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成本会计;五步教学法

成本会计是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自基础会计课与财务会计课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做合一”是中的“做”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意义上的自我主动建构,是具有生活力、创造力的建构,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复制知识。“教”应该是教会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上是合一的。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中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分解设计成一个课程导入、六个项目,以成本会计项目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成本会计案例为载体。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特组织了以下五步教学法,分别是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

一、任务下达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成本会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的有效必要条件是做好教学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实例应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任务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进行分解,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分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任务中发现已学的知识,学生可以以讨论的方式总结出知识点。在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隐性的新知识,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逐步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放任务书,下达相应任务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具体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制作任务书,内容如下:完成任务的目的:通过小组学习,了解材料费用的种类;通过小组学习,编制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表;根据编制的各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完成任务的步骤及要求:组长召集团队会议,带领团队成员详细阅读任务书,布置工作任务,完成工作分工;组长负责本团队所有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监督工作,最后将小组完成的工作手册上交(纸写版);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1)通过资料查询,熟悉材料费用的种类;(2)通过资料查询,掌握各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了解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要点;(4)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会计处理;(5)由组长将该组工作手册填写完整并上交。

二、知识导学

知识导学并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根据任务书中给定的知识点,通过分组讨论、资料查询等手段,完成本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抽查其中两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论述,最后教师做点评。

三、动手操作(以材料费用为例)

1.师生教学做根据以上领料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师生教学做: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学生互动法归集及分配材料费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及相应的记账凭证。通过师生教学做,结合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遵规守纪的会计职业态度;培养锱铢必较的会计职业习惯。

2.学生独立做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根据师生教学做独立完成。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之前先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将全班分成6—8个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小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首先是以课程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并选出在全班交流的代表;然后选出其中一组为代表以小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讲给同学们听。

五、点评归纳

任务完成后就要对任务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及本单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进行点评归纳。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任务评价一般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学生其实很在意自己所做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反应,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其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他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更多不足的地方,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师要学生学”到“学生主动要学”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同时,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价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1.点评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教师的互动、任务完成情况、分组讨论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其次,组员互评本单元中分组完成任务情况(包括分组讨论参与度、实训完成情况等),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最后,教师对师生互动、实训等进行综合评价2.归纳教学重点难点每堂课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堂课的重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对重难点进行归纳。

作者:黄玉锋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浩.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浩,陈年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16).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一、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上级部门规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 的教学用书。音乐、美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

二、教辅材料由学生自愿购买,愿意购买的同学填写自愿认购表,学校及 新华书店各持一份,其中: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自愿购买了新华书店配发的《语文练习册》、《数学练习册》、《语文探究》《数学探究》3至六年级《英语练习册》、《英语探究》、《品德与社会练习册》《科学练习册》《当代小学生》、《拼音报》 这些教辅都是由上级统一配发并通过了评议的教辅材料。

三、对于以上教辅用书,严格控制教材教辅资料,加强学生用书,规范管理,学校按省教育厅和上级主管部门当年审定的书目,由学生自愿向新华书店购买。坚决不征订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同时也不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资料,并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家长一味追求学生成绩,不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要 求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适量作业之余,又盲目的给学生购买了一些参考资料,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减负增效工作最大的障碍,为此我们也要求学生除了新华书店配发的学生自原认购的教辅材料外,学生及家长购买的其它教辅材料一律不得带进校园。但在工作中,仍需要我们坚持依法治教,随时加强督查与自查整改并举,切实处理好减负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系,建立为减轻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长效的机制。

中心小学

2015年1月

教辅资料自查报告(二)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优越性;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强的专业课,因此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为增强实践性,在开设《机械工程材料》的同时加上《热加工工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初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课程推理性的内容少,叙述性的内容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头绪多,概念多,内容枯燥无味;并且大多数院校的教师没有针对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2、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职业教育主要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侧重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内容繁杂,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生产实际的教学。配套教材内容之间衔接性较差,学生很难记住,从理论学习的内容到具体的实习操作,留给学生自学和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几乎为零,无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

