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专业论文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水利专业论文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几十年来,税收管理员管户的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没有本质改变。进入21世纪,伴随大企业税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税务总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推进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设立专职机构,初步构建组织框架2008年,税务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从2009年开始,多数省级税务局相继成立大企业管理处(或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办公),部分市级税务局成立大企业科或大企业局。

2.明确管理对象,工作针对性提高2009年,45家企业集团被税务总局确定为定点联系企业,其2013年实现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1%左右。各地大企业管理部门自行设定标准,选择大企业作为管理对象。

3.尝试新管理模式,专业化分工初步形成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有限职能模式,即在不改变日常属地管理、不改变税款归属和入库级次的前提下,大企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风险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另一种是全职能模式,即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除税务稽查以外的全部税务管理事项。

4.开展个性化服务和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税法遵从不断改善大企业管理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积极处理大企业涉税诉求;创新税收遵从协议、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从2009年开始,大企业管理部门对45家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进行评估。2012年—2013年,分别对石油石化、烟草、银行、电力行业的4户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全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成效明显,税务机关发现并及时消除了涉税风险,增加了税收收入,同时帮助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5.致力制度建设,初步搭建业务框架近年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等制度陆续出台,使大企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6年来,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逐步深入,但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制度建设、征管资源配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1.大企业税法遵从意识仍需强化,税法遵从水平参差不齐从风险管理实践发现,有些大企业税法遵从认识存在偏差,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存在漏洞,需进一步提高税法遵从能力。

2.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管理体系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属地日常管理结合跨层级风险管理的模式,大量工作沉淀在基层。大企业管理机构未实现扁平化,仍然采取直线职能管理。税务总局对省级及以下大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没有明确规定,少数省(市)未成立大企业管理部门。大企业标准不统一,各省管理对象范围不一致。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税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工作开展难度大。部门职责不清晰,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重叠。

3.业务建设亟待完善,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业务体系一是个性化服务理念先进但制度欠缺,操作性不强,服务产品较少。二是缺乏系统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以固化风险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税务审计等风险应对手段,缺少法律赋权,没有工作规程。三是没有建立全面的分行业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型和管理指南。

4.税法确定性和统一性未能满足大企业需求,个性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税务机关对税法确定性重视不够,各地对税收政策理解和执行不统一,政策适用缺乏透明度和确定性。相同业务,不同区域的税务机关政策执行存在差异,使跨区经营的大企业陷于两难境地。

5.信息化建设亟待改进,尚未形成坚实的涉税信息支撑体系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制约税务管理的瓶颈。税务机关掌握信息类别单一,主要是企业申报数据和税务管理数据,第三方信息严重缺失。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受纳税人遵从意愿、遵从能力限制,数据质量受税务人员操作和维护水平影响有待提升。税务机关单一功能软件较多,重开发轻整合,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分析、应用不深入,缺乏智能化的技术工具。

三、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路径

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系统工程,当前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围绕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核心业务构建、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

1.健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组织体系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规模重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统一大企业标准。综合考虑纳税规模、集团化管理、特殊行业、跨境投资经营等指标确定税收管理上的大企业。大企业管理部门每年公布大企业名单,对列明企业实施管理。

(2)缩短管理链条,实现机构扁平化。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在目前6个处室的基础上,增设大企业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国大企业的数据。各省级税务局成立大企业管理局,内设若干行业管理科。市级及以下税务局可以不设专职大企业管理机构。

(3)确定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职责。笔者认为采取有限职能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和财政管理体制。各省大企业管理局实现税源管理实体化,承担列明企业的税源监控、风险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2.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业务体系当前,我国大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快业务建设。一是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夯实制度基础。我国应修订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税务审计、纳税评估等风险管理手段。尽快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办法、税务审计工作规程和反避税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方法。二是分行业精细化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整理各行业税收管理经验,建立行业税收管理模型,制定分行业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指南;归集行业税收风险点,建立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深入分析税收风险特征和成因,设定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指标。

3.构建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体系找准个性化服务定位,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服务内涵,做到服务措施具体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创新服务产品,开展申报前协议、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的试点工作,成熟后迅速在全国推行。科学设定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测试指标,开展内控调查测试,帮助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4.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包括企业数据管理平台、风险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税务审计软件等在内的信息管理体系。

(1)加强第三方信息采集与应用,构建有力信息支撑。全面获取大企业涉税信息,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有必要从法律上规定单位和个人负有提供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义务。国务院组织建设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单位定期上传企业信息,政府各部门依职责获取信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2)开发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税务审计软件。在系统中灌装行业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定期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增强税务审计软件智能识别疑点的功能,提高审计效率。

