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榜样的力量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范文第1篇

《窃读记》中的主人公,在“窃读“的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与长辈交谈的过程中深深地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然而,在我的读书经历中,有时我会为故事中的情节牵肠挂肚,如痴如醉;有时也会为故事中的片段念念不忘,浮想联翩,小时候更多的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现在我却经常思考:读书使我明白了什么?读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把在书中获得的知识、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呢?

在读书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必须拥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学会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更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读后令我思绪飞扬,使我被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感动,所折服。他毫无杂念,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保持着坚强不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长时间的学习与斗争中,逐渐使他磨练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更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英雄人物;这怎么不是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的真实写照呢!不仅这样,在敌人面前,他宁死不屈,用于与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善于揭开剥削者的丑恶面目;在病魔的无情摧残之下,他更是表现出了一个常人无法承受的坚强意志,不屈不挠,忍受剧痛……

渐渐地,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或者在学习工作中不专心、不认真、踌躇不前时,我就会想想保尔柯察金,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许偷懒,不许偷懒,坚强,坚强。”这样,我就有了学习工作的动力,并努力的把学习做强、做秀。他就好像我迷茫时一只厚实温暖的手,引领我走向光明,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一串串令人眷恋的脚印。每天早晨,妈妈都会早早的就把我从梦中给叫醒,陪我一起晨读。有一天清晨,刚出被窝的我太困了,趁妈妈没注意,我又偷偷地遛进被窝里。忽然,妈妈从我的思维里跳将出来,絮絮叨叨地厉声呵斥我,喋喋不休地调教——“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快起来!”不知怎的,在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了保尔柯察金,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人家那么大的困难挫折都克服了,你呢?这么一点点小事就使你变成缩头乌龟呀!赶快起来吧”!“我可不做缩头乌龟,我必须立刻起床!”说完,我立刻从被窝里跳出来!在妈妈的开导下,在保尔柯察金默默的“鼓励”下,我坚持两年了,我深信,如果没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在锻炼与体验中,我也慢慢的走向成熟,迈上一步新的人生台阶!

榜样的力量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榜样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46-01

榜样具有较强的正面性,可以赋予更多的正能量。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榜样教育可被抽象成一个典型的人物或是事件,从先进事件上进行思想的宣导,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能够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引领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一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

1.从历史经验来看,古今中外都重视榜样教育

榜样自古以来在中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悠久历史的古代还是现今的21世纪,中国对于榜样教育都十分重视,例如尧、舜、禹就经常对弟子进行教育,让弟子可以朝更高水平的人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案例,现今也号召雷锋精神,这是最为简单和容易的方法。从历史经验看,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榜样教育,因此榜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

2.从心理学角度讲,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情感丰富,处于一种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能够进行模仿,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共鸣,要从心理有足够的力量成为和榜样一样的人。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有自信,对待事情不服输,彼此间进行赶超,从而不断激发干劲,在价值观上做出更大的改善。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努力,不断进行榜样教育,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有实效性。

3.从现实情况来看,榜样教育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成长的力量基于帮助和引领,要让学生能够朝榜样不断奋斗,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先进人物,进而受到社会欢迎,大学生自我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榜样教育,这也是绝大部分学生寻求精神动力的一个最佳方式,有了目标和榜样,大学生就会在自己的道德品质上有所努力,培养自己的人生态度,让自己不断进行努力,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理想,经过最终的努力,榜样教育确实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二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榜样教育的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要想有效运用榜样教育,就要注重每个细节,有效针对学生的特点,让榜样教育真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实效作用。

1.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只有积极主动的过程,才能让大学生的榜样教育变得更加有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每一个可能成为榜样教育的机会,要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让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参与到不同社会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特性,促进大学生向偶像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引领大学生自主学习,让外在的力量成为自我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榜样力量的效果。

