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成人教育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精选

中学成人教育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第1篇

1医学成人教育麻醉生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偏于枯燥的理论,缺乏有力的实践举例

目前,成人教育使用的教材与普教教学教材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麻醉生理学》。教材为规范麻醉生理学的讲授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限制了教材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设计,使得可教授范围十分局限。教育部门评估高等医学院校的水平和资质时,以使用普遍认可的教材作为依据,导致学校选择教材的范围变窄,从而使教材单一化,教学内容单薄。麻醉生理学教材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的成人教学需求。成人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与《生理学》教材重复的基础上强调生理学知识在临床麻醉实践中的运用,而缺少针对成人教育的教材是众多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1.2教学方法滞后

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单向教学法,未能按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授。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呆板灌输知识,是“念书”而非教学。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教师只把学员当作教育对象看待,强调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忽视了同临床紧密结合的服务意识。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员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不少学生满腹抱怨、心生厌倦。学员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无法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受益不大。

1.3课时及授课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课时安排和内容设计上过于教条化;对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有失偏颇。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匆忙于宣讲知识点,很难深入透彻讲解某一问题,更谈不上拓展相关的知识点。其次,课时紧张使得课堂讨论、阶段测验、课外练习减少,师生难以互动。而且实验内容繁多、实验步骤繁琐,往往拖堂超时,完全流于形式。教条化的课程设置不能有效地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工作联系起来,而成教学员认为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知识才是他们真正所需求的。教学内容与成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能力状况不相适宜,基本是在重复和罗列生理学知识。《麻醉解剖学》《临床麻醉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等都是麻醉学专业学员必须学习的重点课程,教科书上难免会有部分重复内容,怎么才能做好彼此间知识点的衔接和避免重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各科教师之间也应多沟通学习,长善救失;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争取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4授课教师欠缺麻醉专业知识

由于临床麻醉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一般的医学院校对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等课程授课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来生理学、药理学教师。而生理学教师对临床麻醉专业医学知识接触得很少,所以在讲授麻醉生理学这门课时,也是觉得力不从心。不能游刃有余地把生理与麻醉学知识结合起来,这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的麻醉专业人才。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医学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努力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成教学员的真正需求

成教学员一般都接受过“入门”式的医学基础教育,并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养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并且理解能力较强,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教学应以工作岗位对医学知识、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指导;以理论知识为临床实际工作的引导性为目的;建立灵活的、实用型的麻醉生理学教学体系。针对成人教学特点,对老师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学内容要有新设计、新视野、新体验。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个性,发挥其独特的新奇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2提高教学水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名高素质的麻醉生理学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生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麻醉专业方面的技能,并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应该对生理学教师进行麻醉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临床一线见习实践,增强对麻醉专业知识的领会,与临床教研室更好地沟通和配合,将基础生理学与临床麻醉学有机结合。教师在熟知本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及杂志期刊,以拓宽知识面。同时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加深理解,才能将课讲得生动有趣透彻。要注意了解本专业科研成果及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内容,使学员了解学术动态,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

(2)贯彻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它对课堂质量高低,效果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教师的学科专长、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亟待提高。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人员主讲,然后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通过集体备课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改革教学内容,强化临床麻醉知识:调查结果表明:麻醉专业的成人学员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多联系临床知识。在教学中应该简化一些理论性较强而与临床麻醉工作关系不太密切的内容,如:呼吸节律产生的机制、细胞膜的信号转导功能、突触电位及睡眠机制等。强化与临床麻醉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麻醉过程中低温对心肌的影响、全麻状态下呼吸节律的变化、麻醉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等。多介绍前沿知识,增强基础生理理论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实用性,并增强学习兴趣。因此,进一步修改、完善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应需施教,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员探索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辨别思维能力的天地。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采用学导法、讨论式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讨论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并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碰撞,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成教学员大部分年龄偏大,精力分散,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却不擅长记忆的特点,要力求教出风格和特色。对麻醉生理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要精讲点拨,条理性强而非难点内容可安排自学。每次课后留下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以启发学员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即要做到给一个空间,让学员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员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员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员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员自己去解决。

