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科年终总结

信息科年终总结

信息科年终总结

信息科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道工作,树立街道办事处良好的对外形象,为街道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经街道办事处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准确、及时、实事求是的宣传报道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街道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街道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新举措、新典型,推动小河文化,为街道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报送办法

街道党政办公室负责信息报道工作,负责信息收集、整理、筛选、报送和用稿情况统计等工作,重大信息原则上由党政办统一口子上报。各科室、各社区要落实信息员,负责提供线索,撰写信息。信息报送实行分类报送:

1、舆情信息的上报。舆情信息以社区为主进行收集,党政办汇总整理后统一上报。各社区要在社区党员、社区小组长、群众代表中聘请舆情信息员,及时收集社会舆情,提炼社会各界群众对国内国外发生大事的反映,包括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态度,整理后及时上报。

2、网站信息的报送。区门户网站、街道子网站、党政信息网的信息,由各科室、社区信息员按信息规范要求发至党政办OA邮箱,由党政办公室统一负责加载上传。各社区子网站信息更新工作由社区信息员自行负责,并做好信息的保密审查工作。

3、区委办、区府办党政信息上报。党政信息每日简报上开辟情况交流、基层视窗等栏目,主要刊登街道整体或线上工作的特色经验做法,由党政办负责上报。各科室要及时总结各线工作经验,提炼特色,各社区要及时总结社区建设创新点,重点工作推动性的做法,积极向党政办供稿。

4、紧急信息的上报。由街道党政办负责向区委办、区府办报送,街道安监部门、综治科等科室要及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工作,向线上领导汇报的同时,向街道党政办提供紧急信息,以便及时向区委、区府上报。

5、各类报刊、电视台的信息报道。由党政办综合组稿报送或各科室、社区自行投稿。各科室、社区信息员要积极联系各大媒体,主动报道本单位的重大项目建设、特色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典型事迹、人物或工作经验。

三、通报考核制度

街道对信息报道进行定期考核,实行通报和奖励。按季度和年度对科室、社区进行信息报道工作的通报和考核。考评结果网上公开通报,在街道子网站的公示栏内。信息报道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年终实行评优和奖励。(评分标准见附件)

(一)科室考核标准

1、季度达标考核:季度的达标分值为30分(党政办为100分),达标的科室奖励300元,每季结算。

2、年终达标考核:完成情况和各科室的年度综合考核挂钩,达到75%(含)以上的,即年终总分在90分(含)以上,党政办为300分(含)以上为合格。

3、先进评比和奖励:设立宣传报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奖项。宣传报道先进科室在达标基础上,根据总分超标率进行排名,获奖情况计入科室年度考核中的加分因素。先进个人(党政办除外)根据报道量计分,排名前三的分别奖800元、500元、300元,党政办信息员参加区先进个人评比。

(二)社区考核标准。

1、年度达标考核:社区年度考核达标分为200分,完成情况和各社区的年度目标考核挂钩。

2、先进评比和奖励:设立宣传报道先进社区和先进个人奖项。宣传报道先进社区在达标基础上,根据总分排名产生,前三名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0元、500元、300元。先进个人根据报道量计分,排名前三的分别奖500元、300元、2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信息报道工作的力度。各科室、社区要精心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文字功底较好的工作人员兼任信息员的同时,要注重工作人员整体宣传意识、文字水平的提高。要重视此项工作,要有善于宣传自己、及时宣传的意识,要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敏锐性,以虚促实,虚实结合,充分发挥好宣传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要抓住重点,突出时效,提高上稿率和社会影响力。要把街道的特色工作、典型经验及时地进行宣传,特别是对实施的一些重点工作加强宣传以促进工作的开展。采写信息要与做好工作相结合,以工作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出信息,以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信息。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新闻性和指导性,信息要实事求是,禁止弄虚作假,严重失实、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责任。要坚持报刊、电台、电视报道为主攻方向,力争上大报、争头题为突破口,力促街道报道工作再上新台阶。

信息科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讨论稿)

