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内部防雷系统内部防雷主要分为防雷电波侵入,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感应。优秀的内部防雷系统能更好的减少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和其产生的电磁效应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及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内部防雷主要采取等电位连接、屏蔽等手段。在智能楼宇内也需要电磁兼容的措施,为了使智能楼宇内的设备不会出现功能障碍以及设备损坏的问题,应当建立构成布线系统来防止在设备内部自身传导干扰和外来干扰。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超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电磁场,自然雷击放电。这些现象都将会影响测试结果严重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对智能楼宇建筑内部的设备的保护措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2外部防雷系统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我们通过共用接地系统和泄流通路来保护建筑物自身不遭受雷击。①智能建筑需要建立综合的共用接地系统。因为在智能楼宇内存在着许多交流、直流设备,其中线路纵横交错,因此应该将智能楼宇建筑里的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交流工作地与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雷所用作的钢筋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用接地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接地线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的可能性,也消除了感应过电位的反击现象,从而保证了高科技设备的正常工作。②足够的泄流通路和均压措施通过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来制作防雷引下线,并且从屋顶的部位就开始增多分路,用来分散各个导体上的雷电流的数量。而由于智能楼宇大多数为高层,还应该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在智能楼宇中间的部位将建筑的外圈梁钢筋焊接连通形成均压环,同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柱钢筋、桩基钢筋、屋顶楼面钢筋、各圈梁钢筋等,将它们细致的焊接,形成良好的雷电流泄流通路以阻止侧击雷造成危害。

2.智能防雷新技术

一种新的技术的要求,必然催生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物各项电气设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智能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种类的繁杂化,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了智能防雷技术的研发中去,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应用效果比较合理的新型防雷技术。该技术彻底克服了传统避雷技术中被动接闪、二次雷击效应严重的缺点,因此,受到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和群众的喜爱,发展前景非常好。它的基本原理是,发生闪电前的地面和云层之间有一个电势差可以作为避雷针的能源,在雷击即将发生的时候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先导,形成一个雷电优先通路,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的迎接闪电的不足,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防雷保护的范围。在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因此其本身很容易在高电压、高电流的情况下被烧毁。因此以前的避雷针防雷、电源防雷等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筑领域智能楼宇防雷的需求。当雷击发生的时候将会产生较大的电场,进而导致这个区域内的电位快速升高,大大高于其它区域,而作为电的良导体,很容易在电位不相等时对雷电产生影响形成感应,从而遭遇雷害。

3.结束语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防雷;避雷针;保护造型

雷暴是大自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一旦不注意防雷,就会对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防雷的工作,而本文论述的防雷设施的形体技术就是当今社会上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一种防雷方法。在日常的防雷工程设计中,直击雷防护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使用避雷针作为接闪器,来截击闪电的正面打击。而防雷设施形体技术的运用就在避雷针的设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 雷暴的伤害和防雷的重要性

2008年6月29日,山东济南市遥墙镇某村的一位农民在稻田里劳作时遭电击身亡。另外一名路人被击晕。2010年6月25日,济南长清区孝里镇某村发生了另外一起雷击伤人的意外。村里的一位女村民下雨的时候在田里干活被闪电击倒。由此可以见济南农村地区因为防雷措施缺乏和防雷的意识薄弱,导致了人被雷击的事故层出不穷,防雷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势在必行。

除了在农村,济南地区的小学中学普遍防雷措施不足。经过调查,在济南地区的139所学校中,目前达到防雷规范要求的学校只有28所,仅占全体学校的20.1%,在防雷工作上出现了严重的不达标现象,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众所周知,闪电里面蕴藏着很大的力量,要是把这股力量用在合适的地方,可以给人类提供很丰富的资源。但是要是这股力量没有加以好好地利用,也没有有意识地进行防护,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上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有效的防雷措施,雷暴会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做好防雷的措施。而防雷设施中形体技术应用就是其中十分有效普遍的方法。

二、 形体技术在避雷针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政府的规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必须要采用滚球法来进行计算。这个计算方法最基本的模型就是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和模拟。滚球法就是形体技术中的一种形式,基本的原理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必须采用滚球的范围来进行计算,滚球顾名思义是一个以hr为半径的球体,沿着需要保护的雷电直击的部分不断滚动。当球体只是碰触到接闪器或者地位,而避免碰触到需要保护的那个部分,雷电就会沿着球体引到接闪器,从而让那个需要保护的部分免受闪电的伤害。

