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村旧市场不仅不能满足村民群众日常生活,而且也不符合新的城市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周边的环境卫生、交通、规行划市等。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村规划兴建新市场。

新市场于12月开始兴建,于12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投资金额达382万元,其中政府拨款30万元。为响应“东莞市整治农贸市场”的号召,村在新市场设计和兴建过程中都注意相关标准,并按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的软件和硬件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务求一步到位。

针对旧市场面积小、规划布局不合理、档铺随意占道摆卖、阻碍交通、卫生条件差、缺乏管理制度的情况,我村在建设新市场时,首先考虑选址,建设上考虑美观、实用性、便利性。新建成的市场,道路宽敞,设有停车区,让村民购买便利。档铺规划整齐,分区明确,公用设施齐全,管理架构完善,彻底改变了农村市场脏、乱、差的现象。

一、管理架构完善

村市场实行场长负责制,下设专职管理人员,他们都是有多年现代市场管理经验的团队。主要管理日常食品监管巡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证照管理、票证台帐档案管理、卫生摆卖秩序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诉处理等。实行管理制度后,新市场的卖买秩序井然,群众菜篮子得到保障。

二、场容场貌整洁明亮

场内不同种类的菜品全部分区销售,区域指示牌清晰、易懂,严格实行食品与非食品分开、生食与熟食摊位分开,所有业主都能归摊位经营,无占道经营现象。市场内通道通畅,设有暗水道,而且市场管理人员定期对市场进行清洗,定期除“四害”,确保市场无积水、杂物、蚊蝇、异味,使市场环境卫生达到标准。

三、公用设施齐全

一是旧市场没有车辆停放区,导致村民骑车进场,造成场内通道阻塞,秩序混乱,在建新市场时,村特定设置单车、汽车两个车辆停放区,车辆分类停放,群众通行方便。二是市场内配有有效的消防器材设备,并且摆放在明显位置,随时可以应付火灾等情况。三是设置电子显示屏、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机、专门的咨询服务台、消费者投诉箱,公示投诉电话号码、设置经检定合格的公称,这些都能让村民了解当前食品情况及遇到问题可以如何寻求帮助。

四、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后,市场必须与经营户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承诺书,猪肉档经营户需要与定点屠宰场签订加工协议。蔬菜检测环节,市场设有独立的蔬菜检测室,配置完整的检测设备与人员,检测制度上墙公示,检测记录齐备,包括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记录、蔬菜检测超示退市登记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销毁证明书,每天将检测结果公布。包装食品方面,列入qs认证目录的包装食品必须要有认证标志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裸装食品,必须公示产品来源,包括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有效期。

村市场在重点食品经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猪肉类,在猪肉销售区设置定点屠宰场的资料公示牌,经营档位实行挂牌经营,公示经营证照、当天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价格。禽鸟类,实行销售和屠宰分离,设立独立的禽鸟屠宰间;禽鸟笼用不锈钢材料,笼下设有禽鸟粪便暗排,确保市场整整洁;墙上公示经营证照和检疫合格证明、价格;而且配备相关的防禽流感安全防护用具。熟食类,设立预进间和售卖间,配备空调、洗手池和消毒池,还有防蝇、防蚊、防尘、防鼠等设施,销售人员要佩戴健康证,穿戴口罩、手套、帽。豆制品类,销售人员佩戴健康证,食品不露空销售,档内配备防蝇、防蚊、防鼠等设施。每个档口都要将证照挂在档口上,以便群众随时可以了解经营户资料。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自全市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工作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6月成立了以梁全副镇长为组长,经贸、工商、卫生、城建、农技、综合执法、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并由经贸办抽调三名专职同志负责日常整治工作。由镇、村、市场各承担一部分资金,前后投入35万元作为样板市场创建工作的改造资金,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及时反映情况,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整改工作顺利进行。村依照《东莞市建设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工作方案》的要求,以继续加强农贸市场后续整治为抓手,各方联动,狠抓落实,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充实创建力量

专门成立由村书记担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两委为小组成员的“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农贸市场整治力量,确保创建工作做到机构健全、工作连贯、力度充沛。同时,制定《村整治农贸市场后续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创建思路和方向,严格按照方案分阶段、有重点地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

二、积极动员,统一创建思想

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创建要求对综合市场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样板市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传达镇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排查摸底,明确创建目标