2.3.2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员自主学习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即可培养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PBL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百多所医科学校实施和推广。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在全日制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学员合作、交流等能力。成教学员几乎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工作能力,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及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需求。他们在学习中普遍表现为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强,而记忆力较差,对死记硬背的内容存有惧怕心理。因此,PBL教学法对成教学员更为适宜。

2.3.3制作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许多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CAI教学对培养和开发学员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重要作用。通过使用CAI课件,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而麻醉生理学的CAI课件目前国内仍是空白,我校完全有能力和资源来完成麻醉生理学部分章节的CAI课件工作,从而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成教麻醉生理学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PBL法、开放性实验法等,并尝试课内外结合式教学,发展网络式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2.4培养终生学习能力

医学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而“难题”会不断涌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不能只强调“教”的作用,不能仅仅教会学员读懂一本教科书,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麻醉生理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预习-自学-复习”的学习习惯,树立“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2.5坦诚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谋发展

邀请全国开办麻醉专业的各医学院校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这无疑对我校进一步办好麻醉专业起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共同研讨、解疑答惑,从而认清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认识,全力以赴、高质量地实施我院麻醉专业的教学工作。

3结语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几十年来,成人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成人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成人教育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其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整体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对成人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和创新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一、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现行的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课程门类不齐全,不能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充分灵活的选择机会。其次,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再有,现行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忽视成人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等诸多特点。

2、课程目标以学历为导向。成人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但成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调资、转岗、提干、分房、晋级等都与学历息息相关。于是,许多成人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看好这一市场,课程建设过分强调以学历为目标导向,偏向于为学历而学习,其实际效果和目标差距很大。

3、课程结构不合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校课程设置大一统,各类学校,各地区无特色无区别。必修课程一统天下,选修课很少。重理论课,轻实践课;重知识型课,轻智能型课;重专业性课,轻基础性课。重视分科课程,轻视综合课程。重视智育,轻思想品德教育。

4、专业设置重文轻理。目前,成人教育的招生专业偏重文科,偏重热门专业,对理工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注重经济效益为争生源,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情况,盲目申报新专业、热门专业,甚至个别专业有其名,无其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原有的专业重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调,也限制着自身的发展。

5、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内容更新缓慢,许多成人学校直接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有的虽有改动,但基本上是借用或移植普通学校教材,结构体系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这与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也不适应各类成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学习的需要。表现在: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等。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起现代的、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遵循成人特点、实用性和开放性和综合性四原则,应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两对关系。

1、突出成人特色原则。成人高等教育的是专门针对成人进行的教育,对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成人在生理、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个性比较稳定,自我意识较强,而且经历了社会生活的磨炼,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发挥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的形成。总的来说课程门数不宜太多,教学内容应做到“少而精”,体现出成人特色。

2、突出开放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对“当班人”进行的“开放性”教育,是针对成人各个时期需要的岗位教育以及适应“活到老,学到老”终生需要的知识充电教育,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相应的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应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到强调创新能力和革新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体现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特征的多学科知识,反映到课程设置中去,使人才充分适应多样化世界的需要。

3、突出实用性原则。在新形势下,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的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教改革的世界性潮流。对此,要审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对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变化的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突出综合性原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广泛交叉、相互渗透,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人口、文化冲突等重大问题。因此,成人教育必须摈弃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教育内容设置,以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能力为原则来设置所需课程,强调科学思维方式、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

三、改革和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对于新时期的新的人才规格要求,成人高校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反应,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满足这些新要求,其中课程改革则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出发点。

1、确立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在一定的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可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程度。成人教育按其功能,可划分为四大类:补偿教育(含扫盲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因此,成人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是非常明确的。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应为实现成人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吸收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是持社会——个体发展统一观。因此,成人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反映未来人才的思想,改革的着眼点瞄准未来,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探索精神作为课程目标改革的努力方向。

2、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成人教育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三段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忽视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人学生的岗位需要。要构建具有成人特点的课程体系,就必须破除这种办学和教学的旧观念,首先要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处理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实际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就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加强在职针对性,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如果过分强调基础,内容偏多,难度偏大,势必增加成人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反而造成其畏难情绪,会影响到正常知识的掌握。第二,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传统的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有利于专业的规范化,但它容易走向僵化,导致教学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应当大胆突破传统内容的局限,对一些明显过时的东西要坚决摒弃,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第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当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删减,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好能结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归纳、升华,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

