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用人单位 毕业生综合素质 评价

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质量的综合指标。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基本目标,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学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南化院毕业生素质调查》课题组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走访加书面问卷、电话访问加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建议等,共设11个选择题和3个开放性问题。主要调查对象是企业的老总、人力资源部经理和部门主管,这些人比较熟悉录用人员的现实表现,对企业用人素质要求比较明确,反映的意见和评价有比较充分的依据。此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7份,收回问卷203份,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7%。调查对象共涉及全院六个系近三届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对问卷进行认真、细致地整理与统计,现就两年来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统计及其分析

1.企业认可度较高的方面。

95.8%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专业设置非常符合或基本符合单位的用人要求;三分之二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很强;80%的毕业生专业知识牢固扎实,业务素质较高,能够较好的胜任本职工作。许多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经过岗位培训、实际工作锻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独当一面。

被调查的所有用人单位都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能相吻合,其中78.6%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认可度,这就说明我院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完成岗位需求,大多数毕业生可以胜任企业中的相应岗位。

2.用人单位指出毕业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超过2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学生还应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生产设备装置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院校相比能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其最大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失去了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那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处。

员工的“吃苦耐劳”是一个单位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而这正是现代人最缺少的品质。因此,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这一素质。在调查中,也反映出现在不少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承受挫折能力较低,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无法坚持,选择离职。

四、调查结果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整体素质及能力持肯定态度。我院培养出的毕业生基本能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上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能逐渐适应用人单位的发展形势。但是,调查中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素质的新需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1.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最看重的因素,占被调查单位总数的51.4%,其次是实践经验,占总数的40.6%。近年来,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不仅对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普遍要求高职毕业生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而且上岗就能顶用。专业技能是毕业生从事专门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是按照某一岗位类型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能力结构的,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较单一,但实践能力较突出。但在实际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的毕业生,则更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

2.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意志品质倍受关注。

用人单位除了重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外,还普遍重视这些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加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而现阶段高职高专毕业生敬业精神不够,不少人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少数毕业生缺乏工作责任心,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现象,不愿意从事艰苦的生产一线工作。近90%的用人单位将敬业精神列为选用人才时最看重的个人素质,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又能脚踏实地、敢于吃苦,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不断进取。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重视团队合作。

大多数毕业生注重展示个人的能力与才华,积极参与本单位的集体活动,注重与领导、同事的思想交流及感情沟通,从而较快缩短了与同事的距离,加快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并能很快地加入到集体团队中。

但目前,也有不少毕业生的表现是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差,缺乏团队精神。有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工作,对别人的劳动和付出视而不见;不关心集体,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而用人单位则希望每个职工都把自己当作是单位的主人,单位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对单位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沟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4.鼓励创新意识。

不少用人单位对于创新能力十分看重。创新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更是对于实践活动的一次深刻体验。不仅学校十分关注这一方面的培养,用人单位更是如此。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可以使一个企业得到更快地发展,因此用人单位也更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会“制造”,还要能在“创造”中有所作为。因此,学校要加强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意识,强化创新精神,使其学会产生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5.重视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素质构成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情商对于一人的命运的影响。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进取,并善于寻求他人的支持:他们还希望大学毕业生充满自信、豁达乐观、坚强果断和拥有在竞争中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缩短甚至放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从而学生在校期间最有效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落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令人堪忧,尤其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同时积极开展适合高职各专业自身学科特点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

1.毕业设计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和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职业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的毕业设计,既是毕业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又是毕业生在就业前一次职业锻炼的机会。

2.高职的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观察点,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每年省教育厅、学校都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督促、检查与评批。

3.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工作后职称的评定都需要撰写论文,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它有利于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

近年来,每到3~4月份,指导教师就要打电话给学生催交毕业设计(论文)。许多指导教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够主动,抽一鞭子走一步;学生也抱怨没时间、没精力、没条件、不会做毕业设计。笔者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

1.时间短,任务重

在高职院校,一般在第六学期开学后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学生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时间充其量只有2个月的时间,而这时候许多同学都在纷纷找工作或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根本不能安心做毕业设计(论文)。要用这二个月的时间确定方案,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肯定是一种奢望。

2.老师指导人数多

最近几年来高校大量扩招,师生比不断下降。一般初级职称的指导教师需要带10多个学生,而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要带到20人。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所以要想指导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来一定心有余而力不足。

