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导向作用

大学生综合测评也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出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学习状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表现,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评定及判断过程。一般情形下,综合测评由一个年级在一学年内对学生评价一次,综合测评的结果成为学校各项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并在毕业前全部汇总,成为大学生在校时学业与能力的综合评价,直接影响到毕业时免试研究生的遴选和就业推荐等方面。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的初衷不仅仅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关注学习之余,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活动,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对上一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测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随着综合测评的实施,许多大学生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影响下变得浮躁了、功利了。他们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将其作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凡是有利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干,凡是无益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不干。因此,综合测评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我从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的比较,以及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后学生的变化入手,分析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一、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已数次修改并逐渐完善综合测评的方法,测评的目的也从适应应试教育转为促进素质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2008年起实施了新的综合测评条例。总体上,学生综合测评不外乎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但具体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性为主,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量为主,记实与评议相结合。

1.旧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旧版综合测评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综合测评的总分(X)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学生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班中排列名次,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之和加权的平均数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总分,毕业生按综合测评总分在本班排列名次。

学业成绩60分(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以学生在本学年的学分平均绩点乘以12得到,即A=学年学分平均绩点×12,毕业总学业成绩=(总学分绩点/总学分)×12。

日常操行分40分由政治态度6分、思想修养6分、学习态度6分、法纪观念6分、集体主义观念6分、社会实践5分、体育锻炼5分构成。对学生进行日常操行评定的时候,采用全班同学互评和班评议小组测评的两级测评方法,分别占40%和60%。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每个同学对全班逐个测评,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测评X1;班评议小组对全班同学逐个评议和评分,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二级测评X2,两者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总分,即日常操行B=X1×40%+X2×60%。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日常操行这七个方面均设置了基础分和加(扣)分。如学习态度方面,只要能够做到热爱所学专业,上课能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就给基本分3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好外语,规定只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者就加分;为了避免学生不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规定违反考勤制度,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扣分。

旧综合测评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以班内竞争为主(排名均在班内排名,不以其它班级比较),除了学业成绩的分数是没法变动外,日常操行的弹性比较大,学生按照有关条例凭主观意愿给同学们打分,而这些加分和扣分都没有明确每一项的具体分值,这样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们往往不想得罪同学,打分的时候尽量往高打,从而每个同学的日常操行分都很高。因此,旧版综合测评在操作的过程中最终变成学业成绩的较量,而学业成绩往往带有很强的原则性,它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旧版综合测评遵循“分数至上”的测评局面。

2.新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综合测评采取量化方式,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按照30%、60%和10%的比例进行设置,也就是德育测评30分、智育测评60分、体育测评10分。

德育测评30分由德育基础分10分、班内互评分10分、德育奖励分10分和德育扣分构成,德育扣分不超过前三者得分之和。为了使学生形成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设立了具体的加分项目。比如获得部级的荣誉称号可以加4分,担任学校正式团体的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加2.5分,参加义务献血可以加0.5分/次,等等,所有项目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扣分项目,如“无故缺席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扣0.5分/次”。智育测评和体育测评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没有扣分项目,两者的基础分分别为50分、5分,奖励分分别为10分、5分。

新版综合测评主要特点是以定量为主,无论是德育加分还是智育、体育加分都明确了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学生申报加分项目的时候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年级测评小组审核后才给予加分,不再凭主观意愿打分了,操作上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另外综合测评的总分是年级排名,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生上课科目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老师给分的标准不一样等问题,所以智育基础分的算法要跟旧版有所区别,不能够简单按照学业成绩乘以一个系数得出。新版综合测评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有所考虑,既要考虑学业成绩,又要考虑公平性,最终将智育基础分的算法确定如下:

二、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因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各个高等学校对在校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也是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综合测评的结果,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有怎么样的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就有怎么样的学生行为,它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只是要求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大概念清楚,具体标准模糊,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则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活动的过程进行记载,按照学生参加的次数给予加分;对撰写理论文章、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征文、演讲比赛及做好事等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和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2.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化比较强,喜欢独来独往,导致他们很难有集体意识。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增加了“集体得分”的项目,规定只要这个集体获奖了,这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加分;如果集体受罚了,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样也要进行扣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以来,明显可以看到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增强了,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能够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是无动于衷。

