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会计论文

互联网会计论文

互联网会计论文

互联网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是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主体假设让会计的六要素有了归属,而在网络时代,企业的会计主体在不断变化,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有所不同,企业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在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迅速重组,在完成任务后又可以解散。这使得会计核算主体模糊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范围。会计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规定了会计工作核算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是前提条件,这样才能让收入和培养有时间分期配比。但在现代网络经济中,信息的飞速流动,企业随时都能够解散。而且网络的虚拟公司有时就像个临时性组织,这极端的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这种情况下的权责发生制还能不能适用值得思考。

1.2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一般只有出纳,财务会计人员组成,实现网络和电算化后,需要增加计算机操作人员、网络系统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业务范围除了基本的核算记账业务外,网络会计会继承很多管理的功能。整个业务流程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操作过程比较繁琐,首先会计进行核算,然后由会计主管审核,最后让领导决策签字。网络化后大大提高了效率,免去了人工递交的过程,让计算机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传递,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就可以了。传统会计大多在事中或者事后进行核算,因为财务人员大部分时间都被繁杂的数据所占用了,并且容易出错,在网络环境下,财务数据能通过网络分布式方式,让会计人员快速的处理,从而有时间进行更有效地分析和决策上面来,做到事前控制。

1.3加剧内部控制和信息安全风险

虽然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使得信息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够快速的流动。企业与客户、供应商、银行等其他外部单位的沟通也非常方便。但是开放必然带来风险,因为网络构成非常复杂,需要各种要素共同配合才能工作。硬件配置、软件功能、系统操作都会影响整个业务,还有外部人员的恶意攻击,设置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都是潜在的风险。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关键,是会计安全的核心,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必然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加大。因为信息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的,可以被拦截和窃取,而且这个过程容易被删除和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和取证。

1.4网络财务复合型人才短缺

网络会计需要大量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熟悉财务准则来执行会计业务,处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还要懂网络和电算化的知识,来进行操作处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并传递报告给领导高层。目前,这种财务人员在我国比较少,所以严重阻碍了网络会计的发展。

1.5互联网会计法律滞后

当今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的发展太过迅猛,各种电子商务企业和业务不断涌现,而国家法律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有机乘,尤其在会计方面的法律中,没有对网络会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解决网络会计中遇到的问题。

二、互联网会计面临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法

2.1强化组织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要保证每个财务人员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对数据进行验证,而且要职能分工,互相牵制。做好授权的管理,无权限的人员不能越权访问,并且增加电算化审计人员,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2.2强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

加强企业网络系统软硬件的安全措施,建立防火墙,提高密码技术。隔离企业内网和外网,不允许内部人员从内网访问外网并传输数据,也不允许外部人员从外网访问内网。另外还要定期备份数据和硬件维护。

2.3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网络会计是计算机和会计的统一,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会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利用互联网会计,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培养,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培训机构来培养这些人才,还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来实现。

2.4健全互联网会计的法律环境

互联网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由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兴行业已经悄然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互联网+交通的滴滴打车、互联网+地图的高德导航等。“互联网+”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应用的发展新形态。而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注重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学科,自然需要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优化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而“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延展至供应商和客户,使企业的价值管理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中。从价值链管理角度来说,管理会计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链条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供应商直接连接客户,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周期及其具体状态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同时缩短了整个产业链条。从供应商选择角度来说,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供应商的商业信用,能够确定稳定持续的长期合作关系。从客户偏好角度来说,通过对客户信用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推出信用购物等增值服务,利用这些服务来争取市场份额,例如京东白条、阿里信用住等就是典型的案例。总的来说,“互联网+管理会计”有利于优化企业价值链管理,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和价值链整体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强调价值创造,通过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活动,分析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动状况和财务状况。“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会计信息的传递和集成。企业开始更多地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传统单一的事后核算。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等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提升企业价值。

