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学教研

中学教学教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教学教研

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第1篇

4.例题教学"隐性目标"的显性化——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例题教学为例梁买荣

5.注重"点"的发掘把握"读"的主线——阅读教学优化导读策略摭谈高乃松

6.化繁为简长文短教提高实效——《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品评马爱国

7.中小学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问"侯丹丹

8.得体有序生动——例谈口语交际的指导策略孙建波

9.在反思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黄运武

10.小学数学例题呈现方式的思考与实践张卫星

11.数学思维培养要注重把握尺度楼孟娣

12.创设情境回归生活——架设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何寻,吴靖

1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李秀芳

14.开发政治课生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徐斌

15.让教学素材的选择为政治课堂带来精彩贺梅

16.提高聆听效率凸现音乐魅力万赞梅

17.从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表现王英姿

18.《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张秋

19.《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赵永来,圣丙飞

20.《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学设计杨亮

21.《神奇的七巧板》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学研究 张玉玲

22.《分子与细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质)郭莉

23.打开生活之门润泽品德课堂——《怎样到达目的地》教学案例与反思窦丽君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及反思张挥

25.重视个性化阅读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何雪玲

26.重视课本阅读教学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李振荣

27.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范江文

28.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徐怀殿

29.新课程下高考英语(浙江卷)命题特色与建议韦海宁

30.浅谈信息技术高考复习策略裘华贤

31.由一课三案谈"过程"的重要性张云峰

32.浅谈教师校本研修基本模式的构建张艳芹,朱凯

33.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有感于《口技》教学蒲凤玲

3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庞庆锋,孙喜飞

35."相关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手段伏龙霞

1.在生物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有的几个转变唐传瑞

2.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研究——以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为例任历丰

3.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陈曦

4.学会多角度分析巧拟分论点叶相珍

5.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界的突破徐晓岚

6.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王君

7.语文分层教学初探伍爱辉

8.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王非

9.词句积累范文引导典型训练——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法葛永乐

10.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杨成

11.让生命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焕发活力蒋敏霞

12.提升学生历史概念归纳能力初探陈建云

1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几个途径贾月华

14.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任松梅

15.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探微宋文波

6.英语语法思维及其培养的核心观念袁辉HttP://

7.浅谈学习兴趣与中学数学学习邓姝

8."学案教学"与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方水娣,杨羚

9.中小学教学研究 我为"读"狂孙永久

10.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节电节能研究性学习案例汪斌权

1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窥探沈剑峰

12."师导--生演"式教学模式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汤淮田

13.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海芳

14.浅谈《水乡歌》的再创造王贺

15.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实践--谈两次执教自编教材《瓶子吞蛋》的体会杨宁赞

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1.结合课改,吸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数学和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地发展,教法与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不很协调,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当前的思想观念、生活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同步,没有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走出课本,在保持《教法》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学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状况,形成较为先进的数学教育观念。同时特别要联系目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实施现状,介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学习《标准》的前提下,开设中学数学发展的专题课程,明确符合时展的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要求,实行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的开放,建立开放型知识结构。

2.对《标准》新增内容进行研究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标准》强化了概率统计,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有些具体内容在教法课程中从未涉及乃至现行的高师数学课程中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盖。如,算法、框图、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开关代数与布尔代数、优选法与实验设计、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等[1],结合其高师专业课程的相应改革,专门补充讨论新增内容设置原因,正确把握《标准》对新增内容的定位,并对其教法及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3.调整教学顺序

《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通常是先学习了解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讲教学原则、逻辑知识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2]。如果先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应做哪些工作,再介绍做该工作具备的知识、原则、方法,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高师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高师生经历“大学教法—学习方法—中学教法”的过程,作为《教法》课,更应该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1.强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面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分析常规教学模式,并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与范例教学)[3];学习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又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理论分析和技能培训

《教法》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师范性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技能。然而,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要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应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开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动中把握数学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教法》课重理论轻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大学在追求学术高品位时,不可避免地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因此,教法课程必须由重理论轻技能转向借理论促技能,并将其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其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学校,让学生经常到中学去见习,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尝试教学设计和实施。这是一种互惠的行动,它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学生和中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而且对师范生的知识应用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难以实施。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只有加强和改进教学活动,活动始终以尝试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专业和技能的训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具体做法:改变将《教法》课与试教课分离的现状,在《教法》课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分小组对中学的典型课题进行试讲,小组既作为教学基本功训练小组,又作为学习理论小组和反思研讨小组。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增进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的认识,继而在以后的全面试讲和教育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反思阶段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例如结合《标准》理念,分析《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不足等,提出研究探讨课题,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式和手段,善于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既能从事数学教学又能从事数学教育科研的高质量的数学教师[5]。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改革,《教法》所采用的传统的一张考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无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评价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完善。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评价,如采取笔试、口试、教学研究小论文三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可包括课堂讨论、小论文、调查报告、平时作业、动手作业、课堂示范、书面考试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最后成绩。另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比例增大为30%,期中和期末各占2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成绩,期中和期末考题改封闭型占主体为开放型占主体,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平时就积极投入到教法课的学习与活动中,促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将绿色化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突出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分析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39-02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认清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末端污染治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文献研究等。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磊.高中新课标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0,(12).

