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1篇

为了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真实的职业道德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以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738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共三个年级,其中一年级300人,二年级249人,三年级189人,三个年级共有男生305人,女生433人。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1.85%、团员94.55%。问卷中主要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发放问卷738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问卷670份。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直观的看出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对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四)通过志愿者们统一身穿印有积极、奋发、向上语句的创意文化衫,传递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用“布媒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将正能量传播开来。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由于司法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就更显得重要。因此在司法会计专业建设当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司法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兴职业,由于其兼具司法和会计两方面的性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办司内法会计专业的院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作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院也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基础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道德,相比而言,后者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职业需要。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并未受到各方重视,也未真正开展起来。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也在寻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任务的实施已明显滞后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也影响到了司法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仍流于形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无疑是一块主阵地,但是要通过思政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显然不太现实。据了解,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思政课堂上。然而,单靠思政课来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然包括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观念,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根本无法展开;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师并不懂专业,也无法从职业角度入手,更加系统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它要求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实际上这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职业道德教育中,则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具体到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其表现主要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四)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其最终仍然是要依靠学生自我约束,通过内心世界的升华,从而达到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简单地凭借某种规定来强制。然而司法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至若惘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挣大钱,而不是对司法会计职业深层意义的探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

二、加强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

(一)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在司法会计专业中的地位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重视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提升到与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等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重要的地位,既突出了专业的特色,又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此外,在后面的专业建设中,应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理论的探讨、理解和融会贯通。

(二)开设司法会计职业道德必修课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校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思想相对单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易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加强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课程内容中可加进有关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检察院进行合作,聘请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家,通过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用专题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其法制观念。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职业道德只有让学生到事务部门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去锻炼,才能真正被学生领悟并外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因此,应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的第一线得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相关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督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职业道德对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四)注重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了司法会计实训室,可以在此张贴操作流程、专业操守、实训管理规定等内容,建设有职业特色的学习环境。在学院已有警务化管理和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特别是司法会计协会,应该行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年级、各班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要利用校内网络、广播、刊物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提升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于朝.司法会计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龚文龙,黄通菊.论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黄通菊.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工科高职院校道德人格

[作者简介]韦莉莉(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徐念农(1959-),男,湖南长沙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51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关系研究——针对广东工科类高职院校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ZY03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52-02

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变化,产生了诸多人格发展的困境。对于工科类高职院校来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更加容易导致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迷失。学生的道德人格问题已经成为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切入点和根本目标。

一、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科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其过硬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多地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由于其生源和素质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更易受到社会全面转型期多元思想的冲击。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技能,崇尚神奇的科学和高超的技术,容易忽视价值理想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丰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格不太健全的单面人。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出现道德人格扭曲、理想信念迷茫与道德人格失范等道德人格发展困境。提高他们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职责。因此,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特征

道德人格,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提升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整体素质,课题组立足实际,分别从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总结出当代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仰使人对自己生命存在有限性的一种观念超越。它能够促进人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消解与减弱人们由于纷繁复杂的现状而产生的焦虑和无所适从感,它能够保持人们思想和道德行为的恒常性,拒斥来自社会各方对思想和道德行为的影响。

2.具有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增强。不同知识、技能之间的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换合作。团队精神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精神力量,也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素质。在现代化工业企业内部,分工日益明确,严格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标准需要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

3.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时展的主题。创新关键在于培养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独特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要充分发挥特长,开拓进取,以求获得更高层次的业务水准和精神境界。

4.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给人类社会造成较大危害。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是工程技术活动的主要实践者,拥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意识,掌握对现代技术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做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判断和抉择。

5.具有自觉的爱岗敬业意识。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者不断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多是工业企业的一线,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的工作岗位,因此要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中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

6.具有严格的纪律观念。职业纪律是最明确的职业规范,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了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要求,明确规定了职业行为的内容,指示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因此,职业纪律是每个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明确的,在未来工作中必须遵守,必须履行的职业行为规范。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当代中国,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变异和道德理性危机。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对工具理性的崇拜,对先进技术的迷恋,更容易造成“工具人”的物化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要塑造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远大理想、高度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理想的道德人格,必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

1.教学内容生活化。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研究吃透教材和大纲,联系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周围的生活素材,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理论中,结合具体的国情、省情和校情;在改革开放理论中融入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理论中融入企业类型的知识;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理论中融入企业管理的要求;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使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面貌投身于基层工作。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向职业者的角色转型。

2.教学途经多样化。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缺一不可的教学途径。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把实践教学活动应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拉进企业、拉进工厂、拉进车间。根据对实习企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景的研究撰写实践报告,增强学生爱岗敬业、钻研专业的创新精神。针对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适应生产一线工人的角色等认识问题举行辩论赛。在工作现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与企业共同进行法制教育、责任教育和安全教育。

3.教学方法主体化。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抽象思维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职业教育领域普遍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由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自己动手掌握技能、习得知识。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学生对典型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进行案例分析,理解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做出选择,解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与传统的教学论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更易使学生形成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理想道德人格。

4.教学管理立体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当作一项能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来认识。纠正和防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软”任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传授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状况。学校党政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高度重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准方向、找好定位。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加大投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创造物质条件。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对缺乏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尤其要形成党群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优雅校园环境,形成和谐校园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精神的升华,从而实现其道德人格的健全发展。

