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措施;材料。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 A

1、指导思想: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组织管理

2.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2.2根据目前企业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本工程的绿色施工目标:施工现场主要道路硬化、场地覆盖或绿化100%;工程降尘100%;沙土覆盖100%;进出车辆冲洗车轮100%;噪声和光污染控制100%。

3、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增强全员“绿色施工”意识,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使每个管理者和工人从自我做起,自觉爱护施工现场一草一绿,节约用水、用电、用纸,不乱扔废弃物,保护现场环境。

4、成立专门绿色施工检查评价小组,结合文明施工定期对绿色施工的实施进行检查评比,并提出改进建议。

5、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5.1环境保护措施

5.1.1大气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2)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施工现场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

(4)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

(5)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6)清理模板内已绑扎好的钢筋中残留的灰尘和垃圾时使用吸尘器,不得使用吹风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

(7)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8)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有专人负责。

(9)施工材料、垃圾的运输:

①施工现场路面硬化处理的宽度应不小于出口。

②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超量装载运输。运输土方、渣土、垃圾等物质的车辆必须采用密封运输,必须持有市政管理部门批准运证件;

③施工现场门口处铺垫草帘子,设置洗车池,车辆出场前冲洗车轮。

④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要加强防遗洒的管理,混凝土浇筑完后必须在现场清洗干净车辆方可离开;

⑤施工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运输应确保不遗洒、不混放,应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5.1.2废气排放

(1)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成份的含量,应选择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等。

(3)建筑材料采购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品。

5.1.3噪声影响

(1)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良好维护,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3)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

(4)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

(5)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昼夜施工要求的不同,应合理协调安排分项施工的作业时间:施工应安排在6:00~22:00时间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要求,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要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向工程所在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5.1.4水污染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对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程污水等不同来源的工地污水,采取去除泥沙、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2)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施工现场食堂、餐厅应设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

②临时厕所污水不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应采用小型化粪池及渗透井对厕所污水进行处理。

(3)生产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工程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②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5.1.5光污染

(1)对施工场地直射光线和电焊眩光进行有效控制或遮挡,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不利干扰。

(2)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眩光外泄;

(3)施工现场大型照明灯安装要有俯射角度,要设置挡光板控制照明光的照射角度,应无直射光线射入非施工区;

(4)夜间施工使用的照明灯,要采取遮光措施,限制夜间照明光线溢出施工场地以外范围,不对周围住户造成影响。

5.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5.2.1材料节约措施

(1)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

(6)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7) 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5.2.2材料选择利用

(1)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2)采取措施使用符合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绿色建材。

(3)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尽量利用旧料、现场拆卸回收的材料。

(4)使用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要选择耐用,维护、拆卸方便,回收方便的材料。

(5)施工中购入的主材、辅材应符合设计对使用绿色材料的要求。

(6)装饰装修材料的购入,尽量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认证的绿色材料。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彩钢板周转活动房,现场临时围挡采用装配式标准围栏,保证工地临建、临时围挡材料可重复使用率达80%。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5.3.1节水措施

(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2)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3%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3)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5.3.2水资源利用

(1)对施工现场的污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居住区和建筑排水设置废水回收设施,用于绿地浇灌;

(3)施工过程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结合实际情况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5.4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5.4.1节能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2)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

(3)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

(5)临时设施用电设备要使用标有“CCC”标记的合格产品。

(6)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能耗。

5.4.2节能效果

(1)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

(2)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

(3)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5.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2篇

所谓执行力,是指企业管理过程中,理解和实施管理措施的能力。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好的战略、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管理战略的执行能力。没有执行能力,任何伟大的、完善的战略计划都是“水中的月亮”、美丽的谎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对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力的理解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企业的执行力是指各个管理部门、各个项目、各个岗位员工贯彻执行公司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实现公司经营战略的目标能力。它是连接公司战略决策与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是把公司意图、规划变为现实的具体执行效果好坏的体现。其强弱程度将直接制约着公司的经营目标能否履行或顺利实现。对企业管理而言,再伟大的目标与理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缺少强大的执行力,将是无源之水,最终将是纸上谈兵。

