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培训教师,统一认识,夯实知识储备

研究初期,为了统一认识,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抗逆优质教师工作坊培训活动。系统的学习让教师们吸收了当今心理辅导的前沿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积极意义,学会调节心理平衡。如果说开始时老师们是被要求去参加学习的,那么真正参与抗逆教师培训活动以后,他们就是主动的、被吸引着去参加的。许多老师每次听完课,首先对照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自觉地学习调节,实现了“自助”。面对学生时,自觉地思考: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怎样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意义上的解释,促进他们自我领悟,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

为了使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落实行动,获得体验。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设计开展了系列的提升自身抗逆力的团体训练游戏实践活动,分享活动体验,有趣的活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系统地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们的心理辅导知识储备,还在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辅导学生抗逆能力上、心理辅导能力水平提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问卷调查

认真分析我校学生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及结构等特点,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本校不同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的辅导目标和重点,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辅导、个别咨询等不同的心理辅导形式,建立长期开展的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体系。

长期坚持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辅导活动。在辅导目标、重点、专题的确定上,坚持做到重点个案跟踪辅导,在个案辅导的基础上,筛选出共性问题,全校开展团体辅导;在原来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的学生,设计与时俱进的辅导专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的活动。遇到棘手问题,及时求教同行专家,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抗逆互动营”活动

把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抗逆力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007-2008年度的“抗逆互动营”活动,每学期开展了四节小组活动、两次家长工作坊、一次家教旅行。

(四)个别辅导,提升个体抗逆力

每天定时开放心理辅导室,重点关注个体,跟踪辅导了不少有需要的学生、家长、老师个案,展开家庭辅导,有效提升个体抗逆力,以下是部分接待记录。

(五)引进趣味性较强的先进心理辅导技术

学习国外、港台地区的先进辅导理论和技巧,引进了绘画辅导、沙盘游戏辅导、心理剧辅导、音乐辅导、团体心理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训练等辅导技巧,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校本研究的形式,学习内化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团体、小组、个别咨询与辅导中,成为一种吸引师生的充满趣味的有效的辅导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情绪知多少”校园小记者行动

每学期开展,培养校园抗逆气氛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抗逆力的提升。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初测中,23名学生中有4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17.1%。(见表1)

1.团体辅导实施后23名被试的社交状况分析

通过4次的系统团体辅导训练,对23名被试进行社交状况再次测量,问卷仍然采用前测中使用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根据儿童焦虑量表全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18分则为具有社交焦虑倾向。在后测中,23名学生中,有6人分数高于18分,占总人数的26.1%。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本次调查中,23名学生中,有2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8.7%。(见表3)

2.团体辅导实施前后23名被试社交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总体的分数还是个人的总分,后测分数均低于前测,说明干预措施有成效。(见表4)

二、思考

1.学业期待过高与亲子关系疏远

在小学,来访的小朋友都有被打的经历,挨打的原因都是成绩不好,不听话。文德路小学有不少孩子由保姆或者长辈带到大,读书前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长辈和保姆对他们很宠溺,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以他们为中心。但是父母不一样,当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父母会对他们的言行有要求,不会满足他们的过分要求,他们做错事情时会教训他们。文德路的孩子更愿意和保姆或者长辈生活在一起,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们觉得是父母不喜欢自己,所以才打骂自己,他们不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2.同学关系不稳定

在小学,研究者感到同学关系也困扰着小朋友,他们喜欢一群人一起来访,谈论一样的话题。他们喜欢成绩好、才艺多、人品好的同学。他们排斥偷东西或者行为不好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关系很单纯,形成一些小团体,一起玩。小朋友会集体讨厌或者排斥某个小朋友,不和她玩,不理他,讲他的秘密,让他在全班面前丢脸。小团体间会相互排斥和攻击,这些团体不一起玩,不理睬对方,借机嘲笑和打击对方,提高自己。文德路的小朋友喜欢讲自己很善良,很好什么的,是其他小朋友不好。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寻求支持,他们的关系复杂。

三、总结

1.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抗逆力

在观察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能力,这种内在的能力可以转化成抗逆力。心理辅导老师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技巧去教授和传递这些抗逆的技巧,让小朋友通过游戏感受能力的增加和发掘。小朋友竭力去组成关系、解决问题、发展认同感和达到自己的目标。抗逆力是小朋友具有的天赋,这就对传统的恶观念即抗逆力只是属于少数“超级儿童”,要想拥有抗逆力必须足够的优秀、足够老练。