1、任务导入

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2、相关知识导入

结合实例,将相关的知识以教师讲授或教师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方法获取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

3、解决问题

通过自我认识或小组讨论,得出各自的观点,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得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以下用几个简单的例子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任务一:“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泰坦尼克号,这艘1912年完工的在当年最为豪华、号称永不沉没的邮轮,竟在其处女航中沉没于冰海,成为20世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惨海难。为什么号称“不会沉没的”邮轮在撞上冰山后不到三个小时就沉没了?通过学习,科学地回答这个未解之谜。

由这个任务引入的相关知识有:1、材料的力学性能;2、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问题解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 查找相关资料,以及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发现由于早年的“泰坦尼克号”采用了航行环境温度下有缺口敏感的且含硫、磷高的钢板,这些材料的冲击韧性差,特别是在低温下呈脆性,当邮轮与冰山撞击时材料很容易断裂,这是钢材的韧性与人身安全的一份突出例证。

任务二:榔头的小秘密

同学们在钳工实习中会遇到榔头的加工,经过一系列的锯削、锉削、钻孔等加工工艺完成后,榔头加工完毕。为什么加工完成后的榔头不能用呢?用来砸核桃,核桃没砸破,榔头上全是坑呢?

由这个任务引入的相关知识有:1、金属材料的分类与合理选用;2、锯削、锉削、钻孔等加工工艺方法;3、钢的热处理工艺。

问题解决:由此项任务的引入,安排学生进行系统的选材与加工实习,到金工实习中心进行动手操作,把课堂教学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识,通过实际动手以及认真思索来解决提出问题。

任务三:齿轮加工

卧式车床主轴箱中三联滑动齿轮,该齿轮主要是用来传递动力并改变转速。受力不大,在变速滑移过程中,同与其相啮合的齿轮有碰撞,但冲击力不大,转动过程平稳,故可选用中碳钢制造。但考虑到齿轮较厚,为提高淬透性,选用合金调制钢40Cr更好,其加工工艺如下:

下料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制精加工齿轮高频感应淬火及低温回火精磨

由这个任务引入的相关知识有:1、锻造加工;2、钢的热处理工艺;3、典型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

问题解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原材料选择到毛坯加工,根据加工工艺,自己动手加工零件,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学会技能。并随着任务的完成,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紧密联系实际

设计任务时要根据课程的设置、专业的特色、学生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设计与专业相关,有一定梯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小任务以及延伸性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难以把握教学进度

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提前完成,有的小组只能草草结束。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授课计划,把握好授课节奏,合理安排授课及学生实践时间,避免影响进度。

3、评价时有难度

“任务驱动”很多时候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难以避免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影响教学效果。

四、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原本乏味、无趣、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气,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会分析问题举一反三,喜欢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主动性增强。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思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缩短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更快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广河,沈景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科技信息,2008.9.

[3] 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体现为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要按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其二是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是指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既是教与学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综合智能的初次反映,有的还是科研成果的雏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有其独特性,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自然也有其独特性。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归档的独特性 

 

档案材料的归档可以说各有千秋: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根据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科技性、成套性、现实性、复用性、多样性特点进行的;文书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以年度为归档期限(一般是将当年一至十二月份的文件材料收集,在次年的六月底以前归档);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归档与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工程档案的归档在该工程竣工后的三个月必须归档;会计档案是隔年归档;照片、声像档案事后应及时归档;计算机盘(含磁带、磁盘、光盘等)一年后归档。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是由其本身特点决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企业管理,更不是生产建设,而是教学,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档案材料归档自然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的归档,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教学环节可分为常规教学环节和课堂外教学环节。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应根据这两个教学环节及时进行。 

 

(一)常归教学环节的归档 

常规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内教学。这一环节的归档,是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正常的工作秩序,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以时间顺序为主,其内容包括开学前期形成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课程设置计划;学期中期的教学进度情况,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以及考试结束后档案材料的归档等等。 