创建样板市场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对村农贸市场进行排查行动,对各摊档的垃圾放置、占据空间经营、地面和排水渠清洁、熟食档防蝇、防尘设施及场内公厕卫生等,督促市场按照标准逐项整改。

四、政企联动,凝聚创建合力

组织市场管理人员赴其它村市场进行学习取经,更新观念,借鉴其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及科学的硬件布局,对照查找自身不足,明确整改方向。还积极协调各部门,大力开展联合督导工作,对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手册》,定期对市场进行专门指导和扶持,督促市场经营者及经营户加快创建步伐,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上新台阶。

五、明确措施,力促创建落实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 英语口译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口译是一门综合技能。口译的特点决定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两种语言的转换与对译的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口译课程是高校高年级的必修课之一。然而自口译课开设以来口译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到颇多指责。二十一世纪网络的发展也对口译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许多口译专家与教师及学习口译的学生都希望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口译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对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作一些改革的尝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进行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活动多在语言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以题材训练为主线,同时配以相应的口译技能训练;另一类则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线,同时配以相应题材的训练。口译课基本上采用固定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朗读口译材料,或播放录音材料,要求学生记笔记,并轮流逐句翻译,最后由教师讲评学生口译结果。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口译活动,教师可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不容忽视:一是学生只是机械性地等待教师点到名后口译,缺乏主动参与机会。二是平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交流的时间仅为几分钟,而且个别学生在做完练习之后很可能处于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态,但教师却无暇顾及。三是从教学方法看,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更多的是在“教授”口译技巧或“检验”学生口译的准确度,而非“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四是内容更新速度慢、更新不成系统。在我国传统的口译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有些教师长年使用相同的教案和材料。口译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点就在于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步伐。虽然也有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相关的语音资料,对基本教材进行一定补充,但往往由于资源的缺乏或其它原因,补充材料的系统性难以保障。五是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缺乏现场感。虽然教师在口译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和主题,但学生只能靠想象构建相应情情境,模拟训练也常流于形式和固定的程序,其结果就是口译缺乏实战性,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宽度受到限制,而且无法通过观察交际现场获取非语言信息等重要的交际因素。

由此可见,虽然传统的口译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弊端对口译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制约作用,所以对口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多媒体网络对传统口译教学的影响

2.1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影响

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输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可以比单纯靠视觉来接受信息更能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多媒体网络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仿真的英语环境,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环境。所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译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现实口译的环境中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有现场的真实感和压力感,能熟悉不同的语体、副语言信息及其它语言外的信息、实际操作环境、源语思维、口译的特点与技能,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和执行口译任务。

2.2网络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输的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迅速地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同时,网络信息的时效性为及时更新课堂口译材料提供了技术背景。

2.3网络协同性的影响

网络的协同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师生之间在口译教学中缺乏互动。由于缺乏迅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利用其实时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机会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4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影响

在口译的传统教学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及个人精力有限,每个教师掌握的信息和资料有限,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捉襟见肘,以至于课程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手段简单机械。网络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高度的资源共享使口译资料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

2.5网络虚拟社区的影响

传统的口译教学是在一个实体环境中开展的静态过程,再完美的情境设计也只能通过描述由学生利用想象自行体会。网络能够在实体之外构造出一个个虚拟的情境和场所,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定的情境设置。置身于虚拟网络当中,用户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译练习的实际效能。利用网络的动态效应和虚拟效应,可以消除口译教学的环境障碍,为口译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

2.6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

口译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课上与教师积极配合,而且要求学生课下能积极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口译基本技能。网络自主学习为学生参与教学进程提供了平台。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教学软件、自学软件、模拟试题,以及教师提供的音视频材料、课件,等等,在课下完成课程的预习、复习和课后的与口译相关的任务。多媒体网络使学生的信息源多元化,能够满足他们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广泛的语言素材,从而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互动平台”(王胜,2010)。多媒体网络支持下的口译教学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提供的支持,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场景真实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1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口译教学都在语言实验室或普通课堂进行。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口译教学的弊端在于听力室的小隔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而在普通课堂进行训练的弊端在于视听效果比较差。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量与质都不理想。

