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科学实验室;学科交叉;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09-02

一、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居住环境,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三门主干以及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土木工程学、环境科学、交通工程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和社会学等,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与知识综合的特点,建筑科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宗旨。[1]现代建筑业已逐步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面对多学科的科技支持,建筑科学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能够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共同的研究平台和科研基地,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应运而生。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将学科交叉作为自身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最鲜明的特色,在学科交叉研究中,能够极大地提速建筑科学学科创新性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北京建筑大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就是一个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实验室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1]为服务方向,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牵头,与土木学院和环境能源学院进行交叉与融合,致力于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当前与未来城乡建设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模式的建筑事业发展。

二、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建设目标、组织结构、学术队伍、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对外开放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笔者结合北京建筑大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绿建实验室”)的情况,在以下几个主要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1.建设目标。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建设要瞄准国家和当地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需求,“绿建实验室”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2]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开放式的高水平研究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将实验室建成北京地区以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面向国内外开放并实行产学研结合。

2.组织结构。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应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绿建实验室”的管理决策机构是“北京建筑大学科研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决策和监督实验室在培育、建设、运行中的重大事宜。管理委员会任命的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学术发展指导机构,由校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组成,职责是审议科研基地的建设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审批基地研究课题等。[3]工作委员会由校内优秀教师组成,是实验室内部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机构,职责是提出学术方向、学科布局及发展规划,确定实验室内部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及主要政策措施,编制实验室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财政专项的申报及经费、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决定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分配和其他相关事项。[4]

3.学术队伍。建筑科学类实验室需要建立庞大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队伍。“绿建实验室”人员主要包括专职管理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本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客座人员等。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原则上由所在学院安排,当合作承担重大或重点项目时,需要按课题进行人员组合,可根据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内容,由学院统一管理。研究生、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需由指导教师所在院系统一安排,并报实验室备案。[4]

4.资产管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内所有财产均属于国家资产,是保证完成各项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任务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绿建实验室”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及经费均由实验室在上级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管理。经费管理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使用与管理,主要包括专项建设经费、课题专项基金经费。专项建设经费指实验室建设期内,主要通过市财政专项解决,用于设备购置、平台建设等科研基地的基本建设。[4]课题专项基金指由学校划拨的“科研基地研究课题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自主研究课题等支出。“绿建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在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验收合格后,即指定保管责任人负责设备的保管及借用,负责为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其中应含有使用说明书、设备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仪器设备涉及借用人较多,所以每次在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时,应在实验室办理借用手续,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安排协调。[5]

5.科研管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为提高实验室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水平,需要履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研管理办法,科研管理水平影响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水平。“绿建实验室”的成果有如下几方面:在科学技术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或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转让已有科技成果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新成果;有一定学术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行业标准等。[5]绿色建筑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以学术专著和行业标准为主,其他应用技术成果为辅。

三、对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未来的几点期许

1.各学科交叉程度仍需加强。建筑科学类实验室需要更深层次、多频率的学科交叉研究。对于建筑学来讲,需要交叉的学科有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学、环境科学、交通工程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和社会学等,目前我校绿色建筑实验室与能源学、土木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交叉的范围还有待加强,需要倾听更多交叉学科的意见。在交叉研究中,能够科学建筑设计方法,开拓设计思路,在与其他学科的碰撞中,拓宽自身知识面,对建筑科学本身有了更为系统、理性的认识,对本身为建筑学出身的科研人员受到很大程度的启迪,也使其他学科科研人员了解建筑学,能够更好地配合建筑设计。以“绿建实验室”为例,是以建筑学院为主导,土木学院和环能学院为辅助进行研究,而实际研究过程中还是拆分为几个学科分别研究,多学科共同研究频率仍需提高,因高校年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投身科研的时间很少,而年轻教师正是科研的中坚力量,所以同时汇聚所有学科科研人员有很大难度,而且研究过程中需要各学科高频率的碰撞,在工作时间上需要得到院系和学校更多的支持。当各学科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时,因为学科差异和认知差异,沟通也存在着一定障碍,建筑学作为这其中的核心学科,需要起到协调作用。

