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一)作为学生军事训练的一个科目

每年的学生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穿插学生的安全技能训练的做法同样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种学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紧急集合疏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练等。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对学生掌握安全设施设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临危险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园,主要以平房为主,相比较楼房而言,紧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练等较为简单,另外,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都不同于校园内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面对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意识有所差别,所以如何在平常状态下,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危机,以最终达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作为全校选修课中的一个课程

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落实相应的学分,有统编规划的教材,应该是《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的初衷。但是现实上,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是比较困难的,但就从师资队伍这个方面就比较难解决,更不用说同其它课程争夺学分的问题了。目前,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开设安全教育公选课,由职能部门的干部作为授课教师,从网络上、从书店里找一些参考资料,制作成教案,将知识传授给选课的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此种安全教育的方式,虽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安全知识,但是覆盖面有限。在此种方式下,如何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同样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作为信息宣传提示的一个内容

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以标语的形式通过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进行广而告之,是各高校阶段性宣教安全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不能全员覆盖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是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传递的安全知识不全面、系统、深入,对教育的组织者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实施,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自身,熟视无睹是对此种方式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使得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系统、深入、主动,同样又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以“学生受益”为目标,同时又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将全面、系统、深入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组织者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北京农学院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稳定教育的新模式,搭建安全知识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面、系统、深入并时时、处处、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

(一)强大平台功能,实现教育便捷实施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在线学习安全知识的互联网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字、视频、语音、PPT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后学生通过自行课程考核,系统自动评分,合格后记入学习档案,累计学时、学分,全部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自行打印出学习证明,上交学生管理部门,即完成既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安全知识,不仅使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了解,同时由于学习模式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网络教育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考核、学习档案管理。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安全知识资源,覆盖8大教育模块,即治安安全教育模块、消防安全教育模块、交通安全教育模块、宗教安全教育模块、网络安全教育模块、法制安全教育模块、心理安全健康教育、时事热点安全教育模块等,内容即系统又权威,即全面又前沿。做到了全面系统、权威前沿、动态更新。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学生按要求选择各个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自主参加考试,每个模块的学习、考核都达到了要求,即获得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了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安全稳定教育平台提供了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功能,记录学生在各个培训模块已经获得的学时,以及以往学习时间的记录,保证了组织部门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确保安全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权威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系统深入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全部是采用国家、北京市及行业编辑、发行的安全知识教育材料。教育资源设置的8大模块,每个模块设制的10学时教育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知识常识、案例分析、以及预防识别知识等。学生进入网络平台,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已获得的资源、课时,已完成的课程等情况,相关部门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提示。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满8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2个学时,共计至少16个学时。学时学满16学时并通过自测合格后,学生持自动打印的学习证明到所在学院登记备案留存(学习证明相当于试卷),再有学生部门统一收齐后制成统计表交安全稳定工作处,为其在教务网上登记学分,获得1个学分。未能通过的学生需要继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学生通过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校园安全稳定知识,形成对现场授课和宣传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提高安全稳定知识的覆盖率和有效利用。

(三)平台三大特色,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三大特色:教育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参与全员化,创新了安全稳定教育模式。

1.教育网络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知识学习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该平台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灵活安排自己的安全学习培训的时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入心入脑”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相比,该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学生受益”为目标教育理念。

2.内容多样化,积极调动学习趣味。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素材,比如新闻、热点事件的视频、PPT课件、典型案例等,并且将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补充,增加了学习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平台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为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带来帮助。3.参与全员化,实现教育落实到位。安全稳定知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安全知识学习覆盖到每一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对来校的长短期留学、培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真正将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做到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四)严密组织实施,实现教育全面到位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105-02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乃至国家稳定工作的大局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院校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项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具体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1]

高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乃至国家稳定工作的大局,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理多次对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主抓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李岚清同志曾在其《教育访谈录》中谈到:“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1990年9月18日,原国家教委第13号令颁布《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指出,学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到学校活动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维护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国家利益,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1992年4月15日,原国家教委专门就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与实施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2002年9月1日,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追究与法律救济的重要文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结合2005年9月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法律体系初现雏形。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种种挑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高校社会化对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打破了传统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对高等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据统计,2000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62万人,5年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翻了一番多。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左右。到2010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招生人数的增加使高校安全管理对象与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逐年递增。