3.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新版综合测评实施以来,出现了获奖过于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育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引起的。新版智育基础分由该学生本年度的平均绩点除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绩点再乘以一个系数获得,也就是说各个专业平均绩点最高,学生的智育基础分就是满分,其他学生都跟这个学生比较,两者差距越大,经过系数放大后的差值就越明显。比如专业第一的平均绩点是4.0,专业第二的平均绩点才有3.0时,那么专业第一的智育基础分是50分,而第二名的智育基础分只有37.5分,两者相差12.5分,仅一项就拉开了距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搞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避免和同学拉开距离,只能是自己努力学习,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业成绩相差不远,也就是智育基础得分相差不远的时候,要想在总分排名上取得优势,往往是靠各项加分来实现。也就是说单靠学业成绩而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测评结果。因此,在加分条例的激励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竞选各种团体的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参加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在文艺、科技、体育等领域中光芒四射,勇摘桂冠。新版综合测评的加分条例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旧版综合测评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好就一好百好,知识学了一大筐却因实践动手能力差而无法运用的现象,出现大量只会本专业知识和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庸才。而新版综合测评明确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活动,而且把加分的分值定得比较高。比如在部级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一次可以加8分,就连校一级比赛获奖都可以加2分,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可否认,部分学生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来对待综合测评的,比如参与学生干部竞争的目的在于测评加分;参与学术讲座、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分;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在于加分。虽然这些行为违背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但我认为,无论学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来参与,只要他能够付诸行动、体验过程,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学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学生综合测评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58-59.

[2]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8):54-57.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对未来的能源消费进行准确的预测,既能为能源政策及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是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指数平滑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对云南省能源消费进行预测,进一步运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方法,通过分配总误差来确定综合预测模型中各预测模型的权重,以此构建综合预测模型,并对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综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选定的各项预测模型,对能源消费的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

Shapley值; 指数平滑; 系统动力学; 能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 TK 011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ethods for energy

consumption of Yunnan based on the Shapley value

HUANG Yi, ZHAO Guang zhou, WANG Yan wei

(1.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faculty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

2.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Department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3.Energy Department of Yunnan Province Statistics Bureau,Kunming 650051,China)

Abstract: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groundwork for formulat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nergy development and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etting up energy policy and planning. In this paper,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Yunnan Province was predicted by th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and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respectively. Using the Shapley value method for cooperative games, the weight of each predicting model in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ng model was determined by distributing the total error.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ng model was therefrom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predi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ng model is higher than the individual models selected and the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Shapley valu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system dynamics model; energy consumption

能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必备品,如何使能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未来的能源消费进行准确的预测,既能为能源政策及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又是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的基础性工作[1].目前,预测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指数平滑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移动平均法、线性回归、曲线拟合法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系统动力学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利弊,预测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5].

综合预测的思想就是采纳不同模型的长处,弥补短处,把各个预测结果综合起来思考,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综合预测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确定预测模型各自的权重.合理的权重能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每个预测模型的权重大小反映了它对总预测结果的贡献度.权重越大,表明误差越小,预测效果越好;反之则误差越大,预测效果越差[6-7].

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综合,应用Shapley值权重分配法[8-9]确定各预测模型的权重,并构建综合预测模型对云南省能源消费进行综合预测.本文所用数据年份为1990-2010年,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11》[10]和《云南能源统计年鉴2011》[11].

1预测模型

1.1指数平滑模型

1.1.1方法介绍

指数平滑法比较适合对中短期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简单的全期平均法给予过去的时间数据相同的权重并加以利用;移动平均法较少考虑远期的数据,而赋予近期数据更大的权重.指数平滑法则采用了以上两种方法的长处,对过去的数据仅仅考虑逐渐减弱的影响.其基本原理为: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加权平均得到.但该方法适合于无趋势数据的分析.本文要研究的能源消费问题存在长期的趋势,所以应选择能分析趋势的指数平滑模型.指数平滑模型有布朗二次指数平滑法、霍尔特(Holt)指数平滑法两种.其中,布朗二次指数平滑法只含有1个平滑系数,霍尔特(Holt)指数平滑法含2个参数.相比单参数而言,双参数在数据水平变动和消除随机干扰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鉴于此,本文选择霍尔特(Holt)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xn为研究对象的能源消费; Tn为数据xn通过趋势调整后的指数平滑值;fn为趋势的增加量;C为预测步长;X^n+C为n+C期的预测值;α、β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平滑参数.

