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气象;科普宣传;服务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29-02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气象部门把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准确把握气象科普宣传的“三个重点”即政府重视支持的政策点、城市规划布局的建设点、显现放大效应的实施点,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气象科普意识和知识,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1政府重视支持的政策点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的改变,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它表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开始把气象科普宣传纳入到整体工作的部署之中,在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市政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气象工作部门也因势利导,把科普宣传有针对性的部署到社会科普体系之中,积极推进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从气象部门单打独干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舆论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善用媒体持续不断反映气象部门及科普宣传的各项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是争取政府领导和部门重视和支持的有效方法。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经济日报》浓墨重彩宣传湖北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材料”上批示:“气象服务湖北发展,成效明显。”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批示:“面向基层,挖掘气象与经济的题材,是服务基层、服务经济、宣传气象的好做法,应继续坚持、拓展。”这些批示对于形成良好的政府支持和政策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和考核体系。继2012年《湖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之后,今年7月1日,《湖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实施办法》即将实施。这些法规明确了由气象部门负责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和设施建设,要求相关部门和农村、社区、基层单位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当地相关工作计划,确立了气象科普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实现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组织管理序列,气象科普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争取由地方政府给予科普宣传人力保障。深化在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少年宫等场馆气象科普展示区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在风景区、人员集中区建设气象科普项目,提高气象科普的影响力。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气象科普基地、红领巾气象站和社区气象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气象科普宣传,在组织人事部门指导下,推进气象知识进党校、行政学院。进一步培育气象科普志愿者队伍等。

2城市规划布局的建设点

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养,需要一定的城市建设载体。城市和乡村在规划布局时就应在用地、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扶持,在整合气象部门和社会投入的同时,预留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同时,预留部分墙体、公交车身、道路广告牌等载体进行气象科普公益宣传。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集聚广大居民群众的社会基层单位,根据不同区域和特征的居民群体,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品牌响亮、针对性强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湖北气象部门在武汉百步亭、南湖等社区建设示范科普点,找到了一条三轮驱动,三方受益的新路子:气象部门有条件,拿器材,敢投入,见效果;社区有需求,有热情,出地拿电,服务提档升级;科协有动力,普及知识,科普走进千家万户。

气象科普宣传只有在社区乡村每个角落都“接地气”,真正做到平民化,并运用到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中,才能为保障保证社会和公众的生产生活,群众安危冷暖、减少财产损失创造条件,从而使人民群众在科普宣传中受益,进而成为推动气象科普宣传的群体和动力。湖北气象部门在全省建成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基地300多个。还先后在武汉、荆州两个部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了城郊菜篮子工程气象服务、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气象服务的试验,在襄阳、宜昌两个省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了主要特色经济作物气象服务试验,开发推广了6类26种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并采取各县气象局分区组织的方式深入种养大户进行了直通服务。

3显现放大效应的实施点

注重把握社会公众需求,全方位地开展常态化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气象科普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宣传示范效应进一步放大,是湖北气象部门推动气象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经验。

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气象科普教育。目前,全省已建成3万人的基层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部门联络员和重点单位安全员等气象“四员”队伍,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湖北通过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做好气象“四员”队伍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培训工作,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省市两级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还邀请气象专家作了20余场科普报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还被纳入了省委党校的日常教学计划。

抓住重大的、关键的气象灾害性天气事件,放大气象科普宣传的效应。既抓住影响城市运行的暴雨渍涝、影响农业户外作业安全的雷电灾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雾霾天气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宣传,也针对公众的关注情况做好相关科学普及工作,都对气象科普宣传具有积极的重大推动作用。2012年6月武汉发生烟霾事件,气象部门及时向主流媒体新闻通稿辟谣,还组织专家到网站接受在线访谈,有效发挥了“减压阀”作用。

通俗易懂的气象读物是科普宣传工作的得力法宝。近5年来,湖北省气象局组织创作气象科普文章近3000篇,陆续出版了《风云气象》、《气象志愿者手册》、《我们身边的气象》、《农村气象信息员服务手册》、《风云漫话》等科普书籍。

参考文献

[1]叶静,杨黎黎,等.气象科普宣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3(2).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当前气象防雷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普工作薄弱

气象部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工作似乎只有天气预报,因此对气象部门工作性质的认识很片面,导致出现气象科普不被人重视的局面。气象部门的防雷科普内容单调,科普工作质量不高。普遍的现象是重视气象知识的普及,介绍气候和气象的内容多,对于气象的危害宣传的少;关乎人们生产和生活灾害的内容介绍不足,特别是指导人们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和知识进行防雷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正常发挥。群众掌握的防雷及气象科普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科普作家的书来实现,来自于气象工作人员的科普宣传则相对较少,气象工作的实质内容与人们的生活衔接不紧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1.2 科普手段单一

