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产业论文

软件产业论文

软件产业论文

软件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使得该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需要各国知识产权法的协调,而且需要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全面拓展。古祖雪《国际知识产权法》一书为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新的理论论证。 论文关键词:商业方法软件;国际知识产权法;古祖雪;《国际知识产权法》 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民法体系中,物权法与合同法(其中主要是货物买卖合同)是立法重点。而在今天以及今后相当长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这个重点自然而然地转到了知识产权法上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全球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之间的矛盾便突显出来,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兴法律问题。例如商业方法软件(SoftwareRe latedBusinessMethods)的法律保护问题最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深刻理解和运用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协调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逐渐成为立法的重点。但是国际、国内对此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甚至对国际知识产权法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古祖雪教授《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出版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作者把已生效的全球性知识产权条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协调的法律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剖析和透视,提出了中国实施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标准的对策与建议。这些都可以切实有效地用来指导我国解决包括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在内的一系列新兴问题。 一、商业方法软件的浮现呼唤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全方位发展 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国际性问题。在电子商务中,不管是通过B2B模式还是B2C模式,消费者/购买方在网上确定购买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输入帐号以偿付价款等等行为的时候,都是通过商业方法软件完成的。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除了销售公司的品牌、诚信效应以外,影响购买方做出购买行为的主要是这种商业方法软件的简便易用性和安全性问题。如果商业方法软件使用起来很麻烦,以至于需要阅读大量的帮助文件才能完成交易行为的话,那么购买方就会不愿意甚至无法使用这种商业方法软件进行交易,从而和其它厂家交易;安全性问题涉及到购买方在什么时间进行了什么样的交易、偿付价款时输入的银行帐号和密码等信息从网上泄露出去被第三方获得,从而使个人消费者隐私、购买企业的商业信息以及银行存款面临风险。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方法软件是否体现了商业上的内容,如是否有利于节省公司营运成本,缩短生产和经营周期,是否反映市场需求进而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及营销策略等,都需要经过大量市场研究和周密的策划以及一段期限的运作试验。这其中必然包含有大量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在电子商务的竞争中取胜,销售方必须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研究开发出极其简便易用的,具有一定安全程度,同时又具有极好的商业运作效率的商业方法软件。但是,由于软件复制极其简易,可能会被其竞争对手轻易地加以复制并用来销售其产品。因此,对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商业方法软件是商业方法以软件的形式存在的,按照各国法律都可以版权模式进行保护;其符合条件的商业方法的内容、特点按照各国法律都可以商业秘密模式进行保护。在20世纪80年代前,计算机程序和商业方法都被认为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范畴,从而在国际上被普遍排除在专利法保护范围之外.然而,因为前两种保护模式的种种缺陷,随着1998年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StateStreet一案的判定中确认了有关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美国、欧盟、日本这几个专利大国转向于对商业方法软件采取专利保护.另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在考虑做出这种变化。 由于商业方法软件特定的使用空间,其专利保护将面对许多困难。首先,专利权保护的地域性和知识产权全球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比如,美国弗吉尼亚东区法院判决中国的cnnews.com域名构成对美国的CNN商标的侵害,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中国公司在网站cnnews.com上以中文文字提供新闻服务构成了在美国的商业使用,因为在美国有许多熟知中文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这样的服务,所以构成了美国法律上的商业损害.照此推理,A国授权的商业方法软件专利被他人通过B国的服务器未经许可在互联网上使用可否被认为在授权国受到了专利侵害?如果是,就等于承认了A国的专利法可适用于整个网络空间,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其它国家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法律对整个网络空间进行管辖,由此带来的混乱和冲突是大家不愿见到的;如果不是,该商业方法软件专利权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商业方法软件“在先技术”问题的解决非常困难。在先技术的检索一般有以下三种:本国公开的专利文献、外国公开的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长期以来,商业方法软件在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被认为不能授予专利,所以,许多公司对其商业方法软件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而是采取商业秘密的保护模式或者公开使用而没有采取任何保密措施,这就使得专利文献很少,而非专利技术文献的检索对于审查机构来讲又过于困难,很容易使原本不具有专利性的权利要求被纳入了专利保护范围。这在客观上降低了专利的审查标准,将造成了专利的泛滥,对真正的发明人也是不公正的。而且,各国授予的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可能会由于在先技术检索的差别而有很大不同的结果。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美日欧三方专利局已认识到“在先技术”问题的重要性,三方专利局于2000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18次三方会议,把合作框架中的有关商业方法领域中“在先技术”文献检索方面的合作作为重点.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由于互联网这种高速信息工具的出现,使得“这种传播的国境无限性与国内保护制度的国境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签订协调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条约以及建立有关国际组织,在客观上呼唤着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浮出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目前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古祖雪教授《国际产权法》一书的出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代表了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发展的新阶段。