(3)强化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库和网络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强化软件操作培训和绩效考核,减少错误数据。完善综合税收征管软件和报税软件的审核、校验功能,提高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专业化人才纳税服务专业化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管理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通过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专业技能,实行分类管理和规模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税收管理专业化是大势所趋。据笔者调研,20o7年娄底市国税局适应这种趋势,大力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着重改革管理的组织结构,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所得税三个类别分设税源管理机构,实行针对性管理。专业化管理推行一年多来,收到了明显成效,税收征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补办税务登记2836户,个体税收增长44.6O%,高出总收入增长水平20.42个百分点,所得税收人增长53.5%,高出总收入增长水平29.92个百分点。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专业化管理还只是“破冰”之举,尚未达到“融冰”、“化冰”的境界,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广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在专业化管理方法、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目标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拟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推进专业化管理纵深发展提出几点浅见,供工作中参考。

一认识上应该厘清的几个问题

1、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而是全方位、立体型、深层次的专业化管理。有人认为,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进行了分类就是进入了专业化管理,这是错误的。分类是专业化管理必备条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目前,我们的专业化管理还停留在浅层甚至表面上,形式上转型了,实质上还没转型,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程序还是老套路、老办法。在一般纳税人管理上,税源管理部门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化、分工,也没有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所得税管理上,缺少专门的税源监管,缺少多元化的信息网络,缺少专业的纳税评估;在个体税收管理上,税源底子、纳税人户籍还不是很清楚,税额调整方式还比较粗放,个体大户的征管还不是很到位。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专到了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每个工作点上,还应该有专门的办法、专门的手段、专门的目标。

2、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有些人一提专业化管理就认为是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置身事外。诚然,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是,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征管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征管制度和办法,税政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政策服务,计统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因此,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该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协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3、专业化管理不是一专到底,也应有适当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纵向的延伸,多元化管理是横向的延伸,缺少多元化的专业化是狭隘的专业化。比如:管理增值税的部门既要管理好增值税,也要注意所得税的管理,及时将增值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所得税管理部门反馈;管理大企业的部门,既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法,也要对大企业下的子公司、小企业加强管理;管理甲行业的税收管理员,既要加强对本行业的税收管理,也要注意与甲行业相关的乙行业的情况,做到相互融通、相得益彰。因此,专业化管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专业化管理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重管理、轻服务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推行专业化管理后,部分人甚至加深了这种理念,片面强调专业化管理而忽视纳税服务,征管制度变得越来越冗长,征管措施变得越来越繁琐,征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牺牲了优质服务,并且两种效益不对等,牺牲大于收获。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特别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得更长、更深、更广。

5.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带动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这是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物,这种表象容易掩盖税收征管质效的本质,让人误以为这完全是专业化管理的功劳,并在这种成果下沾沾自喜。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收率是否提高,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实践中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进一步打破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属地管理的模式,分行业、分规模进行管理。一般纳税人管理部门设立大企业管理组,大企业以外的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设立若干个组,商业与工业分开,甲行业与乙行业分开,每个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税收管理,加强对各个行业的比较分析,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同时,在职能建设上,要将管理与评估分离,专门设立评估组,负责互动平台下发现的疑点企业的纳税评估;所得税税源管理部门可以比较一般纳税人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管理部门则要按地段、按规模、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监控到每一个个体工商户,监控到开业、歇业、复业等具体的经营活动,监控到每一张发票的开具情况。同时,市局要积极参与到税收征管实践中来,重心下移、业务贴近基层,市局直接对大型企业进行评估,对大型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对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直接稽查。

1、抓紧规范管理制度。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型,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规程也必须相应转型,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空挡。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管理办法、纳税服务实施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再造管理流程,科学设置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流程、办税服务流程、部门衔接流程、互动协作流程,使各项工作顺利流转,防止工作断链;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强化检查考核,明确内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动力。

2、着手强化配套措施。要将征管、税政、稽查、计统、信息中心等部门纳入专业化管理工作范畴,形成大专业化管理格局,增强整体合力。各部门要以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积极主动为专业化管理服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手段。征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供基层征收管理机关执行,进一步扩充纳税评估模型库,建设类型齐备、典型具体的纳税评估模型库;税政部门要着重完善民政福利企业、废旧回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办法,提出精细化管理举措;稽查部门要加强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各个行业偷税漏税的惯用伎俩,为税源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提供参考;计会统部门要走出传统的统计分析习惯,将统计分析细化到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和细分行业,将统计分析指标细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信息中心要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把各税种、各类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储存,加强税收数据的深层次开发使用。

(二)努力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基础,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反避税专家、所得税管理专家、转让定价调查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还很稀缺,制约了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先行性工作来抓。要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方向,从学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综合性教育转向专业教育、针对性、高精尖教育,使受教育者多获取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多培养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计算机专家;要建立和扩充各级各类人才库,对专家级人才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因才适用;要确保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每年专业人才的岗位异动率不能超过20%,并要实行“退一补一”的办法,顺利实现专业人才的新老交替。

(三)积极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连体婴儿,有相应的管理就有相应的服务。随着管理的深人、细致,纳税服务也应该紧随其后,步调一致。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首先要树立“顾客导向”意识,对企业来说,顾客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顾客需求、顾客满意来进行,对税务机关来说,纳税人就是税务机关的顾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顾客需要、顾客满意为标准,当然,这种需要和满意是建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之上。其次,要建立大客户税务经理制,达到一定规模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作为企业的税务经理,成为税企沟通的基本渠道,对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涉税问题。再次,要拓展纳税服务的方式方法,实行同城办税、网络服务、数字税收等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尽最大努力方便纳税人。超级秘书网

