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案例式教学 策略运用

数学案例是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有效“承载体”,同时是数学知识结构复杂内涵的“展示台”,更是教师展示教育教学意图的“表现物”。数学案例教学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数学案例教学活动已经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重点教研的课题之一。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数学,以其具有的较强思维型、显著抽象性和深刻逻辑性等特性,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将案例教学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案例式教学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活动进程中紧扣数学案例的内在特性,设计和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现简要论述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策略运用中如何结合数学案例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一、紧扣数学案例概括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深刻掌握教材要义

数学案例是教材要义内涵的生动体现,也是数学知识复杂关联的有效概括。案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主体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更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发现小学生要实现数学案例分析和解答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根基和素养。因此,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讲解融入案例讲解活动全过程,引导小学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媒介”,对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再次回顾和分析,深度窥探和感知数学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数学认知体系,逐步建立起深厚的数学素养根基。如“认识负数”教学中,该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小学生需要对“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有准确的掌握和运用。在案例讲解环节,教师设置“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数学案例,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小学生通过题意分析感知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此时,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小学生“回顾”该案例遇到的数学知识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小学生借助数学案例这一抓手,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为有效探析解决案例积淀深厚知识“根基”。

二、紧扣数学案例探究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获得动手实践锻炼

案例:李红和李明骑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驶,0.5小时后相距47.5千米,李红每小时行驶42.5千米,李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解析:根据题意,已知李红和李明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李红行驶的距离与李明行驶的距离之和。现在知道李红行驶的距离,根据路程公式就可求出李明的行驶速度。

教师指点: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同一地点相反方向行驶这一条件,同时准确利用路程公式。

学生完善修改,合作归纳解题思路。教师点评:解答此类型问题时,要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及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在上述案例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始终处于案例解析的“前沿”,时刻承担解答问题的“主责”。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贯穿在教师组织的案例讲解进程之中,小学生承担了问题条件的感知、案例思路的探究及问题解答的“任务”,其数学动手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推导能力等得到深刻锻炼和有效提升。

通过以上案例教学活动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奇求真的特性,紧扣案例探究实践特定,将案例教学过程有效延长和丰富,融入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环节,让小学生获取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机会,以此促进和提升小学生动手探究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紧扣数学案例分层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整体获得发展进步

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分析思维、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任何活动之中,都必须加以关注和有效解决。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分层性特点,解题要求的难易程度就是生动、显著的“佐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抓住数学案例的分层性特点,对学习优秀、成绩优良、后进潜力的三类学生群体,设置出一一对应的解题任务和要求,使他们都有锻炼和发展的时机,并组织他们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互助互学,从而使不同学习群体在不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进步。

四、紧扣数学案例发散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数学思维更加灵活

问题:王叔叔家离公司2.05km,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两趟,每周(按5天计算)下班共需走多少千米?

小学生进行问题解析:每天往返两次,就是走2×2=4次家到公司的路程,先依据每天走的路程=次数×家到公司距离,求出每天走的路程,再依据每周走的路程=每天走的路程×天数即可解答。教师指导予以强调。小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过程略)。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加工”,设计出如下案例:

变式:学校买来足球和篮球各11只,每只足球售价125元,每只篮球售价75元,学校买球一共用去多少元?

组织小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活动,以此锻炼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案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数学案例的发散性特点,设计和变化出其他解题要求的数学案例,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分析活动,以便训练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案例式教学时需要充分运用数学案例的内在特性,并将案例特性融合在具体教学之中,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实施讲解,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下面通过对“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的两个案例的对比,剖析因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的不同,导致教学实践行为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是在学生主体性发挥上出现了根本性差异。

【案例一】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前边我们研究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研究圆的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回顾前边学习的有关圆的认识和圆周长的知识,目的是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后边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圆的知识学生还想学习什么,后边有可能要学习什么。学生根据对有关“图形与几何”方面知识的学习经验,很容易提出接下来想研究的内容,如圆面积的公式、利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教师用动态的画面演示)“用一条3米长的绳子把一匹马栓在树上(接头处不计),马在它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内走一圈,这一圈的长是多少米?”