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为商业方法软件的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古祖雪教授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其《国际知识产权法》终于在2002年10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在第1章,作者明确提出国际知识产权法是一个新的国际法特殊部门,从而把它独立出来加以研究。作者把已生效的全球性知识产权条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国际法的角度,采用理论分析与综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 国际协调的法律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剖析与透视。从理论上揭示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特征、体系、效益和社会基础,又从历史中再现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条约法角度分析了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的体系结构、法律特 征、方法技术,又从国际组织法方面研究了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系统构成、宗旨职责、成员资格、组织结构和决策制度;论述了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协调的基本原则,又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剖析了知识产权获得与分类的国际合作体制,又阐述了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通过回顾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协调的进程,揭示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范围逐步扩大,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力度愈益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统一步伐有所加快(323~325)。 在此基础上,该书认为,在众多的知识产权条约中,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是迄今为止保护标准最高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和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传统知识产权条约相比,它不仅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而且对知识产权的执法、获得与维持进行了规定,对成员规定了义务;更重要的是,它把贸易争端解决制度引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使得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具有程序化、多边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因此,从巴黎公约到TRIPS,是一个由比较“软”的法向比较“硬”的法的发展过程。这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对知识产权在国际上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TRIPS协议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以后的发展方向。各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问题都会逐步拿到TRIPS协议中来加以解决。因此,以上所说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要在国际上得到有效解决,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迟早会明确纳入到TRIPS协议的专利范围中来,而发展中国家肯定会对此尽力反对。但是从双方交锋的历史来看,这种反对成功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就看在谈判时各方所做出妥协的程度了。既然我们无法阻挡商业方法软件被纳入TRIPS协议中,那就应该认真考虑在实施TRIPS协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维护自己利益。《国际知识产权法》的一个重要性结论就是针对此问题。古祖雪教授在该书的最后,从国际法与国内法互动的观点出发,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参与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协调的法律与实践,提出了实施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标准的对策与建议。作者认为“以主动实施为主,以被动实施为辅”原则是中国的明智选择。主动实施TRIPS协议,可以解决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超国民待遇”问题,有利于合理调整国内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被动实施的方式,可以减轻TRIPS协议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造成的冲击,并且可以争取制度创新时间(323~325)。“何况即使是法制最健全的欧美等国,也经常要根据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有关裁定来修改国内立法或者措施”.古祖雪教授还认为,在实施TRIPS协议的时候,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利益,对其中的法律规范进行分类选择,比如首先区分义务性规范与权利性规范,对于具有宣示性地权利性规范,可以根据对中国的利弊分析来决定是否与之“接轨”;义务性规范又可以分为原则性的义务规范和强制性的义务规范,对于前者,可根据我国情况“讨价还价”,尽可能拖延实施,对于后者,如果考虑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还暂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包括利益主体的承受能力),也可以争取一些时间暂缓实施,在用尽争端解决机制并败诉后再考虑其在国内实施(323~325)。根据这个办法,我们可以先原则性实施较抽象的规定,比如先在我国有关法律中明确可以对商业方法软件采取专利保护,同时对我国企业大力宣传和培训,在我国企业提出较多的商业方法软件专利申请时,可根据所提出申请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技术性程度等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我国商业方法软件的“三性”问题。 古祖雪教授论著《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出版,适逢其时地满足了我们在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需要。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可以在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中找到解决的方案———即在TRIPS协议当中解决。从《国际知识产权法》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商业方法软件的法律保 护在内的知识产权新命题的解决方向,并对我国目前可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的独立创新。正如梁西先生在该书的序中所作的评论:“不乏独到见解,富有新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价值俱高的好书。”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 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8。 张平。论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网络法律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47。 古祖雪。国际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陈卫东。从国际法角度谈WTO协定的实施。法学评论[J].2001,:160。 蒋新苗 王海浪

