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案例论文

畜牧案例论文

畜牧案例论文

畜牧案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频案例教学法 畜禽中毒病 主动学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2-01

《畜禽中毒病》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中包含有多种畜禽中毒后症状和危害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详尽的语言描述不足以让学生理解其授课重点,教师经过两轮的授课经历,研习本课程的特点,经过在课堂的授课实践,认为在《畜禽中毒病》课程中应用视频案例来授课好处颇多。

一、《畜禽中毒病》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的必要性

视频案例教学就是用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1]。应用于教学的视频案例称为教学视频案例,多为通过投影设备在课堂上播放案例短片。案例短片带有事件情节,更能描述出具体、形象化的知识元素。它比传统案例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高职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课程知识及其实践涵义。

二、《畜禽中毒病》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视台节目多样化的深度发展,现代化教学视频在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而为视频案例的应用提供了硬件保证。《畜禽中毒病》课程的典型案例视频一般均可在优酷网和土豆网上查询下载,并且这些案例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的更新速度较快,从而保证了案例的新颖性,同时为视频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畜牧兽医检测的某些部门规范,由于和畜牧行业联系紧密,新增加规范较为频繁,这就更需要最新的案例。教师及时下载的网络案例即能很好的顺应这一要求。

三、视频案例法在《畜禽中毒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随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与国民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畜禽中毒病教学显得尤为突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品德,将来作一名为百姓健康着想,合法的畜禽养殖从业者。采用合适的教学法教好高职学生尤为重要。通过两轮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畜禽中毒病》教学中采用视频案例法授课,深得学生的喜爱。

(二)学习情境一,饲料中毒疾病,告知学生注意饲料亚硝酸盐、氢氰酸中毒,这两个中毒病用猪中毒后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进行观后讨论,讨论饲料的来源、中毒后血液的成分变化、解救用的药品浓度大小等等,这样讨论后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两个中毒病。讨论后结合教材中的精选病例,巩固亚硝酸盐、氢氰酸中毒病临床知识。这样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情境二,药物添加及非法添加物造成的畜禽中毒病,播放兽药添加的饲料在应用过程中再次加入兽药,会给畜禽带来的危害;播放宠物处方粮中含三聚氰胺风波、猪饲料中含瘦肉精导致食用者住院的视频,教导学生不可以只为追求金钱利益而危害百姓身体,要作为社会有益、为中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持之以恒地抓好畜牧业生产工作。

(四)学习情境三,霉菌毒素中毒疾病,播放兽医专家报告饲料霉变问题,农作物从田间地头到制成饲料存入仓库,整个流程谷物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危害是一个持续性的全球性问题。霉菌毒素的危害非常大,每1000微克的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相当于砒霜的68倍。告诉学生加工与贮存饲料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少量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要使用脱霉剂,大量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要废弃掉。

(五)学习情境四,农药中毒疾病,播放蜜蜂采食用农药喷洒过的棉花花粉,造成大量的蜜蜂死亡,播放家兔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后的症状表现与解救过程中家兔的恢复情况,这样都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农药中毒的危害。

(六)学习情境五,灭鼠药中毒疾病,播放幼儿误食老鼠毒饵入院治疗、老人因精神状况不佳而服用鼠药后住院治疗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鼠药中毒后机体病理状况。

(七)学习情境六,有毒植物中毒疾病,播放有毒植物的图片,告知学生有毒植物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在工作中避免畜禽采食有毒植物。

(八)学习情境七,矿物质元素中毒疾病,播放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后,给人和畜禽的食物链造成巨大的危害,让学生慎用一些偏方给畜禽治病。

以上这些实用的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畜禽中毒病这门课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一门课,积极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课下自己去图书馆、网络中寻找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做好铺垫。