3.选题的质量不高

合适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基础,但大多数指导教师给的选题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理论性偏强,结合生产“真题真做”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毕业设计选题缺少具体的、多样性的参考范本,往往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因此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学生有积极性和创新性。

4.选题没有针对性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大学本科生比较,学历较低,理论知识较薄,缺乏综合设计能力,但对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职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很好地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岗位需求相结合,涉及的专业知识的范围不能太广,是什么样的专业就应做相应专业的课题。

5.学生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调查,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对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学生因找工作根本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由于目前指导教师带的学生多,在选题大方向上可能是一致的,有些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只要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到最后只要拷贝一下总会能通过。还有如今的网络给查找资料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少同学认为到网上去搜搜,可能就有现成的。

6.硬件条件缺乏

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当前学校大规模扩招,教育资源并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扩招的要求,这也是当前学校普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自己没有电脑,只能去网吧上机,可网吧没有专业的应用软件。在学校机房上机,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排长队,而且学校机房开放的时间有限。

7.答辩环节尚待改进

毕业答辩现在流于形式,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总认为此时不必更不会让学生不能过关。对毕业答辩做的准备工作学生不重视、不明确、不充分。论文自述时条理性不够,回答问题正确率不高,稀里糊涂的就过了关,这给下一届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留下了隐患。

三、高职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手段。它是进行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方法。

2.毕业设计课题提前发放、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

现在的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而这个时期高职毕业生往往开始忙于找工作,根本安不下心去做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纠正过去的认识和做法,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可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毕业设计课题可以在第五学期初就确定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收集资料、确定方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五学期学生已学完大部分专业课,剩余少量的专业课正在进行,及时地安排设计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课题。如果在最后一学期前已经实现了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那最后一学期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找工作和顶岗实习中去了。而作为学校方面,重要的是要提供充分的条件,对于毕业生,学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实训工厂应该一直是全日开放的,以便于学生查阅参考资料、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零件。

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针对性要强

与本科生相比,由于高职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在校学习的时间短,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也显著不同,所以对于高职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应不同于本科生。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具体要求,具体表现在论文理论深度、专业知识的广度要求降低,更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查。对高职学生的主要要求是,利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利用到实践中,学会查找资料,参考别人的文献,但必须将别人的东西彻底消化,再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高职的毕业设计(论文)不能等同于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4.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现在大多数单位在与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后都要求学生能够提前来单位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实现产学研合作,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做到真题真做,把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5.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可以做到相得益彰

在学校、系领导的指导下笔者从2008年起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二届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这个专业的第五学期全部是专业实训,我们在学期开学时就布置好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充分利用专业实训条件,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毕业设计就是实训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形式可多种多样,这样的毕业设计(论文)与传统的不尽相同。比如学生拆装发动机实训时,我们让学生把拆装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按照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卡的要求进行整理和提高,形成一整套发动机装配的工艺文件,还可以对某总成或零件进行测量、计算,然后用CAD软件绘制出这个总成或零件,最后制定这个总成或零件的工艺过程。学生进行汽车电控系统检测和故障诊断实训时,可以对应写出有关电控系统整个检测过程和故障分析的论文。

6.允许学生自行拟定设计题目,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一些在生产岗位上实习的学生,通过实践对一些技术问题有了新的体会和兴趣,希望能自行拟定设计(论文)题目,我们认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高职毕业生自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所针对的技术问题会更具体化、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满足生产需要。指导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帮助他们在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拓展,鼓励创新意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时会出现新的想法,同时那些自行拟定的设计题目,有时也使指导教师感到意外和惊喜。对此,我们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认清在专业的范畴内,哪些是积极可行的,哪些是幼稚和暂不可行的。对于那些积极可行的新的想法与做法,一旦在设计(或论文)出现,我们都给予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毕竟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永远值得倡导的。

7.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价体系,把好答辩关

为了做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必须与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做切割,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体系,不能照搬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一份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对高职学生不一定适合,因为高职学生根本做不了,最后对本科的课题高职学生就只能去复制,那样的话起不了任何作用。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可以差一点但实践性必须强。

最后必须把好答辩关,对毕业设计(论文)不能符合质量要求的、自我陈述乱七八糟、答辩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必须进行再次修改和二次答辩。尽管老师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但可以保证下一届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否则会恶性循环,一届不如一届。

参考文献: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1就业过程中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早在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同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无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己至关重要,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就业过程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增加竞争筹码。就业过程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院校就业工作成效,实现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就业过程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2农林院校经济学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

