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技术论文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软件技术论文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全市以及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失业金发放、失业保险专项补贴的拨付使用等各个方面开展了计算机审计:

一、重复发放的问题(以北碚区为例)

1.依次打开北碚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表(见“原始数据包北碚区”文件夹)。

2.将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身份证号码全部改为数值型,可以在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直接设定也可以运用公式“E*1”。

3.新建一个名为“失业保险金发放”的Access数据表,将整理好的失业保险金发放表导入到Access数据表。

4.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命名为北碚区的账套,点击“采集转换业务数据采集数据”,形成审计中间表并将数据表保存在目录树下。

5.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06]where[身份证号码]in(Select[身份证号码]From[业务_200406]GROUPBY[身份证号码]HAVINGcount([身份证号码])>1),筛选出某月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

通过类似的计算机审计,在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发放失业保险金40多万人次中,发现748条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经核实有2人重复领取失业保险金共16个月3595元,其余为经办工作人员失误所致。

二、重新就业后未停发失业金(以江津市为例)

1.打开江津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津市江津市失业人员花名册”文件夹)。

2.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名为“江津市”的账套,通过业务数据采集将数据导入AO系统,并生成审计中间表。

3.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_01]WHERE[到期原因]=‘重新就业’ANDmonth([到期时间])=8”,筛选出停发原因是“重新就业”的记录。

通过计算机查询得到江津市2004年度到期原因显示“重新就业”但并没有停发失业保险金为3200人次。经审计核实,该市2004年度有52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仍然领取了4个月失业保险金,共计208人次40584元。其余是发放软件设计缺陷所致。

三、多领多拨补贴(市就业局)

1.打开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人员求助登记上网数据(见“原始数据包市就业局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6求职登记”文件夹)。

2.在“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下建一个“求职登记”ACCESS文件,点击“文件获取外部数据导入”将EXCEL数据表“031130-040531”(上半年)和“040106-041201”(下半年)导入到ACCESS文件中,命名为“求职登记原始”。

3.在ACCESS中,对“求职登记原始”表设置查询条件“rylb”=“5”,“SQL语句:SLECET*INTO求职登记-筛选FROM求职登记原始WHERE(((求职登记原始。rylb)=”5“))”,并生成失业人员“求职登记-查询表”。

4.将“求职登记-筛选”导入AO系统生成审计中间表[业务_2](见“全市求职登记、成交”电子帐簿)。

5.对重复登记进行筛选分析,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where[sfzh]in(Select[sfzh]From[业务_2]GROUPBY[sfzh]HAVINGcount([sfzh])=2,3,4,5……”)。

6.查出重复登记2次的有552人,重复登记3次的33人,重复登记4次的4人,重复登记5次的3人。累计重复登记642人次。

2004年度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核定全市失业人员求职登记47320人,核拨求职登记费354900元。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反映上网求职登记45891人次,扣除重复登记的642人次,实际上网求职登记为45249人。

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多核定求职登记2071人,多拨求职登记补贴15532.5元。

四、虚报求职成交补贴(市就业局)

步骤与三类似。审计核实江北区求职成交上网人数为202人,而市就业局按22.5元/人的标准核拨了643人的求职成交补贴14467.5元,延伸该区时进行了核实,只有15个失业职工求职成交合同并停发失业保险金。据此,审计组认定该区多领求职成交补贴14130元。

通过采取类似的审计方法,审计组对延伸的11个区县的求职成交数据进行了逐一核实,发现江北区、梁平县等7个区县多报求职成交2597人,虚报冒领求职成交补贴58432.5元。

五、各区县虚报培训补贴(以江北区为例)

1.打开江北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培训中心”及“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职介中心”文件夹)。

2.将2004年度分别在5个失业人员培训点举办的近80个失业人员培训班次汇总到一张命名为“培训总表”的EXCEL表中,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规范的格式。

3.将培训总表导入AO系统命名为“[业务_‘Sheet(2)’].

