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数字图书馆/PDCA/质量管理……

图书馆管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19世纪开始,以帕尼兹(A.Panizza)和爱德华兹(E.Edwards)为代表的图书馆管理学派就一直致力于图书馆的管理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20世纪30年代后,图书馆人又致力于把起源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策略和方法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形成了相应的图书馆质量管理模式[1]。那么,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否也可以进行质量管理呢?

综合目前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可以看到[2-6],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结合。从技术上讲,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以所有信息机构为节点的信息资源体系。

经过加工整序后形成的信息资源体系是构成数字图书馆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心所在。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配置系统元素,使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强调信息知识系统建立、开发与使用的全过程中各项因素的质量,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全面优化,使之具有远程、快速、全面、有序等服务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对象

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管理者与全体员工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用全面质量管理去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使用的全过程。分析数字图书馆的组成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信息系统质量

知识信息系统质量一般指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能否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具体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性能指信息数据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指信息数据使用的有效程度。安全性指在数据使用的流程中事故的频率以及事故的轻重程度。经济性指用户的使用成本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本。

1.2 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指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成员单位为保证其优质化而具备的手段和条件。在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流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人,主要指参与建立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者、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心、文化知识与技术水平;机器,主要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的质量;原材料,主要指信息源的质量;方法,主要指信息源的开发、分析,集合与利用,以及组织管理等方法的质量;检测手段(Measurement),主要指检测方法、手段与检测工具的质量;环境,其一指网络信息化环境的质量,其二指数字图书馆领导者创造并保持使工作人员能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管理的内部环境。这6个方面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的优质化,在分析其质量问题时,可从这6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1.3 工作质量

一般由各项工作标准、工作制度,以及人们在执行这些标准的过程中的态度所决定。在工作质量中,以执行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的人居主导地位。

在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对象中,知识信息系统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三者相辅相成,由此构成一个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知识信息系统质量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的生存基础,工序质量是信息知识系统质量的保证,而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因而整个质量管理的重心是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执行这些标准与制度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通过如此全面的管理,使数字图书馆不断完善其信息选择、整理、输入、组织、存储、输出、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只有注重了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优质化服务。

2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

2.1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准备工作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数字图书馆的优化组合,以用户为关注焦点,满足用户需求。其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就是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在各项工作中以预防为主,用防治的方式来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水平。在实施质量管理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些准备工作,它包括以下内容:

(1)强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因为任何标准、制度都是靠人去遵守、执行的。所以,只有强调人人参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质量教育,树立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让工作人员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建立各部门、各小组乃至各个工作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才能使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得到落实,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数字图书馆的各级人员都是工作之本,只有让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数字图书馆带来质量管理的收益。

(2)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与活动的开展。在强调每一个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选定质量管理活动的课题,集思广益,解决工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与改进质量。例如,负责信息源开发与整理的工作人员组合起来,就信息的取舍、分类编排、组织等,制订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对资源文件的质量无疑起到保证作用。

(3)确定工作的标准化,包括管理标准化与技术标准化两大部分。管理标准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的制订。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依照这些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来衡量各项工作的质量。而技术标准化则是衡量各项工作技术的依据。二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否则,有了技术标准而无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将无法保证技术标准的实现。有了管理标准而无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将无法指导各项工作技术落到实处。

(4)确定质量情报的获取途径。质量情报工作在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对质量信息的反馈以及吸收国外数字图书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对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起到控制作用。例如,通过用户对质量信息的反馈,改进数字图书馆对信息的开发与组织,促进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结构的不断完善。质量情报一般是通过员工的工作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这两个环节而获取的。另外,通过对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报道,也能获取有关质量情报,有鉴别、有选择地为我所用。

(5)实行计量标准化管理。计量标准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切实可行的科学计量制度是评定各项技术标准的基础。例如,对一定时间内一定的文件质量、数量与流量的标准分析,可以得知当前用户的关注对象与信息需求,以便在信息源的开发与组织过程中,不断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并预测用户未来的需求。随着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都将促使数字图书馆持续地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6)增强数字图书馆与用户的认同感。要让用户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是信息的提供方,它与用户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不但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质量的共同关注。

2.2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

2.2.1 PDCA 的基本内涵

PDCA实际上是指质量管理活动中四个环节的循环运动,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这四个环节相互连接,反复循环。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又是新的循环的开始,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成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该解决的目标,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标准,使质量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实践证明PDCA方法是制造业质量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2.2 数字图书馆基于PDCA的质量管理实施策略

(1)P为第一环节,其内容是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确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做什么(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 to do it)和怎么做(How to do it),简称“5W”。除此之外,还包括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让实施计划的人或有关部门都知道,做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完成了计划[7-9]。

计划的制定,实际上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在数字图书馆的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树立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懂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按照质量责任制,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各个部门,各级领导者乃至普通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另外,还应建立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例如,运用统计方法,根据历史数据记录或对比其他数字图书馆的水平,确定工作方案;根据质量情报要求制定质量目标;根据工程方法,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数据为基础,量化信息知识系统的检测标准,以及检测信息流量等,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在明确的标准指导下完成。

(2)D为第二个环节,其内容是依据P环节的要求,制定措施,并贯彻执行。计划已定,标准明确,系统管理者应放手把具体工作交给员工,自己则去抓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完成计划、确保质量要靠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事必躬亲”,便违背了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主旨——强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领导者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等,以及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环境。

