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改革大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人才

我国大学的教育方式既有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书院方式,也有的是从前苏联传承过来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这两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突破这种传统模式。尤其是大学中的文科教育为甚,《现当代文学》这门课基本是这种模式。一支粉笔、一个教师、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教师列出几本参考书。整个讲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传感技术的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通信技术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计算机技术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并提供决策;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储信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下,传统课堂教育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改革《现当代文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当代文学》教育,弥补了传统《现当代文学》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 与传统教学媒体比较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中使用的媒体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印刷教材,包括教课书和教学参考书等,这类媒体的优点是:学习者控制信息呈现速度,即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去阅读文字材料;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复习学习过的内容;这种媒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低,因此成了人类通常获取最常用的一类媒体。但是,这类媒体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它所展示的图形是静止的,缺乏趣味性。电视和录像是教学中常用的另一类媒体。但是,这类媒体呈现的图像信息真实有趣,图形和声音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者能够同时用视觉和听觉接受信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但是这种媒体最大的缺陷是学习者不能控制信息的呈现,不便于学习者复习。而现代信息技术却能够将不仅拥有以上种两种媒体的优点,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1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高速度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性更方便地检索、获取、加工、利用、评价、创造和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借助这一潜在优势,教师和学生可以减少简单、机械的信息加工活动,而集中精力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类活动包括:利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分析数据库资料中蕴含的规律、发现和形成问题、寻找答案以及解释和呈现研究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或其它教学测评工具进行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工具更方便地对于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数据库检索等更方便地查询、获取、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下载的信息进行评价、选择和整合利用;利用用户很好的网页创作工具设计、网上信息,将自己的创新的结果公布在网上。

1.2信息表征方式的多媒体化和非线性化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经验范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超文本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非线性组织,各种信息之间有丰富的链接,构成了立体的信息空间。因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借助这一潜在的优势,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丰富的经验,并且可以对演示过程进行自主的控制;促进知识的直观化的可视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加工;获取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信息,丰富、扩展对学习的主题;表现自己和感受和见解等。

1.3信息利用的动态交互性表现在: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进一步添加和扩充信息,建模以及虚拟现实场景等建军构自己的理解获得逼真的动态的经验感受培训实际技能。

1.4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灵活性和跨时空性计算机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共享与交流的有效方式,包括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可以是一对一的交互,也可以是对多、多对多的交互,这将大大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以及学科专家之间的跨越时空的沟通交流。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及时更新;利用网络还可以远程教学和远程指导;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各种网络工具还可以支持不同地方的教师进行协同工作,支持身处异地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

2 与教师比较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与信息技术相比,他们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①有能力根据《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出计划,并能根据具体要求开发相应的辅助材料。②有能力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或事物综合到《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去,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③有能力适应变化者有要求,随时回答学生的询问。④教师有能力督促学生的学习,并能引导学生发展高水平的思维。⑤建立与学生的联系,有能力交流感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以自己经历和感受激励学生克服面临的困难。⑥有能力在行为和价值观方面做出成熟的样板。而信息技术优势也是显见的:在信息处理上的高速度和自动化;在信息表征方式的多媒体化和非线性;在信息利用上的动态交互性;在信息共享与交流上的灵活性和跨时空性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同时,重复执行某项任务不会厌烦。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体现和顺应了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整合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用以往不可能的方式学习,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能够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教师和学生简单、机械的信息加工半自动,从而集中精力创造性地教学、学习或进行高水平的创作和高级思维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信息的能力。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光盘或网络提供以下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为教师提供用于考试的试题及相应的答案;为教师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案例;为教师提供制作教学软件的工具,使教师能够制作课堂(或局域网)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功能,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对ITAI应用研究和评价表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会对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先前的经验,以及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反馈和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行为或进步,这些情况下,信息技术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①提高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技能:当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并允许他们在问题解决中使用信息技术;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技能的发展。当学生将信息技术用做通信工具以呈现、公布和共享他们的项目成果时,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使用计算机调整问题和任务,把学生的成功实践扩大到最大限度时;当学生将信息技术用做产生、论证并与他们的同龄人、教师和父母共享他们的工作成果时;或者学生使用他们喜欢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程序和设计好的技术应用,以开发他们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时,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③信息技术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能力低下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使用能够连续不断地通过调整任务难度评价每个学生的执行情况、以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水平;或者使用能够满足学生的独特需要、实力和嗜好,以及能够恰当地适应他们的语言习惯时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功能,扩大授课内容