2.注重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榜样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榜样,因此榜样的选择十分重要,榜样需要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只有不断贴近生活的榜样,才能让学生有努力的动力,才能成为精神动力,才能让大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例如每年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党员”,不仅仅局限于评选,更要充分利用年级大会,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彼此的交流,让学生对先进事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注意榜样树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榜样的选择要注重多样化和层次化,不能用一个榜样来教育所有的大学生,否则学生会产生一种无法超越的感觉。只有让学生认同榜样,才有可能成为未来努力的动力。通过学生身边的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等学生代表,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能够在切实的氛围中,了解榜样的力量和精髓。要充分注意榜样树立的层次化和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榜样的力量作文范文第3篇

一、当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选择

榜样选择又可称为典范选择、正面典型选择或先进典型选择。它是榜样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一群或一组正面人物、事例中,科学挑选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为榜样,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榜样作用往往收效不佳,甚至使施教者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形式化

现实中,一些榜样教育活动,往往演变为敲锣打鼓、高呼口号的空洞宣传,变为追求轰动效应和“官赏”效应的表演和言不由衷的演讲、比赛等,却忽视了英雄和伟人之所以成为英雄和伟人的内容。于是,一面是学习英雄和伟人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一面是对英雄和伟人的业绩、精神品质的漠视和无知。尤其在学校中,学生在活动中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向英雄和伟人学习,但对英雄的生平经历、功勋业绩、人格道德特别是成长道路缺乏基本的了解。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榜样教育结果,颠覆了榜样教育的初衷,使榜样教育完全是流于空洞、泛泛说教的形式,难以让人信服。

2.简单化

笔者发现,现在榜样选择呈现出一种简单化倾向,其特点是:简单介绍、简单宣传,草草收场。简单化倾向不仅体现在榜样的选择中,还体现在榜样事例的选择中。比如红色旅游,这本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榜样选择,但现在,社会上的红色旅游普遍重“游”轻

“教”,只注重了红色旅游区的景观样板示范作用,没有深入挖掘其人文思想的榜样教育作用,从而使一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没有发挥出它的教化作用。而实际上,红色旅游富含优质教育资源,如革命领袖的传奇经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动人故事,以及张思德、、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都生动感人,极富教育意义,对热血沸腾的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完美化

现在我们进行榜样选择时,往往会陷入选择“高、大、全”式榜样的怪圈,甚至“盖棺”之后才“定论”,不“牺牲”不足以看出其“伟大”,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不足以做榜样,我们面对的榜样个个完美无缺。我们讲英雄、伟人事迹时,只讲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而很少讲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曲折历程,很少讲他们之所以从“常人”成为“伟人”的原因。毋庸置疑,在我们当下文化观念多元化、人们榜样选择也呈多样化的形势下,这种“造神运动”必将严重影响榜样教育的可信度和实效性,必将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质量。

4.庸俗化

当下榜样选择还有一个特点是,榜样太多、太滥、急功近利,且缺乏应有的先进性和理想性,即“庸俗化”。这种特点在许多单位、集体每年名目繁多的先进模范人物评选中体现最为突出。许多单位、集体在评选先进时,标准不高、执行标准不严格,甚至存在榜样“轮流坐庄”的现象,失去了榜样选择的本来意义。而在榜样评选活动中,往往采取先定指标、百分比,再投票选举。有的单位、集体甚至通过“拉票”“送票”“拉帮结派”等手段评选,评出的先进自然难以让人认可。更有甚者,在树立榜样时,以上级的好恶作为树立榜样的出发点,上级需要什么榜样,下级就能选树什么榜样,并为弥补所谓榜样的先天不足而挖空心思“发掘”榜样身上的闪光点,以达到公认的“榜样标准”。这种榜样选择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唤起大家学先进的热情,反而打击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5.低效化