四、《畜禽中毒病》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在《畜禽中毒病》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具有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视频案例的播放可能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视频案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欠缺等。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安排视频案例,及时解决视频案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视频案例较之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利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以播代讲,单纯播放视频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观看视频案例的目的产生偏差,造成学生只是为了有趣而观看视频,以致下课后学生对整节课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视频的画面和声音上,或者精彩引人的案例中,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忽视了教学知识点。为更好地发挥视频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把握好视频案例应用的时机和频率,把视频案例播放和知识点的讲授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视频案例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如在播放视频案例前,教师应用软件对部分视频文件进行删减,保留所涉及的知识点视频进行梳理,播放中出现重、难点时也可暂停强调,播放后更要对整个视频进行回顾,以讨论、提问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整个视频内容进行点评。这样,教师在每次授课的80分钟内,采用视频案例就可在《畜禽中毒病》教学中达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齐振国.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李慧.论商法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畜牧案例论文范文第2篇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过牧理论所导致的政策等人文因素和严酷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局部恶化。由于对内蒙古草原的过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难以为草原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长远规划,致使草原建设项目、生态治理恢复项目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矛盾。

本文从内蒙古草原的过牧理论,过牧理论引发的理论退化,以及为其治理所实施的各类理论工程项目入手,揭示了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人文因素,提出牧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性理论,以此改变草原治理模式,确保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为全球变化在草原地区的响应研究提供新的建议。

一、对内蒙古天然草原过牧理论的反思

草原退化是指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的利用在不利的生态地理条件下所造成的草原生产力的衰退与环境恶化的过程。草原退化属于逆行演替,其主要表现为草原原生植被的退化、土壤退化、水文循环系统的恶化、近地表小气候环境的恶化。过大的牧压突破了草地的再生能力,使植物的生物量减少,群落稀疏矮化,利用价值优良的草群衰减,劣质草种增生(刘仲龄,2004)。内蒙古草原真的是因为过牧造成的退化吗?内蒙古草原真的过牧吗?

图1是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经营管理站的汇总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制作。牲畜实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24个纯牧业旗和9个半农牧业旗牧区的牲畜,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的牲畜。其中用能值的方法扣除了“包产到户”后由牧区系统外向牧区系统内输入的能量所支撑的牲畜头数。这部分能量主要包括由城市和农区两系统输入的能量,主要项目包括国家和牧民的防灾基地建设即防灾措施的能量投入,也包括国家生态治理项目的能量投入。

从图1看出,1949年内蒙古牲畜头数以羊为单位约为1009万头只,到1968年约为5301万头只,达到建国50年米的最高值,1965--1986年畜牧业发展基本平稳,牲畜头数在5000万头只上下波动,1990年以后牲畜头数开始下滑,到2005年天然草地支撑的牲畜头数不足2000万只,与我们一直认为的合理使用草地的20世纪60年代牲畜头数整整减少了3000多万头只。内蒙古统计年鉴上的牲畜头数实际上是天然草地牧养的牲畜头数和牧区系统外输入的能量支撑的头数的总和。如果不将牧区系统外输入的能量支撑的牲畜头数从总头数中扣除,往往会得出一个草地在不断退化,牧区的牲畜在不断增加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牲畜头数减少和统计幻觉的伪过牧呢?这需要从理论和制度去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先后实施了“内蒙古境内一切土地属蒙古民族公有”和“在牧区实行自由放牧”;民主改革时期的“人畜两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草场公有,集体经营”;时期的草牧场所有权重新界定等一系列政策。这一时期尽管在居住方式上采取了行政区划上的定居,在草牧场公有制的大前提下,牧业区的牧民对付干旱的方式是在政府疏导下自由配置草地资源,即上级政府协调各级政府在自治区境内配置草地资源。牧民可以根据牧草长势用大范围的游牧方式来对付牧草的时空变化。这一时期草地的公有制产权制度即相应的畜牧业政策并没有对草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过来这时候畜牧业效率也是最高的,上个世纪60年代牲畜头数达到5301.12万。这就涉及到牧区的另一项产权制度,即80年代解体以后的“两权分离”,草场所有权由所有变为集体嘎查(大队)所有,牧民享有草场的使用权,集体草场也随着使用权的到户按牧民人口数分隔成无数个小块承包到户,集体的牲畜也按各种形式全部承包到户,集体经济也随着“草畜双承包”完全解体。这项借鉴农村改革经验移植到牧区的产权制度,彻底切断了政府为了对付自然灾害所采取的大范围的移动避灾,又由于畜牧业的周期性和母畜生产的连续性所表现出的脆弱性,使独立的牧户对付自然灾害往往采取放空怀和从草地系统外购买草料来保存母畜以维持畜牧业的持续性。这时的政府对畜牧业也由主动避灾变为被动防灾,大量的资金都用于从草地生态系统外输入能量的办法来构建防灾体系。这时的统计头数由原来的天然草地牧养头数,演变为天然草地牧养的牲畜头数和外系统输入的能量支撑的牲畜头数之和,使草原畜牧业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天然草地也由于放牧半径的缩短,牲畜的反复践踏出现了局部的退化。在“双增双提”的战略指导下,外系统输入的能量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牲畜统计头数。又由于天然草地牧草生产力计算的单一性,只是一次切割量或一个时段的牧草产量,再加上草畜之问的互动关系,不能代表全年牧草的生产力,这就出现了一个理论上的伪过牧。