一、课题的提出

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人类社会迈进了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并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知识总量不断扩大,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我们所处时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要素,同时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带来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何广泛、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全方位、多角度与学科教学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从北京市的发展角度来看。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2001年提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目标。五年来,在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基本建成由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18个区县都建成区域网络中心,并实现了与市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的连通。1823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8.9万台,全市配备多媒体12000套。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初步搭建了网络化的学校环境。我们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可贵的机遇。不容质疑,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全面提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迎接未来挑战,是一项紧迫的教改课题。

从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 立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研究》总课题组刚刚对近130个子课题进行了会议结题。另有多校参加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等组织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感觉最深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营造了学习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之后,大家有着强烈的愿望,愿意借此良好的平台,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的应用研究,以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取得最佳成果。

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很多中小学校的广大教师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力求通过整合的途径,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重点解决的是作为技术手段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但却忽略了或者说没有很好地研究并解决好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问题。

“融”是整合的核心与方法,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新阶段。在“十五”研究后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但对其深入研究不够。在即将开始进行“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时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有效地形成适合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整合的模式与策略。

针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利用率较低,远未达到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化的需求与所能提供的资源不匹配,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统筹不够,共享程度不高。干部、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显而易见,探索并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以发挥其优势所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现专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

整合:整合就是整体协调、互相渗透、有机融合。

策略:指为实现预定目的而采取的方法系统和程序系统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方法论。

整合是一种新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简单应用,而是由于信息技术融入了学科教学,使学科整体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整合意味着学科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学科教学体系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学科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整合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主动调节、相互渗透,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一个新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有效进行体验、探究、合作、接受性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是一个积极的协调过程,不是被动的纳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各个要素积极地有效地相互作用、主动协调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从而优化教学,整体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采用最佳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

三、课题研究内容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方式的研究。

2 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系研究。

5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6 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7 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综合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及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所有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培养信息素养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所有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策略。

四、课题研究目标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探索并总结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式,形成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与教学结构。

3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优秀教师。

4 通过本课题研究,建设优质学校资源网站和共享资源库,开发一批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教学软件。

5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为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方法,我们将发挥学校优势,结合各课题组各学科自身特点,选择适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辅之理论研究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 成立本课题的总课题组。负责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子课题实验学校研究工作的培训、指导与管理。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并收集、总结、形成、推广最终研究成果,对子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总课题组组长:潘克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副主任、北京电化教育馆常务副馆长)

总课题组组长:赵保和(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研究指导部主任、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总课题组成员(待定)

2 建立若干子课题组

(1)如以区县为单位,则建立区县课题组。区县课题组一般是由电化教育馆或信息中心负责人担任。区县课题组的任务是:确定本地区的研究课题,根据总课题组要求和本地区课题研究计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对属下子课题实验学校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并对子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2)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课题组负责人一般是由学校校长担任。子课题组的任务是:确定研究课题题目,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和计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控制,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计划

(一)选题论证与确定阶段:2006年1月—6月

1、2006年1月—4月总课题组选题与方案调研及设计阶段

2、2006年5月—6月方案论证与确定

(二)总课题申报阶段: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申报课题

2006年5月—6月

(三)总课题开题与子课题申报阶段2006年6月—7月

(四)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五)中期评估阶段2008年6月—2009年2月

(六)第二轮研究与实验阶段2009年2月—2010年9月

(七)形成最终成果和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

(二)编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论文集;

(三)出版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方案;

(四)摄制一批课题研究优秀课堂实录;

(五)开发一批优秀教学软件;

九、课题研究经费

总课题组的实验研究经费以自筹为主,各子课题研究经费由各子课题学校自行筹集。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科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智能调查终端 启发式教学 实践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Intelligent

Survey Terminal Development

ZHANG Dongyan, SONG Jian, CAO Xuehui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investigation terminal development, the use of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roduction, practical examples to guide the group of field practice,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survey terminal; heuristic teaching; practice; innovatio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推广和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的普及,Android移动端平台在农业信息系统领域越来越受欢迎,并因其网络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性价比高等优势,农业智能调查终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关注热点。

物联网工程作为一门高校新兴专业,如何引导学生对农业移动终端开发与应用感兴趣,成为高校老师教学与实践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农业智能调查终端开发与教学,采用交叉学科知识介绍、实际案例引导、小组野外实践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开发目标,结合野外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的良性发展局面。

