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实情况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信息技术课上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较大联系,加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学生感觉学会学不会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2.计算机软件、硬件故障问题: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运行通常是不稳定的,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出现。3.教学方法不当:技术科类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科目,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至于怎样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通常每位教师根据经验安排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妥之处。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比较熟练的学生做完后无事可做;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做不出来。5.课程地位问题: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作业完全凭兴趣来做。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二、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原因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考指挥棒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处于次要地位

国家近年来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陕西省将信息技术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但由于高考等评价机制的影响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该学科依然被认为是小科目,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来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放松的。同时,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不参与总分的计算,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2.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环境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其授课多在计算机房进行。机房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的各种设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等因素使学生易于联想到网吧、互联网。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新课改后,高一的信息技术重点是强调基础,但不再罗列软件的操作和功能的介绍,而是要求学生综合利用软件工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这里的“实际”问题往往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过时了。这样的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4.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相比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比例,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样造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以及教学管理能力不足。面对自身教学管理能力的不足,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总结。长此下去,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现有的软件、硬件环境,尽最大可能发挥机器的作用。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软件、硬件环境的正常、稳定运行。如果确实因为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建议采用轮流上机的制度。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学生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2.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往往能适合较多地区的教学情况,又往往不能适合一些地区的教学情况。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每个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实践和思考是根本的途径。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第2篇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1.课堂管理是信息技术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意味着课堂中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教师的要求,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教学设计都无法按计划实施,课堂效果也无从谈起。有力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堂管理同样是课堂顺利进行以及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2.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学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而且没有形成必要的课堂行为习惯。如果课堂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形成“一锅粥”的局面,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在机房进行。机房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度较高,机房里的各种设备尤其是每人面前的计算机及安装的各种软件等与普通教室差异较大的因素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刺激,较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课时安排来看,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这更增加了学生对机房环境的“新奇”程度,延长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熟悉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新的环境可能会对学生在传统教室环境中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造成冲击,对于还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低学段小学生来说,机房学习环境更纵容了他们的不良行为,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的策略

理想的信息技术课课堂不是全体学生鸦雀无声,但应该是井然有序、和谐向上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帮互助,课堂气氛热烈、激动人心,学生积极地探索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已有课堂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特征,本文着重从规范学生的行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创设合理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的策略。

1.规范学生的行为

规范的学生行为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体现。根据行为主义学习论的观点,行为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而且是可以塑造的。对于缺乏课堂经验的小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有序性应该从规范其行为开始。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采取告知行为规范、示范动作和强化行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告知行为规范。有研究表明,教师明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并阐明要求的目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许多情况下,小学生课堂行为不规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在学期之初,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表达在机房中的行为期望,为规范行为打下基础。比如,可以把一些重要的行为规范进行板书,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并解释原因,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

第二步,示范动作。新的行为一般是从模仿开始的,对于课堂上的某些关键行为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给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言描述远远不如形象示范来得更直接,更具体。因此,正确动作的示范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是有效的。比如,教师把有秩序、安静地进入机房或者轻拿轻放板凳的行为进行示范,能够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并自觉遵守。

第三步,强化行为。在告知行为规范和示范动作之后,还需要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可以分为对正确行为的奖励和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们应该注重运用奖励从正面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五分钟游戏时间;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给予关闭显示器十分钟的惩罚,严重时可剥夺其操作计算机的权利。强化时应该把奖励和惩罚的原因与学生的行为密切联系。

2.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学习内容所吸引时,课堂秩序势必会好许多。吸引学生注意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事情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现有学习注意力不被分散。

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应用型学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布置有趣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习任务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真实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者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

其次,小学生发育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兼顾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被学习任务所吸引,有事情可做,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几率自然会小许多。

再次,教师要把握讲课的时机,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机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一般不要试图上课之初讲授新知。因为学生刚刚从传统教室进入机房,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如果利用有趣的教学课件或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会免受其他无关刺激的影响,进入一种学习状态或者准备学习的状态。等学生比较安静时,教师再强调一些知识点。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要抓住课堂的前5分钟和最后5分钟,一般要争取在上课初向学生清晰地布置明确的任务,尽量避免在上课过程中打扰学生进行讲解,因为这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停下手中的操作来听讲。充分利用课堂的最后5分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印证所学到的新知识,加深印象。