第一阶段:开学前期 

开学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期开课计划书、教学任务书、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学期教学运行安排(排课、调课、任课教师的变更安排)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开学前期也是教学档案材料形成与收集的关键阶段。 

第二阶段:学期中期 

学期中期需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教师的听课记录、学期中期各教研室的中期小结、教师教学工作小结、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班主任工作情况小结、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统计表等。学期中期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教学档案收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中期档案材料归档可以看出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促进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前 

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是考核、考务、考试、考察等方面的材料,像与考试有关的规章制度、考试科目安排表、平时考核成绩登记表、学生单课成绩考核表、考场记录表、试卷的制定方案、保密措施、评分标准、以及考察科目、考察计划书、考察情况总结分析等。 

第四阶段:期终考试后 

这一阶段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相关材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师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课程教学总结,教师互评情况表,教学质量情况调查,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督导有关方面的材料以及上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试卷分析表,学生考试成绩册,考试试卷,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及表彰材料,关于学生处分材料以及校级以上各类竞赛的通知、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获奖的证明材料等。 

这样环环相扣,将开学前、学期中期、学期结束前以及期终考试后这四个阶段所形成教学方面文件材料归档,才能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常规教学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按课堂外教学环节对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课堂外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教学”,通常把它叫做教育实习。教学离不开课堂外教学这一环节,课堂外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与学。这一环节是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这一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主要是学生在实习过程所形成的,诸如实习计划、实习课程设置材料、教案、实习鉴定表、实习总结、论文以及社会调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主要体现在三个时间段: 

1 实习前准备阶段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具体说来包括实习课程设置安排表;实习基地相关文件材料,诸如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协议书;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审批、检查、验证、评估材料;课程设置(学年论文),如论文指导书、任务书;毕业论文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毕业论文检查安排表;班主任实习工作计划表。这些文件材料,都是教育实习前期阶段所形成的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材料。对实习前期准备阶段方面的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对整个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实习开展阶段 

做好实习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归档,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对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及时收集,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实习教案、实习日记、听课本、实习简报、社会调查表、实习生课堂评估记分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等。实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智慧与才能的结合,是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实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不及时进行归档,势必造成文件材料的丢失,以致影响到课堂外教学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3 实习总结阶段 

及时地将实习总结阶段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习总结阶段要归档的文件材料有:实习队实习总结,实习学生的教育实习表,优秀实习生名册,优秀毕业生论文答辩原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等。实习总结阶段的文件材料,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工作和实习生各个方面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行为和教育能力的综合评定。既充分反映所取得的成绩,又反映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既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也有实习学校对实习生在校实习阶段中的评价;既有班主任老师综合评定,又有实习小组的综合评价;既讲全优点,又讲透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提高改进的办法。这也正是课堂外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意义所在。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 

 

归档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的归档,除了把握按教学环节归档的独特性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按照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 

教学档案材料的形成有它的内在紧密联系。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培训计划与培训总结、培训安排与培训考试成绩册、实习指导安排表与实习总结等等,都必须是一组具有一定联系的整体。针对这一类材料,在归档时我们不能人为地把材料分散,当然也不能按年届机械组成案卷。因此,在材料归档时一定遵守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将其归档,切忌主观性、随意性,破坏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 

 

(二)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按学年度归档文件材料有别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按年度归档。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以当年的一月至十二月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归档。归档其单位在行政管理或生产建设活动中或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而高等师范院校文件档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性来进行归档,一般是从当年度的九月至次年的七月份为归档时间段,也就是按学年度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装饰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装饰材料的应用、性能、工艺以及装饰构造作法,课程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特性,能合理选用材料进行装饰装修,并绘制构造施工图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系列改革的探讨,提出加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传统教学是死记硬背、重复抄图,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对课程无所适从。