(3)C为第三个环节,其内容是对按照计划和实施步骤所做的工作进行逐项检查。质量检查是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所谓检查就是用规定的标准测定工作结果,判别此项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首先应该通过工作人员的“自我控制”,即责任意识来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同时也要通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来自我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质量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即对数字图书馆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道程序,甚至每一个文件进行检查。在检查项目少,工作量不大,且检查费用不高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抽样检查,即从工序中或从资源文件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部分抽查的质量来对工作进行估计。抽样检查可采用成果抽查和过程抽查。成果抽查即对最终结果的抽查,比如,资源文件经过分类、标引等高度结构化成为信息知识系统后测试其性能,对用户的使用率以及满意程度进行抽样检查。过程抽查即对中间成果,比如某一道工序的质量,在工作进程中某一个时段的质量等进行检查。过程抽查对最终成果和保证年度计划完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程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质量检查还可分为自查、互查和责成专门的部门检查。

质量检查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质量循环系统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由此进入到PDCA的下一环节。

(4)A环节的内容就是对通过C环节已经判明的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分别处置,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进行新的循环做好准备工作。纠正偏差的工作可能涉及到个人的工作,也可能涉及到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所以,要找出造成偏差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对于涉及到个人的工作偏差,比如,信息分类、文摘等不够准确,可以及时纠正,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倘若是领导方式存在问题,则应该改善领导方式;涉及到职能部门则可修改或重新制定计划;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则利用组织手段明确职责,通过补充授权或者机构调整,撤换或增配人员等办法来纠正偏差。至于取得的经验则应该继承发扬。对于每一轮循环过程所取得的成果,与计划标准对照,达到预期目标的内容后,加以定量和标准化进行巩固。

3 结语

PDCA循环法是经过制造业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其信息资源的选择、整序加工、信息关联等工作是高度结构化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来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体系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 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 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念走向现实.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 盛小平,周媛.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

4 王纯.走进中国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情报科学,2002(5)

5 刘年娣.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图书馆杂志.1999(4)

6 姬鹂宏,杨纳让.数字图书馆发展与研究方问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1)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书目数据;数据维护

中图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22-0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普及、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以及几大联编中心的日益壮大。扩大了图书馆编目数据源,编目人员既可以自制数据。也可以将数据外包给书商制作,还可以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上海联合编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等中心下载套录数据……,多渠道的编目方法使图书馆编目速度加快了,书目数据质量提高了,但也由此带来了一些困惑:由于我国数据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这么多来源的书目数据如何保证馆藏数据的一致性?如何在海量的馆藏数据库中发现书目数据错误?通过何种方法查错、修错以维护馆藏书目数据库质量呢?编目数据维护具体有何意义?实施数据维护有哪些步骤?笔者结合本馆的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1、E环境下维护馆藏书目数据意义和实施步骤

E环境下对编目数据进行质量管理对图书馆有着重要意义,有计划地、系统地维护馆藏书目数据能够保证编目数据规范、标准,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能够准确、完整地揭示所有实体馆藏和虚拟的数字化馆藏,保证馆藏书目数据标引和著录格式前后一致,提高图书馆藏书的整序质量,保证将同种图书集中归类排架、同一主题文献归入相同的类目,避免“一书两分”现象,便于图书馆管理,利于读者准确、全面、快捷查找文献,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馆藏书目数据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图书馆是在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的前提下,有组织、有步骤、科学地组织人员修改数据错误、清理垃圾数据,达到净化馆藏数据,使馆藏书目数据规范、标准、一致,在书目数据维护工作中应遵循以下步骤:

1.1 规范岗位责任,明确职责划分

由专人主管,专人负责,一般情况下,由主管领导负责,技术主管定义维护操作权限,维护人员完成维护任务,图书馆书目数据维护工作通常由业务领导主抓,系统部与采编部配合协作,编目人员负责具体数据维护工作。

1.2 实施计划管理

书目数据维护工作不能采取“一次改一个错”的零敲碎打方法,要统筹安排计划内容,包括维护的工作范围、采用的方法、所需资源、确认的需求、维护进度安排等。

1.3建立维护依据

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一致性是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在保证遵守“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规程”规定的各项国际、国家标准基础上,针对本馆工作实践中提出的具体问题,采用国内权威机构制定的具体业务细则,求同存异,建立本馆质量控制细则,对略有出入的细节问题,建立文档予以注明,以保证馆内数据加工细则的完善与统一,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1.4 监督、检验维护成果

当维护工作告一段落时,维护人员要将维护内容形成书面报告,交给维护主管,由上级进行监督,进行抽检验收。

1.5 建立系统维护文档

建立文档是维护数据过程的“痕迹”,是系统维护人员延续进行的保证,文档的缺欠和文档的随意性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维护人员流动后,数据维护有遗漏,因此要重视文档的建立。要维护文档的一致性,保持文档的可追踪性。使文档管理制度化。

2、查找馆藏书目数据错误的方法和技巧

尽管我们在数据入库前进行了严密地组织,严格地审校,但数据中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编目员应运用一定方法和技巧,有计划、系统地在馆藏数据库中查找错误。找出在分编库中没有被发现而转入了馆藏的书目数据错误,以便改正错误,维护馆藏,提高馆藏书目数据质量。

2.1 有计划、系统地在馆藏数据库中全面核查

凡检索途径均可查错,如用索取号查错法、分类号查错法、主题查错法等,在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查错过程中,最常采用索取号查错法。这种查错法操作有序,具有可行性、连续性和无遗漏性,它依据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检出索取号由A类到z类的馆藏数据,通过逐条翻检。发现书目数据错误,进行修改。

为保证馆藏数据库的稳定和查错过程不发生遗漏,用索取号查错法检索时,要化整为零,每一次提取少量数据,可单独用索取号提取A类、B类……,当某类的馆藏数据较多时,还可以拆开,分段查错,比如T类,可以拆成二级类目TB、TD、TE……来提取数据;也可使用“介于”的关系,将介于TP3与TP4的数据提取出来。如图1,待数据通过翻检维护完成后,再提取其它类目的数据,每天检到哪个索取号为止要记下来,第二天接着查,照这样的方法查错、修错,直至所有类目查完为止。

