时变量也比较少,而且,它通过循环产生密钥流,循环过程中需要寄存的变量有限,因此,其运行时占用的空间很少,在空间代价上是比较优秀的。

3.实现特性

混沌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可以重用的,这样其所占用的空间大大缩小。它的软件和硬件实现特性都比较好,已经分别用C++和Java语言实现了该算法,基于该算法的DSP也已经开发设计完成

四、混沌加密算法存在的问题

1.短周期响应

现有的混沌序列的研究对于所生成序列的周期性伪随机性、复杂性、互相关性等的估计是建立在统计分析上,或是通过实验测试给出的,这难以保证其每个实现序列的周期足够大,复杂性足够高,因而不能使人放心地采用它来加密。例如,在自治状态下,输入信号为零时,加密器表现为有限周期响应。不同初始状态对应于不同周期,其周期长度可能很短,这一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混沌加密系统的保密性。

2.有限精度效应

混沌序列的生成总是要用有限精度器件来实现的,从而混沌序列生成器可归结为有限自动机来描述。这样,混沌生成器能否超越已有的用有限自动机和布尔逻辑理论所给出的大量研究成果,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大多数在有限精度下实现的混沌系统,其性质会与其理论结果大相径庭,从而使许多基于混沌系统的应用无法实现。甚至有学者认为,有限精度效应是目前混沌理论走向应用中出现的一大难题。

3.实现精度与保密性的矛盾

对于分段线性的混沌映射加密系统,相邻的两个状态可能落在同一条直线段上。在数字实现精度很高的情况下,解密者就可利用这个特点,在知道少量的明文--密文对照的情况下轻易地恢复出具有足够精度的密钥。也就是说,它对于选择明文攻击抵抗力很差,从而在这一意义上不具有保密性。

但随着人们对混沌加密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难题终将会一一化解,混沌加密技术也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金虎,陆君安,陈士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 刘尚懿,田莹,王丽君.一种基于混沌的加密算法.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7 卷第5 期.2004 年10 月.

[3] 孙克辉.刘巍,张泰山.一种混沌加密算法的实现.计算机应用.第23 卷第1 期.2003 年1 月.

[4] 孙百瑜,高俊山,吴宏伟.基于置换乱序的混沌加密算法.《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 年第24 卷第2 期.

混沌学说范文第5篇

“非线性建筑”一词最早来源于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当时,他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辛辛那提阿罗诺夫中心、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扩建三个建筑称作非线性建筑。他认为最具代表性的非线性建筑“采用了混沌的思维方法,那种非逻辑的逻辑序列,非秩序的混沌的秩序”。 

对于“非线性建筑”设计的非线性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理论人士所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非线性传达的是一种不稳定的、不受决定论控制的世界观。相对于强调单一、均匀、稳定、有序的线性理论,非线性思想更接近真实的世界,即“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 

尽管非线性建筑作为一种新概念,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不过大致上可以把具有非线性特征,或通过非线性的思想逻辑生成的建筑称为非线性建筑。如扎哈·哈迪德后期的作品:广州歌剧院、伦敦水上中心;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我国台湾台中大都会歌剧院;矶琦新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喜马拉中心等在本文中都可纳入广义的非线性建筑范畴。 

二、“混沌”是非线性建筑的重要美学特征 

查尔斯·詹克斯所提到的混沌思维,即为非线性设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混沌”作为一种美学特征,也反映在很多非线性建筑的设计结果上。 

“混沌”意象在很多非线性建筑中都有表达。如矶琦新设计的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其中第3层的展厅部分,标志性的异形体“林木”结构,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涌动的形态,呈现出混沌、神秘、仿生的美学意象。再如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管状不规则的海草形柱子被凝固在透明的玻璃盒子中,同样表达出了有机、混沌的非线性意象。 

三、“混沌”的东方哲学渊源 

“混沌”是中国古代对自然宇宙原始状态的认识之一。《道德经》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中国古解的“混沌”思想,即宇宙在形成、分化之前所具有的原始、浑然一体的状态,而这种状态虽然模糊,规律不明显,但实际上是存在着某种规律的。 

这种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也体现在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中。中国画的混沌美突出表现为模糊性、随机性的特征。中国画最突出的境界特征就在于用水墨的虚幻、随意、含蓄的手法,表达宇宙不可言其形、不可名其状的混沌性。 

四、现代混沌理论与传统混沌学说的共通点 

现代混沌理论属于非线性理论的重要部分,混沌思想属于非线性思想的重要内容。很多非线性建筑“采用了混沌的思维方法”。 

现代混沌科学,作为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大革命,尽管其学术定义至今没有统一一致的意见,但很多定义的本质含义都差不多,它从气象学和非线性动力系统所反映出的规律入手,揭示了一种确定系统下存在的随机现象。用通俗的话来讲,现代混沌理论可以表述为:“表面看来,具有混乱模糊、没有规律的特征,但实质上在表象背后却隐含着规律(不是线性的,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这种结论与中国古代的混沌宇宙观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模糊和表面没有规律序的特点,对应了老子“道之为物,唯恍唯惚”的含义;而表象背后存在隐性规律的特点,则对应了老子“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说法。通过对非线性建筑“混沌”美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与现代非线性思维观下的混沌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东方文化精神的当代建筑,因此有了与世界建筑最新潮流结合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