二、对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的反思

下面案例是对四子王旗某嘎查一牧民采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口述史料汇总而成,它反映了“草畜双承包”以来,牧民作为畜牧业经济中的一个个体,生产、生活及草地变迁的整个过程。

据乌某的口述:乌某草场的4068亩夏营地,在1998年二轮承包时被嘎查转包给外来的公司开发旅游去了,1998年以后乌某只能在冬营地全年放牧,同时,乌某也结束了冬夏营地的两季游牧,草地退化状况从1998年以后开始逐年加重。

图2是2006年6月四子王旗乌某的草地上以定居点棚圈为中心,至划分的草牧场的四至边界所拉的两条垂直样带所作的样方,样带是以乌某的棚圈为中心,垂直样带北线距乌某划分草地的北界约718m,样带的南线距乌某草地的南界约295m,西线距乌某草地的西界654m,东线距乌某草地的东界1329m。乌某的草地形状类似长方形。样方以棚圈为中心向东西南北两条垂直样带以50m的间隔作一个1×1m的样方。为了不影响乌某今后的放牧,所圈定的样方内只作极度退化草地的标志种骆驼蓬的数量统计,样方的序号以棚圈

中心向草牧场四界以50m为界排序,乌某草地全部围栏。

从图2可以看出,马某的草地极度退化,骆驼蓬为草地由于家畜的践踏极度退化的标志种,一般生长在居民点周围、水井旁、牧道上及其它物种很难生长的地方,夏秋季家畜不去采食,枯萎后只有马匹采食,所以大量生长骆驼蓬的草地,过去是不作放牧场使用的。包产到户前草原管理部门一旦发现放牧场出现了骆驼蓬,就组织牧民游牧到其它草场上放牧,等草地恢复后再来放牧。乌某的草地退化由棚圈向草地的四界扩散,退化的特征尤以棚圈的周围草地和围栏的四界草地最为严重。这也是牲畜游走采食饮水时践踏最为严重的地方。