单支避雷针是滚球法的最基本模型。那么应该怎么去设置好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造型呢?有专家就认为,对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模型的构造,既可以采用实体造型方式,也可以采用曲面造型方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在造型之前都需要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避雷针的位置和高度等客观的数据值。

在确定了使用实体造型方式还是曲面造型方式之后,要是实体造型需要加载geom3d.arx的文件,然后再调用实体造型的函数或者曲面造型的函数,在输入具体相应的函数之后,程序就会自动绘制保护范围的造型。

滚球法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造型的定位与建立。首先还是需要加载geom3d.arx的文件,依据特定的函数输入滚球的半径、两只避雷针之间的间距以及高度,对数据单位作出适当的调整,如果双支避雷针不为左高右低,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交换处理,分别就上面所说的单针避雷针实体造型的方式绘制两针之间的保护范围。除此之外,还必须计算避雷针的斜角、确定关键的造型点,根据避雷针的造型变换坐标系,建立起两针之间保护范围的实体造型。最后还原坐标系、把建立起来的实体造型与避雷针的基点对齐。

其构建出来的造型效果图中造型的线框或者曲面覆盖的范围就是计算好的避雷针所能保护的范围,在现实的使用中把实体移到和避雷针相应的范围之中,如果实体可以在线框面或者曲面覆盖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避雷针的保护,否则就不会取得保护的良好效果。除此我们可以借助AutoCAD的环境,对建立好的造型进行多视角的动态观察,让其效果更加理想。双支等高避雷针的实体模型比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实体模型更加容易构造,只是在输入计算函数中稍微有点不一样,也可以完全地套用在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程序之中进行计算和构造。

三、 防雷设施形体技术的贡献

在当今的社会里面,防雷设施形体技术这一项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广泛的地区得到使用。很多社会上的重要建筑,如炸药库、油库等易燃易爆的场所,还有粮食库、棉花厂和高层建筑都已经逐步引入了这一项技术,体现了形体技术在防雷问题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以让一些重要的危险的建筑免受雷暴的威胁,保证了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

最近在山东,采用了该种技术的山东气象业务大楼对其进行了一次防雷保护的三维模拟试验,也经过了有效的实践证明,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在防雷的效果良好,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结束语:

闪电雷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要是对雷暴中蕴含的能量加以适当使用,那么对人们来说就是一道宝贵的财富。但是也要对雷暴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加以防范和保护。避雷的工作一直延续了好长的时间,防雷设施的形体技术显然是避雷方法中的一大进步和重要因素。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防雷设施技术在避雷中的应用进行了阐释,证明了形体技术中滚球法的使用原理和单支避雷针、双支不等高避雷针模型的构造,希望可以让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尽可能地让人类社会免受雷暴的影响和破坏。

参考文献:

[1]孙增昌,马红松.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在避雷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2009(29)

[2] 孙骞.从济南典型雷击事故探讨农村防电安全.[J].科技前沿.2011 (20)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 防雷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086-02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质量也获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可是,相伴而来的则是许多高达建筑物遭遇到的雷电袭击,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最近几年中,我国遭遇到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为此,雷雨天气当中,建筑物防雷技术的设计与安全性能现已演变为整个建筑业研究的重点内容。为避免雷电发生后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雷电防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者已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气象防雷技术对于雷电及时性预报十分关键,若要实现雷电及时精准的预报那么则不能够将目光聚集在信息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由信息系统对防雷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解和认识。由此从气象防雷检测覆盖率、气象防雷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具体性运用及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入手,对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地探究。

1 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具体措施

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实施过程当中,气象防雷技术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第一,促使防雷检测考核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化,以使得气象防雷技术对信息的预测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气象防雷搜索到的信息通常是用在高大建筑的防护措施及一些避免雷击场所特殊性需求方面,这对于雷电信息的精准性、完整性、及时性而言十分关键,可促使防雷检测考核标准大大提高,使得所搜集到的信息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并且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精准性的信息决策;第二,不断强化对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者的系统性定期培训,把培训作为日常工作内容和末期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以此可使得广大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认识到防雷技术的实施与搜索到的雷电信息的重要程度,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坚持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促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问题,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第三,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检查,确保所有气象设备处在安全正常的运作状态。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在雷电发生之前、雷电发生过程中对相关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处理。

