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管理硕士

行政管理硕士

行政管理硕士

行政管理硕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 行政法 教学任务

公共管理硕士(MPA)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行政法学始终被列为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反映了在建立现代法治国家过程中,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行政法学对提高公务员整体法律素质的重要性,亦体现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从MPA学员的来源看,尤以政府的公务员居多。他们大多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大多还是不同领域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当下和未来的管理水平。如何将现代的行政法理论与知识传授给这些学员,已经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教学问题,而是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发展之大问题。

一、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必须有行政法治教育

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即为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化,政府的职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此困境。很多国家通过培养公共管理硕士,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来应对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和“专业化”。而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此相对应的政治体制也在进行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写入宪法。国家的法治化首先在于政府的法治化,而政府的法治化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亦是市场经济之必然要求。政府职能的定位随之发生转变(不再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能的政府,也不是西方国家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指出,我国现阶段对法治政府的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的政府定位需要新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即能够提供公共管理的优秀公务员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

在这个意义上,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中“人”的因素。行政法教学在整个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过程中又具有其它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这是由行政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行政法,简单地说,就是关于行政的法。而法学体系中的行政法被认为是公法,也就是说,行政法中的行政,指的是公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行政涉及的范围广、程度深,与广大民众关系密切。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都离不开行政。由此决定了行政权在国家权力中的突出地位,也导致了行政权较之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更容易扩张和膨胀,现代国家中行政法的数量不断增多,全然在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在我们这样具有悠久****思想和文化的国家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行政的法治化。而行政的法治化关键还在于行政人员是否具有法治意识和观念。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的要么是在岗的公务员,要么是准公务员,因此,行政法学进入公共管理硕士的课堂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依法治国。旨在治官、治吏,约束公权力。普通的平民百姓固然需要学法、懂法,具有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为权利而斗争,对国家和社会权力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然而,这一方式是间接的,对法治的实现来说,毕竟公民还必须借助于国家或社会权力才能实现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相反,国家权力则可直接依靠自身的国家强制力直接实现权力目的,所以更具扩张、****、侵权的可能性。因而,我们说,行政法治教育在公职人员、公共管理人员中进行更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

二、针对公共管理硕士的特点,行政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因为公共管理硕士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面向公共管理硕士的教学中,切不可把之混同于普通学员。在行政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环节与问题。

(一)从基本原理着手,循循善诱,使学员树立行政法的观念与意识。所谓基本原理是指该法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立法时,基本原理一般会以基本原则的形式出现在法典中并起指导作用。在有法典的情况下,只要把基本原则讲清楚,基本原理也就自然可以掌握。行政法不同于一般的部门法,它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如公安行政法,工商行政法、海关行政法、农业行政法、税务行政法、 交通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卫生行政法、城建行政法、环保行政法、金融行政法、民政行政法等。实际上,有多少行政管理领域就有多少行政法。这些可称为部门行政法。行政法作为一门课程不可能全部都涉猎这些不同的管理领域,而只能讲授基本原则和原理。不同的部门行政法都共同构筑于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之上。任何一个部门行政法都离不开执法主体、权力来源、行政行为的种类与适用的条件、作出这种行为所需的程序及对该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等几方面。可见虽然不同的行政部门有不同的管理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好行政法基本原理,就能一通百通。学生只要掌握了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以后不论接触哪个部门行政法。都能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再者,观念、意识是人的行动、行为的引导、指向,只有在观念、意识和思想上接受和认同之后,人类才能将其积极地、富有成效地付之于行动和实践当中。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过程中,行政法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让所有学员树立起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尤其是行政法治的观念和意识,认识到法律、法治不只是法院、法官、人大代表、立法委员的事情,更是行政人员的必要素质和技能。尽管行政较之于立法和司法具有也必须具备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灵活性,但这种自由裁量权和灵活性必须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受法律的规范和控制,否则,这一灵活的权力将是人类的灾祸,将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威胁和损害。所以,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而根深蒂固的行政****历史传统的国度里,培养和树立行政法治观念是首要、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二)注意立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具体内容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动之中。教师必须随时注意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法律解释和立法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讲授内容。行政法虽是一个部门法,但调整的是行政关系,涉及国家对社会全方位的管理、调控与服务。其涉及的社会关系,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复杂。是其他部门法所无法比拟的。国家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去管理社会,使之达到一种理想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状态,需要不断地制定颁布法律法规以完善管理。同时,一个新的规定出台后,必然引起社会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当这种新的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足以妨碍国家的行政管理时。国家又会进行新的立法以解决这些矛盾,这就是行政法之所以不断变动的主要原因。从立法的状况来看。不仅国家权力机关、地方权力机关有关行政的立法在不断进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也在不断起草和公布。我国的行政法过去以分散的对某个部门、领域的行政关系单独调整为主,因而制定的是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而一些综合的法律规范较少。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行政法制逐步走向成熟时,就会出现比较综合性的管理规范。比如行政处罚,我国过去的行政处罚没有统一的规定,各行各业的行政处罚五花八门。无论是在处罚的设定,处罚的形式、条件、内容及处罚的程序等都差别较大,这种巨大的差异往往破坏了行政处罚的实际效果,失去了处罚的警戒作用而使之成为某些执法者作为整人或敛财的工具。形势的发展要求以一些共同的规则来统一各行各业的行政处罚。这就导致了行政处罚法的产生。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在不断加强。近年通过的重要法律有《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务员法》等,正在起草或讨论修改的有行政程序法、行政强制法等。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的法律解释也时有颁布。一些落后于形势不切实际的法律法规也不断被废止。面向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个行政法的教师如果不经常注意这些信息或动向,讲课内容不仅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而且有可能向学生传授了被废止的法律内容而误导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讲课内容,还要有些超前的眼光,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立法动态,引导学生思考新的法律问题,开拓学生的目光和思维。