我们要借助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一种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每个学生都可以就老师所下发的材料进行口译练习,并及时获得参考译文和老师的评价和解答,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练习的范围和量;第二,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提出反馈,并获得相应的帮助,这样,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进度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第三,打破原有语言实验室格局,将口译课堂设计为会议室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师生互动。

3.2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

根据语言交际教学理论的观点,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获得的(李萌涛,2001)。口译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为复杂、涉及方面最多的课程,尤其需要语言实践和人际交往。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的建设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场景提供了虚拟平台。但是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应有别于其他游戏性质的网络社区的运营模式。第一,教学功能的体现要求它对学生在虚拟社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规范和达标要求,同时还要有利于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组织作用。第二,口译网络教学社区创设的场景应符合日常口译任务场景,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谈判口译、新闻会口译等,并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学生在合格完成低级别的口译任务后才能进入高一级场景进行练习。第三,学生登录社区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场景,或者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全班学生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共同的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进行口译实践和相互评价。第四,口译虚拟社区应划分教学区和自由训练区。教学区的活动以教师为主要组织者,而自由训练区则可以作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课余训练的场所。第五,网络教学平台应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机制,为教学互动提供渠道。

3.3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

与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相配套,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资讯,扩大他们的词汇和知识背景。动态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可以由多方共同建设,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或整理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口译资源。

4.结论和建议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可能。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能够解决传统口译教学中所存在的缺乏师生互动、口译教学资料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现场感等弊病。然而,网络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警醒。首先,过度依赖网络会影响师生间或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继而阻碍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其次,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要建立网络资源库,我们一定要对资源内容的正确性、准确度、思想性等做全方位的考虑。最后,在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不能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口译笔记训练过程中,传统的利用黑板公开演示口译笔记,将口译范例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做口译笔记的技巧。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交流和网络强大的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

[3]庞密香.多媒体环境下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4).

[4]闫怡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8,(7).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一、课内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阅读积累是学生写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背诵、摘抄等方法来积累语言。

1.品词析句,在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获得写作、交流的语言材料。

2.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语言。学校根据高、中、低段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出了不同格式的读书笔记本,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生字,积累妙词佳句,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可谓一举两得。

3.通过背诵成语、古诗来积累语言。华夏沃土孕育了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学生通过诵读优秀诗文,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广泛积累经典性的语言,在写作和交流时就能做到下笔成文、出口成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段会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教材也在“积累、运用”部分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诗文、成语、格言、警句,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因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分别为不同年级选择十首古诗、五十个成语,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材料。

二、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积累的平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1.勤写作文勤练笔。教材改革后,选入了大量的成语、格言、警句,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所积累得好此好句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小练笔当中,使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再提高一个等次,使无“米”下“锅”的同学有话可说,从而变得爱写、会写作文。

2.给学生提供运用材料的机会和条件。学完“积累.运用二”后,学生积累了12个成语:“博览群书、豁然开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孜孜不倦、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迎刃而解、手不释卷”。这12个成语有的是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有的是侧重于学习态度的;有的是侧重于学习结果的,与第二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学生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了12个成语的意思,但要真正使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成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检测学生对这12个成语的理解情况,我设计了一道课后练习题:“随意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表达一个意思,尽可能多地用上所学的这12个成语。”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能用上3——4个成语,还有些牵强附会;表达能力中等的同学能准确用上5—6个成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则用到了10个左右,而且用得恰如其分。

3.在交流实践中运用材料。应该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比如上课准确回答问题,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感染、打动他人;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

社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1 玩什么? 游戏的主题要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紧密接触,是孩子愿意表现、能够表现的。我园每年都要进行园内游戏观摩,之前,我们会组织大家学习幼儿园自编的《游戏组织参考要项》,让大家明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可以延伸出游戏(如《勇敢的消防队员》单元派生出消防队游戏,《红绿灯》单元派生出汽车游戏等),孩子的家庭生活可以延伸出游戏(如娃娃家游戏中的做客、逛公园等),我们的周围环境也可以延伸出游戏(如鼓楼广场舞蹈队、鼓楼超市等)。为了让游戏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一致,在学习了《游戏组织参考要项》后,业务园长会仔细浏览各个班级的游戏计划,细致分析老师选择游戏主题的依据,将该班级的游戏分析前后比较,另与平行班的其他游戏做对比。如果游戏的选择缺乏充分的依据或为老师盲目照搬照抄,园长就要亲自指导其选择。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防止观摩时才发现问题,避免因为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