从表1和图2不难看出,草畜双承包后,由于定居下的草场分隔和不合理的产权变更,草地放牧半径不断缩短,定居点出现的点荒漠化呈一定梯度向周边地区扩散,造成草地的生产力不断下降,致使天然草地支撑的牲畜数量越来越少,只有通过购买饲草料对付灾年以维护母畜的持续性,才能保证下年的生产。再看官方的统计数据,到2002年,全区牧区人均收入水平为1761元,而全国农区农民同期收入水平为2451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内蒙古经营管理站2002)。2005年笔者通过对典型地区抽样调查,对1000户牧户家计调查的汇总分析,牧民人均收入仅为627元,其收入仅够当年购买维系生命的食品支出。畜牧业经济呈超萎缩态势发展,牧民的教育、医药、生产用品支出只能靠贷款和举债来维系,大量家庭因子女上学、因病、因灾破产。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建国起内蒙古两次草地产权变革对草地畜牧业及其草地环境的影响。包产到户前,草地公有制的产权制度下畜牧业的效率比建国前草地领主制的效率要高,公有制下的定居对草地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的。“草畜双承包”草场到户的20多年来,牧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畜牧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对草地分割到户的产权方式不适宜,也正是这种新的产权制度使人们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这种游牧生产方式可能更适合蒙古高原的地貌和气候的生存条件,也保护了天然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正常的自然灾害有自我适应,自我恢复的能力,同时也维护草地资源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三、对内蒙古天然草地管理和治理的反思

(一)饲草料基地开发的草原管理对畜牧业的影响

几千年来,草原牧业之所以没有被耕作农业取代,是因为气候、水资源、土壤结构、植被群落及相关的自然因素不适宜耕作农业发展。也就是说,在气候干旱寒冷、水源匮乏、土壤沙质化的地区,只有选择草原生态畜牧业,才能有较高的、稳定的经济收益。这里仅就定居以后为了对付由非平衡生态系统引发的年度间、年际间干旱出现的草畜矛盾,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开发饲草料基地的现代化草原管理对草地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的影响,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政府又采取了饲草料基地开发,即对草原的第三次开垦。这次开垦虽然没有前两次的规模,但是由于利用现代化农机具,在所谓的寻求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约束下收益极大化理论指导下进行,因此开垦进入到草原深处。土层较厚的荒漠地带、内陆河流两岸的湿地,原本植被很好,过去利用强度也很轻。这次开垦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饲草料,但却遗患无穷,草原上一些干旱荒漠带的内陆河流和小型湖泊就是在这个时期枯竭的;这些河流两岸生长的灌木、半灌木、芦苇、芨芨草开始成片死亡,以河水为生机的草原生态系统陷入了崩溃的境地。1992年以后开始在草原上推广五配套小草库伦建设,虽然从每块草库伦上看,没有饲草料基地的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严重,但它的普及率极高,几乎50%的牧户都搞了这种小草库伦,因此全局上看,其危害仍很严重。因此,这次政府倡导和扶持下的小型饲草料基地的开发几乎全部失败了,但人们并未就此警醒。有人开始参考国外的经验,搞起了人工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尽管能提高牧草的产量,但它需要水资源配套,并且要在破坏了相当好的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植被,还需要后期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投入严重超过收益,需政府配套大量的资金才能进行后期管理,一旦超过牧草的盛草期,草场的退化和沙化就成为必然趋势。

自提出开发饲料的草原建设方针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集体和个人为此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可谓不少,但是,至今没有创造出成功的范例,相反,草原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恶化,牧民越来越贫困。

(二)草原围栏的草原管理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草场的承包以及相应的围栏建造将原有的牧道小屏障(隐域性生境)和道路围起来,阻断了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野生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消失,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生物链被破坏,鼠虫灾害频发。同时,围栏也使人畜绕着围栏行走,导致在围栏外出现地表破口。这种破口在风蚀下向周边扩散,造成草地的退化和生产力的下降,势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牧户将自己的大部分草场围起来,平时在围栏外过度地使用自己的草场和蚕食他人的草场,围栏外的草场因过度超载使用先行退化。当每年春乏时,又将牲畜放进自家围栏内,结果围栏内的草场也接着退化、沙化,结果造成了围栏内外的草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草场的围栏除缩短了牲畜的放牧半径造成了草地退化、生产力降低外,还使蒙古高原五畜中的大畜由于放牧半径缩短,自动退出草地生态系统。由于五畜的采食规律和采食物种不同,在采食过程中又能相互利用各物种,不会由于单一某物种的过度采食打破物种间的自组织功能。五畜的出栏分属一年的不同时期,五畜的饲养和出栏,使牧民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都保持一定的现金流,以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又由于五畜采食的专一性和其不同的耐性,在自然灾害中表现出极强的协作性和互补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草原的围栏使草原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的风险在降低。