(三)以案例阐述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仅从理论到理论,特别容易枯燥,尤其像行政法这种应用性很强的法学课程。它要求教师在面向公共管理硕士教学中,尽可能地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以案例阐释法理。一般而言,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不应该脱离现实而空讲抽象枯燥的理论。但在学科的设置上基础理论与应用法学的确有所不同。基础理论侧重于法学的基本理论,国家与法的起源、发展和一般规律、原则等,与现实生活有联系但远不如应用法学更直接。行政法作为应用学科,与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行政法的实际例子俯拾即是。比如某校桃子树繁多,每到春天收获季节,往往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有一年学校某部门为了防止有人私摘桃子,竟打出告示:摘果一个罚款十元。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上课时就可将此规定拿给学生讨论,让学生根据行政法的原理分析学校是否有权规定对私摘桃子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例,但涉及很多行政法的原理,如行政处罚的设定、行政处罚的主体、处罚的对象、处罚的形式、处文秘站:罚的救济等,都可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又如在学校中,学生与学校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行使的是什么权力,学校能否作为行政主体,如果学生对学校的某种管理行为不服,能否把学校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推上法庭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把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融合到教学当中,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限度。讲案例首先要介绍案情,或者用投影字幕等打出来让学生看清楚,引导学生围绕焦点问题进行思考,需要给一定的时间,如果案例讲得太多就必然会影响到讲课的进度。因此,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所讲案例必须精选,其中无关紧要的一些过程可省略以节省时间。第二,案例要紧扣讲课内容,为了说明某个问题选用案例是为了帮助理解。不要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第三,为了把握时间,对学生的讨论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同时。公共管理硕士大多为在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其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不只是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更应当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活动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课程的定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均应以学生的需求为牵引。笔者在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设计都是由学生提出并提供资料的,如2004年长沙市围绕摩托车通行问题引发的两讼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恰好在学的两名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事件的处理。将这类案件直接引入教学并以此为契机分析讨论交通管理中的相关行政法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又如2003年湖南省公安厅的两位同学将其工作中遇到的机动车号牌是否应当公开拍卖的问题提交课堂,老师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模拟听证会,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考试环节也可以通过学生更多的参与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吸收。如通过指定特定事件或主题让学生收集准备资料,课堂现场出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关注和思考教学内容,近年来已成为MPA行政法教学中常用的考试方式之一。第二。应当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并不回答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不应当提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更清晰地梳理和提供发生问题的情境,更加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显然对教师的理论分析及知识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学生的参与应当是开放的。MPA学生有各自的学科专业背景,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客观上具有多元的观察问题的视角,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可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包括教师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习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人员既可以是学员、任课教师,又可以是对问题感兴趣的其他人,包括在该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或实际工作者。