(四)全面推进管理专业化。

l、推进一般纳税人管理专业化。摸索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新途径。目前,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尚未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探索,为以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积累经验。大企业的标准可按销售规模、纳税规模、资本规模和其他特殊情况综合确定。每个大企业明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员负责了解大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发票开具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同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对申报资料、税款入库、争议税款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跟踪性税收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中的异常情况,对发现重大问题的企业实施专业化税务审计,审计过程中可以召集行业分析专家进行集中“会诊”,必要的情况下,大企业可实行专家组专门管理,但是,对专家组成员要明确职责,量化指标,用简易的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确保驻厂员忠实履行职责。

深入推进行业分类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在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部门内部进一步打破属地管理的格局,按照“突出特点、规范制度、重点推进、逐步细化、完善体系”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行业、合理分配征管力量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目前的情况,分行业管理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太粗了专不起来,太细了人员力量有限,应以两人为一组,每组专管1—3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要逐级建立行业税收信息库,搜集各类经济税源信息,树立行业指标标准,定期指标体系,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各种指标标准,为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参考。要加强行业研究,行业税收管理员定期出具行业发展报告,定期提供行业经营、发展情报,定期召开行业分析例会,对特定的行业问题,采取专家咨诲、实地考证等办法加强研究。要完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库,开展专业化评估,专业化评估的特点是人员专业、知识专业程序专业、方法专业。

2、推进所得税管理专业化。今年是新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总局和省局专门召开了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了“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24字方针,为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按行业、按规模进一步细化分工,适当增加所得税专业管理人才,调整所得税管理事项。县(市、区、局)应迅速积极探索在税政科设立由2—3人组成的专门小组,重点抓好所得税纳税人除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外的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重点涉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等重点事项工作。

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专职监管。所得税管理的瓶颈是信息失灵,因此,有必要建立专职监管部门,专门负责加强信息情报的搜集和税源的监管,理想的模式是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综合各种经济税收信息,统一自动采集、自动储存、自动筛选、自动分析。当前的选择是健全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从产权交易机构、工商部门、公证部门采集重大产权交易、产权变更、经济合同及协议等情况,可以从金融部门采集银行开户、资金流动情况,可以从新闻媒体采集经营发展变化、重要产品上市情况。

建立所得税专业评估体系。所得税纳税评估是对税源监管信息的分析、利用的过程。所得税专业化评估有别于原来的“大一统”评估,评估的精细化程度更高,侧重于收入成本的审核,强调行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应加快建立包括行业税负率、零负申报、财务比率、财务项目分析指标等在内的指标峰值,建立指标警戒体系,将低于警戒值的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和科学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找出疑点,指导评估。

按照“二八律”建立重点税源监管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好2O%等于抓好10o%的“二八率”是现代管理的机理,也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哲学原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要编制重点税源监管调查指标体系,调查分析重点税源企业报表数据、纳税申报数据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税源、税负变化动态。要明确规定纳税人发生重大盈亏、资产损失、产权变更、投资转让、破产重组等变化时,必须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所得税清缴手续,并将重大事项报告情况作为税务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

严格核定征收。对连续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预警值的一般纳税人、符合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行核定征收;对零申报和负申报的企业核定征收面要达到60%以上。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研究和管理。积极培养一批反避税专家,依靠专家推进反避税工作。定期剖析反避税典型案例,增强反避税工作的针对性,以典型案例指导反避税工作。对长期亏损或跳跃性盈利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违反营业常规的企业、实行关联交易有较大避税嫌疑的企业,开展内、外部调查,加强情报交换,做好信息比对和功能风险分析。

大力开展所得税专项检查。切实扭转所得税检查是条“橡皮尺”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所得税检查的刚性。税务稽查的重点、检查的技能逐步从增值税转向所得税,大力培养所得税检查专业人才,探索所得税检查的新方法、新手段。所得税稽查收入与全部稽查收入要协调发展。

3、推进个体税收管理专业化。

细化个体户户籍管理。定期对管辖区内的漏征漏管户进行清理检查,全面深人分析、监控个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情况,做到基本情况清楚、涉税事项清楚、增减变化情况清楚、停歇业、走逃户、非正常户情况清楚、税控装置使用情况清楚。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定于*年10月中下旬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现在开始组织征文及报名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会主题和主要活动安排

年会主题:关注民生水利中的科技问题。

年会主要活动安排:第一天为全体代表大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场学术研讨;第三天为技术考察。

分会场由中国水利学会秘书处承办,相关专业委员会和单位协办。经研究决定,今年学术年会的分会场及协办专委会分别是:

分会场1: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利专委会)

分会场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委会)

分会场3: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水生态专委会)

分会场4:农村水电开发(水力发电专委会)

分会场5: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处理(减灾专委会等)