此次调查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2013届金融学、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三个专业共计333名本科毕业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33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为95. 2%。通过分析他们在毕业期望去向、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就业准备、就业心理和社会化程度等结果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2. 1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调查结果显示,在期望从事行业的选项中按喜好程度排名前两位的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39. 39% )、政府及公共管理(18. 18% ),两者比例总和为总数的57. 57%。在对期望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依然备受大学生青睐,比例分别为15. 15% ,21. 21%和25. 76%,占总人数的62. 12%。截止到2013年9月1日我们实际统计出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到县级以上单位(不含县级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333名毕业生总数的72. 97 %,在县级和以下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多数工作单位为县级农村信用社、经济较发达县市(晋江市或石狮市)的单位。而且省内生源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全部在福建省内。虽然在调查的时候有74.13%的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但实际上的比例很小,大多数毕业生仍然倾向于在机关党政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就业。

在期望就业城市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副省级城市(例如厦门、广州、杭州等15个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级市(例如福州、泉州、苏州等),比例分别为46. 97%和40. 91 %。而只有4. 55%的学生选择去宁德市、南平市、龙岩市等福建省内其他地级市。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地仍然倾向于大中型城市,尤其倾向于福州、厦门和泉州这些省内大中型城市。

对期望薪酬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选择多位于 1501 - 2500(占比34. 85 %)和2501 - 3500(占比51.52%)之间。2013年6月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显示,厦门应届生岗位平均薪酬3919元,福州地区的为2410元。据了解,目前在福建省内就业市场应届生岗位薪酬一般在2000 - 3000元之间。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市场状况和社会就业压力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期望薪酬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内。

综上所述,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前大学生虽然在就业观念上有所转变,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毕业生择业倾向是大城市、好单位,实际择业结果也是大城市、好单位,究其原因,第一大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环境较为优美、工资待遇较高,个人发展前景广阔。而多数县乡基层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程度、环境、工资待遇、个人发展前景上都与之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好单位多集中在大城市。在大城市的好单位中工作,即使发展前景有限但是工资待遇较高也差强人意。而多数县乡基层地区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个别大中型企业,就业承载力有限。即使是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在经过了几年的基层公务员招录、选调生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专项就业促进政策以后,大学生容纳能力也有所下降。第三,从主观上讲,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魄力和精神,铁饭碗思想还比较严重、物质主义倾向犹存。大学生毕业后多期望挤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紧接着安于现状;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个人自身未来发展,以金钱作为标准违约频繁,造成了当前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直接信任危机,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虽然在思想上愿意去基层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总是会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只好把目光锁定在大城市、好单位。这些原因从整体上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的人才分布不均现象,进一步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2. 2职业规划有待明晰

只有22.7%的毕业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业、生活和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得过且过或者目标短浅,都会导致毕业生出现随波逐流、向利而动、手忙脚乱、临时突击、言听计从、任由摆布、挑三拣四、消极等待等多种就业问题。总之,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面临着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发展前景更加迷茫。

在了解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的关系的时候,88. 63%的毕业生认为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认为相关性大的占61. 36%。这些数据表明毕业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率较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和专业的关联度较强。在回答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您的选择是什么的时候,有54.55%的毕业生表示不愿意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者选择先就业,再伺机从事专业工作,另外45. 45%的毕业生选择愿意从事与专业不对进口的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己经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一定程度会起到促进毕业生尽快就业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45 . 45 %)比愿意(54. 55 %)的毕业生少约9%,证实了上述专业认同率较高的结论。但是,与上述认为将来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重要程度一般和不重要(38. 63%)相比少约7%,表明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认同自己的专业但是在实际择业时会因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不坚定以及外界就业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多种考虑。

大多数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和规划意识不强,从众心理、以及等、靠、要的心理较为严重,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性不够强,以致错过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客观理性审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有优厚待遇和良好工作环境的职业,功利心态较强,短时行为明显。总而言之,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

2. 3求职准备有待加强

在开展对求职准备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准备面试礼仪的毕业生数(67. 12%)远远超过未准备的毕业生,说明大学生愿意在一些简单的能够即时取得效果的准备上花时间。而占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在制作针对性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52. 05 % )、对用人单位的熟悉(58. 36% )、对面试问题的思考(58. 04%)方面行动不足,表明他们在求职时的针对性不强,存在碰运气的侥幸心理。也反映出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不重视。