软件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苟仲文、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陈小筑司长,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为期三天的软博会主要分为展览和论坛两部分。展览设立地方和骨干企业两个主要展区。全国20多个省市代表团、300多家企业参加了展览,全面展示国内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产品及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果。本届软博会参展面积、参展厂商和展团数量比往年增加近一倍。

11月6日,展会还设有专场。国家领导人李岚清、陈至立和胡启立等,以及各部委的领导冒着北京今冬的第一场大雪参加了本次专场。这是有史以来软博会第一次举行了领导专场,充分显示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关注。

今年是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颁布3周年,本届软博会是18号文件对产业促进作用的一次全方位的产业规模检阅。与此同时,它让人从国家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审视与思考软件产业与整个产业及社会的互动关系,这恰是软件产业与企业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本次软博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全面落实18号文件的各项政策,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而奋斗。

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以“软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12场软件产业发展论坛,充分体现了软件产业是战略性产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产业自身有多少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最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性,能够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乃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软件无处不在,它产生的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远大于它自身的产值。主办单位的五部委领导及各省市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业界人士,就软件产业与应用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掀起了全社会关注软件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新高潮。

开幕式后举行了“部长、省(市)长、IT领导谈软件产业”的高峰论坛。软博会期间,还举行了11场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题论坛。

Linux,中国软件产业振兴的杀手锏

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11月6日上午举办的“Linux产业及应用论坛”。

本次论坛主要讨论了Linux产业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论坛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主持,与会人员包括有关部委领导、企业级用户、Linux专家、技术人员、IT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共200余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李武强、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苟仲文部长做了题为《鼓励配套协作,营造应用环境,加快Linux产业发展》的演讲。他指出Linux产业将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不能没有操作系统这样的关键软件产品,依靠我国的科技能力和产业应用环境,国内企业完全可能在Linux核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操作系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Linux商用化和产业化步伐,解决能用的问题和如何推广应用的问题。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李武强说,通过几次到国外考察,看到国外企业对Liunx很感兴趣,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对Liunx的发展非常重要。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声的发言为《中国桌面操作系统发展模式探索》,针对“扬帆工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反思。她指出,Linux是中国发展自主操作系统的最佳选择。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也运用他广博的专业知识向与会人员做了报告。他认为,通过政府采购可以看到,国产软件和Linux完全可以符合国内企业的要求,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国产软件。

会上,IBM、南昌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新华科技、中软、中科红旗等厂商代表也纷纷发表了自己企业在运用Linux系统方面的经验之谈。

与会各方进行了热烈而又友好的讨论,气氛活跃而且融洽,很多问题达到了共识,达到了论坛的预期目标。

中国移动通讯业迎来增值服务时代!

中国移动通讯业“必须”进入增值服务为王时代!

中国移动通讯业“可以”进入增值服务为王时代!

中国移动通讯业“这样”进入增值服务为王时代!

这是长达5小时之久的“移动与电信增值服务论坛”讨论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鉴于移动用户在我国快速增长的猛烈态势,由软件世界杂志社承办的2003’第七界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移动与电信增值服务论坛”吸引了包括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副司长赵波在内的政府领导、移动运营商、通信制造商,以及咨询公司共100多人参加。

赵波副司长开篇首先肯定了中国通讯业这几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赵波副司长也指出了国内通讯业与国外移动通讯业相比,在提供增值服务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仍存在的严重不足。

围绕赵副司长提出的上述问题,各方代表分别做了发言。电信管理局发展规划处陈家春处长指出,造成目前我国通讯业增值服务在广度、深度上不如国外通讯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相关企业在市场推广上的不足。她的观点也得到了电信院标准所副所长王志勤女士的认同,王副所长同时认为正是由于当前运营商标准的不统一才造成了当前处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得整个行业来共同制定统一行业的标准。

随后发言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负责人也承认了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也承认了推广增值服务的难度,但苦于无法控制最终消费终端也暂时束手无策。联通还指出了在技术上实现“多点接入,一点结算”的难度,而这一难题恰好被最后发言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提出的ASB、NGSE解决方案给解决了。

会上,中国卫通、天地通、杭州东信北邮、中兴、新浪网也分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行业、专业解决方案,回答了中国移动通讯业怎样进入增值服务为王的问题。

一句话:中国移动通讯产业必须进入增值服务为王的时代!

电子政务与政府采购

自从去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大力号召实施电子政务战略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快行动步伐,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资、组织、规划和管理力度,而且把发展电子政务列入到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划中来。

在此次软博会的“电子政务及政府采购”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软件厂商及第三方服务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对我国电子政务在新时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此次论坛演讲的有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司长赵小凡、财政部国库司周成跃副司长、信息产业部产品管理司巡视员陈冲、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中心处长高志刚等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张洪、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石明泉等地方信息产业领导,以及SUN(中国)公司高级顾问姜荣峰、IBM软件部大客户销售经理刘洪、浪潮齐鲁软件总裁阎英科、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惠教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黄子河等等。

与会专家的讨论集中在当前几个比较热门的问题上――在已经建立的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如何重组政府业务;如何提高政府业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等。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一直在边建设、边探讨、边前进的状态中进行。在论坛上,各方领导和专家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方面,将电子政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替代现有政务;第二阶段利用一些应用系统将政府内部的信息集中起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将集中起来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支持政府决策。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电子”与“政务”应该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另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经过了3年多的政府上网工程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已趋完整,电子政务应用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在未来数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每年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达到千亿人民币数量级。

对于长时间相对缓和的信息产业来说,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犹如一针强心剂,电子政务市场也必将成为中外IT企业竞相争夺的热点。

城市化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

“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期间举办了“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论坛,这是12个分论坛之一。