(四)要关注国外行政法教学资源,做到“外为中用”。要善于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我国行政法的认识。国外的行政法学研究起步较早,在我国多数人还不知行政法学为何物时,国外学者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如法国,被称为行政法的母国,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有关行政法的应用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行政立法和法学研究方面大量借鉴了外国的行政法理论和实践,并从中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东西。虽然行政法学是以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讲太多国外的高深理论,但在讲课当中适当插入一些外国的知识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也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比如讲行政诉讼制度时,让学生知道法国是在行政系统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与我国在普通法院内设立专门的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就有很大的不同。在讲行政复议制度时,也让学生知道复议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称谓,我国台湾就不叫行政复议而称诉愿。在讲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时。也应让学生知道这两个概念在国外会有根本不同的内涵。我国的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前有告知的义务,相对人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而日本国的行政法也有类似的苦情处理制度。总之,穿插地讲一些外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和知识,既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启发学生的思维。

行政管理硕士范文第2篇

2021年淮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招聘行政管理岗位及教辅岗位选聘面试方案

根据《淮南师范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聘公告》要求,为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公平公正开展行政管理及教辅岗位人员选聘工作,确保本次面试工作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面试是今年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的第二环节,参加人员为笔试合格人选,成绩带入面试环节,与面试分数加权进行计算。面试有四个环节:核验证件—候考—面试—公布分数。

二、具体安排

1.面试考核内容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主要考察应聘人员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时间为10分钟,满分100分。

2.面试安排

(1)面试时间:2021年行政管理及教辅岗位人员面试时间定于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上午8:30开始。

(2)面试地点: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行政办公楼314会议室。

3.面试考场

本次面试考场设1个面试室、2个候考室、1个专家休息室。面试室设在行政办公楼314会议室,候考室设在行政办公楼402会议室(教辅岗位)、410会议室(行政管理岗位),专家休息室设在行政办公楼312会议室。候考室内实行封闭式管理。

4.面试工作的组织

(1)面试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行政管理及教辅岗位人员面试工作领导小组。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由人事处、纪委办公室等部门为成员。

(2)面试工作人员分组

面试考核工作人员由人事处及相关用人单位有关人员担任。

(3)面试专家组

学校组建面试专家组,成员全部由校外专家组成,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面试专家由人事处负责邀请。

三、面试工作程序

1.面试通知

面试人员由笔试成绩决定,具体通知由人事处负责。

2.面试报到

4月24日上午8:30面试开始,应聘人员均须提前30分钟到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行政办公楼402会议室(教辅岗位)、410会议室(行政管理岗位)报到并候考,接受面试工作人员的统一封闭管理,自觉遵守候考室的有关规定。面试正式开始后,无故迟到10分钟视为自动放弃应聘。工作人员对应聘人员自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封存,并统一保管,面试结束后返还本人。

3.组织抽签

面试顺序采用在当日面试开始前15分钟临时抽签的方法确定。候考室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应聘人员进行面试顺序抽签,并将应聘人员的面试排序号准确记录在面试人员花名册上,各位应聘人员逐人签字确认。

4.素质考核

应聘人员在候考室现场提供素质考核材料(应聘者本人学历证书、获奖证书、科研成果、党组织证明、学生干部证书等的原件及复印件),由人事处等部门工作人员现场验收统计,由专人负责审核,对提供不实材料或不符合学校选聘条件的取消笔试成绩和面试资格。

5.面试规则

应聘人员由引导员引导到面试室,应聘人员的抽签号即为本人的面试顺序号。

应聘人员面试结束后,由引导员引导离开面试考场,擅自滞留考场的按违纪处理。

6.面试时间

应聘人员面试时间为10分钟,答题计时从考生看过面试题后开始,应聘人员可略作思考再予答题,但时间计算在内。

在规定时间内应聘人员自己掌握好时间,答题剩时1分钟时,计时员鸣响提示音,答题时间到后计时员再次鸣响提示音,应聘人员应立即终止答题。

7.面试评分

面试由组长主持,分别按评分表对答题进行评分。各位专家独立打分,不得商量、暗示,对竞聘人员要一视同仁,要自始至终统一尺度,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评分表专家签名有效。

8.面试成绩确定

面试采用逐人、现场方式统分,前三人面试结束,评委合议,统一打分,第四人开始逐人打分。

计分员将专家评分逐人收齐后,首先核查各专家统分计算是否准确(错误修改处须请专家重新签名)。除去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后,按专家评分相加求和,再除以人数求出平均数,该平均数即为该应聘人员面试成绩。督察员监督计分是否规范、准确。