提示学生思考:要求马走一圈的长度求的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这时教师又把马走一圈围成的圆形涂上颜色问学生,要求马吃草的最大范围是多少,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明确概念、产生问题,从而为研究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展开探究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前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提示。

提示1:你能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提示2:转化后的新图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提示3:说说你是怎么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探究、攻关的能力,并通过活动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四)总结归纳,概括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汇报后,进行归纳,用各种方法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了圆面积公式,大家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汇报,使学生的思维外显,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及小组作出适切的和激励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应用自己推导出来的圆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了三个层次的大量练习。三个层次分别是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技能。)

【案例二】

案例二和案例一在教学结构流程方面是相同的,都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总结归纳,概括提升;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案例二只是在时间的分配方面进行了调整。

一、分析解读

虽然在教学结构流程方面两个案例是相同的,但是仅仅在时间分配上的调整就使得学生主体性课堂的轮廓清晰可见,以下笔者就对案例二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行分析、解读。

(一)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案例一中教学步骤“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总结归纳,概括提升”这两个环节共用13分钟,案例二中同样的这两个环节共用时30分钟,对于40分钟的一节课来说,案例二的改变是很大很难得的变化。另外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的环节中,案例一用了19分钟,基本上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而在案例二中却只用了2分钟的时间。抛开表面看实质,行为变化的背后是教育思想在起作用,在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才会引起时间分配上的调整和变化。案例二在重过程、轻技能的训练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

(二)提供开放性的探究环境

两种方案中不仅时间分配不同,在案例二中,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探究环境,因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明显的差异性。

案例一中由于探究时间紧,大多数学生只用了一种方法探究出圆面积公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形成了很好的解题技能。案例二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时间,用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研究、推导圆面积公式。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平等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同时也随之增加了学生汇报交流的时间,在学生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时,教师引导组内、外学生互相补充,并适度点拨,师生不断总结归纳,概括提升出学生用各种方法推导出的圆面积公式。如,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借助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借助原来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借助原来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梯形,借助原来学过的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若干个近似的三角形后,用一份的近似三角形进行推导,然后再乘份数,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智慧的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殊途同归,都推导出了圆面积公式。

(三)摆正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位置

案例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了这样两件事:第一,教师精心设计给学生以温馨提示的讨论话题――“你能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后的新图形和圆有什么关系?说说你是怎么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第二,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做到有意识地、适时地退到后台,作为学生的一分子、学生的学习伙伴共同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平等、民主地发表意见。

案例二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也做了两件事:第一,在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时,表面上是让学生汇报,但教师做到适时地引导辅助学生进行归纳,使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从五种不同的途径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交权”不等于“全交”,而是将自主学习选择权给了学生,把要达到目标所选择探究路径的“权”交给了学生,但在归纳、概括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地“出拳”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二,在学生汇报归纳出圆面积公式后,教师又引领学生一起回顾推导公式所经历的研究过程,板书: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感悟到研究经历的过程。同时在引领学生回顾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再有意识地渗透两个思想,即转化思想、对应思想,培养两种能力,即归纳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思考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让学生获得“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样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意义上来说,需要学生从现实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语言描述把所发现的问题外显出来,即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思想方法”的获取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做”和“思”的过程中获得和逐步积累的。

“四基”和“四能”密切相关,没有扎实的“四基”,就很难增强“四能”。

本节课的案例二中,教师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虽然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2分钟,但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使知识、技能得以落实,同时也积累了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更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了转化、对应等思想在探究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储蓄能量、留有后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逐步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节课两个案例教师都设计了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进行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如在引入新课中,通过创设“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把小马拴在一棵树上,求小马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一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探究欲望,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探究的提示,为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提供了基本思路,教师从原来 “精彩独奏”的高调主演,过渡到“适时伴奏”的低调配角,把学生推到了前台。主体性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时,由于教师勇敢地“退”,给学生搭设了“进”的舞台,最终案例二中的学生用多种方法,殊途同归,都探究出了圆面积公式,这是何等的成果啊!事实证明,教师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还给课堂一个精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案例教学 案例库

强化案例教学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各管理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作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在十多年的任教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看到了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研究,以期对切实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有所裨益。

1. 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

尽管在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而且多数任课教师也在其教学过程中程度不一地安排了案例教学,但客观而言其成效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部分任课教师出于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考虑而在主观上有所抵触进而应付了事有关;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也影响颇大,不容回避。作者认为,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障碍,即案例资源少、课时有限、合班制上课以及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等。