分会场6:国际分会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二、组织机构

年会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由相关专业资深专家担任。

三、征文方式

1、征文

提交论文的作者可根据论文内容向以上有关分会场投稿。各分会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2。科技人员较集中的单位可统一组织投稿。请各有关单位做好征文的组织协助工作。

2、评审

年会学术委员会将对递交的论文进行评审;经评审被会议录用的论文,将编入会议文集,正式出版;学术委员会还将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在年会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对未安排分会场发言交流的论文,将提供墙报专区,以便作者张贴交流。

3、时间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一年来学会工作回顾

(一)、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1、设立“*水利科学技术奖”

为了充分调动我区广大各族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励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创新人才,造就进入自治区和国内科技前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更好地为我区水利行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水利学会在*年初召开的七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上通过的《*水利学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学会实施改革的精品项目是设立:“*水利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论坛”等。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水利学会起草、广泛征求意见及修改、经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和厅科教处审核,在水利厅王厅长的主持下,于*年5月厅务会议审查通过了《*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在*年7月26日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同意*水利学会设立“*水利科学技术奖”,并在国家科技部备案。

首届“*水利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按照《*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规定,于*年7月25日由*水利学会、水利厅科教处联合发文征奖,对申报首届“*水利科学技术奖”的具体要求、评奖办法、填写申报推荐表、各项工作具体进展时间安排、成果鉴定的具体申报程序和要求等都作了具体安排和布置。水利学会秘书处(奖励工作办公室)从*年9月起,对陆续申报的成果项目开始进行形式审查,经过筛选和根据成果项目准备情况,*年度申报*水利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最后进入评选阶段的共有18项成果。

*年1月6日—7日召开了*水利科学技术奖评审答辩会、专家组评审会、评审委员会会议。*年1月15日召开了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评审委员会汇报评审工作情况,对专家评审组、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年度*水利科学技术奖授奖方案进行了审定;最终确定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并在水利学会和水利厅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年1月31日,在*水利学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我们举行了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对获得首届“*水利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获得第四届“*水利行业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的论文进行颁奖表彰。按照有关评奖办法的规定,对获奖的成果和论文,将颁发奖金和证书。奖金由昌源水利水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赞助资金,*水利学会设立的“*昌源水利科技基金”出资颁发,获一等奖的每个项目奖金是8000元;获二等奖的每个项目奖金是4000元;获三等奖的每个项目奖金是*0元。获一等奖的每篇论文奖金是1000元;获二等奖的每篇论文奖金是500元;获三等奖的每篇论文奖金是*元。同时表彰的有:获得*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获得*年度“自治区优秀水利工程设计”奖的项目、获得*年度“自治区优秀水利工程勘察”的项目、获得*年度“自治区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的项目。

“*水利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对于在水利行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攀登科技高峰,造就技术过硬的行业队伍,促进*水利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水利科技工作发展,昌源水利水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决定从*年起,每年出资15万元人民币,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由*水利学会设立“*昌源水利科技基金”。

2、青年科技论坛

为了充分调动我区水利行业各族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岗位成才和为我区水利行业科技进步,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水利学会、水利厅团委、厅科教处联合举办的“*水利行业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的评选,到*年已是第四届了,并在*年初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年科技论坛”,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已在*年2月1日顺利举办。

青年科技论坛的设立是以凝聚青年智慧、施展青年才华、促进科学研究、营造学术氛围为出发点,调动广大水利青年科技工作的科技创新热情,为*水利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才华平台为目地的。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增强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

1、筹备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按照*水利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水利学会于*年1月19日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第七届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理事共计197人。

大会由*水利厅副书记、*水利学会第七届副理事长李自生主持。*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魏生贵、*民政厅社团处处长闫鹏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水利学会及19各兄弟省市学会发来贺信对*水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会议期间,审议通过了《*水利学会章程》修改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常务理事、理事会领导及名誉理事;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表彰了五位水利行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表彰了八个先进学会;18名学会先进个人和21名学会工作积极分子也进行了表彰;表彰了191名从事水利工作30年的学会会员。会议期间还安排了三个专题报告,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首次召开各分会、专委会秘书长座谈会

为了加强学会各分会、专委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水利学会工作进一步的全面发展,经学会理事长批准,*年7月7日,学会秘书处组织召开了*水利学会各分会及专委会秘书长座谈会,参会代表有60余人。会上代表们学习了理事长在*水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要点,将水利学会秘书处详细分工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时对各分会、专委会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年学会开展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学会工作开展较好的伊犁州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局分会、巴州水利学会和*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会四家单位做了先进经验交流。通过座谈大家一直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3、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

为了保证学会年初制定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学会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做好平时的检查和督促是关键。学会秘书处今年共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8次,会上大家就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检查落实任务完成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秘书长办公会议的按时召开,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的指导管理

为了加强学会与各分会及专委会之间的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的联系和交流,我会现已建立起了与各分会及专委会联系的通讯录;指导和督促各分会专委会的换届、法人的变更、召开年会会议等工作。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监理委员会于*年10月13日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同月举办了一期全疆水利监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有22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年会及学术研讨会;昌吉州水利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巴州水利学会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会上表彰奖励了1名优秀科技工作者,10名学会工作进行个人及11名学会工作积极分子;农电专委会9月7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主任;玛河流域管理处分会召开年会,确定了新的主任委员;伊犁州水利学会9月12日在塔城召开年会及水法研讨会;博州水利学会成功举办了年会。

