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思维论文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精选

数学思维论文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在进行“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课程中涉及不同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还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例题板演、小篇子训练等方式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由于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出示的例题也相应增多,致使部分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在讲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总结,给学生直观、全面的知识展示,提高学生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我设计的思维导图如见附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复习,复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对每个单元知识的复习更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通过单元复习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单元复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全局把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较多,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很多,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尤其是求面积和体积等问题,学生经常在求面积时用体积公式,或者是求体积时用面积公式,造成实际运用时不得要领。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帮相学生梳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点,如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导图设计如下。这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三、总结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并加强自身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填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就数学知识而言,前后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练习,为此,长期带低年级的教师教学水平不能只停留在低年级的层次,长期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对低年级的教材足够的熟悉,在教学中,教师也不能知识停留在理论层次上,相反的,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1.积极培养学生区别与联系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诸如“比较”、“对照”等词,其中,比较是指在思维中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同类研究对象进行辨别,同时,它还是一个人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样,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比较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的区别以及联系。比如教师在讲授正、负数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正数”是相对于“负数”来说的,比如高于海平面8米可以记为“+8”,低于海平面8米则可以记为“—8”,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它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会遇到众多容易混淆、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以及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以及对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轻松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什么,本文指出它就是分析思维。通过对学生分析思维的培养,学生要能够明确概念等的定义,要能正确的运用定义,要在掌握推理形式以及方法的基础上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众所周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是学生构成判断和推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一言以蔽之,没有概念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新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但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却往往被忽视掉,在一些教师看来,学生只要懂得最基本的概念、能够应付期末考试就可以了,殊不知,教师这种只强调程序化、忽视理论根据的教法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判断与推理不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比如衣服的颜色适不适合自己的皮肤、考试是不是可以过关、最能吸引自己的到底是什么、自己不喜欢的又是什么东西,其实判断的过程就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法则或者是定义,在考试或者是课堂提问中,教师也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推理的题,比如相似三角形是不是都全等、两个和是90度的角之间是什么关系等?对于这些新的知识点,学生会积极的去思考,然后通过自己动脑筋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牢固的掌握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有需要判断的问题,教师就一定要积极的启发学生,要引导学生去判断。推理,简单的说,就是几个判断之间的练习,通过推理,可以迅速而正确的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最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成功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乐学、愿学、想学、爱学,才能积极对待、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真正地参与到数学认知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与思维的萌芽,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有了存在与发展的根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改变了以往单一而枯燥的信息输出方式,可以将那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的图片、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中,实现信息输出的多元化。所带给学生的不是单一的感官刺激,而是视听结合的多维刺激,更能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的效果,使学生将注意力与思维转移到现代信息技术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本身上来,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有了学生对数学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具有了前提与基础。

二、指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是思维的窗口、发现的大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与创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

1.观察前明确要求。正所谓有的放矢,没有明确目的的观察是杂乱的、无效的,只会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要求,提高观察的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来展开,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观察中加强指导。观察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以保证学生观察的实效性。如在观察中要加强观察顺序、观察方法的指导,

3.观察后注重反思。观察后并不是活动的终结,相反正是活动的新起点、新契机。在观察完成后,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整个观察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坚持。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想他人所没有想到的想法、找他人所没有找到的方法。这就是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训练,以所谓的标准答案、唯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构建开放课堂,为学生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跳出思维与心理定势,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

1.一题多解。一道习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即答案的不唯一。这样的习题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将所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时也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各层次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一题多变。即条件的不完善,让学生根据所学来补充多个条件,从而形成多个问题。这样的习题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利于学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与运用。

四、激励创新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不断地为学生打气,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动力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是就学生的学习结果做一终结性评价,而是要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成功,享受快乐,这样才能让学生数学创造活动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与集中的思维。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以赏识的眼光来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这样的表扬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在数学活动中闪现更多的创新火花,提出更加富有个性的见解,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得到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全面提高,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一)通过促使小学生自主亲身体验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数学应用题的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理解题意,并且准确分析出应用题中隐含的“条件”和“问题”,并弄清楚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锻炼学生自身解决应用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想象和思考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例如,数学题:“体育课上,跳绳的每5人一组,扔沙包的每3人一组,全班42名学生全班参加活动,那么参加跳绳和扔沙包的各有多少人?”解决这样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织这样的课外或者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地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同时,他们要解决分组的问题,必然会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解决问题后能够自由活动,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仅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学习轻松起来。

(二)通过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意识,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然后鼓励学生对本组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和进行百分比计算统计。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能力,从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解题方式的现状和弊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针对各组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表扬。也许有的小组是采用挨个统计计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小组是采用互相沟通然后统一计数的方法,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表格,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图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各组的优点和长处,从而间接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