2.2 运用技巧查遗补漏,找出零散数据错误

编目员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来寻找错误数据,如通过检索错误的符号、数字来提取含有错误的书目数据,查错,例如索取号为0(拼音“喔”)经常被误录为0(阿拉伯数字“零”),编目员一般很难分辨,但是用数字O做分类或索取号的检索点,就可以提出分类、索取号中带有数字“0”的错误数据。以此类推各种各样的错误均可查出来。

还要善于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强大的检索组合查询功能查找错误。如大家都知道,如果索取号A——K类馆藏地点分配到自科,N ——Z类馆藏地点分配到社科是不符合馆藏分配的,在自动化系统中运用组合检索,将检索项设为“索取号”,检索条件选择“介于”,检索内容为A与K之间,并且馆藏地点设为“自科”,设置方式如图2,这是查找馆藏地点有误的方法之一。用多种检索途径进行组合查询,能够快捷地查找出错误,进行数据维护。

2.3 善用,在分编新书过程中发现错误

馆员分编新书过程中,在馆藏数据库中进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并不是所有图书一次就可以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编目员要经过多次后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优秀的馆员在过程中,能够掌握规律,运用技巧,既能够以最少的检索途径精准地达到目的,又能够在过程中发现馆藏库中的数据错误。

2.3.1 ISBN发现书目数据错误

不同内容、甚至版本、装帧、文种不同的图书ISBN号各不相同,中如果一个ISBN出现多条书目数据时要仔细分辨,准确判断。细心的编目员善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书目数据错误,如“一种书两条记录”、“两种书一条记录”、“一书两分”等现象,笔者用ISBN为978-7-5023-6869-2检索由曹健林主编的《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一书时,看到索取号给出N11/C09,表面看是正确的,可是却发现是错误的,因为《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内容更新基础上出版1次,我馆其它年份的《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都沿袭首个分编数据一徐冠华主编的《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3》的索取号N11/X74,因此2011年给出的索取号是错误的,需要修改。

2.3.2 对题名项、多卷书项、丛书项,发现书目数据错误

用题名能准确判断馆藏数据分类是否正确。著录格式是否一致。比如有些图书的修订版、多次版本等多种形式的不同版本,正题名未变,但重新分配了ISBN号,在题名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是否分类一致,著录格式是否正确。

多卷书、丛书一定要在馆藏书目数据库中进行,通过检出已到馆的多卷书、丛书的其它卷、册数据,编目员从提出的馆藏数据可以检查分类、主题标引是否前后一致、著录格式是否统一,以保证馆藏数据的统一。例如,笔者检到标准书号为978-7-22109619-7的《南京保卫战》一书,分到K类,在查错过程中发现我馆将这套《话说中国抗战史》丛书的其它分册集中处理都入E类,因此,《南京保卫战》一书的数据需要修改。

2.3.3 善于运用责任者发现错误

遇有如《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自动控制原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题名重复率较高的图书,或在同一领域有大量著作,或常年有考研著作、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著作、公务员方面著作等的责任者,有经验的编目员善于运用责任者进行图书,能够快捷、准确地判断分类与索取号,发现馆藏数据的错误。例如用著者“伍乐其”能够检出许多条书目数据,由于“乐”字发“le”和“yue”两个音,容易出现同一作者分配作者号时不一致错误。

2.3.4 主题做为辅助

编目员在分编新书过程中,有时会通过主题,才能完全确定主题词与分类号正确与否,用某一主题词检索,往往会检索出很多条相同主题词的数据,通过快速地比较分析,判断分类,也能够查出错误。

2.4 与流通部、阅览部等其它部门协作发现错误

图书入库进行流通之后,需要收集流通部、阅览部等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使编目人员在其它部室工作人员的配合协作下发现书目数据错误。一些平时不易在编目室被发现的错误,在其他部门的工作运行中比较容易被发现,如010字段中的价格与图书实际不符、题名中的错字、分类号或索书号错误、馆藏地点有误、入藏条形码扫串等现象。

3、对馆藏数据进行维护修错方法

发现错误,如何进行修改维护呢?笔者认为,对书目数据维护要遵循“掌握重点,量力而行,灵活机动,有始有终”的原则,也就是说编目员要认清哪些错误是必改不可的,哪些错误需要立刻修改,哪些错误可以延迟修改。数据修改要看编目部门的修改能力: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足够的人手?修改错误要灵活机动,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时间条件下。发现的错误都要及时改正过来,没有时间和人力的,要保证重要检索字段以及影响流通、借阅、管理的数据错误获得及时有效地修改,并且凡涉及数据的替换、更新、合并、删除等重要错误数据必须修改。具体修改馆藏书目数据错误时要视不同出错情况。用以下不同方式处理。

3.1 大量的、共性的字段错误,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批处理

大量的、共性的字段错误常产生于某一时期大批量的加工过程,如回溯建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著录不规范,数据出错率较高,如我馆在1997-1999年回溯建库阶段,225字段既链接生成410字段,同时又生成461字段,应删去461字段;606字段子字段标识有@b、@c现在都换为@x;200字段题名不仅有全拼字段,还拼音首字母字段,拼音首字母字段是多余的,这些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功能进行批量修改,既改得准确彻底,又修改得速度快。

3.2 对于小量的,单个的数据错误,随时发现,随时修改

在查错过程发现不涉及条形码、分类号、索取号,书目数据著录内容或者著录格式有错误的,能够确定直接修改的,可以边查边修改,例如:

200@a求解代数特征值问题模板@e实用指南@e英文影印版@ghsojun Bai等著@AQiu Jie Dai Shu Te Zheng ZhiWen Ti Mo Ban

