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验式学习论文

体验式学习论文

体验式学习论文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第1篇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呈现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和验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改进和完善。它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获得量,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参与度,以及这种情感体验后所生成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教学媒体,创设体验情境

多种教学媒体的选用,便于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文本,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神经,又使课堂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把传统教学媒体(如模型、挂图等)与现代化教学媒体(如语言实验室、网络资源等)有机结合,或以音乐渲染,或以图片展示,或以表演再现……深入阅读文本,还原阅读情境,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可以先展示兰亭的图片,再播放Flash制作的动画“流觞曲水”,让学生切身感受“茂林修竹”的清幽高雅、“流觞曲水”的灵动纯净。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够体会到山水竹林相互辉映,文人雅士饮酒作乐的宴游意境。真实生动的场景再现远远胜过枯燥无趣的文言翻译,而文本内容也就更容易植入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二.预留阅读空间,尊重体验差异

传统的“认知性语文”过多地强调作品的“原意”,强调习得的统一性,忽视了理解的差异性,导致语文教学的机械化操作。体验式学习理论则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个体,因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这种不同影响着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显的行为习惯,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个阅读文本、同一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思考、质疑,获得其独特的情感体验。

比如学习《鸿门宴》时,有人欣赏刘邦,有人欣赏项羽,这种差异是可以共存的。我们没有必要忌讳阅读时的理解差异,相反,要引导学生捕捉对作品的个性感悟,发表不同见解,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如素质、修养、经历等的不同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体现。

三.鼓励交流探究,内化体验感受

文本阅读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文本这一浅层面,而应有更深入的体验,沉浸在作品的情感氛围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师生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思维的火花。有了探究,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获得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品质,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真正发挥阅读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的作用。

例如,学习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能感受到自然的自由自在性,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止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观察自然时反复使用的一句话“躺在那儿”中的“躺”字所折射的深刻含义,可以发现“躺”不仅是一个观察动作、观察角度,更是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平等。文章的深意是让大家抛弃人类作为“人”的优越性,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在自然中“澄怀虑思”。这种体验又作用于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思考并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真正的善教者要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勤于思索、勇于探索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摆脱“原意”的束缚,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启迪,获得审美享受。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式; 俄语;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5-4

1. 引言

在我国,俄语教学由于长期受翻译教学法及语法教学法影响,存在一个很大弊端: 学生以通过各种考试为俄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对考试技能(读写)的重视程度很高,而在交际中,很多学生的俄语,从语法角度算得上“正确”,但其内容及表达方式却常缺乏合适性,即学生所使用的俄语明显地表现出目的语文化性的缺失或失误,对于深层次的文化思想与文化内涵缺乏足够了解及合适的表达,因而语用失误在交际中比比皆是。这种俄语学习及使用过程中目的语文化的缺失,不仅妨碍学生对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也延缓了俄语学习进程,同时也使得俄语教学脱离了其最初的宗旨――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交际的人才。因此,弥补俄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的问题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是针对俄语课程提出泛泛指导,对俄语文化导入的整体教学思路及实践操作却鲜有涉及。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拟采用操作性较强的体验式俄语文化教学方法,探讨其对学生俄语学习的影响。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者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文化教学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研究。俞约法(1996)和王仰正(1998)一致认为俄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重要的,但文化教学仅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方面,因而要把握好文化教学的度,避免“唯文化论”的观点。第二,理论研究。刘宏(2008)详细论述了语言个性理论和语言意识理论对开展语言与文化应用研究的指导意义;赵秋野(2012)以维果茨基的文化教学观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俄语言语机制和语言意识的重要作用;第三,著书或论文。赵爱国和姜雅明2003年合作出版《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顾佳琪(2005)、王丽萍(2010)、江秋丽(2013)等。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文化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的层面; 第二,集中于以不同示例论述文化教学策略,鲜有对其实效性的实证研究。

关于“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释。本文指“以学习者获得积极心理体验为驱动力和导向特征,以情景、互动、任务或项目、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外语教学资源,搭建二语习得的语言生态环境,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文环境,通过参与、愉悦、共鸣的体验学习机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3. 实验研究

本研究对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文化教学,对照班采用以教师主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分别进行实验前、后测,对比两个班文化成绩与语言运用成绩的变化情况。

(1)研究问题

①体验式俄语文化教学能否提高学生俄语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②体验式俄语文化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实验条件

以某高校第二外语是俄语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 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每班30人,这些学生均有半年的俄语学习经历;两个班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由同一教师使用同一教材,以相同的内容和进度授课,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

(3)实验设计

实验班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主要从课前体验,课中共享,随堂反思和课后强化四个环节进行,每一阶段教师随时、随地、随境地融入文化知识。

① 课前体验。教师首先找出教材中的文化点,以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前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该文化点的相关材料,并以文字、PPT的形式整理,教师对学生整理的资料把关并补充。

② 课中共享。将课前文化体验的内容用于课堂引入部分引出新课。针对不同内容和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化渗透。初级阶段前期,采用照片或多媒体等直接法教学手段,简单介绍与俄语文化相关的词汇、习俗等,让学生体会中俄文化差异。初级阶段后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讨论议题,采用情景会话、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人的思维与语言表达习惯,培养俄语运用能力。