1 理论与实例结合的课堂教学

1.1 Android应用实例与开发流程介绍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 市场上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大多为Android操作系统,并且功能日趋强大。依托其开发的应用App,如嘀嘀打车、美食、电影团购等深受年轻人喜爱。课堂教学以此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开发设计的兴趣。其次,多媒体教学介绍Android开发的理论基础;再次,把已开发好的农业智能调查终端“校园树种识别与管理平台”以案例的形式讲授给学生。通过实现功能介绍、编写流程与要点显示、现场验证等方面的视频播放与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该移动终端的开发与应用过程。

1.2 示例上机开发

理工科学生培养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校园树种识别与管理平台”为开发实例,增加不同应用功能,让学生模仿实现。在开发过程中,集中汇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归类,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图书、文献等资料去解决技术与思路问题。同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不同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培养其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其成果进行演示,培养其成就感。

2 划分小组的课外实践

农业智能调查终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与严谨性,必须规范野外调查流程。课外实践分小组开展时,目的是通过相同目标不同操作人员的记录差异,以及发生问题,凸显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具体实践流程如下:(1)操作流程与要点说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对调查装置的操作流程以及规范化进行培训说明。(2)分组实现结果对比。学生划分若干小组,通过使用各自开发的农业智能调查终端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通过小组间对比,使其认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3 野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性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担负的一项重要责任。该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学生在野外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其创新性。比如农业智能调查终端功能的完善、配套调查装置的开发以及应用在其他调查目标上。教学实践以“杂草信息采集移动终端”为例,解释如何在野外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杂草信息采集平台运行在Android3.0系统以上移动终端上。主要获取调查区杂草的经纬度、高程、图像等信息,实现常见杂草综合信息的快速采集与保存,用以提高植保调查人员的工作效率。

学生在使用该移动终端野外实践时,创新性提出能否与Google地图结合,记录与显示调查路径;提出能否计算调查面积。上述两个提议完善了智能调查终端的使用功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野外田间对杂草信息进行采集和记录过程中发现,各个小组的拍照高度、选择的调查面积不统一,导致调查信息录入数据耗时费力。尤其是杂草调查面积、拍照高度、单位面积杂草统计估算出现较大人为误差。学生就上述问题总结提出设计专用调查尺,用以辅助智能移动终端开展信息采集,为数据采集流程标准化服务。

学生通过“校园树种识别与管理平台”和“杂草信息采集移动终端”的开发与应用,结合校园学习实际,提议开发“图书信息管理移动终端”(界面如图1),把学到的知识和校园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开发的产品利于学生借还图书信息管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4 总结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结合开源式的开发平台,经过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并开展应用开发。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通过Android开发平台用于农业智能调查终端的教学与实践,理论结合实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 2013A02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3340112000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8085 QC58);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董方敏,王纪华,任东等.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墨菲.Android开发入门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信息科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用友U8财务软件;预算;决算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分别从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明晰性、相关性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高校实行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核算工作要求越来越精细,会计的核算工作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成会计核算目标的问题。这成为了摆在高校财务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高校上至主管财务的校领导,下至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由于会计工作日趋复杂,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仅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达不到目标的,必须要一个好的财务软件系统来辅助。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谈谈用友U8财务系统对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根据新制度下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求证,我校在2015年底决定选择使用用友U8财务软件来全面推动我校的财务工作,解决新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保证在新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完成会计核算目标。经过一年的运行,U8软件确实对我校提高我校会计核算质量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我校使用的U8财务软件的运行情况,从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预算的控制、核算的及时性、年终对账、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折旧的提取、以及对部门决算报表填制工作的影响等六个方面来探讨用友U8对我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推进,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用友软件对我校会计核算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高校建立了科学、合理、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好了新旧会计科目体系的衔接,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合理、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是衡量一个单位会计核算健全与否的一个标准,2014年新制度的实施,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仅是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如新制度中的库存现金科目,为原制度的现金科目;有的则是名称未变,但是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如新旧制度中都有事业基金科目,新旧制度中,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但是核算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制度中,事业基金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实质上不只是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否;新制度才做到了这点,仅反映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Y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是实实在在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和结余不再在事业基金中反映,而是单独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科目进行核算;有的会计科目已经不再使用,如结转自筹基建等。高校的基建业务要求在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要纳入事业大账进行核算。每个月并一次账。基建项目工程主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等。高校要计提折旧等,变动的内容不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来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不设;在不影响账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本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减少或合并本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还应该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根据原账编制2013 年12 月31 日的科目余额表。高校应根据2013 年12月31日原账中各会计科目的余额按照新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补提折旧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中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我校相关会计人员根据新制度的要求设置了新的会计科目,并进行新旧科目衔接,确定新账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及各科目期初余额后,用友公司技术人员按要求为我校进行年初建账工作,在新软件中建立了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高校严格控制各项预算开支