701@8白照音@4著@ABai Zhao Yin

701@a德梅尔@g(Demmel,James)@4著@ADe Mei Er

701@a唐加拉@g(Dongarm,Jack)@4著@ATang Jia La

上面这条数据中200字段中@f明显是错误的,像这类错误不必提回图书,依照与7字段直接在数据上进行修改即可。如果不能确定,也可以打开其它馆的书目数据,如国家图书馆的数据,参考进行修改即可。

3.3 不能判断的错误要提回图书,研究分辨

涉及分类、索取号、条形码以及不能判断是否有错的图书要及时提回,依书进行判断,如需要修改,则将书标与数据同时修改,尽量一次全部改完。备有记错本,记下外借图书需要修改的内容和归还时间,并经常审视,以便及时取回图书进行修改。

3.4 在不影响新书分编的前提下,适时维护

众所周知,以最快的速度让新书与读者见面是编目人员的工作目标之一,在分编新书时,若在过程中发现馆藏数据存在错误时,视情况缓急程度进行处理,不得影响新书分编速度。新书到馆后,馆员要以最快速度将其分编上架,发现错误时,如果错误影响新书的入藏,那么立刻提出图书并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如果不影响新书入藏,就及时记在修错本中,等新书分编工作告一段落,编目员有空余时间时再进行修改。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2.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资源最重要来源基地,同时也是高校三大办学支柱之一,它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教研教改服务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提高上去,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图书馆同仁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62-02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资源最重要来源基地,同时也是高校三大办学支柱之一,它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教研教改服务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管理等,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保存知识、传播知识、交流学术的服务性机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高效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服务功能,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必须要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才能实现深层次服务,实现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对知识的需求,为图书馆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用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信息环境下对大量信息知识的各种需求.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内容上包括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开发管理、知识服务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创新管理.

知识管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一点,体现在要用知识管理思想来指导图书馆各项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策略上注重读者信息反馈与分析,坚持以“用户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取向.客观、准确地反映本馆服务的状态,发掘出需要改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方法,把图书馆服务内容做得更具体、更深刻.再就是要在服务内容上强化知识性.在信息时代,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日常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要注重服务中的知识服务,这既要开发服务内容的深度,注意增加知识内涵,实施“知识挖掘”;又要扩展服务内容的广度,要有尽可能宽的知识服务面,实施“知识导航”.同时,图书馆要全面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手段,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特别是知识管理人员对馆藏知识的认识、组织、开发与传播.

高校图书馆要进行知识管理,就要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断激发员工对图书馆知识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加强图书馆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使知识在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知识管理,技术是手段,人才是关键,服务是目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馆藏、人力、现代技术手段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强化特色服务的作用, 从而使之更加有活力、吸引力、创造力与发展力.

2 人才管理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众多资源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主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同时也强调,人始终处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配合高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搞好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抓好人才这一要素,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发掘其潜能,塑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馆员队伍.

2.1 提高馆员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会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图书馆人才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图书馆员要明确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读者.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的服务窗口,又是育人单位,她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工作的多种职业特征:服务性、学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其职业道德要求其图书馆员要忠诚于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都面临一个实际而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图书馆人员的学历与知识结构都不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尤其是网络信息专业人才、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外语专业人才、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要解决这一现实的问题,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而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根据现有人员的知识层次与业务基础,进行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的训练,进行计算机和网络检索技术的培训.

2.3 加大对馆员的培训力度

人才要靠引进,更要靠对现有队伍的教育与培养.加强在职培训,对全体馆员进行外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学科知识的馆内业务知识培训.图书馆可以制订长、中、短期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对人才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可以采取馆内学习、馆外进修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有组织、有步骤地对馆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使馆员明确本馆的概况、信息资源结构、馆藏状况以及技术水平等,掌握与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和现代管理知识,并随时了解图书馆学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发展方向,不断激发员工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才资源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馆员队伍的素质.

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员来说,除了要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因此,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力度,使馆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馆员在工作中能做到严谨、认真,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服务周到.

总之,人才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是打造特色品牌的根本!因此,在人才管理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有长远规划,强化人才危机意识,避免人才流失,充分挖掘馆员的潜能,促进图书馆事业快速、持续、长久地发展.

3 制度管理

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要保证科学管理的顺利实施,就应建立一套符合本馆的、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一切业务工作的保证,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度管理,使全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稳步地推动全馆科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全体员工和全校教师、学生都必须共同遵守并具有法规性质的工作条例、章程、规则、细则和办法等,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有序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图书馆办馆水平的具体反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证明要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制度管理,一个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大小,工作秩序的好坏,都与是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赤峰学院图书馆为了保障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进行有序的制度管理,如:党总支委员联系点制度、党员责任岗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馆领导值周制度、图书馆工作检查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有其各自的内容,如:图书馆工作检查制度规定:

(1)图书馆实行工作检查制度,工作检查由检查小组完成.检查小组由1名馆领导和2名部主任组成,每组负责1周.

(2)值周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部(室)工作情况、劳动纪律、卫生等,并负责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负责向分管领导及时通报,或提交馆班子会议研究解决.

(3)工作检查可通过抽查方式进行,但必须保证每周值班抽查不低于2次,周六、周日抽查至少1次,正常班不定期抽查.

(4)检查小组中的馆领导负责填写检查记录,记录要准确、清晰,其他成员同时签字.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全馆员工的积极配合,本馆的制度管理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其他各项管理一起推动着本馆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进行制度管理是图书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制度管理实施的好坏对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使图书馆的制度管理得以良好的实施,还需加强图书馆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技能,语言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培训,让全体馆员都树立良好的馆员形象,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管理是核心,人才管理是根本,制度管理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想搞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本馆实际并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制度管理策略,让三者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保障图书馆工作的有序进行.

——————————

参考文献:

〔1〕肖久玲.对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实施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3).