1.1.2预测结果

将云南省能源消费历史数据输入Eviews软件,选择指数平滑法中Holt-Winter无季节影响双参数方法.其中,α、β自动取值,计算2006-2010年预测结果,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各预测模型的结果及误差

Tab.1

Results and error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s

(单位:万t标准煤)

1.2系统动力学模型

1.2.1方法介绍

系统动力学研究信息的反馈.它把研究对象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对整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各子系统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网络.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建模中有些参数难以量化和数据太少的问题.系统动力学在预测方面的应用颇为广泛[12-13].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一定要从整体上对复杂问题进行把握,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能源消费问题的研究,除了从能源消费系统本身出发外,人口、经济、环境、科技等因素不再是能源消费系统的无关因素,而是已逐步转化为影响能源消费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予以考虑.这是系统动力学和其它方法比较所具有的优点.

结合以上思考,本文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需求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云南省未来的能源消费进行预测.

1.2.2模型建立

能源消费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复杂系统.该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正因果关系,“-”表示负因果关系.

图1能源消费系统因果关系

Fig.1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system

能源消费系统可看作是由能源、经济、人口、环境等子系统所组成的.每个子系统的运行,既与自身的内部结构有关,又取决于它们与外部的相互联系.每个子系统的外部联系是指其它子系统的输出作为外部变量成为该子系统的输入,该子系统自身的内部变量也输出给其它子系统.结合图1建立的能源消费动态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能源消费动态分析模型

Fig.2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以2005年作为仿真初始年,以云南省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环境、产业结构相关数据为系统初始状态变量进行模拟,并对2006-2010年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综合预测模型

2.1模型构建

采用N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分别对于同一问题进行预测,那么,由N个预测模型构成的综合预测模型[6]为

式中,D为综合预测模型的预测值;di为第i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i=1,2,…,N;Qi为第i种预测模型的权重,且∑Qi=1.

2.2基于Shapley值法的最优权重的计算方法

Shapley值法常用来解决多人之间合作的对策问题[8-9],一般应用在计算各合作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大小,反映各成员在合作中的重要性及发挥的作用.由于Shapley值方法具有对合作的各方公平且易接受的特点,因此,本文预测模型的权重采用Shapley值权重分配法确定.

总误差是由各预测方法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各个单独的预测方法之间形成了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因此,可把总误差当作合作的“总利益”,把得到的总利益分配给各预测方法.综合预测中,权重的大小通过分配的结果来确定.

假设利用现有的N种预测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则记G={1,2,…,N}.对于G的任何子集a,b (表示N种方法中的任一种组合),P(a)、P(b)表示各自预测的误差.定义为

①对于G的任一子集a和b都有P(a)+P(b)≥P(a∪b).

②综合预测中N种预测方法产生的总误差P,完全分配给N种预测方法,即P=∑i∈NP′i,其中P′i为模型分配得到的误差,即Shapley值.

设第i种预测方法预测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为Pi,P′i≤Pi,并且有

则权重分配公式为

式中,ω(ai)为加权因子,表示综合预测中第i种预测模型应承担的边际贡献,ω(ai)=(N-ai)!(ai-1)!N!;ai-{i}为综合预测中去除第i种预测模型;a为包含第i种预测模型的所有子集;ai为综合预测中预测模型的个数.

由式(6)可得到综合预测中各预测方法权重ωi的计算式为

2.3云南省能源消费综合预测权重的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就模型预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而言,指数平滑模型误差最大,系统动力学模型误差最小.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并结合式(5)可得到综合预测的总误差P=115.95.

综合预测模型中,参与总误差分配的成员为G={1,2},它的3个子集的综合误差分别为P({1})、P({2})、P({1,2}),数值为该子集所包括向量误差的平均值,即118.72、113.17、115.95.

根据式(6),得到的Shapley值为P1=60.75.

同理可得系统动力学模型应当分摊的误差为P2=55.2,而P1+P2=115.95,说明总误差值P等于两种单一预测方法分摊的误差之和.分摊的误差值大小表明各预测模型的精度.则各预测方法在综合模型中的最终权重按照式(7)分别为ω1=0.48,ω2=0.52.

综合预测模型为:F=0.48×指数平滑模型预测结果+0.52×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利用综合模型对2006-2010年云南能源消费进行预测,并计算了指数平滑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综合预测模型的误差,见表1.从表中可知,基于Shapley值的综合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均值总是小于单个模型,预测精度较单个模型的要高.