(三)创新管理

会计技术“互联网+”不但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使得企业开始运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在产品制造方面,云储存为企业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在货物采购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信息统一安排网络采购,加强了对供应商采购价格、采购货款支付等采购过程的监督;在人力资源方面,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才招聘能够使得企业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了企业人才招聘成本。总之,“互联网+”为企业管理会计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管理会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隐患加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此种模式下管理会计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进行财务预算决算等活动,就必须将企业的数据资料和文件档案等内部资料传输到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上,因此,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云计算平台也可能遭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本企业客户资料、产品成本定价信息等关键数据的泄露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历史虽然并不长,但经由各位学者的深入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宏观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部分企业没有结合市场环境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管理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前提。而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企业内部部门设置冗余,职权不清,使得管理会计的推行困难重重;第二,企业部门之间未能做到相互监督和牵制,因此无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第三,企业未能建立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因此无法通过分析相关财务指标优化企业的管理决策。

三、“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管理会计部门在签订相关的技术服务合同之前,要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在合同中增加一些保护数据安全的特别条款。如服务商要对不同企业上传的数据资料进行安全分离,服务商不得接触、使用或者复制、备份客户上传的数据资料,余舒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服务商应维护本企业的数据安全并在数据库遭到入侵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等。企业本身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测评和动态监控识别,针对突发事件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前制订好数据资料在遭受入侵时的解决措施,以维护数据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另外要明确授权管理和查询权限,设计一套严格的接入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平台的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平台既能够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又不会导致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泄露。

(二)加强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要鼓励继续进行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人员应该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及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变化,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立起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第二,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并定期对企业管理会计进行评估;第三,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融合,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并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用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互联网+管理会计”模式在企业中的运用,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第一,企业应该精简部门设置,摒弃冗余部门,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内部部门体系;第二,企业应避免高度集权,使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牵制和监督,以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企业应建立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财务指标定期对部门工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决策。

作者:余舒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光远.浅析“互联网+”视角下的会计新功能[J].财会研究,2016(07).

互联网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联通主义;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65-02

一、引言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九章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传统教育形式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正在进行颠覆性的创新革命,而正在兴起的联通主义在某些方面更好地解释了网络时代的学习发生过程,为解决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学习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就必须借助互联网教育大环境,结合联通主义精神内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移动学习资源。

二、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现状

发展移动学习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移动教育的办学质量。然而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着数量多、覆盖广、形式多样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复率高、针对性低、含金量小、碎片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且更是在线学习资源建设所要突破的窠臼。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的这种现状就迫切要求有一个适合互联网思维的理论来指导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提高在线学习资源的整体质量,保证移动学习的效果。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当前的学习需要和社会变化。联通主义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儿”,更加强调知识的连接性、流动性、情境性、适应性。西门思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同时也概括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八条原则:①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②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③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④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⑤为了促进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⑥发现知识、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⑦流通(准确、最新的知识)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⑧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此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中获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联通主义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全面揭示了学习发生的过程,已经逐渐成为新型学习方式的理论支撑。

2.互联网思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移动学习的内在相关性。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思考方式,其典型特点是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互联网思维的三个核心本质是链接、去中心化和社群化。

联通主义表达的是“关系中学”和“分布式知识交互”的观念,它指出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该关注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方式和连接方式,方便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的交互。联通主义同时也指出网络中的知识生长方式是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交互而建立的新连接,学习者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有能力找到分布在其他网络节点的个人所需的知识,在这种交互和建立新的连接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讨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非常有必要,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待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将为我们今后无论是移动学习还是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要点和联通主义的理论内涵,笔者发现其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相扣性。互联网的差异化思维和联通主义学习观中强调的学习和知识的多样性具有内在一致性,就要求相关学习资源建设人员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容属性;互联网思维中的分享社会化属性加联通主义的“关系中学”就要求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要注重情境属性;互联网思维中的平台数据化思维、创新跨界化思维结合联通主义中的知识生长和“管道比管道内容更重要”的思想就要求注重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管道属性。因此,三者有效的融合、启发才能更合理地指导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四、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资源是支持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需要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联通主义代表人物乔治・西蒙斯认为内容、情境和管道形成知识的意义。内容开始知识的循环,情境使其有意义,管道使其关联、流通并可获得。根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观的解释,我们主要考虑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情境性设计和交互性设计三个方面。