〔2〕陈非.管理创新:图书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J].工会论坛,2004(1).

〔3〕刘金爱,王磊,束春德.谈谈图书馆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双月刊),1999(2).

〔4〕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5〕刘爱丽.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8).

〔6〕张月群.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文献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 军政素质综合服务服务能力

[分类号]G251.6

军队院校图书馆按编制要求聘用文职人员代替专业技术干部,是新时期军校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自《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2005年6月正式颁布以来,已有大批文职人员走上军校图书馆工作岗位,军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组成正以文职专业技术干部为主向以文职人员为主转变。由于军校各馆在较短时间集中聘任文职人员较多,加之管理、教育、使用等方面经验不足,图书馆文职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及军政素质等面临较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 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现状

根据军委指示精神和总部的要求,目前军校各馆80%以上的人员是从全日制地方大学应届毕业生和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的文职人员。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葛敏教授2007年以问卷方式对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调查,在全军有关院校图书馆共发放调查问卷159分,回收146份(146名),回收率达91.8%,并完整反馈了问卷数据,回收数据较客观地反映了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真实状况;此次调查在全军军校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2009年由总政干部部牵头,各总部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兵分三路,行程20个省市,对全军和武警部队50个院校、医院、科研机构及图书馆等单位文职人员进行检查评估,采取听领导汇报、召开文职干部或文职人员交流会、发放问卷调查、走进图书馆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文职人员进行如此大范围的检查评估在全军属首次),基本掌握了文职人员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生活保障等情况。本文结合上述调查和检查评估情况对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肯定优势,找准弱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之目的。

1.1 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基本状况

知识结构:研究生学历15人,占10.3%;本科生学历129人,占88.3%。两者合计占98.6%。

专业结构:信息管理专业39名,占26.7%;计算机专业30名,占20.6%,外语专业14名,占9.6%;法律专业13名,占8,9%;其他专业50名,占34.2%。

・年龄及性别结构:25岁以下占68.5%;26―29岁的占28.8%;30―35岁的占2.7%。男性47名,占32.2%;女性99名,占67.8%。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57名,占39.0%;共青团员81名,占55.5%;群众8名,占5.5%。

1.2 联合工作组对图书馆文职人员的评价

根据联合工作组组织的408名馆长、科室主任及现役干部对图书馆文职人员的检查评估结果,86%的被调查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爱岗敬业精神给予较高评价;92%的被调查人员对他们胜任某方面的本职工作能力给予肯定;91%的被调查人员对图书馆文职人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与创新能力满意。6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他们的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日常生活秩序等方面不尽人意,离军校图书馆的高标准、严要求有较大差距。

2 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优弱势分析

2.1 图书馆文职人员的主要优势

2.1.1 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复合研究生学历和全日制本科生学历占98.6%,学历层次在图书馆行业应该是较高的;知识结构方面,图书信息管理专业占26,7%、计算机专业占20.6%、外语专业和法律专业占1818.5%。据统计,原图书馆文职干部本科以上学历仅占58%,大专学历占37%,中专学历占5%,且大部分是从其他工作岗位改行的干部,图书情报专业的较少。与文职干部相比,文职人员起点高,专业结构多样化,知识结构适合图书馆工作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要求。

2.1.2 上进心强,进入工作状态较快检查评估中,83%的被调查人员对图书馆文职人员的总体评价较好,特别是党员文职人员,他们大部分人员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求知欲强,看重事业发展,珍惜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实践,能适应和胜任图书馆的有关工作。如某军校图书馆已有3名文职人员(2名中共党员,1名共青团员)成为部门领导,还有的图书馆馆舍改造、数据库改造升级等工作均由文职人员负责。根据检查评估组的调查,全军文职人员中有2 121名立功受奖,其中有217名为图书馆文职人员,占立功受奖总人数的10.3%。在全军文职人员中,图书馆文职人员仅占极少数,却占到高达10%以上的立功受奖比率,说明大多数图书馆文职人员进入角色快,政治表现好。

2.1.3 发展潜力大,工作后劲充足他们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基础功底扎实,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强,工作适应期比较短。146名图书馆文职人员年龄都在35岁以下,最大的仅为34岁,最小的21岁,29岁以下的占97.3%;发展空间大,具有很好的成长性,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有发展前途的年轻队伍。

2.2 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主要弱势

2.2.1 纪律性淡薄,军人素质较弱 文职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履行军人工作岗位职责,遵守军人岗位的工作制度和军队纪律。工作性质要求他们不仅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军人素质。在146名人员中,有129名参加过地方院校组织的军训,占88%;而被调查的所有人员均未接受过正规军校的军政训练,更未到过基层部队锻炼。因此,他们工作、生活作风松散,纪律观念不强,军人整体素质欠缺,与军人的作风严谨、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形成鲜明对照。

2.2.2 职业倦怠,主动服务欠佳军校图书馆从大学或社会上招聘文职人员在我军史无前例。从146名文职人员应聘图书馆工作岗位的动机看,献身国防的占21.3%;军队职业吸引力的占26.5%;向往军校图书馆工作稳定的占32.O%,三种应聘动机共占79.8%。这说明近80%的文职人员应聘动机是好的。但是,他们对图书馆文职人员这一新生事物在军校的定位、性质及各类政治、福利待遇等不甚了解。另有个别招聘单位在招聘工作中对上级文件精神理解不深刻、工作不细,宣传解释方面与政策有偏差,使应聘者对军校图书馆工作了解不详。他们对工作追求稳定;对发展前途盲目乐观;对工资、福利、政治待遇期望值较高等。他们怀着“雄心壮志”、“大干事业”的心态进入军校图书馆,却发现军校图书馆工作竞争激烈,并不十分稳定,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且大部分工作无非是每天借