[2]林日轩.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3]蔡佳利,陈红,陈朝晖.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实验;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教师只有把化学学习情境设置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高昂。中学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思维单纯、便于管理,如果学生觉得课堂枯燥的话,那么,中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度肯定不高。所以,初中化学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取材于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取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初中生去探索生活中每一个蕴含化学原理的小地方。

比如,大家都知道牛奶不宜用高温长久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解释其中的原因。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并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共同找出牛奶不可高温煮的原因。学生交流分析之后,经过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在常温下是呈现胶体状的,当牛奶加热到60~62度时,胶体状的蛋白质就开始渐渐脱水,如果长时间高温煮烫,胶体状蛋白质就会变成凝胶状态,形成沉淀。

另外,放久的红薯比刚出土的红薯要甜?这是为什么呢?初中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发现红薯放久了,部分水分会流失,红薯表面变得干瘪,红薯内糖分的浓度增加了,自然会变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接着观察和研究,探讨水分流失是否是红薯变甜的唯一原因,组织学生用刚出土的红薯和久置的红薯比较去做实验,测量除了水分流失的原因还有什么造成了糖分的增加。经过实验发现,在水分流失的过程中,水也参与了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后变成了糖,红薯自然会变甜。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在做实验时,初中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科书上所说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启发,学习欲望能够得到调动。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采取情境教学策略时,应该把实验的因素考虑到其中。

初中化学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那就是测量金属的活动顺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方面的实验:

在试验中教师可以提供铁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先做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基本上可以设置出以下的实验方案:

1.铁片、铜片、稀硫酸

2.铁片、硫酸铜

3.铜片、硫酸铁

理论上,上述三个实验方案都是可行的,但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想象,分组讨论、体验,找到哪一种实验方法更加便捷和经济,最后在班级中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铁比铜活泼的结论,关于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就基本完成了,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实验,去实验镁和铝两种金属活动性,加强对该实验的印象和化学知识的记忆。

这种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学习方法比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式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化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也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把理论知识从教师的大脑中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一个过程,教师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就没有理由去期待学生学习有积极性。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情感的因素,因为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喜恶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这门课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鼓励和鼓舞,由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去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初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化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设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化学教学要尽量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化学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项往.浅析情境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2011.

[2]朱长春.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方法刍议[J].科学教育,2008.

[3]刘丽.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中学教学教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积极性;习惯;学习方法;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03-02

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不论从教学理论深化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实践的变革来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关于教学策略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从不同方面对教学策略给以诠释。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阐释,本人认为:教学策略是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者任务,遵循一定的教学观念或者教学原理,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高度关注,对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总体评价、分析和研究,经过最终的策划,形成具有操作价值的整体化的实施方案,从而保证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监控与调节和教学活动科学、生动、高效的进行。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全面衡量,综合比对,要充分思考影响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恰当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师生双边互动交流活动,除此之外,教学策略还应该包括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各种要素。然而,我们也知道,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也不是教学原则,教学设计,也不是教学规划。它是介乎于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是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既有价值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实践功能。概括地说,数学教学策略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和数学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标为数学教学推出了新理念、新思维,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反思数学教学工作,在思维深处树立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确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一旦产生,便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当前的学习活动,并推进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对人的未来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还可以促使人创造性的经常寻找更完善的活动方式来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专项问题,使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所说,所读,所写,所讲内容的取舍,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明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鼓励,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提出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主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起点应从教师讲授客观存在问题出发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研究为主,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实践操作和体验,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对问题的讨论,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加鼓励。某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循善诱,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积极引导,帮学生查找出错误的根源,设定问题解决方案,教给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扩大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学会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智慧,达到学习能力的升华。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给学生一座金山,不如给学生一个创造金山的方法和手段,不如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术。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基于数学学科独特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的把学习方法应用在解题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给学生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很多学生之所以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作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缺少思路,缺少方法,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

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严重偏离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违背了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化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最大化的开发出学生的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放弃原有的老套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行民主课堂、安全课堂,师生互动的民主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更大的柔韧空间,强化学生的课堂民主观念,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表达,自我选择,取消代办包办的压抑性课堂,从而更大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理念。创新思维是经过学生独立分析创造出的智力产物。在教学中要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锻炼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多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多向化,就不会有收敛,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要重视数学解题中用不同方法来解答同一个问题,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和方法,善于总结解题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又新又多,方法独特的解题思路。

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时,有这样一组变式练习。

已知f(x)=-2x+2,x[2,3],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二次函数在定点或区间端点取得最值的各种题型,在各类考试中时常出现该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做以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一):已知f(x)=-2ax+2,x[2,3],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定区间,变对称轴)

变式(二):已知f(x)=-2x+2,x[-b,1-b],求f(x)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区间,定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