执行力不是一个表象的问题,要达成“提高执行力”的目标,我们首先要找出执行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分析执行力不强存在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达到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效果。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最缺乏的并不是业务知识能力问题,而是工作态度、强烈责任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人员行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来自于执行计划,但是,很大企业的管理策略思想都在管理团队的设想中,平常都是通过与人员之间的沟通来推动策略的执行,因而有效沟通也是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

二、执行力不强存在的几种现象

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筑施工企业有了高速发展,企业往往缺少的并不全是战略、制度和措施,主要缺少的是一种坚决执行这些战略、制度和措施的毅力和魄力,缺少的是执行力度。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概括起来,执行不力的现象有:一是只图形式,不问实效。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习惯于当“收发室”、“二传手”,以为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二是责任不清,敷衍塞责。布置工作责任不明确、不细化,不能到岗到人;干工作推诿披皮,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甚至是只部署不检查。三是抓而不实,抓而不力。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不持久,部署之时雷声大,落实起来雨点小。四是不得要领,忙而无功。不注意学习钻研,不善于把握规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思路不多,方法不对,措施不力。

因此,从机制建设入手,配合作风建设,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建筑施工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要提高项目的执行力,首先要分析项目执行不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执行文化氛围。目前执行力不强的企业都缺少“没有任何借口”、“不讲条件”、“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姿态,虽然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有一套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中走样,有的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没有形成员工共同遵循的执行力文化氛围。刚进企业的新员工由于经验缺乏,不能正确认知环境和社会,遇到挫折便消极后退,工作热情不高。老员工面对重复性的工作,也容易产生思维和工作疲劳,工作缺乏动力、缺乏热情等。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以项目为基本单位进行构建,一个项目的管理机构具有临时性,从进场组建到撤场一般就是两年左右时间,一旦项目完工后就马上解散。在项目工作的员工也是从公司各个地方调集,工作时间、经验和能力参差不齐,都或多或少带有过去的工作风格习惯。有的素质高,有的素质低,造成在执行制度和管理过程中标准不一致,效果不理想,制约了项目的运行和管理。

3、奖惩没有及时兑现。奖惩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一直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构建单位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执行不彻底、执行不到位的个人以及阳奉阴违、拒不执行者实行责任追求制,没能真正发挥制作作用。有些项目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造成项目的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贯彻,有些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4、有效沟通不多。企业管理中虽然也存在部门的分工,但是更多的工作需要部门之间必要的沟通、相互协助才能完成,比如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都是需要企业的工程、物资、机电、经合、财务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但实际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过多强调各自利益,缺乏有效沟通的事情常有发生,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目标不能及时实现。

四、提高执行力的举措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执行力,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1、落实责任。瞄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问责制度,建立健全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制度。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层层形成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基本要求和责任追求机制。

2、加强督查。不断探索督查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及时掌握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之道。健全并强化抓落实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把抓落实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能力、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

3、讲求方法。正确处理“抓大事”与“抓小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为突破口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学会“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不顾此失彼。深入实际,抓好典型,以典型推动工作。

4、改进作风。坚持抓工作落实与抓作风整顿同步进行,以作风的改进来促进工作的落实。强调“决—行—果”的一致性,做到“议而能决,决而能行,行而能果”。不能把抓过了当作抓好了,必须一抓到底、跟踪问效;不能把没发生问题当作没有问题,必须措施超前、防微杜渐;不能把突击性成果当作突破,必须抓根固本、打牢基础;不能把领导表扬当标准,必须头脑清醒、持续改进。

5、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为员工建立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将员工薪酬、晋升向讲贡献、讲业绩转变,尽可能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要运用岗位履职关键绩效指标来管理执行力,从主要岗位履职业绩。行为态度,能力等主客观方面来评价个体的执行力。运用包括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培养等具体奖惩措施辅之以一定比率淘汰制来更好的管理执行力。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财务会计 管理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我们不仅仅要能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筑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稳定发展。