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是老师的教为主,按照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传统大学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有限的,一是教学内容有限;二是学生学习内容有限。这种教学的方式只能是非常简易的教学方式。《现当代文学》在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邓中夏、郭沫若、蒋光慈、闻一多、朱自清、徐志摩等一大批诗人,如果教师在讲到这一章节时碰到的问题就来了,众多的诗人在教师两节课的讲解中是难以全面涉及的,因为如果将每一个诗人的诗作写在黑板上,时间不允许,老师抄作品在黑板上都抄不完,更不用说是讲解他们的诗歌。其次:是对每一个诗人的介绍及诗歌作品的讲解也是有限的,因此学生所学的东西在课堂上是非常有限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只要将教师备课的讲义,做成光盘,就能在一节课中将上述内容讲完。用多媒体播出,既节省了版书的时间,又能够讲述清楚极大地扩大了教师的授课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为教学的容量的扩大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这种容量的扩大对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①创设情景,趣味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②展示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优化学生思维;③优化视听说组合,增加操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突破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极大地提高《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容量。

5 教师自身应改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任务驱动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去,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丧失教师主导作用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误解了其含义,以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丧失了作为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够和自主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导致有些自制力不高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管理的条件下玩电脑游戏。在分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小组有学会的就可以了,所以不去亲自实践。还有些学生因为求胜心强,而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这恰恰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材不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教材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可靠依据,然而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材,信息技术传统的教材一般是从信息技术的原理概念出发,先进性抽象的概括再进行具体的实践简化。这种传统的教材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适用,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适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老师仅仅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将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用任务驱动法去匹配教材,却忽略了教材的选取是否有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二、任务驱动法为核心,教师为主导

现代信息教育课堂的改革往往生搬硬套的将任务驱动法直接放到课堂之中,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只有以布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落到实处。

(一)合理构建任务驱动法模型

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要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按照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这四个流程来进行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点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的水平和本次课程要完成的目标巧妙地将任务和问题分成模块,激发学生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在斟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先有学生独立探索,遇到问题则对学生进行辅助完成。

2.确定问题,明确任务: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很多时候不明白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方式毫无条理,这时候教师要创设一条学习和探索的主线,并且为学生提供资料,告诉学生哪个问题应该去哪些网站可以有资料参考。

3.综合测评: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综合测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在别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自己的小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互评、自评。然后又对本次任务进行整体点评。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让任务驱动法在教材中有效渗透

1.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当作主线来进行组织编排,就是把教学内容的难易按板块分开,然后把相近的有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一个层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2.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材要以基础的操作为切入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好多操作具有很大的共性,让学生通过某些基础课程进行迁移,举一反三。例如在word和exal的基本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3.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知识到技能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发散思维的过程,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

4.注重课程的结合: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课程中,有好多问题都能拿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面来进行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迁移,综合的利用,可以互相渗透。

三、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角色扮演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技术,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角色扮演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角色的体验、感受、想象和运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角色扮演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教学模式,它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即兴的表演,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深入情景中去,发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能够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未来的信息技术学习有帮助。

2.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能力,角色扮演教学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模仿,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3.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学生由于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不能做到文明上网,使得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得以传播。角色扮演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让学生学到网络安全知识,使学生改变上网观念,提高了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4.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把教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轻松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应用

1.为角色扮演创设良好的环境

初中学生性格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初中信息课堂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利用中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比如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命令的组合键简称,区分操作命令的含义与用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假设学生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的员工,需要学生把应聘者的资料进行整理,每个求职者的资料都要放在文件夹里,以便以后的筛选,学生可以先建立Word或者Excel整理一些求职者的资料,然后建立文件夹,把应聘者的资料整理进去,在操作中,教师提出问题,比如在给文件或者文件夹命名时,字母的大小写有没有区别?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原则是什么?让学生变思考变操作,深入角色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管理信息的能力等,角色扮演应该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网页文本的制作时,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网页的新建与保存,这是学生在实用电脑时常用的操作手法,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班级论坛,学生自己设置论坛并且对论坛进行整理和装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优秀作用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在班级论坛的整理中包含了对网页属性的设置,有常规属性设置和背景色的设置,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中去,提高对信息知识的应用能力。

3.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有了信息意识,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的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网上搜索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假期旅游为切入点,假设学生假期要去上海旅游,那么要在旅游前做哪些准备呢?怎么了解上海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呢?引导学生培养信息意识,上网搜索查找需要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或者网页保存下来,由于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以后再遇到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先想到利用计算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4.从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由于中学生的思维观念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不良信息的传播、污言秽语的盛行,甚至各种网络犯罪现象,影响着中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角色扮演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方法,熟悉一些网络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利弊来展开讨论会,分出正方和反方,让学生自由辩论,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于在以后的信息技术使用中趋利避害,提高信息伦理道德。

三、总结

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发挥角色扮演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晚秋.大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任杰.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2)

[3]曹本华.小学信息技术可的有效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8,(8).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在2013版《江苏省义务教育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技术课程被确定为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复尝试、不断实践,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提升教研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因此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 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

通过听课、赛课、与教师交流,发现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具备了比较好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组织教学,并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南京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六合区多名教师取得了较好成绩,可以说,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整体薄弱,体现在教学论文撰写能力不高、科研意识还较淡薄。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来,并上升为理论是教师教研能力基本体现,而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撰写论文能力、热情都不高,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到目前为止只有5位信息技术教师有自己的市、区级个人课题,而省、市、区规划课题没有。是什么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呢?