③ 随堂反思。通过课中共享,对本堂课所学文化知识进行反思。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根据所学文化内容并结合语言知识点自编对话或短文进行练习。

④ 课后强化。课后安排文化专题报告、电影周、学生自编自演俄语小品等形式释放文化信息。通过这些自然而细微的文化知识渗透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结束后,以大学俄语Ⅲ期末试题为测试卷, 在测试前笔者运用SPSS17.0对试卷效度和信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调整,效度和信度分别是:0.587和0.573。题型有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文化, 考查较为全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由同头课三位教师流水阅卷,其中翻译与写作部分由两位老师分别评阅取平均分,成绩真实可靠。最后,运用SPSS17.0对两个班的后测成绩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体验式文化教学后,后测成绩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主要原因为:第一,所学内容难度增加;第二,教学方法不同。以上结果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学知识无法有效内化。而体验式文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以前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表2显示,第一,实验班后测成绩双侧检验的P=0.000

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运用、总成绩三部分独立样本T检验的 值分别为0.019, 0.041, 0.044,均小于0.05。即两个班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体验式文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及提高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方面,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显著。体验式教学的课前体验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课中分享感受文化;随堂反思练习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后强化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学生俄语文化学习,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囫囵吞枣的情况。

6. 结论

本研究证明,体验式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俄语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增强语言知识的内化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体验式俄语文化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以前的依赖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体验式文化教学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俄语的机会,使学生说俄语的信心倍增,减轻了学生上课时的焦虑感;体验式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师生课堂关系均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语言环境缺乏,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俄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Прохоров Ю.Е. 2003.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ые стереот-ипыречевого общения и их роль в

обучении РКИ [M] .М..

顾佳琪. 2005.文化背景对俄语教学的指导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122-124.

国玉奇. 2004.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3):153-157.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验证性;探究性;实验;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5(S)-0059-3

根据实验作用的不同,物理实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阐明两类实验的区别,以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探究性教学。

1 同一个实验的两种不同实验方法

探究性实验:是实验者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发现新事物、新规律,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验证性实验:是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原理为目的重复性实验活动。

下面通过对中学物理关于密度这部分知识的学生实验,加以比较分析。

实验一 验证性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固体、液体的的密度,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加深密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铜块、铁块、铝块、细线、水、盐水

实验原理:通过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利用物体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被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把固体放入量筒内,观察记录量筒内两次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出烧杯内盐水的质量m1

(4)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适量热水在量筒内,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5)用量筒量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实验二 探究性实验名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就会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吗?

猜想与假设:学生可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作出猜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问题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铝块和盐水质量、体积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2~3人一组,(1)测一个铝块质量,测二个铝块的质量(2)测烧杯内水的质量、体积增大一倍时水的质量;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促使学生把所测得数据填入其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比值计算,数据坐标描点,与所猜想的问题对比、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评估:学生自我评估、互评、教师评价。

交流与合作;学生间相互交流。

2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不同点比较

2.1 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①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

探究、发现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探求、观察、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②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

验证、检验研究对象的己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巩固习得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③在教学目标上探究实验的优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能力的科学素养。

2.2 实验过程上的差别

如下表从实验的过程上进行比较

探究性实验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实验过程是自我设计的,重在过程体验。

验证性实验是从验证结论开始,内容是确定的,实验过程要严格执行。

探究性实验的优点:可以因陋就简的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体现出开放性。

2.3 学生认知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①探究性实验是从实践到理论;以探究过程来发现知识和规律,学生的认知方式由实验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验,丰富了理论的内容。

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实验的设计是从问题入手,进行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更多地体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②验证性实验验是理论到实践;学生认知方式属于先在课上学习概念规律,以实验验证知识、规律,再由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的。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并不能产生很多的新知识,只注重习得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锻炼实验技能。

在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的设计是从验证已有的的结论入手,进行设计实验,学生的思维更多的体现出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③探究性实验的思维优点: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4 学习方式上不同

①探究性实验 i.信息来源广泛;问题可以来源于生活、书本、教师、自然界、internet等。ii.个性化与合作性: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设计,而且小组内的相互配合、互补,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实验条条框框设定较少。.探究性实验是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实验前根本不知道结果,实验结论有多种,实验是自己设计的,学生对未知事物结果产生好奇。

所以,探究性实验表现在学习方式上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②验证性实验 i. 信息来源则具有单向性,习得知识来源于书本和教师,根据固定的实验程序进行操作;ii.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iii.验证性实验兴趣较弱;由于实验设计是老师给出、课本已有的,实验验证的结果已知,且实验结论固定具有统一性、唯一性。学生对实验内容、结果的好奇减弱。

验证性实验表现在学习方式上验证实验的结果,巩固所学概念、规律,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形式单一。

③探究实验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优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对实验的成功体验,学习方式多样,兴趣浓厚。

2.5 教学方式上的不同

①探究性实验:教师以合作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共同体验学生的烦恼和喜悦。

②验证性实验:教师的教学以讲授、示范操作为主,讲解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事无俱细,实验操作步骤严格、不容置疑,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