(三)草原引种(改起)的草原管理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盲目的引种会导致生态系统内其它组成部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随着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引种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而来的这些物种排挤当地物种,变为人侵物种。在入侵的后阶段,很可能取代本地物种的功能作用,对受控系统和自然系统造成极大破坏,造成土地退化,这直接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如为治理沙化和草地改良进行大面积飞播,大量干旱地区的灌木种在半干旱的草地和沙地上飞播,这些灌木疯狂孳生,很少有食草类动物去利用它,结果它取代了当地的草本物种变为建群种。但在这些灌木的周边几乎没有植被,这就违背了植被的多层次结构,多物种类型对维持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最根本的危害就是没有遵循自然植被的恢复规律,形成大片“绿色沙漠”。这些“绿色沙漠”

的地表由于没有其它植被的保护,经过风蚀、水蚀就会出现大量的沟壑,当土地的养分消耗光时,就出现了雅丹地貌,这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尤为明显。沙地的地带性植被的景观改变了,土地退化并造成了生产力下降,也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建国后为了发展集约化畜牧业,盲目改良土种家畜,尤其是西部引入改良品种取代土种山羊,由于采食和营养不同,改变了当地草本的建群,使荒漠地带的灌木失去了草食性动物的抑制,结果灌木疯长,也造成了土地的退化。草牧场跟当地有蹄类动物的自然平衡是上千年自然选择的产物,人为的改变只能造成荒漠化。同时,由于改良品种的耐性差、成活率低、受胎率低、产羔率低、市场交易率低,冬春两季需要补饲,往往造成收益远远低于投入,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四)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苹原畜牧业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国家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天然草地恢复的国土整治资金越来越多,草地的生态环境却还在进一步恶化。下面就以跟踪调查5年的一生态移民奶牛园区案例来说明近年来生态移民的国土整治战略对牧民和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从笔者2002年以来对近千户移民所作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口述式的资料汇综分析,负增长的牧户几乎100%,这个案例在移民中具有普遍性。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以恢复生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在违背我们的初衷,不得而知。从自食其力的牧民变为负债累累的生态移民,这难道不违背畜牧业布局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律,避免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趋同性的陷阱吗?他们的草地由于无人管护,大量开发矿产资源车辆的碾压和挖埋,由原来的轻度退化变为重度退化。这难道还不能激发我们对政策和制度的反思吗?其社会交易成本无论谁去埋单,都是很沉重的。

四、结语

畜牧案例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个人专业技术基本情况

本人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为草业科学,在畜牧方面主要学习了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饲草调制加工与利用学、饲草营养价值评定、动物营养学等相关专业,在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牧草加工调制、饲草营养价值评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能力。

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坚决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虚心向单位老前辈等请教,以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在认真干好自身岗位职责工作的同时,还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协助其它同事完成单位工作。在工作之余,自觉不断学习各类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业务综合水平。

二、任现职以来技术工作

任职以来,本人继续坚持孜孜不倦、严于自律的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业绩有:

1、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设计工作。参与了全县30多个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划、图纸设计工作,这些场(小区)都有配套设施管理房、兽医室、饲草棚、青贮池等,管理区、生产区、饲草料加工区、粪污处理区分离;参与了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前宅后院”暖棚圈舍图纸设计、修建指导等工作。

2、禁养区划定工作。参与了《民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修订工作,优化了我县畜禽养殖产业的布局,切实加强了环境监管,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根据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安排,我认真配合相关领导和同事,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2016-2018年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没有重大疫病发生。