2 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因素

思想上不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还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没办法才去写论文、做课题。

教育理论知识不够 教科研不同于技术,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撰写论文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不缺乏想法,但由于缺少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储备,不懂得进行教科研的方法,有想法不知如何入手去分析研究,缺乏深入思考。

缺乏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如何进行”“学生上课玩游戏怎么办”等,这些“问题”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而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六合区多数学校只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在学校中几乎没有机会与人合作,长此以往造成合作意识淡薄。

研究时间不足 信息技术学科是非考试科目,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随意减少或挤占课时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相当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身兼多职,网管员、资产管理员、学籍管理员、机器维护等,而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则未能摆上主要位置。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信息技术教师因学校有事请假等。总之,工作繁忙,角色众多,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无暇顾及教学研究。

3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发现问题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一系列主题培训活动,如《开展主题式单元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等。同时开展相关的科研讲座,如《如何撰写教学论文》《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他们一起疏理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研讨,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并长期跟踪指导。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开展活动,增强交流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人单势孤”,无法进行校本教研的问题,我们除了加大区级教研活动频率,还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将全区学校分为5个教研片,每片由两名区级中心组成员负责,要求每片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互听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活动结束后要有反馈总结,包括上课教师说课及反思、教师评课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优势,搭建了信息技术学科QQ群、博客群、学科主题研究网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扩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求教师写教后记,及时进行反思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在教学中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及时反思,那他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反思课堂教学,总结精彩成功之处、思考失败之处,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课后要反思,课前、课时也要反思。课前反思教学模式和策略,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后要批判性地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思考;反思不仅从自己的角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从专家引领的角度、从同行的评议中、从与家长的沟通中,甚至“超越自我”进行反思。反思后要写5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之处、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机智闪现、学生反馈意见、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学习和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反思每月整理一次,及时上传到博客群、学科研究网站上,与全区教师交流研讨。每学期还要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对自己或他人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反思。

引导教师善于总结 很多教师都是经验型的教师,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从没有考虑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时间一长,这些经验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因此,我们在日常教研活动创设一定的研究情境,如进行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等,促使教师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专题论文。这样既可以促使教师把在教学中产生的点滴体会、反思之后产生的新想法与感受及时进行总结,又可以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教师进一步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 优化 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在教育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优化正是当前教学形式所需要的。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自2000年教育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就开始进入小学课堂。然而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存在偏差。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中培养的信息素养被主要理解为计算机与网络的信息应用能力。同时,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局限于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知也仅仅在计算机方面。其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要求不相符,仅仅在演练与技术掌握方面的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与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而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和困惑。大多数教师都对新型教学方法投入了很多关注,期刊论文的发表内容也很多。但教学性论文居多,侧重于教学经验总结与课例评析,深入到教学理念层面的较少,教学理论方向的发展明显滞后。而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这一根本目标很多时候被局限于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训练。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优化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考虑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之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为能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优化需要应用系统方法,将培养信息素养与学习兴趣作为目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支持,完成课程优化。

(一)基本理论与思想

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需要构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支持。构建主义的教学中心是学生,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帮助支持者,通过对话、合作、情境等学习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而新信息技术教学是构建主义所需环境的最好的场所。同时人本主义也是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能力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发挥内在动力,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对象是小学生,根据心理与发育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环境创设,能够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完成学生信息环境下的伦理观念、道德与意识的正确引导。

(二)设计教学目标

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的,避开了传统教学目标中偏重知识传统的误区,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目标,分别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通过多角度教学目标的设定,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确定人性化的教学主体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Photoshop的对象选择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套索工具”“复制/粘贴”“水平翻转”“自由变换”等多种工具的使用。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与意义,而能力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完成自己想要的构图,具备美化图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支持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任务驱动法是最重要的新型教学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以构建主义为核心理论的,与探究教学模式的要求相类似,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任务驱动法的核心任务相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最为常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实例演示与案例分析,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意义的契合程度进行筛选,还需要能够满足任务分割与配合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实现信息素养培育的目标。因此,在Photoshop的对象选择教学中需要将主体教育作为基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选择以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能力发挥的教学方法为主。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信息化设备背景下学生应当具备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责任感。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当前良好的教育形势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迎接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