最后,教师最好规定一些特定的课堂纪律信号,通过特定信号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平时训练学生收到信号时迅速做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比如,当听到教师拍手三下时,学生跟着拍三下手,同时保持安静,眼睛看老师。特定信号的使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学科特殊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房)给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取措施预防不规范的课堂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安排男女间隔式座位。因为性别不同,同等条件下男女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存在差异。一般地,男生对操作技能接受的速度较快。根据经验,如果三个以上男生邻座,课堂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几率会高出许多。男女间隔式座位不但会减少课堂不规范行为,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弥补男女生之间的差异。

第二,课前确保计算机运行良好。信息技术课课堂计算机是学生的主要操作对象,如果上课过程中过多的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打乱学生的基本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因此,上课前应调试好每一台计算机,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组织合作学习,使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机房内过多的无关刺激,在教师讲完新的知识后部分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给予一定的“惩罚”外还要及时进行帮助,使其不断体验成功,否则他们会越落越远,最终成为课堂秩序的“破坏者”。

第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某些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比如指法练习、某个软件的使用等,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师生关系过于紧张,那么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经常受挫,久而久之便会放弃学习。反之,如果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那么他在课堂上会越来越关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策略是笔者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课堂的具体特征提出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无疑会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戴维著.课堂管理技巧[M].李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67-02

1 引言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课堂管理主要是对课堂中诸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为基础,以师生的互动为中介,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为目标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而在课堂中实施的一切方法与手段。因信息技术是我国中学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从1984年我国颁发《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起,这门学科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其学科设置及授课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

2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及原因

2.1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

为了本研究的有效开展,笔者调研了湖南省长沙市某示范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现状。该校管理规范,硬件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在高一年级采用分小班上课的方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尽管学校比较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也比较投入,但是,笔者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上网浏览新闻、看视频、听音乐、打游戏、聊QQ、睡觉,还有学生在做其他作业……笔者随机选取的一个班级,发现在操作练习中,全班共28名学生,只有6名做课堂练习,其他学生都在做其他无关事宜。可见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不容乐观,也不容忽视。而且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有些混乱,存在旷课、迟到等现象,整个课堂学习氛围不足。

2.2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不易的原因

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进行简单归纳。

1)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由于其不被纳入高考科目,使应试教育下的广大师生认为信息技术是“副科”。

2)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影响着其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因高一的学生大都十六岁左右,处于青春期,有一定自己的想法,但是毕竟心理不够成熟,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徘徊矛盾,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心性不定。加之其他课业的压力,导致他们只是把信息技术课当作释放情绪的场所,无视教师的要求,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们甚至认为与老师对着干就是个性。

3)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开放的网络管理为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信息技术的授课场所是在机房,也就是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且计算机处于联网状态,这就使学生心心念念地想去上网,根本没有心思认真听课。而且计算机挡在学生与教师之间,阻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4)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因同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会带好几个班级的课程,一学期结束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完全,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性格特点更是不了解,没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并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3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它的影响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将来的学习生活,所以提高信息技术授课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首先要从优化课堂管理做起,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环境。

3.1 学科定位准确,树立教师威信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必须自身对信息技术学科定位准确,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努力捍卫自己学科的权威,不可人云亦云地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并且认真对待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程,注意经常反思,调节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威信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著名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数百双精致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做人。而教师的威信不仅建立在教学工作上,还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强大的人格被学生推崇和敬仰。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仪表端庄,语言标准,精神饱满,教态真诚,治学严谨,树立自身威信,通过高超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折服学生,使其自觉地服从管理。

3.2 优化课堂秩序,建立评价体系

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严格的学生课堂规范,在基本课堂规则的基础上,新加一些针对性规范。比如:对于随意设置计算机属性参数、故意损坏系统文件、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计算机等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制裁或者批评。切记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秩序并非要求学生一直安静地听教师授课,而是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动手操作,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管理方式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活跃课堂氛围,但是杜绝课堂混乱,避免学生打着讨论问题的幌子做其他无关学习、无关学科的事情。

