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输配电企业 电力监管 会计监管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08-02

文章通过阐明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进行会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的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现存问题,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进程,给出完善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相关理论概述

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以规制经济学、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

1.1 规制经济学理论

我国的输配电通过物理电网进行,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一段电路,一般由一家输配电企业建设。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进行会计监管,以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价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两方面。政府通过实行限制新企业进入的政策法规,以保证行业的独家垄断地位,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管制企业定价,保证资源配置效率,防止垄断企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2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管理论

所谓会计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从会计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并据此管理、监督、指导、控制会计活动。我国的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会计监管非常必要。具体的会计监管内容分为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与会计监管的实施。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是预先制定规范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如会计行为道德规范、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等。会计监管制度的实施是根据监管制度管理、检查、控制会计活动。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至上理念的挑战,该理论认为经济性的管制并非是为特定产业或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为社会公共利益考虑的。依据该理论,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不仅提高企业自身效率,还能从整个市场利益相关者视角考虑,增进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电力市场由电力市场投资者、电力输配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构成了利益相关共同体。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关键在于对输配电成本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

2 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必要性分析

2.1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内涵

会计监管包括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者对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监管可分为经济性监管与社会性监管两类,经济性监管是在信息不对称或自然垄断的领域,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价格、服务、进入、退出、产品质量、财务会计等加以监管;社会性监管是从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出发,管理限制特定经济活动的实施。电力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包括电力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内容、依据等。

2.2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本研究从输配电企业的自然垄断性、我国石油天然气准则、电力市场相关者利益的平衡这3个方面详细说明对输电配电企业的监管必要性。

2.2.1 输配电企业的垄断性

在输电领域中,需要电压很高、电力输送量大的输电线路构成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力需求点的配电网上。该领域的沉没成本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在配电领域中,由输送量较低、电压较低的配电线路构成配电网,将电能由输电网分配到千家万户的电力用户处。配电领域存在较大的固定成本沉没性,以及明显的密度经济效益。输电网和配电网将发电厂与分散的电力用户连接起来。

2.2.2 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示范作用

石油天然气行业与电力输配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经济垄断性特征。两者具有沉没成本大、资产专用性强、成本劣加性等垄断性行业特征,其生产经营过程都充当连接生产者与用户的网络型产业。我国颁布的《第27号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对该行业的会计监管做出相关规定,有利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形成。

2.2.3 平衡电力市场的相关者利益

电力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电力用户、电力市场投资者、输配电企业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电力市场的投资者目标是获取高的投资收益;输配电企业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电力用户的利益是寻求合理电力价格。电力会计监管有利于平衡上述三者间的利益。通过电力会计监管,促使价格主管部门合理制定电价,提高输配电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电力用户角度来看,会计监管制定合理电价,利于优质电力产品的获得;从电力投资者角度出发,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有利于电力投资取得期望收益。

3 完善电力会计监管的建议

针对于我国的电力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宝贵经验,对完善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要明确电力监督委员会的会计监管职能

在《电力法》和《电力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电力会计监管职能。明确电监会的会计监管职能与法律地位,需要完善与修改《电力法》,补充新形势下新的法律内容;再根据完善后的《电力法》,进一步完善《电力监管条例》中的会计监管内容;另外还有明确其他法律与《条例》上的交叉内容。我国的电监会职责明确、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将为电力行业的稳定高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2 制定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缺乏电力会计的监管制度,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与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的种种问题,建立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制度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建立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要正确处理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电力监管会计制度的关系;其次,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应分开核算成本费用和输配系统的资产;最后,应站在监管角度制定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面对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中的现存问题,我们应当加强电力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制定,构建合理的电力会计监管制度,提高电力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电能监测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满足清洁能源的需求,解决日益突出的能源气候问题,智能电网成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电力用户的电能管理水平。本论文对基于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的电能监测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控制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能的安全使用目标。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是面向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建立的由相关系统及设备组成的智能电网用电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和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能计量单元、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能负荷控制装置、用户终端电能管理单元等。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提出了以节能增效为核心的电能管理方法;创建了以智能测量、负荷预测及储能管理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线通信技术为支撑,结合负荷控制技术的电能管理技术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智能电网管理体系能实现电网与用户端电能信息双向流动及互动负荷控制的能效管理机制。关于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功能,通过实践的验证主要表现在可以对电源、电压、配网等进行优化,对谐波进行治理,对电能进行适当的调度,同时可以保障电能的有效配备及使用。

2、电能监测系统设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智能电网管理体系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用电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一个坚强的智能电网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必要。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个功能齐备、性能完善的电能监测系统,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功能。电能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是:首先通过主要受电点和电能监测仪采集配网的电力、电量、电能质量信号,然后将信号转换为数据,相关数据经计算机存储、计算和分类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中,计算软件就可以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来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则通过计算机看到电能的输入、传输、消耗的全过程。因此,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满足这些基本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电能监测系统的实用性。

2.1配网监测点的设计

通常来说实现电能智能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是配网中设置的监测点,而配网监测点的设计都要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条件,经用户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来进行设计。另外,现有的相关设备也会对配网监测点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监测仪的安装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调整,不能按经验判断,而要做详细的规划。