5.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途径,是测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相关知识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评价和反馈的功能,还能进一步影响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师“如何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应由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要求共同塑造。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实现考核评价方式系统化的全面优化。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企业评价。其次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核的考核,还包括企业实习的表现。尤为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参考文献]

[1]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桑青松,陈文涛.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及其发展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张文,高玉柏.生物生活化教学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5(1).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4篇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培训经费的投入,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整合其他科目,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科目并不多,教材内容理论化强。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教育应走入各类专业课和公共课中,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职业道德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树立人人都是职业道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法律课、心理辅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进行系统整合,使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多元化、常态化。

3.共建全员育人格局,发挥学校与企业、社会、家庭“四力合一”的作用

“职业道德认知不等于职业道德品格的养成”,对于道德的观念,如诚信等不是自动就能变成学生的品质或行为的,而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四力合一”,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践应用,加上社会良好大环境的正能量传递,家长的监督及参与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4.突破传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教师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实效。因此,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五方共同评价”的体系。教师侧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评价;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侧重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辅导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本人则进行自评。

5.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最佳平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前各院校已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期。高职院校应抓住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学生学习企业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校企合作论坛”,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演练”,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5篇

自1876年上海吴淞铁路修建至今100多年时间,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亟需较高技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作为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只有在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才能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近来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等事件中都折射出了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作为后备职工的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轨道交通的运输安全。因此探索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行业运输生产特性的客观要求

轨道交通是一个大联动机,其运输生产过程与服务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生产过程同时表现为服务过程。这种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一致性使其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意义。机车乘务员安全驾驶,列车员、站务员热忱服务,售票员熟练出票,行李员严格交接,货运员尊客爱货,既是提高运输生产质量的要求,也是为旅客、货主服务的内容,其职业道德水平对生产和服务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特点要求轨道交通企业职工具有较高的道德觉悟和精神境界,以对旅客货主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忘我的劳动态度,保证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优质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轨道交通运输的需求。如果职工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违章违纪,不仅使旅客、货主得不到满意的服务,甚至可能会发生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时时刻刻都把安全正点、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作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每个学生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旅客、货主服务的观念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将旅客或货物送到目的地。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类高校高等教育属性的本质要求

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教育不同,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对学生施以专业知识教育。“高等教育的这一专业化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要求高校仅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还要把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与之相同的地位。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知识、技能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两只翅膀。职业知识、技能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而且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获得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得以服务职业,报效祖国和人民。轨道交通类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理应把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轨道交通作为运输服务的窗口行业,遍及全国,连接城乡,辐射面广,长期受到社会公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对轨道交通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文明和道德风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轨道交通企业历来重视对应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越来越难以进入轨道交通企业,更别提在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了。此外,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在从业后普遍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敷衍马虎等现象也使得轨道交通各单位寄希望于铁路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希望其能为大学生进入轨道交通打下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一位轨道交通企业招聘主管借用联想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鲁灵敏的话说:“人才要先学会做人,人才与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结合点在于,企业要有良好的用人战略,而人才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出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特别是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最佳出路。

二、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与之而来的,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无时无刻地不在经受着市场的强力冲击。2013年3月,铁道部迈上了又一轮的大部制改革进程。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铁路与市场的融合将更加紧密。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三观”也必将遭受市场更加激烈的涤荡。如此环境下,要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加强对轨道交通事业的接班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求铁路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和职业岗位群要求,把职业道德要求纳入整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把铁路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学内容,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目标教学方式,构建以能力素质为目标的过程考核体系,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就业、事业发展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积极开设铁路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

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是指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针对特定专业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总和。“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设置”,“今天,道德教育这一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是与否”的问题,而是德育应开设什么样的具体课程的问题。”笔者认为,理应在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中开设《铁路职业道德》专门课程,根据专业要求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对学生轨道交通职业情感、精神和行为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概念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美德袋”型的教学模式,大胆吸收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如要求学生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

(三)注重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内容的渗透

轨道交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丰富。在轨道交通专业课教学中全方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挖掘蕴藏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中的职业道德“结合点”,巧妙地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标准、行业纪律等,授业与传道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客运”教学中穿插轨道交通企业员工敬业助人、周到服务的感人事迹;在“铁道概论”教学中介绍轨道交通行业的辉煌历史和轨道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在“机务”教学中申明“通力合作,按图行车”,“高度集中,精心操作”的重要性等等。使轨道交通“坚持岗位一刻不离,按章操作一项不漏,标准用语一字不差,列车运行一丝不苟”等职业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在学生头脑中深打烙印。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职业道德示范作用

“职业道德是高度职业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认识的深化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当前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不断加大,为我们提供了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教育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组织学生更多的到铁路现场参观、跟班作业、挂职实习,参与铁路春运、暑运服务等,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让学生亲身感受轨道交通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种责任的重大,学习轨道交通企业职工身上所表现出的职业思想和作风,使学生的思想、情操、知识、意志、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对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载体。高校要充分挖掘轨道交通元素,积极打造“铁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好地受影响、受教育。比如在校园内设立轨道交通博物馆、轨道交通名人名言文化廊、轨道交通发展展览橱窗、轨道交通重大事故警示园地,以我国轨道交通干线命名校园内道路,以轨道交通名人姓名命名教学楼、图书馆、校园景点,以轨道交通行业规范和轨道交通精神口号等做教室、宿舍的标语。这些烘托轨道交通特色的校园物态环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并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轨道交通主题演讲、摄影、书画以及丰富的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