会上,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司长张琪从国家政策上作了总体发言,南宁市信息办、北京市信息办、深圳市信息办、成都市信息办相关负责人则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对实施软件企业提出了比较明确的需求,而中国卫星通信、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公司、大唐电信、黎明网络、长城计算机软件公司、浙江科华科技、太极计算机股份、北京曙光天演科技、摩托罗拉等相关软件产业也在会上提出了各自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张琪司长的发言从五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张司长在发言中说道:一项公共事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应对突发、紧急、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管理能力。同时,张司长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多渠道妥善解决系统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统筹建设大中城市的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联动运行和管理机制;统一城市应急联动的特服号码。

随后,南宁市信息办副主任张佰成做了《南宁市城市灾害管理联动机制建设情况及体会》的发言。南宁市是国内第一个建立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体系的城市,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南宁模式为其他城市建立应急联动系统做出了榜样,提供了路子。

深圳市信息办副主任贾兴东、北京市信息办电子政务处副处长唐玮、成都市信息办特别顾问郝杰也先后介绍了各自城市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做法和经验。

此外,与会的IT企业代表,如中国卫通、中电科技、大唐电信、黎明网络、浙江科华、太极公司、北京曙光天演科技、摩托罗拉等公司的企业代表也都一一发言,表明了企业在促进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方面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国内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从宁波看企业信息化

第七届软博会的“从宁波看企业信息化”论坛的召开还有一定的“因缘会际”。一个星期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率领调研组在浙江考察信息化,对宁波市的企业信息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宁波市政府和信息产业相关部门的领导在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工作中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为了使浙江宁波企业信息化的宝贵经验得到分享、推广,于是在软博会中增开了“从宁波看企业信息化”论坛。

在论坛上,苟仲文副部长首先根据在浙江的调研作了“营造环境、推广经验、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报告。

苟仲文副部长指出,宁波的制造业信息化经验值得推广。第一是政府和企业相互促进,第二是注重营造企业信息化的环境和条件。宁波的信息化经验告诉我们,企业信息化要注重实效,以应用为先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后的企业信息化推广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宁波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刚介绍了宁波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和特点,陈刚主任指出,宁波经济在改革以后形成以下特点:民营经济发达;块状特征明显;“宁波制造”实力雄厚;经济外向度高;市场意识强;“小政府、大社会”。

与宁波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特征相吻合,宁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宁波企业信息化的优秀代表:镇海炼化公司、雅戈尔集团、宁波富达以及金蝶也在会上介绍了各自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宁波的企业信息化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而宁波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面向应用,大力推动我国嵌入式软件的发展

11月7日上午,作为2003‘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式软件发展与应用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在这次论坛上,与会的众多部委领导、用户、专家、技术人员、IT企业代表等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当前嵌入式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的见解和对嵌入式软件发展前景的预测以及趋势分析。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就是,与会者几乎全都强调了两点:即我国发展嵌入式软件要基于Linux系统和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丁文武副司长做了报告。在报告中,丁司长还特别强调,中国企业在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上一定要“以我为主”。

大家在谈到将来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大约总结了以下的几点: 一是嵌入式软件应具有网络支持能力;二是嵌入式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日益紧密;三是无线通信技术将提升嵌入式软件的功能;四是无线通信技术将提升嵌入式软件的功能,五是跨平台技术将增强嵌入式软件的适应性,六是支撑信息家电和传统产业改造是今后嵌入式软件的发展重点。

中软股份、麦克泰软件和新华科技、方舟科技、灵思信息等公司还对自己公司应用嵌入式技术的产品进行了介绍。最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努力,我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逆势而上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

11月6日,北京正经历着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尽管寒冷,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集成电路设计与IC产业发展论坛”现场,却是一片暖意融融。与会的嘉宾、众多部委领导、用户、专家、技术人员、IT企业代表等畅所欲言,就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与IC产业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打头炮的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郑敏政表示,2003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

与会人士探讨了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现状。在充分肯定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总体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任重而道远。

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助推软件发展

与往界博览会不同,2003’第七界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设立了“软件产业基地”论坛,信息产业部、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商务部等政府论领导与全国著名软件园区的负责人坐在了一起,共同商讨“加快我国软件园区建设,助推软件发展”问题。

信息产业部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做论坛主题发言说,在18号文件引导、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兴起了兴办软件产业基地的高潮,目前共在北京、大连等全国11个地方共建立了中关村软件园、大连软件园等11个软件产业发展基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软件产业基地依托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软件企业入驻,同时还吸引了各方资金和人才的汇集,成为培育软件产业成长的“福地”,这对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丁副司长同时指出目前软件产业基地在自身定位上还存在不足,园区今后发展要切忌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摆脱房地产建设的思想,设立专项软件项目。

发改委袁野处长指出,当前软件产业呈现一种聚合趋势:软件产品以地域为中心向环境好的地方聚集。所以今后国内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要狠抓环境建设,提升自身产业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丁文武副司长和袁野处长都指出,软件园区应加强引进风险投资的能力,壮大自身实力。