2.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抗逆力

人的力量,通常不被自己发现,帮助自己实现抗逆。但是关怀的关系、高期望的信息以及参与贡献的机会,可以让向朋友意识到自己的抗逆力,创造出差异。在小组中,我观察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怀,让小朋友感受到了支持,仅仅是一次微笑、拍一下肩膀、一声问候、一句安慰,都让小朋友感到自己是特别的,是有能力的;当心理辅导老师向成员传递高的期望时,小朋友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感到自己是被期待和认可的,于是,他们就会朝着期望去努力;同时,在小组中,给与小朋友参与团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为团队的活动贡献,这些都回提升小朋友的抗逆力信心;记得在家庭之旅里,小朋友为父母服务,每个小朋友都很积极,感觉自己为父母服务,显示自己长大了。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一)绩效层次与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

在绩效管理中根据绩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绩效分为三个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如下图3所示。这三个层面的绩效是不可分离的,员工绩效是最基础的绩效,没有好的员工绩效就没有好的部门与组织绩效。通过浏览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网站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在二级院(系),但业务指导由院(校)学生工作处负责。直属领导:院(系)副书记,不设副书记的由书记直接负责。从院(校)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按照学生处(招生、心理咨询、公寓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安排进行工作,还要按照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发展学生党员;从院(系)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对其上级党总支副书记或总支书记负责,还要执行其他的任务。因此,按辅导员的工作组织关系,可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校)绩效、二级院(系)绩效、辅导员个人绩效,如下图4所示。在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中,辅导员个人绩效是根基,也是实施辅导员绩效管理的聚焦点。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理应在辅导员个人层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计划与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岗位说明书则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仅仅把他们按照行政干部来对待。一些院(校)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辅导员处在了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院(校)的各党政管理机关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二级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等事务。这种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确定,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导致辅导员缺乏规范明确的工作说明,制定的辅导员绩效管理计划不合理,因此很难为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作用。关于绩效考核指标,多数高职院(校)仍是从德、能、勤、绩四个主要方面对专职辅导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明显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退一步来说即使要采用这种老方法也还漏了“廉”这个方面。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多是引导性的工作,而引导性的工作本身量化就很困难,因此对辅导员考核的指标设计有难度,而且在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时,也容易陷入过程量化的误区。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的设计

在理清高职导员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后,依据绩效管理流程,可设计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设计需注意三项原则:一是绩效管理体系各项内容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要依法管理;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能够保留和传承本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绝不能放弃严格管理的特色;三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与本院(校)固有的管理机制相衔接。

三、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

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辅导员绩效计划包括辅导员岗位分析和辅导员绩效目标。在进行岗位分析时,要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针对辅导员特别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在制定辅导员工作目标时,应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以时间为基础。在辅导员绩效计划过程中,院(系)副书记应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自上而下确认目标的过程。为了使计划有效实施,辅导员应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副书记和辅导员就这个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共识,并培养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经双方协商讨论的绩效合约表即工作计划。

(二)经常性的绩效管理辅导

经常性的绩效管理的辅导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辅导是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实现绩效目标,引导他们保持与整体战略一致的方向努力,同时还可以收集绩效信息,为下一步的绩效考核提高依据。绩效辅导可以通过会议等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聊天等非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副书记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副书记的日常工作内容,要设计辅导员绩效辅导谈话表,并形成一定的谈话记录。同时,需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应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并审定绩效计划是否需要实时修正。

(三)科学的绩效管理的考核

首先,要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校)分管领导、学工处、组织部、人事处、团委、就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目的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校)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各院(系)要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院(系)分管领导、学工处、团委、就业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四)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数据如果仅停留在纸面上,就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整体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可以促进绩效管理不断更新。辅导员绩效反馈就是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等方式,传递给辅导员,对于绩效中的优异部分予以肯定,对于其中的缺憾和问题分析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且改进或制订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对辅导员绩效成绩反馈和面谈一般由直接上级———副书记来完成。对于比较特殊的,学工处长、就业中心主任等考核组织成员也要进行面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及时,如果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很久才面谈,甚至下个周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此时的反馈效果就大大削弱:二是在面谈前双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谈话,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三是面谈过程中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反馈应是双向的,副书记等要学会倾听,谈话的氛围应是轻松的,绝不能把面谈搞成训话;四是要牢牢把握绩效管理的目的,要利用绩效反馈来指导辅导员进行下学期的绩效计划。

(五)合理的绩效结果应用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考核体系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辅导员的培养和考核,并建立了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仅为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充分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辅导员队伍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有力地推进了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下面结合我校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指导思想、考核原则、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程序,以及对考核结果的处理等几方面来探讨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指出,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调动和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辅导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监督考核机制,以促进辅导员队伍思想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考核原则:质与量结合、点与面结合、常规与创新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

辅导员考核主要是对其工作实绩、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挂钩。在考核过程中,坚持质和量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常规和创新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工作中实际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三、考核内容:常规工作与个人提高相结合。