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不断获得知识、技能以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更为突出。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应以改善学习者职业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个人的理性能力和参与社会或集体事务为目的,用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其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模块时充分考虑成人学生在学习生涯发展过程中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阶段性变化,并依据这些变化提供生涯导向的学习活动的课程,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四、成人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成人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综合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新形势之下,面对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成人教育的课程结构

(1)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

必修课是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保证了学校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属必修课,必修课强调“专”,“精”,针对性,应用性要强。选修课指教学计划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修的课程。选修课对于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智力,培养研究和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选修课可适当“宽”点,选择性大些。如何确定这两者的比例,对于成人非学历教育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成人学历教育,则应加强扩大成人教育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减少必修课所占的份额。这要求在注意课程整体性的同时,要加强课程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扩大选修课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按综合课程组织新的课程类型

当前,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成人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人,综合课程恰恰体现了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应按综合课程来组织。国内一些地区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以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为例。将“数学”与“电路”结合为“电路数学”一门课,把代数方程与直流电路、三角函数与正弦交流电路,矢量和复数与正弦交流电路计算,微积分与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逻辑代数与其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介绍,成为跨越多门传统的技术基础的专业课程。经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对在职成人教育学员是比较适用的。

(3)实质课程与形式课程并重

实质课程与形式课程是指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内容,是旨在学习,接受知识,抑或发展智力、能力而界定的两种课程体系,在课程论史上曾有不同的主张。实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科学知识,为将来从事职业活动作好准备。形式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成人教育因其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所以课程应以实质课程为主。如加拿大的大学举办的在职人员专题讲习班,其课程完全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同时应注意的是: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的任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形式课程不能忽视。

2、改革和调整课程内容

(1)突出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成人教育由于其教育性质、特点、任务、培养目标,决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不可忽视,但它有别于普通教育,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不能过于追求系统、宽厚,而要突出重点,适当拓宽,突出应用,能适应岗位所需,并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其指导性。另外,当前成人教育的重点是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强化实践教学内容。而且成人学习具有目的明确、自制力强、理解能力与意义识记能力较强,且注重学以致用的特点,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已成为学员的普遍要求。近年来各国成人教育强化课程的实践内容已成共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有新的变化,如法国短期技术学院的大班课只占总课时的30%左右,各种技术指导课占40%,其它均为实际操作课,后两者为实践教学内容,共占教学总课时的2/3以上。

(2)适应新形式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信息产业在信息服务、通信产业、计算机与网络产业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终身教育的思想逐渐为各国所接受,教育将更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与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所需。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删除掉课程当中一些陈旧的内容,同时应把最新出现的人类的科学文化成就反映到课程中去,体现“先进性”。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确定,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教育探究

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将职业教育放在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培养具有高素质品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他们的人格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的价值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养成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018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对幼儿园师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专业化水平。2018年11月14日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实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要紧跟时展步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将培养学生人格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具体化,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格养成的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养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需要

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对师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中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与实践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仍有不足。比如,在反思与创造能力方面、适应性方面、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在人格修养、品德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他们适应时代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学生人格培养是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的需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重视发展建设,尤其是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通过对当前学校在中职生人格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总结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案。通过培养学生人格,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存在的困境

(一)中职生培养人格教育压力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教育地位。中职生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是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部分。但是从其特殊性来看,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不同,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相似,但是教育对象基础不同。这就给中职学生在人格培养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生人格培养面临的压力巨大。不仅要遵循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还要消除社会对中职的偏见,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种责任也给中职生人格培养带来了压力。

(二)中职生人格培养的教育任务复杂

从当前社会形势来看,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比较低,这种偏见导致中职生被贴上“学困生”标签。虽然国家大力推崇职业教育,但是中职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青睐。比如,国家给予经费支持,对学生实行免费政策,但是社会上依然认为中职学校不是好学校。此外,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格培养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种种原因导致中职生人格培养方面具有复杂性的任务。

(三)中职生自我认同感低

随着教育的普及性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越来越被普通本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占据,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虽然国家提倡的“校企合作”使中职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中职生还是会在学历、经验等方面受到歧视,毕业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就会对自己的认同感降低,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三、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路径探讨

