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范文第1篇

1课程目标 程序设计是高校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本文以C语言为平台),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能灵活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具体目标包括: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思考和勇于动手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内容,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3)能力目标: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调试程序能力的全方位的培养。 2教学方案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设计了课程的教学方案,该方案由教学环节、教材选择、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内容组成。 2.1教学环节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自学、上机实践、答疑讨论和考核,各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课堂教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将课堂教学分成若干主题,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穿插介绍相关的语言知识,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程序设计”这条主线。 2)课外自学: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在校园网上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教学网站上,并设计开发多个应用系统,包括:视频教学、答疑系统、作业系统、实验系统、测试系统等辅助教学系统,教师通过教学网站随时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辅助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料,随时消化和掌握老师的讲课内容。 3)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编程能力是教学重点,学生必须完成大量的上机练习,包括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基本训练使用实验系统,该系统具有教师出题、学生训练和自动评判功能。 4)答疑讨论:提供课堂和网络两种答疑讨论方式,以网络方式为主,适当辅以课堂方式。利用答疑系统,在网上开辟留言板和讨论区,学生在网上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网上为学生答疑,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网上相关材料,让同学展开讨论。 5)考核:通过期末考试(笔试)和实验考核(机试)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二者比例为1∶1,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实验考核,课程成绩直接记录为不及格。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训练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基本训练和上机考试,基本训练使用实验系统,该系统具有教师出题、学生训练和自动评判功能,上机考试使用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组卷、考试和自动评判功能。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基本训练占40%(其中:基本训练包括自主实验和主题实验,自主实验占70%,主题实验占30%)、上机考试占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训练(即课程设计)一般另外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 2.2教材选择 C语言的教材很多,但比较适合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教学要求的书并不多,许多教材一般都是围绕语言本身的体系展开内容,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特别是语法知识,辅以一些编程技巧的介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何钦铭教授和颜晖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配套用书),通过比较分析,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主讲教材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穿插介绍相关的语言知识。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上,强调实践,使学生从第1周起就练习编程,并贯穿始终,从学习编写简单程序,培养学习兴趣开始,逐步深入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应用语言解决问题[1]。 2)实验指导书: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主讲教材的配套用书,突显了课程的教学特点,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该书由12个实验组成,提供了20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包括精心设计的编程示例和调试示例,以及实验题(改错题、阅读完善程序题、编程题)。读者可以先模仿示例操作,然后再做实验题,通过“模仿—改写—编写”的上机实践过程,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逐步熟悉编程环境,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并掌握基本的程序调试方法[2]。 2.3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验来开展。因此,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设计两方面。 2.3.1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和“语言知识”两部分,课堂教学应以“程序设计”教学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穿插介绍相关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始终感受到“程序设计”这条主线。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1)将课堂教学分为若干主题,围绕“程序设计”主线,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穿插介绍“语言知识”。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分步教学法(示例→模仿→独立)、举一反三法、比较教学法等都是程序设计课程较好的教学方法。3)借助习题课,精讲程序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程序阅读能力。4)借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调试程序能力的培养。5)课外自学: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引入E-Learning,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设计课外学习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数量和难度,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p#分页标题#e# 2.3.2实践教学设计 由于课程学习的自身特点,听不会,也看不会,只能练会,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四个主要内容,即:演示实验、自测作业、主题作业和综合训练。它们构成了一个“阶梯递进”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演示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适当安排一些演示实验,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观看。通过演示,使学生能够较快捷地熟悉C编程环境,较轻松地学习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演示实验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设计一系列的演示实验。A)编程环境演示实验。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1~2个程序作为演示案例,按照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进行完整的演示操作和讲解,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较快地熟悉C编程环境,掌握C语言上机实践的基本步骤(编辑、编译、连接、运行)。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术语。例如:源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程序工作区等。B)程序调试方法和技巧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调试程序能力是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共设计了6个程序调试方法和技巧的演示实验(如表1所示),在设计调试案例时,可以设计编译改错题、逻辑改错题两种类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调试、编译错误、连接错误、逻辑错误等基本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错误及产生原因,并学会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自测作业。学好程序设计,贵在平时练习,学生应该努力多编程,编好程。教师应根据知识点布置一系列简单的自测作业,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偏重基本知识和能力,以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11个自测作业,包括:熟悉C编程环境、简单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函数程序设计、控制结构综合程序设计、数组程序设计、指针程序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程序结构与递归函数程序设计和文件程序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系统在规定期限自主独立完成,提交实验系统自动批改,给出反馈,并可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教师要精心规划和设计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分步教学思想(示例→模仿→独立)和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通常设置调试示例、程序改错、阅读完善程序和编程题等多种题型。A)调试示例题:给出有错误的源程序、调试计划和步骤,在演示实验基础上,学生根据调试计划和步骤完成程序调试,学习调试方法和技巧。B)程序改错题:给出有错误的源程序,学生可以模仿调试示例完成程序调试,进一步学习调试方法和技巧。C)阅读完善程序题:给出程序功能描述和不完整的源程序,在程序阅读习题课的基础上,每次实验都让学生自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D)编程题:一般设置3种级别(示例编程、模仿编程、独立编程),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分步教学思想(示例→模仿→独立)和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其中:示例编程通常选用教材中精讲过的经典案例并做适当修改,让学生阅读程序,理解设计思路,掌握重要算法,举一反三。模仿编程在示例编程基础上,要求学生做适当修改,实现程序功能要求。独立编程只给出程序功能描述,要求学生在示例编程和模仿编程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编程[3]。 3)主题作业。在自测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主题布置一些难度稍大的综合作业,学生通过主题作业的训练,能将“语言知识”和“程序设计”串成两条相互呼应的主线,加深对语言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培养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编程水平。根据教学进度和知识结合应用的程度,共设计了5次主题作业(如表2所示),题型一般只设置编程题,主题作业的难度稍大,学生可以部分选作,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或交给老师批改。这就要求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进度和知识结合应用的程度,精心规划和设计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组织有一定难度的编程题,教师只给出做题思路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编程水平,为综合训练做准备。 4)综合训练。要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实训(即课程设计,时间一般为1周)是不可或缺的。综合实训要求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编写较大型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训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2~3人一组),自由选题,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自学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编写文档,最后分组答辩评分[4]。整个过程以分组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规划训练项目(9~10个可选题目),包括:项目问题描述、设计及实现要点、供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文档组织要求、答辩要求和评价标准等。A)项目问题描述:主要从功能要求方面做出描述,包括基本功能和高级(扩展)功能两个方面。B)设计及实现要点:可以从难点分析、程序总体结构、主要数据结构提示、菜单组织结构、主要算法提示等方面给出一些参考思想。C)相关参考文献:列出一些要求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和网站。D)文档组织要求:给出课程设计文档的组织格式和要求。E)答辩要求、评分标准。经过严密的“阶递递进”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了系统的锻炼,提高了实际编程能力;特别是经过综合训练中模拟实际软件开发的演练,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求解和编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 2.4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从期末考试(笔试)和实验考核(机试)两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二者比例为1∶1,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实验考核,课程成绩直接记录为不及格。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训练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基本训练和上机考试,基本训练使用实验系统,该系统具有教师出题、学生训练和自动评判功能,上机考试使用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组卷、考试和自动评判功能。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基本训练占40%(其中:基本训练包括自主作业和主题作业,自主作业占70%,主题作业占30%)、上机考试占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训练(即课程设计)一般另外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从设计文档、系统实现、答辩和平时考勤等方面设计评价体系,比例可以考虑设置为3∶4∶2∶1。#p#分页标题#e# 3结语 程序设计是高校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设计一套完整、科学、创新、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方案的创新性在于系统全面地设计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较全面的方案设计内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等特点,并成功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计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大纲对弹力没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没有列出,只要求理解弹簧秤的原理,学会用弹簧秤。