2.2监测仪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

监测仪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通常包括对电能监测仪、通信服务器、网络交换机、数据中心的中央数据处理机等设备的选择、安装及其与网络的连接方法的设定。一般来说,电能监测仪可以采用485通信线并通过它将多个监测仪组成集群连接到通信服务器,然后将通信服务器接入客户的网络交换机。最后,将其接入互联网与中央数据处理机建立通信通道,这样就可以实现将监测仪监测的数据上传至平台数据中心的目标,具体的通信示意图如图2-1所示。

2.3管理系统装备表设计

管理系统装备表设计主要是在安装电能监测仪之后,对相关设备的配备设计,配备表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通信服务器、通信管理机、无线通信机、电流互感器、通信线、网络线等设备[1],就基本可以构建一个网络通信系统。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配备的设备及设备的型号、质量、性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差异。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的基础知识。

3、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可以由很多电力指标来进行反应,所以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时要尽量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数据,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用电分布监测的结果可以反应监测点的电力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异常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一些潜在隐患。其次,三相电能谐波畸变情况,可以实时反应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及异常情况[2]。

根据监测系统所监测到的数据,可以对电能相关的指标按时间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如电力、功率、电流、电压等。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对电能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分析监测点的电能消耗、分段电量及电费数据可以作为调峰的依据。另外,通过电能管理平台能够清晰地统计到每台设备的实际负荷[3],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观察,可以判断电能分布的合理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电能进行调度。其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配用电设备的特点及要求,建立相应的档案体系,以便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等。不仅可以有利于管理好配用电设备,而且也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对各项电能数据解读分析,可以推进降低用电成本的决策和评估,科学指导实施节电项目及电能考核制度[4],并且可以有效检验降低用电成本的效果。

4、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的电能监测系统将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的作用。通过电能监测系统可以分析监测点每天的负荷、功率、电流、电压和温度等电力指标变化,以及同类用电监测点的各项电力、电量、电能质量等指标的差异,从而有效地发现一些潜在隐患。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小超.基于智能电网的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03-25 .

[2]韩利.智能电网环境下风电的稳定性分析和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01-01.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工程 监理 工程施工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078-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交流变得日趋方便,“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努力发展的新方向。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将机电工程监理和互联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可以更好地实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 机电工程监理任务及互联网背景下监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各行各业中都能看到高科技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高速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也在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工作理念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

(1)监理战略。

在监理战略层面上,通过采取传统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等模式进一步明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实施路径,并根据相关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战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监理业务。

在监理业务层面上,利用信息数据及网络平台对监理业务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与部署,以实现高效、优质的监理服务。

(3)监理组织。

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价值链”。在监理各个阶段工作开展过程中,都将业主以及承包商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出来,所实施的监理战略层、业务层以及组织层都应紧紧围绕业主与承包商的相关需求有序实施,这也就是新时代背景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价值环”模式。

2 “互联网+时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主要指的是在施工监理以及控制中融入互联网这一技术,一方面可大大增强工作的效率,提高监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出。

(1)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主要涉及4个主体方,即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这4方应保持畅通联系,确保各个环节顺利接轨。通过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可构建相应的微信平台,各主体方应将工作动态以及完成进度等内容及时到微信平台中,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2)借助施工监理信息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对一些关键环节可做好有效监控与管理,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加以处理,大大增强了施工的效率。(3)通过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的有效开通,可方便施工单位对每日的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并对工程中遗留的问题及时上传至施工监理平台,以便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4)通过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的有效构建,可方便业主、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及时将工程中的各项问题比如工程变更、工程索赔、争端协调等事项上传到信息平台中,所牵涉的部门根据情况对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进与调整,以确保工程顺利竣工。(5)借助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资料管理制度,用以约束一些不良行为,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3 C电工程监理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架构

机电工程监理系统的核心区域是中心信息库,中心信息库的作用是存储整个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该系统的优点如下:首先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度高;其次可节省运行成本;最后可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所需,在省高级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构建了该系统信息库服务器以及网络Server,系统用户主要分为三级结构,所有的用户都可借助浏览器登录到系统中,查阅相关信息。根据相关要求,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采用国际上盛行的J2EE技术架构,运用MVC开发模式以及工作流引擎技术,按照业务需求以及相关工作流程,监理项目工作设置了专门的工程质量控制点,对工程监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系统架构主要选择的是B/S模式,该模式是根据J2EE核心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大力开发,从而将系统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2 系统模块

系统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1)工程项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工程中的基本数据或者新增项目的数据进行有效调试,以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文档管理模块。

文档管理模块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需使用,当工作平台中有协调管理的需求时,操作人员就可进入文档管理模块,只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数字,即可查询到所需的相关信息。

(3)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管理模块的主要职责是对某一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全部合同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样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动态信息,从而对合同内容有一全面的了解。

(4)安全、环境控制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施工路段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做好有效监控与管理。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对各路段进行全权负责,并将每日该路段的安全与环境检查结果内容做好记录,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应做出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传到信息管理平台,供管理人员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5)质量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工程施工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包含工程前期、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而且还包含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其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尽可能地降低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6)进度控制模块。

进度控制模块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与描述。针对每日施工实际进度以及项目的整体进度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各个项目的进度有效控制,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工。

(7)投资控制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工程中涉及的投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以便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项目的资金投入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一些耗资较高的环节加以有效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具有工期短、面广、点多、涉及专业多等特点,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传统的施工监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程项目的管理需求。为了提高监理质量,需要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一套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管理系统,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魏巍,张诚.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6,23(5):250.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信息时代 监管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宋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监管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电信运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移动通信,2004(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