1.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内容性原则。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如学习资源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和技术性外,由于移动学习还具有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环境复杂和学生与教师分离等特点,所以我们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也要考虑这些特点,还要遵循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并设计出符合移动学习规范的资源,在具体设计中要遵循学习内容微型化、知识性等特点。①微型化原则。移动学习本身是一种碎片化、片段式的学习,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强烈的学习动机弱等现象,所以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要注重对资源进行微型化处理,具体包括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微型化,把一个知识点细化为多个小的知识点,这些小的知识点就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所说的知识节点,移动学习者通过这些小的知识节点的学习,通过寻径和意会进而建构起个人内在的知识逻辑网状图。②知识性原则。在线网络知识具有动态性、隐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与开发学习资源时要考虑网络知识中知识的这种特征性,保持知识的更新以及知识之间的链接和流动,以促进移动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2.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情境性原则。联通主义认为内容开始知识的循环,情景使知识有意义,管道使其关联、流通并可获得。知识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兴趣,所以我们要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的情境性设计,情境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就是学习者连接各个知识节点的网络和路径。因此在资源设计时要遵循移动学习者的特点,创设真实直观的情境,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的进行展示,为移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之间连接的建立过程也就是联通主义知识观中强调的意会创设情境,使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知识的意义。

3.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交互性原则。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交互是连接和网络形成的关键,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本质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资源之间、知识资源与知识资源之间的交互,因此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设计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的知识转化和联通。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学习者不仅需要与教师、与同伴进行交流,更需要与学习资源本身进行交互。具体包括移动学习资源本身的交互和移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两大块。

移动学习资源本身的交互性设计体现在界面的交互设计方面,要求移动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保持简单并且导航方便,尽量让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度,随时暂停和保存学习内容,做到学习过程是可以控制的。此外,学习资源的组织形式也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尽量做到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的排列组合。

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互性表现为学习者可以对资源进行评论、可以通过邮件、论坛和社交账户,如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与专家、教师、同伴进行交流。此外还可以开设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帖,方便网络中学习者之间自主进行交流,构建起交流与沟通的通道,以实现移动学习者的社会互和优化学习体验。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牵引线,研究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进而得出了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注重内容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这些原则与联通主义所强调的内容、情境和通道是一致的,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章只从理论层面讨论设计原则,没有将该设计理念应用到具体的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是本文的局限之处,笔者希望后续研究者可以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实证研究,设计开发出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05):11-28.

[2]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研究论纲[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5-9.

[3]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5-9.

互联网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财务会计 创新策略

前言: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让互联网企业成为了促进经济交易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互联网企业管理者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从这一类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财务会计模式往往并不能真正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财务会计领域的创新问题,就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企业财务创新的必要性

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财务会计领域的创新工作的开展,是让企业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财务创新的必要性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企业在其自身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来看,市场信息的实时共享、沟通渠道的高度信息化,是互联网经济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的特点,互联网企业在构建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管理体系的信息共享性等特点进行充分的发挥[1]。这样,从互联网经济的自身特点入手,所进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创新,就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除此以外,财务创新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互联网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财务风险的失控,是导致互联网企业破产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财务创新措施进行应用以后,互联网企业可以对一些影响自身发展的高风险财务会计环节进行完善,这就可以让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人才因素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财务会计创新过程中,人才因素会给这一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从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特点来看,网络技术与会计能力的结合,是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技能进行掌握以外,还要对计算机网络制式有所涉猎。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种同时精通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的专业会计人员相对缺乏的问题。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在财务会计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这一体系的发展方向缺乏定位的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