鉴于当前激励的市场化竞争,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企业新的发展机遇,而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混乱,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应该明确分开,相互协助,相互制约,而国外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完成了这种分管的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中更具优势。首先,如此分工使得企业内人才的工作更为明确,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流畅运转。其次,这种方式使的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在明确的分工下,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在不断提升,更提高了企业经济周转的效率,稳固了企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现代企业的改革中,也进行了此类的探索,但少有企业能够完全的完成,这种分管的不明确,使得企业的会计审计等部门也难以真正的独立,使得其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二)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上缺乏有序的结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要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在另外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用。但是,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是面临不少的挑战,其中就包括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样就会在各个部门执行相应的命令时,造成各个部门间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直接进行任命,这样的做法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可以进行随意更改,但是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却往往能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很多的建筑施工财务信息人员与项目负责人之间达到某种“默契”,这样就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

(三)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制度不够透明和完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违规方面不作为,相关的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相关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就会造成会计违规惩罚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将会间接造成会计信息管理的不明确。另外,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管理不够科学的主要性原因。

二、如何来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行业财务管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来加强企业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第一,企业要能够实行集权性的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型的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利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财务管理上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的挪用和资金使用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统一安排和调配,建立有序的财务管理机制,防止资金的非法流失。第二,企业可以详细规范财务审计管理和决策过程,从而有效避免很多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资金进入私人的口袋。第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起着重要的财务控制作用。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就认为,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建筑施工财务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确保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另外一方面看,我们还应该要针对不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制度,进而能够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做出典范,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晓翔,吕丽平.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研究与仿真[J].科技通报, 2013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4篇

1.1绿色施工的定义

2007年,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明确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她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重要作用

1.2.1绿色施工是可持续思想在建筑业的应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各国政府和舆论的极大重视,成为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性思想,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思想应用于建筑业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和建筑垃圾的处理三大方面。

1.2.2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建筑业的经济规模、产业关联度、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的行业。施工过程是建筑业中投入量最大、最集中的阶段,也是形成建筑产品、完成产值最主要的阶段。实施绿色施工能够改善建筑业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高效率的集约型转变,将建造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并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实施绿色施工是响应国家的积极政策,也是增强施工企业的重要措施,更是施工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1.2.3绿色施工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施工企业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时,也促使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达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素质等目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会派生出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2]

1.3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的推行现状

目前,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中推行缓慢。大多数施工企业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面对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作为孤立的目标,孤立地为实现这一目标配置资源、衡量投入,甚至采取“务虚”的行为,以应对相关的检查和审核。[3]此外,绿色施工在推行中形式主义较重,深度、广度不足。大多数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仅限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施工等范围,仅是做到实施封闭施工、减少扬尘噪声、现场栽花种草等内容,而《绿色施工导则》中要求的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和工程验收阶段的控制,对土地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可再利用水的收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内容,目前的施工企业几乎是没有涉及到。总体说来,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实际推广中,形式重于内容,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4]

2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难以推行的原因分析

2.1绿色施工意识严重缺乏

2.1.1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认识的不足与误区

1)一线从业人员缺乏环保和节约意识。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特点、受教育水平低、传统错误操作方法的传承等原因,导致一线从业人员缺乏环保和节约意识,对噪声、浪费以及其它不良做法习以为常。

2“)经验导向”观点阻碍绿色施工意识的渗透。我国广泛认为建筑施工是一种经验导向性的行业,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指导工作。这种认识误区片面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理论知识、技术的重要作用,导致施工企业并不积极地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甚至消极应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政策,包括绿色施工。

3)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认识不足。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未能掌握绿色施工的实施方法、管理与技术要点、目标和意义。片面的认为绿色施工是弊大于利、费时费钱的工作。对绿色施工的实施也仅限于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等范畴,深度广度不足。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作为执行绿色施工的主体,严重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其内涵、管理与技术知识掌握不够,致使绿色施工不能被积极推行。