2.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 使大学生普遍出现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的反差。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挫折后还出现了诸如焦虑、强迫、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因大规模扩招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而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因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升学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大,加之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滞后,一旦发生而不能及时加以疏导,极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3.互联网安全问题显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在增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因本身固有的跨国界性、易受攻击性和公开性,使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也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地狱。”由于网络泛滥,互联网上一些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动的内容危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起某些消极影响甚至是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网络犯罪盛行,一些同学侵犯他人隐私,破译、窃取、盗用他人的网络帐号和密码,还有一些同学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而更多的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面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种种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进行科学规划,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领导,强化安全教育与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和创造力,保障各项权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切实加强领导

稳定是政治、是大局,稳定压倒一切。高校稳定工作是党委的工作,也是行政的工作,是学校党政干部、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 各高校应切实以学生利益为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做出安排与部署,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应由一名校领导主要负责综合治理与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的责任目标,落实到院系、专业、年级、班主任。同时,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2.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正视高校社会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不断补充人员,提升能力和素质,研究工作方法,有效应对新的局面。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大学生辅导员应主动应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律能力。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矛盾。

3.加强大学生自主管理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到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但是,伴随着人类这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是自身的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同时却又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人类最终灭亡,而且伴随着人类灭亡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当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耕地减少就是这一危机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的现实危机就是生态安全观直接接种的土壤,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这种对现实最直接的关注,二者是统一的,生态安全观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种解读。人类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政治、信息和生态等诸多安全威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安全系统,树立正确的生态安全观要避免陷入孤立和片面。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在思想、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关注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安全,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创建。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从这一理论前提入手,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培养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的生态文明方式转变。

二、大学生生态安全观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常识普及或者技能的培训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安全教育都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期从保障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达到维护整个群体安全的目标。这一出发点是传统安全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这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承担的任务,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时期,安全教育工作角度和方向更应多元化和开放,不能仅仅从维护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去解决群体的安全利益问题,或者说不能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还要关注“群体人”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普世的价值关怀应立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让大学生从被动的或无序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的应对现实安全问题。实际上,群体的和宏观的安全利益维护才是保障“个体人”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涉猎,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更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安全是全体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人”的安全观念培养不失时机地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领到宏观层面,只有维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才能保证“个体人”自身安全,这是安全教育宏观维度适应非传统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关注点。这种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共赢精神,这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总之,生态安全观培养是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生态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的路径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生态安全观教育不仅为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多涉及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安全教育,通过个体安全防范和处置,保障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躲避灾害和防范侵害的能力,内容明显单一。而以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特点的生态安全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向相反,它注重的是集体安全,强调个体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进而保障集体安全,最终是从集体安全中使个人获得安全保障。生态安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强调的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注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显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个公民在处理自然灾害等生态安全问题过程中,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应对危机能力不能依靠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日本民众在处理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表现出的整体素质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生态安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这种目标确立理应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更应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形式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高校安全工作者或者学校的部分辅导员兼任,教师队伍组成人员单一,生态安全教育问题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难承受如此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教育工作,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生态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和模式很难实现将生态安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展开。再加上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实践性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应根据生态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和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的生物、化学、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逐步进行改革,渗透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开展多样化的生态安全教育模式,例如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公益实践活动等,也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三)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安全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湘潭大学保卫处,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学工处,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二层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安全教育是其中的当然环节和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双方需求失调正在加剧,一方面大学生对安全教育个性化需求凸显,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措施乏力,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亟待通过教学体系创新寻求突破与发展。从体制完善、教育规划、教学创新出发,构建新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能有效调和安全教育“教”“学”二者的需求矛盾,提升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37?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李丹(1980-),男,湖南南县人,湘潭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安全教育,法律;程燕(1981-),女,湖南新邵人,湘潭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青年知识群体,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素质以适应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安全需求。当前,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1]。整合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双方需求,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是唯一出路。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综述

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004 年4 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简称“三进”)的工作,2008 年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该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2]。以此为契机许多省市和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识课程教学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不过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2012 年通过对17 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的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3]。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层次[4]。

