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范文精选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范文第1篇

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体验式学习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它主要强调教学过程要注重互动、学习者自主参与以及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历程:这种学习模式最早开始于20世纪4O年代的英国。一位移居到英国的德国教师在威尔士建立了用来训练军人、学生等的生存及管理能力以塑造其人格,教学过程主要在户外,以此开创了体验式学习培训机构的先河。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大卫•库伯正式的提出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他的循环模式得到了推广并且奠定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后来,PeterJarvis又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他提出建立一个有多条学习路径的轨迹图,其中不但包括有反思性学习,同时也必须包括一些非反思性的学习,不久,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就运用到了美国的学校教育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界对其理论以及实践进行了广泛并且深入的研究,这也使得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发展空前丰满,体验式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近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的用到了学校的各类教学课程中,护理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授课老师要巧妙布置病例情景模拟,使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室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护理需要.一般来说。情景的创设可以有设置真实问题、主题对话、任务分配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机会。研究探索,让学生自主思考,对学生进行临床的案例示教、电脑模拟人示教、预约门诊患者示教等众多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交流,内化吸收。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制造专门的情景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合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交流,任务完成后分享体会,进行总结,找差距,扬长处。指导的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积极的引导,纠正实践中的错误,深化总结得出的结论.跟大家共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现阶段体验式的护理教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这种寓教于乐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使指导老师与护理学员能够在真实轻松的场景学到知识,可以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较光明的发展前景。

本文作者:刘运梅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体验式教学范文第2篇

一、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适应性。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创设情境和机会。安全教育课所教授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没有抽象的理论,相对于一些理论课程来说,创设情境是比较容易的。其次,体验式教学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情境当中,在实践中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安全教育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种安全知识,记忆的精确度要求并不高,不同于公式、定理,需要牢牢记住,这些知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能够共同建构。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老师讲得再多,不如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再次,在体验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独语者”,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和学生共同体验,共同分享,有利于构建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体验式教学改革的建议

1.学校应该为安全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提供条件,扫清障碍。首先,应该改变安全教育课教师队伍的结构,应该鼓励更多具有安全教育知识背景的人参与安全教育的教学,比如学校安保部门的行政人员,网络管理中心的教师,法律老师等,这样可以缓解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师资水平不高带来的问题。第二,应该提高安全教育考核的标准,把安全实践技能纳入考核范围,制定科学合理考核项目。第三,创造条件,分大班为小班,把班级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便于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第四,体验式教学要求创设情境,备课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很强的循序渐进的要求。学校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专题,把教学人员分成若干组,进行集体备课,专题上课,克服备课不充分的困难。

2.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繁多,教学课时有限,体验式教学比讲授法耗时更多,不能像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而应该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挑选内容,精心设计。比如对于纠纷的处理,就涉及宿舍纠纷、食堂纠纷、球场纠纷、图书馆纠纷等不同场合的纠纷,一一创设情境进行体验,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应选择其中之一,精心设计。

3.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体验式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取,应该尽可能选取学生身边的情境材料。比如在教财产安全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实地调研法,到学校的学生宿舍去调查哪些地方、哪些东西容易失窃,该如何防范。在教授交通安全的时候,可以选取亲身体验法,走出校门,联系当地交警部门,去事故现场或者事故易发地段亲身体验。在教授预防虚假信息欺诈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讲课法,让有过被骗经历的同学现身说法。在教授心理安全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去体验当事者的心路历程。

体验式教学范文第3篇

时代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对人才使用的选择。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具有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拉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才。这些要求实际上在对人的知识提出要求外,还对人在心理层面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而在过去,包们对“双基”尤其对知识很重视,给经以超人的尊重,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甚少。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只有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才会尊重事实而不崇拜权威,勇于怀疑而不盲从经典,大胆创新而不裹足不前。因此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大课程目标,其中有一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为我们当前的教学工作展现了一种新思维:即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领悟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过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将会产生不同于往的感受,有三大特征:

1.亲历性:这是体验的是本质的特征。

2.个人性: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前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但正是这种个人性,又恰恰能促使学生认识交流和分享的必要性。

3.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到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其它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而有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对物理世界的和谐存在的体验。

由以上的三大特征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和情感联系起来。“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亲历、实践,接受物理信息面对面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使学生达到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认同和领悟物理知识。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可在下列的一些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一.体验“物理现象、物理量”的存在

物理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物理现象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上演示或直接到室外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将会把一些原本离学生较远或平常常风而末观察、思考的物理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从这些物理现象中引伸出来的物理概念就更易于被学生的情感接受,并且还使学生受到一些美妙的物理世界的熏陶,感受物理世界的和谐,真正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当然,这个过程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如:学生动手体验、多媒体展示等。一般来说课堂上开展的体验活动要注重直观性和新奇性。