4、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配合单位同事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和主管局相关文件精神,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养殖(大户)户、贩运户、屠宰户进行监督检查,与管理相对人签订各类责任书和承诺书,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等台账,同时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检测工作,深化“瘦肉精”专项整治,加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畜牧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5、畜禽粪污整治工作。配合单位同事对辖区内禽畜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针对部分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随意堆放废弃物、畜禽粪便、生产污水、恶臭气体对环境产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责令及时整改,严厉杜绝畜禽养殖污染事件的发生。6、草原减畜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县畜牧兽医局完成了南丰镇草原减畜工作,有效加强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7、办公室工作。一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作报送各类表格、文档;二是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等各种存档文档,确保各类工作有迹可查;三是认真完成上级单位检查考核前资料的准备整理,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四是对上级单位发放的文件通知做到及时上传下达,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8、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中,在实践中增强自身工作经验同时,还适时认真总结形成书面理论成果,积极向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9、主要获奖情况。2016年1月,荣获2015年全市畜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18年2月,荣获在2017年度全市畜牧工作先进个人。

畜牧案例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位主体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畜牧案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政策;法规

目前全国每年畜禽养殖粪便产出量约38亿吨,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不到60%,养殖污染COD排放量占农业污染的96%左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已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近几年来,畜牧业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与环境管理在法规建设、政策管理和资源利用上都有明显进步和提高。

1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责

1.1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主要有10部法律法规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按照实施时间依次是: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8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14年1月1日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保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10部。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行了简单的法律规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唯一一部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了明确又详尽规定的法规,其内容指出了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关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主要规章标准有: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3]5号、《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4]69号)和俗称“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关于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主要文件有:2003年出版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2002年出版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以上标准和文件对养殖场所的管理原则、排污标准、污染防治技术等都作了详尽的细化标准论述。以上10部法律法规和5部规章标准文件应当成为我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法律规范。

1.2法律规定的职责

1.2.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国家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以及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粪便污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应当采取组织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有计划搬迁或者关闭畜禽养殖场等措施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一级)、乡镇人民政府发现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及时制止和向环保部门报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还规定: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养区,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进行整治,确需搬迁或者关闭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致使经营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补偿。最近出台的“水十条”要求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辽宁省等省级政府已下发明电、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实施主体是各县级人民政府。1.2.2环保、农牧等有关部门的法律职责我国法律法规针对环保及农牧部门的履职要求,提出各级环保、农牧部门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工作主体,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对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明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污染治理重点设施建设。从业者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行报备、环评、建设环保设施及运转、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企业由环保部门予以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规定:农牧部门应当指导养殖经营者科学养殖,科学处置养殖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及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统筹考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畜牧业发展规划应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

2加大畜牧业粪污治理力度的建议

2.1各级政府要增强做好畜牧业污染治理工作的责任感

紧迫感和使命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事关国家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到重要工作日程,通过采取国家和省奖励推动一批、市县扶持一批、养殖业主自己改造一批的方式,强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生态建设。依法依规开展禁养区划定、场户关闭或搬迁工作,禁养区划定要统筹兼顾、科学论证,避免划定区域不当,造成大量养殖场、户需要关停或搬迁及本级政府财力难以承受等问题。积极探索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模式,实行散养户行政合同式柔性管理。

2.2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推动以监促治环保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可按新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给予罚款处罚,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金额按日连续处罚。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按新环保法第六十条规定,情节较轻的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顿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或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环保部门还要不断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环保法的规定,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打击和震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曝光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2.3加强环保和农牧部门协作

合力治污环保部门与农牧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依法合力做好畜禽粪便治理。农牧部门主要职责是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搞好畜禽粪污减量化、设施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并与环保部门搞好联动和通报。并要全力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养殖污染源头预防,全面落实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是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和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并需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对未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以及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不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不得享受政策扶持。

2.4严格问责追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