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在校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而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及火灾、交通事故等仍屡有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呈增多趋势,安全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追问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之原因分析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是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特别是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安全教育“教”“学”双方观念需求冲突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

(一)教育体制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安全”一词的内涵已扩展了许多,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先后进入安全视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制模式却没有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教育规划上,国内却至今没有统一、权威、可操作的政策条例来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缺乏强制力,知识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带来了诸如教学随意、目标模糊、主体不清、评价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心认同缺失

当代大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5],一方面普遍对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总强调别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安全防范、身边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当回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安全教育多为发生问题后非常重视,但具体落实却是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高校职能部门地位尴尬,落实空间和能力有限;具体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同志,对安全教育的前途发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对安全教育缺乏内心认同的普世心态,导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难有作为。

(三)教学创新乏力

当前,校园和社会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势、犯罪形态、教育手段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

在新生活方式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明显,他们追新求异,对知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在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上:新颖的形式、轻松的课堂、互动的模式、感兴趣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等,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这些变化,没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及时捕捉、重视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困局,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转变,更需要从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上锐意创新、寻求突破。

(一)完善体制

“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2 章第4 条和第22 章第70 条的规定,虽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而翻看《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存在类似“落实难”的问题。

因此,必须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性条例或文件,以强制力和导向性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难”的体制障碍。文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起草,根据当前安全情势和大学生特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一一规定,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指导各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开展。

(二)科学规划

1. 明确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性质在教学开展中的具体表现,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学投入、师生重视度、考评的不同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明确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才能给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生带来约束和压力,有效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6],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建议不少于32 学时/2 学分,并在大一首学期开设。

同时,应积极发挥选修课的作用。相对选修课,虽然必修课效果更好,但开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而且教学资源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而选修课则不同,一般具备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专技人员就可以申请开设,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方面更灵活及时,可以成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过渡形式。

2. 化解师资困扰

任何教育最终都需通过人来落实,教师就是其中实现知识传承的纽带,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师资方面的多重困扰。

首先,高校内部长期存在对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保卫部门则认为安全教育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7]。对此,从职能归口和专业性角度出发,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熟悉校园与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是最为合适的施教主体,能有效主导教学和指导各院系、学工部门共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职责。

其次,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安全教育没有对口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师范生,也无专业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和素质一直是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力拓宽师资途径。对此,可以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学科来培养科班师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机构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组织高校教师或保卫干部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困扰。

最后,还需优化安全教育师资环境,着力解决高校保卫、学工、思政部门中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待遇、科研课题、交流培训等,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促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 丰富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安全、防护技能、心理健康,还包括思想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力求丰富,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法制教育、防盗抢骗、火灾交通、避险逃生、急救护理等,还应将非传统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环保生态等知识一并涉及,并注意顾及学生对热点安全问题的关注、对感兴趣安全知识的需求,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既要有感性层次的讲解——具体意识形态、法律、防护技能、心理常识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社会阅历的开阔积累;也要有理性层次的引导——在具体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从安全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更新扩展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需围绕核心——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发和事后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学生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创新引领

1. 兴趣引领,创新教学手段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像安全教育这样的课程,首先,大学生大多认为安全教育就是训导说教、索然无味,而实际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兴趣激发与引导的情况,因此急需创新理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识用精彩的形式讲授,如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案例评析、情景模拟、分组辩论、团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师生互动,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视PPT 课件的作用,制作内容精炼、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的PPT 课件,从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选取素材,插入相关案例照片、现场图片、漫画、falsh、游戏测验等,配以页面动画、音效将枯燥的安全知识点新颖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 借助网络,放大教学资源

网络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青年大学生群体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忠实受众,占领网络信息阵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

为此,既可通过与安全教育教学开展成熟、经验丰富的高校联系,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兄弟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可将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学课堂摄像刻录下来,或制作短小精炼的“微课”视频,挂到校园网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教学专区,学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识,点击学习即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最新的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安全提示、防范经验视频下载下来,通过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平台把安全资讯及时,给学生多样的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途径。