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对于积极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甚至物质奖励,还可以利用累积评分制。介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争强好胜,分值较低的学生会自行进行比较并努力学习,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

3.3 了解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协作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像班主任一样了解自己的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要求,比如完成难度系数不同的习题;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对待,比如对积极主动学习者以鼓励为主,对消极被动学习者以督促为主,对厌学者以劝导为主等;不同性格的学生扰乱课堂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比如私下谈话或不点名批评等。

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尤其是编程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一个标点符号的漏写或错写就会导致程序运行错误,并且大家的错误原因各有不同,而信息技术教师一个人无法检查太多学生的程序错误原因,所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注意合理搭配小组成员),由小组内前两名编写程序成功者指导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编程。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团体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讲解能力,不至于使其学成死知识。因每次的指导者不固定,人人都有可能,这又很好地利用此年龄段学生好强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自觉不再扰乱课堂管理。

3.4 合理运用广播,适时限制网络

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实时广播系统,即教师在主控台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味地广播自己的课件或者自己的操作步骤,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操作方式甚感疲惫。所以教师可广播个别学生的屏幕,注意应该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学生,比如他的错误是大家经常犯的错误所在,又或者他的程序有新颖性、创造性,等等。

对于网络,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一直是不联网状态,那么第一是对资源的浪费,第二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限制。而如果学生机一直处于联网状态,那么在要求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里,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就会开始打游戏、聊QQ、看视频等。

为了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比如分为三个时段:

在第一时段内,教师讲授新课;

在第二时段内,教师给学生布置基本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该任务熟悉新授内容相关的基本操作,以消化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的最后时段内,教师可设计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拓展性任务,留较多时间供学生思考和探索,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深化课堂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只有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并提交到主控计算机上之后,才由教师为他开启网络完成拓展任务,在完成拓展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搜材料(视频、音频、图片……),遇到难题可请教同学、请教老师,也可上网搜索指导方法,如此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束语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合理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充分认识课堂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合理应用技术服务课堂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特点,采取分层分步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第4篇

1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并且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遇到了种种困难。

农村中学计算机配备不足 国家和地方虽然对农村中学加大了资金投入,使农村中学也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机房,但是计算机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往往两三个学生一台计算机,上课时显得非常拥挤。学生为了争机器常常闹矛盾,致使计算机课堂显得非常乱,让教师非常被动。

计算机配置低,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大多数农村机房内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又加之计算机软硬件运行通常是不稳定的,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些问题出现,妨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较低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实践性特别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当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去钻研教法,根据个人经验想当然地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非常困难,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差异 有些学生平时听课比较认真,而且接受能力比较强,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容易就能接受,并且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而有部分学生平时听课不认真,加之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学习起来就非常费劲,教师讲的内容很多就做不出来。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偏见 在农村中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对教师讲的内容根本不听,教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打纸牌、画画等。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这节课学的什么内容。

2 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初探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有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导致师生重视不够 近年来,国家虽然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可是却将信息技术考试的成绩采取A、B、C、D四个等级评价,只是作为升学的一个参考,因此造成在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这种现象使得信息技术课堂非常难管理,学生学习时很不用心。

机房内机器陈旧,影响课堂教学 农村中学的计算机配置低,机器陈旧,运行速度慢,容易出现故障,这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遇到故障,有的不向教师报告,而是自己去解决,这使得机器更容易出现故障。有时一节课出现故障达五六次,教师忙于修理这些机器,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时间去讲课,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在机房内上课不同于教室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上课多在计算机房内进行,机房内的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有许多机器,比教室显得开阔,学生注意力多集中在机器上,教师一不注意,学生就开始操作计算机,所以比在教室内难于管理。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强 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半路出家”,专业技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而且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又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达不到要求。

3 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上课环境 首先,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机器的作用,为教学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机器能正常稳定地运行,可以安装一些还原软件,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如果确实因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可以采用轮流上机的方法,在机房内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给学生授课,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操作,使之更容易掌握。