众所周知,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是毕业生初步了解是否与自己求职期望相匹配重要方式。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是衡量是否能够获得面试机会的门票。面试问题和面试礼仪的准备可以为取得面试成功奠定重要基础。当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时初试、面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想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心仪的单位工作,就需要做好各种求职准备。

2. 4求职心理亟待调整

参加调查的毕业生超过60%的认为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根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比2009年增加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就福建省而言,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总数为24. 2万人,比去年增长2. 5%,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研判也多基于这些宏观情况。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免增大。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个人自我期望值较高(39. 39%)和毕业生的不自信(30. 30% )。就就业心态而言,能够自信并积极准备就业的毕业生只有34. 85 %。相反,选择非常焦虑和非常茫然的毕业生分别为30. 30%和38. 64%。这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做好就业心态的准备。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虽然能正确的认清就业形势,但就业心态亟待调整。一些毕业生中会因为由于社会、家庭压力和个人素质等原因,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焦虑、迷茫、自卑、自负、从众等一些心理问题。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部分毕业生很容易因为自身家庭条件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心理失衡,表现出焦虑、茫然等心理。

2. 5社会化程度有待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57. 13%的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做过兼职等社会实践,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未参加过社会实践。91.92%的毕业生参加过招聘会,这也得益于近些年来各地各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在了解毕业生专业调研情况的时候,只有15%的毕业生表示做过跟专业相关的调研,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积极组织和参与到这项实践活动当中来,毕业生实践能力还有所欠缺。

当然,学校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还有一些薄弱之处,难免会使得身处象牙塔的毕业生缺乏客观自我审视能力,高估自己的能力,自我认识富于理想化。另外,也有部分毕业生主动性不强,不把握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学院或者专业组织的调研活动,或者对调研活动敷衍了事,但是实践能力没有更好地培养起来。当走出校园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方式方法会僵固化、简单化。

3加强农林院校经济学类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林院校经济学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在就业观念、职业规划、求职准备、求职心理以及社会化程度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3. 1就业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化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基础。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高难度的系统工作。为此,必须重点着力打造一支由各院系书记、专业老师、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人组成强有力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堂和社会实践当中去,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开展自主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

在农林院校从事经济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宣传和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等,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鼓励毕业生充实到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支持基层建设,教育和鼓励毕业生借势利导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积极投身基层开展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带就业,服务基层社会经济发展。

3. 2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化

大学生毕业时期恰好也是撰写学位论文和答辩论文的关键时期,求职压力、论文答辩压力等各种压力倾巢而来使得毕业生无暇顾及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就业指导,这就必然使得就业指导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和农林院校的教育重点开展职业指导,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做好对学生全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大学一年级时要重视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意识,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基础和初步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二年级时要重点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三年级时的重点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安排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注重社会实践能力、沟通交往、团队协作等技能的培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大学四年级时应更多的注重通过模拟和实践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就业准备以谋得理想职业。

其次,分阶段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益。通过组织开展专业介绍讲座、专家讲座、优秀校友会报告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创业大赛、就业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模拟体验、见习实习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氛围、树立榜样、提高能力。

最后,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他们找准职业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掌握求职技巧,减少求职障碍,取得求职成功。

3. 3就业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化

就业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求职心理辅导针对性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经常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躁不安、自信心不足、踌躇不决、过分谦虚、自大自傲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大多不是因为学生个体而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对此,学校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生正视自己的实际能力、正视当前就业形势,从自我高期望和自我低评价转向自我适度评价,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状态。

再次,有针对性的增强信息对称,缓解大学生求职心理压力。主动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毕业生关注三农问题。2012年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指出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需要大批农林经济学专业方面的人才。这对于农林院校经济学类毕业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加强对局部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不断调整突破就业结构化矛盾的障碍,树立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

最后,针对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毕业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一对一辅导沟通。引导精神压力比较大、抗挫能力比较差的毕业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避免因事务繁杂、求职失败等原因的焦躁感增强、自负感强化而无法自拔。

3. 4就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化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一、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使其找工作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却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总的来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

1.转变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变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

2.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发展,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3.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

4.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六点式的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缺乏到生产一线、基层去锻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国家需要。为此,毕业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要一味盲目追逐热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二、帮助毕业生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有条理的头脑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即为自己的人生设置里程碑。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一份好多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作用更是如此。