(三)鼓励学生在自身实践的同时,学习反思与总结,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这对解题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六年级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往往弄不明白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尤其是条件和条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理不顺解题思路,进而解题思路特别混乱,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数学认知和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尤其是对于问题本身实质性的理解。例如,在应用题“一箱货物,先拿出168件,又拿出剩下的2/3,这时箱里剩下的正好是货物总数的1/7,这箱货物共有多少件”的解答中,学生特别容易弄混总量和部分的关系,从而解题思路容易混乱,对于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一团糟,从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而题目并不是特别难,只要整理好解题思路,能够弄清楚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很容易解对此题答案是294件。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系统地分析问题和抓好基础问题

(一)系统地分析问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阶段,学生压力大,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当的繁重。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范围的同时,把握好数学的教学顺序,将教学结构设计最佳化,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好课堂观察和课堂课后作业的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知识做出符合自己自身特点的复习目标计划。

(二)抓好基础问题数学基础问题在于四个方面,即概念、逻辑思维、方程的推导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是概念。教师应当改变学生容易将内容和关系混淆的现状,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例如,判断两个圆柱体积关系,就是要看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否相等,而且还要比较圆柱体的高,且其关键是比较底面积和高的最终乘积大小。二是要培养和拓展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复习中,对于同一个题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并且引导学生对各种解答方法进行比较,了解教学方法的各种效果。三是方程式推导过程。比如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比较繁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亲自实践,进行合作讨论,自己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以及本质内涵,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生搬硬套一些公式,而是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理顺逻辑关系,能够顺利得解答题目。四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公式、应用题、计算题、方程式、尤其是应用题,方程式的综合利用,学生容易糊涂,这些学习弊端源起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师应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方法论,督促学生学习好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

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3)电子形式,比如以网络、光盘、软盘等为载体的信息。来源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权威性高,有的时效性快,有的针对性强,有的信息量大。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主要用于一般性的信息;(2)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3)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4)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只看重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4)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5)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6)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几年来,我以“教学手记”形式,积累的素材已达200多篇40多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文,已在部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数学论文(或文章)70余篇12万字。其中,有些论文的素材积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1997年第10期的《从巧解角度看求值》一文,是由出自不同时期的4份素材整理而成;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1年第5期的《中考开放题综述》一文,素材源于对2000年70余份中考试题的分析汇总,由我和李凤君老师合作完成。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近期,我正负责沧州市立项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工作,这一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将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参加了2000年8月在京举办的“全国初中数学教育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据此李凤君老师和我合作写成《怎样判断勾股数》一文,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上。

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就拿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来说:河北省2000年中考于6月22日结束,我随即对当年的中考试题加以分析,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于7月份创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00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并寄给《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后来发表于该刊2001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资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过研究我发现,1998年的中考试题中不等式应用题异军突起,而且当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将引起以后中考师生的注意,针对这一新动向,我于11月份写成《例谈中考不等式(组)应用题》一文,对此进行分类研究,并补充编拟新试题,指出命题趋势,该文发表于《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一般情况,提醒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学习辅导类的报刊面向广大学生,通常用稿量大,发表得快;其内容突出针对性,深入浅出,形式灵活;所需要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应该比教学进度提前3个月寄稿;写稿还应分析用稿动向,目前学习辅导类报刊多数存在高年级稿多、低年级稿少,综合知识稿多、单个知识稿少等等现象,初写者可以倾向于写“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写完后要反复修改,确保无误,再抄写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论文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论文篇幅不求长,大家都知道的少说或不说,适可而止,相信读者的阅读水平,主要适于教师阅读的论文,长短不一,就我发表的论文而言,短的仅千余字,长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但对与教学同步性的要求则比较宽松;为提高发稿率,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留心新增栏目、征稿启事,对发现的问题勇于质疑争鸣。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养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人修养、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现。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究文德,不要过分看重名利、沽名钓誉。

必须信守承诺,尤其是应约写稿,一定要迅速及时,保质保量,可以多写几篇给编辑以选择的余地;为避免信件丢失,可用挂号信寄稿,有时还需用特快专递、传真、发E-mail等方式。当前很多单位(甚至有的是个人)利用教师希望的迫切心理,征集各种名目的“自助论文”,对此应慎重对待,不能为了名利,就写一些没有价值的文字,花钱发表。一稿多发一般是由一稿多投所致,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收到用稿通知、样报样刊或稿费,而再投他刊造成重复发表的尚有情可原;但有的把一篇稿同时寄往多家报刊,甚至明知已经发表录用又另投他刊,即使侥幸被重复发表,无论间隔时间长短,也很容易被读者识破,这样做既不尊重编辑,影响报刊质量,又坑害读者,降低个人声誉,结果适得其反。更为严重的是剽窃抄袭他人论文,不但可耻,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