2 智能建筑物中防雷技术的运用

不管雷电通过哪一种方式进入到建筑物当中,皆会致使整个建筑物内部的电子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电子系统处于完全瘫痪的一种状态,为此,智能化建筑物当中,防雷技术的运用将会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第一,建筑物外部设置防雷装置可促使电流顺利地扩散出去;第二,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之后所引发的电流形成的电磁效应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击等遭受的二次雷电伤害;第三,在综合防雷装置中,通过拦截的方式对直击雷进行设置主要是为了预防避雷针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设置屏蔽是为了外表电磁干扰给电子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能够使阻隔电磁场由空间侵入的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对电子系统能量造成的影响,运用分流指引下线设置通常是为了能够对分流效果进行有效性规避,以此可缩减电压电感,将反击电压减少到最低,接地分流与泄放直击雷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避免雷击电磁干扰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电位均衡连接设置的运用能成功地对电位差进行有效规避,减少了对电子系统的不利影响。

3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在气象服务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气象将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通常,气象可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大内容。其中,气象信息服务指的是为大众供应科学、精准、完整性的气象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人类日常生活进行安排,对环境进行有效性地改善;气象工程服务指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气象在工程项目中的有效性运用,促使运用范围更为广泛、更加安全,将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来。

第一,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会向技术发展、预测预警方向不断地发展。这主由于事中、事后控制都不如做好事前预测发挥的作用显著。气象防雷作为一种在事前预测的关键性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雷电预测技术的提高及事前预警预测技术的提高将会是发展的主流趋势。

第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对事前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汇总,通过更改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促使当前的气象防雷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避免以往所犯的错误,只有不断地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够推动当前的气象防雷技术水平的显著性提高,确保气象信息的高度统一和流畅性。与此同时,能够对各方面信息资源M行科学合理性的安排,从而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效性地开展,成功避免了重复性工作造成的资源和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

第三,提倡气象防雷内部竞争机制,提高防雷技术工作者的积极能动性,这也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怎样才能够促使现有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性地提高是目前气象防雷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项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在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气象防雷基础性理论、建设科学合理的气象雷电理论结构,如此才能够确保现有的气象防雷技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未来发展中,气象防雷技术势必会向预测预警、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变化。正确的地做好气象雷击发生的事前预测及雷电的有效性规避十分关键。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气象防雷自始至终都属于一种事前预测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做好气象雷电测报及做好气象雷电事前预测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气象防雷工作质量早已演变为一种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指出的问题是,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不能只是限制于当前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地借鉴历史、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促使气象防雷技术得到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够促使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这已演变为我国气象防雷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一种主流趋势。

4 结语

从我国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需把知识、经济、思想作为气象防雷技术理论具体实施的理论性指导,这样才能够做好气象防雷工作的明确规划,做好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划。该文是对如何提高我国气象防雷检测覆盖率、建筑物中防雷技术的具体运用、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浅述,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望能够推动我国当下气象防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贻兰.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技术[J].广西气象,2006(12):31-32.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雷电监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三大部分构成的,架空输电线路作为这三大部分的重要组成,它的安全与稳定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而目前无论是用规程法还是电气几何模型法都无法很好地解释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率以绕击为主的事实,因此对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研究,对于优化特高压线路设计,使其防雷保护技术更趋完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在目前没有设计、运行经验的情况下,如何针对绕击雷害的特点做好1000 kV特高压线路的防雷工程设计,以提高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试验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雷电模拟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对电网雷击的认识提高,非常有必要系统地对电网雷电的参数监测与防护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

1国内外电网雷电监测水平现状

1.1雷电参数测量

关于雷电参数测量和输电线路闪击路径测量,国外曾进行了相关研究,早期采用磁钢片进行定点测量。目前,雷电探测是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时间、位置、强度、极性、电荷、能量等。由于声、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很难用于精确测量雷电参数。因此,基于雷电辐射电磁场传播特性的全新数字化雷电监测系统是未来研发的重点。美国、瑞士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根据雷电电磁波的辐射特性,可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得到大量估算雷击大地的雷电流峰值、上升时间和雷电电磁场数据反演等的重要参量。但是,现在的研究因模型简单、只能由近场测量值进行雷电流反演计算等限制原因,还不能充分发挥雷电定位系统数据量大、测量范围广等优势。

1.2雷电参数分析与雷害评估

关于雷电参数分析与雷害评估研究,世界上发达国家对雷电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美国是首先将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国家,并在2000年对第一个10年全国的雷电定位监测运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日本在90年代末采用在输电线路上加装直击雷记录设备的方法进行雷电流参数,并对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测量的雷电流进行校核精度圈。我国特高压线路建设中也非常重视雷电危害的评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多家研究所、高校及国外电力研究部门对特高压线路雷击跳闸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但由于未能很好地认识雷电物理过程及掌握雷电参数,各单位得出的研究结果也是差别很大,很难用于工程设计。

