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经济

畜牧经济范文精选

畜牧经济

畜牧经济范文第1篇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三稳定”就是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生产。随着我县养殖密度的增大,必将给疫病传播造成了隐患。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的同时,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的生产。

畜牧经济范文第2篇

现在我将*乡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向各位主席团成员通报如下:

一、2009年上半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我乡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平稳,多数指标完成达到了预期要求,具体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28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同比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0%,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万元,为年计划的67.8%,同比增长24.8%。

(一)农业产业趋于稳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上半年在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种植户、养殖户的生产积极,热情较高,农业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287万元,比上年同期相略有提高。

目前,粮食生产情况是:大春作物完成种植水稻11651亩,玉米种植16567亩,花生种植300亩,黄豆种植351亩。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畜牧扶贫工作,围绕建设“新农村”为着力点发展畜牧业。上半年,全乡生猪存栏20609头,出栏1036头,出栏率为5.0%;牛存栏3793头,出栏93头,出栏率为2.5%;黑山羊存栏2747头,出栏180头,出栏率为6.5%;家禽存栏76097只,出栏23740只,出栏率为31.2%。认真宣传做好能繁母猪补助保险工作,全乡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引导农户科学种养殖。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乡人民政府重点抓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橡胶、茶叶、畜牧三个骨干产业,做强水“一保、二抓、三发展、二做强”的发展思路。以使农业内部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化,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乡经济优势。目前,全乡已开发橡胶面积累计55149亩;云胶公司胶园面积为8369.2亩,参管278户1052人,种植蚕桑422亩,已累计完成养殖蚕茧76.5张,平均单张蚕茧收入881.46元,开发茶叶24590亩(其中大树茶8050亩)。

(二)工业生产运转逐步转好

工业是*乡最薄弱的产业,也是*乡社会经济不能迅速发展、财政困难、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全乡工业企业仅有红砖厂1个、空心砖厂1个、碎石厂2家、酒厂2家、木材加工厂3户、岔河电站和明子山茶叶有限公司由县级直管;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总产值4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

(三)农村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趋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家电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更多家用电器走进农户家中,农业生产投入也逐步提高,农村家庭使用加工设备大幅增加。

全乡上半年社会商品消费总额87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7.4%,同比增长24.8%。其中,农民消费总额达4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

(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大

*乡固定资产投入主要是各项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以及部分农户或个体经营户的投入两个部分构成。

全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入422万元。具体分类情况是:电力建设投入200万元,占47.4%;公路建设项目资金34万元,占8.1%;农户、个体户住宅房及村委会办公建房投入28元万,占6.6%;水利设施投入145万元,占34.4%;温饱示范村项目资金15万元,占3.4%。

(五)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及林改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工作全部完成,配套改革也已大体收尾,全乡林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全乡有10个村民委员会,82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662户13372人,全乡国土总面积546.8平方公里。目前,已确权林地面积337039.92亩,其中商品林250520.87亩(自留山60451.76亩,责任山23875.16亩,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122654.25亩,集体承包到户的面积(含经济林)43539.7亩;公益林82776.05亩(一般公益林65576.05亩,重点公益17200亩)。争议共47宗,已调处46宗,未调处1宗。全乡应输机林地9269宗,输机率100%,无争议地确权率达到100%;均山到户率达80%以上;纠纷调处率达98.2%。

(六)认真做好群众与云胶公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铺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切实解决*乡群众与云胶公司土地租赁纠纷问题,工作组及时召开由县、乡、村三级工作队员参加的工作会议,结合实际,成立了中会、隔界、江西三个工作队,落实人员,明确任务,把工作队员的思想统一到3月5日的会议精神上来,就如何解决矛盾纠纷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确保*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得到圆满完成。通过近两个多月的工作,核定出*乡涉及云胶公司总面积8153.43亩,开割面积6717.83亩,未开割面积1310.6亩,宅基地125亩;应该签定合同213份,已经签定213份,合同签定率100%。资金兑付率100%。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基础设施滞后,给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项目开发、支柱产业培育、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等各方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全乡经济基础薄弱,贫困户多、贫困面广,贫困层次深。茶叶、橡胶等经济项目开发近几年才初具规模,尚未形成经济优势,开发中由于农户原始资本积累少,导致投入少、经营粗放、管理不到位。