四、面试组织过程保密措施

(1)面试工作由面试组长负责实施,确保面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

(2)应聘人员的通讯工具一律不准带进考场,如无意携带的必须关机装入统一配发的手机袋内交工作人员保管,否则按违纪处理。

行政管理硕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与探索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起点,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关系到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格和品格塑造、综合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值得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和工作者高度重视。

硕士研究生在社会阅历、自我意识、年龄跨度、思维模式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均呈现多元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只有在立足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探索方法,不断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现阶段硕士研究生主要思想特点

(一)阅历差异大,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随着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日益多元化。相比本科生,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在学习经历、生活背景等方面阅历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硕士研究生人群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人群社会阅历较简单,他们在入学前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学校,主要经历为学习。这类人群年龄相对较小,社会关系简单,普遍尚未成婚。因为入学前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相比社会上的同龄人,他们能够比较及时有效地接触新知识、新事物和新观念,思想意识也比较超前。由于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少,他们的思想相对不太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集体观念较强。第二类人群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或在入学前已有工作经历,或是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这类人群年龄跨度较大,社会关系复杂,部分已结婚甚至已育有子女。他们的共性是都有工作经历,但在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等多方面还存在差异。由于已经离开校园环境一段时间,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的社会化意识较强,往往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持消极态度。

(二)主体意识强,思想逐步成熟稳定。

总体而言,经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培养锻炼,硕士研究生的思想都比较成熟,主体意识也比较强,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1]。

相比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更强,通常不再需要父母、老师的指导,就能对学习和生活做出相对合理的安排。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认知能力也较强,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事物和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的主体意识较强,期望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兴趣得到认同和尊重,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思想逐步成熟稳定,难以接受外在的思想灌输,也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三)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无论有无社会工作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关系的广泛、社会阅历的丰富,加之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更为实际甚至是更加功利。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硕士研究生通常只有一年左右课堂学习的时间,其余时间多分散在各个实验室中与导师做实验、做研究,甚至是出差到科研项目现场,他们的学习、工作大多是个人或少数人行为,缺少在集体中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缺乏集体荣誉感,组织观念淡薄,个人意识较强。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的狭隘功利,他们重视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以便提升就业竞争力,获取更高薪酬,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研究生受到同龄人大多已经济独立的影响,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强于追求知识能力的意识,他们因此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有偿的社会活动上,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为了缓解学业压力,部分人甚至不惜违反学术道德。

(四)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发。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期望值比本科生更高。任何方面的挫折都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在学业上,除了参与课堂学习外,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展独立性、创新性研究,并要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科学规律、撰写学术论文。学习形式的转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使得一部分硕士研究生无法按期完成学业要求,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上,硕士研究生的年龄普遍较高,大多在承担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婚恋问题。婚恋问题会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因其不确定因素颇多,不可避免地会随时给当事人带来烦恼甚至是挫败感。此外,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或家庭成员身体变故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二、目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教育意识有待增强。

1.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过于乐观

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本科生上,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乐观地认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已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必重视甚至不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其中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心理压力过大等现象都很突出。这些思想状况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2.对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颇

尽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中体现了“德才兼备”的总体要求,但在实际的教育培养中,为了满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突出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业务素养上的优势,很多教育机构管理部门和教育单位都会“重才轻德”,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学生的业务素养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就意味着完成了培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则可以忽略不计。

(二)教育体制有待完善。

1.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明确

在学校层面,目前各高校负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不尽相同。对于已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大多设有专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部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于未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有的成立专门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部门,有的是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挂靠在负责本科生的学生工作部门,有的是在研究生处指定一些工作人员负责。总之,与各所高校都有专门负责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部门相比,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较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2.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需要建立

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学校统一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承担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2]。一级管理体制因为缺少了具体培养单位的贯彻执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细致深入。相比之下,二级管理体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是目前一些高校虽然是二级管理体制,校、院二级部门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责权定位有待明确、工作模式有待完善、资源配备有待合理等。

(三)教育队伍有待加强。

1.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比数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一些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主要由党委组织员、团委书记等人兼任。这些兼职人员因为还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对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德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不够,工作中通常是借鉴甚至是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得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显著。