书还书、上架整架、网络管理、查询、读者服务等低层次为别人“做嫁衣”的重复性事务工作;至于教学、科研、医疗等创新性工作与自己很少有缘。少数图书馆文职人员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远大理想”难以实现、前途暗淡之感。有的图书馆文职人员的工资、福利、政治待遇等没有完全按总部相关政策落实,使他们心理失衡,悲观失望,产生倦怠心理,表现为:进取心不强,萎靡不振,工作缺乏激情,主动服务欠佳。

2.2.3专业知识欠缺,综合服务能需提高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虽然文化基础好,某些方面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但在图书馆工作时间短、经验少,长者3年余,短者不足1年,平均1.5年左右。上岗前虽然经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进行为期1个月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但培训时间短,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培训。他们上岗后,大多数图书馆未结合本馆情况进行岗前培训和轮岗实习,基本上是一岗定终身。根据总部的检查评估情况,26.7%的图书、情报、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进入角色较快,在较短时间内能胜任图书馆的各项工作;73.3%的其他专业毕业生或社会上招聘的文职人员缺乏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岗位工作技能欠缺,图书馆的综合管理经验和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难以全面胜任专业性较强的特色文献查询、专业信息服务、读者解疑、专业书刊采编等工作。

3 提升文职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的措施

图书馆文职人员虽是非现役人员,对他们不能完全按现役干部的思想政治标准严格要求与管理,但他们毕竟生活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工作中经常接触、了解有关机密性军事科研项目、最新军事斗争动态与其他秘密性军事文件。他们从事的图书馆工作与地方图书馆工作在作风要求、严守纪律、保密管理和无私奉献、献身精神等方面有本质的不同。这就要求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不仅具有图书情报与本单位学科专业知识、外语与较好的文字功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更要具备较高的军政素质。“学贵乎博,业贵乎专”,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来自不同学科专业与不同工作岗位,146名图书馆文职人员中有107名是非图书信息专业,对他们来说图书馆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才能适应军校图书馆发展需要,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综合。

3.1 抓好源头教育,培养责任感

图书馆文职人员对《文职人员条例》的了解尚存较大差距,招聘前仅有23.3%的人员称自己认真阅读、研究过《文职人员条例》,67.1%的人员称了解《文职人员条例》,还有9.6%的人员没见过《文职人员条例》;至于《纪律条例》、《保密条例》仅有8%的人见过,80.2%的人听说过,还有11.8%的人员没听说过。因此,文职人员聘用后,首先要组织他们学习、讨论《文职人员条例》、《纪律条例》、《保密条例》和图书馆有关规章制度,教育培养他们以各项条例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对他们进行身份定位教育、军队使命任务教育和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地位作用,明确责任义务,消除思想困惑,不仅要安心军校图书馆工作,更要有建设好图书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抓好日常教育,实现两个转变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有效的长期军政思想教育,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思想作风、敬业精神等方面离军校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政治表现等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研究,制定文职人员的短、中、长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献身国防为宗旨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军人作风为核心的军政训练教育等,使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性、制度化。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指定图书馆现役干部专人负责,聘请政治教究室与军事教研室有教学经验的教员任教,抓好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文职人员的军政素质;增强献身国防事业的意识;树立默默无闻,甘为人梯,无私奉贤的图书馆精神;实现由老百姓到军队文职人员的转变,由图书馆聘用者到图书馆主人翁的转变。

3.3 通过院校深造、打牢专业基础

要充分利用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和地方院校图书情报系的资源优势,对文职人员进行培训。首先要对全馆各部门文职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与服务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其次根据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性质不同,按学院课程进度,每年选派从事相应专业的文职人员2―3名旁听该门课程,如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授军队自动化管理(MILNETs)系统时,应及时派1―2名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文职人员旁听。为准确了解有关院校授课进度,馆领导要与军队、地方院校教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争取支持,按计划使馆内各部门的文职人员得到深造、提高,打牢专业理论基础。

3.4 进行在职岗位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图书馆文职人员上岗后,无论原来学历多高或是否图书信息专业毕业,对他们来说,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图书馆文职人员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在职培训内容。由馆领导和责任心强、素质高、有专业特长的现役干部组成培训组;也可聘请德高望重、在图书情报专业方面有建树的研究人员和本馆专业素质较好的现役干部组成培训组,对文职人员按计划进行在职培训。一般每周安排一个下午为宜。对于图书馆信息专业毕业的文职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拓宽专业结构、充实新知识、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职培训”’;对于非图书信息专业毕业的文职人员,要组织他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图书信息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所从事的专业工作进行重点培训,如从事编目工作的文职人员重点组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微机编目》、《目录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除此之外,全馆文职人员还要定期进行外语、计算机管理、本单位专业学科及心理学与人文学等知识培训,以快速提高图书馆文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

3.5 正确引导,鼓励自学成才

军校图书馆招聘的文职人员80%以上刚从学校-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工作,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自学经验。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专业兴趣或特长选择相应的学科自学,切忌没有目标盲目要求自学。可帮助他们成立多个“自学小组”,每组3 ―5人,各组自学专业不同,组员自愿选择报名,可同时报两个以上的“自学小组”:组长由各组成员选举报并报馆领导批准后,每月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组长负责制订自学计划、自学内容、自学讲评等,每周组织1―2个晚上自学讨论或演讲。在组织、引导文职人员自学时,不仅要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学中遇到问题时,鼓励大胆提问,大胆辩论,大胆质疑与大胆创新。对学习刻苦、学以致用、成绩突出的文职人员及时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不断激发他们自学成才的积极性。

3.6 实行岗位轮换,提高专业素质

岗位轮换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图书馆文职人员到馆后,切忌对他们立即定岗,更不能实行“一岗定终身”。图书馆要指定专人负责为每位文职人员制定轮岗计划,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不同和各馆大小规模不同,轮转时间应区别对待。就军校中小型馆而言,图书信息专业毕业生轮转1.5-2个月,非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轮转3-5个月为宜。图书馆各部门也要指定专人负责,根据部门的工作流程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带教内容及达到的预期目标,使文职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图书馆各部门工作程序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外,通过轮岗发现他们的工作优势和专业特长,因势利导,以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岗位愿望,使其在各自的最佳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工具; 科学; 意念工具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28-03

在教育、文化、科研等诸多领域,读者越来越离不开图书馆的工具服务及工具技术的支持,例如:制作教学课件、文化创新制版软件、研究与检索信息用具等。可以说,离开了图书馆的工具(Tool service),大量的工作将无法完成。换言之,读者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工具加以利用,是图书馆服务的客观现象,这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共享社会资源的表现。本文希望突破以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就图书馆工具及利用做些探讨。

1图书馆具有社会公器的属性

1.1 公益性的特性,是读者把图书馆当工具使用的条件

2008年的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第一条就明确了“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以公益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1] 既然图书馆资源具有公益属性,图书馆是为读者建造的,人们就有权利把图书馆当做公器来使用、利用。在汉语词霸工具书里,“公器”的释义是:国有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当然包括物体资源和人力资源。总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归属,也理应是公共服务效益,这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有道是“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简言之,公益性的特性决定了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服务工具。

1.2 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图书馆工具。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标准,图书馆的收藏经历了三个时期:知识与信息载体的紧缺时期,知识与信息载体的相对丰富时期,信息与载体的分离时期。[2]这三个时期的图书馆,也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段特有的工具服务现象:1)早期的藏书楼,因其简陋而无须借助工具书目,随着人们对图书馆服务规律的揭示及科学技术发展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才有了后来帮助图书分类与编目的卡片,这一时期的卡片成为文献检索的技术工具;2)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推广与普及,可以远程查询的电子编目检索体系代替了手工卡片,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快速发展,网上浏览器及图文复制下载,导读栏目的服务大行其道;3)21世纪后,能够代替人脑智慧、工具式的信息分析高端智能软件——网络机器人,使工具成为当代和未来研究型图书馆的主流功能。同时,这也验证了图书馆的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的结论,标志着图书馆的工具进入了收获与成熟的时期。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足以说明,图书馆自始至终把不断改进用户获取文献信息的有效方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之一。当图书馆信息源极大丰富时,人们不再为缺少资源而忧虑,却为如何快速找到资源而犯愁,矛盾的转换与解决正需要有效的工具及科学的方法。不言而喻,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难题需要用科技含量高的工具技术去破解,由工具项目的开发去突破。检索信息首先要有适用的工具,它是索取资源的捷径与条件,对于工具的扩张和普及,使得长期人制的、有时情绪化的服务受到置疑和动摇,这正是需要图书馆人接受调控的观念。

2图书馆工具的概念、划分、归类

2.1 物化工具与智力活化工具

所谓工具(Tool service),即人们为了从事生产劳动,以期达到提高劳动效果而借助某一器物,并由此器物提供的服务。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图书馆服务。如:读者为了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满足自身阅读需要,经常到图书馆查阅工具书,借用书刊信息检索系统,查找文献书籍,利用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有价值的文献,应用在线软件翻译中外文资料,运用浏览器阅读电子期刊,采用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技术,查找各种音频、视频信息以及因特网信息等资源。以上各类服务,均是在借助查阅检索工具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可把它们全部归属于物化工具服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物化工具来完成,如企业经营技术的筛选,研究工作的关键词、主题词的分析,科学的划分归类,无序化条件下的信息查询,定题服务,信息检索技术的培训,图书馆网上信息按照学科组配的增减调整,等等,都需要借助图书馆研究人员的智能,通过专业技术的服务帮助解决。借助人的智慧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客观上把人的智能当工具来使用。在此,把他们转化,归属于活化工具,客观上起到了智能工具的作用。

2.2 前台的常规服务与后台的技术服务

图书馆有两个专用名词叫做“前台”与“后台”。“前台”是指馆员直接服务于读者,如图书的借还、整架、调架与管理,报刊的日常登到和上架服务,值班咨询台的办证换证、馆内导读、问讯服务,及时帮助查找图书,等等。“后台”则是指参考咨询、图书采编、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库资源整合,等等。后台基本上是间接地为读者提供技术服务。

划分“前台”与“后台”,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从服务于“读者第一”的理念出发,图书馆就像一部智能机器,每个岗位的馆员如同这部机器功能区位的意念工具。这个意念工具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力。从长远来看,“前台”的常规服务,较为固定,适宜工作条件的制度化和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后台”的技术服务项目与内容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馆员且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才具有提供、开发、研究与引用较高知识服务的条件,体现图书馆智库及专业水平。

2.3 器物工具、技术工具、智能工具、知识服务

器物工具、技术工具属物化工具。像剪刀、斧头属人类早期的生活器物工具一样,现代社会的机械机器,是提高简单劳动效率的技术工具。在图书馆,利用字典辞书查找词字,借用地图查寻某地域区位均属利用器物工具。与器物工具相比,借助技术工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借助OPAC检索馆藏书目比用卡片检索图书方便了许多;与直接看书相比,借用浏览器阅读图书,一方面不受复本的限制,又可远程阅读,还可复制下载,服务功效大大提高;此外,办公自动化工具、PowerPoint 演示文稿工具等也都可归属技术工具。显然技术工具要比器物工具复杂得多,技术含量高,而且具备多项服务功能。

智能工具是图书馆工具服务的高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并不甘心也没有停留在目前技术工具的水平上,科研人员开发更多的工具功能,希望能代替人的大脑智慧,从事更复杂的技术工作,于是就产生了接近替代人的智能工具,或者叫拟人智力工具,它能代替人的复杂逻辑思维,可以帮助用户从事复杂的技术劳动。

智能工具又分为拟人智力工具和人的智慧能力。拟人智力工具的功能虽然是研究人员设定的高级程序,但是有许多复杂的功能,用户没想到的研究者想到了,所以,一般读者做不到的智力工具做到了。智能工具与手工操作相比,它的配置可以化繁为简,化杂乱为条理,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计算、统计、筛选、分析……既公平可靠又快捷方便,可做用户的好参谋、好帮手。如:搜索能够很容易理解某些数据的含义及与它已有知识的关系,发掘文献信息深藏内容的门径,面向元数据的智能化信息搜索,将元数据提取出来加以分析转化为相关的知识,简单地说就像网络机器人一样为用户服务。

知识服务,包括有复杂知识含量的网络服务,也包括依靠人的智慧直接服务于用户的复杂劳动,它是以用户为目标驱动的专门服务,通过知识服务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如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的过程,参考咨询,等等。

3工具是图书馆服务的源泉与动力

工具涵盖了常规服务、技术服务、知识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一切范畴,无论是简单的物化劳动还是复杂的活化劳动,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无论是传统的图书传递、借还,还是未来的信息化知识服务,都必须依靠工具,都可以把工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因此,工具是图书馆服务的源泉与动力,是一切服务的理论基石。

3.1 推崇高级检索工具及技术,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人们所使用的实体检索工具分类方法较多,检索办法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从载体形式又可以分为印刷版、光盘检索工具、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等。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等,均可纳入图书、情报与信息服务范畴。

按研究对象划分,工具分为:1)综合检索工具。它涵盖了众多学科和分支,搜集了大量期刊、论文、引文等资源的大型检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学科专门检索工具。这几年的发展也比较快,用户有时需要严格地挑选适合学习和研究的资源,使用更精细的标引方法,其中有涉及生物、化学、农业和医学的,如纸质检索工具书,《医学论文累计索引》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网络检索工具《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还有艺术APAM、经济与财经WSRN,“皋陶”是中国法律网络检索工具。[3]与“大而全”相比,这些精心组构的项目以及检索方式都支持研究型、细致深入的信息检索,也是针对性强、覆盖面宽广、权威性较强的专业、专门检索工具,它是由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研发的,仅收录对本领域有成果的文献,体现“精而全”的特点,因此有严格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3)网络搜索工具。通用的有Google、百度、搜狐、网易,等等。4)智能技术分析工具。如科学文献分析工具,介绍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的HistCiteTM(科学文献分析工具),[4]它是一种新软件包,主要功用是根据研究人员的设定,把搜索的文献结果进行分析和建构,并给出客观的评价意见。 用户借用HistCiteTM 减少烦琐劳动,轻易快捷地完成许多繁重的分析工作。EPS数据平台(试用)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提供“专业数据+分析预测”服务的专业数据库,其开发涉及经济、管理、贸易、会计、农业、旅游、能源、教育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数据。[5]对于数字资源的标引,图书馆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元数据标引,而是逐渐趋向基于内容分析的深层次信息挖掘方向发展。专业化资源的深层服务组织更加有针对性,在积累了一定资源和分析经验的条件下,实现专业学科的热点主题发现、学科评价、研究趋势、研究决策支持等高端信息分析功能。[6]此外,个性化服务也贯穿整个数据库的各个方面,用户可以对个人信息、检索结果、个性化定制等随时按需要进行保存和修改,而且界面简单易用。它像智能化的网络机器人一样,可以作为这种深层资源组织与获取的一个有效保障。可以说,一大批用户对利用各类工具服务所得到的实惠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这些服务迎合了消费者需求的趋向。

3.2 拓展大学利用图书馆工具

共享网络通信技术,拓展服务功能。1)为方便读者快速、准确、有效地在海量学术信息中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继图书分馆及远程异地上网项目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图书馆又推出了移动的图书馆概念,“移动的图书馆,无限知识随地在线获取”,运行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支持广大师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WAP网站或短信的方式分享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包括数据库资源的检索、下载以及馆藏书目的查询、预约等。2)坚持开设网上检索培训课,不仅有自助式多媒体检索培训,还把检索培训课送到各院系,或以预约的方式普及利用图书馆工具技术,把检索工具知识受众面延伸至每一位用户。面向用户的培训,为需要或依靠各类工具、需要各类信息服务的人们,为图书馆工具提供了广阔的使用领地。

4结语

图书馆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自始至终深藏于图书馆之中,获取网络资源并不总是像点击鼠标那么简单。高级工具技术的开发与攻关,使得图书馆应用型工具向科学研究型工具发展,其功能由简单向复杂复合方向延展。

图书馆的先进工具功能程度,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水平。因为图书馆可以当成科学发展的工具,是读者学习与进步的阶梯,所以,谁拥有先进的图书馆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谁掌握并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图书馆,谁就拥有了掌握学习的先进方法与手段。只有把馆员当做读者的意念工具和把信息检索工具智能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工具尚处探索阶段,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思考。图书馆工具隶属图书馆学研究方向,关于解析图书馆本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并热络了较长一段时间,却并无定论,学界甚至有人抛出“图书馆并无本质”[7]的观点。本文对“图书馆工具及利用”的探讨,或许揭示了图书馆的本质里所具有的工具属性,或许对研究图书馆学的学者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

[2] 郝朝军,李增义,杨明堂等.图书馆的本质:科学发展的工具与基本方法——兼与丛全滋同志商榷[J] .图书馆,2010(6):33—37.

[3] 彭丽喃.专门、专业网络检索工具研究[J].信息化与网络建设,2004(1):89—90.

[4] 张月红.HistCite——一个新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1096.

[5] EPS数据平台[EB/OL]. http:// .CN [20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