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大学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兴味索然。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第二步: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第三步: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第四步:阻碍

第五步:提升计划

第六步:寻求帮助

第七步: 分析自己的角色

对自己的目前和未来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深刻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同学能够迅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并化了大的力气去改进这些方面,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益助。

三、督促毕业生妥善准备求职前必备资料

在择业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求职前充分的资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求职资料是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求职前要准备的求职资料大体包括:

1.个人简历

这种简历设计各不相同,从要求上讲,以简单明了为好。主要内容应有: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毕业学校、系别、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时间、身体状况、特长等;主要经历(从高中写起);从事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担任的职务;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受奖励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等。表格上方要贴上一张一寸近照。

2.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及其他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有学校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等。

另外还有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鉴定材料,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推荐、引荐信等等。

四、强调对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具体要求

毕业生初就业最缺乏工作经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强调事业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同时,对处于试用期(实习期)的毕业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切忌浮躁和不思进取。

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在工作经历了一个阶段后要有工作总结,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去展开。通过工作总结提高认识,量化成绩,分析缺点和不足,找出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尽可能为单位的运转以及发展从新人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回顾、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真正的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必须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摸索、思考、试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些共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同学的素质和特点、不同规模、行业的单位的用人要求做个案分析和总结,才能切实帮助毕业生就业,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从而促进学院的良性发展。

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形势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几年后跟随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尤为突出。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的建立,给大学生择业赋予更大的自主性,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择业空间,同时也给各高校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课题。我们学院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压力和考验,如何进一步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笔者的几点看法是:

1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时做好教育辅导

踏入最后一学年,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困扰着许多同学,不少同学由于主观认识和个性方面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针对毕业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偏差及时做好辅导和引导工作。

1.1毕业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分析

(1)期望值过高:缺乏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略对自身特长和专业的分析,盲目追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要求环境舒适,待遇高的职业。(2)缺乏主见、依赖他人:有些同学对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缺乏认识,对“供须见面,双向选择”感到茫然。(3)焦虑心理:担忧自己所学专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在选择单位上应该以发展为重还是以报酬和地位为重等等。(4)过于自信、盲目乐观。(5)互相攀比、盲目从众。(6)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便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1.2对毕业生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实现自我和服从国家需要的关系,树立起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坚持自身价值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加强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既是选择的主体,又是被选择的个体。正确认识择业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不能让市场来适应自己。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估自己,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3)加强形势教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新政策的不断出台,人才供求市场的不断变化,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经历和政治理论水平的限制,对国情和形势的认识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应在毕业生中进一步做好形势政策教育,让毕业生对当前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分析形势,把握好方向

2.1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作为高职类毕业生,尤其是对行业依赖较大的毕业生,更有必要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形势,一方面增强毕业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毕业生过分乐观。作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存在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我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较大空间,我省经济总体走出困境,呈上升趋势,人才的需求总量比较大。

(2)近年来,我省的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行业在“十五”规划期间我省将投入资金1176亿,重点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国、省道网络、县乡公路网络、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信息化网络,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给我院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3)专业特色明显:我院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

2.2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1)高校连年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总体形势呈现出供过于求。(2)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新增的就业岗位正在收缩。据广东省劳动部门介绍,“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调整任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3)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充分,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还普遍不太了解,在思想观念上,总认为“高职是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的三等教育”,用人单位在录用专科毕业生方面还不太尽人意。

通过分析形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当前的处境,把握好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积极面对毕业就业的关键时刻,成功踏入社会。

3对策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得更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齐抓共管,积极挖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笔者以为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生部门的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潜能,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3.2练好内功,保持特色

为了更好地锻造我院的优良“产品”——毕业生,学院经常组织老师们到用人单位去了解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根据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肯吃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对新技术,新工艺掌握得不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抓好实践教学,练好内功,保持自身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加曩外联,立通,面向社会从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我院毕业生大部分在交通行业,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要牢牢的把握好;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毕业生跨出交通行业就业。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强外联工作,做到“走出去,请进来”让社会上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院,了解我们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大的空间。

3.4调整专业结构,突出竞争优势

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既要与其性质和任务相匹配,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又要紧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想,始终要有自己的拳头专业和名牌骨干专业,在保证专业技能要求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院和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

3.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1)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学院积极地向各界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鼓励同学们自找单位或独立创业。2)加快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毕业生管理系统,多渠道开阔就业门路,收集就业信息。3)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朝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