5、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社团处的要求,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办法,我会完成了年审工作,并协助其他分会及专委会进行年审工作;*水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修改后的《*水利学会章程》已上报到自治区民政厅审批备案;根据厅水产科学研究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和厅水保处提出成立专业委员会的申请,经秘书长会议研究、函征各位常务理事同意,并报请理事长批准同意新增以上5个专业委员会;学会秘书处从水利系统各有关专业,认真筛选出105名高级职称人员作为*水利学会专家库专家,为学会今后开展技术咨询、论文评审、学术交流打下了基础;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机关会员的登记工作;学会秘书处初步建立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根据新科协学字[*]43号“关于开展学会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会认真完成了调研问卷调查表的填写,同时按科协要求,向会员单位下文,将本单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会员上报至我会,经分类后有501人上报到*科协并进入了《*科技人才库》。

6、加强宣传和交流

为了加强宣传和交流,给广大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我会通过*水利学会网站为广大会员或会员单位提供各种各样信息服务,建立了学会与会员、社会、政府联系和交流的信息平台,丰富了我会服务会员、服务水利、服务社会的手段。*年学会网站共更新信息198条,访问人数达6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水利学会的知名度,及时宣传学会本部和各分会工作情况,*年我会向中国水利学会、自治区民政厅网站报送新闻19条,被刊登26条次,其中,中国水利学会网站选登10条信息,对宣传*水利学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水利科技繁荣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会紧紧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提高了会员的学术水平。

1、根据自治区科协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选要求,我会积极组织征稿,经组织专家评审后,有11篇论文上报自治区科协,现有一篇获一等奖、三篇获二等奖、四篇获三等奖;

2、*年8月25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系副主任博士和新墨西哥州灌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应*水利学会、水利厅科教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邀请为来自相关专业的120余名水利同仁介绍了新墨西哥州水资源管理和灌区管理的历史和经验。学术报告会由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凯色尔阿不都卡德尔主持。与会者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本次研讨会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在国际河流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3、*年上半年,中国水利学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水博览会、中国水务高峰论坛”,按照厅领导的指示,水利学会与厅科教处共同筹办了,参加“*中国水博览会”*馆的各项筹展工作。*馆向全国和全世界很好的宣传了*在“十五”期间,水利建设和水利科技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馆的布展工作,得到了厅领导和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还受到大会筹委会的表彰。水博会的召开也是*水利科技工作者一次学习交流的好机会,我会组织了15名会员前往参观学习,期间还参观了北京市十三陵水库、北京顺义节水中心等工程,并进行了座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为了加大与区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会积极组织区内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的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年3月我会组织会员8名会员赴台湾进行为期十三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年11月6日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我会推荐的三篇论文全部入选;为中国水利学会*年学术年会推荐论文8篇;为中国科协*年会推荐论文3篇,其中一篇入选年会论文集,我会资助会员到分会场做了专题发言;*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于*年11月30在克拉玛依市隆重召开,由我会推荐的一篇论文获得二等奖,并在分会场作了专题报告;水文专委会在中国水利学会召开的“关于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评价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上,推荐了两篇全英文论文,被大会录用;

5、期刊是每个会员展示其学科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载体,也是进行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水利》的办刊质量和编辑水平逐年在提高,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公开发行。

6、各分会及专委会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如:

伊犁州在召开*年年会的同时,表彰奖励了州水利学会优秀会员及20位在水利部、自治区各类刊物上的作者,并邀请专家做了关于“水行政执法”的专题讲座,会上还进行了优秀论文交流,为州水利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会后参观考察了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重点水利工程。

*年9月27日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会邀请的长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缴锡云到*水利科院作学术报告。李佩成院士做了题为《治水的哲学思考》的专题报告,缴锡云教授做了《稳健设计理论及其在地面灌溉中的应用构想》的学术报告,有60余名科研一线人员听取了报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大家一致认为两个专题报告反映了水利科技前沿的信息动态,开拓了思路,为指导*水利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昌吉州水利学会向全州水利系统征集了27篇在州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水利科技成果论文,并对评选上的优秀论文进行表彰,举办了一期水行政执法培训班和一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再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12人,通过培训极大的提高了水行政执法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行政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额河建管局分会积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总结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撰写论文,经过有关专家评审,选出37篇优秀论文,发表在《水利建设与管理》第九期杂志上;

博州水利学会*年多次邀请农业大学水利、农业和畜牧等学院的专家教授进行学术演讲和交流,并会同中国科学院*分院的专家对艾比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多次前往实地考察,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建设方案。

通过各分会及专委会所做的工作,使我们体会到,分会、专委会是学会组织的基石,是学会发挥优势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工作的着力点。发挥分会和专委会的特点、优势才能推动学会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