(二)思想观念因素

从与财务会计工作有关的思想观念问题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我国的会计理论发展情况来看,持续性经营假设理论、会计主体假设理论等经济理论是财务会计工作中所经常应用的理论[2]。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背景下的一些新事物的出现,会对这些传统的会计工作体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经济影响下的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让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工作陷入了边缘化的发展困境之中。

三、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

(一)积极培养互联网企业领域的财务会计人才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问题来看,在财务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人才因素是影响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财务会计体系中的一些信息化的资源的应用,是企业在财务会计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在对这些信息化资源进行应用的同时,对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企业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特点来看,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力引进专门人才是企业需要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让这一机制在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作用。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计划的方式,为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人才支持。针对一些已经在岗位中认知的财务会计人员,专业业务培训课程的设置,对财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设置业务培训课程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课程模式与会计培训机制、电脑远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是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构建一种可持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创新中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

(二)对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水平进行提升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为了让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点,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理念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在对会计理念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可以对网络中的一些实体信息进行应用,进而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对会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主体范围进行拓宽[3]。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可以将所有建立在相同利益目标基础之上的联合体纳入到财务会计主体之中,进而通过将实体货币进行抽象化处理的方式,对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与财务会计工作有关的时间理念的优化,也是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在企业完成财务会计工作中所有创新项目以后,企业还需要对各个项目的实际收益问题进行计算。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与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Y论: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有效方式。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从人才和思想理论水平等方面入手,促进财务会计的优化,是增强互联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春会.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分析[J].商,

2015,20:141+128.

[2]张艳.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商

论,2016,23:44-45.

互联网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互联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采用移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弥补甚至是改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如今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常用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涵盖了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介质。其催生的网络文化既包括互联网活动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准则等制度层面的内容,而且也隐涵着互联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发展的持续性、应用的实用性和立场的正确性。

1国内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互联网+”是近期提出的新概念,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起。高校就开始了互联网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尽管学者们在高校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时间较短。但已经取得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策略的研究。主要有张再兴在其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提出了构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对策略、网络舆情管理对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

(2)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我国对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早在2002年就有了专著。即曾令辉等人合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在理论上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徐绍华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一书中论述了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胡树祥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进行了论述。

(3)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吴倬在《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文中论述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五大原则,即主体性、实践性、疏导性、前瞻性、渗透性原则。徐建军在其专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育人为本、共建共享、功能优化的方法原则。

(4)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主要包括互联网+公开课的研究;互联网+慕课的探索;互联网+易班应用建设;互联网APP客户终端的应用研究等。凌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探究》论述中国高校网络公开课建设源于互联网发展所引起的深刻的社会变化以及课程受众思想、心理特点的变化。并提出,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应特别注重授课选题、师生互动、技术运用和教师素质这四个环节。雷山漫在《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中谈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认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重心就在于课程的设计上。乔乐林则以独到的视角分析网络游戏对受教育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他在《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一文中阐明了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问题,并提出发挥网络游戏的优势,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等。杨文博的《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APP的优势,将校园APP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提出了建设校园APP的具体措施。卢挚飞在《易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一元教育”到“多元教育”,变单一化为多样化,明确指出,易班真是能够实现这一变革的利器。

2国外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比我国要早些。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波及到高校教育层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大量的伦理冲突与道德困惑。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实由于国外没有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学科,所以也就没有完全实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但在国外,学者们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无名有实”。实际上,他们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境地。从社会服务和意识形态架构等国家创新(下转第37页)(上接第11页)战略的重点来研究,其中,以信息伦理学和网络伦理学为代表的研究最为系统。在国外,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或技术层面等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与探索。研究的重心主要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形成及教育上。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计算机伦理学家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罗格逊和拜努的《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等。有许多关于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如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时代》,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三部曲之一《网络社会的崛起》,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托马斯・鲍德温等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王逢振的《网络幽灵》,戴维斯・莫谢拉的《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丹・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