2待开展的关键技术

2.1直接测量雷电流

现在国内外对防雷的研究一般只精确到雷击区域或点的大置,并无对输电线路遭受雷击过程进行真实描述,使防雷工作长期无法得到突破。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绝缘子闪络的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开发出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实测雷击避雷线、导线和杆塔的电流幅值、波形、极性等参数,直接判断遭受雷击的杆塔位置和雷击形式(绕击或反击),为采取准确灵敏的防雷措施,提供坚强的技术保证。开展输电线路直击雷电流实测研究,可为我国电网获取和积累雷电流实测参数,激活海量雷电定位系统雷电流教据,并为电网防雷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降低电网雷害发生,推动我国电网防雷技术的发展。

2.2雷击输电线路模拟与绕击计算方法的设计

在特高压与超高压系统中,因反击耐雷水平升高而造成的绕击跳闸问题十分的突出。并且根据对特高压线路上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防雷运行经验的研究发现,绕击仍是雷击跳闸事故中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主因。在输电线路往更高电压等级发展和出现新的线路结构时,原有以电气几何模型(EGM)为基础的输电线路直击雷电屏蔽保护,在指导新线路的防雷屏蔽设计时也表现出一些局限性,所以建立适当的输电线路雷击模拟与绕击计算方法能够有效的监测线路的雷击故障。

在输电线路往更高电压等级发展和出现新的线路结构时,原有以电气几何模型(EGM)为基础的输电线路直击雷电屏蔽保护,在指导新线路的防雷屏蔽设计时也表现出一些局限性,所以建立适当的输电线路雷击模拟与绕击计算方法能够有效的监测线路的雷击故障。 目前,以模拟电荷法为基础,计及线路的运行电压和雷电先导通道在地而和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建立雷电先导通道模型和输电线路模型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3建立雷电数据库

关于基于雷电参数数据库和全波过程模拟的电网“防雷差异化设计”研究,IEC已经开始使用近十多年来的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数据,推荐了典型的防雷设计和校核用雷电参数,但是,仍然是沿用无差别化优化设计思想。随着超高压电网的迅猛发展,尤其特高压输电网的出现,必须利用雷电参数库,根据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结构和各区域特点,对特高压线路雷害进行正确评估,并找到输电线路容易受雷击并发生闪络的薄弱线段,针对输电线路易闪段重点提出防护措施,实现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电力系统雷害事故,提高系统可靠性,特别是在特高压输电系统,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雷电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

2.4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技术

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技术的主要思想是用长间隙放电来模拟自然雷击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是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因通过长间隙放电来模拟雷击过程是不可行的,所以可以利用长间隙放电来模拟雷击的自然放电。通过对不同长度间隙进行冲击放电试验,可观测雷击放电过程并得到各种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于雷电屏蔽的各种仿真研究。

3结论与展望

在电力系统中,防雷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目前,虽然在智能电网的雷电监测与防护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有不少关键技术难题亟需解决。只有结合各种系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应用本文讨论过的各种防护措施,才能提高智能电网的防雷水平,减少各种雷害事故对电网的影响,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对本文讨论的各项关键技术开展分析与研究,还会为我国相关防雷标准和规程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一定的依据。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气象 雷电防护 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Key Points of Meteorological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SONG Dongjun

(Panzhihua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Lightning Center,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lar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long suffered from a variety of natural disasters struck by lightning; each year resulted in huge human and property loss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lightning storm disaster has taken various positive measures to continuously reduce the lightning storm could bring disast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disasters on people's normal production of lightning lives. Lightning work we need to constantly implement and improve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ather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meteorological lightning-related work.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lighting protection; key point

1 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工作的结构组成

气象站的防雷技术主要是由三个基本部分构建而成。首先,通过对直接雷电的现场关注来进行防直击雷工作。在雷击发生之时,需要观测场址中各种金属工作仪器和传感器避雷针保证引雷下线不发生击穿现象。因为当防雷引下线发生击穿后,杆体所带的信号线可能出现直接被击穿的情况,这就直接危害了用于观测的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如果遇到长时间暴露在复杂的雷雨天气中,那么会直接导致财产损失,这就埋下了工作隐患。

其次,观测场地共用接地的安全和可靠。因为雷击所具有的范围性,就需要对观测场地所在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其他金属设备仪器的接地可靠性进行确认,保证在复杂天气条件下也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