根据得到的基于Shapley值的综合模型对2015年云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为11 880.82万t标准煤.

3结论

(1)分别采用两种单一的预测模型对云南省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指数平滑模型.

(2)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综合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

(3)对云南省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预测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如不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云南省的能源消费将会日趋增长,进一步给经济增长、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中杰,张大为,郑一新.基于结构分解法的昆明市能耗水平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28(1):35-40.

[2]陈洪涛,周德群.基于GM(1,1)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27(3):77-79.

[3]魏一鸣,梁巧梅,范英,等.2010-2020年中国区域能源需求预测[R].北京: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6.

[4]陈玉祥,张汉亚.预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5]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唐小我,马永开,曾勇.现代组合预测和组合投资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项静恬,史久恩.非线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陈华友.组合预测权系数确定的一种合作对策方法[J].预测,2003,22(1):75-77.

[9]卢奇,顾培亮,邱世明.组合预测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系统中的建构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实践,2003,23(3):24-30.

[10]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能源统计年鉴2011[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11.

[12]张林刚,严广乐,路晓伟.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分析中表函数的改进方法[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9):303-308.

[13]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绩效管理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概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关于学生综合

素质测评的一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之一用以确定学生的奖学金等情况。罗定人才网对人才素质测评有以下定义:人才测评就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作出评价。而大学生素质测评也应该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作出评价,进而为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很有意义,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第二章里写道:(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活的调节器和方向仪。(3)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标杆和尺度。(4)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不断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虽说就理论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实对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犯了“买椟还珠” 的错误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了一个简单的评定奖学金等奖励的工具,却忽视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仅重视测评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其在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诊断其现有不足、引导并激励其制定并迈向目标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应建议。

2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简述

该指标体系一共分为4级指标,共4项一级综合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及41个具体的四级指标,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赋以25%、55%、10%、10%的权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一栏设有80分的基础分,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等14项加分项之外还设16项减分项;业务素质部分由必修课平均成绩的65%与其余9项加分项得分总数的35%构成;文化素质由70分的基础分及5项加分项组成;身心素质由体育课成绩的65%与其他三项加分项组成。另外根据班级是否为优秀班集体等规定项目还有不超过4分的附加分,五项加总得分即为当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数。

3 存在的问题

3.1 测评思想的错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了“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却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流程如图下所示,本文将根据该逻辑顺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3.2.1 计划与指标构建:在设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有“绩效计划沟通”这一阶段,在学生测评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将整个测评的计划、方法等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考虑到工作量可能变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学教育时应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加之加权算法较为复杂,通常会忽视这一部分,有的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学方法,这就更加大了理解测评体系的难度,可见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标的构建中没有注意“差异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质方面,基础分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部门较为活跃的同学不满;又如在指标设置方面没有注意smart原则,在a(attainable),“实现性”方面有所欠缺,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有利于理工科的专业,对一个综合大学而言是不利的。

3.2.2 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学校的综合测评一般都是在新学年伊始最活跃,平时却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及持续沟通,从学校方面来讲,控制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会增加成本,但是将各个班同学锁定在其负责指导员的身上,工作就容易进行了,这样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记录资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3.2.3 绩效考评与评价:在具体考评的构成中,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综测小组审核+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审核,其中综测小组是由班上同学推选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沟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体思考及从重压力等因素,会出现评价者主管因素过重,凭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出现对指标理解的恶意扭曲。

3.2.4 绩效反馈与面谈:这是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消除误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有最后的分数,没有任何反馈与沟通,这导致了同学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时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2.5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很明显,综合测评考核的结果一般用于奖学金等的评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导致有的同学直接将综合测评当成了私利的工具,这背离了原始的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帮助同学找出自身的“素质短板”,指导制定相应计划查漏补缺以提高自我素质才是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4 提出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能更有效的利用综合测评这一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 改变对综和测评的看法。学生及校方都应重视综合测评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4.2 提高实施效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测评体系相关问题,建立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测评指标,加强平时的过程控制,另外在考评过程中也应注意考评小组人员的筛选及同学的监督,避免出现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还应注意反馈,就测评的结果与被测评人的沟通,帮助找出自身问题,并得出相关改进计划等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手册[m].出版社不详,2006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 测评 德育 实践 指标 模糊识别