(一)坚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人格培养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中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方向性与时代性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知行统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说,这五个基本原则已经体现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是关于人的培养的活动。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在人格培养与职业教育应该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对教育部规定的德育大纲的原则要坚持做到,另一方面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重视中职生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体验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课程思政与人格培养的有效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是中职德育的重要部分,德育课程是中职必修的基础课,而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产生“以德育人”的教育力量。将思政融入课堂教育,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工作和课程内容上,寓思政教育于主要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情感,从而养成习惯。比如,在英语课Languagethatmatters听说课中,德育内容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及良好的口语水平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性,在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的同时,能够从专业特色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以后成为幼儿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掌握不同语言名称的英文表达,学习描述英语学习重要性的短语以及能够听懂与讨论工作经历相关的语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再比如,在历史课中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长征》一课,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长征等内容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探索创新、不畏艰险、团结一心、乐观向上、英勇奋斗等精神都是德育的好材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设疑探究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切合实际的人格培养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中职生也是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中职生人格培养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做好中职生人格培养,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教育体系。首先,就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在这一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专业课教学中,符合中职生岗位特点和需求的同时,应当按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思政于课程中培养学生人格。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方面需要完善的评价机制,既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也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在评价机制方面,可以参考校企合作的单位意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可以参考其他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沟通,完善评价机制。最后,要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教育资助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有力保障。学校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

(四)做好中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衔接

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提倡中职、高职教育的衔接,比如实行“3+2”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对口招生的培养模式。“3+2”是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就读,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对口招生是中职学校学生报名参加高职院校的对口单招考试或者全国统一高考,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无论哪种模式,学生的人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为后续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为中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有效衔接做好基础保障。

四、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幼儿教师师资的重要来源,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培养的价值不言而喻,只有培养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妮娜.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9):16-17.

[2]李兰芳,王晓丽,康静,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历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74-82.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第4篇

(一)以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整个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学生自己很难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要牢牢的把握贯穿知识点这条主线,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具体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更关注教学过程,提高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改的新目标,可以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做很好的诠释。我认为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大小。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知思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职位、年龄以及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的情感,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可以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有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对学生进行与语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学生注重这一环节的教育。

(二)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解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备课充分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要有不断的创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对学生授课之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通过背景导入课文、如何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课程的最后如何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思想的升华。

2、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成功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教师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当语文教师在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备课时,并不代表能够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跟大海有关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旋律下读课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枯燥的接受课文,而是想亲临其境一样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感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下的重要改革目标。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唱“独角戏”,自己一个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对一些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社会、家长仍然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探寻一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路,我们仍然还在实践中摸索。

(二)新课标要求的大语文观难以实现

新课标提倡开放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基于教学条件还是教学目标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仍然是停留在空泛假想的意境中,很难到现实中感受真实的语文。

(三)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学成人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人教育;现状;特点;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各种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于成人教育工作当中,切实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SPOC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

1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工作现状

1.1成人教育工作理念不科学。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空间的压缩,很多成人教育机构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为目的,所采取的教育运作方式更加商业化,造成办学利益追逐战和学习者的功利主义,在这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1.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从成人教育课程教材内容方面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因此,成人教育也就存在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相同的问题,即教材内容更新周期较长,教材内容较陈旧,部分内容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2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SPOC混合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新形式。与MOOC的大规模与开放性特点相反,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特定范围缩小,组织学生实施小规模的教学,在学生的数量与教学活动规模方面进行一定限制,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学习需求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成人教育中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潜能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在接受成人教育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1]。

3成人教育中对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以及QQ等多种线上信息交流平台,构建SPOC混合教学体系,实现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充实[2]。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并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教材内容滞后等短板。

3.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SPOC混合模式需要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起来,以扩大学生学习的有效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这种小规模的在线视频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有益探索。

3.2教与学的混合。在成人教育中应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并非只是单纯性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以及开放,而是需要借此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合理配合,在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并提高自身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3.3理论和实践的混合。在应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预习教学视频为课堂教学预热,在完成各部分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方面的视频素材,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消化,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要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此外,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三方视频软件设计机构进行合作,开发用于实践操作的线上虚拟操作系统,便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践练习。

4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教育中通过应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短板,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进一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教师还需加强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娟.SPOC破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困境的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3):108~113.

[2]刘荣侠.互联网教育环境下SPOC成人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6):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