(1)案例资源少

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着案例资源少、选择面窄的困境:虽然有公开出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可供选择,但教材本身的稀少使得其所能提供的案例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其中的部分案例还存在相对陈旧或直接取材于国外企业从而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大多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也面临着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因而出于时间、精力和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不愿自己开发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案例资源的稀缺必然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案例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

(2)课时有限

按照所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理论、通用理论以及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财务战略与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通用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企业非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等内容。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基础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2~24学时,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6~30学时,而特殊业务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8~10学时。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通常被安排为48或56学时,因而即使将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作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学习,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就必须精简理论部分的课堂讲解,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而这往往又会引起部分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学生的不满。实践中,多数老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将计划课时首先用于保障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待课程接近尾声时如果有多余的课时再相机安排案例教学。毋庸置疑,这种较为随机的安排必然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合班制上课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序组织,因而小班制上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条件。然而在前些年本科扩招政策的作用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规模均大幅增加,在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出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考虑,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而这往往会使计划开展案例教学的老师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合理控制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则小组数量就会过多,这不仅直接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而且也会使这一环节耗时过长,甚至不得不仓促收场;如果增加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以减少小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小组内的沟通与组织难度,从而不仅影响小组内的合作成效,也会引发较多的“搭便车”现象。因此,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则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4)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

当前,普通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受过会计学、管理学或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因而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课堂讲解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取得相应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既没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也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因此从满足案例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其能力上的不足显而易见,而任课教师能力上的欠缺也必然会通过诸如案例的整理与选择、教学计划的拟订、课堂讨论的组织与总结等环节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也正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顾虑而彻底放弃或尽可能减少案例教学的比例。

2. 提升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受到多方现实障碍的制约,而且部分制约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改观。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只有面对现实、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的困局,而重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又最为关键。

(1)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础,而案例选择的合适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空间的大小,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任课教师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案例库。总体而言,案例库的建立可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其一,直接引入公开渠道可获取的现成案例,如公开出版的案例教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以及开放性的案例库等;其二,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加工,编写案例。相对而言,后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案例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阶段。作者认为,根据案例编写目标和计划的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基础资料: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的公告和年报,并关注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和企业的横向科研机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实践中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对有限以及出于保密和谨慎的考虑往往对实地调研持保留态度,因此将前两种渠道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案例基础资料的收集。在任课教师建立和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案例选择的空间,还可鼓励逐步建立校内共享和校际共享的教学案例库。

(2)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但实践中教师又往往受到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基于此作者认为,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并合理组合安排案例: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依据主次适当压缩课堂理论讲授,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其次,面对相对有限的计划课时,任课教师还应合理组合安排案例,建议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会相应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待课程全部理论讲授结束后再安排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安排思路不仅适应了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现实制约,也符合本科生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特征,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资料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集中讨论、教师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其中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效率。如前所述,在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常态的现实条件下,简单遵从上述流程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因此作者认为在坚持合理控制小组内学生人数的前提下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破解困局的必然路径,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分组讨论之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观点碰撞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将局部共识的取得环节前置,大幅减少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占用。每个预讨论小组群包含的小组数量可根据小组总量确定,以2~3个小组为宜,其组合可以由各小组自由选择,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应加强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控制力度,不仅应要求尽量以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还应在鼓励不同观点和补充性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后续小组群的重复性发言。

(4)多渠道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因而其组织秩序及最终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鉴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刻意回避或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安排的重要原因,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进而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作者认为,当前可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渠道:出台相关制度或措施支持教师到国内外案例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观摩学习,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或与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深化理解并系统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或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到企业挂职,通过直接从事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和企业间较为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为教师创造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与调研的机会与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客观而言,上述几种渠道都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任爱莲.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下旬刊),2010(4):106-107.

[2]杨淑娥,张强. 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103-104.

[3]黄玉梅.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4):122-124.