③在教学方式上探究性实验的优点在:是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两种实验方式的五种维度比较发现:验证性实验以其固有方式在培养实验技能、巩固知识上虽有其优点,但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学生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上是其很大的不足。探究实验以自我学习、小组讨论形式,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上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创新发现、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阎金铎主编陶洪著.物理实验论[M].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廖伯琴主编.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4]赵保钢. 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探究[N].中国教育报2005.09.30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盲在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公共体育教学相结合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时以传统方式下的体育教学和以建构理论为依据的体育教学二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摸式,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建构主义理论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包含新的教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生观: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4)教师观:强调教师的指导性和组织帮助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深人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在校大学生106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60人。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法等方法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实验设计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学生(两个自然班)进行太极拳教学,随机抽取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班组均为同一教师上课。实验时间12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知识水平的测试形式是男女生采用同一测试内容,以试卷形式设置10个问题,每题10分,共100分。经评定后,教师给出相应分数。以验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

2.1.1实验后身体素质的变化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在教学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运动技术和体能的要求不高,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没有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是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2.1.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太极拳教学对学习者解决句题能力的分析

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其原因在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过程,学生们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调整学习过程,体现出学习者的首创精神,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兴趣,从而创设一种协同学习的富有生气的学习情景,体现出题。

体验式学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内涵;原则;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45-02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通过协作性的学习方式与任务型的教学形式,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自省”,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体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一种能产生直接后果体验”的体验教育模式理论,此外还有Kelly和皮亚杰的认知教育与认知学习理论、Lewin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杜威的进步哲学、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等,其中杜威的“Learning by doing”概括了以上理论基础所具备的共同特征。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任务型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任务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设置可操作性的、具有真实性的任务,使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所学习内容及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布置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信息、自主学习语言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实施过程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主体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性原则、强调学生发现性的生成性原则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性原则。

体验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通过创设自然性语境及直观性情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设置一系列的合作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并进行体验;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知识的重组与主动构建;在教师合理引导的基础上,进行浅层次认识的理性升华,并能进行知识、能力的自由迁移。

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此笔者选取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国际英语教程青少版(第二版)学生用书3中的Get Connected Unit 3 “Benedict Allen,A Modern Day Explorer”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

1.课前教师对教学材料处理及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Benedict Allen成长为现在探险家的经历,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当准备几张有名探险家的照片(如哥伦布、郑和)及其成长经历的文本,Benedict Allen及其所到地方的照片做成PPT,剪辑Benedict及其他探险家进行探险的相关视频并将Benedict的视频放在最后一个,搜索Benedict接受采访的视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下搜集关于Benedict及其他探险家的一些资料做成PPT的形式进行presentation.

2.创设自然情景。①教师在课堂开始时,请一组同学上台做presentation,并在presentation结束后,请其对学生发问(此处以郑和为例)。Q:What did Zhenghe do when he was 34 years old?Q:How did he go there?Q:How many explorers do you know?此处主要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帮助学生对本文所讲主题进行大体了解,并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复习不同时态疑问句的回答方式。②教师展示一系列鲜有人迹的地方的图片(如北极、沙漠等)然后询问学生是否去过这些地方。在得到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提问“Would you like to go there by yourself?”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举手进行民意调查,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理由予以理解并支持他们的想法。具体步骤如下:T:Look at these pictures,where are they?T:So would you like to go there by yourself?T:Which kind of people in your mind would like to go there?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如“Scientist”、“archaeologist”及“explorer”等。在此处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在展示过程中,使其对探险家的含义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T:Now I play one video for you to help you know them better.此处教师播放剪辑的一些探险家的视频,将学生很自然地带入本课的情景中去,最后在Benedict Allen的视频中停下,并发问“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

3.进入情景。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前在黑板上画一棵Benedict Allen生命之树,并标注了一些关键字词,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后可以根据这些关键字词对其进行复述与思维的发散,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在树上加苹果的形式进行鼓励。如,树上出现了一个关键字1960,学生可以据此说出“Benedict Allen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960.”。在通过一些关键字词对其人生经历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采访,采访的提纲由各小组自己拟定,并民主选出最佳Interviewer。

4.知识建构教师鼓励学生寻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通过“我是小老师”这一环节试着对知识点进行解释,这部分可以检测学生课下预习的情况。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尝试着用图片来示意、不同语境中释义、相类似知识点归纳总结,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点造句,句子接龙,击鼓传花,表演等形式来进行词与词组的记忆。此外,在此基础上,模拟Benedict求职的情景,在介绍简历写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大意及知识点写一份其个人简历,并当堂评比。

5.归纳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的情绪化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如何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浅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学生对本课的大意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Benedict的品质,并由此扩展此种品质的益处,并举例;让学生读几本关于探险家的个人传记、旅游经历等,并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展示等。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同时通过情感的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终身英语学习能力。但体验式教学因其在国内真正课堂实施时间相对较短,笔者认为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体验式教学提倡学生在言语与场景体验中,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但是如果某个环节占用时间过多的话,会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相对英语课堂的上课频率而言,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被无形的加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魏明娣.初中英语体验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