2.对外交流程度仍需加强。对于建筑科学类学科来说,尤其是绿色建筑方面,我国走在西方发达国家后,比西方晚了二十年,我国目前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但在建筑全周期的时间内,尤其是在后期运行管理上仍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还难做到建筑物“绿色全生命周期”。我国政府目前在努力引导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但是学术背景、科研程度、实践数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对于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尤其是绿色建筑类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国际交流活动。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步骤是根据投资估算计算可采用的单一技术,忽视了技术系统集合和被动式设计的巨大作用,应该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这两点上,学习如何能够设计出精妙的绿色总体设计方案。目前“绿建实验室”和国内几所开展绿色建筑研究的高校保持了较为良好的交流,但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鲜有交流,这与目前实验室的学科研究水平、科研经费和规模都有关系,未来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对外交流,将科研水平提速发展。

3.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中,涉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所以更需要加强实验室专职人员的培养和进修,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较高的学业背景和工作能力,而职称、待遇和地位低,往往是一个人要做多个岗位的任务,所以很难留住人才,工作积极性会打折扣。另一方面,专职教师所在院系在教学等方面的担子重,尤其是年轻教师,很难安心在实验室内做研究。目前形成了一个现象,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参与研究难,交叉学科共同研究出成果难。

总之,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发展仍在不断的前进和探索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的支持,建筑科学学科已较以往进行了科学化的研究。未来在经过更专业的技术队伍的不断的努力下,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会有更先进的辅助设备供科研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水平也将得到极大提升,将多学科交叉研究更好融合,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在建筑科学科研水平上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进而促进我国绿色产业化的发展。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未来会创造出更具有科研水平、实践意义、实际经济价值、提升环境现状并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创造优质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符合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硕贤.建设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J].南方建筑,2011,(5):4

[2]北京市“十二五”人文、科技、绿色发展建设规划[Z].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科学;标志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106-02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位于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内,前者是基础医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后者是大连医科大学行政中心。作为新时期大学建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生命力――文化性;基础医学院教研室众多,功能复杂,科学的设计是它正常运转的保障――科学性;同时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是学校窗口建筑,其鲜明的标志性使其成为大连旅顺南路地标性建筑――标志性。

1 文化性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占地113.88hm2,总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基础医学院总建筑面积18029m2,行政办公楼总建筑面积9246m2,两楼均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按照功能分区划分不同组团,如科研组团、教学组团、实验组团、生活组团、体育组团等。科研组团紧邻旅顺南路,并正对该校对外主要出入口。科研组团由六栋建筑组成,两两相对,中间围合出内广场。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两楼相对位于科研组团最北端,是学校主轴线上对外第一栋建筑,有着重要的承接内外空间作用。

两楼相距46米,“门”字造型。“门”字型的“虚”与远处学校主人口玻璃体的“实”遥相呼应;在该建筑与学校主人口之间广场中心草坪上,立着石刻8字校训:甚解敏行明仁济世,这是学校迎宾广场:通过两楼之间大平台及旖旎南行的室外大台阶将人流引入科研组团内广场,该广场是学校节假日师生聚会的场所。作为大学建筑,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生命力。

2 科学性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交通核集中,过厅、卫生间、楼梯间集中布置在一起。这种布局方式满足了基础医学院模块化管理和使用的需要。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众多,科学实验复杂,建筑平面设计及设备设计特点如下:

每层五个交通核将一字形平面分成四个教学实验单元,每个教学实验单元南侧是导师带研究生的小开间讨论室,北侧是公共使用大空间实验室。实验室内除有特殊要求房间单独隔开使用外,其它实验室部分一律打开,保证最大限度资源共享。