(2)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往往是“考试得高分,设计不会用”,课堂教学一度陷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3)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实施到实践过程中去,更不会将各个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哪怕是一些想学习的学生也是如此,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对材料的质感与视觉感受的转换,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同时构造设计的能力需要工作一年左右才能得以提高。

(4)在教学方法上,很多学校以及教师还是侧重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照着教材讲授,缺乏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枯燥,难以理解。

(5)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弱,体现在遇到具体项目选材时无从下手,有的甚至连材料的名称都没有记住。

2.原因分析

(1)图片的堆积使学生削弱了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在学习某种材料时目的性不强,没有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去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导致所学知识点松散、容易忘却。

(3)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的传输为切入点,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训内容没有与岗位职业活动进行有效联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二、《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教材改革

《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早期教学基本是延续长久以来建立的学科体系,所用教材侧重讲述材料的生产、理化性能,概念、意义非常多,而实际操作少,并且实际应用性不突出、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认为装饰材料课程枯燥,难以理解,并且由于当时的多媒体技术不太成熟,学生对真实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等装饰特征的理解十分匮乏。就教材内容的现状,可做一系列的改革。如教材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删除机械的数据、枯燥的表格、不实用的理论,重点突出应用性,增加实践部分内容,重组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体系。

教材内容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来编写,符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学生在学完相应的知识板块后,马上进入单元项目的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装饰材料与构造》教材改革后分为三大板块、两条主线。三大板块是顶棚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两条主线是装饰材料的设计选用与装饰构造的设计。其中这两条主线又依托具体实践项目来进行设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分为5个实践项目(具体安排见表1)。

2.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们在课堂上已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这对于建筑装饰专业十分必要,但是教学实践后发现,对于像《装饰材料与构造》这样的课程以图教学收效甚微。基于这种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十分必要,可通过案例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弥补这一不足。所谓案例式教学,既教学中提供大量装饰工程实例的资料,进行典型的建筑装饰工程如住宅、办公室、餐厅等实用性强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建筑装饰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是一种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学习地面材料这一板块时,通过居住空间的工程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材料表及材料图片说明,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既能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了解常见工程项目当中不同装饰材料的选用。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就教师而言,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资料,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说,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场景做准备,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这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学习领域内容,运用新型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在于: ①在《装饰材料与构造》课堂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案例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有步骤、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完整性、连贯性,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③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还要在实践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如何缩短毕业生的实践时间乃至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设计师岗位是目前室内设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

3.教学方法改革

(1)项目教学法。在“五大主题空间装饰材料资源库制作”的实践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成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管理和发展自我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共处能力、交流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设计的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在综合性学习情境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导言、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七个步骤,通过不同学生的实践不断地改进。引导文教学中,学生主要借助引导文,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并由此建立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教学手段的优化。本课程以三种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理论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始终贯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材料运用能力的培养中,材料特性的理论学习多进行装饰材料市场的考察任务;构造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中,构造原理的理论学习多进行构造设计与绘图的专题设计任务。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实施考核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考核方式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注重过程、多层次、多方位实行,力求全面真实。

本课程针对设计案例的材料分析布置课题,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针对案例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装饰效果,并完成完整的设计分析报告。再次上课时即是自我评述阶段,此时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听者,把课程和讲台留给学生各抒己见,评述对案例不同的认知,最后教师结合不同评价进行总结,这样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下面以顶棚装饰材料板块为例,详解具体考核方案(见表3)的实施。

三、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实行教改后,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厌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改革就是换个方式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建立起来。

2.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室内设计》的学习中,对装饰材料的选用得心应手,大样图的绘制也规范准确。另外,由于采取小组教学,使得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个人及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化直接改善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成就感提升。其次,由于教学中引进实际的企业项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装饰材料与构造是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纹理、色彩及物理性能等都直接影响着设计风格和装饰效果,优秀的室内设计项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不同装饰材料和构造设计去完成和体现。通过以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为目的的课程改革,学生不仅在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层次上有大的收获,在沟通能力、理论水平、协调能力几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M].北京:高等建筑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韵.浅谈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消费导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