2 材料哪里来? 游戏材料到底是买还是自制?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基础性游戏材料幼儿园必须为班级配备好,如工具类(剪刀、订书机等)、家具类(区域的隔断、橱柜等)、材料类(纸张、粘合剂等)、共性的成品材料(娃娃、图书、积木、筐、碟等)。这些材料或者在新建幼儿园时就配齐,或者在新学年初配齐。另一类为个性化材料,是随着游戏主题的变化而不断需要充实的。这类材料一般在幼儿园的资源室中配备。如海绵、绳子、盒子、瓶子等。对于资源室也无法找到的材料,建议把自交到班级老师的手中。如我园每学期给每个班级100元的游戏材料购买指标,老师们可以根据班级游戏的需要购买原材料或半成品,从材料上为各个班级的游戏体现个性化风格奠定了基础。以上两类游戏材料收集好之后,老师就可以将材料对号入座。并根据游戏的内容需要和孩子的发展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形成自制的游戏玩具。

3 孩子怎么玩?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常有这样的茫然:指导吧说预了。不指导吧说我忽略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幼儿园都普遍存在,建议幼儿园的园长采用业务学习、实地观摩、问题辩论等方式,帮助大家解决困惑。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富有个性的、不断变化的人。相同的策略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要对症下药。就要了解孩子。在游戏的组织中,要避免“管得过细”或“放任自流”两极化的现象,前者会违反游戏自主、自愿的原则,后者会衰减游戏的教育作用。我们幼儿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专门成立过游戏研究小组,每学期对某个困惑的话题重点研究,如自制游戏材料的选材、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帮助、相同游戏如何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附1:游戏组织参考要项

游戏目标

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能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适合幼儿最近发展的有关社会性的大目标和各活动区域的小目标(根据各区域的教育功能自定)。

游戏内容

1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充分体现目标的要求。

2 具有时代特点,能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本地社会、文化和突发事件开展游戏。

3 有丰富多样的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各种区域供幼儿选择,如角色区、建筑区、表演区、语言区、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沙水区、自然角等。其中,晨间的游戏以认知区、语言区、数学区为主,上午的游戏内容以角色区、表演区、建筑区、美术区、沙水区等为主,下午的游戏可任意选择。

4 注重游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利于幼儿游戏中的流动、交往。

时间、环境与材料提供

1 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其中,晨间智力游戏20分钟。课后创造性游戏50分钟以上。下午区域游戏一小时以上。

2 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和周边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较大范围的活动空间。

3 活动区的布置做到不相互干扰,既利于幼儿的交往流动,又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各区域的图文标记明显,暗示性强。

4 区域的布置充满童趣,利于幼儿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学习、游戏。

5 材料提供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以下特点:

①操作性、可变性高:自制材料占游戏材料的三分之二以上,以物代物的象征强;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各占材料总数的二分之一;有方便幼儿制作、替代游戏材料的百宝箱。

②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语言区、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等区域三分之二的游戏内容有层次性材料的提供,五分之四的游戏内容有3套以上的材料供幼儿平行游戏使用(分层次材料一个层次可算一套)。

③安全卫生、宜重复使用:提供的材料无毒、无害,利于幼儿游戏和重复使用。

④摆放位置合理:每一类材料均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有图画标记,方便幼儿取用和收拾。

游戏指导

1 在规则保障的前提下,提供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2 能充分满足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游戏中应允许幼儿自由流动和更换新的游戏内容。

3 正确处理好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的关系,不随意干扰幼儿正常的游戏。

4 以角色的身份指导幼儿游戏。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做相应的语言、动作指导。

5 注重发展幼儿的有益兴趣、基本能力及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行为

1 游戏过程中愉悦、轻松、满足、愉快、稳定,无焦虑、紧张、压抑等消极情绪。

2 信任教师,接纳、亲近同伴,自尊、自信。

3 班级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多。幼儿主动接触多,教师积极性评价多。

进入10月,孩子们将迎来最惬意的运动时期,幼儿园也通常将体育活动常规检查放在此阶段。在多年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场地安排不合理、材料的利用率不足导致浪费现象严重、活动时间自由