(三)劳动者素质较低,科技应用率低。

农村科技推广十分艰难,农民的劳动技能、思想意识难以提高,农民不能更好地自我规划和发展,处于小农经济意识状态,不能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得不到智力支持。

畜牧经济范文第3篇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畜牧经济范文第4篇

20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的关键年。我局按照“抓示范、强基地、突规模、上档次”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发展规模化养殖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突破口,狠抓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全区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1—6月,全区出栏生猪、肉羊、家禽分别达到17.41万头、1.35万只、100.76万羽,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49.74%、48.21%、47.98%,同比增长6.67%、0.71%、0.22%。存栏生猪23.92万头,其中母猪存栏2.54万头;存栏肉羊4.58万只、长毛兔11.09万只、小家禽163.1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16238吨,畜牧业现金收入1.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00元。完成国税入库100万余元,占全年任务数的45%。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着力畜牧业质的提升,狠抓品种改良

建设规范化生猪人工授精站(点)40个,新增推广杜洛克种公猪16头,全区杜洛克种公猪存栏总量达到74头;继续规范了文村乡荣华村、江源牧业、昭化天雄养殖场等外二杂母猪繁育供种场(基地)建设,存栏纯种母猪431头(其中长白86头、约克345头),切实加快了以LY、YL为主的外二杂母猪,以LYB(长约本)、YLB(约长本)为主的内三杂母猪推广和选留步伐,新增推广LY、YL外二杂母猪268头,新增选留LYB、YLB内三杂母猪3600头,建立和完善了母猪管理档案,为生猪外三元杂交和内四元杂交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6月底,全区母猪存栏总数25440头,其中:二杂母猪存栏21409头(内二杂母猪19892头、LY或YL母猪1517头),内三杂母猪存栏3600头,外血纯种母猪431头,良种母猪普及面达到100%,全区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98%以上,其中外三元杂交面达到21.8%(含内四元杂交)。母猪情期受胎率达86.5%,超过国标1.5个百分点;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达到61%以上,生猪品质总体水平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前茅,全面实现了建设全省生猪三元杂交普及县(区)的奋斗目标。

继续巩固和完善了大朝波尔山羊种羊场、白果乡南江黄羊选育基地建设,存栏纯种波尔山羊168只,波黄杂交F2代、F3代8000余只,累计向区内推广波杂种公羊800余只,广泛开展波尔羊纯繁和波黄杂交改良;新引进和扩繁乐至黑山羊100余只,山羊良种覆盖面达60%以上。广泛宣传当前兔业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巨高牌”长毛兔的扩繁和推广,加快毛兔的换种工程进度,加强毛兔专业村社、专业大户的培育力度,推广巨高长毛兔1000余只,全区巨高牌长毛兔存栏占长毛兔存栏总数的70%,有效提高了只平产毛量和兔毛质量。