最后,在做好雷暴天气下相关发生信号和防护信号的过程之时,做到各项信号与设备在雷电感应下的全面保护工作,这样才可以准确地定位和获取不断活动的雷电信息。

2 气象雷电防护工作的风险控制方法

第一,防雷现场首先考虑易燃易爆地区的完备防护工作和保障措施。此类地区做到防护体系完备,突发事故处理系统完善,工作人员熟悉防雷规范,操作执行遵循规范。定期对防雷安全设施设备检查之外还要对防雷处理方案进行演练。同时对于场地内的带有静电设备、金属设备和接地线是否牢固有效都要一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和设备替换。

第二,电子电信设备在现代防雷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如果防护工作欠缺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是整个系统的瘫痪。在雷电发生之前确保设备可靠,规范相关操作系统;雷电发生之时,对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加大力度检查,保证发现问题就能安全高效地处理问题。

第三,对于气象防雷风险评估做到认真分析和及时处理。首先,对于雷电环境下的雷击风险可能性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的发生可能概率;然后,对于可能产生的因素种类和诱发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再次,对整个雷电防护系统进行剖析,并对风险所产生的相关影响进行整体分析,达到原因和结果清晰明确;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有效的雷击风险防护、应急和降低的方案与方法。

3 气象雷电防护技术的关键点

3.1 气象网络对于防雷要求的发展

气象网络的建设是相关单位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最多的部分。一个合理的管理网络,对于雷电防护工作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各项投入和所达到的效果的比例。高效的网络能够保证预测和联络人员之间的准确和有效。

3.2 雷电防护技术的规范化和人员的培养

雷电防护技术始终是需要人员来执行和完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操作执行对于雷电气象信息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雷电防护工作的相关人员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知识的更新,不断对自身工作的加深了解,同时对设备的熟悉,才能达到工作人员和工作的双重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气象工作人员才能做到准确的雷电预测和防护工作。

3.3 雷电气象的科研发展

精准和先进的设备仪器能够保证在变化多端的雷电天气下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不断更新的技术在推动雷电防护工作的同时也通过对于雷电现象的分析推动相关防护仪器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科研、设备和防护工作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的关系。

4 雷电防护技术在气象工作中的发展

现代防雷技术主要是采用预警预报,同时规划统一。雷暴天气总伴随着范围大、气象情况复杂,虽然如同其他气象灾害一样可以事先预知,但是对其所能带来的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却无法准确预估。因此需要相关的部门与气象部门共同联动,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人们预报即将发生的雷电情况,保证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作及时而又统一。对于雷电气象情况采用的策略一般采取以雷电发生时,断开电子电气设备的接入,同时引导空中雷电所产生的闪电能量按设定入地,最后通过人工引雷,让雷电避开特定地区和建筑。随着不断的发展,防雷工作的复杂性大大提升,防护工作已经从单个个体演变成区域防护或系统防御。雷电防护工作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而真正做到随时能够以最好的综合能力面对雷电天气,保护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进行。

4.1 预测警报

不论是在雷电防护工作还是其它的气象工作中,预测技术都是所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气象防雷的发展必定是以雷雨天气防护工作为中心开展的。从防雷的历史看来,2007年浙江省的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对与杭州、杭州、绍兴、宁波、衢州、金华、丽水、台州、湖州等部分地区将出现8~10级雷雨大风和短时暴雨做到了提前6小时的预报和预警,同年,邢台市气象台2007年7月29日14时00分雷电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小时内邢台地区将出现强对流天气,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地区雷雨时伴有6~7级大风和短时强降雨。有效的雷电预警不论对于内陆地区还是沿海港口城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提醒作用,也减少了雷电天气引起的人员和财物的损失。

4.2 改革突破创新

现有的防雷工作经验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是以往的分析、预警方法和制度体制有时却束缚了雷电防护工作人员前进和深入的步伐。汲取经验的同时,根据现在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变化,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当下地球环境的变化的最新信息,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科学的指导方案下,研究适合当今环境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推动雷电防护工作的发展,确保总体规划与实施的各个层面统一和畅通,拓展防护网络,增强体系,上下联动,能避免重复工作,增加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4.3 理论体系与时俱进

我国的雷电防护技术稳步提升,但是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却不够完善。只有完备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科研和工作的发展, 因此必须结合高校、气象部门和防雷产品设计制造厂商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推动防雷技术的建设。用一个生态体系去推动整个防雷技术的前进,达到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富兰克林的导雷进地思想一直指导着防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这也是对雷电灾害最重要的防护措施。相信不断的发展雷电防护技术一定能够带来更大的创新。稳步推动气象防雷工作,是作为气象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历史责任。肯定当下的防雷技术,把握防雷技术中的关键点,才能确保这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 宗锋,付彦兵.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研究[J].北京农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