2.导师的德育作用发挥不充分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和关系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水平等的了解与其他管理人员相比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可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在管理体制上,很多高校在对导师的遴选和考核中,只有针对业务能力和业务成果的考核,没有对导师的德育能力和德育成果进行考核,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和德育教师与导师之间缺少有关德育工作的沟通交流,使得一些有热情参与德育工作的导师感到无从入手。

(四)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1.教育内容需要有的放矢

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也较多,目前相对不算成熟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搭便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都过于陈旧、不具有时代特征,与本科阶段有大量雷同甚至是重复,脱离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教学效果不佳。此外,硕士研究生参加的讲座、参观等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大多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心理、社会阅历等特点的需要,教育收效甚微。

2.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很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比较传统,在活动形式上追求覆盖广、规模大、行动齐,比较看重活动的规模和影响。这种教育工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容易在受众人群中引发共鸣,更适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级阶段教育。但无论是考虑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现状,还是考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都相对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教育和在大范围内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都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多视角增强教育意识。

1.认识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在肯定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主流较好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复杂多样的思想现状中存在着影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解决。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动态发展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若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认识加强教育的重要性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播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和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

3.认识加强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较为滞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4.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要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所有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再次,要树立“分层教育、分类管理”的教育理念。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必须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工作实效。

(二)多层级健全工作体制。

1.明确校级层面管理部门

要做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在学校层面必须明确管理部门。一般说来,设有研究生院且研究生规模不太小的学校应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便于系统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通常可与研究生院合署办公。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并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协调。

2.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针对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复杂多样的现状,为了在学校统一领导管理下,充分结合学科或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筹规划与各院系共同分担的管理体制。这种二级管理体制既强化了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又发挥了各个院系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更不能仅靠德育教师的力量,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全员育人的工作模式。学校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的所有工作部门都应将业务职能与育人职能有机结合,承担各自相应的育人责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

(三)全方位建设工作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仍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一是要提高对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任课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形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最重要的育人职能,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任课教师应当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一是要在人员选留问题上做到严格把关、科学选留。所谓严格把关,重点是要充分考察选留对象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保证选留对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面示范作用;所谓科学选留,重点是要充分考虑选留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层次等,保证选留对象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推动工作发展。二是要加大对专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组织岗前培训,还要定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面促进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从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在指导教师选聘过程中避免“重才轻德”,注重对选聘对象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察。二是要明确指导教师所要承担的德育工作职责,将德育工作成效纳入指导教师工作考核体系,通过奖惩措施调动指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搭建指导教师与专职德育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有关德育工作的学习讨论,提高指导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都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上述组织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是要严格选拔。公开选拔那些经验足、热情高、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浓,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二是强化管理。应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三是增强队伍的延续性。针对硕士研究生在校时间短的情况,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任用。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学生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在评奖推优、选送出国、提前攻读学位、选留辅导员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5]。

(四)多途径提高工作成效。

1.教育内容需要更新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紧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硕士研究生思想现状不断更新丰富,才能让学生接受和认可,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效。更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要从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要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人文精神培养等内容相融合。三是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资助体系建设等内容融合。

2.教育手段需要多样有效

教育内容的更新丰富,需要多样有效的教育手段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实效。一是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有效,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以增加课堂讨论、主题发言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搭建一个论坛、博客、微博、QQ群、飞信等手段合力并用的信息沟通和教育平台。三是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活动形式,将专题学术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办新办好。四是要加强社会实践阵地的开辟和建设,组织学生不定期走入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开展调研活动。

3.教育环境需要优化改善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明确并建设校园主流文化,发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要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健康、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渠道,通过加强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的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4.教育对象需要充分参与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通过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等,提高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对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组织的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领导作用,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霞.试论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4.

[2]蔡茂华,戴雪飞,陈翱.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的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2.

[3]张艳丽,祝春华,王洪旭,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33):213.