(二)着力畜牧业量的扩张,狠抓规模养殖

立足传统生猪生产,从改造生猪圈舍入手,按照“20头起步,50头上路,100头为规模户,500头为重点户”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生猪规模养殖大户。文村乡云台村在建成生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做大生猪产业,连片发展年出栏商品肉猪100头以上的大户76户,引导和带动了全乡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全乡拟计划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户达170户。虎跳镇积极盘活粮站、供销社等闲置资产,培植生猪养殖大户和专业饲养场,成为带动全镇生猪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目前全镇已建成年出栏生猪500头大户1户、200头大户2户、100头大户10户、50头大户50户,引进外地业主3家,并初步建成了以东沟、毗田鹿为主的生猪规模养殖示范村。昭化镇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内引外联,引进业主建设年出栏生猪1000头和3000头的养殖场各1个,打破了该镇生猪长期以来徘徊的局面。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新增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924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427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达20户,新培育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5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场1个,全区生猪产业得到空前发展,为进一步实施生猪“百万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依托畜牧扶贫种草养羊项目的实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要求,广泛推广了高床漏缝式舍饲羊圈和“5751”肉羊生产模式,着力打造大朝乡五堆村、陈江乡陈江村肉羊养殖基地,成为继白果乡养羊基地乡后的又一批养羊产业发展基地乡。按照“育大户、成规模、建产业、成支柱”的发展思路,以磨滩镇为核心,通过培育毛兔养殖大户、专业社、专业村为依托,层层推进,稳步实施,以提高毛兔单产和兔毛质量为突破,狠抓毛兔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镇存栏毛兔近30000只,达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兔毛产量12吨,创兔业产值160万元,成为拉动全镇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继续坚持优品种、大规模、高效益的基本思路,围绕服务城市消费,着力建设柳桥乡柳桥村、元坝镇长坝村、杏树村等优质肉禽生产基地,成为城周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着力产业化建设,狠抓专合组织培育

在广泛论证和各级的努力下,建立了元坝区第一个以畜牧兽医站、肉猪育肥大户、母猪饲养大户、种公猪饲养户、生猪运销户及铁骑力士饲料公司、福润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共同组建的“文村乡猪业经济发展协会”,采取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协会为入会农户提供优良猪种、优质饲料、优质服务、贷款贴息,并与龙头企业签订肉猪购销协议,实行厂户直销或会员联户直销,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让利于会员农户;会员农户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建圈、饲养管理等,保证养殖规模和品质。截止目前,该协会已组织销售生猪2500余头,实现销售额150万余元,为会员农户直接增收近10万元。

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流通组织,一方面通过有效地信息手段,吸引陕西、安徽、甘肃、重庆等地的客商,参与区内生猪、肉羊等畜产品流通,提高畜产品价格;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畜禽及畜禽产品流通,培育农民经纪人,初步形成了太公、紫云、明觉等为中心的仔猪流通集散地,以白果为中心的肉羊集散地,以磨滩镇为中心的兔毛集散地,以王家、卫子为中心的小家禽集散地,全区从事仔猪、兔毛、肉羊贩运的流通队伍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引进了铁骑力士作为我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的专用饲料,实行饲料厂家与养殖大户的直接对接,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实行裸价销售,目前全区销售饲料600多吨,为养殖户节约饲料投入成本近30万元。

(四)着力养殖水平提高,狠抓科技推广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乡镇、村社干部及畜牧行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先后组织区级有关部门、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及畜牧行业人员到南部县、武胜县和江油市、铁骑力士集团、中国西部第一村—圣迪乐村、广元福润等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增强了抓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区内各乡镇先后自行组织20余批次到广安及区内文村、虎跳、青牛、张家、陈江等生猪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参观学习,以实例证明了发展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召开流动现场会等形式,对全区100余名基层畜牧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能讲会操作,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科技宣讲的“二传手”,并专门从绵阳铁骑力士集团聘请了高级管理人员,先后对全区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局内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养殖大户代表进行了现代管理知识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吸收了现代管理理念,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引进了新的养殖技术和方式方法。

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养殖业主、专业大户,通过集中学习、现场示范、指导,从良种、饲料、兽药等方面给予扶持,以场联农户的形式支持农民发展养殖,言传身教,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局机关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深入28个乡镇及村社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100余场次。采取办夜校、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围绕种草养畜、品种改良、圈舍改造、疫病防治、无公害养殖等方面,狠抓农民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印发养猪、养兔、养羊、种草等技术资料2万余份,举办乡、村、社干部、畜牧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等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受训人数上万人。

(五)着力无公害生产,狠抓动物保护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疫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以口蹄疫、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疫病防制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和疫苗预防注射力度,实施“五强制、两强化”措施,使全区偶蹄动物的口蹄疫预防注射和清圈消毒工作达到100%。广泛推行“猪瘟+口蹄疫”双免体制改革,严格实施骟割申报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了打假针、失效针的发生。创新检疫体制,大力推行和全面完善《动物和动物产品申报检疫证明》和《屠宰动物准入证明》制度,狠抓产地和屠宰检疫程序化管理,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围绕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加大对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实施饲料兽药投入品市场资格准入制度,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了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了畜禽投入品市场,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无公害生产顺利推进。区食品公司和华康有限公司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福润公司猪肉产品也取得进京入沪资格。进一步加强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狠抓国税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征管监督机制,严防跑、冒、滴、漏,确保了国税征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着力产业结构优化,狠抓种草养畜

坚持“立草为业、以草促调、以牧增收”的工作思路,按照“种草养畜、草畜配套、四季轮供、商用结合”的原则,以建立家庭小牧场为切入点,积极挖掘种植潜力,解决人畜争地的矛盾,着力于草畜结合、合理搭配的思路,狠抓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的创新和组装配套,大力推广苜蓿平畦小厢条播、菊苣垄作栽培、病害防治及刈割利用等实用新技术,以及“苜蓿+菊苣+黑麦草+饲料玉米”四季轮供种草模式,努力开发桑草、果草、粮草、商品草业等多种农田种草。新增种草0.4万亩,种植饲料玉米1万亩,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

(七)着力为民服务,狠抓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以“务实创新、服务三农”为主题的畜牧行业作风整顿,对涉及畜牧规费的收取实行收费公示,对执法人员实行执法公开,广泛推行了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深化联乡帮扶工作,局机关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个乡镇、1户年饲养二杂母猪20头或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对年出栏生猪达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厂),局机关指派专门股室和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子,负责种苗引进、防疫灭病、新法喂养等技术指导,并免费为新引进的猪只进行补免注射,确保建一个场,亮一个点,带一方百姓。

同时,针对多年来基层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指导生产乏力的现实,大力鼓励和引导系统内干部职工创(领)办规模养殖场(厂),在发展畜牧养殖的具体操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全区畜牧行业人员创办或联办养殖场(厂)46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30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8个,在行业人员的带动下,全区各乡镇兴起了规模养殖热潮,发展规模养殖已渐深入人心。

(八)着力增强合力,狠抓班子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学习好、团结好、勤政好、廉洁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目标,狠抓班子建设,坚持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确保局班子在组织上、行政上高度一致和全系统政令畅通、团结协作。积极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先后三次深入到拣银岩村王宗玉残疾夫妇家中,及时指导和协助解决其在生产生活和养殖技术上的难题,并为其赠送铁骑力士良种猪专用饲料1200斤、三杂仔猪4头及牧草种子,使王宗玉夫妇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的紫云乡金花村义务开挖猕猴桃栽植沟200余米,并为所联系户资助帮扶资金800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好评。积极支持区委政府中心工作,派人巡回到所联系的王家镇开展烤烟督查,并捐资1万元支持当地烤烟发展。局机关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干部职工学习和素质教育,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着力从改变服务态度和作风转变入手,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式作风,取而代之的是办事快捷、服务周到、文明礼貌的温馨式服务,赢得了服务对象和广大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半年的畜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仍然不大,零星分户饲养仍是当前我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式,没有真正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畜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二是畜禽品种改良发展不平衡,人工授精站建设仍需进一步规范,与生猪三元杂交工作息息相关的饲养管理、发情鉴定及配种等技术普及较缓,内三杂母猪和外二杂母猪选留和推广力度不够;优质“巨高牌”毛兔普及面仍然较低,波杂羊的推广力度也需加强。三是受市场价格行情的影响,加之部分乡镇缺乏及时有效的宣传引导,畜禽养殖总体呈现徘徊中发展。四是由于行业人员有限,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普及乏力,对面上的技术普及缺乏力度,乡镇科技“二传手”仍然较为缺乏,实用技术到村入户率技术普及面总体较差。五是政府对产业发的资金投入与整个产业发展的力度不相匹配,特别是原已制定的奖励政策未能及时兑现,造成一些农户养殖信心缺乏。

畜牧经济范文第5篇

20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的关键年。我局按照“抓示范、强基地、突规模、上档次”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发展规模化养殖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突破口,狠抓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全区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1—6月,全区出栏生猪、肉羊、家禽分别达到17.41万头、1.35万只、100.76万羽,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49.74%、48.21%、47.98%,同比增长6.67%、0.71%、0.22%。存栏生猪23.92万头,其中母猪存栏2.54万头;存栏肉羊4.58万只、长毛兔11.09万只、小家禽163.1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16238吨,畜牧业现金收入1.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00元。完成国税入库100万余元,占全年任务数的45%。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着力畜牧业质的提升,狠抓品种改良

建设规范化生猪人工授精站(点)40个,新增推广杜洛克种公猪16头,全区杜洛克种公猪存栏总量达到74头;继续规范了文村乡荣华村、江源牧业、昭化天雄养殖场等外二杂母猪繁育供种场(基地)建设,存栏纯种母猪431头(其中长白86头、约克345头),切实加快了以LY、YL为主的外二杂母猪,以LYB(长约本)、YLB(约长本)为主的内三杂母猪推广和选留步伐,新增推广LY、YL外二杂母猪268头,新增选留LYB、YLB内三杂母猪3600头,建立和完善了母猪管理档案,为生猪外三元杂交和内四元杂交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6月底,全区母猪存栏总数25440头,其中:二杂母猪存栏21409头(内二杂母猪19892头、LY或YL母猪1517头),内三杂母猪存栏3600头,外血纯种母猪431头,良种母猪普及面达到100%,全区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98%以上,其中外三元杂交面达到21.8%(含内四元杂交)。母猪情期受胎率达86.5%,超过国标1.5个百分点;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达到61%以上,生猪品质总体水平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前茅,全面实现了建设全省生猪三元杂交普及县(区)的奋斗目标。

继续巩固和完善了大朝波尔山羊种羊场、白果乡南江黄羊选育基地建设,存栏纯种波尔山羊168只,波黄杂交F2代、F3代8000余只,累计向区内推广波杂种公羊800余只,广泛开展波尔羊纯繁和波黄杂交改良;新引进和扩繁乐至黑山羊100余只,山羊良种覆盖面达60%以上。广泛宣传当前兔业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巨高牌”长毛兔的扩繁和推广,加快毛兔的换种工程进度,加强毛兔专业村社、专业大户的培育力度,推广巨高长毛兔1000余只,全区巨高牌长毛兔存栏占长毛兔存栏总数的70%,有效提高了只平产毛量和兔毛质量。

(二)着力畜牧业量的扩张,狠抓规模养殖

立足传统生猪生产,从改造生猪圈舍入手,按照“20头起步,50头上路,100头为规模户,500头为重点户”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生猪规模养殖大户。文村乡云台村在建成生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做大生猪产业,连片发展年出栏商品肉猪100头以上的大户76户,引导和带动了全乡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全乡拟计划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户达170户。虎跳镇积极盘活粮站、供销社等闲置资产,培植生猪养殖大户和专业饲养场,成为带动全镇生猪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目前全镇已建成年出栏生猪500头大户1户、200头大户2户、100头大户10户、50头大户50户,引进外地业主3家,并初步建成了以东沟、毗田鹿为主的生猪规模养殖示范村。昭化镇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内引外联,引进业主建设年出栏生猪1000头和3000头的养殖场各1个,打破了该镇生猪长期以来徘徊的局面。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新增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924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427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达20户,新培育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5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场1个,全区生猪产业得到空前发展,为进一步实施生猪“百万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依托畜牧扶贫种草养羊项目的实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要求,广泛推广了高床漏缝式舍饲羊圈和“5751”肉羊生产模式,着力打造大朝乡五堆村、陈江乡陈江村肉羊养殖基地,成为继白果乡养羊基地乡后的又一批养羊产业发展基地乡。按照“育大户、成规模、建产业、成支柱”的发展思路,以磨滩镇为核心,通过培育毛兔养殖大户、专业社、专业村为依托,层层推进,稳步实施,以提高毛兔单产和兔毛质量为突破,狠抓毛兔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镇存栏毛兔近30000只,达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兔毛产量12吨,创兔业产值160万元,成为拉动全镇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继续坚持优品种、大规模、高效益的基本思路,围绕服务城市消费,着力建设柳桥乡柳桥村、元坝镇长坝村、杏树村等优质肉禽生产基地,成为城周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着力产业化建设,狠抓专合组织培育

在广泛论证和各级的努力下,建立了元坝区第一个以畜牧兽医站、肉猪育肥大户、母猪饲养大户、种公猪饲养户、生猪运销户及铁骑力士饲料公司、福润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共同组建的“文村乡猪业经济发展协会”,采取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协会为入会农户提供优良猪种、优质饲料、优质服务、贷款贴息,并与龙头企业签订肉猪购销协议,实行厂户直销或会员联户直销,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让利于会员农户;会员农户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建圈、饲养管理等,保证养殖规模和品质。截止目前,该协会已组织销售生猪2500余头,实现销售额150万余元,为会员农户直接增收近10万元。

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流通组织,一方面通过有效地信息手段,吸引陕西、安徽、甘肃、重庆等地的客商,参与区内生猪、肉羊等畜产品流通,提高畜产品价格;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畜禽及畜禽产品流通,培育农民经纪人,初步形成了太公、紫云、明觉等为中心的仔猪流通集散地,以白果为中心的肉羊集散地,以磨滩镇为中心的兔毛集散地,以王家、卫子为中心的小家禽集散地,全区从事仔猪、兔毛、肉羊贩运的流通队伍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引进了铁骑力士作为我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的专用饲料,实行饲料厂家与养殖大户的直接对接,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实行裸价销售,目前全区销售饲料600多吨,为养殖户节约饲料投入成本近30万元。

(四)着力养殖水平提高,狠抓科技推广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乡镇、村社干部及畜牧行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先后组织区级有关部门、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及畜牧行业人员到南部县、武胜县和江油市、铁骑力士集团、中国西部第一村—圣迪乐村、广元福润等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增强了抓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区内各乡镇先后自行组织20余批次到广安及区内文村、虎跳、青牛、张家、陈江等生猪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参观学习,以实例证明了发展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召开流动现场会等形式,对全区100余名基层畜牧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能讲会操作,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科技宣讲的“二传手”,并专门从绵阳铁骑力士集团聘请了高级管理人员,先后对全区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局内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养殖大户代表进行了现代管理知识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吸收了现代管理理念,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引进了新的养殖技术和方式方法。

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养殖业主、专业大户,通过集中学习、现场示范、指导,从良种、饲料、兽药等方面给予扶持,以场联农户的形式支持农民发展养殖,言传身教,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局机关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深入28个乡镇及村社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100余场次。采取办夜校、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围绕种草养畜、品种改良、圈舍改造、疫病防治、无公害养殖等方面,狠抓农民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印发养猪、养兔、养羊、种草等技术资料2万余份,举办乡、村、社干部、畜牧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等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受训人数上万人。

(五)着力无公害生产,狠抓动物保护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疫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以口蹄疫、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疫病防制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和疫苗预防注射力度,实施“五强制、两强化”措施,使全区偶蹄动物的口蹄疫预防注射和清圈消毒工作达到100%。广泛推行“猪瘟+口蹄疫”双免体制改革,严格实施骟割申报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了打假针、失效针的发生。创新检疫体制,大力推行和全面完善《动物和动物产品申报检疫证明》和《屠宰动物准入证明》制度,狠抓产地和屠宰检疫程序化管理,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围绕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加大对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实施饲料兽药投入品市场资格准入制度,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了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了畜禽投入品市场,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无公害生产顺利推进。区食品公司和华康有限公司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福润公司猪肉产品也取得进京入沪资格。进一步加强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狠抓国税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征管监督机制,严防跑、冒、滴、漏,确保了国税征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着力产业结构优化,狠抓种草养畜

坚持“立草为业、以草促调、以牧增收”的工作思路,按照“种草养畜、草畜配套、四季轮供、商用结合”的原则,以建立家庭小牧场为切入点,积极挖掘种植潜力,解决人畜争地的矛盾,着力于草畜结合、合理搭配的思路,狠抓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的创新和组装配套,大力推广苜蓿平畦小厢条播、菊苣垄作栽培、病害防治及刈割利用等实用新技术,以及“苜蓿+菊苣+黑麦草+饲料玉米”四季轮供种草模式,努力开发桑草、果草、粮草、商品草业等多种农田种草。新增种草0.4万亩,种植饲料玉米1万亩,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

(七)着力为民服务,狠抓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以“务实创新、服务三农”为主题的畜牧行业作风整顿,对涉及畜牧规费的收取实行收费公示,对执法人员实行执法公开,广泛推行了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深化联乡帮扶工作,局机关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个乡镇、1户年饲养二杂母猪20头或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对年出栏生猪达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厂),局机关指派专门股室和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子,负责种苗引进、防疫灭病、新法喂养等技术指导,并免费为新引进的猪只进行补免注射,确保建一个场,亮一个点,带一方百姓。

同时,针对多年来基层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指导生产乏力的现实,大力鼓励和引导系统内干部职工创(领)办规模养殖场(厂),在发展畜牧养殖的具体操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全区畜牧行业人员创办或联办养殖场(厂)46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30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8个,在行业人员的带动下,全区各乡镇兴起了规模养殖热潮,发展规模养殖已渐深入人心。

(八)着力增强合力,狠抓班子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学习好、团结好、勤政好、廉洁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目标,狠抓班子建设,坚持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确保局班子在组织上、行政上高度一致和全系统政令畅通、团结协作。积极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先后三次深入到拣银岩村王宗玉残疾夫妇家中,及时指导和协助解决其在生产生活和养殖技术上的难题,并为其赠送铁骑力士良种猪专用饲料1200斤、三杂仔猪4头及牧草种子,使王宗玉夫妇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的紫云乡金花村义务开挖猕猴桃栽植沟200余米,并为所联系户资助帮扶资金800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好评。积极支持区委政府中心工作,派人巡回到所联系的王家镇开展烤烟督查,并捐资1万元支持当地烤烟发展。局机关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干部职工学习和素质教育,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着力从改变服务态度和作风转变入手,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式作风,取而代之的是办事快捷、服务周到、文明礼貌的温馨式服务,赢得了服务对象和广大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半年的畜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仍然不大,零星分户饲养仍是当前我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式,没有真正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畜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二是畜禽品种改良发展不平衡,人工授精站建设仍需进一步规范,与生猪三元杂交工作息息相关的饲养管理、发情鉴定及配种等技术普及较缓,内三杂母猪和外二杂母猪选留和推广力度不够;优质“巨高牌”毛兔普及面仍然较低,波杂羊的推广力度也需加强。三是受市场价格行情的影响,加之部分乡镇缺乏及时有效的宣传引导,畜禽养殖总体呈现徘徊中发展。四是由于行业人员有限,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普及乏力,对面上的技术普及缺乏力度,乡镇科技“二传手”仍然较为缺乏,实用技术到村入户率技术普及面总体较差。五是政府对产业发的资金投入与整个产业发展的力度不相匹配,特别是原已制定的奖励政策未能及时兑现,造成一些农户养殖信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