2.1.2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意识的缺乏

1)公众严重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与治安、教育、就业、经济等社会问题相比,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够,且环保意识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感。对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可持续措施,社会公众更是严重缺乏认识。

2)公众容易忽略建筑产品的绿色施工过程。在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关心的是如何用绿色外表掩饰其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渲染楼盘的环保性、生态性,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环保与节约;社会公众只关心建筑产品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在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参与。社会公众对环保意识、绿色施工意识的极度缺乏,造成了绿色施工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2.2现行绿色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2.2.1标准体系尚未制定出台

1)绿色施工实施指南尚未颁布。目前,全国范围印发的《绿色施工导则》仅限于对绿色施工要点的列举,缺乏系统的实施指南,未结合施工全过程编制绿色施工的实施步骤和细节。此外,只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了绿色施工相关文件,但其指导性仍有待提高。如《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仅限于对“四节一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两大方面的要点列举,缺乏施工全过程的绿色指导。2)绿色施工技术规范尚未制定。绿色施工与非绿色施工的最大区别在于节能减排措施的采取,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目前,关于绿色施工的技术规范没有形成,同时缺少试点和示范工程,致使绿色施工缺乏参照标准。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已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尚需完善。《绿色施工导则》中规定绿色施工管理中包含评价管理,须进行自评估和综合评估,也列出了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六方面所涵盖的27个指标体系。但目前为止,没有规定评价方法、形成评价体系,无法衡量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的实施绩效、反应绿色施工的执行水平。综上所述,实施指南、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三大标准体系的缺失及不完善致使绿色施工裹足不前,难以发展。

2.2.2法律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1)环境立法不完善,造成绿色施工无法可依。在某些重点领域,如环境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未制定出相应的法律,造成了法规体系的空白;现有法规过于原则,缺乏配套和实施细则等,法律责任较模糊,可操作性差;环境立法与其它立法衔接不足等。

2)环境执法不严,造成绿色施工难以为继。如行政干预影响环保部门执法、环境执法的强制手段少等,由于执法不力,使遵守法规的绿色施工企业和违法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起点上,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5]环境法的立法与执行是改变环境,包括建筑工艺和建筑环境的最主要驱动力。然而,环境法规作为绿色施工最大的约束力,由于其不完善性,导致了绿色施工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2.2.3激励性政策的缺失

1)现行奖项评比机制未能反映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在建筑业的各类奖项设置中,对施工企业扩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以及申请资质等级等有重大影响的“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的评比未考虑到绿色施工因素。

2)缺乏鼓励性经济政策。在绿色施工的初步阶段,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本更高。目前,政府未出台相应政策,如绿色补贴、差别化税收等,以平衡绿色施工与非绿色施工的成本差别,不能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可行性。激励性政策的缺失挫败了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2.3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不足

2.3.1我国建筑行业结构不合理

现行建筑行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绿色施工的推行。建筑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建筑业大、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比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可以衡量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行业内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我国的建筑企业基本属于大而全和中而全,没有形成分层的有效竞争机制,导致了大、中、小型建筑企业进入一般建筑市场的层次和可能扮演的角色基本相同,人为地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行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有效竞争严重不足,从而形成建筑业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进而引发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市场混乱无序、增加交易费用、阻碍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6]在恶劣的行业环境中,因大企业无法实施有效引导、中型企业不能实现技术创新、小型企业无暇顾及社会责任,致使绿色施工在呼吁声中搁浅。