高校的经费预算反映高校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对整个高校收入支出的一个把握情况,预算的编报都是在头一年进行,高校必须严格对待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严格执行,防止超预算报销。经费预算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情,新预算法已经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各级预算支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根据新预算法,一般不再进行财政资金收支项目的调整,其他资金收支项目调整依法进行,因而高校应该有充分的依据对财政资金收支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在预算准确、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项预算开支。

对预算的重视还体现在2016年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不仅要求填列决算数,还要求填列年初预算数,并且要求对预算编制的准确完整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规范性进行分析说明,这就再次强调了部门预算的重要性。

用友U8很好的做到了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度。在预算编报并进行批复后,首先要求将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不同权限的人员装入和审核预算,并对超预算进行预警设置,可选超预算时进行提示、禁止、不控制三种情况。对于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绝对不能超出预算,其他资金使用情况,则根据情况设定,用友U8还提供预算自动编制,即事先编制好的预算,可直接导入到预算系统中,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另外,还提供预算与实际比较分析等财务预算管理,其中,既有可至部门、项目中每个科目的精细预算分析,又有按整个部门、项目核算的粗放预算分析,预算的查阅功能也是不错的,相关人员根据权限可以进行预算的编制、审核、查阅等,可以及时掌握各项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进行预算的控制确,防止超预算开支。

三、帮助高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都要通过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来进行说明,这当中,及时的、准确无误的记账凭证是单位业务核算是否及时、准确地进行核算的起点,这是因为,在会计电算化前提下,最主要的是在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后,除记账凭证要会计人员进行手工填制外,其他证、账、表则是通过自动生成或者根据相关账簿数字分析填列。

高校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主要是各项高校各项收入和支出,记账凭证的填制,实际上主要是各项收入和支出凭证的填制。新制度涉及到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放在后面进行阐述。其他内容本文暂不探讨。

新制度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要求都比原来复杂,要求进行更多层次的核算,如财政补助收入要求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还要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基本支出”还应按“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分类,“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要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中事业支出更为复杂,分为了五大类,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分别反映高校在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离退休等方面发生的支出,每类支出都要求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核算,同时根据使用的资金来源不同,分“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些多层次、多元素的要求,经过与用友U8软件技术人员良好的沟通,已经能够完全新制度的要求。在每张记账凭证填制时,相关的信息已经及时登记,为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相关性、清晰性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帮助我校完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完美结合,便于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自动提取折旧,减少会计人员核算工作量,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为高校成本的测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制度规定要求对部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进行折旧时,应当结合高等学校进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并按照所对应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2014年以前,高校并未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在每次测算算生均成本时,均要进行估计,新制度则进行了改进,直接要求对相关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根据我校的要求,用友公司在新账套中,为我校启用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过与资产管理处的协调,对我校年初固定资产状况进行了清理,对每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新建,录入我校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对于新增固定资产或是各种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都及时进行登记,一方面便于固定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及取数的要求了。对其中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初固定资产资料补录完毕后,首先进行了年初折旧的补提工作,然后按月提取折旧额,这些都是用友U8软件的功劳,通过软件的定义自动完成的,除固定资产增减要进行手工录入外,其他如折旧的提取,各种资产管理报表都能自动生成,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于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起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帮助高校及时进行年终清理、核对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年终,经济业务事项处理完毕后,在进行年终决算前,首先要进行年终清理对账工作。高校的年终对账,首先是要与财政对账,这是年终对账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高校一般在年终时,首先是与主管部门核对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核对应缴财政专户款的上缴及拨回金额,这项工作一般要在年底才能进行,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资金收入支付可通过财政信息支付平台进行查询核对,对账工作程序上来说应该简单很多,但是,近年来,由于财政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加,资金核算量越来越大,对账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但由于有了用友U8的帮助,所有的财政资金收入、支出情况,随时可以通过辅助明细账直接查询到,便于会计人员随时将会计账与国库进行对账。及时纠正差错,减少年终工作量,保证对账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会计人员记账时间与财政支付时间上的不同、会计人员平时工作上的差错等原因,有可能使财政补助资金收支在高校~务系统的数字与财政信息支付平台上不一致,最终会造成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不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对于财政资金,一般以预算项目通过部门进行管理,如果总的财政资金核对不准,则需要对预算细目进行核对。