科技兴水,人才是关键。我会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始终贯彻会员至上的思想,把培养和举荐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会员提供更广阔的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和机遇,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和推荐水利科技工作者参加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等各类评选活动。为科技人员展露才华,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根据中国水利学会“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的要求,我会积极组织所属的学会分会、专委会推荐*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由我会负责组织向中国水利学会推荐的《振动时效技术在大型高强钢岔管的应用与研究》成果项目,被评为三等奖;

2、为充分调动我区水利行业各族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族青年科技工作者岗位成才和为我区水利行业科技进步做出贡献,我会和水利厅团委、水利厅科教处共同在全区水利系统开展了第四届青年科技论文评选活动,经各专业评审组专家初审和评审委员会与评奖委员会认真评审和审定,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6篇,这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会在学术交流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形成爱科学、学技术、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

3、历年来,我区水利工作者在工程建设实践和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以往我们缺乏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为了使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进一步高度重视对技术工作的理论探讨和总结,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促使水利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理论水平,*水利学会、水利厅科教处和*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有150多名水利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讲座,大家普遍反映此次讲座举办的十分及时和必要,讲座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4、*水利学会积极组织学会及各会员单位参于全国水利学会的各项活动。如:中国科协为充分发挥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希望每位代表提交一份书面意见和建议。由我会发文征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由代表提交到了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支持普及科学教育,为*科普作家协会输送人才,水科院分会、地下水专委会、水保专委会、农牧水利专委会、水文专委会为科协推荐了12名*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我会组织了17人参加由*科协组织赴港、澳等地的学习考察;

5、为促进水利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化建设及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的提高,计算机专委会于*年12月19日召开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讨会,有40名同行参加。会上交流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最新版本3.1版的更新内容,还演示了ZDMCAD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大功能,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赞扬。与会代表还就信息化建设、协同办公、Excel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水情传输及报文处理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6、为全面提升水利企事业单位绩效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水利分会设立“全国水利系统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单位”的评选,我会推荐的额河建管局被评为先进单位。

(五)、开展科普活动,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是水利学会的职责

1、由自治区科协等单位发起的“捐书惠农”活动正式启动,我会积极响应,于*年12月29日,*水利学会向自治区科协“捐书惠农”活动组委会,捐赠了680本水利科技图书及科普宣传册;

2、各分会及专委会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如:昌吉州水利学会组织会员深入城乡开展水法宣传及咨询活动。悬挂宣传横幅122条,制作水法宣传牌26块,印发4500余份水法宣传资料、有关农村水利科技宣传手册1万册,并组织水利科技工作者下乡进村发放手册;塔城地区水利学会出动机动车61辆,接待群众8541人,散发宣传材料85400份,永久性宣传碑184块,板报68块,参加宣传的人达841人;

3、和田水利学会受和田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的委托,负责组织编写和田地区“水利志”。经广泛收集、整理,对一些重要历史资料反复核查,*年完成全稿,这是和田地区第一部“水利志”,全志近25万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六)、咨询服务工作

在水利厅各处室及各地州水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学会坚持“服务为主,质量第一”的宗旨,通过认真组织,今年完成了《*哈密大南湖燃煤电厂水资源供应能力研究报告》咨询意见;完成了《富蕴县黄泥滩灌区供水》和巴楚县《红海水库一卫星水库五千分之一地形测量》项目的技术咨询;完成对《库车河防洪规划报告》及《库车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了5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

二、*年学会工作要点

*年,学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科协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八届理事会的领导下,进一步履行党和政府联系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面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为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做出新的贡献。

*学会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紧紧围绕水利工作中心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我会的学术气氛。今年是十一五规划重要的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会要紧跟水利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结合我区水利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区内外知名相关水利专家做2-3次学术报告会或交流会;做好向中国水利学会推荐“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评奖的组织工作;做好每年一次的“*水利科学技术奖”的组织报审、审查和评审工作;组织好两年一次“*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奖”的征稿和评奖工作;为中国水利学会及青年科技论坛和自治区科协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认真做好论文征集工作;组织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及自治区举办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及年会;组织会员1-2次到区内外参观考察,创造条件组织会员到国外进行学习考察;鼓励和支持各分会、专委会在学科研究、学科发展方面团结协作,加强集成、形成优势、树立精品项目;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开展学术交流的方式,积极开展为广大会员服务的活动,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学会工作制度化。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一年一次分会和专委会秘书长座谈会;加强青年会员的培养,积极发展新会员;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会秘书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岗位职责,严格办事程序;继续做好各地州会员登记工作和进一步完善学会专家库;进一步加强与所属分会及专委会、会员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共商学会的改革与发展,组织和引导各分会及专委会开展各项活动;要求各分会及专委会,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本专业或单位范围内的学术活动,可采取独办或联办的形式;认真完成中国水利学会和自治区科协交办的各项工作。