度较大、与家长的交流干扰了教师的指导等。现将我们针对此类问题的管理心得略举几例,与大家分享。

1、保证各班场地面积。我园是一所老园,校园绿化很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体育锻炼的场地。如何在有效的面积中保证各班的体育活动场地,保证每个孩子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保障孩子活动中的安全呢?在分配场地时。我们探索出这样几种分配方式:共享场地(适用于两个班共用一块大场地)、轮换场地(适用于两个班共用一块小场地)、主场地+辅场地(适用于场地靠草坪、乔木区的班级)。这样尝试下来,不仅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够得到保证,老师们还探索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体育锻炼的经验,如在樟树上悬挂吊饰开展“扑蝴蝶”纵跳触物锻炼、利用斜坡开展“赶小猪”平衡游戏、利用墙面开展“喂老虎”投掷游戏等。

2、班级轮换共享器械。为了体现活动的年龄特点,同时又富有个性,各班老师会制作一定数量的体育活动材料。如降落伞、舞龙、钻地龙、滚坦克、赶小猪,等等。如果平行班每个班都制作一套,费时、费力也费财。我们就在每学期初,请年级组集体备课时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对现阶段孩子的发展分析,拟订出40余项适宜的运动项目,然后每个班级制作其中10项运动所需的材料,按照本园制定的《晨间体育活动组织参考要项》每两周更换三分之一锻炼内容的要求,选择性地替换。这样,上个月在一班使用的器械下个月就到了二班,再过一个月二班替换下来又可以供三班选择,自制的器械材料可以在四个班轮换使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3、保证锻炼的有效时间。因为园舍大、班级多,到了体育活动的时间,有的班级已经开始锻炼了,有的班级还在摆材料,有的班级正在下楼……各班级之间有效锻炼的时间就产生了差异,加上有些家远的孩子入园时间较迟,有效锻炼的时间更加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修改了人员分工的内容,将8:10分老师与孩子一起摆放运动器材改为8点钟保育员领着值日生一起摆放。因为保育老师这个时间段正好有个时间差,老师只要提前与其沟通,告知材料摆放的要求,保育老师完全能够胜任,等8:10分老师和孩子们出来,直接就可以活动了。

4、避免家长的交谈干扰。我们规定在户外体育锻炼时间,主班老师只能与家长简短式应答,不做交流。如果家长想交流,可以和主班老师另约时间,或与下午班老师、保育员交流。为了帮助家长了解这一时间段主班老师岗位的主要职责和重要性,我们在《家长手册》中专门告知,并在新生家长会上专门说明,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将家园沟通的渠道多元化,如《我的成长档案》《家长手册》、网络交流(详见以后的专题介绍)等,让老师在上午的晨间体育锻炼时间全身心地照顾、指导孩子。现在早上入园时,如果有必须交代的问题,家长能够与保育老师或下午班的老师沟通交流了,上网交流的频率也增加了。

附2:晨间体育活动组织参考要项

内容

1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的内容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符。每两周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更换三分之一的内容。

2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需要(上肢、下肢、大肌肉、小肌肉)和身体素质的培养(爆发力、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合理开展和综合组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活动内容。

3 每天提供8种(大班)、6种(中班)、4种(小班)不同种类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注:循环游戏为一种)

4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模仿操(小班)、轻器械操(中班)、徒手操(大班),操节编排合理,音乐选择恰当。

时间

1 除准备、整理时间外,晨间保证25分钟以上的时间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保证10分钟(大班)、8分钟(中班)、6分钟(小班)的早操时间。

2 遇雨雪天,保证晨间10分钟以上的室内体育活动和5分钟以上的早操。

材料

1 活动器械安全、牢固,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2 活动材料外型美观,能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摆放位置利于幼儿取放。

3 活动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体育器械,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自制器械占当天提供器械的二分之一以上。

教师指导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2 注意幼儿正确动作姿态、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

3 正确处理好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照顾有特殊需要(体弱儿、病儿)的幼儿,及时觉察身心和情绪反常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安慰和帮助。

4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提醒幼儿更换3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与器械,做到张弛有度。注意活动的强度与密度,不松散,不拖拉。

5 示范动作正确,口令规范清楚、有力。服饰利于跑跳、伸展活动(不穿高跟和无后袢带鞋,不穿过短或过长的衣服)。

6 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位幼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往,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及时反馈。

幼儿行为

1 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情绪愉快、稳定。

2 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规则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