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开题发言稿

课题开题发言稿

课题开题发言稿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1篇

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暨根基教育课题开题报告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外国语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2篇

2015年,《中国教师》每期关注一个专题,聚焦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重大问题。现将2015年关注的专题公布如下,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也欢迎自设专题、自组稿件。

1. 关注高考改革,主题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沪浙高考改革经验分享、加分政策研究、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等。截稿日期: 2015年5月15日。

2. 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可以以校长眼中的好老师、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同行眼中的好老师、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等主题展开讨论。截稿日期: 2015年5月31日。

3. 关注教师与教师发展,着重关注特殊学校的教师、幼儿园的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乡村教师等的专业发展。截稿日期: 2015年6月15日。

4. 关注青少年,主题可有青春期性教育与性健康、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的关系、网瘾与心理健康等。截稿日期:2015年7月15日。

5. 阳光体育少年足球,可从学校硬件设施、学校实践操作、学校师资配备以及实践经验分享等角度展开探讨。截稿日期: 2015年8月1日。

6. 特色学校,可从学校课程建设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经验。截稿日期: 2015年9月1日。

二、互动话题征集

2015年《中国教师》开设“互动”栏目,搭建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实现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之间的对话。欢迎广大作者围绕以下话题积极投稿,或独立成篇,或三言两语,踊跃参与互动对话。

1. 微课有什么用?(怎么做微课、如何用微课及微课的利与弊)

2. 如何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以及考试评价的改革)

3. 新任教师有话说。(反映新教师的喜怒哀乐)

4. 老教师看课改。(经历几十年的教师生涯,老教师对课改、教改怎么看?)

5. 高强度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有多大?

6. 学科关键问题的确定。

7. 如何细化课程标准。

8. 绩效工资利弊谈。

9. 如果有机会,你会离开教师岗位吗?

10.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作用有什么变化?

11. 教研活动怎么开展才有效?

12. 教师培训有多大作用?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或提供线索,并注明“热点征稿”。稿件一经录用,稿酬从优。感谢您的支持!

热点投递邮箱: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效语文课堂 自学稿 小组合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而且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最终学会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们使用自学稿和分组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学稿”是指在教学之前,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为学生自学提供助学作用。以往的语文课课前预习,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我们编写的“自学稿”尤其强调预习的可操作性。课前预习除了基础知识的准备外,往往是比较宽泛意义上的学生的自我准备,教师会指出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我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是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的。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对课堂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形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态势,正式的课堂教学就在这个基础上展开。

40分钟的课堂是这样来分配时间的,5分钟核对自学检测答案,15分钟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精讲点拨,10分钟师生互动交流探究,10分钟课堂练习、反馈与点评,这四部分是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进行的。小组这样来分,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每位同学都是某一学科的发言人,当然,一段时间学科的发言人要换一下。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意见观点都在发言人这里集中,课堂上展示,教师要评出发言明星,优秀小组。

师生按“自学稿” 和“小组合作”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利用“自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设计题目有趣味、内容新颖、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展示,从而达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移。课堂上,要形成一种人人都想发表意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充分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才算充分参与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现在“自学稿” 和“小组合作学习”则突出学生的“思”。预习中学生先读课文,根据导学预习要求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或自主提出问题,并动笔写下,然后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

“自学稿”和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有开放、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合作,注重总结。自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是紧密结合的,自学稿中的题目设计除了自学的内容也要体现小组便于讨论和发挥的题目,这样,课堂就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讨论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标下,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展现自我的特长和观点,让学生做真正学习的主人,才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真正以人为本,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语文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徐学福 房慧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第一版

[3]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赵国忠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4篇

一、运用导学稿教学,导出预习自学好习惯

我校是乡镇中学,学生生源较差,普遍存在不会预习的问题。而英语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缺少一个检测预习效果的依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明确的任务规定,对于预习的环节,学生往往会忽视或省略。使用了导学稿之后,教师把想让学生预习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必须根据导学稿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导学稿的宗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先学后教”,它是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前提展开教学的。

导学稿预习练习的编写,先由一个老师主笔提前编写出初稿,再由同级的老师一起看阅并提出修改建议才定稿,上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预习练习要兼顾到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避免太难而打击学生提前预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填写导学稿,并把疑难问题标注出来。学生利用导学稿进行自学,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增强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利用几分钟在课室巡视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也可以让组长汇报导学稿的填写情况,或者回收部分导学稿进行批阅,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运用导学稿引领、指导、规范、约束学生对每节新课进行预习,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导学稿教学,导活学生思维

学生经过自主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的部分问题。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以及自己的疑问走进课堂,主动提问,踊跃发言,思维活跃,体验解决了教师的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更激起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

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4 What would you do?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虚拟语气,我们在导学稿中设计了Groupwork:小组讨论What wouldyou do 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使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个组员都想让别人分享他的有钱梦想,说的欲望很强,小组的讨论很热烈。接着又让男女生搭配交换身份进行Pairwork,下面是两学生的对话:Boy:What wouldyou do if you were a boy?Girl:If I were a boy,I would eat muchfood to get fatter and stronger,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girl?Boy:If I were a girl,I would wear ski rt every day,这个环节给课堂带来阵阵笑声,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三、运用导学稿教学,导出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稿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具有了相同的课堂活动的“剧本”。导学稿教学,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通过导学稿少讲精讲并精心设计palrwork,groupwork,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语言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样就使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合作探究气氛更加浓郁。

如在教学的八年级上册unit10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Section AS内容时,导学稿设计了小组自主学习表示身体部分器官的新单词,设计表演活动学习have a cold/toothache等表身体不适的词组,通过Groupwork讨论How to keep healthy,比比哪个组能用should/shouldn’t提出更多的建议和快速背诵2c比赛等系列任务。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学习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内容,导学稿给学生搭建了小组合作交流平台,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出他们巨大的潜能。

四、运用导学稿教学,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自从使用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以来,英语教师们比较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把记忆和写的能力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但考试并没有降低写的难度。学生都是口诀王,让他们说,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要他们写,就倍感头痛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导学稿教学模式中把写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八年级下Unit8(1a—2c)时,导学稿设计了以下让学生动手写的任务:根据中文写出单词和词组;听录音写出缺漏的单词;用英语写出赠送的礼品单;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完成短文填空。手到、眼到、口到、脑到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前言剖析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42-02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是在10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的,一方面保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10年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下面,笔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对比剖析,使大家正确理解和掌握前言的内容。

1 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是“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方面。

2 分条剖析

2.1 结构体例与标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表述,与实验稿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相比较,表述更加准确,突出语文的“课程”意识,强化用课程的视角审视和思考语文教学。

2.2 “前言”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剖析

2.2.l 导语:基本上全部重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导语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则强调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强调了“信息载体”;论述了语言文字运用规范面临的挑战及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2.2 课程性质:表述有重要的补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一次对语文下了定义,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语文课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在前言中多次出现。

2.2.3 课程基本理念:坚守与创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1条,可见它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进一步强调,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强调“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功,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这也是语文课程着眼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教材编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大多具有感性的、具体的,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不同的理解或感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理应得到尊重和珍视。

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强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是国家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②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与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在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

2.2.4 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第1、2两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条合并成第3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3条修改为第4条,增加“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改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5条“实施建议”部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条相比,次序有所调整,调整为“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进一步明确了该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与任务。

语文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发扬,坚持借鉴与创新。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致力于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明确了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特别指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4个方面学习内容的综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学习还应加强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沟通,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语文课程还应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各个学段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我们要按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新的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