商务部科技司万连坡处长则从大局的角度指出,软件、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

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巡视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目前已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前软件园介绍自己时总是说我这边有怎样怎样的政策优惠,而今天再次介绍自己园区时取而代之的是我这有怎样怎样好的服务,这也昭示了软件园建设的美好未来。

随后,中关村软件园、上海软件园、大连软件园、西安软件园、深圳软件园等软件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自身园区建设经验,并对今后其它地区软件园区建设提出了各自的宝贵意见。

相信,随着此次软件产业基地建设领域盛会的召开,必将掀起一股软件园区建设的新高潮,并促使现有软件园区在做大、做强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中国软件出口的步伐,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融合产业与资本谋求发展与创新

本届软博会的“投融资与产业发展”分论坛可能是许多软件公司最有期待的论坛之一。论坛由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陈伟主持。

从2000年的年销售收入593亿元到2002年的1100亿元,中国软件产业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软件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实力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软件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不多的亮点之一。

产业自身的特点,注定软件产业必将与资本市场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必将成为吸引创业投资最多的亮点行业。但目前,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软件和资本市场的很好结合,这值得软件和资本市场双方的努力思考。

由于软件产业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面向软件产业的风险资本市场没有发展起来。软件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中小软件企业急需资金支持。如何形成软件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维欣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郝明玮,以及信中利投资、用友软件、新中大、西安华海医疗、北京中和威、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以及赛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论坛探讨了十六大及“两会”后中国软件产业政策走势、中国资本市场走势、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软件企业成长性与投资价值评估、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企业上市与品牌提升、推动软件企业成长的要素、中国软件产业投资机会与软件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等主要问题。

此次论坛大家已经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二板市场了。周子学司长在论坛上提出,建设完好的软件投资环境,关键在于退出机制的建立。从目前来看,除了二板,在其他方面也应该营造良好的软件投资环境。比如说针对外来投资,在税收上就应该给外资提供优惠。

学者郝明玮指出,发展软件产业,还要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新中大总裁石钟韶还提出了建设软件产业产业链的重要性。

相信,通过软博会“投融资与产业发展”论坛中各界相关人士针对中国软件和资本两大市场发展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的分析,必将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大的支持,搭起软件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桥梁,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

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信息安全论坛”于11月6日上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赛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网络联盟公司、北京赛门铁克公司、中联绿盟、联想、北京瑞星科技等厂商代表也在论坛上发表了各自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信息安全的观点。

2003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攀升至6800万,稳坐世界第二的位置。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大量增长都显示着中国互联网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是整个信息化产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

信息化需要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及其他。信息化需要互联网。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企业如何盈利成为新经济潮起潮落的焦点,也是众多企业衡量自身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能否把握先机、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毋庸置疑,网络有力地推动了新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

信息化需要安全。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日益影响经济发展、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没有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就难以实现网络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保护信息网络安全,共同消除网络安全隐患,是网络世界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

参会人员表示,通过此次论坛,使他们及时得到了“五大了解”:

了解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巨大商业前景和市场;

了解了国家最新的有关互联网商务及信息安全有关政策及规定;

了解了用户的问题及需要;

了解了近年来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的技术成果及应用;

了解了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及安全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论坛,通过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个政府部门,众多厂商以及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迎来百花盛开的更加美丽。

定自己数字音视频技术的标准

11月6日,“数字音视频技术及发展趋势论坛”在第七届软博会期间召开。

论坛以“数字音视频技术的未来发展”为主题,围绕我国正在制定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以及如何提高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来自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政府机关的领导和联想、索尼、松下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嘉宾等近人参加了论坛。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李武强在论坛中强调,数字音视频产业一定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

软件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叉课程;全面教学观;情景创设;效果评估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产品是典型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无形、易复制等特点,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对软件产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从2003年的“华为―思科版权诉讼”,到2009年的Google数字图书馆引发全球版权之争,近些年软件产业和高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培养既了解软件行业发展规律,懂得法律常识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武器,又具备现代软件企业管理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顺应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软件知识产权管理作为多学科交叉课程,逐渐进入大学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的教学大纲。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和教学现状,确定了教学目标和策略,然后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实现多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目标。

1软件知识产权管理多学科分析

课程涉及软件开发、知识产权法律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内容,是计算机、法律和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体。图1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知识产权法律;软件开发和知识产权法律都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支撑知识产权法律,如对软件的表达和软件创意本身分别申请著作权和专利;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指导软件开发过程,避免侵权和泄漏商业秘密等事件发生。

1) 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行业常用的开发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的各个分支直接关联,如软件工程、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这也是该课程通常在计算机系或软件学院开设,而不在法学院开设的原因之一。

2)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创新性劳动成果,不仅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企业获取市场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法制建设,软件知识产权法律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著作权法和专利权法为核心,商标权法、合同法和商业秘密权法等为重要辅助手段的法律体系。

3) 企业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国标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企业管理是软件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市场、生产、研发、财务管理等内容,法律事务部也逐渐成为企业的常设机构。

通过上述对软件开发技术、知识产权法律和企业管理的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每部分都有丰富的内容,各自分布在不同性质的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促成了交叉领域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形成。针对软件产业对“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能力强”的交叉人才的需求,以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校[1],设置多学科交叉课程软件知识产权管理并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是相当必要的。

2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知识产权管理是工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等理论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具有内在逻辑和独立的知识体系。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才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在教学上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从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来看。在国家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颁布后,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仍然相当缺乏具有较强应用、综合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软件人才。高校本科阶段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软件人才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问题,本课程作为整个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开展和执行具有一定的试验性。

2) 从企业和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来看。目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公众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对具体内容缺乏认识,甚至存在部分误区;(2)软件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但由于企业缺乏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的知识和能力,使得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企业中不能得到体现;(3)知识产权纠纷呈上升态势,但对解决纠纷的合法途径,以及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尽量减少自身损失,软件企业还缺乏相关经验。这些意识的提高不是朝夕可至的,教学中如何把最核心的思想和关键技术以最高的效率体现出来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3)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来看。知识产权方面的课程一般在法学院开设,学员对软件行业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刻,不能熟练运用软件工具,很难胜任诸如软件著作权、专利权等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的权利申请工作。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著作、文章,主要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比较专业和艰深难懂。朱三元编著的《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首次从软件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是少见的比较合适的教学资源之一[2]。

4) 从知识产权立法和信息技术发展角度来看。2002版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比较重要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如网络技术、新兴的数字媒体,软件知识产权纠纷形式多样,技术含量加大且愈加复杂,很难从现有的法律依据中直接对某些案件做出判断。这增加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

3教学目标和策略

针对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交叉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教学现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了解软件行业特点、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复合人才,使得软件开发工程师具备法律观念,合理利用软件资源;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也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掌握申请具体知识产权的能力;软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全局观念,从战略高度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法律手段。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交叉学科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教学策略是以“文理互补、教学互动、课程融合、教研结合、面向社会和突破创新”为指导方针,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在软件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从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着手,分析与各个阶段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这符合软件从业人员的思维习惯。我们利用软件工程中经典的瀑布模型,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形成比较严谨的课程教学脉络。该体系以软件开发的三个时期(计划、开发和运行)为纵轴,以交叉学科涉及的三个维度(开发技术、法律和管理)为横轴,如图2所示。企业实际运作中,法律和管理维度中模块可能有更大范围的跨度和交叉,下图只是列出了比较典型的情况。

4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软件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现代教学理论,综合考虑软件产业特点、软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要旨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各种教学要素(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进行交叉复合,组合设计教学过程[3]。

4.1设立清晰教学目标,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观

20世纪以来,教育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等,各种理论各有特点。多学科交叉课程具有交叉性和复合性,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科交叉点寻找共性,形成新的知识点并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观[4]。

多学科交叉课程是多个相关学科的专门知识的有机综合,但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重点不明确,所以必须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课程以管理为起点,通过讲授法律知识在软件企业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了解软件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发、保护和应对知识产权等相关事宜。所以管理是主线,法律是工具,计算机软件是管理对象。通过学习课程,学生应该懂得软件企业可以申请哪些知识产权和申请方法;有哪些主要知识产权法律的类型、保护范围和实施方式;企业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制定管理战略,并有效应对侵权和被诉侵权。

4.2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形成全面教学观

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相互依存。教学整体性表现为教学的构成(物质实体)与关系(相互作用)两方面所具有的有效连接[5]。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内容、方式进行调整和系统设计,形成全面的教学观。教学中强调教学的整体性,而不片面强调某个学科(计算机、法律和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多地建立和强调知识之间的串联。同时,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某个学科上所具有的优势,但仍然强调管理是本课程学科交叉内容的起点,最终仍然要回到管理上来,以使得教学的整体性不被割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环境、创设的情景或其他交流渠道,将教师、教材和学生等实体对象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深化相关概念,并改变他们的认识。如利用教学机器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引出黑屏事件和盗版软件话题,进一步讨论盗版软件的商业链以及终端客户是否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

4.3重视学习效果差异性,鼓励深层学习法

现在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而不习(学习态度问题)、知而不识(学习方法问题)和文而不化(教育方式问题)的现象,这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差异性[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质的方法。一种是“深层法”(a deep approach),学生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另一种是“表层法”(a surface approach),学生把学习看作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他们重点关注的只是尽可能准确地去复制这些基本知识。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习效果的差异性,通过各种途径来消除这种差异性,引导并鼓励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法。主要措施包括以下3种:

1) 介绍各学科的基本概念,从多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说明交叉学科形成的必然性;

2) 以参与式、发散式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对多门课程和多个门类的知识进行综合,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譬如,教学中比较各种知识产权法形成时间、保护的范围、有效期限和申请方式等不同,强化法律意识;从软件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不同的角度,分析一项知识产权是选择著作权,还是专利权,或者商业秘密权来进行保护。开源软件是软件开发人员入门时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教学中我们针对开源软件是否收费、开源软件对商业软件的生态平衡作用、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结合可能性等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深层次讨论、评估并形成结论。

4.4创设模拟学习情境,驱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真实的学习情境一般难以达到,可以通过分析真实学习情境的要素、构成和特点,创设模拟学习情境,以达到基本相同的学习效果。通过模拟学习情境的创设,为学习者还原知识背景,有效激发联想,促进知识建构,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该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法律规定)、知识结构复杂(学科交叉)和实践性强(工程开发)等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全部内容有些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模拟学习情境,设立情境目标,分解角色和流程;学习者选择自己的角色,执行分配的工作流程,履行相应的职责。

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软件企业的组织结构,我们设定企业管理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软件开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角色,通过模拟一个集成产品的开发全过程,使各部门协调运转。最后分析整个过程,讨论各部门职责的履行程度,通过完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来提升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其中一些典型场景如下:

1) 人力资源部门招聘符合项目开发需求的员工。部门经理需要注意什么,新员工如何关注合同的条款,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如何遵守“竞业避止”的规定?

2) 软件开发部门拟定开发计划。如何使用开源软件?是否采用逆向工程技术?

3)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著作权、专利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员工如何和软件开发部门的人员有效合作?申请的流程和周期如何?

这种“模拟软件企业”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提供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机会,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4.5组织案例教学,增强实践体悟

案例教学法因其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成功应用而闻名于世,并被教育界广泛推崇。案例教学一般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基本特点。多学科交叉课程,尤其是文理交融的学科,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探究案例形成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及相应的社会影响;通过逆向或辩证思维,多角度评估案例现有结论;设定自己在案例中的角色,预计自己的可能行为等,可以增强自己的实践体悟。

课程涉及信息技术、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跨越工程、人文、社科等领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案例教学,我们采用如下的策略:

1) 选择权威案例。权威性是指案例不仅典型,而且案例具备来源可靠、专家分析评说、社会或行业影响较大、结果明确等特点。

2) 选择新兴技术案例。这些案例是指技术含量高,不能从已有的法律条文中直接做出论断的案例,如新兴的数字媒体中的版权、网络环境中的域名等。这些案例可以引发争辩,关注如何保护自身和企业权益、如何避免遭受法律诉讼。

3) 采用视频案例的形式。视频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案件的起因、涉案各方、案件进展、争议焦点、各方辩辞、最终宣判、专家评说等内容,视频长度为20分钟左右为宜,是学生非常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

4.6重视学习效果评估,提高教学的社会贡献

教师对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师生实现良性互动,互相获取对方的反馈意见,以体现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在多学科交叉课程教学中,需要建立多维教学评估体系,全面、客观、深入评价学习效果。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体验、专题问辩、文献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一系列文档包括原始素材、讨论小结、读后感、专题报告等。评估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建立知识关联的能力。课程最终学习成绩由多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只占最后评估结果较小的一部分。

培养人才,德育为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避免使得学生孤立各个学科的知识,导致学生只会背一些条文和知识点,而是将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文主义教育。如结合日常使用的软件,解释哪种情况是盗版;结合自由软件,分析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结合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解释如何避免侵犯前任雇主的合法权益等,使学生既掌握技术,又懂得法律,更具有全局管理理念。这也符合中央对大学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多学科交叉已经成为促进知识创新的动力,并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师需结合具体的学科交叉,探讨其中的教学规律,并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软件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工程实践性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其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和枯燥性,完成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上述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我们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在实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延伸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欧阳荣华. 教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0-75.

[2] 朱三元,寿步,周庆隆.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11.

[3] 胡树华,兰飞,范文芳. 交叉学科的复合式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 江苏高教,2007(4):69-71.

[4] 屈林岩. 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学习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70-78.

[5] M S Smith. Opening Education[J]. Science,2009,323(5910):89-93.

[6] 张德江. 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谈如何克服高等教育教学若干弊端[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12):27-29.

Teaching Practice of Multi-discipline Intersection Cour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Software Company

HE Gao-qi1, ZHANG Qi-bing2, LI Jian-hua1, GOU Wei-bin1, LI Dong-dong1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软件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借助软博会的平台,来自国内外数十个展团、数百家著名软件企业将通过展览、论坛、洽谈等方式与各行各业的数万观众分享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趋势,开展政府、行业、企业、用户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

自1997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17届的软博会具有历史悠久、规格层次高、内容权威、参展踊跃、受众广泛等特点,它及时展示了国内外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真实反映和记录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整体实力不断攀升、行业影响逐步扩大的发展历程。

本届软博会以“软件引领信息消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最新成果,重点展出产业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以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新的服务业务和模式,引领信息消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果。本届软博会以软件名城、软件产业园区、国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部分外国企业为单元,突出展品展示的可视化、可感知、可互动效果,增强信息的权威性,提高论坛质量和档次,组织协调供需双方的交流和洽谈,加大境外组团和跨国企业参展的邀请力度,提升软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本届软博会还将做好咨询服务,提高展会实效,让展商和观众满意,努力把软博会办成极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展会。

本届软博会的展览范围有:

1.软件产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

2.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系统设计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测试评估服务;

3.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培训服务、信息化工程监理、其他软件技术服务;

4.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运营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

5.设计开发: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开发、其他设计开发服务;

6.嵌入式系统软件:汽车、机床、家电、移动终端、工程机械、机器人、大型成套装备、精密仪器等设备内的应用系统软件。

本届软博会的展览重点是:

1.宣贯国家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2014年软件产业工作重点,为产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2.政府主管部门有关发展软件产业的新政策、新举措,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成果,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3.展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产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4.邀请更多国家和企业参展参观,提升软博会国际化水平;

5.展示中国软件名城和创建试点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及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和经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6.展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软件成果应用,为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可靠服务;

7.展示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新成果,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服务。

本届软博会的活动丰富多样,除展览外还有多场高规格的论坛,其中包括:开幕式暨2014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信息会、软件定义世界论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论坛、安全可靠关键软件需求与应用论坛、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软件工程与质量论坛、软件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软件交易创新发展论坛、第一届中韩大数据论坛、中国软件渠道大会、中国软件行业投融资/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软件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论坛。

关于本届软博会的相关事宜,请与软博会组委会联系。

联系单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55号A座401室

参展联系电话:010-62187198

论坛联系电话:010-51527167

展览联系电话:010-51527160

软件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这里所说的行业解决方案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一种开源软件盈利模式,因为它并不具备一种“模式”所应该具有的特征――宽泛化、概括化;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开源软件发展的一种出路,这种出路包含了二点,一个是产品化的出路,和行业结合,和用户需求结合;一个是盈利的出路,通过销售用户感兴趣的行业解决方案的产品来实现盈利。

时下讨论开源软件盈利模式的文章很多,什么订阅模式,双重授权,产品免费服务收费等等,仿佛解决了开源软件的盈利模式问题了,开源软件就能够重生了似的。同时,也有很多文章在培训我们,开源软件不是免费软件,Free的含义是自由而不是免费。但是,事实果真如此么,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商业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来说,用户愿意购买的,还是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产品,中国开源软件的盈利问题,其实质其实就是还没有找到让用户愿意花钱购买的消费点罢了。

所以说,在我看来,中国开源软件的盈利问题,不是模式问题,而是产品创新的问题,产品与市场脱节,产品与用户脱节,这才是制约开源软件盈利问题的最大症结所在。一个用户根本不喜欢或者用不上、不好用的软件产品,无论模式如何新颖,用户会掏钱么,反而言之也亦然。

谈盈利,就避免不了要谈市场,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软件市场的情况,中国软件市场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起点低,相应的人才基础、技术基础都较差,相关的机制也不健全;

用户对软件价值的重视程度,或者说用户基础还不够;

发展很快,市场容量大,潜在市场大;

高技术领域缺乏自有技术,低技术领域却存在恶性竞争。

所以,在中国软件市场发展开源软件,技术献身精神是必需的,但是纯技术论或者唯技术论则非常有害。针对中国软件市场的特点,本人觉得,开源软件绝不能闷头在家独自研发,而应该和用户的需求结合,盈利的突破点在抓住行业需求,走行业解决方案之路。

我曾经在一个专业论坛上看到一个国内做开源ERP的销售人员宣传他们的产品,在那个帖子中,他们开篇就是阐述开源软件如何重要,这个概念如何如何有意义云云,然后又是一通他们是中国第一家做开源ERP的企业云云,关于产品的介绍很少。我曾经做过ERP产品,于是产生了兴趣到他们网站上试用了一下他们的产品,结果大失所望,他们的所谓ERP就是一些简易的OA+CRM+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大杂烩,根本体现不出任何资源规划的作用,也体现不出任何的行业管理特点,在我看来,就是企业的一个记账簿。试想,这样的产品,无论你是开源还是闭源,恐怕企业都不会购买,因为你的产品对他们来说,没有作用,就这么简单。

我举上面的例子,就是想说明一个国内开源软件的普遍现象,就是脱离市场实际,闭门造车,然后扯大旗当虎皮,如果销售不利,借口又多多,什么国内没有开源软件意识等,殊不知,这个结果在软件开发之初就已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