为有效控制人流,各单元设出入口控制系统,使用感应读卡器门禁控制;楼梯间各层设微波、红外双鉴防盗报警探测器。

由于各实验室安全度要求不同,特殊房间特殊处理。23个无菌细胞培养室分设在不同教学实验单元内,从流程、设备到门窗均标准化处理,外窗做双层密闭窗,每个细胞培养室门口设缓冲空间,缓冲间内设风淋、水盆。4个细菌室分设在不同教学实验单元内,每个细菌室设缓冲空间。细菌室有恒温恒湿要求。

各实验室管道集中,立管就近顺柱子下,减少横管数量,减少隐患。

采用集中空调及全面通风系统。由于其实验功能复杂,通风系统采用设于送排风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风管道所需风压送排风(即变频控制送排风),科学又经济。

部分重要设备,如:低温冰箱、细胞培养室、细菌室、菌种室、冷库等按二级用电负荷供配电。

基础医学院和行政办公楼一至五层层高均4.5m,吊顶后净高3m,尺度宜人。地下车库可停车120辆,满足师生停车需要。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交付使用近两年,由于它理念先进,管理科学,使用方便,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3 标志性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地处山地,建筑依山就势,以黑白灰作为主色调,注意细节推敲,精工细作,形成学校统一完整的群体建筑形象。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两楼相对位置是一到五层共享空间。并在一层、三层设对外出人口。通透落地的玻璃幕纯净大气,突出了学校主人口主题。

三层相连平台东西跨46m,用椭圆径23mxi1m的透空花篮柱支撑,既是景观,也起到结构支撑作用,同时丰富了学校主人口空间层次,增加了内外空间流动,是两楼乃至学校主人口点睛之笔。三层下来的室外大台阶越过前楼科研中心报告厅,行程90多米落地,增加了建筑动感,建筑本身也是景观。

为突出学校主入口主题,两楼屋顶用钢行架结构做造型相连,远看如“门”字,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作为学校窗口建筑,其鲜明的标志性使其成为大连旅顺南路地标性建筑。

如同一酋诗,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行政办公楼通过室内外空间的营造让徜徉其中的人感受空间的魅力。在2009年辽宁省优秀设计评比中获优秀设计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坎内尔着著、倪卫红译,《贝聿铭传》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2]马国罄著《丹下健三》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一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1999重印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风水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是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通过实践经验并总结出: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和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业主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                                                                                         建筑大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此外,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作品还需要和科学紧密联系,比如说,需要结合人体合理的尺度来进行室内设计,这就得结合人体工程学来设计才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比如说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的关系表现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在整个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到风水对室内布局的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过五千年文明渐渐演化出一套天人合一的学问,这就是风水学。它乃是涉及古代科学、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建筑设计的综合学问。它教人如何选择并改善生活居住的理想环境,以获得有益的“空间场”和“自然之气”;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用各种方法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整个室内设计生涯中,离不开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以及理论上的研究,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第一条针对晋中市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人防城市的形势要求,为增强我县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的防空维护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山西省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按照长期准备、平战结合的方针以及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结建)是指:在修建民用建筑时,同时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第三条结建工作应遵循合理规划,就近掩蔽,质量第一的原则,提高防空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县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建设项目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县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结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其职责是:

(一)制定防空地下室建设规划;

(二)审核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部分;

(三)审查防空地下室设计图纸,监督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

(四)防空地下室平时管理和战时规划使用;

(五)收取和使用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第六条结建工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由人防办具体组织实施。计划、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民防空工作。

第二章管理

第七条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工程范围是:

(一)县城的新建民用建筑;

(二)重要经济目标区的新建民用建筑。

第八条新建下列民用建筑必须修建与建筑底层同等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

(一)十层以上(含十层)民用建筑;

(二)基础开挖深度达三米以上(含三米)的民用建筑。

第九条以下工程项目按不低于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居民区、住宅小区、统建住宅;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民用建筑;

(三)单体工程建筑项目总面积7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单体工程建筑项目总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7000平方米以下的民用建筑,按150平方米修建防空地下室,另加室外出入口。