除与财政对账外,高校还应进行内部的对账。应对各项往来款项清理,清理货币资金,清理财产物资等,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年终决算的要求,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进行对账工作后,办理年度结账。有了用友U8的帮助,只要保证填制的记账凭证是准确无误的,其他账表则可自动生成,不会再有核对的问题,年终对账工作自然轻松不少。

六、帮助高校及时准确地完成部门决算

每年年终时,高校要应对的一件大事就是部门决算报表的编报,部门决算报表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高校必须做好平时的会计核算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便于部门决算取数,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保证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2014年部门决算报表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高效,用友U8则很好地帮了忙,由于信息系统很完善,完全考虑了新规则新制度的要求,加上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填报, 2014年我校的部门决算报表很快顺利完成。

终上所述,用友U8软件无论从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预算的控制、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折旧的提取、年终对账及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等方面,对我校会计核算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保证了新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其他单位如果在会计核算中,也可借鉴我校的实践经验,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当然再好的软件也是由人来控制的,会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更好为会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 财政部令[2012]第72号.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 财会[2013]30号.

信息科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8年度规划课题,为了保证课题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根据相关要求,我们课题组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老师们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英国早在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的观念”(Integrated Computers Curriculum)就是这项研究所提出来的,主要强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意识以及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法国也十分重视。法国教育专家指出:“在动态环境下,空间图形性质和几何教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早在1985年,法国就要求学生从小学第四学年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而且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设立到“科学技术”学科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软硬件环境的配备,为课程整合的良性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正所谓“突破现状是发展的必然。”。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2000年4月6日,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不仅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想适应的教育信息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这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还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层次的实际运用的矛盾、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与无统一标准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立足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信息技术的虚假热闹和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让信息技术平台真正促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推进新课改进行一些尝试。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2.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内容: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的教学向“以学定教”的学生主体方向发展。

2.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所有学生发展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设:在信息技术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寻求探索之火的原动力大大增强,多媒体成其为聚精会神的心理动因,孩子们最大程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肯学、想学、会学的念头一再高涨,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拟创新点: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重要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提高,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难以忘怀的思维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以及思维的交锋、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先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如:国内的研究现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等。之后,通过相关调查对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明确情景的创设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作用,并通过寻找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途径来有效的将数学情景有效的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总结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最后,通过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并大胆吸取借鉴相关文献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为展开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实际操作方案,通过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运用实践中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等。

5.成果分析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操作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汇总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技术路线: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践研究——>实验比较——>形成结论——>修正完善——>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4)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成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优质化》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调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研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实施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优秀论文、教师研究案例等,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张瑞清,一级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得过辅导站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镇级和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了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曾两次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9月他参与研究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中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研究》经专家评审,通过鉴定;2017年9月他作为第一参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浅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2004年5月荣获武威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小学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分别在《天祝教育》2010第3期和2014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刘生俊,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和《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互动课堂刍议》分别在《中小学教育》和《语文天地》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马维兰,二级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多次荣获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具有很强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2015年10月,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在省级期刊《教师》杂志第26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吴永珍,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13年,工作中善于钻研,曾多次获得辅导站各种奖励,现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撰写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发挥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2016年5月发表在《吉林教育》上,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易错题集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于2017年9月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18年3月,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多次研讨,最终完成了课题申报报告。

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先进。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一体机、视频展示台;学科任课教师人均配备电脑一台,且已接入互联网。这些为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辅导站和学校领导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开学初提出了在我校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教学研究工作,我课题组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准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五、课题成果预期和呈现方式: