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考后总结

数学考后总结

数学考后总结

数学考后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Excel;考务管理;函数;数据透视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79

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是推动学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而教务工作所涉及的数据类别多,数量大,单纯依靠人工进行数据处理,易出差错。虽然随着计算机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目前各高校教务管理大都使用专业的管理系统,如CRP校园管理信息系统;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等,然而,实际结合具体工作仍然不避免地需要操作者掌握一些必要的软件操作技术。比如经过这类系统导出的数据,形成Excel格式文件,需要二次加工。本人结合多年教务的管理经验,就工作中遇到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结合工作表格的结构原理,列出Excel在考务管理中常用的几个技巧与大家分享。

1 函数的应用

在重修考试报名中的具体应用:学院下发的重修申请表内容包括所申请课程的课程名、申请人学号,专业等信息。学生报名只上交纸制报名表即可。但报名结束后,报名人数众多,利用学校下发纸质报名表上的信息统计重修上课安排以及重新考试安排过于繁琐。所以笔者利用Excel自制重修报名表,然后将每个班报名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总表,再进行重修安排操作。

1.1 Count if函数的应用

该函数的语法规则如下:

countif(range,criteria)

笔者主要用于在重修报名结束后,将纸质的重修报名表输入成重修上课以及考试安排所需的电子表格。纸质的重修报名表如图1,包含基本的学生和课程信息。而在考试以及上课安排中需要汇总课程信息,用countif函数迅速得到汇总数据。

打开Excel表,新建重修统计表,表中输入相应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学分,合计。在学生对应的报名重修课程表中标注“是”,如图2。

在合计2处运用countif(C2:C7,“是”)就可以快速得到单科课程的报名人数,在合计1处运用countif函数,countif(A2:H2,“是”)统计每人的报名课程数,确定其能否在学期内学有余力,修够计划学分。

1.2 if函数的巧应用

该函数的语法规则如下: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表示计算结果为TRUE或FALSE的任意值或表达式。

这个主要介绍通过IF函数快速比对数据是否一致,在统计数据工作中,经常可能需要甄别数据录入是否完整准确,通过手工比对效率不高并且容易出现错误,而通过IF函数设置比对条件,快速而准确。例如比对两列(A,B)学号是否一致有无错漏,运用IF函数,列出表达式(A2=B2,“t”,“f”),可以快速显示t或者f,一目了然数据是否完整。

2 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数据透视表(Pivot Table)是一种交互式的表,可以进行某些计算,如求和与计数等。所进行的计算与数据跟数据透视表中的排列有关。

学生重修后,经统计生成一个Excel表,对表中格式进行整理,统一,需要按照科目,任课教师整理考虑考试安排,由于学生报名多,课程杂,特别是在毕业班重修中,课程可能涉及多个年级,所以在安排考试时候,容易出现学生考试地点重复或者学生考试时间重复等的情况,所以安排重修考试后,核对考试安排是否有问题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通过数据透视表可以快速查验一个考场内单一学生考试科目是否重复,能够在最大限度节约教室资源。根据考场安排情况,得到各考场的课程,学生情况,如图3。

然后以学号和课程列生成数据透视表,以学号作为行字段,数据项为课程,拖入数据透视表,选择计数项为课程,如图4。

既可汇总出单一同学在该考场是否会重复考多个课程。如果汇总中显示“1”,则说明该同学只有一个课程在该考场考试,如果汇总显示“2”则说明该同学有两个课程在该考场考试,同理,将同一考试时间内多个考场数据按上面的方法汇总可以得到同一考试时间是否有学生在多个考试地点有考试,这个就可以及时矫正冲突,保证考试的有序进行。

数学考后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数学思考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思考与探究,教师要以数学思考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思考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5

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当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数学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呢?下面,我结合“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来浅谈之。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

教学案例:

1.师出示下面四个算式,要求学生口算。

24÷8

240÷80

12÷4

6÷2

2.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这四道算式有什么特征,然后总结出商不变性质。

3.让学生运用发现的商不变性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8÷2  80÷2   800÷2  32÷8  16÷4  8÷2