1.直观性:即所进行的体验活动,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如在课堂上体验“撬棒”在工作时的情况时,学生每人利用身边的一些文具设计一个用撬棒橇动物体的实验。那么学生可能有的用铅笔作为橇棒,将书本作为重物,有的用米尺作橇棒,将放倒的板凳作为重物等进行实验,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橇棒的支点在哪、利用橇棒要作有什么用处等。

2.新奇性。物理上有许多奇异的现象,而奇异的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强烈的心理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动力。因为体验完奇异的现象后,将使他们带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的疑问去学习。如在学习直流电动机前,可先安排学生进行直流电动机的安装的实验(这与原课本的顺序不同)。学生在这节课中积极地对照课本中的图纸动手,将原本很简单的几个部件安装起来后通电,电动机转了起来,情绪高涨。这节课后,学生对电动机原先的那种神秘感去掉了,对电动机的结构在“情感”得到了认同,同时学习有关电动机的愿望也得到了加强。

二.体验物理研究的过程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物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探究。而他们的探究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深刻理解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方法,重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这今后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在进行物理研究过程的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过程,理解研究方法。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是一个理性的研究过程,它有一个科学的研究程序。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程序的操作。因此不能太在意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而应该是学生研究的过程。探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作计划―――搜集事实与证据(即实验和记录数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对体验活动的过程的交流与评价。体验具有个人性,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的感受与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是有区别的。学生在活动中和在活动后进行交流,有益于相互补充,互相提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如在探究的“作计划”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计划,可以互相纠正对方计划中的问题,并且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计划。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对对方的优点有了了解,从而知道了团队精神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励他们以较强的自信心进行整个过程的探究。3.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或思考进行探究。课外,学生能观察到各种物理现象,很多时候也会对这些现象进行一些思考。如果有什么想法或猜想要确定的话,这就需要进行一个探究活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将课内学到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思考的问题的研究中去,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的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养成研究的一种习惯。在《新课程解读》中,就有研究棉花与塑料泡沫的隔热(或保温)能力的课题的案例,这个课题学生在课外可能已经思考过了,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在课外进行研究。

三.体验物理知识的“真实性”

物理世界里很多物理量都存在一定的联系,物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找出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或者说某一个物理量与哪些物理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就针对某一物理量而言,就可能有多种途径去测量或计算出来,那么这样测量出来或计算出的量是否都真实呢?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可能是存在这个疑问的,书面的计算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在情感上不一定会认同。另外由一些物理知识可以推出一些奇怪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真实存在吗?因此在对知识的认同上,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真实性”。

1.体验物理知识的“和谐存在”。如一金属块(如铁块),现给你测力计、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要求测出该金属块的体积。学生装在学习了浮力后,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须用浮力知识里学过的称重法即可,步骤如下:(1)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在测力计下面,在空气中测出它的重力G;(2)再将该金属块浸在水中,得到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物体的体积为:V=(G—F`)/ρ水g。这个数据是经过一定的测量,再经过用物理知识逻辑推绎出来的,这个结论真实可靠吗?上述过程如果是一道单纯的计算或者是实验设计题,学生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情感上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同,针对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一个检验知识“真实性”的实验,利用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金属块的体积:(1)用上述的“称重法”;(2)用量筒。最后将这两种方法直接或间接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相同了,学生也认同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得到了结论,也感受到了物理量的和谐存在与内在联系。

2.体验由物理理论推论出来的物理现象。如在家庭电路中,结合前面学的电学知识可以推出当零线中的保险丝熔断后,原来工作的灯泡将停止发光,此时用测电笔去测量灯泡的两个接线头,则电笔中的小灯泡将都发光。学生对此在情感上不能认同。针对这个情况,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装置演示或学生上来进行现场测量。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

四.体验创造过程

创造是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的一种能力的展现,也是进行“体验式”教学最后的着落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建立进行创造体验的平台。当前在这方面可进行两个层面的体验:

1.心理层面的体验。这是为他们进行第二个实践层面体验所做的前准备。在此过程中,应让他们对创造有所认识,如观看“小发明、小制作”录象,也可组织他们参观一些创造展示会。学生在此过程中必定会有这样的问题:“发明者是怎样想到发明的?”、“这些创造中用到的知识自己知道吗?”等等,并且由此而想到,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发明或创造出来。这就为他们进行创造在心理上作了个准备。

体验式教学范文第4篇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以体验为重点,学生在教师统一安排下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掌握物理知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改正。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直观的认知,也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由此提高物理学习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物理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此外,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强化体验

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知物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发现,浮力为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图片或视频,如一艘游船在湖泊中航行的图片,或游客向湖泊投掷的小石子快速下沉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借助上述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将学生带入物理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在问题及探究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浮力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展开进一步思考。例如,教师可从班级中选取两名学生,让其在具有相同盐水比例的烧杯里分别放入石子和木块,结果发现石子下沉,而木块漂浮。教师还可将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此时,学生会产生好奇心,并探究导致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教师便可适时将浮力知识引入教学。上述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将浮力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