一方面,考核内容看重辅导员个人政治思想素质、组织观念、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政治理论学习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业务学习和工作能力的进步,以及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情况,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责任心强,工作作风踏实严谨;有优良稳定的心理素质、亲和力和人格魅力,等等。另一方面,具体事务注重考核班级组织建设及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情况;班级开展团学活动的情况及效果;学风、班风建设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情况,如学生奖、贷、勤、补、减的执行,请销假、宿舍建设、职业生涯辅导情况等;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的情况与成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进宿舍、进课堂开展工作的情况;学生课程的达标率、重修率,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和计算机的通过率,以及学生在校内外的获奖情况等。另外,对考核内容还作了详细的规定:平时要做好工作记录,每周值班至少3次,每周跟班听课至少2次,每周进宿舍至少2次,每周与学生谈心至少2人次,每两周召开班会至少1次;每两周召开班级学生干部会议至少1次,每学期与部分学生家长,如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家长联系至少1次,每学期至少组织有特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2次、组织专业思想教育活动至少1次。需要指出的是,各学院在学校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细则。

四、考核方法与程序:学生测评、院系测评与职能部门测评相结合,全面考核德能勤绩。

考核以学年考核为主,学校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学校考核领导小组,会同各院系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方法采取个人总结、学生测评、院系测评和相关职能部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学生测评占40%,院系测评占40%,相关职能部门测评占20%。每一方面测评实行百分制,依据测评人数求和平均,最后依据每一方面测评所占比率合计总分。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测评结果进行总评。

在考核程序方面,第一步是辅导员在院系范围内进行岗位述职,即对考核学年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行个人总结。第二步是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网上测评。学生测评结果将去掉参评学生总数的5%的最高分和5%的最低分,然后求和平均。第三步是院系成立由党政领导、学工秘书、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学秘书、班级任课老师等组成的考核小组,依据辅导员的日常表现和述职报告测评,最后将考核小组成员测评分数累计求和平均。最终校考核领导小组把院系测评出的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计算公式为:平均分X=∑x/N,标准差S=■,标准分Z=■,标准分T:T=50+10Z。第四步是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在充分听取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等意见的基础上,给出测评分数。第五步是校考核领导小组将学生测评分数、院系测评分数和职能部门测评分数进行汇总,经评议决定最终考核结果,并反馈到学院。

五、考核结果的处理:表彰先进,诫勉后进。

辅导员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测评总分在70分以上且学生测评必须大于60分的考核等次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学校考核小组依据考核名次,结合学院鉴定意见确定优秀辅导员人选,授予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予以经济奖励。优秀辅导员的数量占总人数的10%。连续两年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辅导员,晋升一级岗位工资档次。对于考核结果排名在全校后5%的辅导员,给予诫勉,如果连续两年排名在全校后5%,就视为不合格,学校将对其解聘。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个性;相关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颇多,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也屡见不鲜,但对高校辅导员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却较少见。本文试图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南京市5所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共115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4份。

1.2 方法采用SCL-90、EPQ和自编量个量表对南京市5所高校的辅导员分别集中测试。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本次测试中SCL-90量表中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其他7项因子分差异较小。无显著意义。

2.2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到底如何?近年来,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常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一般人群。以田玉荣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的数据为例,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较。

3 讨论

3.1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原因 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大都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本测试结果却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①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有关。本次测试中的辅导员绝大部分是20~29岁的年轻人(占总人数的82.5%),工作时间较短(四年及四年以下的占88.6%),其中大部分辅导员还未婚(71.9%的辅导员未婚,93%没有子女),生活的负担较轻,来之各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小。另外,由于年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心理上自尊自信。这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这一项有明显的反映。②与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有关。高校辅导员的选留、聘用通常是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任用的辅导员政治方面有硬性规定,必须是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一般要求在中等偏上,且主要是学生干部,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辅导员综合素质较好。③与性格特征有关。本次测查的高校辅导员在个性同卷中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与一般人群有差异。114名高校辅导员中,较内向的只有1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仅为9.6%,而性格较内向且情绪又较不稳定的辅导员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3.5%。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性格大都是外向或中性的,且情绪基本是稳定的。④特殊的工作性质,增强了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其成就动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环境中,需要应对各种思想文化通过各种途径的碰撞和影响。高校辅导员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他们对本职业的重要性、崇高性有着高度的认识,对辅导员角色的认同和强烈的使命感,增强了其责任感,激发了其工作热情和成就动机。⑤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由于大多辅导员性格偏外向或中性,他们喜欢与外界交流,交往能力较强。在工作中,辅导员们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人际关系明显好于全国常模。⑥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认真贯彻中山市、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