由于树立榜样的思想认识弱化和榜样的感召力弱化,导致了当下榜样教育的低效化。榜样教育低效化的原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首先,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榜样教育上表现为对榜样需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榜样的数量和质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榜样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上。其次,过去在榜样宣传上“左”的做法和榜样运用上的片面性,使人们普遍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榜样人为的拔高、添枝加叶、拼凑材料的“吹、捧、拔”,使榜样失去了可信度和群众基础。还有,个别榜样处处拿姿作态,对成绩夸口吹牛,对缺点遮遮盖盖,这种“自我膨胀”,无疑损害了先进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有的榜样把先进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一种可以得到物质实惠或者捞取某些好处的手段,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如此种种现象,常常导致人们尤其是思维敏捷、自主意识强烈的青年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出现“凡你说的我皆不信”的逆反心理,使榜样教育出现“低效化”。

二、建立科学的榜样选择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何时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需要榜样的教育和引导。为此,笔者针对当下榜样教育和榜样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加强“榜样群”建设

有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树立方向一致,但内容和角度不同的榜样群,以增强榜样的可接受性,从而有效实现榜样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树立一位榜样与树立同样特征的榜样群其效果是不同的。正如班杜拉认为的,“人的行为受一定的动机和强化刺激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榜样群”正是起着一种强化刺激的作用。这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依靠“榜样群”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及其形成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地开展。

2.榜样选择要“质”“量”兼顾

即使对同一类型的榜样选择也要既有“质”又有“量”。“量”给受教育者提供广泛的选择榜样的空间和余地,解决“向谁学”的问题;“质”则给受教育者提供各个榜样深入、细致的思想、故事、形成过程,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3.把榜样还原为“普通人”

让榜样走出“高、大、全”的旧范式,将之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推出,使榜样可敬可亲、可近可学,从而,才能使榜样在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

4.建立科学的榜样选择机制

一套科学的榜样选择机制应该程序优化、公开公正,能够避免榜样选择简单化、随意化、庸俗化,能够保证榜样的真实性、时代性、多样性、立体化、人性化。比如劳动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12.4法治人物”评选、突发事件中的英模评选,以及学校三好学生、社区模范居民、孝老爱亲模范等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榜样选择机制,已经建立起越来越科学、完善的榜样选择机制。

榜样的力量作文范文第4篇

一、榜样的价值

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榜样作用在中小学校德育中的有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来自全世界各种文化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免受不良影响、勇敢拒绝不良诱惑,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示范教育,中小学生处在一个善于模仿的年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推出适宜他们学习的正面榜样人物,使他们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而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时代仍然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事实上,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和建设阶段都少不了鼓舞人们前进的榜样,因为这种榜样教育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行之有效的办法。三十多年前学习雷锋的活动,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更需要大批有雷锋精神的“四有”人才。我们说榜样是时代的产物,榜样的价值就在于时代的需要。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培育“四有”人才这一战略任务。总书记又对当代少年儿童提出了新要求——争当“四好少年”。

二、榜样的树立

在学校德育中,树立的榜样主要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现实中公认的先进模范人物;学生家长或教师;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基于人有这种向理想人格前进的可能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因为没有理想和纪律,我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和组织起来,就会像旧中国那样呈现一盘散沙,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成功。“四有”人才的四个方面,理想和纪律最重要。但是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还必须做到有文化。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人才的“四有”标准高度概括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而且为改革开放条件下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这里培养“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要成为时代的榜样人物,就必须用“四有”标准来引导:一方面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使符合我们今天时代的雷锋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志向的、有热情的、有本领的、有牺牲精神的、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榜样。

三、榜样的仿效

“圣贤之仁可以百世为师”。圣贤英烈们的胸怀抱负、奋斗事迹,震憾着多少代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在仰慕的情感支配下,不断地学习仿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要让后进生见贤思齐,见善知不及,就要挖掘人类的贤与善,利用榜样的力量作为后进生奋发的动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名人名言、名人轶事,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摘出其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片段,在班上交流。我们还可以通过访问老战士、祭扫烈士墓等活动,激发他们真、善、美的情感。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明力,班主任应及时表扬、赞美同学间出现的先进人物,及时挖掘他们成长中的闪光点。这些同龄人的榜样,会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仿效,使班级正气上升,形成主流。在班级制定各种奖励制度,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发给奖状,后进生们就会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积极仿效,不断超越自己,塑造良好的自我,自强不息。