中图分类号:G4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4-02

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对在校生的综合表现做出评价。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就是综合测评成绩=学习成绩 60%+德育成绩 20%+实践成绩 20%的方法。学习成绩主要是学生个人每学期所有考试科目成绩的平均分;德育成绩指学生在出勤、卫生、内务等方面的分数,他主要反映了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习惯;实践成绩来自于学生参加社团、班级、学院、社会活动以及获奖情况,属于业余生活范畴。通过观察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统计结果,发现其各分项指标之间以及分项指标与总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现以本校某班为例,以模糊识别的方式进行说明。本校某班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表:

两个模糊集、之间的接近程度可以用贴近度函数来描述,

距离贴近度:。

下面通过计算全班27位同学对应的4个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之间的贴近度,来分析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首先27位同学对应的4个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学习成绩)=(0.044,0.040,0.043,0.033,0.030,0.028,0.039,0.035,0.032,0.027,0.029,0.046,0.045,0.041,0.037,0.030,0.038,0.026,0.027,0.033,0.036,0.039,0.043,0.034,0.036,0.042,0.031)

(德育成绩)=(0.042,0.038,0.044,0.035,0.030,0.040,0.038,0.034,0.034,0.032,0.029,0.043,0.045,0.033,0.046,0.029,0.036,0.028,0.043,0.040,0.037,0.039,0.041,0.032,0.036,0.045,0.031)

(实践成绩)=(0.035,0.034,0.040,0.033,0.036,0.036,0.044,0.031,0.032,0.029,0.042,0.046,0.039,0.032,0.041,0.029,0.038,0.028,0.041,0.045,0.043,0.040,0.034,0.030,0.038,0.043,0.037)

(综合成绩)=(0.043,0.039,0.044,0.034,0.032,0.033,0.041,0.035,0.033,0.029,0.032,0.046,0.045,0.038,0.041,0.030,0.038,0.027,0.034,0.038,0.039,0.040,0.042,0.034,0.037,0.044,0.033)

计算结果见下表,

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

由择近原则可知,模糊集与模糊集,模糊集与模糊集,模糊集与模糊集最贴近。可以认为最贴近的两个模糊集具有紧密的相关关系。从数据可以看出,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律性高的同学通常学习成绩也较好。因为学习成绩在总测评中占的比重最高,所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通常总测评也高。而拥有较好习惯的同学其总成绩也往往很好。从数据还可以看出模糊集和模糊集,模糊集和模糊集贴近度较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过多的参加学习以外的活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从而影响到总测评,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往往不太喜欢参与到其他活动中,但是这些同学中其实不乏存在一些有潜力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抽出一部分精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测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网络数字化

论文摘 要:目前,如何进一步探索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占领和开辟网络新阵地,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是新时期、新环境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就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大学生素质的数字化测评,进而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测评手段的革命,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机制的变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在实现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各高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如何进一步探索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占领和开辟网络新阵地,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是新时期、新环境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扑面而来的网络和数字时代,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可用的网络数字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就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大学生素质的数字化测评,进而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以往教育中单向式、直排式灌输所引起的大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为大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测评手段的革命,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机制的变革。

1 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素质测评体系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都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及《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评评估手册》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基本上按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考核,并根据各高等学校自身实际及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注入了新的内容,如溶入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等内容,使测评体系结构更趋合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在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中,把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结合网络的特点,本文把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在智育素质和体育素质的测评方面,各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测评的方式方法都比较成熟,结果也比较客观,其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在这里重点探索如何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测评体系。

关于德育素质测评。德育素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内容。德育素质分为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两个方面。有形行为是指可以用时间、空间、数量、形状来描述的、能够观测和记录的客观存在的具体行为,如出勤,劳动等;无形行为指无法观测和记录的,只能透过大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语言交流展现出来的其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对有形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定量测评的方式,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制定出具体的赋分标准,通过观测记录,给被观测者打出测评成绩。对无形行为只能采取定性测评,既透过被观测者的外在表现,对被测评者的内心世界做出的主观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给其打出测评成绩。定性测评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也可以称定性测评为模糊评价。

定量测评的内容包括:

1.1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

1.2 学校提倡、鼓励学生做到的行为;

1.3 学校反对并予以纪律处分的行为;

1.4 学生在宿舍的表现。根据确定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制定出大学生素质定量测评细则,依据细则计算出素质测评成绩。定量测评成绩可根据需要分阶段进行总评。