3、要深入宣传贯彻科普法、水法,充分发挥学会科普宣传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增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开展科普工作;积极与各方联系,争取使〈*水利〉期刊能公开发行;继续做好学会网站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年计划对网站进行更新,优化现有栏目,增加网上办公模块,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各分会、专委会无纸化办公;及时将水利厅的重要新闻和方针政策、学会学术交流、会议纪要及文件上传自学会网站,加强与中国水利学会和自治区民政厅网站的联系与交流,学会重大活动及时上报到中国水利学会和民政厅网站。

水利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文》;期刊定位;期刊发展;新时代

0引言

《水文》是我国最早的水利科技期刊之一,随着水利行业技术不断进步,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1]。可以说,《水文》既是我国水文水资源科技成果的忠实记录者,又是我国水文科技工作者智慧结晶的忠诚传播者。如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也对水文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开启了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序章;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强调“水文监测网络建设是水利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水文现代化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进性工作”;“十四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了水文水资源重点攻关领域及任务。作为水文科技信息传播和宣传的媒介,《水文》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定位,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进步和水利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记录、传播和推广,如何肩负时代赋予《水文》的使命,谋求新的发展,这些已成为期刊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文》办刊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新时代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期刊的定位与发展。

1期刊定位

1956年创刊词给出杂志承担的任务:“《水文工作通讯》是一种内部业务刊物,他的任务,主要是传达中央有关水文工作方面的决定、指示,反映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推广和交流国内先进工作经验,介绍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供给水文管理机关和广大测站在工作中参考和研究,以促进水文工作通讯提高和发展等”。至此之后,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期刊定位也在不断调整:从内部刊物变为公开发表的期刊,报道内容、主要栏目、发行方式等均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影响下,以及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优化。1987年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后,编辑部定期召开编委会,共同研讨期刊发展方向。本文对面向对象、栏目设置及报道内容等期刊定位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期为期刊未来发展的研讨提供数据支撑。1.1面向对象《水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包括国家、地方(流域、省、市、县)水文相关的业务和管理部门工作者,水利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等。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见图1)得出,高校师生、各级水文业务和管理部门工作者是《水文》主要的作者和读者,即作者和读者群体基本重合。、使用对象集中分布于各级水文业务和管理部门、高校、水利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三类,其他(3%~4%)分布的较少,说明《水文》面向的对象群体较固定。从篇均下载频次来看,高校、水利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发表的论文利用效率较各级水文业务和管理部门高。对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可知:作者发文量与论文利用情况(被引和下载)呈正相关关系。在本刊发表大于5篇的作者具有较大潜力。1.2栏目设置及报道内容水文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应用技术,基于此,2005年之后《水文》设置了“理论研究(后改为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区域水文(后改为区域规律)”这三个栏目(见图2)。从报道的学科方向来看(见图3),期刊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地球物理学-水文科学(约占35%),水利水电工程(约占25%),气象学(约占9%),地质学(约占8%),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约占6%),资源科学(约占3%)等。由图3可知:已发表的不同研究方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差异较大,除与论文平均质量相关外,也与各学科分支领域近年来发展速度、应用前景和关注度高度相关。将栏目设置和方向统计数据结合起来看,“技术应用”栏目发表的论文占比超过50%,但实际“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技术类的论文却占比远不足50%,反之“地球物理学(水文科学)”、“气象学”、“地质学”等科学类的论文占比更大。其主要原因是中图分类号(大多国内文献统计机构采用或参考此方式进行主题分析)对水文的分类方式比较特殊,同一个名称的分支学科可能同时出现在水文科学和水利工程两个类别中,而且一些水文相关的研究难以严格界定为技术类或是学科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水文》具有较为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基本兼顾了水文领域技术应用和学科研究各类群体的需求。为更好地把握期刊定位,编辑部可考虑:

(1)及时掌握水文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发展动态,并与期刊策划有机地结合。

(2)重视栏目设置的作用。可结合水文的来稿方向对栏目设置进行进一步探索优化,同时应该对各栏目进行进一步界定,尽最大可能避免作者和读者的混淆。

(3)重视中图分类号的标引。一方面要确保编辑人员的掌握度;另一方面可面向作者和读者,在投稿网站明显处标注本刊常用中图分类号,并对容易产生分歧的进行适当释义。

(4)重视期刊统计分析。更好地利用期刊大数据统计分析,助力期刊管理和策划。

2《水文》未来发展的思考

2.1把握期刊定位,着眼长期发展

从水文学科发展角度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驱动下,水文学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增加[2],研究思路从“还原”到“综合交叉”[3],同时随着中国水文科学与世界发展进程同步[4],学科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大;从水文业务和技术应用角度看,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全面提升水文测报能力[5]是现阶段的目标,同时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面临这些机遇和挑战,近年《水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水利行业热点话题约组稿件,同时推进了稿件的网络优先出版。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进步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水文》应进一步把握期刊定位,谋划期刊发展。

(1)继续秉承办刊宗旨。作为服务水文行业的科技期刊,应重点关注学科研究动向和高新技术在水文领域的应用和迭代,有计划地征稿、约稿和组稿;必要时针对热门和前沿的学科研究和技术应用,调动科研、技术和业务单位以及相关科技人才进行专栏、专刊出版;定期进行期刊整体出版规划,与时俱进地更新期刊出版范围。