(二)结合生活现象,创设体验情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物理教学活动巧妙结合,通过生活化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大部分生活现象都与物理相关,且背后多隐藏着物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展开探究及分析,将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引导学生学习压强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粉笔、大头针、气球、图钉、木板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道具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发现:将图钉按入木板中,人的手没有受伤;用大头针扎气球,气球破裂;用粉笔触碰气球,气球没有变化。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上述现象的产生与哪些物理知识相关。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上述现象,却很少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深化学生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此推动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教学摩擦力内容时,教师可在上节课结束后或在本节课开始前用几分钟时间讲解摩擦力相关概念,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推动学生预习目标的达成,助力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向学生播放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了解。为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教师要把握微课的特点,选择微课视频时严格控制视频时间,以5~8分钟为宜,通过播放微课视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掌握部分物理知识。随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拔高性的知识讲解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四)坚持体验式原则,创设体验课堂

体验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问题;策略

一、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境中,认识到学习对象的特征,从而获得体验。”可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迎合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新课程理念,加强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学生数学素质。

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体验式教学问题

(一)体验缺乏情境作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体验活动,学生的体验必然离不开情境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与丰富多彩的世界联系起来。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简单,缺乏作用力,难以激发学生的体验需求。(二)体验缺乏时间保障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这就要求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能够突出学生体验主体,通过学生亲历体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但是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善于炮制问题,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学生学习情感与意志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导致学生的体验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缺乏价值。(三)体验缺乏实践支撑体验是一项丰富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实践。但不少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体验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简单,课堂简化为“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体验成为“伪体验”,被教师牵着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知识不深刻,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达不到体验式教学预期。

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体验式教学应对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体验情感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形象思维丰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基于学生认知特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问题体验情境与活动体验情境。1.创设问题体验情境。问题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展开学习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置于特定的情境下,为学生构建起知识呈现的场景,使学生在场景的作用下,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将学生思维引入到体验学习中,我借助生活中常见现象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有很多的旅行家喜欢野外旅行,他们是怎样避免迷路的呢?生:依靠指南针。师:指南针主要作用是什么呢?生:指明方向。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方向与位置”,为以后的旅行做好准备吧。小学生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体验的情感被激发出来。2.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体验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体验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有趣事例作用下,实现生活经验向数学学习能力的迁移。例如,低年级“时、分、秒”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体验情境。教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指针有什么特点,分别叫什么名称;再数一数钟面的格子有什么特征,大格与小格各代表什么意思;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情境动手拨时间:刷牙时间、课间活动时间、完成作业的时间。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学习构建起场景,也使学生获得活动体验的机会,不仅学会识别时分秒,也建立起时间概念。

(二)凸显体验主体,激活体验思维新课程要求做到“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的亲历性与自主性,为学生的体验留足时间。1.突出学生亲历性。亲历性就是要改变数学课堂师生角色定位,将课堂体验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真正成为数学体验式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将体验过程中的感受、见解与困惑等表达出来,在体验中始终保持学生思维的活性。例如,“千克、克、吨”教学,为了强化学生对千克、克、吨的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亲历亲自去体验,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掂量掂量一本书的重量,一杯茶的重量,再称一称;让要好的朋友抱一抱,感受一下,再用电子磅称一称。学生由于亲历了学习过程,对克、千克、吨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一个重量概念,而是获得了真实的体验。2.突出学生自主性。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凸显,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参与体验的自主性如何。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要突出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自主体验,去发现问题、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传授。例如“轴对称和平移”这部分,在引导学生判断轴对称图形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一组思考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且按照该小组的方案进行演示;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判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边三角形等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每一小组的学生根据轴对称的概念,遴选判断的方法,充分突出了学生在体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体验有效激活了学生数学思维。

(三)丰富体验活动,提升体验深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的深度与体验活动有关,小学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体验式课堂学生活动,通过活动推动学生之间的体验互动与交流,深化学生探究活动与反思。1.推动互动与交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与课堂活动有关,教师要基于体验的视角,积极推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体验互动,提升学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发挥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主导,突出学生主体;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进行广泛的思维互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如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问题,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比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使学生打破狭隘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求解。对于学生通过互动与交流得出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总结,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合并求和、去空求差。并形成清晰的思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一般是先把它们分割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然后再用“合并求和或去空求差”的方法来计算它们的面积。2.深化探究与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离不开探究与反思,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学生提出猜想或者假设,并围绕猜想与假设展开探究,并学会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强化学习体验,通过有效的反思,将体验进一步深刻化、系统化等。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节,把握图形旋转的要素是学习探究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反思,通过探究获得结论。探究一:问题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风车)请注意观察,风车的叶片是怎么运动的?问题2:这个风车的两层叶片旋转有什么不同?问题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最终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旋转方向是旋转要素之一。探究二: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问题1: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问题2: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问题3:有相同的地方吗?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小结:旋转要素二: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在表述时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四、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举措。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解读新课程理念,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深化数学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体验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安亚青.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2(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