第十条因地质、地形、结构、规模和施工等原因不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经人防办批准可不建防空地下室。但必须按规定,根据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造价交纳易地建设费,由人防办统一组织易地建设人民防空工程。

第十一条易地建设费征收标准按应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缴纳,每平方米1500元。单体工程建筑项目总面积在7000平方米(含7000平方米)以下,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项目,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每平方米缴纳30元。

第十二条经人防办批准,修建下列民用建筑可免建防空地下室,减免一半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

(一)用于为残疾人生产服务的建筑,中小学教学楼与办公用房;

(二)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面积的危房翻新住宅项目;

(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民用建筑。

第十三条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审批程序:

(一)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项目方案确定前,持项目批准文件和有关资料,报人防办审核;

(二)县人防办审核后出具审核文件;

(三)持县人防办的审核文件向城建、计划部门申领建筑工程开工批准文件。

(四)不经县人防办前期审核,县城建、计划部门不得出具立项和开工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人防办征收的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10%上交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作为全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平衡使用,其余部分由人防办按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列入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计划安排使用。

第十五条建成后的防空地下室纳入城市防空体系,平时由建设单位使用维护,战时由人防办统一安排使用。建设单位平时不使用的,由人防办统一调剂使用。

第三章设计

第十六条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必须由持有相应级别的防空地下室设计资格证的单位承担。结建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资格由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省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审核。

第十七条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必须符合《人民防空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规定。小型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图纸必须报县人防办审批。大、中型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图纸必须报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批。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建设单位不得使用。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面积;

(二)平时战时用途;

(三)防护等级;

(四)工程造价、效益预测。

第四章施工

第十九条防空地下室的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施工。人防办应对防空地下室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防空地下室工程竣工后,由人防办组织验收。大型人民防空工程由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责令建设单位负责候补或返工,候补或返工后仍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向人防办补交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第二十一条防空地下室的质量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

第五章奖罚

第二十二条在结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由人防办报请县政府批准后予以表彰和奖励。结建工程质量被评为优良的,按国家规定,从工程项目总投资经费中提出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第二十三条凡不按本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又不交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由人防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不按批准的图纸施工或擅自更改设计图纸,以及使用未经批准的图纸施工的,或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由人防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人防办对防空地下室工程监督不力,致使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验收投入使用的,应追究主管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是指:住宅和非生产性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其中,住宅建筑包括:各类住宿房舍、旅馆、招待所;非生产性建筑包括:科研、教学、医疗、商贸用户,各种办公用户,文化体育活动场馆以及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楼等。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所称重要经济目标,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水库、桥梁、仓库、电站等。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梅花形;精装修工程;装修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45-03

1 工程概况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是包含园区业绩展示厅、规划展示厅、艺术作品展示厅、市民服务中心、影剧院、多功能会议厅等大空间的公共建筑,是世界少见的梅花形体钢结构工程,形体象征无锡市花――梅花,造型独特,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图1)。工程建设为争创“鲁班奖”工程。业主是无锡市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同济大学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实行项目管理。

2 精装修经典案例展示

2.1 装饰设计原则

注重整体环境效果,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室内装饰的协调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体现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的特色。

2.2 精装修亮点展示

2.2.1 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科技交流中心工程造型独特,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建筑的周边裹以晶莹剔透的梅花形体点支式玻璃幕墙,整个工程建设好比一件精致的装饰品,胜似梅花一朵(图2)。

三层环形景观走廊外侧有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内侧建筑椭圆筒,顶部是多曲面钢屋架,环形景观走廊精装修的成功与否,是体现工程时代感和科技特色的关键,项目管理公司与设计师进行充分、精心的工程策划与研究分析,对精装修工程做了多方案比较,对建筑椭圆筒表皮生长做母题演化。

2.2.2 情随景生,触景生情。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设计师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野外景物于有限的三层环形景观走廊之中。