定性测评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劳动卫生”五个指标,每个指标各占定性测评成绩的20%。定性测评总成绩由同学互评,班主任辅导员评议,班委会团支部评议,任课教师评议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占定性总评成绩的25%。其中每个部分的测评成绩公式为:同学互评成绩=[全班学生对该同学评议分数之和-(n个最高分之和)-(n个最低分之和)]÷[全班学生数-2n],其中n=全班学生数×5%(取整数)。班委会团支部评议成绩=[班委会团支部对该同学评议分数之和-(n个最高分之和)-(n个最低分之和)]÷[班委会团支部-2n],其中n一般都取1,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的评议成绩=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依据测量表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分数。

在德育素质测评中,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的权重分各占50%,用公式表示为:德育素质测评得分=定量测评成绩×50%+定性测评成绩×50%

关于发展性素质的测评。随着现代社会对什么是人才的重新定位,发展性素质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诚信意识,文体艺术等指标。发展性素质的测评和德育素质的测评一样,也包括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两个方面,只不过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发展性素质定量测评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数量、质量,获奖情况,获得的荣誉、工作成绩等作为测评的指标,制定出具体的测评赋分标准。包括:创新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采取写实方法进行考核,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等;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考核在校院班级任职的学生干部、各级学生社团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学生负责人(如宿舍长,学习小组长,值日小组长等);社会实践。主要考核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等方面的情况。通常包含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职业技能。主要考核与求职就业有关的公共技能以及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特定技能。公共技能包括英语、计算机、求职就业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特定技能则由相关专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职业技能的测评中也可以包括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方面的情况;文体艺术。主要考核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的表现,包括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文艺、体育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如校运会、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元旦文艺会演等)获奖励或表彰、获得各类考级证书等。

发展性素质定性测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组织协调、社会实践、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诚信意识等。其测评由同学互评,班主任辅导员评议,班委会团支部评议,任课教师评议四部分组成,其每个部分的测评及发展素质测评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与德育无形行为测评基本相同。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项,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0.5,0.15,0.15,综合素质总分=德育素质分×20%+智育素质分×50%+体育素质得分 ×15%+发展性素质×15%。

2 以测评体系为基础,开发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和网络运行平台。

在测评体系中,虽然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发展四个方面的素质测评,但智育和体育一般参考教学部门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测评软件的建立过程中,以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的测评作为软件开发的重点,智育和体育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

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采用网络化管理,就是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根据德、智、体和发展素质的权重,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及配套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建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根据综合测评网上软件系统中的指标体系,通过教育者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手段,采用互动式、网络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对于定量测评的内容,根据测评软件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动态观测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公示,每月进行一次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后,测评软件自动算出学生的德育、创新素质定量测评单向积分和综合素质积分。对于定性测评的内容,可按月或学期为时间段,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测评。软件可对单项测评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随时进行班级和年级综合素质积分排名。同时设立素质教育文字影像资料库,储存学生个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的素质教育相关影像、文字资料。建立起与家长、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团体、学生个人及相关管理部门等教育主体之间的网络互通,通过登陆校园网或互联网可进行测评、查询、观看影像资料等。也可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传输等。

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

测评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虽然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发展素质四个方面,但此方法在感性与理性、定性与定量、教化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的创新,也是对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3.1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以往的思维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是被测评的对象,而数字化的测评方式使学生也成为了测评的主体,学生参与测评的过程实际是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思想总结提高的过程,是对素质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重思想灌输,轻主体内化,以他律为主要教导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内心需求。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内化过程来显现和检验。通过数字化的测评,能很好地发挥测评过程、结果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因而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新观念。

3.2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测评系统凭借网络平台的优势,将网络的便捷化、信息化、动态化溶入其中,能够及时地输入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便于对学生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统计和分析,有利于长期的、动态的存储、快速检索、及时查看学生的各类信息,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测评系统弥补了传统评价系统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缺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进行阶段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而一改以往只作系统性、总结性评价结果存储的情况,及时发现德育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领导,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传统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中,大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总体评价结果,而对具体细节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无从所知。网上测评系统在程序设计上,遵循“实证性”的原则,对管理权限进行了限制性设置,所有的操作在网上一目了然,并可以随时查询,被测评者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可对测评过程进行监控和诊断,也可对测评结果提出质疑和申诉,杜绝了以往的人为因素影响,增强了测评的客观性和透明度, 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及评先推优提供客观依据;有利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评价方式的有益探索,其目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与内涵.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8月第八卷第六期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