(2)着眼期刊长远发展。应在把握期刊定位的前提下,兼顾期刊影响力,使《水文》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从挖掘和吸引优质稿件、统筹日常来稿的发表比例、优化栏目设置、利用新兴媒体增强期刊论文曝光度、规范期刊管理等方面入手。

2.2整合水文科技资源,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水文》是由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主办,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科技期刊,同时设置有编委会,具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在这种条件下,借助已有平台将期刊办好,为国内水文工作者提供科技成果展示和传播的阵地是《水文》必须要肩负的时代使命。科技期刊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是其实力和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6],而品牌(科技)活动是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水文》编辑部参与组织了部分科技活动,设置了水文科普专栏,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意识。目前在品牌活动整体策划,以及对现有科技平台和人才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1)继续提升期刊品牌意识,对期刊品牌活动整体谋划。期刊品牌影响力[6]主要体现在作者、读者对本刊的使用和认可程度(投稿,期刊订购,论文下载、被引、转载等)。因此期刊品牌的塑造不但需要编辑部联合主办、协办单位(组织)以及编委会等专家学者,还需要对期刊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前一些期刊已开展的品牌活动有: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专栏(刊)主编,设置特色栏目和封面,组织学术(科技)沙龙活动,举办科学家百家讲坛[6]等,《水文》可进一步学习优秀期刊经验,对品牌活动策划,进一步加强期刊品牌的影响力。

(2)加块构建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一方面期刊品牌的实现需要优秀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7],另一方面期刊也是挖掘行业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期刊应基于此与各方资源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以共同促进水文科技发展为目的,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因此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各方资源参与办刊的运转机制是实现品牌价值的破冰关键。

2.3构建多媒体出版体系,拓宽期刊宣传渠道

我国科技期刊多媒体出版转型步伐加块,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线上网络出版不断缩减传统纸质发行的需求;同时国外知名期刊针对一些热门话题的论文不仅仅局限于论文本身,还致力于通过音视频等展示论文背后的故事,以吸引读者并扩大影响[8]。近年来,《水文》一方面致力于建设投稿网站(系统),从提升作者、读者体验感的角度,对网站设计、论文展示和检索功能等优化,同时在主办单位官网和公众号设置《水文》专栏,推进电子刊物;另一方面拓宽期刊成果发表渠道,与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开展长期合作,开展论文网络首发。后续在利用多媒体推广期刊(目录)、专栏、论文成果,优化编审流程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同时,拓宽论文的宣传、展示、检索渠道也是探索方向(部分成果展示见图4)。

2.4优化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编辑部[9]有编辑人员不充足,精力、时间、知识技能有限,职业规划不明朗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期刊的发展速度。《水文》编辑队伍以复合型人才为主,既投身于期刊的编校,又参与到实际的业务中;编辑部主要从编辑素质提升(定期参加编辑专业培训)、强化内部交流(不定期技术研讨)、加强外部协作(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长期合作,与友邻期刊交流座谈)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以上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编辑人员数量和经验有限等问题。为了支撑《水文》步入新时代高质量科技期刊行列,未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推进现有编辑队伍建设。包括提升编辑人员的选题策划能力,定期进行学科发展动向以及期刊发展课题的研究,通过参加学科、期刊相关培训拓宽编辑视野,建立与其他编辑部的学习、联络途径等[10]。

(2)吸纳青年专家和科研人员参与期刊编辑工作。已有相关研究[9]表明,依托互联网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和具有编辑背景的“云实习编辑”已在一些编辑部实施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水文》实际来看,为更多的优秀青年同志投入期刊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和有效机制,将是今后期刊运营发展和发掘培养人才的新思路。

3结语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学会2022年5月17日的《关于启动2022年度分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的通知》,高质量科技期刊的遴选将以“刊物内容质量、出版规范、学术声誉”为主要评价标准,具体要“综合考量期刊的前沿问题把握能力、学术成果创新水平、传播影响力、出版时效性、服务学术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指标”。这为新时代《水文》发展提供了具化的努力方向。本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未来还可从高质量科技期刊办刊思路,国内外水文期刊发展现状分析,《水文》期刊的发行及利用现状分析等进一步开拓期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蔡阳.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水文》创刊65周年[J].水文,2021,41(3):2-3.

[2]徐宗学,李景玉.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10,21(4):450-459.

[3]王浩,严登华,贾仰文,等.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J].水科学进展,2010,21(4):479-489.

[4]刘国纬.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当代前沿[J].水科学进展,2020,31(5):685-689.

[5]林祚顶.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全面提升水文测报能力[J].水文,2021,41(3).

[6]王丽娜,李娜,陈广仁,等.科技期刊品牌活动与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科技导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946-949.

[7]王红君,张锐,吴朝平,等.活动理论视角下一流学术期刊品牌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8):957-965.

[8]魏均民,刘冰,徐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对策[J].编辑学报,2021(1):4-8.

[9]尹欢,李楠,陈文珠,等.科研人员参与期刊运营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实习编辑项目为例[J].编辑学报,2022(1):105-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