行政管理硕士范文第4篇

招聘科室

岗位名称

岗位分类

招聘人数

学历/学位

招聘对象

年龄要求

专业及其他要求

普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2021年应届毕业生(同期完成学业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 未签订就业协议的2020年毕业生可视同对待)。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骨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胸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泌尿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神经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眼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眼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妇产科(含生殖中心)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肛肠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头颈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心脏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

肿瘤外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肝病感染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心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消化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血液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内分泌代谢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肾脏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神经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神经病学

肿瘤内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放疗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精神卫生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全科医学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皮肤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风湿免疫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内科学

急诊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急诊医学

重症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

病理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超声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麻醉科

医生

专业技术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麻醉学

放射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康复医学科

医生

专业技术

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放射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

检验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药学部

药剂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药学

病理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心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肌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脑电图室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科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康复治疗技术

妇产科-生殖中心

医技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

护理

专业技术

40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护理学

党政办公室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新闻传播学类、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人事科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医务科

行政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临床工程科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IT中心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0周岁以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

基建科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有工作经验

35周岁以下

土木工程等土建类专业,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后勤维护中心

行政

专业技术

1

本科及以上

35周岁以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总计

 

 

100

 

 

 

行政管理硕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政策执行 制度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49-02

我国从1997年开始招收培养教育硕士,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备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型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执行,是指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所规定的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一项政策的顺利执行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如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和政策以外的因素。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本文从研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1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年12月1号 本人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发放了30份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被调查对象为师范学院教育专业的老师和行政人员,目的是了解他们对于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本身的认识,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1.1政策内容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以下选取一些题目用来分析:

第一题:您对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现状的满意程度(如图1)

图1

第二题:您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条例规范。

结果:60%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认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条例规范界定不清楚,18%认为界定模糊,12%选择界定很清楚,10%界定很模糊。

原因分析:

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政策本身内容必须具体明确,目标清晰。我们会发现很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描述很模糊, “较丰富”和“较高”的字眼频繁出现,如“应具备较丰富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应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基本素养”、 “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具体准确的界定,就会使政策执行者缺乏对培养尺度的把握,最终会导致政策不能有效实施。

1.2缺乏相关政策措施

1.2.1任职资格制度不配套

首先看有关人们报考教育硕士的积极性的调查显示:如图2。

第四题和第五题是有关影响人们报考教育硕士积极性和影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最大因素的调查,调查显示,有55%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认为影响人们报考教育硕士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毕业后职业晋升机会不多。48%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认为影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因素是学生对毕业后前景不乐观。

原因分析:

总结国外发展专业学位的宝贵经验,可以看出他们将就业资格与专业学位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激发基础教育工作者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积极性,因为取得专业学位就意味着取得了相关的就业资格。然而,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基础教育岗位的任职资格与职务晋升严重脱节,学生回到工作岗位后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提升,待遇没有改善,这就抑制了人们报考教育硕士的积极性,在校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动力,这无疑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瓶颈,影响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执行的效果。

1.2.2培养制度不健全

培养制度包括课程设置和学制等方面的内容。我们选取两道题目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现状。如:您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有82%的老师和行政人员都认为缺乏实践性是目前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的最大问题。再如:您觉得我国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状况如何?58%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认为目前的学制不太灵活,25%认为学制僵化。

原因分析:

课程设置方面,我国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社会今天的需求。最大的问题是:课程中的实践部分太少,理论课程较多,这种课程设置没有不能充分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和职业功能,学生毕业后也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在学制上,培养模式单一,弹性学制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实施不力。现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学制虽然也采取了脱产、半脱产、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学习时间的伸缩性也得到了体现,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制还是有较大差距。

1.2.3评价制度不科学

有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评价制度有这样两道题目:(1)您认为我国目前教育硕士的评价体系?调查显示:52%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认为目前的教育硕士评价体系有待完善。(2)您认为我国目前教育硕士评价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42%的老师和行政人员选择了评价标准单一,52%的老师和行政人员选择了评价主体来源单一。

原因分析:

(1)观念模糊:在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价活动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是:没有把教育硕士研究生与学术性研究生这两个概念分清楚,把他们统一看作研究生层次,因此最终把两种不同的研究生教育的评价标准混为一谈,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2)对评价主体重视不够:汲取国外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的有益经验,评价主体应包括政府机构代表和学术团体与专业组织的人员。因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专业性学位,对其的评价应归于专业评估。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却主要是由政府人员和学校专家组成,而缺少了教育一线的教师和专业组织的专家,其评价结果肯定会有失偏颇。

2对策与建议

(1)政策本身内容具体明确,政策目标清晰;(2)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密切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的联系;2)完善教育硕士学位培养制度 (课程设置 学制);3)建立合理的教育硕士评价制度。

注释 :

①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5):9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