3. 多途多法,重视教学评价

对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它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不足之处,增强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它有助于老师真实掌握课堂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对校园整体安防体系建设的贡献评价,它有助于校园安防体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进。

但现实中注意收集分析这些评价,并重视利用这些评价的不多,甚至不乏对安全教育不评价和乱评价的情况。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评价,并创新评价方法——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将学生答问、作业、互动参与等课堂的表现计入对学生的期评成绩,考试试题的设计着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拓展学习的能力,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将校园发案情况与安全教育挂钩,整体评价教育效果等。

四、结语

直面挑战,创新安全教育教学体系,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难题,若能有效落实这些措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裴劲松,高艳,邓小凤,等. 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 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5-76.

[2] 沈祖芸,计琳. 上海出台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N]. 中国教育报,2008-07-28(001).

[3] 陈贵兵. 完善教育渠道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4] 陈韶成. 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J]. 法制与社会,2012(22):229-230.

[5] 程诗敏.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48-50.

[6] 辛崇胜.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思考[A].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8.640-641.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一、学生不仅要会学习,也要会生活。

在大学四年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不止把学习工作做得漂亮,还希望他们在大学里学会独立生活。例如最基本的——宿舍卫生,我经常会到学生们的宿舍去看看,被子要叠,床单被罩要勤换,地面要勤打扫,这的确都是小事,但是我常常对他们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从细节锻造学生的成功之路。

去年上海某大学的女生宿舍因为违章使用电器而损害了学校的公共财产,并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她们违章使用电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的从这里毕业,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学生们因为违章使用电器而遭遇相同的境况。在班里我多次申明,不准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我也多次到宿舍去检查,有些同学对我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是这么做,是为了他们,是为了学校。我也会继续和同学们沟通,使我和学生的观点达到更多的一致。

男生们大多不拘小节,这也表现在他们的生活上——在宿舍睡觉不插门,出去不锁门,临时串门不关门,这些都是安全隐患!为什么一号楼财产安全事故频发,我认为这跟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班会上我强调,男生们离开宿舍之前要记得锁门,遇见可疑人员要及时向保卫处报告,切忌匹夫之勇,见义勇为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

在这里,我想反映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可以为我们这几栋宿舍楼楼口安装摄像头呢?这样一来,可以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方便我院保卫处的同志们更好的参与校园安全建设,我相信这一举措一定会增加学生对我们的好感与信任。

二、卫生饮食,防止病从口入。

天气逐渐变热,食物腐败速率加快,好多学生喜欢在外面的小吃街买点小吃,我不鼓励学生们吃有馅儿的食物,买饭的时候应该挑选卫生状况相对较好的摊位进行消费;再一个,学生自己也应该具有初步的对事物新鲜程度的判断能力,看到饭菜不新鲜不要去凑合,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夏季冷饮开始走俏,我提醒学生们,吃冷饮也要适量,避免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三、可以尝试走进社会,切勿结交损友。

我跟学生们说,社会并非猛于虎,关键是看你如何挑选自己的路,走什么样的路,就会认识什么样的朋友,反之亦然。

大学生本身这一阶段的心里特征也比较复杂,既有学生具有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人具有的成熟稳重,两者交错,有时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误导——朋友多了路好走,要想路好走,要看你交什么样的朋友,益友珍贵,损友害己。很多学生开始尝试走进社会,例如打工,例如兴趣爱好,使我们的同学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但是作为成年人的学生一定要谨记:社会上的人不是你的同学老师不是你的父母亲属,对待他们一定要小心慎重,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衷心的希望学生们可以早日长出丰满的羽翼,希望他们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四、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社会文化越加趋向于多元化,*后的学生们有相当一批人思想较为开放,有的学生们一起去KTV或者酒吧一类的娱乐场所去消遣,我个人表示理解,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但大是大非要摆在前面——一类的例如、冰毒、等致使神经兴奋类药品学生们应当提高警惕,自己不去碰它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吃不喝别人赠与的饮品食物,也不能因为他人的怂恿或是激将而呈英雄接触。

一些女生要尤其要提高对网络上“网友”的警惕,尽量不与其见面,要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充实自我。女生出门逛街要结伴而行,看好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公共场合不露财,不穿暴露的服装,这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