4.编写SQL语句(同上类似)对培训人员身份证号码重复和身份证年龄超过60岁的失业人员进行查询,生成现场审核结果表。

2004年度江北区重复培训失业人员57人,按260元/人的补贴标准多领培训补贴14820元。

延伸审计11个区市县2004年培训失业人员23611人次,发现存在重复培训90人,按260元/人标准多领补贴23400元。

六、欠收失业保险费(以渝中区为例)

1.打开市地税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区县失业保险金征收数据即“原始数据包市地税局€4年失业保险报表(开票入库)。xls”文件。

2.将渝中区2004年的征收数据复制命名为“渝中区地税2004年征收数据表”,并进行数据整理。

3.在AO系统上建立一个账套“渝中区”,将征收数据表导入AO系统形成审计中间表命名为“[业务_Sheet1]”。

4.对2004年度实缴金额进行汇总,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经额])AS渝中区实际入库金额From[业务_Sheet1]WHERE[入库日期]isnotnull”。

5.统计出该年度渝中区失业保险费的开票数,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金额])AS渝中区开票金额From[业务_Sheet1]”。

经审计核实,渝中区地税局2004年度失业保险费开票数47,606,177.93元,实际征收入库数45,391,582.87元,开票未入库,即欠收失业保险费2,214,595.06元。

审计组延伸审计11个区县,2004年度共欠收失业保险费1489.81万元。超级秘书网

七、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存在缺陷

1.在延伸审计11个区县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时,每个区县都存在系统征收汇总表与实际征收汇总数差异较大,审计组判断地税DS2.0系统社保模块的统计汇总模块可能存在缺陷。

2.由于地税部门没有提供该系统及其相关设计资料,审计组只能通过前台操作进行证实。

3.从“查询统计—社保征收查询—社保月征统计”和“社保管理—统计报表—月征统计表”两个路径进行统计获取的征收数字差异较大,并且都和数据库数据汇总数存在较大差异。

4.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地税部门反馈,并和市地税局计算机处一起查找问题的原因,最后证实该系统的社保模块统计汇总公式存在问题,导致统计结果不正确。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分析

我们知道,之所以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更加高效便捷的软件设计方便用户的使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软件的应用性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基于这一因素,计算机软件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其次要兼具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维护性以及稳定性等特性。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有些软件在设计时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导致好的设计却缺乏广泛的使用市场。其次,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软件在开发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版本兼容的问题,同时还要拥有数据自动恢复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也才能够进一步推广使用。

2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应用,计算机软件作为科技时代的产物能够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实现资源共享,也为实时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正是基于这些功能,计算机软件才能在保持多个用户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统一连接,通过更加宽广的数据分析处理平台的提供,使人们的使用与操作更加高效便捷,推动了数据时代的到来。除此之外,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通常还与信息处理设备、移动通信设备联合使用,真正做到便捷用户操作的应用性。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网络化与智能化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潮流与趋势。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不同国家之间人们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也推动了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基于网络化发展方向,计算机软件才能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的信息服务。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更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软件需求的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宏观角度来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智能化进程的推进,对于整个现代化计算机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开放化和融合化趋势

计算机软件的开放化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所指是用于软件开发的软件源代码以及软件产品的设计标准等进一步公开化,并通过共享促进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创新。软件开发是一项需要创新思维的工作,行业人员之间通过互相交流与学习达到共同进步,也有助于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并逐步走向成熟。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融合是指软件开发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如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等相融合,并融入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计算机核心理念与技术,实现计算机软件开发产业整体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能够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也造福于广大计算机软件用户。而随着计算机软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更加以客户的需求为主,所展现与提供的优质服务也是智能化与融合化的必然结果。

三结语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学生自己尝试,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应用某条规则,应用越多,规则掌握越好,学生遇到问题就会灵活处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计算机技术的提升,给软件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促进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并且开发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分层技术的兴起也是最近几年开始的,分层技术时在应用中得到提高和完善的,从初期的2、3层,发展到目前的4、5层。分层技术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应用分层技术研发的新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对人们的各种需求,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满足。下面就对分层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两、三层分层技术的应用

在分层技术为两三层的模式下,其主要表现为客户端和服务器,这两个端点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流程。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客户端的使用界面进行了调整,主要负责处理和服务器相关的各种逻辑关系。服务器成为客户端信息的接受者,并在数据库中实现计算查询后,再把查询到的结果传递回客户端。这种数据流程相对简单,其处理信息的情况通常会出现两种,一种是当客户端数量较少时,可以实现对数量庞大的信息查询,但是当客户端用户数量激增时,系统就会出现反应慢的后果,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程序停止运行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因此,两层技术的特性在某些时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进行升级改造,从两层技术提升为三层技术。两层技术通过升级改造,最终会形成三层技术。三层技术不再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点一线的流程模式,而是在两层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技术,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逻辑性进行处理和优化。因此,三层分层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应用实践中,两层分层技术在处理少量数据信息时占有更大的优势,当处理大量数据信息时,使用三层分层技术时非常必要的。因此选择使用哪种分层技术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