……

思考: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条件,又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但是,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决问题,归纳出新的数学知识。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四道口算题让学生口算,由于这四道口算题非常简单,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经验能很快解决,所以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当学生发现这四道口算题的商都一样时,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商不变性质的欲望,为后面让学生讨论、思考、总结商不变性质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这样教学,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又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商不变性质的内涵。当学生掌握商不变性质的内涵后,教师安排两组题目让学生运用刚掌握的商不变性质来思考解决。这样既是对商不变性质的验证、巩固,又是通过逆向与正向的思考,让学生体会“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的规律。

二、设计核心问题是关键

教学案例:

1.计算下面两组题。

15÷5=

150÷5=   1500÷5=

800÷4= 800÷40=

800÷400=

2.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这两组题目商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导他们说出这两组题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

……

思考:要想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新知识和形成新技能,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核心问题既是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关键,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的具体体现,因为它的设计直指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出示两组与教学不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目的是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思考商不变性质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计算两组算式,并对两组题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深刻理解了商不变性质的规律。

三、提供足够时空是保证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能总结出商不变性质的规律吗?(只有四五个学生举手)大家不要急,先想一想,我们一开始探索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1: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没有变。

师:那后面的题目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2:第一组题目是除数不变,但是被除数扩大了;第二组题目是被除数没变,但是除数扩大了。

师:那它们的商呢?

生3:第一组题目的商变大了,第二组题目的商变小了。

师:那你们能总结出商不变性质的规律吗?(有一半的学生举手,师指名回答)

生4:我们都知道商不变性质的规律,但是就不知道如何说。

师:没关系,你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说得不完整的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者老师给你们补充。

……

思考:由于受智力水平与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时,有的可以很快地思考出结果,有的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甚至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完成思考。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完成数学思考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如上述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牵着学生走,也没有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帮助其他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如果实在思考不出来,教师再进行单独指导。同时,教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思考、发言,最终学生都能完整地叙述、总结出商不变性质的规律了。所以,在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更要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

数学考后总结范文第3篇

1.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

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高中学生数学反思习惯非常欠缺,一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反思为被动反思,缺乏主动反思和自觉反思.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养成数学解题固定思维和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错题往往是一个类型,而且是一错再错,学生错题本的总结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不是真正分析自己错误原因和方向;二是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意识较差.很多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成绩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完成数学思维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也没有对出现数学成绩差距问题原因的反思.出现数学成绩问题偏差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没有牢记知识点,基础能力不扎实造成的,因而采取假期补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补习方式与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也是重视题海战术,虽然有部分学生通过补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有效提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高中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2.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教育以升入高中为目的,因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设置主要是以应付中考题目为主,从而忽视了初中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而这些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有不同侧重,这就给新入高中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培养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对于新高中生尽快融入高中数学教育,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1.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做好课前预习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对课堂内容知识作出梳理,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后,特别是自主做完课堂习题后,会对不懂、不会的难点展开思考,通过预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再现以后,找出难点的解决方案,即使问题依靠自身不能解决,但是学生对问题思考过程的本身就是对课堂内容理解深入的过程;三是强调课前预习,有助于活跃课堂,进而实现学生再思考.因此,学生可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通过教师讲解难点时的把握以及总结,可以进行内容的再思考,帮助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教师做好课堂小结,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小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帮助高中学生培养反思习惯.课堂小结一般在一节课的末尾,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育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小结.一是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很多高中学校都是两年完成三年数学教学任务,高三数学用一年时间进行三轮复习工作,因此很多高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会安排课堂总结,因而课堂总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堂小结作为知识的最终总结,很多教师存在设计不合理现象.课堂小结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因此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总结,而是通过课堂小结实现学生教学内容的再总结工作.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再一次指出重点和难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提问和设计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课堂内容,总结课堂内容.

3.鼓励学生课后巩固,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数学考后总结范文第4篇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详见表1。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数学考后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据库 概念模型 接口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大多数医学院校而言,多采用以纸和笔为介质的手工考试方式,随着考试类型和考试要求的不断增加,教师忙于到处找试题、组试卷、忙印刷、组织考试、批阅试卷、统计成绩等,工作量大而效率低下,而对成绩的分析统计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统计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找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一些医学院校的传统考试方式也将面临着创新变革,其中一种先进的考试方式是基于Web 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它比传统的考试方式更具有以下优势:考试形式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机自动生成试卷;自动阅卷快速准确;节约考试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此,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将是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同时,作为新形势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数字化改革,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系统构架与开发平台

当前,在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上,主要分为B/S模式及C/S模式,也有使用B/S 及C/S 混合体系结构的。对于B/S模式的数据库体系,客户端软件仅需安装浏览器,用户的应用程序界面比较单一,客户端硬件配置要求较低,易于管理和维护,而且开发效率高、周期短、见效快,与具体平台无关,具有极强的伸缩性,可以选择不同厂家的设备和服务,采用公开的标准和协议,系统资源的冗余度小,可扩充性良好,是目前的主流技术。而C/S 模式需要开发客户和服务器软件,此种结构的考试系统主要适用于工作组规模的运行,要在更大范围去使用则难以实现。并且由于相当部分功能集成客户机上,使客户机的功能日趋复杂。其开发、、移植的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繁琐。故本医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考试系统选择B/S模式的体系结构。

本医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考试系统采用三层结构体系,三层是把中间层(Web应用服务层)加入到客户与服务器层之间,客户端仅负责提供用户界面,当需进行数据库访问或复杂计算时,客户端向Web应用服务器发出请求,Web应用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或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SQL命令,由数据库服务器完成相应的数据操作,最后由Web应用服务器将结果返回客户端。采用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实现应用服务与数据服务的分层分布,较好地实现负载上的平衡。

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对开发平台或工具的选择,开发工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开发系统的最终用户和开发人员。对一种开发工具的评估,除了要看它对设计模式、对象结构以及管理的支撑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使用环境、结构体系、开发方法、开发群体,以及工具的适用情况。

因SQL Server 具有超强的数据管理与处理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并且数据表中的记录的行数仅受服务器硬盘空间的限制,同时支持远程存取等,符合网络考试系统的需求,故本系统选择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三、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系统问题与系统环境的理解和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把用户需求完全化及精确化。

用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完成考试中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且达到考试智能化,是作为一个在线式网络考试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系统应该具有的性能需求如下:

采用开放、动态的系统架构,将先进的网络应用与传统的考试模式相结合。在考试之前建立有关的医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库,并设置考试参数及信息。考生进入系统应该进行身份识别验证。因考试环境主要在机房,考生之间的距离很近,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试卷的题型和题量都应一致,但考题并不相同,试卷应从网络服务器的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后动态生成。从本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用性上考虑,在考试内容设计上,题型不但要有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试题,而且要有填空题、简答题等主观试题。对于题型在数据库中的保存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评分问题及考试时间控制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考生选择提交试卷后,应该由计算机自动批阅试卷,并将成绩保存。最后,考试系统还应当根据考试情况对试题区分度及难度进行评估,以及试卷信度的分析等。另外,在线网络考试系统管理应该能够方便的操作管理。

四、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由于数据库技术具有对数据处理量大、数据类型复杂,以及对数据的存储、检索、维护、分类、统计等多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且网上考试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不论是试题、答案,还是考生信息都需要存放在数据库中,而且数据库独立于程序而存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本网络考试系统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前面对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情况的详细研究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对考试系统各数据项及数据结构的分析,以及对现实世界概念模型的抽象,可以确立医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考试系统的主要实体为:学生、教师、考题及管理员,并简要地设计出E-R关系图,最后转化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以便在数据库中建立表结构。

五、总体结构设计

本网络考试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学生操作子系统、教师操作子系统及管理员操作子系统3个部分,分别面向学生、教师及管理员。学生操作子系统主要为学生参加考试报名、在线考试及查询成绩提供服务;教师操作子系统是为教师管理试题库、配置组卷方案、批阅试卷、考试成绩分析及试题试卷分析提供服务;管理员操作子系统主要负责为管理员提供一个管理考试过程中的一个信息平台,包括人员管理、成绩统计查询及系统维护等。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各操作子系统流程图及模块实现细节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六、总结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成试卷的速度和成功率,还可根据不同情况并结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试卷的信度、效度,采用更加有效的算法。为了检测学生运用Office 办公系列软件的操作能力和水平,并让考试系统能够自动判定学生的上机操作内容,并给出分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VBA接口。另外,由于现在还不能全面解决网络考试的作弊行为,因此这种考试形式还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考试活动,但是它完全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选修人数较少的课程、因故不能参加统一考试的学生和超前或滞后选修课程的学生。

总之,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以后产生的网络考试系统,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地方,例如,网络考试管理方法制度的研究、网络考试软件的开发、网络考试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对网络考试主观试题的有效批阅等等。

参考文献:

[1]范立南.SQL Server 2000 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