四、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作文范文第5篇

一、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校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的最不同的教育空间,教学是学校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的最不同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专业化的教育者与系统化的知识传授,而课堂教学则以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最集中地呈现着学校教育的这两点优势。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首先,课堂教学的严谨性确保着学校榜样教育的真实性。榜样人物事迹的真实性是榜样教育存在的生命基石,榜样成长环境的真实性是榜样教育实施的历史根基。一旦这两个真实性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受到动摇,那么,榜样教育所承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冲击,而这对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而言则尤为明显。所以,保证榜样教育内容的严谨真实极其重要与必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主体局限性以及学校教育其他环节的主体多元性都无法与课堂教学中极为突出的教育主体专业性相比,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了确保榜样教育真实性的核心阵地。

其次,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避免了学校榜样教育的表层化。榜样教育的内容绝不仅是榜样人物事迹的表面介绍,榜样教育的目的也绝不仅是对榜样人物行为的简单模仿。如何让受教育者通过榜样教育感悟、认同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并进而内在地影响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才是榜样教育的应有之义。榜样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榜样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决定了榜样教育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因此,榜样教育必须对榜样人物的精神品格进行具有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的系统解读,使受教育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组织严密、系统持续的课堂教学正是对榜样进行深刻透彻理论分析的最佳方式。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将榜样教育内化在全部课程之中。榜样教育是利用促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人物的行为、思想和精神资源而进行的教育。所以,榜样教育既是价值理念的教育,也是知识经验的教育。榜样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道德层面,榜样还引导着人们对美的崇尚、追逐与兴趣。将榜样教育生动熟练地运用在各门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知识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粗浅与尴尬。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严谨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知识性教育的基本途径,应该将各门课程蕴涵的榜样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将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兴趣、丰富知识、提升境界。

二、校园文化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效应场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渗透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是使校园文化成为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精神氛围与功能平台的属性依据和构建着力点。积极打造校园榜样文化,不但是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首先,校园文化的渗透性使学校榜样教育最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限制。校园文化本质上是指在一所学校的特定空间中,教师、学生、职工等学校成员所形成的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作为总体文化建立在学校成员的个体文化基础之上,在形成之后校园文化又反过来影响每一位成员的个体文化。广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硬件环境以及服务管理在内的全部学校育人环节的建设,狭义上则是指在固定教学计划之外旨在打造和夯实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建设。与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在榜样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较少受时间约束地存在于校园空间的每个角落里和学校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榜样教育更加经常而持续地渗透在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言行举止。

其次,强烈的互动性使校园文化成为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的最佳平台。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2]。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在尊重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校园榜样文化的建设中得到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中推进校园榜样文化的建设。

因此,应该积极打造校园榜样文化,将榜样教育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的载体可以分为静态载体和动态载体两种形式。要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楼宇、宿舍、橱窗、板报、墙壁、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悬挂与张贴榜样人物的画像和格言,体现榜样教育理念。要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利用报告讲座、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文艺演出、主题班日等多种形式宣传榜样精神事迹。无论是对静态载体的选择还是对动态载体的设计都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建设。要通过学生广泛参与的评选身边同学榜样的活动,为受教育者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身边榜样身上获得最直观的激励和最直接的力量。

三、师德师风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心骨

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示范性意义与基础性作用都要求在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中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抓紧抓好。

首先,教师言行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榜样的身份成为榜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第一身边榜样。榜样分为经典榜样和身边榜样。经典榜样人物由于其完美崇高的境界、感人突出的事迹、巨大显著的成就和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时空的距离也必然带来感知的距离,尤其对于更多采取感性认知方式认识世界的青少年而言,这种距离感则更为突出。而身边榜样则打破了时空界限,增强了榜样的亲切感和易学性。教师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教师的众多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模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须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就如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特级教师于漪所言:“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学校榜样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无德无以为师”。教师不但必须用优秀的言行产生示范性价值,而且要用高尚的道德在学校榜样教育的全部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教师推荐经典榜样的影响力和选择身边榜样的权威性既依赖于教师自身被学生认可与爱戴,也取决于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和优秀分析讲解能力,以及教师自身对榜样人物的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将师德视同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呵护的话,那他就不会真心地并且全身心地在榜样教育中投入感情、信念、精力、智慧去积极主动选择榜样、生动灵活解读榜样,而他所进行的所谓的榜样教育一定会流于形式,甚至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导向。

因此,必须以饱满的情绪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榜样教育的灵魂工程加以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以其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建设方式自然地包含在学校榜样教育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己做起、注意点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身边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结果进行及时总结和巩固。对于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典型要加以表彰和宣传,并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奉献者寒心。

四、社会实践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助推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为学校榜样教育克服片面化、孤立化和阶段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社会性和实践性不仅是社会实践活动最鲜明的两个特征,同时也标明学校榜样教育的目的与归宿。

首先,教育的过程本质上而言就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社会化。学校榜样教育绝不是为了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高尚境界与优秀能力而孤芳自赏,而是要锻炼与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与精神力量。榜样来自于社会,榜样的力量要作用于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进一步深刻认识学校所学的榜样事迹和榜样精神,进一步理解榜样产生的社会氛围和时代因素,从而践行榜样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

其次,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使得社会实践成为学校榜样教育的最重要建构路径和最终归宿。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同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助人为乐的爱心公益活动、艰苦奋斗的劳动实践活动、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公益中感受榜样的魅力,在挥洒汗水的劳动中切身体会榜样的辛勤,在真心给予的奉献中领悟榜样的崇高。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不断推进与巩固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既不等同于学校组织学生所进行的全部实践教育,也不等同于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和家庭中所从事的全部实践行为。社会实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在学校之外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学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结合校内所进行的榜样教育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纪念地、瞻仰烈士陵园和伟人故居、访谈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性榜样教育,开展参加义务劳动、勤工助学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榜样教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重点要做好教师组织指导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

五、学校管理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方向盘

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中枢神经。学校管理由于组织自身的规模适度与专业集中的特点相较于社会管理和家庭管理而言,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优势实现榜样教育的常态化。而相对于学校工作的其他环节,学校管理以其全局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发挥着全面统筹学校资源、牢固把握教育方向的作用。

首先,学校管理的全局性使得合理配置一切学校榜样教育优势资源成为可能。学校榜样教育的常态化要求必须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周密部署、合理安排,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榜样教育高效率科学地开展。学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利用榜样教育在学校各环节、各领域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其次,学校管理的导向性确保着学校榜样教育的正确方向。榜样教育的核心本质上是价值观教育。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方向决定一切。形式再生动,手段再丰富,如果方向错了,所谓“榜样教育”中树立宣传学习的所谓“榜样”只会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混乱和道路的迷失。这就要求学校一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指导和积极引导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榜样教育工作,决不允许在学校榜样教育过程中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

因此,必须以学校管理的统筹兼顾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健康发展。学校管理在榜样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建立健全学校榜样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上。既要注重各种主题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又要注重日常榜样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职工对榜样教育和榜样学习的热情,又要努力保证榜样教育经费、场地、设备的有力支撑。既要尊重榜样教育主体与对象的自主选择,又要把稳榜样教育的正确方向。以学校管理的有力领导实现学校榜样教学的别开生面、榜样文化的积极构建、榜样评选的公平公正、榜样践行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