[4]王玉春.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90-94.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库 课例 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以显现,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模拟、项目、案例等教学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展开研究,力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囊括多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领悟内在原理,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优势如下: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使用习题库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已学知识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在迅速变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对滞后,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这些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组合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实务》这门实务性强的课程来说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架构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架构,达到二者有效互动、融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备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导入新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训――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运用性项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步骤实施理实一体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针,本专题将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作为知识目标,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案例教学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沟通合作、严谨实务、独立思考的品质。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构架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架构,安排一个理论任务,两个实践任务,一个理论任务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首先以财务辩论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微课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通过真实公司的案例资料练习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理论学习、实训巩固、应用拓展、项目作业布置几个方面。

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根据课程内容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案例、Excel财务分析模板、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主要是划分讨论小组,从上市公司中选取分析对象。

问题导入。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导入问题。教师首先创设投资方案选择的情境:我公司现有一笔大额闲置资金可使用,投资部的两个项目组分别提出了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投资方案,假设你是公司的决策人根据利润表数据做出决策并说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发现不同答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小组分别做陈述发言,说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决策依据。老师根据不同的决策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由此引入新课――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就是本次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教学重点,而其对应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理论学习。选用财务报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通过多媒体将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课件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实训巩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相关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为了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组速算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出指标值后,如何进行对应分析成为一个难题。通过指标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根据课堂伊始的导入案例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对徐工集团和厦工集团两个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每组派代表对投资决策进行陈述,教师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和讲解。

项目作业的布置。指导各组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展开对真实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报告、过程综述等物化成果。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标值,做出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我校的教学工作。承蒙领导抬爱,要我在这里发言,我只能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我校上学年的教学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常规方面

我们**中心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6人,教职工26人,学校办学条件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教育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一学年来,我们**小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追求铺路;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奋进”为办学总目标,充分发扬“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领导工作作风和“爱学生、爱学习、爱研究”教师工作作风,教书育人,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我校坚持常规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确保各学科有教师任课,无任意增减或删改课程课时现象。新开了书法课、兴趣小组活动课以及阅读课。

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我校每期开学初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反复讨论拟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重难点和完成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的具体措施。然后各教研组、班主任围绕学校计划 ,拟订各类计划 。

二、教研组管理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

我校根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以及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及特点,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科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长均由学校本学科学识水平高、科研意识强、具有学科带头作用的老师担任。他们是:语文组:陈娟娟;数学组:卢棱佳;英语组:胡萍。

2、教研创新有特色。

我校教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主。各教研组每期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例如: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数学体验式教学;英语以唱助读等。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

三、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环节检查与督促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导处带领各教研组每月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把检查教师教案落到实处。每次检查结果都认真作好小结,进行评比,并在教师会上公布。二是督促班主任每期终给学生写鼓励性评语,并根据评语的质量进行评比。三是校领导班子在各自兼课的同时,每期的均听课在20节以上;四是每学期抓好教案、作业、课件、评语的展评,评出优秀教案、作业批改优秀人员,并进行奖励。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学期初,要求各个班级做好培优辅困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班辅导。制定了培优辅困措施,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3、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了田径队、舞蹈、太极拳、文学社、二胡、电脑、书法、美术、奥数、演讲与朗诵、英语口语、低年级趣味数学等兴趣小组。

4、教学观摩与经验交流

各教研组每期组织本组名师观摩课二次,此外,还抓实每学期召开一次任课教师经验交流会。抓好每期一次的学生“学法”经验交流。

四、校本培训

一是切实抓好在教学方面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的“传、帮、带”工作,把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以及新增教师明确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帮、带”对象;二是抓好集中学习,以转变全体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为重点,抓好这些方面学习和经验总结;三是提倡自学、边干边学;四是提升教学基本功,切实抓好教师基本功培训。

五、评价管理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瓮江学区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以及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考评方案,对常规教学常抓不懈。对教师的 “备、讲、辅、批、考、评”严格要求,环环紧扣,项项落实,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讲求实效。学期末,检查教师各类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科教案,并从课时数量、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上等级,学校要兴旺,要有人气,教学质量是关键。教师备课认真钻研,潜心学习,力求创新,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增强了同他人合作意识。教案书写认真、清楚、环节齐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的反思具有针对性,记录了每节课的得失、成败、内容详实,对以后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并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严禁教师不带教案进入课堂。学期末学校都要举行教案评优活动。由于我们严把备课质量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提高。

2、完善、落实教师的评价机制。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理论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打破平庸,创设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导处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由教师做工作总结,教务处根据听、评“推门课”、“公开课”的情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又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间的互评对教师的德、能、勤、绩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出最后的综合评价。对教师通过政策引导,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力争做到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课堂改革方面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结合我校实际,由教导处负责,汇集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心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我们课改的指导思想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我们的课改理念是:

以小组学习为抓手,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构建“一二三四五”基本框架:

一即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

二即突出“双主”作用:

1、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