由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同时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课程标准将它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验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弹簧等,让学生感受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通过制作,探究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方法

建立弹力概念主要通过演示观察、学生操作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主要是通过交流评估的方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

(一)塑性、弹性、弹力概念的教学

由直观到抽象,从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1)活动感受:学生的课桌上备有弹簧、橡皮筋、一段导线铜心、一段钢丝,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把玩等活动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

提问:通过大家的观察、动手活动,你们对上述事物都有哪些想法?

点评:上述提问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和诱导,因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彻底的解放,学生很可能会在物体(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与非金属等方面加以认识,会有许多新奇的想法。学生也会在物体能够恢复原状或不能够恢复原状方面加以描述,对塑性、弹性、弹力等概念逐渐明晰。当然,也不排除过度的开放会使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提示,学生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提出塑性、弹性、弹力的概念。

(二)关于弹簧测力计的探究

1.探究橡皮筋或弹簧的形变程度(伸长)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出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具体关系。

实验与体会:在弹簧或橡皮筋下面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对此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点评: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满足不同思考方式的学生:善于理性思考的学生会得到规律性的结论;善于动手实践的学生会想到制作设计测力计。因为没有限制问题的思考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目的在于能够引导学生得到三种不同的回答: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能够用于工程技术上;我们可以根据同样的道理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而这三种回答其实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作为一个探究活动,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才真正进入探究,因为学生的类似以上的回答其实是试探性的(猜想),真正的结论性语言应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因此,可以说上述教学步骤仅仅是探究活动的一个引子。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探究

导引:我们已经知道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一关系,并且我们也想到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设计制作一个测力计。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实际制作一个测力计,同时完成以下必要的工作(投影在屏幕上):

(1)设计制作方案。方案包括制作的原理、方法、器材、步骤、合作等内容。

(2)交流制作方案。主要加深对测力计是应用了弹簧被拉得越长,受到的拉力越大的原理的认识,以及对制作过程中用挂钩码作为已知拉力这一方法的理解。

(3)制作过程。可以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在课堂上完成,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收集到的各种弹簧、各种橡皮筋、纸盒、图钉、小块三合板、剪刀等,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合适的器材完成。

(4)交流评估。课堂上,先让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经验,然后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制弹簧秤,挂重物称量,并和准确的弹簧秤进行对比,如有较大差异,分析误差原因。

点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因此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时间(科技实践活动时间或物理课)进行交流,将每一个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互相学习,并进一步完善。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认识以及在交流评估中老师的一些示范操作,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使用弹簧秤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测量范围、零点、自由伸缩等,再进一步学会读数。

点评: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以下几个特点:

(1)提倡使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具体感知了弹簧、橡皮筋、一段导线铜心、一段钢丝等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2)重视过程体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具体方法可以不同,所用器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设计教案范文第3篇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设计教案范文第4篇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应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教师应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制定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需要的的教案,有效的促进教学与学生求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案不单纯是教师教学的方案,而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其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目的是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把课堂的主导交给学生,教师起到的是启发、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美术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融进整个教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编写教案时,遇到较抽象的理论课时,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就会考虑是否有必要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又极易理解的课题。”小学美术教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具备的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等,以避免把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在教具学具的准备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经济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用具。有利于编写出优质的教学案例,这样,“在设计案例时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学生,不仅有利于编写出优质的美术教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能够融洽相处,愉快学习。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应符合学生素质培养需要。”现在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美术欣赏能力,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使学生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当代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整合现代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形象化、生动性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特点,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中,在图文并茂、声影一体的呈现过程中,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试之积极的设想、主动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宽他们的认知空间。”

设计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备课;集体备课;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个人备课

曾经有位名师提出"教师终身都在备课"的观点,笔者非常赞成。作为教师,从开始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凡一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与自己所教科目以及所负责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在我们的关注和视野之中.并且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要广泛阅历,我们要不断的积累,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之更加宽厚,更加丰富.

我们最好能提前一个月开始有针对性的备课,提前两周开始集体备课,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学方案,打印好学生用学案和练案.这样我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修改、补充和完善.

个人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一、在深刻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读课程标准,逐字逐句阅读和体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二、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网络,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教师的备课主要从讲什么怎么讲转移到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上来,着力在导学上下功夫,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预习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习惯、品质与能力的实际,搭设好学习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充分的进步.三、精选几本教学辅导书,一般以三本为宜,作为备课的参考用书.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特别是名师)处理教材以及导学的方式和经验,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筛选.精心选编导学预习题和练习检测题.

备课中,教师弄懂弄通教材,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最为重要的大量的工作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上做文章.重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生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宰课堂、自主达成教学目标.

二、集体备课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首先要提高认识.集体备课以个体钻研为前提,以日常交流研讨为基础.一可以弥补个人钻研之不足,通过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吃深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艺术.二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推敲,对每一道预习和检测题进行选择和取舍.把握教学方案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统一备课组教学方案.三可以通过传帮带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节奏,缩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迅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四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其次要加强管理.教学线必须要制定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主持人、有记录人、有检查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的落实要作为备课组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备课组工作计划中要详细安排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线要对各备课组工作的计划草案进行审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活动过程进行指导、落实总结进行评价.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最重要的是讲求实效.第一,要讲究集体备课的实效.各备课组在分配好各章节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按计划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超前备课,并不是只备定为中心发言人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否则无法进行研讨.研讨时,备课组的每一个成员要畅所欲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要目标明确,要仔细考虑教学方案的每一个部分,更要紧贴课堂、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学方案的前提下留有余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留有操作的弹性.中心发言人要主讲备课内容,说教学目标,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流程,说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预习、完成预习题、讨论交流、板演展示、表演展示、完成检测题等).组内的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仔细琢磨,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修改教学方案.第二,要讲究课题研讨的实效.备课组研讨的课题,主要来自于课堂,我们要把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想出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写成博客,提交到备课组会议上来讨论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那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困扰我们的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以期尽快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找到确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要讲究听课和评课的实效.要加强备课组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时,首先应由上课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掌握知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围绕三维目标加以落实.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要畅所欲言,一分为二地开展评析,既要总结经验,更要改进不足.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更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扎实与否的试金石,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面对我校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抓好集体备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三、教学方案的设计

编写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阶段性成果,教学方案的一般格式为: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课型课时.4、教具。5、教师教案.(1)、知识结构网络;(2)、教学流程.6、学生学案.(1)、导学预习题;(2)、导学预习题详细答案.7、学生练案.(1)、例题导练;(2)、练习检测题;(3)、练习检测题详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