目前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所采取的模式单一,措施有限,手段传统,无法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采取的科普方式主要还是纸媒的方式,一般是以书报刊的发行为主,其它途径的利用还处于空白,有待开发。由于途径单一、手段传统,因此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效果甚微,难以激发公众的重视。

1.3 防雷减灾的科普范围不宽泛

由于受经费来源和人力资源的限制,防雷减灾科普工作没有全面覆盖城乡及各个领域。气象部门的科普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对于那些偏远的农村和边远落后地区的科普宣传则表现为覆盖面狭窄,或者是杯水车薪、蜻蜓点水式的宣传,导致这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对于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十分薄弱,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2 做好防雷减灾宣传的策略

2.1 认识防雷科普工作的内涵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和气象服务的变化使得气象科普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对于气象科普的认识早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科普,科普工作的意义也非传统观念所能充分表达,并且现代防雷科普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传播普及气象知识的范畴,防雷科普等气象知识的普及,弥补了气象信息的不足,提高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效益,应该说,防雷知识的普及是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于现代卫星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信息准确率很高,的气象信息对生产和生活的指导作用也很大。比如雷暴气象信息时,顺便把应对雷暴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说明一下,人们更加清楚雷暴及雷暴的危害,预防的意识会增强,进而可以大大减少损失。所以作为气象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防雷减灾等气象科普的重要意义,气象科普和业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所以气象部门必须将气象科普工作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作为提高气象服务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气象科普的目的,既是气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也是提高公众防雷减灾意识的促进,更是加强防雷减灾行动的实践。

2.2 丰富科普的内容和手段

科普工作重要的科学知识的内容,首先要让人民群众了解雷暴灾害的发生及危害。雷暴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家电安全,所以预防感应雷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感应雷,通常是指雷电的电能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时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这种电磁脉冲就可以损坏我们的家用电器,感应雷对居民的危害有四种途径:可以从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或无线电视天线的馈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进入室内,从而损坏电气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对于这种情况,气象部门应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3 开发防雷科普新渠道

气象科普工作应该和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提高科普工作的全局性,实施具有计划性的整体策划,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科普手段及其效益的调查和研究。注重科普内容的实效性和适用性,提高科普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本地的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制定贴近人民群众和社会需求的科普工作计划。突破传统报刊宣传的僵化模式,与时俱进地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和新技术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方式。

2.4 扩大科普的覆盖面

把科普工作的重点向偏远地区转移,向落后地区转移。进学校、入乡村、走企业、访社区,对于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给予重点关注。让人民群众提高对雷暴危害的意识,强化防雷减灾的实践,帮助群众在灾害面前实施自救互救和群防群控能力。增加对防雷减灾科普工作的资金投入。气象科普是为公众公益谋福祉的事业,加大资金投入,开发科技新产品,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兼职人员,发挥专业和兼职科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为人民大众的防雷减灾能力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建设部门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气象部门在加大对气象科普投入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气象科普的作用,为扩大气象科普产品的供给和应用打下物质基础。

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应围绕当前气象科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实施,在全社会普及“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重要理念,强化意识,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密切结合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作出气象部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学勇.气象科普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陕西气象,2009(6):49-50.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以举办座谈会、报告会、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本地实际,丰富宣传内容,突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二、精心策划,开放日活动有实效

世界气象日对外开放接待社会公众参观活动,是加强宣传的重要形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气象展馆、展厅、科普基地及有条件的开放气象业务场所,通过参观讲解、专家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工作,普及气象知识。

三、拓展渠道,媒体宣传工作有内涵

加强与当地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集中优势资源和宣传力量,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的宣传契机,结合当前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热点,通过召开新闻会、通气会,向社会媒体平台提供纪念日活动新闻通稿和主题宣传片,举办专题访谈(网络、电视、电台),采用报刊专版、专栏、新闻、专题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活动信息。通过电视频道、街头显示屏、公交电视等载体,播放气象科普专题影片,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努力扩大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着力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为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深入基层,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织编写、制作或向相关单位联系购买各类气象科普宣传品。要抓住科普宣传的良好契机,集中在世界气象日前后组织气象科普宣传小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活动,送书刊、送展览、送讲座。要结合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组织气象信息员交流培训,通过气象信息服务站传递气象科普知识,逐步形成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常态化。

五、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指导和总结工作

切实加强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领导,制定详细活动方案,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确保安全,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1、对外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年初,*气象科普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今年世界气象日、全省科技活动月、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市气象科普教育地全面对外开放。平日看似神秘的大气探测基地和气象台,成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们探索大气科学奥秘的乐园。科普展厅内摆放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人工增雨、防雷知识、12121气象咨询电话内容等宣传资料,投影厅播放的有关天气、气候知识的科普宣传片,以及山顶上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DZZ1—2型自动气象站等多种现代气象探测仪器,让参观的人们陶醉在气象知识的海洋里。*年上半共接受青少年和市民群众1800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实用又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我们积极与当地主要新闻单位联系,邀请市电视台、市电台、*日报社等多家媒体,采用新闻、专题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科技服务内容,宣传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宣传气象工作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6月20日,我们配合市科协,以“了解雷电知识增强防雷意识”为题,在*日报出版了一期《科普之窗》,从雷电是什么、防雷知识、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安装防雷装置应找哪个部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雷电防御知识,让气象知识和气象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

根据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和市科协关于“科技进步活动月”的总体部署,市气象学会全方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大气探测基地和市气象台向社会开放,并配合市科技局和市科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展览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我们订购了中国局和省局制作的《气象与生活》《防雷避险手册》等宣传小册子800多本,气象预警宣传单、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宣传单等3000多份以及小礼品一批,于5月22日和6月12日,在市人民广场和平冈镇沙头垅小学和市第十小学开展的宣传活动中派发,大力宣传气象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等科学知识,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1、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结合世界气象日主题,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月16日,我们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邀请我省著名的气象专家吴兑先生为《漠江讲坛》作专题讲座。来自全市各界的数百名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第一会议室聆听了吴兑先生的专题讲座——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吴兑先生在报告中紧密结合我省和*的实际情况,利用大量的电子图表和数据,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产生的诸多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陈芝岳副市长在主持讲座时指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气象灾害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气象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他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社会公众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气象、理解气象、支持气象,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使气象工作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人天和谐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

3月23日,我们邀请市科协、双捷水文站、闸坡海洋站、*盐场气象站、*合山机场气象站等单位领导和气象、水文科技工作者,在市气象局召开纪念世界气象日气象学术研讨会和学会工作座谈会。《增温背景下两阳地区降水和地表干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等八篇技术论文在会上交流。市气象局局长阮世林、市科协副主席蔡庆等领导为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活动作重要讲话。

4月13日,市三防、水文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行12人到*大气探测基地参观,并在市气象台与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加强部门合作、联防与互动,共同做好预警信号宣传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为以后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科研与课题开发,提升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认真组织,精心筹划

这次科技活动周,从方案的制定到实施领导都非常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单位负责人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切实可行的《县2013年科技活动周工作实施方案》,对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由于加强了领导,统一了思想,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二、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1、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活动。

(1)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美好生活”这条主线,2013年5月22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省农函大2013届富硒水稻县首期产业化培训班在村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由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局和镇农技站共同主办,是我县2013年“科技活动周”其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对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培训的内容包括水稻的栽培和红薯种植技术,瘦肉型猪高效养殖技术和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等,共有60多名养殖户、种植户和产业扶贫户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是县科技局和县科协在村分别授予该村“县科技特派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县农业科技协会培训学校”两块牌子。我们将依托这个基地经常举办类似的培训班,以提高老百姓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拓宽老百姓致富门路,进行智力扶贫,同时为村的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活动得到了村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使他们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有科技含量的新技能,对“科技致富”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产业扶贫提供了科技支持。

(2)5月24日,县科技局和县科协在县百嘉镇金塘村安排植保和粮油专家讲授富硒水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再由养殖和经作专家讲授生猪养殖、西瓜田间管理技术等。还安排专家在实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期间,发放了“肉牛养殖”、“瘦肉型猪养殖技术”、“水稻种植技术”和玉米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栽种技术书籍,以及“农村垃圾处理”、“科学关爱生命”等科普宣传资料。

2、开展了“科技进社区、科普入万家”科技普及活动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监控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5月20日上午,县科技局、科协和县气象局在气象科普示范学校二中举行了“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我县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为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象变化等知识,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普教育进校园,进一步加强全县示范校园气象站建设,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气象科学素质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开端。启动仪式后,气象科普专家对初一年级学生作了精彩的“科学认知雷电”科普讲座,下午组织初一年级学生观看气象科普知识展板挂图、参观气象观测场等。此次活动共发放气象科普等资料1300多份。

3.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⑴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建设一批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和一个地震灾情速报网,设立公开咨询电话;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建立一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支地震灾害志愿者队伍,完善县和乡镇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搜集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三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严格依法办事,不断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服务窗口的管理,提高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争取上级地震部门给于立项支持;五是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的宣传教育活动。

⑵5月12日,会同有关防灾减灾成员单位在车站广场开展了以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为主的科普活动,共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咨询100人次。

4、认真完成科普调查和民营科技企业统计工作

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县科普资源,科普运行状况,跟踪科普工作的运行动态和质量,五月份,我们对科技、科协、教育、国土、农业、文化、卫生、计生、环保、广电、林业、旅游、气象、工会、团委、妇联等16个部门进行了科普调查,统计资料已按要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