2.3.2总承包模式与企业结构亟待调整

现行总承包模式与企业结构不能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绿色施工原则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并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目前,只有少数总承包模式能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如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然而,我国工程总承包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总承包组织结构不合理、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不配套、社会认可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资质不适应总承包要求、人才缺乏等。[7]现行的大多数总承包模式致使建筑产品产业链存在着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纵向分割局面,总承包商要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极为困难,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严重违背绿色施工原则,制约绿色施工的推行。另外,大型企业的横向联合结构不适合总承包模式,急需调整。如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而成,施工工程由每个子公司分别承包。集团的成员企业业务相同,常常互为竞争对手。中建总公司作为母公司,不是集团内集中大部分承包业务的核心企业,而是任由下属工程局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力自行发展。总公司虽然从统计上看资产、人员规模很大,但缺乏相应的总承包能力,工程承包的基本单位分散在下级的公司,无法达到规模集约的效应,在技术开发及管理能力上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媲美。[6]企业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施工企业缺乏绿色施工能力,并且,其与总承包模式的不适应将直接导致绿色施工无法实现。

2.3.3我国绿色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受现阶段技术水平所限,绿色施工进展缓慢。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的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8]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有较大差距,符合绿色施工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更是相当缺乏。[9]我国相对落后的绿色施工技术水平导致现行的绿色施工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2.4实施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不能凸显

绿色施工往往意味着可供选材的范围更小、材料成本更高,可供选择的工艺更加受限。如节能低碳材料价格一般相对较高,据估计,做节能低碳装修的前期投入要高出普通装修的20%-30%,节能低碳全装修的住宅价格也比同类地段的住宅溢价30%-50%。[10]虽然绿色施工也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目前的行业背景和施工技术水平下,社会效益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激励机制的不成熟,“绿色税收”尚未形成,不能降低绿色施工的成本,最终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不能得以凸显。施工企业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济效益的缺失使绿色施工的推行的最大动力因素未能形成,严重制约其发展。

3促使施工企业积极推行绿色施工的措施建议

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存在,使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中推行起来进度缓慢、效果甚微、浮于表面。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促使施工企业积极推行绿色施工,达到深化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通过宣传和培训,强化绿色施工意识

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了解,让其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意思,能够形成对绿色施工的支持和监督作用。通过对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绿色施工的内涵、原则、总体框架和要点,提高绿色施工意识,改变其传统观念。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达到绿色施工对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2通过新增和修订,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制

首先,对环境法应进行修订,将绿色施工所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环境法相结合,并明确环境法与其它立法的衔接;在立法中应对污染结果的量化进行规定、建立相应的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明确法律责任和操作流程;在执法中应保证公平公正、落实到位,严防行政干预环保部门执法。其次,加快制定并出台实施指南、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三大标准。实施指南的出台能够指导施工企业按照绿色施工的程序与要求,有迹可循地完成绿色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则让施工企业在绿色施工中,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有相应的参照与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则对绿色施工的成果能起到公正的反映,对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有检测、反馈、监督、改进等重要作用。然后,制定对绿色施工的各类激励性政策。包括设立与绿色施工有关的新奖项,促使施工企业积极建设绿色施工项目;实行对绿色施工项目的补贴、征收绿色税收、差别化税收等措施,降低绿色施工成本,积极诱导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

3.3通过整合和分工,改进建筑行业结构、提升行业水平

首先,调整建筑行业结构,实现以施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分层的有效竞争机制。通过整合,形成一批在规模和实力上均遥遥领先的大型企业,起到集约和综合的作用;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地区化服务。参照国外建筑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力组合的实际经验,大、中、小三类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例应分别为0.1%,1%,98.9%是适当的。[6]通过行业结构的整合,肃清行业环境,保障施工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为绿色施工的推行创造可行基础。其次,应调整上述占比0.1%的大型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改进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对建筑企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外延连接若干小型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工程主要由核心企业的母公司来承包,而那些关联公司和小公司服务于集团内的施工企业。最终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集约、规模经济的效果,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的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和各阶段控制的原则。通过对总承包模式的优化改进,为绿色施工提供更有利的管理环境,增强绿色施工过程中的统一协调性。然后,针对绿色施工导则中所提到的管理和技术六大要点进行创新和研发,并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力度,综合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为绿色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绿色施工的综合效益。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 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调节作用,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我们只有健全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单位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秀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流动资金管理.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2]姚高发.关于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