实现大树连荫的景观走廊,设计师对多种方案的形态、材质、荷载、加工难度进行了比选探讨,最终确定以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大自然中劳作时自然形成的错落节奏感,作为三层环形景观走廊生命生长的母题,并且让它作为一条装饰主题线索,贯穿于整个室内空间设计中,产生了良好的借景效果,扩大室内空间感、美化空间并提升最终用户的舒适度(图3)。

2.2.3 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的兴起,泛光照明也就应运而生,成为照明工程的热点。显然泛光照明所追求的就是要有良好的效果,它既可用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典建筑,也可用于衬托现代建筑的现代化气息,尤其是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三层环形景观走廊精装修艺术创作:“大树连荫”与“泛光照明”的融合应用,展示艺术风采,更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使城市和景点在夜幕中显得绚丽多彩,艺术创作“大树连荫”和“泛光照明”自动变换各种图案(图4)成为科技交流中心精装修耀眼的亮点,让城市夜景更美好。这就做到了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相融和,让现代化的灯光科技与城市建筑发生联系,使得城市建筑成为新的城市艺术景观,扩大了城市建筑本身的社会效益,使市民得到美的享受。

让城市夜景更美好

2.2.4 建筑艺术与使用功能的整合。该建筑的建筑目的是提供人们生活的空间,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都充分考虑到人们使用功能的需求,把室内环境更加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正确处理好室内空间建筑艺术与使用功能的关系,保证室内装饰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2.2.5 共享空间。

(1)共享空间屋顶光环带。

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给无数人们带来很多建筑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人的本性是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希望能把“日光月影”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让人放松。通过项目管理精心策划,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要素,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导向,将科技交流中心圆形体共享空间顶盖设置1道宽5m的光环带

(图5),日有太阳光照,夜有月光投影,光影的变换,使共享空间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共享空间创新设计。

多层室内共享空间容积大,容易使环境嘈杂,所以在空间用透光膜制作的“吸声物”形体如同“落叶纷飞”,使得室内混响时间尽可能控制在2.0秒以下,以提高空间的声音品质。而透光膜吸声物“落叶纷飞”能起到隔声、吸声、消声的效果。透光膜吸声物“落叶纷飞”制作精巧绝伦,安装时用无色线将透光膜吸声物不规则悬挂在共享空间,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漫天飞舞(图6),成为装饰元素的一部分,既美化空间,又能成为展览宣传的另一部分,通过投影,成为影像的载体。

2.3 艺术创作与功能设计共创辉煌

科技交流中心共享空间、剧场、外籍人员交流室和艺术创作室等公共场所,在项目管理公司、设计师的精心策划下,精装修设计工作坚持科学创新的态度、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打造科技交流中心精装修设计、施工精品,保证了公共场所无噪声回音,消除了人们因噪声而产生的心烦意乱、急躁、易怒的不良现象,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由此,科技交流中心室内设计获得国家“金堂奖”,装修设计获得国家“银奖”(图7)。

3 精装修工程经典案例分析总结

3.1 科技交流中心室内设计获得国家“金堂奖”原因分析

3.1.1 专业化。科技交流中心在向着一个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的理念下,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境气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别注重室内灯光设计和如何使室内设计更加完美。

3.1.2 突破传统。科技交流中心室内设计不只是追求创新,同时也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点,将传统的精华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融合一起。

3.1.3 浓厚的艺术品味。项目管理根据建筑艺术风格的特点,设计师发挥无限的情感艺术创作,营造出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室内装饰环境,创造性地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使室内设计更具有浓厚的艺术品味(图8)。

3.2 科技交流中心装修设计获得国家“银奖”原因分析

3.2.1 中国传统风格。科技交流中心室内装修具有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的特点,室内装饰采用藻井天棚、屏风、隔扇等空间构图方式,色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

3.2.2 乡土风格。室内装修设计主要注重民间的传统习惯、风土人情,保持民间特色,力求体现悠闲、舒畅的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高雅的空间气氛(图9)。

3.2.3 自然风格。室内装修主要把木材、天然石材、草藤等建筑装饰材料运用于室内设计中,深受人们喜爱。

3.3 科学管理创新打造建设精品,争创“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