2四、五层分层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计算机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既包括海量的数据信息,还包括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很明显,计算机分层技术中的三层技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已经力不从心,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才可以解决面临的问题。于是,四层分层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分层技术的系统机构构成包括业务逻辑层、WEB层、存储层、数据层。在几个要素中,WEB层在应用方面最为灵活,它的服务特性是为用户提供路径选择。储存在数据层中的信息被输送到WEB层,然后会受到业务逻辑层的支配,从而完成传输过程。业务逻辑层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数据的交换,各种业务处理也在这一层中。数据层的工作是要对访问代码进行隐藏,并且还可以实现快速查询功能。当前,计算机的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加剧,在某些领域中,四层分层技术已经不能进行数据和逻辑关系的处理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对四层技术进行提升,从而出现了效率更高的五层分层技术。五层分层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集成层,另一部分是资源层。由此可以看出,五层技术在机构分工上更为精细,并且它的运行环境和领域必须是特定环境和范围,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结语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1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概述

通常来讲,分层是指将属性不同的物质放置到不同层面,从而使物质之间顺利隔开。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主要是指将不同设计方案通过分层的方法实现对计算机的不同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其中,不同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层级在级别上是平等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主要应用于软件构架设计,软件构建最初呈单层结构且该结构以相关的编程技术和数据库结构作为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传统的单层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软件分层结构开始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软件结构分层,从而使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1.2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优点

目前,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开始逐步完善,使我国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将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应用到软件开发领域,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新开发软件的安全和质量,也可以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周期,从而减少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浪费,有利于软件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实现构件循环利用,这样既节省了软件开发时间,又有利于软件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应用软件分层技术可以将构件分为低层次和高层次两大类,低层次构件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一般来说,在不同层次软件构架中都会得到应用。相对来说,高层次构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有在某些特定功能模块才会得到应用。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可以将软件功能进行逐一分层,不同功能层次之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分层技术大大地改善了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使软件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因而这一技术值得应用推广。

2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

2.1双层结构技术

一般来说,双层结构指的是客户端及服务器作为构架形成的双层数据库系统,其中,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可以有效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部分逻辑关系,服务器可以有效实现数据的查询和计算,并能及时向用户反馈相关数据的处理结果。通常来讲,双层结构技术对于用户较少的情况较为适用,可以有效处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然而,对于用户较多的情况,计算机对于数据处理就会不及时,容易导致运行迟缓、容易出错和费用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数据传输的安全,因此,应用软件分层技术对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2三层结构技术

基于双层结构技术的局限性,进一步开发了三层结构技术。三层结构技术主要是对双层构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和延伸,使构架分层更为清晰,各分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促进软件系统功能的完善。与双层结构技术不同,三层结构技术奖服务器分为应用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两大类,应用服务器可以有效处理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数据服务器只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即可。三层结构技术客户端不再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部分逻辑关系,而是集中进行可视化服务,从而有效真正实现人机互动。三层结构技术一般包括界面层、数据层及业务处理层三个层面的软件结构,各软件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软件功能的优化。界面层主要面对广大用户,并将用户的需求数据送至业务处理层进行业务处理,业务处理层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及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输送至数据层,数据层接收到业务处理层的相关信息之后就会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查询和处理,并及时反馈到业务处理层,并进一步反馈到界面层,三个不同界面层次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了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功能。由此可见,三层结构技术较双层结构技术更有其优越性,目前我国采用三层结构技术和双层结构技术配合使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2.3四层结构技术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软件运行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计算机软件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三级结构技术因其各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难以保障数据数据的更精确、更快速,因此,四层结构技术应运而生。四层结构技术可以使界面层、业务处理层及界面层各层次之间更为相互独立,从而使数据处理工作更高效、更快捷。通常来讲,四层结构技术在三级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储存层,可以有效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储存及修改等功能。四层结构技术的界面层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主要包括JSP页面,其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查询,并及时反馈,然而该种模式不利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因而不利于大型系统开发。第二种界面模式以MVC结构为基础,非常有利于较为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四层结构技术目前来说发展还不成熟,在我国应用还不广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四层结构技术终将取代三层结构技术的地位,成为我国软件开发设计的主流。

2.4五层结构技术

四层结构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数据精确处理,然而对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实现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五层结构技术应运而生。五层结构技术在四层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据层分解成资源层和集成层两大模块,集成层可以有效实现对用户需求数据的处理,从而便于用户持久性访问,资源层可以起到数据库的相关功能。相对于四层结构技术,五层结构技术对于数据的处理功能更进一步完善,然而五层结构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有为实现特定功能才能使用,因此还不能大力推广应用。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