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一直以为信息技术课很好上,打开电脑让学生玩就可以了。这说明他不懂信息技术课。既然是门课,就有它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它的教学设计思路。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玩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信息技术课跟其他课一样,应该有详细的教案设计。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要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

加大机房上课检查力度与上课制度规范化 针对机房上课难于教室上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机房制度。制定详细的机房上课制度,专门抽时间给学生进行解读并加以强调。如规定上课前和下课后学生应做哪些事;机器出现故障应如何处理;上机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上下课时队列的规范化;等等。并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严格按此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制度成为摆设,造成机房上课混乱的局面。

2)班长检查制度。上课前给学生定好机位,大多数是两个学生一台机器,极个别的是一个学生一台机器,机器出现问题或者机器附近有卫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是哪个学生。这个检查任务由班长完成,在每次上课前及下课后进行卫生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落实到相关学生,进行处理,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3)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上课时以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如采用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比赛法等方式,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及比赛获胜的成功,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课的乐趣。

努力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的偏见,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多讲些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在现今社会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管理

教育方针的实施、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成果的体现,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已经是一个长久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因为中考科目里没有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课并不受到重视;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放松身心的课,有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游戏等;任课教师也多数都身兼数职,且每个班每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单一,这不仅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扼杀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课堂教学无序

教师面对学生人数多,接触时间少,很多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这些都是导致课堂纪律差的原因,也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的难题。比如,在学习《网际飞鸿雁》时,网络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偷偷打游戏、进行QQ聊天、看小说、看视频等,直接忽略教师布置的任务,导致课堂一片混乱,无法正常教学。

3.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基础好的学生早早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聊天、扰乱课堂秩序,二是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不知所措。

4.评价方式不合理

信息技术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中问题的方法

1.了解学生的需要

首先,在学生入学初就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然后根据具体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置必须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从纠正信息技术课的称谓入手,询问学生小学时“微机”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否相当于人的大名小名的区别,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走入了课堂,理解了信息技术的涵义,也转变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这种从学生需求入手的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运用的空间和价值。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的不同等,主动寻求与学生感情交流的途径与方法,积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

第一,精彩的课堂教学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幕。好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经常采用情境创设导入、温故知新导入和任务驱动导入等,同时开课引导语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语一定要简明实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安全与道德》时,由于本课理论讲解和论述较多,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一上课便播放了“熊猫烧香”版《台》,学生充分感受着熟悉的旋律,看着改变了歌词的视频,立刻有了学习兴趣。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一系列问题不断在学生心中涌现,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比如,七年级上册第2课《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人体躯干和硬件中的主板进行对比来学习,用人体器官耳朵、嘴与声卡的工作原理加以对比,分组分任务让学生主动掌握本课知识。教师应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变换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其中,让更多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贴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本着这样的原则,我的课堂上一般布置三个操作练习。一是模仿,即按照课本上的例子仿做一遍,让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初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二是改造,即对第一个例子进行加工,在前一个任务上有所变化,举出与教材例子类似但又要求略高、角度较新、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适当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进一步品尝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采取多种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

4.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

第一,定人定机。固定学生位置,便于及时准确叫出学生姓名。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中比较放松,不仅是因为学生主观意识的不重视,而且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老师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要求进机房前定人定机,每个班级安排位置时先与班主任沟通,按编号入座,在微机室里学生的位置是固定的,按照名单能方便地叫出学生名字。在课堂上,当有学生溜号时,我及时点出学生的名字,接下来的学习操作会变得异常顺利。

第二,善于使用规范生动的语言,杜绝消极语言的使用。课堂管理中应将学生的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比如在处理学生上课敲击键盘这一行为时,强调希望学生认真听讲,爱护公共设施等。

第三,精讲多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学习、演示和讲解,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应加强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第四,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动可以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其他学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在欢乐的学习互助气氛中,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得以实现,这种互动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改善课堂纪律。

第五,任务驱动。每堂课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程度差异,给出的任务应确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5.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教师和学生应同时努力,只有及时掌握好课堂,才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